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13篇)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1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字国王十分高兴,他命令“20”大臣将这20棵树栽在宫廷花园里,每行要有4棵,还要使行数最多。这可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20”大臣站了起来,笑了笑说:“陛下,别赏我,这并不是我发明的。”“什么?这不是你的发明?”国王问。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篇二: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狐狸帮忙

森林里有20只猴子,他们和睦相处,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大家平分,从不亏待哪一个。有一次,20只猴子共采到130只野梨,可就是算不出每只猴子应当得几只梨。猴子们忙了半天,肚子饿得咕咕叫,又不能马上吃到梨,有的急得乱蹦乱跳,有的急得抓耳挠腮。

猴子分梨的情景早已给躲在外面的一只狐狸看得一清二楚。这时候,狐狸大摇大摆地向猴子们走来,“猴老兄,什么事使你们这样着急啊?”不等猴子回话,狐狸就接着说:“是梨子分不匀吧,这件事好办,让我来帮帮忙,怎么样?” “太好了!”几只猴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于是狐狸装模作样地一五一十地数着,接着又数了数猴子的只数说:“你们的130只梨,给20只猴兄弟分,按算式‘130÷20’,每 并且在13的后面划去一个0,在2的后面也划去一个0,这样很容易算了。余 1只梨”。狐狸拍了拍那只猴子的肩膀:“老兄很聪明,现在你们大家都来拿6只走,最后余下的一只就给我来尝个鲜吧。” “慢着!”这时,一只金丝猴跳到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除法竖式说:“竖式中除数、被除数都划去一个0,表示把它们同时缩小了10倍,因而余数被缩小了10倍,这样,你要的那零头不是1只,而是10只。” “原来狐狸帮忙,没安好心呀!”其它的猴子一下子都明白了。篇三:一年级数学 趣味故事小练习(一)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一)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电视节目主持人

电视台有三个节目主持人,他们为了工作的每个星期要聚会一次,来讨论近期的工作愧彝,但是有一个问题却让他们感到很为难。

主持人甲不喜欢在下雨天出门,主持人乙则不愿意离开家,阴雨天还可以。主持人丙则讨厌阴天,只愿意在晴天或者是下雨天出门。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他们三个人怎样才能聚会吗? 答案:什么天气都可以聚会。比如:如果是晴天,甲和丙到乙的家里去。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我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蛛蛛和普普是亲兄妹。一天,他俩在公园玩耍,有人问他(她)俩兄妹的人数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普著说:“我的兄弟姐妹是男女一样多。” 蛛蛛却回答说:“我的姐妹数是兄弟的两倍。”究竟这兄弟姐妹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难道他们不是一家人吗?

答案: 他们是一家人。兄弟姐妹中,女的4个人,男的3个人。(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好玩的跷跷板

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说: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同学们都说玩过。老师说:怎么玩的,谁能给同学们讲讲?

过了一会儿,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天平称放在讲台上,叫我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在天平称的左边盘子里放了两个桔子,右边的盘子放了一个苹果。老师说:这两个桔子和一个苹果一样重。这时,老师把左边盘子里的桔子拿走一个,只见右边的盘子落下来了,左边的盘子翘起来了。老师问我们:这像什么?“跷跷板”。老师又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说:苹果重,桔子轻。老师说:是几个桔子和几个苹果比?只见老师又把苹果拿下来,再把一小包饼干放在天平称的盘子里,结果,放桔子的一边落下来了,放饼干的一边往上翘。老师又问:这又是为什么呢?“桔子重,饼干轻。”请同学们再看看,老师加了一包饼干,还是翘起来,老师又加了一包,天平称两边的盘子平了。老师又问:为什么两边的盘子一样高呢?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老师说: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比,苹果重,桔子轻;一个桔子和一包饼干比,桔子重饼干轻。同学们知道该怎么比轻重了吗?评语:你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还注意观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哪个蛋糕便宜

一天妈妈辅导我做《英才教程》中的一个闯关题:用同样的钱买三块蛋糕或者买五块面包,哪种便宜?我想都没想就说“蛋糕便宜”。妈妈说:“你想想,如果用一元钱买烧饼只能买一个,如果用一元钱买馒头可以买两个。一个烧饼和一个馒头哪个便宜?”哦,我知道了:用同样的钱买的东西件数越多,那种东西就越便宜。三块蛋糕和五块面包的钱是一样多,但一块面包的钱比一块蛋糕的钱少,所以面包便宜。

评语:生活中的数学到处都是,只要用心,相信你还会发现更多。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2

1948年9月, 许世友指挥部队拿下济南城之后, 毛泽东立刻意识到, 人民解放军已具备攻打大城市的能力。于是, 他迅速组织制定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命令东北野战军先南下攻打锦州, 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当时, 林彪对这一作战意图顾虑重重, 怕受到锦西和沈阳之敌的合围攻击。为此, 毛泽东先后20余次发电报说服林彪。1948年9月12日, 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到11月2日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紧接着, 在黄河以南, 毛泽东指挥陈毅、粟裕和刘伯承、邓小平所率的两支野战军, 硬生生“吃”掉了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 实现了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就在淮海战役鏖战期间, 毛泽东又看准了华北平津一带的战场, 指挥刚取得辽沈战役胜利不久的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 发起平津战役。为了防止傅作义军团南逃, 毛泽东命令即将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大军“做出阻击之势”。最终, 傅作义被迫放弃幻想, 率军起义, 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自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 4个多月的时间里, 毛泽东通过数百件电报, 指挥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取得震惊世界的胜利, 歼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至此, 中国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

毛泽东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打过长江去, 夺取全国性胜利。

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蒋介石在长江沿线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 号称“固若金汤”。他自恃有美国的支持, 料想解放军不敢再往南进攻。

当时, 确有一些国际友人劝毛泽东适可而止, 不要引发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干涉。但毛泽东等对此并不担心。1964年, 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这段历史:“我们同蒋介石打仗, 胜利之前, 美国有十几万海军陆战队驻扎在上海、青岛、天津、唐山、北京, 或者以此作为根据地, 或是临时驻扎过。但我们一打这些地方, 他们就跑, 连接触都不敢接触……”

一个个小故事 篇3

——张楚《爱情》

我怀抱过去,骄傲无比。

从小我就有一帮忘年交的老哥儿们,他们现在都是60多岁的老头儿。这里面有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出国打拼的,也有1989年移居的,还有一直留在国内每周坚持画人体写生自嘲甜俗到底劈情操的。而最知己的必然是我的父亲,一枚可爱的老愤青。我们每次的聚会都会从针砭时事开始,以讨论国内环境与饮食有多糟糕为点缀,重点是回忆“文革”悠悠插队岁月,间或提起某位“小芳”,最后以痛批这荒谬时代为结束,有时还会唱些老歌,于是我学会了许多前苏联歌曲……每次大家聊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每次聊起来依然很新鲜带劲,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渐渐长大,直到而立之年。我继承了他们的恋旧与回忆,似乎这些我也曾经历过,长在了自己身上,这世界有一种情感叫“感同身受”,我可以感知到他们的悲伤与无奈,尽管也许他们并未察觉,而这些本不属于我的东西却逐渐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这时候我开始反观“恋旧”的目的是什么。

记得看艺术家宋冬和母亲赵湘源一起做的展览《物尽其用》,当时内心充满了沉重又释放的情绪,整个作品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艺术家宋冬用这次展览实现了一次让母亲从过往生活中走出来的清理与转换。

于是“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银行的创作开始发生转变,事实上在这之前自己都没有察觉那些暗含于内心深处的沟壑。2013年5月,我开始选择特定的人物故事为主线进行旧衣改造,第一位主角是我的母亲,母亲一辈子都有着少女情怀,天真而胆小,特别怕老去怕生病。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爸爸经常拿回来一些国外时装杂志,他和妈妈非常热衷于参照杂志中的衣服样式找裁缝做衣服,遇到有难度的部分还会自己动手,刚刚从“文革”压抑的生活中走出来,迅速投入模仿西方主流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中。那时候他们最喜欢旅行,但是发现买不到大的双肩旅行包,于是用我家的沙发革剩料做,考虑到下雨天无法一边打伞一边拍照,还在背包上加了一个插伞的装置,并专门户外摆拍留念。时过境迁,那枚背包已经找不到了,而照片中那件受经典度假条纹影响的落肩毛衣依然还在,只是妈妈说岁数大了,喜欢穿开衫,于是我便为她改造了这件衣服,这衣服横跨30年,贯穿了妈妈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

而我的好朋友小创是一位可爱的女士,她创办了上海第一家儿童英文图书馆,她与先生是大学时代青梅竹马,毕业后就立刻结婚生子,这在我周围实属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带着孩子继续求学深造,先是香港,后是伦敦。在伦敦的日子里,他们的儿子每每出门都要求用一条小绳子把自己的手腕和妈妈的手腕绑在一起,因为要永远和妈妈在一起,于是一款“在一起”的设计想法就这样萌生,我想要把一家三口在那些难忘岁月的旧衣,变成一款连体居家毯,把三个人都包围在一起,同时又可以拆分成每人独立的衣服……

2013年年底,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专门找到了我,她拿了足足2大包的旧衣来到酒店房间,这些都是她母亲生前穿过的,而她母亲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最后她说想通过再造衣银行,让妈妈永远和自己在一起。

还有一个一直在旅行的姑娘叫猫力,我第一次见到她,就非常喜欢她的眼睛,温暖明亮。她带来的衣服让我很惊讶,因为与现在的她真是很不一样,听着她的成长故事,我似乎更加明白今日的她为什么会如此坚定的一直行走在路上……

这些都是我在今年想要实现的大计划,让这些旧衣通过改造,把故事延续下去。

就这样,听着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我开始感受到,恋旧不是一味的活在过去,重要的是从过去走出来,这个转换的过程可以是多种多样,而我也通过一个个故事,一件件设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300字作文 篇4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

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

嘴谗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

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快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

一向老实的大哥开腔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四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

一年级英语小故事_小学故事 篇5

The crow was sitting on the tree doing nothing all a day.A small rabbit saw the crow,and asked him:”Can I also sit like you and do nothing all day long?“ the crow answered:”sure ,why not?“ So the rabbit sat on the ground below the crow,and rested.All of a sudden. A fox appeared,jumped on the rabbit and ate it .moral of the story is :To be sitting and doing nothing ,you must be sitting very very high up!

【译文】

乌鸦、兔子和狐狸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故事 篇6

瞧,燕爸爸,燕妈妈,燕姐姐,他们正在教小燕子学本领呢!小燕子比较淘气,总是飞上飞下,心不在焉。燕妈妈气恼地唧唧叫:“小东西,用点心,不要只知道玩!”小燕子到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燕妈妈急了,追逐着要去啄小燕子。见妈妈追来,小燕子逃得更欢了。干脆跟妈妈玩起了“老鹰捉小鸡”。他时而直线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侧身滑翔,时而转身观望,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快来啊,看你那淘气的儿子,真是顽劣,快点帮我教训教训他!”唧唧唧唧。燕爸爸听了,也加入了追捕儿子的行列之中。

大清早,他们展开了一场家庭“追击战”。战争的重点是调教这只不守规矩,不爱学习的小燕子。

姐姐跟弟弟是一伙儿,她一直疼爱并袒护着弟弟。她努力地分散着父母的注意力。爸爸跟妈妈设法拦路堵截,姐姐则夹在它们中间横加干涉,她一直围着弟弟转打着掩护,弟弟则得意地笑着:“快来捉我啊,哈哈……”姐姐似乎也喜欢这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她欢快地叫着,大声地笑着。燕爸爸燕妈妈累得筋疲力尽,也没有追到小燕子。燕妈妈发火了,她大声呵斥:“给我站住,站住!”“哈哈哈……”小燕子见妈妈勃然大怒,干脆脚底抹油溜走了,走前留下一句话:“爸爸妈妈,我要离开家,去外面闯荡闯荡!”

“孩子,你还小,本领都没学会,怎么去闯荡?你快点回来!”妈妈着急地喊。

淘气倔强的小燕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父母。

小燕子无拘无束地在蓝天中飞翔,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少了姐姐的疼爱,他感到无比轻松,生活无比逍遥。

他去过很多好玩的地方,他到过儿童乐园,他去过森林,见过大海,他还登过高山……他从来没有这么自由跟快乐过!

天渐渐黑了下来。小燕子玩累了,他的肚子有些饿了,想吃点东西,可吃什么呢?他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的父母,想到他们衣食无忧,心里不禁有点伤感。

小燕子实在饿极了,他连飞的力气都没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借着朦胧的月光奔向了垃圾桶……

夜晚的天空很美,月亮像害羞的少女被薄云遮住了半边脸,星星像钻石一样在天空闪耀,可小燕子无暇欣赏这些。他觉得有点冷,想找个温暖的地方睡一会儿,他想回家了,可家在哪呢?

小燕子哆哆嗦嗦地来到一户人家,见屋檐下有个燕窝,他打算进去休息一会儿。可他刚进去,就被一只凶猛的母燕啄了出来。“唉哟!”小燕子疼地大叫:“妈妈,妈妈!”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就这样,小燕子孤零零地站在房顶上。月亮露出了她的脸,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只可怜的小燕子。星星们议论纷纷,仿佛在嘲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这一晚,小燕子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7

关键词:写字教学,故事,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书写, 更应该从兴趣培养出发, 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感受到汉字的文化传承和源流, 从而能举一反三, 学好汉字, 写好汉字。

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 将写字教学和故事相结合, 每节写字课都是一个自己参与的故事, 有趣味, 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提升。

一、以故事串联, 形成主线

目前, 故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一个主要的故事来串联写字教学。例如, 我使用是《西游记》中石猴求学的故事, 学生们比较喜欢, 能将古今中外各类学习故事串联起来, 类似于动画片《中华五千年》的串联, 比较自由, 教师发挥空间大。一个系列的故事串讲, 教学有条不紊, 学生学习有期待, 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语文、汉字的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 要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以不同的方式反复练习, 反复记忆, 教师讲解一次, 学生跟着说一次, 故事里面再让人物说一次, 同学们跟着说、演一次, 故事结尾又有一次复习, 上完一节课有个小结, 就又是一次。多次的反复, 学生就记住了笔法、笔势、位置、结构。

二、借字理故事, 识辨生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写字》课本中增加了有趣的汉字演变, 从甲骨文到金文, 再到篆书、隶书、楷书, 形象的字形能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过程。教师备课时花一些心思, 对每课的“甲骨文”内容仔细查找资料, 充分了解形意特征, 解说给学生听的内容要通俗详尽, 相关的故事资料以充满童趣为标准, 这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 另一方面还展示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为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做好课前准备。

例如, 学习“王”字, 让“石猴”观察发现, “王”原来是一柄大斧子, 后来字形演变, 成为现在的“王”字。用有趣的故事, 让学生知道“王”代表权利、威严。通过汉字演变的内容学习, 学生还知道“月”部首的字, 如“肚、脸、腹、肠”等, 多和“肉”有关, 甲骨文的“月”就是“肉”字, 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月”字了。现在一般也把“月”部称作“肉月旁”。这样的字理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汉字渊源, 使其对祖国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助于他们辨识生字。

三、养写字习惯, 自始至终

“提笔即是练字时”,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最好阶段, 从第一次握笔就要教导学生慢慢学, 扎实学。每次写字都要先观察坐姿, 尤其是脚的摆放姿势, 脚放对了, 身子自然就坐直了。然后, 可以让学生开始拿笔, 每次都要强调大拇指、食指、中指的位置。在学生握好笔之后, 再检查三个“一”, 之后学生才可以开始动笔。

在教学中借助“小石猴”学习的故事, 让学生教“小石猴”写字姿势、握笔方法, 还要帮助“小石猴”改掉不好的写字习惯。当然, 这些故事情节也都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设计的。比如“小石猴”抓笔太用力了, 笔芯就容易写断;“小石猴”写着写着, 头低下去了, 时间一长, 眼睛都看不清了, 到医院一检查, 哎呀!近视了……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笑声中思考, 也及时纠正了他们不良的写字习惯。

四、应及时讲评, 循序渐进

每次写字练习之后, 都要有一个讲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投放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欣赏、学习。但是, 每次讲评不要过多, 只针对一个笔画或部件的写法即可, 这样学生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才会记忆深刻。

比如教学“竖”的笔画, 教师抓住起笔的“小雨点”进行点评:小石猴学习的时候不光听得认真, 练习的时候找准田字格的位置, 每个笔画都认真书写, 写得可漂亮了!大家看, 和我们班的乐××、陈××一样! (出示两位同学的作业投影) 小石猴边学写字边动脑筋, 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呢?你看, 这个竖画, 起笔的时候要是拐个弯, 就更好了。嗯, 小石猴想了又想, 它发现了写好竖画起笔的奥秘了!小朋友, 你发现了吗? (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师再进行总结指导)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会动脑筋, 小石猴可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它的方法就是———起笔就是“小雨点”。学会了用“小雨点”起笔, 再来写一写, 是不是更漂亮了?

通过讲评以及再练习, 学生明确了写字的方法、用笔的规矩, 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在讲评中要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好笔画、好字、好结构, 通过表扬激励法, 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同时, 还要注意多形式的表扬鼓励, 如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QQ群里发作业图片、短信表扬等, 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写字情况, 这样家庭中形成督促学生良好书写的氛围, 也激发了学生书写的兴趣和写好字的决心与信心。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8

一、故事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阶段的“问题解决”,简单地说主要的也就是一个“求和”“求差”的问题。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刚入学,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却也着实不易。问题出在数学问题的意思表达过于简洁凝练,而条件和问题之间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这样的问题表达和日常口语表达有太大的不同,导致学生看不懂读不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理不清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因此,有的学生会将数字拿来随意加减,错了就换一种计算,反正不是加就是减,猜对的可能性占了50%,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猜谜、碰运气的过程。

而“故事”就是这两者之间的纽带。

故事的语言表达是日常的、生活化的。学生在编故事的时候,会学着合理地组织语言,让其他同学能听明白,其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所编的故事将越来越接近数学的问题解决;学生能讲述的故事的内容必定是结合他的生活经验,能让数学问题随之变得生活化;当学生能“编出故事”的时候,也意味着他是真正地理解了那个所需解决的“问题”,真正理解了运算的意义,那么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故事”将“数学”和“生活”紧紧地连接起来。

二、借助编故事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故事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笔者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编”。接下来就选择其中典型的几个案例来简单地说一说。

(一)一图多编

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配套的《数学课堂作业本》,还有许多教辅资料上的很多问题解决都有标准答案。尤其是一年级的问题解决,有时候甚至连算式的加、减号都标明了。而笔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那么他相对应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就是正确的。

如图1,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12大题的一小题。

从图中不难看出,编者已经将运算方法和总量都一并体现在右上角的算式中了。而对于这一题笔者首先是将右上角的算式去掉,只留下小熊搬盒子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故事,列算式。

于是就出现了三种数学故事。

故事一:有6盒糖,小熊搬走了2盒,还剩几盒?

故事二:小熊搬走了2盒糖后,还有4盒,原来是几盒?

故事三:小熊要搬6盒糖,还有4盒没搬走,已经搬走了几盒?

如果按照原来的题目意思,那么有了一个固定的算式之后,学生编的故事大部分会是故事一,少数可能出现故事二,绝不可能出现故事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被限制住了,还怎么能让他们的思维任意地飞翔呢?

相信能编出这样三个故事的学生,其对于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必定是深刻的。他的思维也是开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是多样的。他的数学能力也必将随之不断提升。

(二)一式多编

学生不仅要学着根据图上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编出合理的数学故事,他们也要学会根据抽象的数学算式来编故事,为简单的算式添上生命力。

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学习中,刚学完了第26页的“减法的意义”之后,笔者出示了一道减法题:5-2=3。

师:你能说说,这个减法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生: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3个。

师:不错,我们刚学完例题,你马上能拿来活学活用,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妈妈买了5个苹果,我吃掉了2个,还剩3个。

师:看来苹果真香啊,你一口气吃掉了2个。还有不一样的故事和我们大家分享吗?

(之后,学生开始疯狂地述说不同的5-2=3,其中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

生:我口袋里放了5颗糖,现在只有2颗了,原来口袋破了掉了3颗糖。

生:今天我得了3张奖励卡,我同桌得了5张奖励卡,他比我多了2张,我要加油了。

这样的故事编写,从例题的模仿,渐渐地联系到了自己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本节课教学的数学减法的意义开始,慢慢拓展到了一年级下册才要求的“比多少”的问题。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存同求异,让5-2=3这个减法算式变得越来越丰满,变得越来越不同,知识得到了延伸。

这样的故事交流,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起到沟通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之功用。

(三)故事续写

学生自己要能编故事,也要能够帮助别人将故事编写到底。很多时候,按照自己的思路编故事,是一种水到渠成。而根据别人的故事续写下去,就会发现有点青黄不接。而出现这种青黄不接也正是还没有学会好好分析故事信息,理解其内部联系。为此,笔者进行了故事续写的练习。

有时是一个开头,例如:

小红养了8条金鱼,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故事的续写,不过续写的时候一定要和小红养的金鱼产生关联。

有时是个内容较为丰富的故事,当中不仅仅只有2个必备信息,可以有3个,甚至更多个。例如:

小红养了8条金鱼,可惜死了一条。小明也跟着养了3条金鱼,_______?

这里只留给学生故事的结尾的续写,而这个结尾,只要和其中的2条故事信息相关联即可。

有时是一个故事的结果,例如:

_______,树上还有几只鸟?

续写时可以有不同的故事情境,但无论哪一种情境,都要能解决留下的这个故事的结尾问题。

这样的变式练习,对学生编故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从中经历失败和成功,从中不断累积编故事的经验,他们的编故事的能力也在积累中提升,同时提升的还有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故事拼图

故事拼图其实就是在很多故事内容和故事结尾中,学生能从中快速地找寻到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它难就难在数学信息和问题的内在联系点的找寻。

如图2,在解决这样一类题目的时候,一般要教学生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看条件想问题,一种是看问题想条件。像下图这样故事信息较多,一般建议从问题出发,看看问题中所涉及的是什么信息,然后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最后合到一起,看看是不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

故事拼图,讲究的是对故事信息和故事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了解。就拿上题来说,当问题选择了一共有几只的时候,由于没有明确是谁,所以就可以任意地选择其中2种或者3种,甚至是4种小动物的数量;如果选择的问题是小鸭和小鸡一共有多少,那么就只能挑选小鸭和小鸡的数量了。

像这样的故事拼接,只有真正掌握了内在的关联,才能抽丝剥茧,拼装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

三、编数学故事应掌握的原则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不少,数学知识经验却不足,如何让所编的故事贴合数学问题解决要求,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情,需要从头开始。

编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首先需要做到仔细观察和仔细分析,通过观察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分析了解信息的内在关系,最后统一成一个数学故事。为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和学习内容相依相偎

一年级编故事分成两种形式,根据算式编故事或者看图编故事。

根据算式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算式中所给的条件数据,明确求和还是求差,这样编故事就能有的放矢。

看图编故事又分成两类,一类是看图提问,碰到这类情况,编故事的时候所采用的数量一定要和学生心里所想提的问题相关联;另一类是图上数据、问题都已经标明了,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已经有的问题,剔除无关条件,找寻到需要的相关条件,再串成一个故事。

不管是哪一类,都必须做到条件和问题相关,数学信息中的数据要准确。

(二)繁而简之

故事情境要简单,尽可能做到化繁为简。

数学故事和其他故事不同,它更注重的是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联,对于情境设置要简单明了,不需要像写作文一样描写具体,只需一句话带过就可以了。数学故事最重要的是数学信息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有条有理,有据可依

故事的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无论是什么时候,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都要做到语言连贯、通顺、有条理。只有清晰的思维才能够有清晰的语言表达。所以,同样的道理,借助语言的条理性,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总之,让故事成为沟通“数学”和“生活”的纽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小故事 篇9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小故事

从实习到参加工作从没接触过语文的我,拿到一年级的语文书真是无从下手。刚开始的教学内容就是识字,听了不少的示范课,可是到自己的课堂就不好用了。不熟悉学生,只好用自己记忆中的识字方法:讲要认的字写到黑板上,然后再一遍遍的领学生读,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最主要的是孩子们的小眼睛整节课就没兴奋过。仔细分析过后,了解到,其实有很多孩子在之前就已经认了不少的字,于是,我灵机一动,干嘛不给这些孩子展示的机会呢?在备课的时候,我对于简单的字,穿插了学生做小老师来教的环节,还让他们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并记住这些字的。于是乎,二十个孩子争当小老师的竞争局面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节课下来,我轻松了不少,学生的认字欲望更是倍增。我还在每周都抽出一节自习课让孩子们汇报课外识字的情况,家长都反映小家伙们一个个回家或上街看到不认识的字就会积极主动地问。写字方面,一开始我也存在专家讲的“在岸上讲三十五分钟游泳的要领,但不让孩子下水的情况”,每个字都讲得很详细,生怕孩子掌握不了要领,写不好字。课堂没有时间写字,课后,孩子们早都把老师讲的写字方法忘到脑后了,也没有课堂竞争的氛围,所以,写字效果一点也不好。慢慢的,我就少讲,让孩子们多练,在孩子们写的时候,我在抓住主要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这样,效果就好多了。等孩子们有经验以后,让他们自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我黑板范写,写字的主动性及这样慢慢训练出来了。总的来说,教学是和经验有着直接关系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对孩子们识字和写字的整体性上还是把握得不好,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更需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10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假设法: 解:

假设全是鸡:2×35=70(只)

比总脚数少的:94-70=24(只)

它们腿的差:4—2=2(条)

24÷2=12(只)------兔

35-12=23(只)------鸡

方程: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

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共三卷,成书大约在公元5世纪。这本书浅显易懂,有许多有趣的算术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70=24(只)。

现在,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又增加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有35-12=23(只)。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

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

那么:X+Y=35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编辑本段]例题

1.班主任张老师带五年级(7)班50名同学栽树,张老师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总共栽树120棵,问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解:设男生有X人 女生有(50-X)人。

3x=120-5-2(50-x)

3x=115-2*50+2x

3x=115-100+2x

3x=15+2x

x=15

50-15=35(人)答:男生有15人,女生有35人。

2.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

1/2=0.5(千克)4×60=240(千克)240-100=140(千克)140/(4-0.5)=40(个)60-40=20(个)

答:大瓶20个,小瓶40个。

3.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7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同样多。问小毛做对

几道题?

这道题可以设小毛做对X道,那么做错(20-X)÷2,没做(20-X)÷2,然后用做对的乘5减去做错的乘1,等于67。

方程:

5X-(20-X)÷2×1=67 X=14 小毛做对14道

4.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2对翅膀;蝉6条腿,1对翅膀),三种动物各几只?

解:方程假设蜘蛛为x,蜻蜓为y,蝉为Z

那么 x+y+z=18

8x+6y+6z=118

2y+z=20

由此算出 x=5 y=7 z=6 所以 蜘蛛是5只 蜻蜓是7只 蝉是6只 [编辑本段]详细解法

一,基本问题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例1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

解:我们设想,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现在,地面上出现脚的总数的一半,·也就是

244÷2=122(只).在122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22减去总头数88,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

122-88=34(只),有34只兔子.当然鸡就有54只.答:有兔子34只,鸡54只。

上面的计算,可以归结为下面算式:

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上面的解法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求出兔子数,多简单!能够这样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鸡的脚数分别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当其他问题转化成这类问题时,“脚数”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计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们对这类问题给出一种一般解法.还说例1.如果设想88只都是兔子,那么就有4×88只脚,比244只脚多了

88×4-244=108(只).每只鸡比兔子少(4-2)只脚,所以共有鸡

(88×4-244)÷(4-2)= 54(只).说明我们设想的88只“兔子”中,有54只不是兔子.而是鸡.因此可以列出公式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88只都是“鸡”,那么共有脚2×88=176(只),比244只脚少了

244-176=68(只).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4-2)只脚,68÷2=34(只).说明设想中的“鸡”,有34只是兔子,也可以列出公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小故事 篇11

涌泉完小 纪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要求;运用切合课堂实际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时运用故事教学的体会:

㈠ 运用故事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时,我选择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水面的上升是因为小石头有自己的体积。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㈡ 利用故事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再次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同学们明白了上升的水的体积其实就是小石头的体积。小石头的体积可以怎样求出来呢?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利用有刻度的量杯,上升后的石头与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等于了小石头的体积。也有的同学质疑:如果没有量杯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把石头放在规则的容器里也能求出小石头的体积,运用转化的策略,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课堂在故事的引领下,变得生动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㈢故事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例如:学习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知识后,便可让学生围绕“所有的物体都能用排水法吗?”等实际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讲述“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使学生通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当然,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我的故事课堂还做得不够。原因是:

1、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不敢放手。

2、自己的教学观念还不够更新。

3、学生的活动放手不够。

4、对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学习培养不够。

六年级数学小故事(小编推荐) 篇12

爱的双关语

有一天哈地乘了一辆出租汽车去看他,这车牌号码是1729。哈地对拉玛 奴江讲出了这个数字,看来没有甚麼意义。可是拉玛奴江想一下马上回答: 「这是最小的整数能用二种方法来表示二个整数的立方的和。」(1729=13+123=93+103)拉玛奴江被称为数学的预言家,他死后已经有五十四年了,可是他的一 些预测的结果,还是目前数学家正想法证明的。

华罗庚小故事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

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O的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看着高中数学故事。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4+3+2+1

100+99+98+97+96+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下面就是

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

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①一天有个年轻人小毛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

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13

小乌龟想找朋友,它慢慢悠悠的在河边走着。

小乌龟第一个见到的是小猴,小猴说:“我和你做朋友吧!”但是小乌龟嫌小猴太调皮就不想和它做朋友,于是小乌龟没有答应。

小乌龟第二个见到的是河马,河马说:“我和你做朋友吧!”但是小乌龟嫌河马模样丑,怕河马一屁股把自己给压扁了,所以小乌龟又不答应。

小乌龟第三个见到的.是小青蛙,小青蛙说:“我和你做朋友吧!”小乌龟嫌小青蛙呱呱叫,怕小青蛙晚上吵它睡不着觉,所以小乌龟又不答应。

小乌龟第四个见到的是小螃蟹,小螃蟹说:“我和你做朋友吧!”小乌龟嫌小螃蟹不会叫,横着走路,总是满嘴的泡泡,所以小乌龟还是没有答应。

小乌龟找来找去没朋友,只好掉头往回走。

上一篇:北海公园的记叙作文下一篇:好朋友友谊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