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感悟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生命的感悟

在传统中感悟生命的旋律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相继设立,在人类文化舞台上曾经璀璨、却在近代几乎处于“失语”地位的中华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奇妙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包括国人在内的热切关注。古老的东方文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适应时代需求的“精神食粮”,已是一个关系民族文化前途的现实问题。

3月26日,由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精心编撰的大型学术丛书《国学新知文库》举行了首发式。据悉,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是该校国学院复办以来的一项重大成果。这套国学文库因凸显了时代特色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对此套丛书的主编詹石窗教授进行了特约采访。

记者:詹教授,您好!《国学新知文库》已经正式出版发行,请您介绍一下这套文库的特点。从文库的第一辑看,主要涉及的领域是道家与道教文化,请您谈谈这种创作定位的缘由好吗?

詹教授:本《文库》所谓“国学”指的是以传统经学为主干的中国固有经典学术文化,而“新知”指的是该领域通过新的开拓和研究而取得的新认知、新成果。按照规划,《国学新知文库》拟用3~5年时间出版20~30部,其内容选题涵盖文、史、哲以及艺术的诸多领域。

这部《文库》基于《周易》“天地之大德曰新”的精神,以“经、史、子、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站在当代学科发展高度,对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专题进行考察和透析,强调开辟新视野、收集新资料、研究新课题、借鉴新方法、注重新突破的时代创新意识。

的确如你所看到的,《国学新知文库》第一辑的选题主要侧重于道家与道教文化,像《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内丹生命哲学研究》,都属于这方面的成果。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大家知道,以往讲起国学,往往就想起“四书五经”,想起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这当然也应该大力研究,其中有很多精华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然而,在传统国学中,除了儒家文化,还有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等众多流派创造的学术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存在样式,还有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经过近两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这也应该纳入国学视野之中。尤其应该看到的是,道家与道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我们需要重新加以认识。以往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有鉴于此,我们有目的地寻找在这方面有专长的一批青年学者,组织他们攻关,所以本《文库》第一辑选题也就突出了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的主题,这也可以看作是本《文库》在内容上的一种特点吧。

记者:您在两年前出版的专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中,首次提出了“道教科技”的概念,而在此次出版的《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一书中,对“道家科技思想”也有大量的文字阐述。请您讲一讲道家与科技思想的内在关联;在当今时代,您认为研究“道家科技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詹教授:从广义上看,道家包括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和汉代以来崇尚延年益寿的道教。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学术界对道家的评价是缺乏公允的,常常认为道家“消极”、“避世”,甚至给道家戴上“反动”的帽子;但许多西方学者对道家评价却比较高,例如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不仅指出道家在科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而且预测未来的世界或许是属于道家的,其言外之意是道家思想可以成为未来世界的生活指导。李约瑟的评论无疑是发人深省的,因为道家的确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在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这方面有很多资料可以证明。我在《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以及《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两部作品里都针对这一历史事实列举了大量实例。值得认真思考的是,道家为什么可以在科技史上做出贡献?我认为这与其开放的视野有很大的关系。道家把人置于宏观宇宙中予以思考,从而确立了“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此外,道家破除固守心态,敢于怀疑和打破陈规,这可能是他们能够做出贡献的一大原因。这种宏观视野和大胆探索精神在提倡创新的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您在著述中曾经言及自己是因为健康问题才开始投身道家文化研究的,如今您在道教养生文化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结合多年的研究体会,您认为道家对您影响最深,同时对当代人类也有重要借鉴价值的文化有哪些?

詹教授:我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好,被慢性肠炎、神经衰弱等毛病困扰着,严重影响了学习。为了治病,我当然也看医生吃药,但没有明显效果;后来因为读了卿希泰教授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慢慢进入道家与道教之门。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查到金丹派南宗祖师白玉蟾的《修道真言》,被书中描述的看山看水的心灵调节法所吸引,于是如法修养,调理了情绪,放松了精神,最终治愈了多年的痼疾。从学习与研究中,我体会到,道家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上善若水的行事风格、大音希声的精神境界,对于当今人们的健康生活来说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记者:作为根植于中华本土的道教,对“道”有充满东方智慧的诠释,而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圣经》,对“道”也有相关的表述。以您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能否谈一谈“东西论道”的相通或不同之处?

詹教授:在《圣经》新约的约翰福音一章,开头就说“太初有道”,这种表达其实与道家典籍颇为类似。道家经典《列子·天瑞篇》在叙述宇宙化生历程时说:“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按照《列子》的看法,作为宇宙化生的初始阶段之一,“太初”是“气之始”。从这种叙述语气看,我认为《圣经》的翻译其实采用了许多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的道家语言。有趣的是,作为中华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接受了先秦道家关于“道”的理论,以“道”作为宇宙化生的根本。早期道教认为,“道”聚形为“太上老君”,这与《约翰福音》所谓“道就是上帝”的提法具有相似的思路。从伦理道德角度看,以《圣经》为源头的基督教文化和以《道德经》为准则的道教文化都有劝人为善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二者相通的地方。

当然,东西方文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人生态度都各有特点。《圣经》强调对“灵魂的审判“,并在此基础上指明“悔改、重生得救”对生命的重要性。道教讲“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个人通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自身命运,这些对塑造健康、美好的人性都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要理解《圣经》和《道德经》之类东西方经典,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将之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解读,这才是历史主义的基本态度。

记者:《国学新知文库》是否有进一步充实的计划?

詹教授:就《国学新知文库》的编纂来说,下一步会从文献学、艺术学、生态伦理学、政治哲学等不同维度解读国学经典,组织新的选题,例如《朱熹与宋代政治哲学》、《<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闽南四书学研究》等。你可能注意到,这些选题其实是围绕“朱子学”展开的。所谓“朱子学”也就是以朱熹为代表的一种儒家学说。作为南宋以来一位杰出的儒家代表人物和很有影响的思想家,朱熹的学问乃是儒、释、道三教融通,并且深深影响于后世。因此,我们未来拟抓住朱子学,组织一批有开拓意义的选题,借以拓展国学研究的空间。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詹教授:谢谢贵刊的热心支持。

【采访手记】

早在两年前,就得知詹石窗教授正在筹备、编撰《国学新知文库》这套丛书。于是,在心中就对詹石窗先生的书充满了期待。无论是著述内容的丰富,资料的翔实,还是论证的视角,詹教授的书总有一种平实且周全的说服力。长期以来,詹教授坚定地把全部精力投身到道学研究中,其执着的追求足以表明他对民族文化的痴迷与热爱。

2007年,研究异域文明的犹太文化研究所在南京大学成立,詹石窗教授应本刊之邀为其撰写了题词。让人感慨的不仅是其题词文字功力的深厚,其中蕴涵的思想深度更令人赞叹。他的题词表达了一个挚爱民族本土文化的学者对其他文明所持有的同样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与包容也许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而关注天空的人,最重要的是尊重真理的客观态度和广博、无私的胸怀。由于具备了这样的心灵特质,詹教授在立足本土文化时,也能站在世界的高度审视先人的成果。这种高瞻远瞩引发的责任感促使他在幽深又孤寂的道学世界里不断地求索、探寻。他用埋头实干的精神,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在超越自己的同时,其人生足迹也在激励、温暖他人的生命。作为当代知识分子,或许,这才是他最宝贵的生命启示!

詹石窗教授简介:

詹石窗,厦门同安人。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詹石窗教授长期致力于道教文化与传统科技、中国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在易学与道教文化相关研究领域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其成果颇受学术界好评,其执行主编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获“中国图书优秀奖”,个人专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责任编辑 石 炯

作者:张美玲

第2篇:感悟生命 珍爱人生

〔关键词〕感悟生命;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脆弱,校园伤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心理课程或团体辅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感知生命,体察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从而敬畏生命。

2.体验生命的挫折,懂得珍爱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重点】体验生命的挫折,感受并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活动准备】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和一把尺子;多媒体课件,视频:《生命、生命》《没有四肢的生命》《最好的未来》

【活动对象】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引出课题

活动:我的生命线。

预测死亡年龄的依据:本人的健康状况、家族的健康状况、所生活地域的平均寿命。

找出今天你所在的位置并标注上年龄、日期。

想想高中毕业后你将在哪里?标注一下。

设想一下,你将何时参加工作?

标出你60岁的位置。

师:请大家找到你现在的位置,把之前的一段撕掉,这段时间已从你的生命中流逝,一去不复返;请找到你高中毕业的时间,之后把它撕掉,看看目前你所能掌握的时间还有多少,对此你有何感想?(适时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面对生命的过往与未来,思考一下,在你的心目中,生命是什么?

二、感悟生命的情怀

播放《生命 生命》动画朗诵视频,体验、觉察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师:提到生命,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命词语联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师:我最想说的是:生命是个奇迹。

三、生命是个奇迹

PPT呈现(图片赏析,体察感悟):

什么时候,你感受到生命是个奇迹?

教师自我分享:每当我想到,人是从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成长为眼前有着各种相貌、各种性格的人,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本身的奇妙,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是个奇迹了。

请大家以“每当我想到_________,就让我感到_________”的句式,谱写我们生命的赞歌。

例: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想到人类能够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空间,就足以让我感到生命的伟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师:然而生命有时也是脆弱的,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

四、生命很脆弱

请看一组图片(教师PPT展示):5·12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组图。

现场互动:面对生命的脆弱,你有何感想?

教师引导:在天灾面前,生命变得很脆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人祸”。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 还有校园暴力、自杀事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生命属于谁?

学生发言。

师: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生命属于你,同时也属于那些爱你的人们。

(教师PPT展示)算一算:孕育成长的代价。

1.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时间?(假设父母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交流、接送、辅导等时间是2个小时。)

2.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金钱?(据统计幼儿一个月花费1000元不算多,中小学生每年花费约1.5万元至2万元,另外还有各类的补习和培训费。)

3.从小到大需要多少个老师的辛勤付出?

4.需要哪些人的关爱?国家社会要提供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生命没有彩排,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将痛苦留给最疼爱你的亲人。生命中总会碰到挫折、失败和不如意,这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才能让生命绽放光彩?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游戏体验:鼓掌游戏。

师:请大家高举双手,热烈鼓掌(全体学生掌声一片);再请大家鼓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更加热烈);请大家鼓出最整齐响亮的掌声。现在请大家双手交叉在背后,体验失去双手的不适感,尽量保持这种感觉。现在请大家鼓掌(学生们稍怔片刻,立刻以双脚使劲“鼓掌”)。

教师:假如有一天你遭遇不幸,失去双手,你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假如你自己不能鼓掌了,你还能否让这个世界为你鼓掌?想想看,有没有这样的人,自己失去双手,却让全世界的人为他鼓掌?(学生马上想到无臂钢琴师刘伟)是的,刘伟是一个生命的强者,他说:“至少我还有完美的双腿!”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双手,也没有脚,他的生命会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没有四肢的生命——力克·胡哲的故事。

师:享受生命可以如此简单,连手和脚都可以不需要,胡哲以他的残缺之身作为一个生命的见证,以他的生命去和别人进行连接。

今晚回去请告诉你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你如此健康的身体;感谢命运,让我们以一种生命的形态体验生活的美好;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而弥足珍贵;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可逆转,所以,从今以后,让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今以后,让我们热爱生活,善待自己,推己及人,我们也要善待和尊重别人的生命。

最后,请全体起立。请把右手放在胸前偏左一点,让我们感受心跳,感受生命,一起向生命宣誓:

生命的誓言

我郑重地宣誓:在生命的每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在短暂的人生路上,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创造人生的辉煌,享受人生的幸福。

最后,播放音乐视频《最好的未来》,课程结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州,221006)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作者:朱海梅

第3篇: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一、生物学和“三生教育”的关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生命”,在能力培养上能“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的世界”。生物课堂教育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应该只是对生命有机体形式的理解,而是更多地对生命存在状态的理解,这也正是“三生教育”中所提倡的。“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二、在实验

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

实验是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的实验范围涉及生物界各个方面,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对生命的有机组成、形态结构等生命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在实验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意义,甚至获得生命的体验。

在学习“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前,让学生在家中用塑料杯对玉米、黄豆、绿豆等种子进行实验培养,并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上课时,我让学生将在课外培养的萌发种子带到课堂展示。在学生各自培养黄豆等幼根并观察幼根和根毛的实验中,我还教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幼根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变化,并进行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对比,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中体会根的生长进程、根吸水的部位以及了解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的着生部位和根尖的结构,联系根尖结构挂图,了解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征,然后进一步观察根的生长。观察后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表象背后蕴含的生物知识。这样,通过课外小实验,既让理论知识联系了实践过程,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蛙卵孵化成蝌蚪后,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在蝌蚪到成蛙的胚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鳃到肺、由水生到陆生等显著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蝌蚪离开了水,幼蛙受到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等因素影响,都将导致生命的结束。

蒙田在他的《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对生命产生敬畏。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把“三生教育”中“尊重并热爱生命的教育、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等理念渗透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物课程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更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例如,在讲“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时,要求学生能“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分析教材,应让学生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前者通过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和肋间肌的变化,并联系学生自身身体的变化进行理解。同时,进行测量胸围差实验活动,感受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时的胸廓容积的变化。

在生物教学中讲述生物界个体诞生的过程,各种生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以及人的生殖发育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诞生的神奇与美好。每个生物,大至人类,小至细胞,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身边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感悟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和渴望,从而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孙秋菊.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EB/OL].http://www.sjz40z.com/xiaokan/showInfo.asp?InfoID=3435,2007-01-05.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作者:倪良山

第4篇:关于感悟的散文:生命的感悟

一岁——

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就这样降生到了这片土地上。

春日结束后的第一声蝉鸣,迎接着夏天的到来,树木染上翠竹,暖阳换上了艳红的新装。依偎着母亲,晃动着小手,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哇!这就是世界,想着表达,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只能嘟哝着小嘴,与世无争地躺在母亲的怀里睡觉了。

三岁——

开始在哭声中学会了喊着妈妈,开始借着妈妈的手走起路来,开始跌倒后一遍遍地爬起来,但是却离不开妈妈。毕竟还是无知,毕竟还是无畏,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好奇,敢和陌生人打交道了;敢蹲下身子抚摸小狗了;敢提起小脚踩小昆虫了……

六岁——

悄悄靠近窗户,晨读声声入耳,莘莘学子不畏清晨的凉意,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甘霖。虽然也不知道在念着什么,看些什么,可是,却可以感受到无穷的活力。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陌生的地方待上半天,实在忍不住了,哇哇大哭,父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就在学校陪着他上了一天的。即使多么乏味,即使放弃了工作,他们也甘之如饴。

十二岁——

翻开最爱的诗集,指染书香,漫步于校园,操场上正演出着一场精彩无比的篮球赛,男生们变着招想吸引女生们的目光,他们矫健的身姿,散发着朝阳般的活力,女生们则是几个或一群围在一起嬉戏,或欢笑、或尖叫,也许青春就是要这样充满活力。每一个求知求学的人,尽情翱翔在知识的天空,我相信他们身上一定会闪耀出我要的光——智慧之光。

第5篇:关于感悟生命的作文

感悟生命

我曾经以为生命是一场游戏。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直到读了依米花的故事,我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本质。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明白它是一直在告诉自己:“我不是草,我要开花!”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著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的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的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的灿烂夺目。

灰蒙蒙的天不知为何在偷偷地阴笑着,我一屁股跌坐在洒满阳光的嫩绿的草坪上,手里摆弄着一棵刚刚扯下来还没来得及枯死的太阳草,还是那个熟悉的四边形,我知道明天又是个好天。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我坐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身上满是从树叶的空隙间漏下来的一点一点班驳的黑影,把我映得活象只金钱豹。我到觉得当只豹子也不错,每日为了生存奔波,不必去想那许许多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什么成功与失败啊,活下来就是成功,饿死了就得认命。

我前面是一条日夜奔流的大河,足以让孔子再感叹一次“逝者如斯夫!”但就是这样的大河也摆脱不了冬日里断流的悲惨命运。其实我不想选择这条河,因为冬日里会让尸骨重见天日。我想选择一条不会断流的河去做我一生最壮观的一次试验,但没办法,在我的城市里它是唯一的。谁叫物以稀为贵呢?

现在不过早晨***点钟,我还想再坐会,没有人的地方总是显得好美。在我的周围有好多蒲公英呢,他们绕着我飞舞,仿佛我是这个世界的花的头儿,可以享受这个有风的早晨而不必有一丁点儿的付出。

蒲公英!我突然想起妈妈曾经说过的话:每个蒲公英都带着一个小小的种子,到了合适的地方就会生根,但如果环境不适合,如果果干或者过湿,过热或者过冷,它都不会长大。天,那么多如果,蒲公英还没有绝种吗么?

我环顾四周,发现目所能及的地方都能看见它们在微风中轻摆,像母亲送着自己的孩子去远征!那么纤细,却那么坚强!

原来,生命并不是脆弱的!

原来,生命可以直面挫折!

第6篇:关于感悟生命的句子

1、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2、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脸;什么都可以再来,唯独生命不能再来;什么都可以抛去,唯有信仰不能抛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屈辱不能接受。

3、梦虽虚幻,却是自己的梦想;位虽低微,却是自己的岗位;屋虽简陋,却是自己的家;志虽渺小,却是自己的追求。

4、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为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

5、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么就得慢点睡觉;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么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老化,那么你就得快点学习;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么就得快点迈步。

6、事物是辩证的,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失去另一些东西;当你失去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

7、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不珍惜宝贵的时间,人生的岁月也会变得短暂;不总结失败的经验,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你办砸。

8、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9、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10、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11、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

12、感动往往发生在一刹那间:一个眼神可能让你忆念一世;一次资助可能让你感动一生;一句祝福可能让你温馨一世;一点宽容可能让你感激终生。

13、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膀更有力;有一身勇气和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

14、没有激情,爱就不会燃烧;没有友情,朋就不会满座;没有豪情,志就难于实现;没有心情,事就难于完成。

15、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16、世间的事情都是如此:当你刻意地追求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专心致志之时,意外的收获已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17、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我们缺欠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领;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学而不厌的态度;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18、当你习惯过一种日子,那么,你的一生只过上一天;如果你生活常新,那么你每一天都会过得很精彩。

19、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凡的才是伟大的,坚韧的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

20、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

21、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

22、一切皆可以变,唯有我们的理想不能变;一切都可以长,唯有我们的傲气不可以长;一切都可以老,唯有我们年轻的心不能老;一切都可以退,唯有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退。

23、不要悲观地认为自己很不幸,其实比你更不幸的人还很多;不要乐观地认为自己很伟大,其实你只是沧海之一粟。

24、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25、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

26、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空;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

27、财富是一种寄存,你不能将其带走;荣誉是一道亮光,你无法将其留住;成功是一颗硕果,你无法四季品尝;生命是一种过程,你不能让其停步。

28、失去的我们不妨让其失去,因为它可让我们少些惆怅;得到的我们不妨少些满足,因为它可让我们多些清醒。

29、你可以忘掉失败,但不能忘掉教训;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记历史;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

30、人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否则就抢占不了“高地”;人生需要一点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

31、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

32、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

33、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人生中可以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

34、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35、生活加减法:知识要递增,烦恼要递减;友情要递增,怨恨要递减;善心要递增,灰心要递减;自信要递增,失信要递减;肚量要递增,妒量要递减。脚步要递增,烟酒要递减。

36、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拥有了朋友;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便拥有了友爱。

37、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38、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把读书当成长,你就会勤奋努力;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

39、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第7篇: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感悟

随着大学越来越多,大学生已经不再稀有。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各种生命生存生活的压力,在大学四年中有的人会变得迷茫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和方向,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引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

一、生命——伟大而又珍贵

生命是伟大的。一个伟大的生命有着一个伟大的人格。他所拥有的思想与众不同,用自己坚定的毅力做出不平凡的事。印度的天主教修女特蕾莎,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一位现代的圣人,她一生都为贫民服务。特蕾莎修女一生在那里为穷苦人、为病痛者、为残障的人服务。台湾有个尼姑叫澄严法师,她的影响力在台湾非常大,有几百万信徒,政治人物都要去拜访她,有的还向她磕头。她外表很平凡,也没有佛教的高深造诣,可是她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她的爱心不分国界。有时候生命可以如此伟大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不平凡的事。

生命是珍贵的。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在人生中经历了很多困苦、风雨坎坷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也许只要他再坚强伟大一点点,人生就会变得不一样。当我们经历痛苦时,请你想一想你的家人、朋友、亲人你就会发现生命是如此珍贵。

二、生存—龙的传人,狼的精神

狼是草原上的一种动物,面对草原上残酷的环境它积极地适应而且具备了勇敢、孤独、团结、残酷的性格。在我们现实的生存环境中,也需要像狼这样的精神。

鲁迅先生在最初写《野草》的时间段里,鲁迅经历了孤独痛苦和焦虑绝望的心路历程。首先是“同一战阵中的伙伴”因思想观念的迥异而分道扬镳,面对强大的封建文化阵营鲁迅先生只有“荷戟独彷徨”;其二是昔日“兄弟怡怡”的周作人突然反目成仇,鲁迅先生被周作人夫妇赶出八道湾寓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第三是鲁迅开始创作《野草》时身体每况愈下,肺病复发且十分严重。正如《野草》之中的“野草”的根虽然不深,花叶也不美,但它却扎根在人类生存的土壤,吸取天地之灵气,吸收前代思想者的血肉,在“暗夜”的现实社会不屈不挠地生存。鲁迅先生的这种坚定精神让我不得不为之佩服。当我们从大学毕业以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某个地方继续深造,我们都已经踏入了这个社会。因此我们现在就要树立自己的生存原则。提高个人外在素质、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交流、独立的精神、坦然面对现实中的困难。

三、生活——自我管理

毕淑敏曾经说过:“现代生活如此繁杂,人们随时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做出决定。一个选择 ,决定一种道路。一条道路 ,到达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个命运。”不管是在大学还是踏入社会,我们都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我们现在都没有建立一种生活的自我管理与控制,那么当你进入社会时就更加不适应现实生活。当你在大学中努力地追求梦想和目标时,更是需要一种坚定的毅力。

不同的生活观念,有着不同的生方式。生活方式没有好坏,关键在于爱好、兴趣和合理的规划。当你选择了一种,不必羡慕其他人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来源于自己的创造。勇往直前,大胆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第8篇:关于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辞旧迎新之际,生命的质感最明显,就像海潮退去的沙滩,贝壳、海螺等一目了然。平时,我们感觉不到生命的节律或者失去。只有当生命季节交替时,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年轮又多了一圈。

生命有何意义?或者价值?这不是一个只有哲人才思考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千多年前,陈子昂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位哲人,一位诗人,感叹的是一个话题:生命之河无情流逝,想想自己还没有什么成就。生命之短,历史之长,所以两位先贤发出一种震撼后人的生命追问或生命思考。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生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遗憾的是很多人却无视这种使命的存在,所以白白走一遭。

人生在世,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其实,就是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一生的使命是什么?两个字:事业。谁能做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谁就能彪炳历史荣耀后世。

纵观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伟大的人物,无不是这样,他们都创造了属于时代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这种事业归根到底是一种思想或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受恩于前人创造的思想、建构的精神。但我们要想像他们一样光耀,必须冲破前人创造的思想束缚,创造属于我们的思想。

生的使命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或者精神。当然,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精神的人只能也必然是少数人,因为创造思想是人世间最难最难的一项事业。

虽然很难,但我们不能放弃这种追求;虽然不易,但我们仍然要思考存在的意义。我思,故我在。没有思考,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无思,生命的意义不复存在。

每个生命都是伟大的。但为什么有的人卑微,有的人崇高?不是因为生来卑微,也不是生来崇高。没有生来就卑微的生命,而是懒于思想,所以就有了卑微。没有生来就崇高的生命,而是勤于思想,所以就有了崇高。

无论你年轻,还是年老,只有思想,你的生命就存在。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思考一下我们生命的意义,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愿每个人都做一个思想者,愿我们培养的下一代都是思想者。

第9篇:关于雷锋精神的作文:学习雷锋精神,感悟生命真谛

他,没有高挑的身高,没有强壮的身体,却有一颗无比纯洁的心灵虽然只有22年的人生,但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从45年前的道德楷模,到今天的励志榜样,他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他耀眼的光芒。

他,就是雷锋。

从小到大,我们都打着向雷锋学习的口号前进,但我们真的懂得要向雷锋学习什么吗?这常常引起我的深思,我到底要学习什么,又该如何学习,我到底从雷锋身上领会得了什么。暑假,我去新华书店购书,这本《向雷锋那样》深深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买下了它。

慢慢品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很多东西。

这是一本励志书,在书中,作者和多位专家们对雷锋这个新中国家喻户晓的着名士兵进行着全新独特的发现;在书中,雷锋这个名字的价值还将被重新挖掘;在书中,雷锋精神也将全面升级。

读完这本书,我眼里的雷锋不但是位完美的政治楷模,更是一个成功的励志榜样。在16岁小学毕业的时候,雷锋就为自己立下了与众不同的远大理想:他要做一个符合祖国需要的新式农民、好工人和好农民,只要祖国需要,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由此,雷锋成为全校应届毕业生中唯一返回农村的文化农民,并且在此后短暂的六年职业生涯中,实现了自己的全部理想,而且实现理想的过程比他自己预想的还要精彩。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并没有哭泣,而是选择坚强地走下去,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背景,对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经历与环境决定了他很多核心价值。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它是不可控的,但我们需要对它给我们价值观带来地影响有很清楚的意识。我们不能选择过去,但我们可以选择它给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带来的影响。

雷锋在职业道路上并不是总是很得意,做记工员的时候他也郁闷,他心目中的新式农民不应该这样平平淡淡,而是要轰轰烈烈的做大事,当模范。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雷锋采取的措施是,把精力用在自己能够影响和操控的事情上,在做好记工员、助理员分内事的同时,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外事,正是这些做法引起了别人的关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转机。雷峰这种做法在现在也是非常适用的,这也是他能在职场上战无不胜的原因。

雷锋的成功并非偶然,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他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从雷锋身上我们可以知道,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就什么,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清楚;不但清楚,而且勇于追求、义无反顾、锲而不舍!这样才能有用不完的激情,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同时还能尽可能多的影响周围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们无不羡慕雷锋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也应反省,为什么我们不能向雷锋一样,我们还缺少什么,也许时代的不同会让我们不能和雷锋一样,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榜样的书,更是一本求职路上的成功宝典,是一碗完善灵魂的心灵鸡汤。

我也常常反省自己,为什么我不可以成为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我和雷锋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读完这本书,我心中也渐渐清晰,雷锋之所以为大,不是他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做任何事都有一股钻研劲,他能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一切,做什麽事他总会先想到别人,他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平常事中体现伟大,感动世界。

让我们的品质在这本书中净化,让我们的灵魂在这本书中升华!

上一篇:属灵生命成长的讲章下一篇: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