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完善策略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建国以来由传统经济模式转为计划经济模式, 又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开始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 面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 如何对其更好的利用来实施国家发展建设任务, 是一项极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家发展建设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撑, 而国家财政预算又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所以改进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事业的快速推进非常重要。

1 财政预算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财政预算制度最主要的外在体现形式为《预算法》, 国家的财政预算工作只有以《预算法》为基础才能保证其合理性、标准性, 财政预算制度就是针对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工作进行的制度规定, 它为财政预算工作提出全面要求, 对每一个预算环节的内容、标准进行明确规定, 财政预算工作也只有在符合预算法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有效。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 财政预算内容从级别上说主要包括有关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工作的规定, 例如当前我国的财政预算内容就包括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两大部分;从预算收支管理上说财政预算的内容包括总预算, 即某一单位或行政范围内的总体财政预算, 以及单位预算, 即从总预算中分割出来的各单位或各部门的财政预算。

2 我国财政预算制度的演变过程

2.1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预算制度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进入计划经济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由于国家整体财力有限, 因此国家财政预算制度也没有过于复杂的体系, 当时的财政预算工作仅仅是与计划经济相同步的国家财政收支规划, 而且所有与财政收支相关的事项都被纳入了财政预算的工作内容中, 这样虽然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国家财政资金的详细出入情况, 但其过于广泛的财政预算内容使其完全超过了财政预算工作应当承担的管理任务。随着计划经济的不断推进发展, 国家财政预算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优化调整, 以更好的适应当时的经济体制, 例如自1951年正式建立财政预算制度开始, 就从财政预算等级划分上做出了改革和调整, 最初提出的三级财政预算级次包括中央、行政大区、省, 在两年之后的1953年就被调整为中央、省、县等三级。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预算制度自成立之时起就承担着对财政预算工作约束管理的任务, 而且长期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而存在着, 在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事业中, 财政预算制度很好的发挥了其有效管理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促进国家建设的作用。

2.2 经济转型期的财政预算制度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重大转折是自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受到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制约, 因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由于经济体制的调整财政预算工作的任务、标准等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财政预算制度必须同经济体制做出同步调整, 才能使财政预算工作继续发挥其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财政部门做出的对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 从预算范围上对财政预算工作进行逐步调整,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使许多地方单位或部门的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为国家财政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资金, 财政预算范围的调整也成为了必然要求, 例如企业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独立性日益凸显, 因此就对独立的财政预算提出了要求;第二, 从预算形式上对财政预算工作进行改革, 根据1991年《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的要求我国预算形式要采用复式预算;第三, 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财政预算制度的要求。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实现了预算范围的有效调整, 将财政预算工作的任务合理的分配到了国家与企业中, 同时科学的预算方法管理也使得财政预算工作的合理性更加突出。

3 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财政预算制度完善策略

3.1 对财政预算资金范围的合理化调整

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的管理制度中对预算资金范围的规定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一般财政预算工作所依据的资金范围仅为预算内的可控制资金和政府资金, 这种资金范围规定使许多预算外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更无法进行科学的财政管理, 因此当前我国预算制度调整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的扩大财政预算资金范围, 尽量多的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资金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处于财政预算外的资金不被浪费, 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其有效的经济效用。

3.2 对财政预算程序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当前我国《预算法》中所规定的财政预算程序基本能够完成财政预算的任务,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公共财政提出更加准确、详细的总体要求后, 当下财政预算程序中的问题就显露出来。首先在预算周期方面, 当前的财政预算为二十个月, 其中的预算编制和审批流程所用的时间短使得预算结果不够详细,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合理的财政预算周期应当是三十个月;其次在预算编制方面, 当前主要预算编制实施的是总量控制, 即通过对总预算资金的控制来实现资金合理管理, 这是造成财政预算有失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要想更加准确的控制财政预算、控制预算赤字, 科学的方法应当是从每一个财政预算的分配细节入手进行控制, 才能保持准确性强的财政预算结果。

3.3 强化财政预算法制建设力度

财政预算最基本的管理法律为《预算法》, 预算法应当能够对每一项与财政预算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然而当前我国的《预算法》无论是在预算资金范围的规定上, 还是在有关预算编制的各种问题上, 都存在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符的情况, 所以加强对《预算法》的建设力度是提高我国财政预算水平的基础手段。《预算法》的强化建设应当以保证与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吻合为前提, 对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完善、调整, 为国家的财政预算提供一个稳定、合理的法制环境。

国家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准确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密切相关, 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 财政预算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实现国家建设的目标, 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预算法》的支持, 所以进行预算法的合理调整与完善是当前我国财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重要任务。

摘要:财政预算是我国执行财政分配的基础, 也是我国建设发展事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只有保证财政预算工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完整性, 才能使国家财政工作稳步推进, 使每一项国家财政开支都处于可控制和预期范围内, 实现国家财政的有效管理。决定财政预算工作是否合理、准确和完整的直接因素是财政预算制度, 财政预算制度是否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相统一, 是否与国家的财政特点相符合, 是保证财政预算工作合理、准确、完整的前提。本文首先对财政预算制度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基本分析, 其次论述了我国财政预算制度的演变过程, 最后提出了当前经济背景下财政预算制度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财政预算,制度,演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崔联会.财政预算制度演进与创新研究[J].财政研究, 2004 (06) :2-3.

[2] 彭健.中国公共预算制度:演进轨迹与发展取向[J].中州学刊, 2012 (05) :38-43.

上一篇: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审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