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将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编写特点作简要的介绍。然后,我将按顺序分单元对这一教材逐一进行分析。

这一册教材主要有“准备知识、认数与计算、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三部分内容,共十个单元。老师们可以看一下目录,第一单元数一数,这一单元是和义务教材的准备课内容的数学和认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在义务教材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长短、比高矮的内容,构成了一个新的单元。新教材将义务教材中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拆分为两个单元,一个是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另一个是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是认识物体和图形,它在义务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内容,第五单元分类在老教材中增加了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第六单元刚才说过了,是拆分而来的,第七单元是11—20各数的认识,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第十单元总复习。在这一册当中还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我就不一一细读了(课件目标),这一教材的整体编排特点教学参考书上已有了明确的说明,接下来我就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单元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是义务教材中准备课当中的内容,老师们应该比

较熟悉,在义务教材准备课当中教材安排了数数、认数、比多少还有分类的内容,由于在课程标准当中强调了“比一比”和“分类”的内容,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把“数一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按排在这里,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件

二、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2—3页(课件主题图),是这一单元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开学第一课,作为学习数学的第一课,教材为他们呈现了一幅校园情境图,向他们介绍校园里的情况,教会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之间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操,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掌握学生数数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方法,为正式的教学作准备。接着在教材的第4页第5页(课件4、5页)给出了1—10个数,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所不同的是,这里给出人物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感觉到知识前后的联系,也将数数和认数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教学当中有以下几点请老师们注意一下。(课件:教学建议)第一: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观察能力比较有限,有意注意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的,当你出现主题图的时候(课件主题图),孩子们可能马上被图画以及人物所吸引了。这时,老师不一

定要急于让学生数一数,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先观察图中的情境,说一说,然后带着任务去数一数。在数的时候,引导学生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老师可以按照图中事物数量的多少,由少到多引导学生进行数。先数一数图里国旗有几面,楼房有几幢等等。也可以按照方位让学生数,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数,可以先数天空中的小鸟有几只,或者说远处的楼房有几幢等等。其实老师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的老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当中逐一出现人和事物,还有老师把学校的背景画在黑板上,然后用卡纸上绘好的人和事物在黑板上移动,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来数数,学生和老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数,完成数数的任务,掌握数数的方法。(课件:教学建议)第二: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比如主题当中数量是1的事物,除了国旗以外还有教学楼教师,数量是2的事物除了单杠还有农舍,跳绳的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掌握数数的方法。我们有的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的数主题图当中的事物,还让学生数身边的事物,比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门窗、灯管等等。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充分的数数。(课件:教学建议)第三: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始终贯穿整个小学教育之中的。在教材当中没有单独的内容进行教学,都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进行教育的。(课件主题图)在这一幅主题图中出现了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小气象站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出现垃圾筒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境可

以用来培养合作的意识。老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总之,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非常重要,对以后进行正式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数数认数的情况,不仅要知道学生是否能进行口头的数数,而且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来。但是准备课就是准备课,虽然在这里教材给出了1—10个数,如果学生不能全部的认识它们,也不能很好的数数时老师也不能拔高要求,因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正式教学这些内容的。以上是第一单元的内容。

第二单元比一比:(课件比一比)这一单元是在老教材准备课当中同样多,多和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长短、比高矮两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新的单元。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具体编排(课件

三、具体编排)。首先来看比多少,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和具体呈现,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掌握一一对应的比多少的方法。首先教材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6—7页(课件6—7页),根据课标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的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对这个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教材就接着这个故事设计了生动的情节,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搬砖的比较,小猪与所扛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如何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来比多少。这部分教材还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课件石桌)比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个葫萝卜四只矮凳,教材还给出了一个问题,(课件小猪小棒)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地比较,让学生感知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科书第8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课件第1题)第一题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的进行比较,(课件第2题)第2题也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左边两个学生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而右边两个学生可能是直接看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教材这样呈现是提示老师在比较的时候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老师不必强求一定要用哪种方法来比较,只要是正确的比较就可以了。在练习当中教材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变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11页的第2题,(课件公鸡鸭)书中给出公鸡和鸭的长度是相同的,但只数是不相同的,学生们如果没有通过训练,他们很容易通过物体排列的长度判定物体数量的多少,这里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具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接下来看第2部分内容,比长短、比高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引出长短和高矮的概念,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其实长短和高矮实质上都是比较物体的长度,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比较叫做比高矮。我们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2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

(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

(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三、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2.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

七、课时安排

一、分数乘法(12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

(二)(3课时)

三、分数除法(11课时)

四、比(4课时)

五、圆(12课时)

六、百分数

(一)(9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4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小数乘整数例1、2 练习一1、2、3、4 第1页 删除了小数意义的教学,将老教材中8课时的内容浓缩成4节课,虽然在计算难度上有较大的下降,但学生熟练巩固的时间偏少。习题量更少,建议适当增加题量,加强口算,力求巩固。

注意练习一10、12题还有因数和积的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

2 小数乘小数例4、5 练习一5-7 第2页

3 实际应用和巩固练习例5 练习一8-14 第3页

4 积的近似值例6 练习二1-3 第4页

5 连乘、乘加、乘减例7 练习二5-7 第5页 结合实际应用教学连乘、乘加和乘减。因为计算上学生不存在新知和难点,因此可以将这节课处理成应用题新课。

6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8 练习二4 第6页 练习4只有4小题,因此需补充相应的练习,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为主,适当穿插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7 综合练习练习二8-14 第7页 可补充计算方面的复习。注意练习11,第2、3两问似乎应处理成结合实际情况的估算。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整数部分够商1且能除尽的小数除法例1 练习三1、2、第8页 重在算理的理解,教材安排从单位换算和小数计数单位两个角度理解算理,应重在后者。

无相应计算练习,应适当补充。

2 整数部分不够商1但能除尽、除到末尾有余数添0再除的两类除法。例2、3 练习三3、4、5 第9页 注意除了两道例题相应练习的类型外,做一做中还有14.21÷7一道中间有0的除法。新教材整数乘法商最高为两位,因此这种类型没有涉及,应当作一个难点来处理,补充相关练习或例题。

做一做中72÷15是老教材中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添0再除的类型。

3 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总结例4 练习三6-11 第10页 增加基础练习,注意难点题型的查漏补缺。

注意练习三6中有验算的要求。

4 一个数除以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够移)例5、6 练习四2、4、5 第11页 教材安排好象是1课时,作业本中安排为两课时,分两课时教学可能比较合适。第一课时无相应计算练习,需补充。

也可以考虑一节新课、一节练习课的安排。但作业本上练习需重新安排。

5 一个数除以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够移)例5、6 练习四1、3、6-9 第12页

6 商的近似数例7 练习四10-13 第13页 计算难度大,估计教学时间较紧张。练习12可渗透商的大小变化与除数关系的知识点。

7 循环小数例8、9 练习五1-6 第14页 小数概念的拓展课,计算强度大,教学难点之一。

8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10 练习五7-9 第15页 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并合作讨论得出规律,典型的活动课。

9 解决问题一(连除应用题)例11 练习六1-4 第16页 难得的以应用题教学为主体的课。注意应列成综合算式,并补充与连乘应用题的比较,发现内在联系,理解应用题结构。练习六1-5中无相关练习,可适当补充。

练习2、3是老教材中典型的两类应用题,可补充相关例题或练习。

10 解决问题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例12 练习六5-10 第17页 让学生理解“去尾法”、“进一法”的不同应用。注意第9题为第一步取好近似值后与9相乘。第10题不需取近似值。

11 整理和复习练习七 第18页 新教材中复习课安排很少,难得的课时。应注意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例1 练习八1、2、第19页 可以考虑将1、2两节合成一节上,第三节课有一定难度,可以分成两节课上,最后一节以练习为主。同样三节课,效率可能更高。

2 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例2 练习八3 第20页

3 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相同小立(长)方体组成的物体例3 练习九 第21页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用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数例1 第22页 可以按省编作业本安排单独列一节课上,也可以考虑按教材意图与下节课合并。

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例2、3 练习十1-3 第23页 复习运算定律和公式,突破字母式简写的难点。

3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例4 练习十4-13 第24页 本节课任务偏重,特别是第8题为逆向思维题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建议将练习8-13列为一节练习课。

4 方程的意义 练习十一1-3 第25页 省编作业本将根据实际情景列方程放在下一课时,与教材安排不一致,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将方程的意义单列一节课,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应适当加强,因此将根据实际情景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的难点放在这节课突破。相应练习有2、3。省编作业本相应练习在26页。

5 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练习十一4 第26页 理解等式的性质,在尝试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中明确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1、2 练习十一5 第27页 应在后三节课中不断巩固。

如果一直回避a-x=b型的方程,估计会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麻烦,建议拓展教学。

7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例3 练习十一8 第28页 关注学生方程思想的形成,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关键在于找到等量关系。

练习量偏少,应补充。

也可以考虑两节课完成。

8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例4 练习十一9、10 第29页

9 综合练习练习十一6、7、11 第30页

10 稍复杂的方程一例1 练习十二1-4 第31页

11 稍复杂的方程一的应用 练习十二5-11 第32页 注意方程思想的形成,体会其优势。

12 稍复杂的方程二例2 练习十三1-3 第33页 练习1需补充ax+bc=d类题型。

练习3似乎很难避免a-x=b类题型的出现。可以根据班级实际处理,如果一直在回避的可以采取将3156换成“上次读数”。建议在前面的解方程教学中教学a-x=b类题型。

13 稍复杂的方程三例3 练习十三4、5、6 第34页

14 稍复杂的方程二、三的应用 练习十三7-12 第35页 可以补充ax+bc=d的应用。

15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四 第36页 注意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

16 量一量,找规律 第37页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例1 练习十五1、2 第38页 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五3-8 第39页

3 三角形的面积例2 练习十六1、2 第40页

4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六3-9 第41页

5 梯形的面积例3 练习十七1-3 第42页

6 梯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七4-8 第43页

7 组合图形的面积例4 练习十八1-4 第44页 复习近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注意多样化解题。

加强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基本练习。

8 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练习十八5-8 第45页

9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九 第46页 注意知识梳理和查漏补缺。

第六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事件发生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例1 练习二十 第47页 注意从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

2 事件发生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求可能性大小例2 练习二十一 第48页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 较复杂的可能性大小问题例3 练习二十二 第49页 掌握列举法,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4 中位数例4、5 练习二十三 第50页 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加强中位数和平均数,体会各自的优势。

注意练习二十三第3题可以用中位数思想来分析。

5 铺一铺 第51页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序号 教学内容 配套练习省编作业本 教学建议

1 认识数字编码一例1 练习二十四1 第52页 第一二两节课较简单,第三节“数字编码实践”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注意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不要过深过难。

2 认识数字编码二例2 练习二十四2 第5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篇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十二章“轴对称”简介

第12章是“轴对称”,主要包括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本章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

一、课程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第十三章 “实数”简介

一、教材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本章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二、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简介

一、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是在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数形结合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它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一次函数的学习又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了铺垫,因此本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4.1 变量与函数是全章的基础部分,14.2一次函数是全章的重点内容,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引申的内容,起加强知识前后联系的作用,14.4选择方案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呈现,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和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在课题学习中,以选择方案为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高综合运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是“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的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三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一章首先让学生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运用有关结论进行证明,最后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全等形,包括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的判定方法。在第三节,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十二章“轴对称”简介

第12章是“轴对称”,主要包括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本章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

一、课程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二、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

第十三章 “实数”简介

一、教材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本章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二、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简介

一、地位和作用:

一次函数是在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数形结合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它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一次函数的学习又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了铺垫,因此本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4.1 变量与函数是全章的基础部分,14.2一次函数是全章的重点内容,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引申的内容,起加强知识前后联系的作用,14.4选择方案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呈现,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和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在课题学习中,以选择方案为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作用,提高综合运用函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是“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本章内容建立在已经学习了的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6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单元:美丽的秋天

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主要由《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主要由《识字3》《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语文园地三》组成,是一组爱国教育的经典教材。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主要由《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组成,是一组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的教材。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主要由《识字5》《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组成,是一组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素材。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主要由《识字6》《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古诗两首》《语文园地六》组成,是一组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心,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情感教育素材。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主要由《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组成,是一组体现“环保”的教材。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主要由《识字8》《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组成,是一组很好地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意识的教育素材。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会认56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二单元: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第三单元: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四单元: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第五单元: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3、有团结合作的意识。第六单元: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3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真情与真爱。

3、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感情。第七单元:

1、认识44个生字,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第八单元: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

3、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4、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5、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感知教材,感悟社会,关心社会。

6、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7、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较难。

2、本学期的四首古诗,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等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

3、关于介绍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了解得很浅。

4、生字返生的现象很严重。

5、语文实践能力有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出示课题)

〔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放铃声)听,谁家的钟表响了?(演示晶晶家)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现这些钟面时刻相同的地方。(出示8时、6时、1时)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像这样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把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c.能很快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吗?这么自信,那好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出示3时、4时、11时、12时)

d.现在二人一组拨钟练习。

〔评析:教师注重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互相说整时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发下,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

3.认识电子钟。

现在你们和有着分针、时针的钟表成为好朋友了吗?其实还有一种表,长得很奇怪,要不要看看?(课件演示早晨,晶晶的房间)看到了吗?这是什么表?电子表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课件上演示7:00)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和学生唱“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可千万不要找错呀。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握手做个好朋友吧。问:“1:00,你的好朋友呢?”教师戴上1:00的头饰,原来在这儿呢!)

〔评析:对于电子表的学习,教师采用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放松了学生的身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练习

1.小明的一天。

(出示几组画面学生说几时)希望小朋友们也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回家后制定一个作息计划贴在床头,坚持去做。希望你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好好学习,好吗?

2.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

我看小朋友们精神百倍,那咱们再来一个智力大比拼好吗?

〔评析:教师设计的练习部分:“小明的一天”、“智慧屋”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

五、总结

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时间真的像小马车一样飞快的向前跑着,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让我们都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教学内容:认识半点(第95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教学准备: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

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二、认识半点

电脑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1、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拨一拨这二个钟面上

所表示的时刻,你能发现这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电脑再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师:你说一说

这两个钟面的时刻是多少<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一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3、认一认

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电脑出示7时、7时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表示的时

刻,看一看两根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三、练习反馈,激活思维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

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

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 游戏。

3、小明、小军小强约定星期天上午9时半到健身房参加

锻炼,请你说说谁提前到、谁准时到、谁迟到?

出示图片:

图1:小明9时半

图2:小军8时半

图3:小强9时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

练习(幻灯片3)

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

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同学回答(3)

(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

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

6、题目2:(第8、9张)

7、练习(第10张)

8、课堂小结(第11张

我们的乐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录像、课件、多媒体设备、各项活动图片及头像图片。

学具准备

同桌两位同学一幅花朵配叶子的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刚才下课时,你们都去哪儿活动了?(校园里)你们在校园里进行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

学生说完后,计算机放映校园里课外活动的录像。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课间或活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贴: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

(一)介绍各种活动情况并分组解决

[教师课前先将全班学生按每4个人分为一组]

课件出示“我们的校园”第114~115页各个活动场景图,并配有画外音:“小朋友们,快到校园里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教师结合大屏幕场景图向学生介绍以下各项活动。

1.跳绳活动。

师:大家看,教学楼旁边的小树下面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跳绳)[跳绳场景图闪动]。

教师让学生具体地说出这幅图的图意,说到哪些人,大屏幕画面中哪些人就相应地跳动闪烁一下。

师:有个同学就给我们提出问题了[课件显示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问我们什么?哪些小组的小朋友喜欢跳绳?请举手,等一会儿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解决。

2.踢球活动。

师:操场上面也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踢球)[踢球场景图闪动]

教师让学生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学生说到哪个队和哪个人,大屏幕的画面中哪些人就相应地跳动闪烁一下。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算出踢球的共有多少人吗?除了这个问题以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课件显示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哪些小组的同学喜欢踢足球?[学生举手]踢足球活动的这么多问题等一会就交给你们来解决。

3.跑步活动。

师:快来看,跑道上的这么多小朋友在干什么?(跑步)[跑步场景图闪动]

师:一个女同学跑第一,一个男同学跑第五。[画面上跑第一的女同学和跑第五的男同学跳动]下面的小方框里要我们填什么?(跑步的名次)你还能从跑步这项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

让喜欢跑步的小组的同学来解答跑步中的问题。

4.办板报、练武活动。

教师介绍这两项活动时,这两个场景图闪动,教师可以问学生根据这两个活动可以提哪些他们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答,然后按各自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分组。

5.踢毽子活动。

[这项活动教材没有,因大多数学生对它非常熟悉,教师特别设计此活动场景。]

师:在这块空地上这三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踢毽子)[踢毽子场景图闪动]

师:哪个同学正在踢?(小丽)小丽第一次已经踢了几个了?(6个)1、2、3„„就说明小丽第二次已经踢到了3个,还没踢完。

师:根据这幅图,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会解答这些问题吗?[课件显示: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哪些小组的小朋友喜欢踢毽子,你们就来想一想这个问题。

(二)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教师指出:本组的问题讨论解决完以后,也可以帮助别组的同学解决问题,大家共同进步。]

数人数的时候,数的方式不受限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组一组地数,也可以用加法计算出来,只要能正确得出人数的都要给予肯定,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保护。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每幅图的图意发现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各个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

让每一组的代表说一说本组所讨论的结果,自己不同的思路,自己不同的数法,提出的不同问题,怎样解答,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演示。

(四)评价

让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三、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一)完成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又进入了一次校园参加了活动,你们都解决了哪些活动中的问题?

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黑板上贴出这项活动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的本领可真大,再让我们来数一数办板报的有几个人?(4个人)打开数学书第115页看一看,我们就在第一栏办板报的这幅图的右边把4个头像涂上了颜色,表示办板报的有4个人。[教师板贴出4个头像]。大家会照样子把其他几项活动的人数也涂出来吗?

学生各自进行涂色练习,涂完后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贴头像,集体订正。

(二)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统计图问:根据我们校园里的这个活动小档案,你们能解决数学书上给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吗?

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的4个问题:

(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4)想一想,还能提什么问题?

让学生看着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前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直观比较,得到答案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第(4)个问题,先让同桌同学相互提,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目前他们还解答不了,但只要合情合理,都要肯定。

课件演示。

四、开放式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校园美丽吗?为什么呢?(因为校园里有许多花,许多树)这些花里面也有数学问题。

老师这儿就有一朵花[课件显示:]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正好等于花中心的这个数:6+7=13。请你们在自己的图中,把叶子和花用线连接起来,使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花中心的这个数。

同桌两位同学进行连线练习。

课件显示学生的图(见图1)。

学生反馈结果,课件演示正确答案(见图2)。每连对一朵花,计算机里发出“你真棒”的鼓励声。

师:校园里的花很美丽,可看见这么多好看的花,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摘回家?我们要爱惜花草树木。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快要上完了,下课后小朋友们又能进入我们的校园去参加你们所喜欢的活动。当你再次进入校园里活动时,你想到了什么?

六、课后实践活动

下课后到校园里活动时去发现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把它编成题,自己来解答。

板书:我们的校园

十、总复习

一、复习提要: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工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 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总 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 手段的应用:

1、运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游戏法,竞赛法。

2、实践操作法。

六、复习思路:

这部分 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复习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在复习时,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可以让学 困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等.可以多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工同参与.

开始复习加数时可以 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此外,教师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趣的练习方式。

开始复习减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减法的含义,要注意要求不宜过度。

复习“认识图形”时,除了让学生辨认基本的物体图形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学具加深认识。

复习“认识钟表”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学具拔出每个整时和半时。注意时针和分针有时阈没有正对着钟表上的数,应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不 能说是“几时”。

复习“用数学”时,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集体备课 要点教学随笔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要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P96-P11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 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 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 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 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 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 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 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 物操作法。

六、教学思路:

形外,还可以准备一些学具加深认识。

复习“认识钟表”时,可以采取小组 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学具拔出每个整时和半时。注意时针和分针有时阈没有正对着钟表上的数,应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不能说是“几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讲座稿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钟表

(一)听音乐《在钟表店里》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

生:是寺庙里和尚敲钟的声音。

……

师:我们听到的是钟表店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兄弟们交朋友。

板书:认识钟表。

(二)看主题图,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应用

师:听完了音乐,我们去小红家看看。

(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小女孩起床了。

生:我发现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到7点时,小女孩就起床了。

生:早上7点时,妈妈就催小红起来上学了。

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红,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

二、认识钟面

(一)看钟面

(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每组一个实物闹钟。)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钟,知道小红是7时起床,那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钟表兄弟的脸上到底有些什么呢,请组长拿出闹钟,我们一起来观察钟面。

(二)说钟面

生:我们看到有三根针在工作,我们还知道它们叫时针、分针和秒针。

(请这一组到投影仪下指出三根针)

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三根针分别是怎样的?

生:短短胖胖的是时针,再长一点的是分针,最长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师:哦,今天我们得委屈一下秒针弟弟,我们暂时不去理他,先来和时针和分针交朋友,好吗?

生:我还看到钟面上有12位数字宝宝。

生:老师,我们组发现钟上有一格格的东西。

归纳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长的针叫分针,短短的叫时针。

(课件画面钟的12个数,时针、分针闪动。)

三、认识整时

(一)会看整时

1.教师在钟上拨一个时刻5时。

师:你知道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看的?

生:5时,我看到时针在5上嘛。

生:他讲得不好。先要看分针指在12上,然后我发现时针指着5,就说明是5时。

师归纳:很多小朋友都会看,真能干!

当长长的分针指12,时针指5,就是5时。

(教师贴上5时的钟面,板书:5时)

2.巩固:教师拨2时、12时,分别问学生表示几时。

(二)会拨整时

1.师:我们每天在上午10时开始上第三节课,请你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0时。

(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

师:你是怎么拨的?

生: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

2.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

反馈,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

(三)会认电子表

1.创设生活情境。

师:今天早上老师要在7∶00上班,到校门口时看了一下手机(课件显示手机“7∶00”闪动),你知道老师有没有迟到?你是怎么想的?

生:没有迟到,刚刚好。

生:没有。手机上说现在就是7时。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中间两个小圆点,后面有两个0,说明是刚刚好,没有多出来,前面是7,就是7时。

师:你的意思是说小圆点后面两个0,是表示整时,对吗?

生:是的。

师:这位小朋友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对的。我们在看手机上这样的时刻时,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

板书:7∶00 7时

(课件显示电子表 11∶00 1∶00)

师:你知道这表示几时?

2.联系生活。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生:我的电子表上。

生:我爸爸的电脑上也有。

师:老师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表示时间的。

(投影展示一些票据如船票、超市收银单、银行结账单等)

四、结合87页6题说说你一天中的这些时间在干什么?

师归纳:一天里时针要走两圈,有上午的8时,然后到了中午、下午、傍晚,又有了晚上的8时。想想,冬冬的日记上还应该补充一些什么?在下课后把它完成。

五、总结,实践应用

(一)知识梳理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钟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二)学以致用

上一篇:新党员表态发言范文下一篇:离婚诉讼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