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通用8篇)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篇1

(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正确含义。

2.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

3.探索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互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会解决简单的“发芽率”“成活率”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材通过几幅图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就已经与生活中的百分数有了不少接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可以分两个层次教学: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百分数及自己举出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第二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百分数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教材先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再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为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3.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百分率问题,要理解什么是百分率,弄清楚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应该用谁除以谁,而不是靠死套公式来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解答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两类题与相应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要弄清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在分析几种不同的做法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和理解。

数的意

写法…………………………………………………………………..1课时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1课时

3用

问题……………………………………………………………………..3课时

复习………………………………………………………………………………….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及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体会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实物投影及投影片。

.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说一说以上两个分数哪个表示具体数量,哪个表示倍数关系。

2.老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学习百分数的意义。

投影出示教材第82页的图。

学生试着说出每幅图中的信息,并了解像14%、65.5%、120%……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百分数?

展示学生搜集的含有百分数的句子:

例如:河北省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去年的125%。

春运期间北京站的列车正点发车率达到98.7%。

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说一说下面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写法指导:先写分子,再写“%”。

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示范。

例如: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读法指导:先读“%”,再读分子。

例如:50%

读作:百分之五十

7.5% 读作:百分之七点五

00% 读作:百分之一百

老师强调:在读、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读出下面各百分数。

% 6% 43% 0.5% 100% 245.6%

2.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三

百分之七十二

百分之五十六点三

百分之一百四十

百分之三百

百分之九十九

.一条路,修好了85%,这句话中,是单位“1”,是的85%。

2.在一瓶饮料瓶上标有“100%果汁”,这句话中百分数的含义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

.百分之一 百分之六 百分之四十三 百分之零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百四十五点六

2.3% 72% 56.3% 140% 300% 99%

思维训练

.一条路 修好的路 这条路

2.这瓶饮料中全部是果汁

教材习题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1% 28% 0.5%

2.百分之十七 百分之四十五 百分之九十九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四十 百分之零点六 百分之七点五 百分之三十三点三 百分之一百二十一点七 百分之三百

3.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表示具体数量时,可以带单位名称。

练习十八

.百分之八十六 百分之十四 百分之六十三点二 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百分之六十点二

百分之三十六点四 百分之三点四

2.50% 29% 90% 10%

3.略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因此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需要注意:一是任何一个百分数都不能带单位名称;二是表示具体数量的分母是100的分数也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百分数,会读百分数,有些学生知道一些百分数的具体意义。

2.学生在自主理解百分数意义时,最容易借助已有的分数知识,也用等分单位“1”的方法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此时老师要明确指出:等分单位“1”是分数意义,今天学习的百分数要用另一种方法来理解它的意义。

3.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了解得不错,但对于用语言表达百分数的含义的题目,学生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需要统一说明。对于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学生还是把握不准。

4.部分老师利用自己的教具贯穿整节课,可能使教材的主题图和例子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内完成,但如果不讲解,让学生自己领会,可能效果不够明显。

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材在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最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探究欲望。

大多数的学生知道类似“50%”这样的数是百分数,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接触过百分数,少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只知其名,不知其意义,学生对于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更是不清楚。鉴于此,老师可将教材设计意图稍微改变,不用常规的方法创设情境,而是通过师生的交流,呈现一些含有百分数的数据,在交流中说出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认识,进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掌握。

2.强调本节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在本课的设计中,应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来设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在老师提供信息、同学交流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材第84、第8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4~15题。

.使学生学会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实物投影。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2.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三十二点六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六百

3.把下面各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到原来的3.6 7 0.52 1.26 10.7

4.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为百分数,只要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就可以了。

老师: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统计和比较时,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所以我们应当很好地掌握它们之间互化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习把小数化百分数。

出示例1。

老师: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命中率指的什么?

列式计算:3÷5=0.6,4÷6≈0.667。

小组讨论: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百分数?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尝试把0.6化成百分数。

把中间转化的过程用方框圈起来,如下:

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如果不看这个过程,怎样很快地把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即可。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

把中间转化的过程用方框圈起来,如下:

向学生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如果不看这个过程,怎样很快地把百分数直接化成小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然后把它的小数点向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老师强调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要补0占位。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4~1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

0.09=

0.025=

4.2=

0.37=

0.463=

3.478=

2.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32%= 35%= 1%= 105%= 1.5%= 10.5%= 0.6%= 332%=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有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3.2%=32

改正:

2=200%

改正:

0.8%=80

改正:

0.008=80%

改正:

4.计算,并把所得的商化成百分数。

27.69÷39 12.21÷1.5

课堂作业新设计

.9% 2.5% 420% 37% 46.3% 347.8%

2.0.32 0.35 0.01 1.05 0.015 0.105 0.006 3.32

3.✕ 0.032 √ ✕ 0.008 ✕ 0.8%

4.0.71=71% 8.14=814%w

教材习题

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小数:0.05 0.2 0.42 0.58 0.75 0.95

为百分数时,比较得更快。

3.1200÷2500=48% 1300÷2500=52%

4.800×52%=416 750×54%=405 416-405=11

城关一中男生多,多11人。

5.69 15% 391+69=460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它写成百分数。

可以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加上

百分号。

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可以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分数化成小数。

可以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学生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和百分数的意义。

2.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上。

3.练习方法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4.部分学生在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出现不知向左移还是向右移动小数点的情况,有时还漏添百分号。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小数来进行的,而求百分率又要把算出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学生以前学过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因此,学习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会很困难。在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小数与分数互化的知识和百分数的意义十分必要。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没有先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直接提出:“百分数和小数怎么互化呢?”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从而使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谈话,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数之间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研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兴趣;同时勾起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联系的回忆,为学生联系已有的数概念探索例题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打下基础。

2.肯定各种互化方法,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有些学生把小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需要借助分数的意义理解,并不需要去否定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时候显得更为简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时要避免为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实物投影。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

2.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3.口答。

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甲数是60,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

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

4.揭示课题。

出示复习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提问: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哪个量是标准量?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

老师: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出示例3。

学生默读题。

例3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问题不同在哪儿?

老师说明复习题求的是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启发学生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哪个量是单位“1”?

板书:多造的÷原计划的 讨论,列式计算。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12=2÷12≈0.167=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提问:“14-1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不除以14呢?

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把原计划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

4÷12≈1.167=116.7%

16.7%-100%=16.7%

老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

2.拓展。

将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

提问: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和实际造林数比较,要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单位“1”。必须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才能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14

如果有学生列式为14÷14-12÷14也是允许的。

观察比较。

将例3的第一种列式及改变问题后的第一种列式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学生讨论,再次强调两题中比的对象不同,单位“1”就会发生变化,解答这种题时,仍要注意找准单位“1”。

.分析数量关系。

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是把看作单位“1”,是和比,所以用÷。

求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是把看作单位“1”,是和比,所以用÷。

2.看线段图填空。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

列式:

列式: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

列式:

3.操场上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4.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68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甲校学生人数比乙校多25%,乙校学生人数比甲校少百分之几?

课堂作业新设计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比去年增产的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今年小麦比去年增产的量 去年小麦的产量

2.37.5 3÷8 66.7 ÷3 40 ÷5

3.÷25=20%

4.168÷312≈0.538=53.8%

思维训练

25%÷=20%

教材习题

教材第89页“做一做”

÷10=10%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实质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即两个数的差量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用A表示一个数,B表示另一个数。

求A比B多百分之几:1.÷B 2.A÷B-1

求B比A少百分之几:1.÷A

2.1-B÷A

注意:找准单位“1”,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画线段图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但是有部分学生不习惯使用。

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3.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较难把握,教学时前松后紧,注意调控好教学活动的节奏。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学生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注重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的练习。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学会发现未知的问题,自主探索解决。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大胆地处理教材,力求多元化地处理已知的信息,将学习内容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

3.编题改题,系统内化。

这一教学过程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理解”“消化”,并形成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练习

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1~8题。

.熟练分析和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正确、熟练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地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集体交流。

.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2题。

指名读题。

什么是“增加到”?什么是“增加了”?

求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哪两个量相比?

板书:增加的数量÷1999年的数量

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九的第6题。

学生先读题,然后试做。

分析问题。

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边长应该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比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减小了多少?怎样求?

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2、第93页练习十九的第1、第3、第4、第5、第7题。

.操场上有男生50人,女生40人。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男、女生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某工程原计划用48天完工,实际用了50天才完工。实际用的天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3.某手机原价1200元,现价900元,降价百分之几?

4.某超市10月的营业额是34.5万元,比9月增加了4.5万元。10月的营业额比9月增加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10月用水700吨,比9月节约了100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某厂今年第三季度计划生产1500台计算机,实际生产了1620台。实际生产的台数比计划增产了百分之几?

课堂作业新设计

.40÷50=0.8=80% 50÷40=1.25=125%

50÷=50÷90≈0.556=55.6% 40÷=40÷90≈0.444=44.4%

2.÷48≈0.042=4.2%

3.÷1200=0.25=25%

4.4.5÷=0.15=15%

5.100÷=0.125=12.5%

思维训练

÷1500=0.08=8%

教材习题

练习十九

.5 20 1000 20

2.÷7≈0429=0.429%

3.÷16=0.125=12.5%

4.÷4350≈0.379=37.9%

5.1600÷40%=4000 4000-1600=2400

6.长方体现在的体积:5×4×3=60 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体积:3×3×3=27

比原来减少了:÷60=0.55=55%

7.2400×=2280

8.1.3×=1.43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做到学以致用。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列式:2500×60%=1500

老师说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路是一样的,都用乘法计算。

.出示例4。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学生读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哪个量是单位“1”?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把原来图书的册数看作单位“1”,先画原来的,再画现在的。

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方法一:原来的册数+增加的册数=现在的册数

400×12%=168 1400+168=1568

方法二:根据“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可知今年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求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就是求1400册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400×

=1400×112%

=1568

答:现在图书室有1568册图书。

老师说明: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复杂在哪儿呢?我们从第二种解法可知,和所求的“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这个数量对应的百分率没有直接告诉,因此必须先求出现在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概括:这两种解题方法的相同点是都把原来的图书册数看作单位“1”,都是用乘法计算。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用原来的图书册数加上增加的册数,算出的就是现在的图书册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现在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来的百分之几,再算出现在的图书册数。这两种算法都是对的,今后,大家在解这样的题时,可以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3.出示例5。

投影出示: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的是多少?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追问:商品的原价未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老师板书:假设3月的价格是100元。

00×=80 80×=96

96÷100=0.96=96% 1-96%=4%

假设3月的价格是1。

××=0.96 ÷1=4%

老师总结:解这种类型的题,设未知是多少很关键,一般情况下,把未知量设为1。

.看图填空。

4.合唱小组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有男生多少人?

5.用80粒大豆做发芽实验,大豆的发芽率是95%。有多少粒大豆没发芽?

根据下面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果园里共有1200棵果树,其中梨树占10%,桃树和苹果树各占20%,其余的是柿子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

4.120×=96

5.80×=4

思维训练

柿子树有多少棵? 1200×=600

教材习题

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800×=2786

2.÷12≈108.3%

3.1××=165%

练习十九

9.14÷≈7.57

0.例如:二等奖有多少幅?125×16%=20

1.由题意知,8月初鸡蛋价格为7月初的,则9月初为7月初的×=93.5%。

显然9月初的鸡蛋价格比7月初要低,故9月初跌了1-93.5%=6.5%。

2.由题意知,3月第一周为2月最后一周的,即105%。3月第二周为2月最后一周的105%×,即110.25%,因此两周一共涨价110.25%-1=10.25%。

3.×=87.4% 1-87.4%=12.6%

4.由题意知,去年的植树数量为前年成活的1+50%,即150%。则去年的成活率为前年成活的150%×80%=120%。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学生已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决方法。

2.“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3主要是学习百分数乘法的应用,深化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培养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出现除法应用。教师可运用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作为例题,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将用乘法与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加以比较,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情境来让学生产生“好奇”,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提供保障。再把问题放入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再设难题让学生产生一种“闯”劲。

2.强调知识迁移,把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出关键句。在学生计算出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示意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整理和复习

教材第94、第95页的内容。

.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

2.小组交流。

重点说说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3.集体交流。

.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百分数和分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百分数和分数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时,要着重使学生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这里讲的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它的后面不能有计量单位。

第二问要让学生举例,从实际生活中体验百分率,如:花生的发芽率不能超过100%,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就可以达到100%等。

2.完成教材第94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教材上。

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94页的第2题。

提醒学生书写格式。

4.独立完成教材第94页的第3题。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

.直接写出得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50%= 80%= 20%= 5%= 2.7%=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75%=

25%=

80%=

5%=

4%=

2.填空。

同一种商品,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定价,甲店的定价比乙店便宜11.2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课堂作业新设计

3.3600××=2916

练习二十

.略

2.1元硬币共有125×44%=55 5角硬币共有125×20%=25

角硬币共有125×36%=45 因此共有55×1+25×0.5+45×0.1=72

3.÷200.8≈0.752=75.2%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篇2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认识左右并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左右。

2.使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际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主动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二) 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左右, 因此教学时不用把认识《左右》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是将体验《左右》以及《左右》的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通过教学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 好奇, 好动。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感受体验《左右》。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无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发展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 2009年11月13日那天你们加入了少先队, 成为了少先队队员, 你们向老师行个队礼好吗?

1. 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举起的这只手, 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这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小朋友, 用你的右手 (或左手) 可以做那些事?

师:小朋友知道吗?左右手要多锻炼, 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开发我们的右脑, 使你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

2. 体验自身的左和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自身, 还有像这样“左右”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3. (游戏)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设计意图:前几天一年级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 成为光荣的小队员。通过生活实例举右手行队礼, 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

4.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左右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左和右 (出示课题:左右) 。

(二) 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

同桌合作, 老师说口令,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文具。 (同桌合作。计算机演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五样文具。)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刀。)

2. 数一数

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 排第几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同样东西, 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计算机演示印证:以尺子为标准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右边有文具盒和小刀。)

4.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星期天, 有位小朋友想去小明家玩, 他没到过小明家, 但他听说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那么小明住在几号房呢?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7号。)

生:小明住在7号房, 因为7号房在小明的左边。

师:可见, 学会了左右, 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 体验“相对”, 验证“相对”

1. 师:现在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同学们, (教师举起右手和大家面对面站着) , 你们说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生:右手。

生:左手。 (学生意见分歧。)

师:两边各选一名代表辩论, 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间产生辩论。)

2.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证实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生:老师转过身去。

师:现在我就按照同学们出的主意转过身去, 看一看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验证结论:右手。)

师:为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原因。)

师:对, 因为我和同学们是面对面地站着, 也就是说我和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举的右手就会和你们刚好相反。 (教师再次举起右手。)

设计意图:先出现疑惑, 产生矛盾。通过学生辩论、表演验证, 解决矛盾, 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生活中的“左右”

1. (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实践活动 (课本第61页第5题) 利用课件出示图,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

师:下面, 我们来体会一下, (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 女同学从后往前是上楼梯, 男同学从前往后是下楼梯, 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人举着右手走。 (女同学上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同学下楼后又顺势上楼) 体会一下你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 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按次序走, 以免发生事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左右。) 你知道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六、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篇3

1. A 2. ①农历十六日②一点也不③白气弥漫的样子④共同、一起3.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 B 5. 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衬托出作者落榜后的落寞、惆怅。6. (1)机械训练等于是戴着枷锁和镣铐读书,只有“主动自由”才有“驾驭”的乐趣。(2)读书不思考,书就会成为精神重压,人就会成为书的奴隶。(读书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也是最有体验的生活。解答这道题,考生必须反思自己读书的实践行为,然后才会有积极的人生体验,逐步形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7. 示例: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时而在寂静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8.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该句应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9. 这句诗可以看作一幅简洁的几何图,大漠和长河是横线,孤烟是竖线,这样就构成了横纵两条坐标,而落日恰是与这横纵两条线相切的一个圆。在几何中,与圆相切的直线最具美感,而王维诗中的视觉美也正来源于这种几何效果。10. ①景象;②用水淋洗;③踩;④画文彩。11. ①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而来。②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崩了一样。12. 写观潮人之多是为了说明钱塘潮与精彩的水上表演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侧面衬托钱塘潮之盛与水上表演之精彩。13. 首先总写钱塘潮之盛,接着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钱塘潮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14. (1)如:艨艟列队从容呈五阵之势,水兵技艺精湛显英豪之勇。(2)提示:画面能表现钱塘潮之雄伟壮观即可。(3)提示:描绘场面应加入自己的想像,描述语言应生动形象,能运用一些修辞手法。15. (1)同“缺”,断开、中断(2)这里指飞奔的马。16.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17. (1)三峡概貌四季特点(2)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既能提示水流急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水以夏季为盛18. 引用渔歌既是对秋景的总结,又能引起人缠绵的愁思。19.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峡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百万移民,奉节古城爆破,下闸蓄水、船闸试通航,几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等。(说出三件即可)20. “中书”是官职名,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21. ①交相。②消散22. ①夕阳快要落山了,潜藏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这实在是人间天堂。23.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24. 略25. (1)宜昌15家旅行社联合倡导诚信旅游 (2)示例:游人间仙境,尝人生乐趣 (3)示例:随着整顿旅游市场的深入,各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我想要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4)示例:a.在开发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要注意体现旅游景点的观赏性及综合性;b.应根据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多开展一些节假日的特价酬宾活动。26.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

1、游戏夺红旗。

(1) 连续加7

28→□ →□→□→□→□

(2)连续加8

14→□ →□→□→□→□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 5+37 =

想:先算( )加( )等于( ) 想:先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2、在正确得数的( )里打“√”。

35+9={34 44() 49( )}

6+27={87() 43() 33( )}

7+53={60() 50() 75( )}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

课时安排

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篇6

一、基本运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5-9=?5+49=?65-8=?57+40=?40-9=?40+53=?60+40=?47-8=?59+5=?46-40=?37+6=?46-8=?45+40+7=?70-6-8=?36+40-8=?90-30+9=

2、在下面的里填上“+”、“-”号。

56(??)8=64?31(??)5=26?73(??)19=92?36(??)6=30?28(??)17=45?74(??)21=95

3、在()里填上“” “” 或“ = ”。

59+30(??)98?84-60(??)30?68+6(??)86 55+18(??)71?50-25(??)25?48+23(??)82

4、用竖式计算。

7+28=?54-38=?83+17=?83-5=?74+26=?100-34=

二、基本知识

1、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笔算加减法时,要把()对齐,从()算起。

3、笔算加法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位加起,个位满十,向()位进1。

4.笔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位退1,在个位上加()再减。

5、比18大6的数是();比35少10的.数是()。

6、淘气看一本84页的书,已经看了19页,接下来应从第(20)页看起。

7、在32、64和13三个数中,()-()=19。

答案

三、基本经验

小花今年6岁,爸爸对小花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正好36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列式:

苏教版四(上)第一单元 篇7

1.我大声朗读第一单元所有课文,连题目也不放过,对不认识的字作上了记号。

2.读完后想办法认识这些陌生的字,一个都不放过。

我看生字表认识的字有:

其中有几个字特别难写,我想办法记住它们了:_____

其中有几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也想办法记住它们了:

我查字典认识的字有:

3.我反复朗读,直到把每篇课文读正确也读流利了。我读得好认真哦!你看:

《老师,您好!》读()遍,《但愿人长久》读()遍,

《古诗两首》读()遍,《秋天》读()遍。

[一读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扫清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

1.我又默读这几篇课文,知道了这几篇课文的体裁,捕捉并画出了与主要内容相关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教给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即抓关键词句。]

2.我大概知道下面这些内容了:

(1)《老师,您好!》这是一首____,老师用____和____把人才塑造,让____和____在心灵闪耀。诗中“____”和“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____,我想把老师比作____。

(2)《但愿人长久》的题目中,“但”的意思是___;“愿”是____的意思;“长久”的意思是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____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____”的人生哲理,用“____”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是先“____”,接着“___”,后来“____”。

(3)《望洞庭》是____代诗人____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____美景。诗中描写了____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

(4)《峨嵋山月歌》是____代诗人__初离四川时写的。诗人在乘船远行,从_____出发,驶向____,最后到达____。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____等景物。

(5)《秋天》主要采用____的修辞手法,全诗押的是____韵,课文中表现拟人的词语有很多,如:____等。

3.我最喜欢的课文是____,因为____。

[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文中的一些重点;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阅读的自学情况,利于针对性地给学生以阅读帮助。]

三读:

1.我又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我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我想办法自学这些词语,并把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查字典、读读课文,联系生活)

[通过表格的形式,渗透了自学新词的方法,如可以采用查字典、读课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列出不懂的词语有助于针对性地指导。]

2.这几篇课文读完后,每一篇我都有个问题要问,而且还发现了这几篇课文的共同点呢!

[从把握词语的意思到针对文章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再到对比阅读,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这样的阅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质量,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读:

1.我在喜欢的自然段作上记号。

2.我反复朗读,并且努力背一背。

[这四篇课文都要求背诵,设计这样的题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的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地背诵,从而降低背诵的难度。]

五拓展:

1.我搜集了一些词语,如:

赞美老师的成语:____________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____________

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____________

2.还搜集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

(1)____

(2)____

(3)____

一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 篇8

一、填空。

1、

1元=角1元5角=()角1角=()分35角=()元()角20分=()角6元2角=()角50角=()元2元=()角=()分

2、在()里填上适当的人民币单位。

一支铅笔3();一辆玩具车15()。

3、一张1元的.人民币能换()张5角的人民币;一张50元的人民币能换()张10元的人民币。

4、78元里面有()张10和()张1元;100元里面有()张10元

二、比多少。

1、

1分(><=)1元29分(><=)3角25分(><=)2角5分60角(><=)6元10角(><=)9元5元(><=)4角9分2角(><=)5角100分(><=)1元61元(><=)56元9角

2、按从小到到顺序排列:1角、1分、1元、2角、5角、3元4角

<<<<。

3、按从大到小排列:22元、8角、20元、15角、99角、1元。

>>>>>。

三、选择,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在炎热的夏天,西瓜的价格是大约是()。

①15元

②1元5角

③1角5分 2、一件衣服的价格大约是()。

①3角2分

②3元2角

③32元 3、一个书包的价格大约是()。

①1元8角

②18元

上一篇:如何理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与分级保护下一篇:化工企业外出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