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政治全册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上册政治全册

对数学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瑕疵的探索

【摘要】 我县初中数学使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2012年版),对于老教材出现的一些错误,新教材作了很多修正,但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新教材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欠缺

我县初中数学已经全面采用新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教材.笔者对新、老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新教材对老教材出现的错误有所修改,内容编排上也有所变动.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真的是做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我们在教材面前不应该是被动地执行者,应该主动地去做一个研究者、开发者.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新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瑕疵,如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等.这些瑕疵严重影响了这块“美玉”的价值,可能会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一学期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012年版)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与同行作一些探讨.

瑕疵一: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

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11页,安排的是“1.2.4绝对值”,它写到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如果a > 0,那么|a| = a;

(2)如果a = 0,那么|a| = 0;

(3)如果a < 0,那么|a| = -a.

新教材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新教材在此之前并没有明确告之学生:“a > 0,意思就是‘a是正数’;a < 0,就是‘a是负数’了呢?”笔者特地仔细翻看了新教材的前10页,并没有找到.新教材既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指出,一般学生又怎么会知道呢?我们再翻过一页,到第12、13页,发现新教材接下来才介绍有关有理数大小的规定同[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以及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方法,包括如何运用绝对值的知识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所以笔者认为新教材知识体系安排不够合理,使学生会在构建知识体系上产生先后顺序混乱的困惑,笔者建议编写这本新教材的专家对这一问题有所考虑.

瑕疵二: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

一道小学数学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这只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目,然而小学4年级“阿仔”给出的答案不是数字,而是一句话:“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阿仔的妈妈cacahua将题和答案贴上了微博.

小孩是纯真无瑕的,有什么说什么,看到这样看似趣怪的答案,我们数学老师估计要生气,并暗自惊叹:“吓死宝宝了!”然而这个答案当时却获得了广州交警的肯定:完全正确.

很明显,这道题给出的数据违反常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教材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请看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99页第6题同[2]:

两辆汽车从相距298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比乙车速度的2倍还快20 km/h,半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笔者在讲解这题时,已临近下课.笔者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下开始解答,以乙车速度为未知数x的方程里,解出x = 192时,笔者当时下意识地叫道:“糟了,肯定是我做错了,不是方程列错了,就是方程解错了.”笔者的学生,有的暗自得意,等着看老师的笑话,大概心里这样想:“哈哈,老师出错了”;有的则表现出惊讶的表情:“老师怎么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出错了呢?”可能是这样想的.

笔者当时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

“在生活中,你们谁见过这辆汽车的速度?世界上的所有上高速的汽车,哪有跑那么快的?慢车车速就达到192千米/时了,那另一辆快车的车速又是多少呢?”

学生很快算出是404千米/时.这时,学生也开始怀疑了.因为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有规定:“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所以笔者认定这道数学题目的答案数据是违反常识的,所幸的是教材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相应的修改.

瑕疵三: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第79页里,先是通过三个问题列出了这样三个方程:

(1)4x = 24;

(2)1700 + 150x = 2450;

(3)0.52x - (1 - 0.52)x = 80.

再由这三个例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而老教材七年级(上)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比较一下新老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版里新增了“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笔者认为新教材的定义比老教材要好一些.在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下)第88页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4]却是这样的:“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同一套数学教材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却没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笔者认为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不够严密,甚至有前后矛盾之嫌.还有教材中这样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笔者仍然认为不够严密.

为了更好地阐明笔者的观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1)4x + 3 = 5x - (x - 2).

这个式子是等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有等号,表示的是相等关系,因此是等式;

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吗?按照教材的定义当然是,因为它是含有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所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它,这个等式(方程)实际上就是:

(2)4x + 3 = 4x + 2.

很明显,无论取何值,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都不可能相等,也就是说无论取何值,方程都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这里所指的“方程不成立”,是指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方程还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不成立”与“某等式不是方程”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方程成立”和“某等式是方程”意思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上面所举的这两个方程无解.但无解的方程也是方程,尽管仔细辨析,这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等式”,是矛盾方程.如果我们拿新教材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去对照的话,这两个方程完全符合该定义的,也就是说,按照新教材的说法,它就应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方程可以分为恒等方程、矛盾方程和条件方程,而我们初中所学的方程一般都是条件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都是条件方程.所以这两个是矛盾方程,但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再来看一个恒等方程的例子:

(3)4x + 3 = 4x + 3.

这个例子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等于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对吧?所以,按照新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同样,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这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个恒等式,是恒等方程.x取任何数,都能使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对于条件方程,我们都知道在复数范围内,整式方程解的个数等于方程的次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该这样定义:

形如ax + b = 0(a,b是常数,且a ≠ 0)的方程,叫做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是未知数.

既然说到了这里,笔者顺便提一下:我们去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既然在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包括移项、去括号、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一般步骤方法”在后,而“建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前,那就应该在教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按建构学问之构想,也应该及时的归纳概括一下.譬如可以作这样归纳:“在本书中,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解过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或者不含分母,或者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将它们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后,都能化为最简形式ax = b(a、b是常数,且a ≠ 0).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岂不是更好.

这是笔者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 上册)》(2012年版)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三点瑕疵.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各位初中数学教育同仁和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月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3]课程教材研究室、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 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作者:郑晴怡

第2篇:湘师版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2

第二单元

在成长的道路上——第三节

立志与成功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意志的力量,从日常的小事、平凡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能力目标:学会了解自己的意志特点,磨砺意志,陶冶情操,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劳动态度

知识目标:掌握意志品质的表现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表现、磨炼意志

教学难点:磨炼意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教材P38两位失聪女大学生创造的奇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归纳)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智力的高低,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创设情景,提出话题

(反复论证)教材P38-39十岁的洛迪保护母亲的搏击洪流的故事,再次说明了什么?

(师归纳)坚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在困境中超常发挥,甚至可以延缓死神的脚步,创造生命的奇迹。

再次证明话题“意志”的力量

(知识探究)意志品质主要有哪些表现?

(1)独立性

例如:能有主见、有选择的生活学习

(2)果断性

例如:司马光砸缸

(3)自制力

例如:自律、自主学习

(4)坚忍性

例如:战斗英雄邱少云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自主探究了解意志品质

重在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尤其需要具备“独立性”

(合作学习)中学生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

(1)树立理想,促进成长

(2)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在劳动和体育中锻炼成长

(4)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引导学生明确:中学阶段是锻炼意志的黄金期,可塑性很强。

(小结)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幻想成功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获得成功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只是把岁月消耗在谈论、幻想和撰写成功上,他们没有获得成功,往往不是因为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最重要的东西—坚持行动的毅力,“水滴石穿”的精神。因此,你想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决心加毅力,无往而不胜。

第三单元:相处之道

第一节:《亲子之间》

一、教学目标:

、增进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理解,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2、让学生学会沟通,妥善处理亲子关系。

二、重点:如何妥善处理亲子关系。

难点:如何理解父母的爱

三、教学方式:小品、情景体验、讨论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提纲:

导入……

(一)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子女的独立意识增强、闭锁心理

vs

父母的过分关爱

2、生活背景和年龄特征的差异

(二)实现亲子和谐

、理解父母的爱心

2、学会向父母表达我的见解

3、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三)感受亲情

(四)总结、延伸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与友同行》时,给大家做了一个心理小测试。其中有四种动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对象,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你们上课开小差没有。狗代表的是什么?(朋友)大象代表的又是什么?(父母)为什么呢?我们说大象高大但很温顺,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让人很有安全感,所以说代表的是父母。这让我想起了冰心奶奶写的一首诗——《母亲》。大家学过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母亲》,母亲呵!预备——起。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自己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怀里。这首诗通过歌颂母亲突出了亲情的真挚和珍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亲情。请大家打开课本47页——今天我们来上亲子之间。(插入“亲子之间”)

一、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大家知不知道亲子是什么意思?亲,就是父亲、母亲;子,就是子女的意思。也就是你们和父母之间。大家和父母吵过架、闹过别扭没有?(答:有——)那我们不是说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吗?怎么会有矛盾呢?我们来看看课本上这位一筹莫展的母亲的信。我们请一位女生来读一下这封信。……

(插入“

一、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信里提到女儿进了初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和父母沟通少了、有些叛逆、想法不一致、有了隐私等)

其实,这是独立意识增强和闭锁心理的表现。(插入“子女:独立意识增强和闭锁心理”)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大家从身体的迅速成长中获得了力量和勇气,随着生理的发育,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男孩子表现为:一回到家,把上衣一脱、一扔,“呀,好象我的肌肉又比今天早上大了一点。”然后接着开始跳舞:“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搞得吓你父母一跳,“呀,这个仔是不是变哈了?”而女孩子则喜欢一回到家,把门一关,在里边写日记、听SHE、看周杰伦照片,看着看着在那里发呆,你老豆还以为你在崇拜他,谁知道走过去一看,发现是周杰伦的照片,当场郁闷死。

而父母这方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哎呀,我这个乖乖仔、乖乖女怎么拉?怎么回到家不是乱唱歌就是闭关修炼啊?”问你们情况,你们又不说,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但是父母担心啊。因为父母一下子还没有来得及接受你们开始长大的事实,还是习惯于像对小孩一样关心、照顾你们。从而导致了父母因为关心你们而去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等方式来了解你们的动向,而这些又是你们所不能接受的,从而导致矛盾产生。(插入“vs父母的过分关爱”,切入SHE画面)

这是谁?(SHE)喜欢吗?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吗?(不知道,不喜欢)这就是差距,是因生活背景和年龄特征等差异而导致的差距。换句话说就是代沟。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世上有扇门叫心扉,难以敞开;世上有条沟叫代沟,难以逾越;世上有座桥叫解放桥,我们在桥头,父母在桥尾,远远看见却触摸不到……”难道就不能让父母多了解一些我们吗?难道这代沟就无法逾越吗?答案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我能!”老师把毕生的武功绝学传授给大家——《沟通无极限》。(插入“

二、实现亲子和谐——沟通无极限

、理解父母的爱心”)

二、实现亲子和谐——沟通无极限

、理解父母的爱心

我们说沟通从心开始。我们首先要理解父母的爱心。“家庭”用英语怎么说?,family,对吧。那“家庭”由什么组成呢?(答:……)

(插入“family=fatherandmother+Iloveyou”)

一个没有爱的家也能称之为家吗?没有爱的家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药好不好,看疗效;家好不好,看广告。

(三位同学表演小品式的广告……)

大家看了这个“父女版”的雕牌广告后有什么感受吗?

……

(总结、归纳)

广告里,我们“桓爸爸”的两声叹息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一叹,叹工作的压力太大了,这钱太难挣了,做了一天才得了一块钱;二叹,这点钱只能买一杯珍珠奶茶给女儿做生日礼物,觉得太委屈女儿了。但是父亲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一天的工钱买了奶茶给女儿,这父爱,沉甸甸的。但我们的“小礼聪”很懂事,看“爸爸,我能帮你干活了”,让爸爸感到很欣慰。一个和谐的家庭呈现在大家面前。

通过一个广告也许不能让大家马上能理解到父母的爱,但是我们至少要学会去观察,去观察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表情,肯定不会像荆子桓那么轻松,我想通过细心的观察,你们会有所感悟的。

好,我们现在把课本翻到50页。沟通离不开语言,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我们来看《沟通无极限》第二式:学会向父母表达。(插入“

2、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

2、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

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方式和态度。如果有什么想法或意见,应及时当面向父母提出,如果有些话不方便当面说,可以通过写信、e-mail、电话等方式和爸爸、妈妈沟通。但是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态度都要好,不要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比如说你想爸爸帮你买台电脑,你先撒娇:“爸爸,帮我买台电脑嘛”,爸爸说:“不行”,然后你就说:“不行,不行我死给你看。”这种方式和态度是最坏的,你这不是在威胁你老爸嘛。电脑比较贵,如果你觉得当面说不好意思或者觉得希望不大的话,可以写信嘛,说说你的理由,态度要诚恳,我想爸爸会考虑的,或许他现在不帮你买,但是不久后我想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另外,亲子之间是两代人,在看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所以需要彼此理解,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但有时候也要作出一定的让步,特别是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嘛,这招叫以退为进。先等父母的心情平静下来,再和他们慢慢谈。当然,我们这是解决亲子矛盾,不是挑起战争啊,家合万事兴嘛。不然你等下回去跟父母说:“爸爸、妈妈,今天我们张老师教了我一招以退为进,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那张老师就惨了!”父母永远都是爱我们的,虽然一杯珍珠奶茶那么平凡,但却显得伟大。有句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报答父母呢?(插入“

3、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3、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现在以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两名同学来发言,前三张桌子推选一个位,后三张桌子推选一个位。每位代表提一个意见,看哪组同学提的意见最好。给两分钟时间给大家想想……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的同学要保持安静,以表示尊重,发言的同学呢,要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好,第一组先来,……

(总结归纳)

(1)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2)关心父母健康。

(3)节日(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送礼。

(4)听取父母教诲。

(5)不提过分要求。

三、感受亲情

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用歌声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插入“感受亲情”)请大家站起来,两手相握,左手代表你们的父母,右手代表你们,好,music!我们用最洪亮的歌声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感情表达出来!(一起唱满文军的《懂你》)

四、总结、延伸

(插入全部内容)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

(总结归纳)

另外,请大家回家后用一周时间仔细观察父母下班回家后的神情,做的事情,把它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你们的观察,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感受。或许大家一下子不能把这节课的内容全部接受,但是只要大家试着把它放到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用心去体会,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所感悟和收获。

第二节:《师生之间》

教学目标:

情感--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感谢老师、关心尊敬老师的思想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与教师主动沟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懂得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师生之间隔阂和矛盾也是难免的,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有效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第一课时:师生关系写真

师生之间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关系和谐,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但是由于师生间的角色差异、地位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分歧等,师生间的隔阂、分歧也是难免的。本课时教学设计建议根据师生关系呈现的不同现象,编写成情景剧,贯穿始终,从中揭示师生关系的矛盾,让学生理解融洽师生关系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表扬”,学会与老师交流。

各片段板书分别呈现“我”的想法,当时的心情、结果。

情景片段1:录音材料(教材P54,适当改编为:进初中约半学期来似乎没有小学时的辉煌,也得不到老师的“宠爱”)

设问:你认为老师对我偏心吗?出现这种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人小组交流后回答。理解角色、地位差异,看问题的立场不同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板书:老师太偏心--怨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伤心

情景片段2:表演:班主任课上邻座传我纸条,我劝说别传,却被老师批评了……(学生回答后充实进去)

设问:猜猜“我”会怎样?谈谈对老师批评的看法。

板书:我被批评了--委屈

恨老师--结果(学生回答)

情景片段3:

旁白及“给老师的一封信”录音(我恨老师,想跟他当场开火,又觉有失班干部身份,但不说明真相,也许老师永远不会知道他错怪我了。于是我选择了给老师写封信,告诉他真相,并把“我”心中的困惑一并诉说。)

设问:“我”用这种方式与老师沟通好吗?假如是你,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板书:老师冤枉我了--很矛盾--选择了写信诉说

情景片段4:

表演:老师读罢信,恍然大悟,责怪自己对学生关心不够,工作不细致周到。于是在课堂上,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我”道歉,同时,表扬了“我”曾为班级所做的事及“我”在“课堂风波”中对老师的宽容,“我”因此更努力了,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设问:请谈谈对老师表扬的看法;2)、你有过被表扬的体会吗?它对你的触动是什么?

板书:我被表扬了--喜滋滋--更加卖力工作,努力学习

课堂延伸:当堂回答或回家完成--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第二课时:尊敬老师,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初中学生对老师工作的这一特点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师生间矛盾的原因之一。本课时教学中,建议设计一些让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的活动,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领悟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采访交流:采访(课前完成)介绍你熟悉的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交流对教师工作的体会或作评论,引导学生体会教师工作是辛苦的,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

畅所欲言:尊重老师学生应该做到的行为、不应该有的行为。教师归纳后,倡议全班学生把该有的行为作为“一日常规”去贯彻。

最美的颂词: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歌颂教师,讴歌教师的事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说说有关歌颂教师、教师工作、尊敬老师的名言警句、比喻或典故。

校园写真:教师爱生如子,学生视师如母,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课堂可以二则故事(

1、“住校生的幸福”或朗诵“女教师的祈祷”;

2、请放心,老师!)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关心老师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和激励。

课堂拓展:学生完成实践活动1)、“一日班主任”方案设计,最优方案操作;2)、写一句最想对班主任或老师说的话。

第三节

与友同行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的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

教学重点:学会交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与朋友交往。

二、指导学习“生活需要友谊”教材内容。

、生读60页教材内容。]

2、教师阐述“生活需要友谊的重要性。”

3、渗透朋友友谊的古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指名学生读这两首古诗。

(2)这两首诗歌表达什么感情?

4、让学生说说与朋友情深的故事。

三、阅读61—63页教材内容。

、过渡句;那么怎样寻找好朋友呢?

2、学生说。(略)

3、教师与学生一起唱歌曲〈找朋友〉。

4、电脑出示故事〈割席绝交〉

5、过渡到“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提问;

(1)当你看到朋友因你的帮助,走出困境,你有何感受?

(2)你在朋友帮助下走出困境,有何感受?

6、放歌曲〈爱的奉献〉

四、指导学习“友谊长存”教材内容

问题;怎样使朋友友谊长存呢?

、学生分组讨论。

2、请小组代表回答。

3、教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突破了旧教材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材的模式,改变了旧教材平面说教的形式,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体验,促进了德育品质的内在生成。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的确发生了比较大变化。对学生而言,存在着发展的空间,对教师而言,创造的余地比过去大了。然而,这种“空间”、“余地”仅仅是可能,离现实或实现还有距离。一方面,教材客观所具有专长这各作用有限,所谓“情景创设”、“问题设计”大多以思维活动为主,而非实践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有的相当部分具有明显的定向性,激发不了学生太大的活动欲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按部就班,根本谈不上“创设的余地”;第三方面,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对思想品德老师缺乏信任,那么,达成教学目标将变得非常困难。

本单元共有3章,意在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体验团队生活,关注集体发展,理解合作竞争,培养团队精神。知识结构如下:

——合理的竞争

小荷争露尖尖角交往沟通

——竞争不忘合作

——换位思考

树立团队精神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交往品德

——相互支持

团结的价值

团结就是力量

适应社会的发展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本单元教学落实的课程具体“内容标准”

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学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

二、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他们在学习《思想品德》时,正确“定位”和积极的“入位”是非常重要的,定位主要是解决“我是谁”,入位则是在正确定位前提下的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对号入座”,积极的求变、求发展。

他们应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面对成长中必然碰到的问题(成长中烦恼),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与体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自身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道德修养,权利意识,守法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把活泼、健康的自我融入到逐步扩大的社会生活,以进步的自己去适应飞速发展进步的社会和迅猛发展的时代,进而能够为社会做点贡献。

关于竞争与合作:我们的学生,处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的熏陶和成长中的环境造就了争强好胜,却可能比较自私,想成功却怕吃苦,看重竞争的结果怕艰苦的竞争过程,碰到困难、挫折又容易受伤,甚至在竞争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段,总希望在同龄人中独占鳌头,但与人和谐共处、平等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当然,由于现在社会和学校过分强化竞争,也有同学害怕竞争,面对社会、学业的竞争的压力,会产生焦虑和不安。

竞争和合作都是现实社会的精神时尚,缺乏竞争或不正当,缺乏合作都是难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参与竞争合作,努力消除不合理的竞争行为,帮助学生树立人际协调意识,缓解实际存在的自我中心心理和行为,培养大度,宽容的胸怀,形成互助、互爱的人际,这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

关于换位和互助:在激烈竞争的年代,换位思考和互助支持,是社会的呼唤,在某个角度看,换位和互助缺失比较严重。与这相联系,与竞争、合作的表现相联系,我们的某些学生,一方面缺失换位和互助的品格,另一方面又从心地里强烈的呼唤换位和竞争。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已非常明显,主要应该帮助学生突破自我,突破自我才以能实现换位和互助。

关于团结和班集体建设:从小接受教育的学生,对团结是力量的认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具体到个人和集体这种互动发展的关系时,是创造“英雄的团队”还是创造“团队的英雄”,会出现模糊或冲突。另外,理论的团队力量和实际的不完美的团队力量会有差距,对团队的要求和对自我的要求也有反差,甚至会怀疑团队的力量。

因此,我们是应该提示这种矛盾的冲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至少是形成班级内部的主流思想。以学生而言,感受团队对自己的帮助国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从理论的良好班集体创建走向实际的班集体建设,如果能向前走一步,那是思想品德老师的功劳。

从整个单元来说,我们应该注重提升学生个体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团队精神价值观的养成。

三、教学建议

现在的教材,仅仅给教师提供了话题的线索,对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只有更多的把教材当作阅读材料,自己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自由的、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能进一些,离学生的需求可能进一些。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品德》课程及其学习,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路同行”,体现这种贴近、参与和体验。教师应该始终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朋友,蹲下半个身子,和学生一样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再体验,即使自己的体会、有思考,或者掌握着优良的教育资源,如深刻的问题、感人的事例、优美的篇章等,也应该始终立足于与学生分享。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教会的。

本单元开课时间可以学校行事历作出调整,比如提前到校运动会,其中考试前后,建议安排6个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单元活动1课时。

第一节主题:“小荷争露尖尖角”

主要是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理竞争,竞争又不忘合作,使同学们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体验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愉快,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什么是合理竞争,能够区分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认识安们的作用,懂得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更要合作,懂得双赢、双赢是人际交往和团队发展的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感受和谐的欢愉,欢迎合理竞争。

行为目标——能够正确对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既不怕合理竞争,又不唯竞争,坚持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会竞争”。作为个体来说,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体会、变化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合理竞争,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用,养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难点——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用,学会与他人合理竞争、学会与他人合作,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和合作。

第一课时

合理的竞争

、出示“运动场上的比赛”、“总统竞选”、“广告大战”等图片,导入课题。

2、情景表演:一个合理竞争案例;另一个不合理竞争案例

讨论: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的特点?合理竞争有何特点?

不合理竞争有何危害?什么样的竞争才是合理的?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的区别是什么?

3、实践探究:寻找现实生活中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例子

出示以下几种情况,说说你该怎么办?

A、你在竞争中失败,如你考试成绩低于对方,你会怎么办?

B、你在竞争中超过别人,别人讽刺、挖苦、打击,你该怎么办?

c、……

4、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升学、就业……)

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良好的心态: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第二课时

竞争不忘合作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他人、企业等因合作而成功的事例;写出有关团结合作的格言。

2、过渡导入:说说自己竞争的体验及结果

然后教师引出竞争双方结局的可能性:输——赢;输——输;赢——赢

我们期望双赢可多赢——加强合作

3、情感体验:游戏1——头脑奥林匹克竞赛题:画画

游戏2——荷叶上的青蛙

得出结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保持优势;只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才能取得最大成功

4、深化内容:南极大合作——在当代竞争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需要合作,国与国这间也需要合作。

5、交流课前准备的事例与格言。

6、行为反思:讨论怎样与他人成功合作?我和我们班在哪些方面还欠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应怎样改进?

7、总结,齐唱“众人划桨开大船”结束。

第二节主题“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要是要学生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相互支持,从而形成团队和谐。

目标

认知目标——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篱加给别人,要相互支持。

情感目标——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

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作为个体来说,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体会、变化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并外化在行为上的换位思考和相互支持。

第三课时

换位思考

要让学生接受并实践换位思考,主要应该唤起学生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共鸣。

、情景表演:在团队中,某人生活在敌意(友爱、讽刺、信任)中,演绎故事的发展

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深化讨论:根据教材资料“李勇事件”,让同学设想分别站在李勇、王小海,被推同学的立场,将会怎么办?怎样化解矛盾?

3、实践体验:说辩自己曾遇到的不能释怀的事,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换们思考我现在应怎么做?并把它现实性下来,交给(寄给)对方,以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

4、深入挖掘教材:如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认识,不仅表现在由己人,还可表现为此我及我。

第四课时

相互支持

相互支持在这里至少有三层含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学会助人;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名言

2、导入课题:出示一些雷锋的图片及事迹

讨论:雷锋精神为什么到现在还在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3、小品表演:病中“我”的独白,演绎心灵的渴求

讨论:我们如何做到相互支持?

4、我们任何都离不开帮助,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安慰话,请学生说说哪些话暖人心(谢谢、对不起、您好、辛苦了……)

5、实践探究: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帮助别人或有没有接受别人的帮助?那时的感受如何?

6、交流收集的资料

7、教师总结,播放音乐《奉献》结束

8、课后延伸: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何好处?

第3篇: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

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

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学目标 :

知识点: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点: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针对重点, 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教学用具;资料、课本、光盘、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式、自主学习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 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批注教师放映幻灯 教师引导

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一:课前准备:把图片、资料准备好 二:上课过程

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 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

(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

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 中国画??纸、墨、笔、砚,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 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教师展示作品 评价总评 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 固体材料

工艺: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 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古代??石、木、瓦

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

素描 玉兰黄鹂

雕塑 磨镰刀

油画 血衣

国画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

版画 评价

总评: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自学:学生结合手中 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 自主学习 学生感受实物 观察并发言 观察并发言

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材料不是随便选择的。 小结 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课后记

附:相关资料

法国修建凯旋门的原因:由于发生法奥战事,法国势力弱,国王又禁止人民反击在内外压力下,不屈得法国人民到处成立起义队勇敢保卫巴黎两万名志愿军开赴前线与奥国侵略着战斗,马赛人高唱〈马赛进行曲〉挺进。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为“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后被处死。法国著名雕塑家吕德,在这件雕塑作品中热情歌颂了法兰西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作品中只有七个人,却给人以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之感。

亨利-摩尔??1898~1986 英国著名现代雕塑家,矿工的儿子。年轻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早期作品特征有古拙、沉稳、充满生命力。后期发展出两种技法:一种是在实体中挖出空洞,以显露内在的形体,另一种汇集不同的形体来组成一件作品。2000年在我国举办展览引起轰动。反响强烈。 罗中立:著名油画家四川美院教授。 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陕西临潼下河村,目前挖掘出三个坑,面积有两万多平米内有兵佣数千件陶佣马佣战车千多件,青铜器万件。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二、三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二课时 【教材分析】“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教学内容和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

点】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设问思索:

师:提问,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 生:回答。

师:出示各种图片,

生:分析各自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欣赏、明确知识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读教材第二段,讨论回答, 师:板书小标题。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事等。 地位:人类的第三语言(除口语、文字外的)

实用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约束。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热身练习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评价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三、学生练习,作业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作业评析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五、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三课)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明知识法

1、特征的表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观察——理解——表现” 2、动感的表达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生:几个学生到黑板试画。 师:带动学生一起评价分析。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师:展示有关范作,边演示边总结: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3、过程的表达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内容的表达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插图,再看本节《少年科技城》和“学生一天的生活”插图。 师:讲述“内容”的表达,是用途最广泛的、综合性的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内容,绘制时应综合、全面考虑。 ●热身练习

师:创设情境或布罩练习题目,如描述、记录、说明等。 生:作有针对性的练习,也可根据上述所讲,任意作“特征”、“动感”、“过程”、“内容”等某一专题的表达。

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指正解决。

三、学生作业

⑴、依据教材中“学习建议”,选其中一题,分组竞赛,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画。 ⑵、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⑶、出一个需多幅完成的题目,学生每组分配一幅内容,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画。

四、作品展评、小结

各组选派代表作品参加展览,评出优劣,将大家联合完成的作品,按顺序在黑板上展出。教师从学生不同潜质出发,对学生作业做形成性评价,一般不做横向比较。

教师指出,通过学习,基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与用途,并掌握了一些表达的方法,学会了用简单的手绘线条图像与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基础。

五、师生礼仪,下课。

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 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第5课雕塑自己的形象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人的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长相,感知自我。并表现出内心到外形最具特点的我。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各种手法表现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图像。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一张无声的介绍信,传达了我们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

特别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更在意自己的脸,因为它代表了自己个性的形象。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点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新授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讨论,我们得知,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相貌”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一)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别,还表现出人的某些爱好,性格。 讨论总结:长发、短发、直发、卷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反映出潇洒、直率、古典、时尚等个性。

(二)脸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脸基本上是卵圆形,但仔细分析又各有特点,找几个脸形有特点的同学分析,如方形脸、圆形脸、瓜子脸。老师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每个人的脸“田国目用,甲申由风”。请同学们用小镜对照自己的脸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种?

(三)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脸上浓重的一笔。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观察并讨论。长眉、短眉、浓眉、淡眉、平眉、上挑眉、下垂眉„„等

(四)眼睛像是什么呢?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看看自己的眼,杏眼、吊眼、垂眼、平眼、细眼、眯眯眼„„你是哪一种?

(五)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看看、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是什么样子? 高鼻、塌鼻、瘦鼻、肥鼻、长鼻、短鼻、勾鼻等等

(六)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自己的唇形,有平嘴、大嘴、小嘴、上厚嘴、下厚嘴„„无论那种嘴,老师都希望它的嘴角永远是向上提的,因为这说明我们永远在微笑。微笑的姿态永远是最美的!

(七)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它也有长短、厚薄、大小之分。 以上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脸,怎样去表现才让人过目不望,印象深刻?先看看冯小刚、陈佩斯、宋丹丹的相片,每看一位都让学生讲出他(她)的五官特征、脸型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像证实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讨论如何表现人的特征:

一、夸张的手法,将特征因素适当加强,例如嘴大是一特点,就适当将画中嘴的尺寸比实际还大。

二、用突出的手法,增强特征部分的对比强度和刻画力度,或用削弱非特征部分强度的方法,突出特点,也就是要有主次之分,不处处夸大。比如重点刻画有特点的眼睛,削弱非特征的耳朵。

三、布置作业:

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脸形、发型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性格,从不同角度选一自我感觉最美、最酷的造型,可结合漫画的表现手法,为自己画一张生动的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四、小结:

用展览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共同分享,体会是否挖掘了内心的情感和突出了自己的外形特征。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联系自己,学习效果便十分明显。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第6课未来的我

未来的我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分辨率为800×600dpi)

(四)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在尚不完全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下列图形可按步骤排列为板书设计,并依次标注序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3册中第6节《未来的我》一直是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节课也融合了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提携,这就奠定了很好学习基础和条件。建议将课业标题提升为《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打破教材中仅限于“理想”范畴的局限,只要是学生良好的愿望,都可以参与课堂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要任务是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课件是本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带给学生是直观、生动、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们将课件大致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魂牵梦绕”、“惊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来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进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由于课件中引用学生熟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娱乐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在课件中出现了童话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甚至是学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现在“梦境”当中,自然是兴趣盎然。

设问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课件演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你想成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会满足你深藏心底的愿望;或许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丽而神秘的童话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游太空,成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梦想„„

(三)学生的兴趣产生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尝试实践活动,这时是教师启发引导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最好时机。学生为“实现自我”就会认真地听讲识记,渴望尽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落实和创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计算机操作实际水平和想象力发挥的局限,为此,将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组为单位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进行创意(设计方案)并寻找合适素材,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注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能把制作技巧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发挥,创作手段不要过分强调一致,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然后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没有电脑创作的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学。教师讲解、创作方法和学生作业安排略有变化,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创意水平为主。(由教师灵活掌握)

实践的主要手段或说是创作途径,是将学生自己的头像进行选择剪切,然后粘贴入已经过处理的主画面中,可自由组合、拼接。从最后作品效果说,构思巧妙、“天衣无缝”是最完美的作业。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级式评价标准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点评

教学效果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学习美术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一部分学生作业成为教学范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教学课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牵梦绕”中,为学生展示的画面需要不断打开/关闭窗口,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体验和思维过程的中断,也耽误教学时间。为此,在改版课件中“多彩梦幻”是以电影逐帧放映的方式呈现的,既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由于不符合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关注的明星是新鲜而短暂的,他们的形象和观念是不断受到新鲜事物冲击的,如果我们没有与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同步,这节课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理论角度讲,就是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7、《大家动手做条龙 》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第8课 对印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

肌理效果

色彩搭配

独创性

制作方法

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三册第八课《对印的乐趣》。 [课型]新授制作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

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隐形内容和目标:通过分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 的作品。 [工具与材料] 底版(玻璃 木板 布料 塑料板 不易吸水的纸版)、颜料(水粉、 水彩 、油墨、 油画颜料、 调色油 )、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课室安排] 全班60人,每4人一组,分成15组。 [教学过程] 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西瓜、苹果------ 师:揭纸展示。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把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的课件。 生:观赏图形造型。

(猜问题,易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可以起 到诱发学生从中发现美的欲望。) 学生自主探究。

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 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 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

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

(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并进行创作。

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的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而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 生:尝试制作,并大胆上台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

生:分组制作,要求制作一幅构图新颖,有个性特色,不失现代肌理艺术效果的版画作品,要讲究用色、用水、构图等要素。

师:巡堂辅导,并播放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强调水分和颜色的分配: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各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生:对本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幅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幅抽象作品。讨论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生:将本组作品自由张贴于黑板上,组合成一幅大的抽象壁画作品。

(通过这一活动,把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下课礼仪 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现场示范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示范作品,都较为系统,正确的辅导,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积极的参与精神展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精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

该课题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第9课生活中色彩搭配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三册第九课《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课型]理论知识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麽情景呢?

生: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自由讨论发言。)

师:对,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里。那麽在生活中,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设疑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色彩搭配的一些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的形成

光是一切物体颜色的唯一来源,映入眼内的大量的色彩是由于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刺激到人的视网膜时就形成色觉。因此,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而要创造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以及三要素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如图:依顿12色相环) 明度

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如图:单一色明度变化,彩色的明度变化) 纯度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 色彩的主要搭配方法

人们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主观地调整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功能和审美两方面需要的行为即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

不同的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人的关注。如图: 《少女的服饰》——红、黄、绿你看到了吗?五颜六色中闪动着青春活力。 同类色调和: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如图:

《建筑》——深蓝、浅蓝把和谐融进蓝天里。

〈包〉——拎着它走吧,深赭、浅赭在倾诉着单纯和高雅。 类似色的调和:

色相环上相邻色的变化统一配色,如红、橙、黄、绿等,能给人以融合亲近感,可以构成平静调和而又有一些变化的色彩效果。如图:

〈大男孩〉——金黄色的阳光勾勒着他褐色的衣衫,告诉我们天使的憩息就是这样平静而自然。 对比色的调和:

色相环上处在对应的或接近对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其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相差较大,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受。如黄——紫,红——绿等。例: 〈室内设计〉——红绿,黄紫。

〈布老虎〉——在大红大绿中吼一声,给你一个热烈而深刻的问候。 纯度对比:

色彩鲜艳即纯度高,反之纯度低。 暖色调搭配:

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 冷色调搭配:

是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如图: 〈绳画〉——蓝色、绿色构成的清新、清爽、清凉,是不是象春林中的一声鸟鸣?

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图例。

(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三、分析讨论,巩固知识

生:运用所学的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搭配方法来分析书中的范例,试着说一说这些例子为什麽好?并引申到自己收集的实例,依次推断出什麽样的色彩搭配比较成功?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色彩搭配?

师: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如:运动服装给我们感觉多为比较鲜艳,它在色彩搭配上运用的是什麽方法?穿着运动服装去听音乐会好吗?节日前布置一个联欢会的环境,用什麽色彩搭配更能突出喜庆欢快的气氛?用同样的手法布置会议室合适吗?

生:互相分析讨论,大胆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随时点拨,得出接近成功的结论。)

四、欣赏图片

师:多媒体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实例。

生:分析设计师采用的手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这使学生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实验过程,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五、教师小结

师: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是需要认真学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搭配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

(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组织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索和讨论,在这当中学习和认识色彩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还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实例来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专业”的思想。

第一节 色彩最美的语言 第一节 色彩最美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

(二)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情绪情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在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

三、教学难点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融入色彩的基本知识,把握课堂的知识密度与趣味性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色彩图片

(二)教学课件。《色彩是最美语言》

(三)教学器材:三棱镜。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

2、感受色彩的魅力。 观察、讨论、发言。 启发、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认识。

(一)教学过程设计

组织教学:

授课:

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请说说原因。

讨论、发言、归纳、总结出:每个季节都有动人的色彩,正因为有了无数种色彩,才把世界装点得如此美丽。引申出课题——色彩是最美的语言。

1、色彩与光的关系:

有光才有色、色彩是物体对光的反射在人的视网膜上的反映。

三棱镜透射下阳光的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三棱镜对光的透射实验)

当七彩的光照在物体上就有了吸收和反射光的现象。反射的光的色彩便是物体所呈现的色彩。

提出问题:当物体对七色光全部反射或全部吸收会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呢?(讨论)

2、色彩的识别:

三原色:红、黄、蓝。(课件展示苹果、梨、天空,学生识别色彩)

三原色是最单

一、本原的色彩。是任何其他色彩无法替代和调配出来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调合却可以形成许多种色彩。那么三原色的两两相调,会形成那些色彩呢?(调色实验)

三间色:绿、橙、紫。(课件展示:树叶、甜橙、紫色的花等,学生识别色彩)

间色是两种原色调和而成,调入的比例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间色系列,原色和间色的有序排列形成美丽的色环。(课件展示色环)

3、色彩的对比:

(1) 色相的对比:(课件展示一组色彩对比的图片)

对比色:红和绿 黄和紫 蓝和橙。

对比色正处在色环的180度角相对应的位置。(课件展示色环中的对比色)

三原色中的其中一种色彩与另两种色彩的混合色互为对比色。(课件展示原色和间色组成的对比色)

(2) 明度的对比:(课件展示:对色彩的分析辨别)

既明暗程度的对比:同色的明度对比、色环中的多种色彩的明度对比。

(3) 纯度对比:(课件展示)

既鲜灰程度的对比。对比色的加入可降低色彩的纯度。

(4) 色性对比:(课件展示:两组风景图片展示,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出色彩的冷暖感受)既冷、暖程度的对比。

冷色系:蓝、绿、紫、青、银灰等。

暖色系:黄、红、橙等。

正因为有了这些色彩,世界绚烂而美丽,正因为有了色彩的对比,世界丰富而有层次。

4、图片欣赏(课件:图片、音乐)

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欣赏画家作品的色彩、评价设计家作品的色彩。

5、讨论、发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谈谈你的感受。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欣赏和讲解,同学们懂得了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色彩的宝库,我们要首先学会感受它、热爱它,更要学会运用色彩来描绘、装饰我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物质和精神空间——色彩是最美的语言。

六、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加快对色彩的领会,加深对色彩的感知。

通过本课教学调动其学生感知色彩的积极性,为下一节运用色彩做好了铺垫。

第二节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生活中色彩的美感,体会色彩在美化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启发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探索色彩搭配的规律,培养其美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色彩的美,并探索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学会用色彩知识去感受色彩的现象。

(二)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探索色彩搭配的规律。

四、课前准备

(一)教学课件:《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课件。

(二)教学材料:学生制作用汽车、人体、陶瓷模型,果篮、水果,仿真塑料花、花瓶等材料和用具。

(三)学具准备:各小组完成设计所需的材料或用具。

(四)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做色彩搭配练习,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

2、制作中探索色在搭配的规律。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色彩搭配规律。

2、色彩搭配练习。

1、观察、讨论、总结色彩搭配的规律

2、分组完成色彩搭配练习。

1、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

2、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创意。

(一)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桌椅重新安排,分组列坐,提醒学生作好课前准备。

2、回顾旧知识:

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协调色。

3、讲授新的色彩知识课件展示:由对几种色彩的识别引申出色彩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课件展示:色相识别)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之为亮度、深浅程度。(课件展示:明度色阶)

纯度:色彩的鲜、灰程度,也称之鲜度、彩度、色彩饱和度。(课件展示:纯度色阶)

每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大特征,所以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2)、色彩搭配的效果发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出色彩搭配的效果规律)

色彩的对比搭课件展示,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效果:对比强烈、气氛热烈、鲜明活泼.

色彩的协调搭配课件展示,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效果:和谐、稳重、清新、高雅。

4、色彩搭配设计练习(15分钟)

(1)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作色彩搭配设计练习。

(2)设计内容:服装、汽车、别墅、工艺瓷器、插花、果篮、室内的色彩搭配设计。

(3)制作中思考:探索、总结色彩搭配的规律。

(4)多媒体展示: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学生关于色彩的名言)(音乐图片烘托气氛)

5、作业展示:

(1)各小组分别展示本组设计,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2)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对其他组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3)教师对设计给予鼓励和评价。

6、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通过欣赏和制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自由发言)

(2)讨论、发言、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 对比中求和谐、谐调中求变化。

六、教学点评

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调动了学生发现美的兴趣,15分钟紧张忙碌的课堂设计练习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10课学习服装搭配

学习服装搭配

一、教学难点

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样搭配服装?(彩的搭配、款式的搭配,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合理运用等过查找资料、相互探讨或独立思考,用自身服装展示或制作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课前准备

三、学习材料

(一)电脑、相关软件、录像和服装搭配范例。

(二)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各色卡纸及零星饰品。

(三)铅笔、橡皮、颜色、毛笔(白云、叶筋笔笔洗、调色盘、剪刀、线、胶水等。

(四)相关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资料。

(五)少数民族的教师可以搜集有关民族服饰的,传说(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旅)本民族的服饰特点,在不同节日里,各种服饰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弊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了解服装搭配的法则和要点,了解相关知识,欣赏一些好的搭配实例。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

课前教师让学生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上课后学生先自评,看谁搭配得最和谐,为什么? 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给自己喜欢的人设计任意一款服装,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 最后用画笔描绘出来或用彩纸、布头等材料粘贴出来。让学生评论谁设计的搭配方案最准确、最理想。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立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难点的要点: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

(2)师利用电脑演示,录像、图例、小玩偶展示,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民族审美情趣为切入点,讲授我国人民着装习惯,并适当介绍外来服饰文化对现代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

(二)解决重点的要点:

(1)师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范画加大视觉冲击力,用新鲜的实例、生动的语言,传达服饰美的审美情趣。

(2)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

(3)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三)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困地区的学生衣服较少,教师可以以欣赏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用粘贴和绘画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以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2)如果只凭讲授不容易理解,可以制作成课件,或做成投影片讲解。

(3)有电脑和画册的学校可以自己动手画或制作一些剪贴画,方便简洁。

(4)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可以讲述本民族服饰的历史、服饰的象征意义、本民族服饰搭配的要点和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然后让学生制作小玩偶,在玩偶上搭配自己喜欢的服装。

(5)服装画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个性,引导学生不要受卡通画的影响。(除及个别卡通画画得好的同学)

(6)发达地区的教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家利用各种手段(上网、图书馆)查找答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下作业可用电脑制作完成。

本节课图例介绍:

第一页:4图是学生在不同场合身着不同款式的服装。牛仔服粗犷、朴实、休闲,带有一种野性的美。学生装端庄、大方、整齐、统一,适合在校的各项活动,如学习、运动、劳动等。休闲服潇洒、随意、自由自在。运动服轻松、便捷,穿起来活动自如。

第二页左上角:4套服装,款式新颖、色彩和谐。服装整体效果既新鲜活泼,又不失雅致和谐,使人感觉恰到好处,与之相关的配件和服装搭配得体。如:书包和帽子的大小、色彩、质地、款式和季节的不同都需要与服装形式整体的美。右上图:夏季休闲服用对比色的搭配方法:玫瑰红的裤子加上了外翻边绿,并配一顶蓝帽子,全身服饰的配件——帽子、包、鞋呈现对比效果,颜色鲜艳夺目。简洁的吊带背心上,点缀在胸前的图案与全身色彩形成了很到位的呼应,体现出青春少女健康的美和大胆的着装选择。左图:穿牛仔上装少女——文静、端庄。带一顶编织小帽,显得活泼、俏皮。右下角:学生作业,动态优美,比例夸张,色块均匀。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借鉴。

第三页:服装色彩搭配参考图。展示了同一款服装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效果。搭配资料中有不同季节、不同款式的服装(描作品),学生可以把任意一款套用在右下角男女模特身上。找不到相关资料的同学可以用这页的图例作为参考。

六、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贫困地区(动式学习方式)

通过老师展示搭配优秀范例,讲解服装搭配的法则和要点,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欣赏一些好的搭配实例,特别注意结合当地着装习惯和经济水平进行引导,尊重学生的审美倾向。作业:选择一名同学,为他设计4季服装。用剪贴的形式,利用纸与布的不同质地(薄、厚、粗糙、光滑)、不同颜色制作服饰搭配方案,也可以用绘画的方法完成。然后全班共同点评,评出最佳设计组。老师轮流在各组辅导,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注意启发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出点子、想办法,做出满意的设计。

(二)探究式教学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思考题,在导人新课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用这个办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并可以通过这几个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和学习兴趣,然后进入新课。让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全班同学解答,对没有把握的问题,由教师启发、引导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教师总结。作业:给自己喜欢的人(老师、同学、父母、兄弟等)设计任意一款服装,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

课前提问:

1、要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什么?

即使你一言不发,你的穿着打扮已告诉他人。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也可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饮食也许可以随心所欲,穿衣却得考虑给他人的印象。” 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服装好比信号灯,可以吸引他人做进一步的交往,也可以警告他人使之退避三舍。认真装饰自己,以取得他人的好感,并非不光彩,这正是尊重他人,表达善意、传递友情的一种方式。

2、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变美?

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想,以及衣料的质地和当今流行的趋势等,这些都是服饰美的要素,但重要的是适合你的个性、身份、年龄、气质,并且与季节相符,盲目追求所谓时尚,无视气候和周围条件的装束,只能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并且美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丰富的内心加上美丽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

3、如果你拿来一件衣服问我美不美,我会怎样回答?

同一人穿不同的服装,效果完全不同。所以衣服只有穿在人身上才能获得生命。衣服不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人欣赏,也不像雕塑那样立在公共空间公开展示。衣服从一开始就与人联系在一起。因此服饰美是人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素养的共同展示,无法与人分开。服装配穿应考虑WHO (谁穿)、WHERE(在哪穿)、TIME(什么时候) WHAT(穿什么)。如:面料的选择要与款式相符,色彩要与你的皮肤、头发相配,花形要适合你的身材,保暖的程度与环境和气候相适应,剪裁缝制精到,穿着得体等等。

(三)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人物服饰的描写,(以服饰描写为主)学生摘抄后,分组探讨。根据文中描写的人的气质、职业、性格和所在的场合、时间,研究其款式、色彩,并对服装描述不完整的部分,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教师要特别指出,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要深人、全面地了解,才能对人物进行真实、细致的描绘。)最后用画笔描绘出来或用彩纸、布头等材料粘贴出来。让学生评论谁设计的搭配方案最准确、最理想。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自主式学习

上课前教师让学生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上课后学生先自评,看谁搭配得最和谐,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节课再穿一套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进行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服装搭配的理解,并评出最佳评论员和最佳服饰搭配秀。最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并不是华丽而昂贵的服装才是美,只要我们自尊自爱,朴实无华的美也是一种美。

2、探究式学习

用摄像机摄出街上形形色色的路人(有代表性的)和各种不同场合的着装,可以用录像机截取片段。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分析、评论。或学生用自己的相机,点击生活中的不同画面(美的与不美的),并用自己的观点评述,教师总结。

[师生互动]

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那些?怎样搭配才算美?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为什么?

授课内容:

(1)年龄:

服装的色彩与人的年龄要协调。一般来讲,年轻人的月隙色彩只起陪衬作用,不选择过于鲜艳,以免喧宾夺主。中年人,脸部失去光泽,此时应以服装的色彩来掩饰其缺点。老年人服装色彩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庄重、文雅的灰色调;另一种是色彩纯度较高的、明快的鲜艳色调。我国老年妇女多选择前一种,外国妇女则比较流行另一种。

(2)种类:

(a)家庭劳动装:是装修房屋、打扫卫生等家庭劳动时穿的服装,与正式劳动时所穿的服装有所区别,在服装上有装饰。除睡衣外,家庭一般装是休息时的装束,还可以在家接待朋友或外出购物时穿。

(b)运动装:在运动时穿,但它却与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时的专用服装不同。此种服装的设计特点是在一般服装上加入运动装的特点,也可称为运动服式样的服装。一般内衬有较厚的绒布。网球衫,原则上一般为白色或奶油色,通常与连衣裙、开关式T恤领及V字领毛背心和裙裤组成,领线处多与红蓝作边线。溜冰服无特别设计要求。滑冰服要选用保暖、防水、透湿、伸缩性好的面料。

(c)学生装:是进入社会前的年轻人的服饰,由于学校特定的环境而设计,适合学生在学校进行各项活动。

(d)旅游装:具有防风、防雨、通气、轻便、简洁等特点,多用茄克衫式样。

(e)休闲装:是居家休息时的装束,但与睡衣等休息时的专用服装不同。是上街购物以及看电影、看戏、欣赏歌剧或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约会、拜访客人、在外就餐时的着装。如果去小店购物,可以穿得随便一些,如果去大商夏,则应穿得正规一些。访友如果是熟人可以穿得随意,如果第一次见面,或是长辈、上级、贵客,或不是很熟,则要穿得讲究些。

(f)牛仔服,是现代服装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之美是一种运动型的、开放型的美。牛仔服的美是多向性的,从不同角度着眼即能获得不同的美感。如经典之美、颓废之美、叛逆之美、前卫之美。青少年可以穿出活力的美、中老年则是洒脱干练的美;下层百姓穿出它的无拘无束,上层人士则穿出平易近人;有人在休闲时穿,有人在工作时穿。

(g)制服:又叫工作服。根据工作的性质、行业的不同,搭配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制服在时代背景下悄悄追随时尚,成为人们眼中的时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制服的种类有酒店制服、商业制服和公检法制服等。

(h)礼服:在正式宴会和婚礼时穿。

(3)根据地点、场合选择服装:

(a)逛公园、购物、去舞厅、看电影、旅游、爬山、过节时,可以穿得随意一些。如休闲服、牛仔服、运动服、旅游服。

(b)欣赏音乐会:大型音乐会一般比较正统,小型音乐会可以休闲一些,但不要过于随意。

(c)应聘、各种大型宴会则应穿得比较正规。如礼服、西服套装等。

(d)文艺演出[特殊]:主要注意舞台效果,色彩突出和谐。

(e)上班或上学:穿工作服或校服。

(4)色彩

(a)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对于着装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人的眼睛、头发、肤色等天生色彩进行分析、配穿,了解哪种颜色能更好地衬托你的气氛,找出适合你的色彩,会使你更加美丽出众。美的形象是每个人的个性风格的展现,也反映了我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在众多颜色当中,白、天蓝、海蓝、银灰对大多数人都比较适应。红色使皮肤显得白皙,但会使胖人显得更胖,黄色和粉色对皮肤红润者适宜,但对于肤色黄的人会使肤色更深。黑色皮肤不配咖啡色,黄色皮肤不配绿色。皮肤较深的应配较浅的明调子(用各种色彩混合不同分量的白色)。皮肤较白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年龄选择自己喜欢的任意色彩。性格内向的一般选择冷色,外向的人则反之。

红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最刺激、最鲜艳。红色热情、奔放、喜庆,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是十分喜气的颜色,在结婚和庆典上常常使用。红色最容易搭配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和灰色。

黄色:充满幻想,颜色明朗,很难当基本色使用,但可以和许多颜色搭配。比较适合运动衫和休闲服。

橙色:表现华贵、活泼、任性,给人愉悦感。在众多色彩中十分醒目,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取得最佳效果。一般用于点缀,如帽子、围巾等。

粉红色:是少女色,被许多女性喜欢,代表着少女的纯情淡雅、稚嫩青春。

赭石色:在大自然中,如树木、泥土等,很多都是赭石色,所以这个颜色给人一种塌实、沉着的感觉。比较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

绿色:给人文静、友好、安宁、舒适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冷漠、孤独感。因绿色非常抢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所以一般不用在传统服装上。

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与深沉的大海。它兼有活泼和沉稳双重性格,给人以沉静、深远、活泼的感觉。是学校和机关的常用色。

紫色:是高贵的颜色,呈现出威严。有神秘冷艳、幽雅梦幻的感觉,不过稍有使用不当就容易显得病态。

白色:给人一种纯洁、平凡、古板、寂寞的感觉。如与其他颜色相配适当,也会产生调和、雅观的效果。

黑色:给人以庄重、沉默、严肃之感。正规服装中最常用的颜色。

结合你本人的爱好和自身的气质与肤色,通过以上讲解,你认为你最适合什么颜色呢?

(b)服装的色彩的巧妙搭配:

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色彩是自然的化妆师。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所以人的视觉对于色彩有特殊的敏感性是必然的。因此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色彩在美术中有“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的说法,也正说明了色彩的重要性。在学习服装的搭配中,科学的运用颜色和款式,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身材矮小的人:可选择颜色鲜艳、明度较高的服装,整套服装的颜色变化不要过于复杂,要简洁明快,图案宜采用小花形。

身材较胖的人:穿深色显得健美,因为深色具有体积缩小的感觉。胖人适合穿纯度较低的、小碎花的服装,不宜穿浅色的、大花的服装。矮胖的人不宜穿上下装色彩对比强烈的服装,应尽量用单色、明度对比不大的调和色。

身材较瘦的人:穿浅色显得较丰满,因为浅色具有体积膨胀感。

颈部较短的人:穿V字领、U字领和勺形领的衣服,应避免围住颈部。

头大的人;不宜穿衣领紧闭的衣服,可以在衣服前面设计纵方向的条纹,下身穿着要有晕感,以免头重脚轻。

腰围较粗的人,不应将上衣扎入裤子里,不宜在衣服外面系腰带。

腹部突出的人:宜选择宽松的上衣加宽松的萝卜裤。避免穿紧身衣。

臀部过于丰满的人,不宜穿紧身裤、旗袍、百褶裙、碎褶裙,应选择斜裙、西装裙。上衣应避免穿不过腰的,宜穿浅色上装配深色下装。

臀部下坠的人:应选择腹部带有皱褶或在臀部高位做装饰袋的裤子。避免穿立档过于短和过于长的裤子、裙子。

臀部扁平的人:可穿多皱褶的裙子和长上衣。

大腿较粗的人:选择冷色衣服。不宜穿紧身裤。

小腿过粗的人:宜穿长裤、长裙,裙子要选择具有收缩感的色彩,袜子选择有花纹或具有膨胀感的色彩。腿形不好的人,应穿质地挺括的面料制成的肥瘦适中的裤子。

腿短的人:上衣比一般人短,宜穿高腰裤,连衣裙的腰线要上提。裙子宜长,袜子与鞋色调一致,最好穿高跟鞋。

(c)单件衣服的搭配:

我们常常买回一些单件的衣服,然后自己配穿,其实这种搭配行为就是一种创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一名设计师。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了解有关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学会搭配服装的捷径。

A:有彩色:按可见光的不同波长区分,则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这些被称为有色彩。

同类色搭配:有色彩搭配可以选用同一色系,但明度、纯度上稍有一些变化的色彩。

临近色搭配:选用色环中临近的色彩搭配。如黄色可以搭配橘黄、橘红等色。色彩和谐中,带有一份活跃的色彩。

对比色搭配:色彩效果对比强烈、耀目。搭配时注意色彩面积的大小比例不同、色彩的纯度不同、或色彩中出现黑色,这样搭配才会和谐。

牛仔服搭配:牛仔系列是仿旧颜色,粗犷、古朴,可与毛衣、夹克、休闲上衣等款式搭配。从色彩上考虑可以选择任意色,比较随意。

花色衣搭配:无论是抽象图案还是具象图案,无论是花格还是花道衣服,在配另一件衣服时一定要选用单色,并且色彩要选择花色衣中的色彩之一。

单色衣搭配,可以选择单色衣搭配,也可以选择花色衣搭配。(花色衣中含有单色衣的颜色)

B:无彩色: 有丰富的明暗区别而不带颜色,如黑、白、灰一般被称为五彩色。也称消色和极色。

白色:给人以纯洁、干净的感觉。

灰色:给人以高雅、精致、耐人寻味的印象。

黑色:给人以庄重、沉默、严肃之感。

黑白灰可以相互搭配,也可以和任何有色彩系搭配。

光泽色:指金属色(金、银)。辉煌、高贵。可以与任何彩色搭配,也可以与黑白灰搭配。

C:明度与纯度:服装搭配除了注意色彩之间的变化,还要注意明度与纯度的变化,明度与纯度不同,直接影响服装的整体效果。

纯度:是色光波长的单纯程度,也有称之为鲜度、彩度、饱和度。任何一种单纯的颜色,加上五色彩系中的任意一色混合,即降低它的纯度。我们将各色加等量的灰,使其渐渐变为纯灰,通过实验,红色最难变灰,青绿色最容易变灰。这说明红色纯度最高,而青绿色纯度最低。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也可称亮度、深浅程度。在其他颜色中加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明度,加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明度。有色系中,明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无色系中,最亮的极色是白,最暗的极色是黑。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说明颜色的深浅可以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不同变化。

高纯高明:颜色鲜艳而明亮的衣服,给人感觉明快、干净。

高纯中明:颜色鲜艳,明度一般的衣服,给人感觉色彩响亮,仅次于高纯高明的色彩效果。

中纯高明:颜色纯度一般,明度很高,给人感觉洁净明快,属于可爱型的色彩。

中纯中明:纯度与明度中性,给人感觉鲜明活泼、青春亮丽。

低纯低明:纯度和明度都很低,给人感觉含蓄、高雅、稳重。

e.服装整体外形:

(a)上下宽,中间窄。突出腰身的变化。适合身材较好的人穿。

(b)上窄下宽。如紧身上衣配宽松下衣。裙装则突出下摆的变化。

(c)上下一样宽。适合身材较胖的人,此款外形完整,简洁明快。

(d)上宽下窄。上衣宽松下衣紧身。男士西装中运用较多。

f.服装的配套要素:

搭配衣服除了注意款式要素、体型要素和色彩要素,还要注意配件要素、发型要素、化装要素、个性要素、经济要素。

(a)配件要素:指帽子、围巾、鞋、包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恰到好处才为美。过之,就会画蛇添足。总之,配件的门类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要切记,一定与人体密切相联。

帽子:根据不同款式、色彩和脸形、肤色来选择帽子。

包袋:包的种类很多,不同职业、不同场合、不同服装用不同的包袋。

围巾:可以围在头颈、肩部,用于修饰、点缀服装和人体。

鞋:鞋的功能居首位,首先选择与自己配套的尺寸,其次根据不同季节与服装的款式、颜色选择不同的鞋。

(b)发型要素:发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脸形。发型的种类很多,有长短曲直之分。随时代的变化,现在还有不同的颜色,作为名合格的中学生,自然色最好。发型与服饰要统一。

(c)化妆要素:运动、休闲时化妆随意,上班时淡妆,大型宴会时浓妆,并与服饰颜色相呼应。

(d)个性要素:符合自身的气质与性格,不要盲目追求新奇。

(e)经济要素: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要随心所欲地购买无法与自己现有的衣服相配的衣服。

要想使自己变得漂亮,就要全面地修养自己。光有外表的美还不够,还应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参观美术馆、听音乐会、与人交流,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修心养性,使自己由内而外地美,只有这样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生活中,人之美比衣之美更重要,你精心地打扮,最终目的不是让人欣赏你的衣服,而是衣着之下的你,太复杂太炫目的衣服,常常会使人只注意衣而忽视人的存在,这就叫人不胜衣,这不是我们期望的美。

g.服装搭配的效果图:(根据配套光盘讲解或自己画出范画)

(a)男女比例图例:可以设计成8~12个头长的男模特或女模特。动态各异,可以借鉴相关资料。

(b)生活中的灵感: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具象的启示,如果我们善于发现美,那么搭配出和谐的色彩并不难。在生活中,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搭配和谐的颜色。无须你绞尽脑汁,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轻而易举地搭配出一套新颖别致的服装。如蝴蝶美丽的翅膀、鸟儿艳丽的毛、民间质朴的纹样、家中的具有装饰味的挂碟、街心公园造型优美的雕塑、大海中千奇百怪的贝壳„„都是我们灵感的源泉。正如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并不是没有美,而是在于发现美。”同学们可以从一幅画、一幢建筑、一件古玩中吸取精华,发现美的色彩,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c)表现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手法。如彩色铅笔、水粉平涂、色卡纸拼接、麦克笔、水彩效果、水笔描绘、带有底纹的纸设计、用彩纸或布剪贴制作。由于工具不同、手法不同,所以画面呈现的效果各种各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作业。

七、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或用简捷的手法以画笔描绘或用彩纸、布头等材料粘贴制作出效果图。通过本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怎样搭配服装?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用为主,用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是本课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因素。同时在教学中,强调互动性、相互探讨或独立思考,是本课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

11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最优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12课面具设计制作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

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

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

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面具

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

创意20分

表演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面具设计制作》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创造目标:鼓励学生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胆大心细,充分发挥相像力,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方法: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创新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时到今日,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去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讨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

二、欣赏面具表演,激发兴趣

师:要想制作出有艺术品味、独特的面具,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面具的文化背景。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面具表演以及面具文化的发展简史。以此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分组讨论,交流心得

师:通过刚才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谈谈你们观后的感受。 (生争相发表他们观后的感受)

师:对于面具的文化背景,我们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

(师再一次出示课件中精美的面具图片,讲解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四、亲自示范,具体讲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示范的是立体面具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先把一张平面的纸剪成脸的形状,当然在剪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大胆创新。这个脸的形状不必拘泥一定的模式,可以剪成圆的、方的,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夸张、变形,然后把五官刻好。第二步,就是怎样把平面的脸变成立体的脸,这种方法在以前我们学过的小猴的面孔制作方法中学过,哪一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就是在头顶、下巴等部分刻开,然后稍微挤压一下,再粘贴。 师:很好!那么哪一位同学再上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一生上台示范)

师:好!现在这张脸就变成了有凹凸变化的人脸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给这张脸添加装饰。同学们可用自带的物品,如毛绒、麻绳等可以做为头发、胡须,而一些羽毛、贝壳、纽扣等可以作为装饰物。请同学们欣赏几件老师以前制作的面具。(师出示自制面具,并简单分析每个面具的装饰特点,这样更有说服力。) 师:关于面具脸上的色彩,也就是制作面具的最后一步,同学们在彩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动、艳丽,能够吸引人的目光。

(师示范涂色的过程中,强调一下色彩要饱合、均匀,最好用原色,增加亮丽感)

五、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面具的制作过程示范完了,我想同学们对于面具的制作方法已经获得了最直观的了解。那好,现在同学们就四人一组,先讨论选择出你们感兴趣的内容,并确定出主题,然后就用你们自带的物品,进行面具的设计制作。

(生动手实践,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六、展评作业

师:大部分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这次作业的评价方法采用你们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评出最有创意的面具,现在请小组代表把你们各自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一下你们的创作灵感是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设计方式,介绍完以后把你们的作品放在台上,让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生代表逐一介绍自己作品,以及它的创作灵感及设计方式)

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的为你们美妙的创意、精巧的构思、细致的表现手法所叹服。在我看来,你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极致的,独一无二的,但我们今天要评选出一件最有创意的作品,我们采用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最有创意的面具,现在各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生逐一把所选的面具序号写在黑板上,得出最有创意将,师根据得票情况,又多设了几个优秀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口头及物质奖励)

七、师生共同参与表演,结束本课。 (音乐起)

师:听到这样的音乐,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制的面具,尽情的跳舞吧!

(生代表带着各自面具,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进行面具表演,老师参与其中,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其他同学开心的观看表演,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本课结束)

八、师生再见,下课! [教后体会与反思]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沿袭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的这一节课上的非常轻松,学生配合默契,情绪高涨,尤其后面的表演节目,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13课设计吉祥物

设计吉祥物(教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吉祥物设计课, , 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些大型的活动(体育运动会、节日、纪念日等)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吉祥物的出现。它们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以卡通化的拟人艺术形象出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创造目标:能自选媒材,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情感目标:培养集体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造吉祥物的构思

难点:吉祥物的造型特点和色彩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导入本课

1、出示课件(与学生一起欣赏)

2、提出问题(什么是吉祥物)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谈谈你对吉祥物的理解?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你们所都说是你们个人的看法,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定义吉祥物的?呆会儿,我找个同学归纳一下。 (生看课本)

师:看完了吗?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下? (生总结完毕)

师总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成功企盼的愿望。

二、研讨吉祥物的造型特点 师:同学们课下对本课的学习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多同学都把自己搜集到的吉祥物的资料带到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吉祥物之所以会成为吉祥物,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同学们就根据你手中的吉祥物以及大屏幕上老师搜集的吉祥物,分组讨论一下,四人一组,现在开始。 (生讨论)

师:每组选出代表,说出你们讨论的结果,大家踊跃发言!

师总结:(课件显示)形象可爱、夸张、活泼、幽默、憨厚 色彩对比:对比鲜明、色彩亮丽

三、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设计吉祥物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你是为哪种活动而设计的,比如我们的主题班会、爱鸟日、校运动会、艺术节等。

师出示课件吉祥物的设计思路

师:主题确定后,就是原形的选择,比如爱鸟日,同学会选择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自由回答,各种鸟的形象都有)

师:不管同学们选择什么鸟的形象,都有你们的理由,那么,为了使这个形象更加突出,更有趣味,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大胆的拟人的夸张变形,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些著名的吉祥物的设计。 (师举例,课件显示)

师:关于吉祥物色彩的设计,老师要求你们做到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以上就是吉祥物的设计思路。那么下面,就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尽情展示你们的才艺吧。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1、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明

2、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亦可将作品裱在黑板上

3、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

四、学生讨论确定主题,分组制作

师:为了更好的体现你们的合作意识,更好地表现团队力量,我们采用分组制作,最后我们大家评选一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另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作业完成之后,每小组为你们的吉祥物编写一段台词,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自我介绍,并点明主题。 (生讨论确定出主题,开始制作。师巡视指导,并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设计制作)

五、成果展示,评比作业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那我们就请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并作介绍。好,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

1、每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代自己的吉祥物自我介绍,内容风趣幽默,不时的引发台下学生的大笑和掌声,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

师:看了各小组的作品及介绍,我想同学们在心里都有了各自的评价。现在各小组讨论商量一下,由代表把你们商量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

2、生讨论,各小组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师汇总给出每组成绩,作为累计得分,并得出最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奖励,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2008年对我们全国来说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能够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的无上荣耀。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否给我们的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也许到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作品参加竞选,也许我们的作品只是沧海一粟,但至少,这是我们的心愿,是为奥运献上的一份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准备吧,为奥运献上我们独特的创意!

七、师生再见,下课! [教后体会与反思] 这一节课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一节课,通过这堂课,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些学生有这么多的潜力可挖,连我这个做老师的都有点自叹不如。的确,每个人的创意是无穷的,也许,新一代的学生对于卡通的了解是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的。当然,创意无穷,并非作品就十全十美,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吉祥物的设计方法。也许以后,他们不是专门的设计师,但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创意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14课宣传品设计制作

《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在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了解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材通过实例,说明宣传品是节日活动的重要一环。

教学目标: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以及平面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制作宣传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整体意识,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图案、文字、色彩、材料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意,做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宣传品。

难点:宣传品的设计风格要做到统一化、系列化 学习材料:纸、水彩或水粉颜料、纸杯、手提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使艺术节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系列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二、以竞标的形式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采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上这一堂课,以一次校园活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为例,举办投标会。同学们同意吗?

(生热烈鼓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

师:在竞标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通过同学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本上的材料,我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 (一生答,师总结)

(出示课件—宣传品的作用: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

宣传品的内容:海报、请柬、节目单、纪念册等)

2、活动开始,师述竞标形式及规则

师:我们这次竞标活动的内容就是:金秋艺术节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我们一共选三个项目:

1、海报、节目单。

2、请柬、纪念册、

3、纸杯、手提袋。现在我先分一下组,你们每组代表一个公司,两个公司一个项目。 (师分组,六人一组,并按组就坐,指定每组组长,并明确职责。老师为主办方,各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组员为主管)。

师:对于各自的具体分工,我可以给同学们提个建议。比如经理也就是你们的组长,可以负责竞标语,介绍本公司的员工,树立公司的形象,并对公司的作品进行阐述。各公司的主管可分为:计划主管(调查搜集资料、素材)、总务主管(准备设计所需的用品用具)这两个任务我们课前都已做了充分的准备,技术主管(主笔设计制作竞标作品)、公共主管(竞标文稿的拟定、作品设计的分析、阐述文字)。当然,老师只是给你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具体的分工还要你们讨论决定。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明确各自分工,然后开始。

(生讨论后,开始各自竞标项目的设计制作) 师出示课件中关于竞标的评价标准 宣传品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设计要活泼、新颖、多样、色彩和谐明快 各项宣传作品要体现它的功能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投标项目”

竞标陈述时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生动的表达设计思路及意图理念,符合以上标准的为中标公司,成绩为优秀。

3、项目展示,竞标陈述

各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投标项目的设计制作,并一一展示给大家,由项目经理作了竞标陈述。

4、主办方宣传竞标结果,评定成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对照着这个标准来点评一下每个公司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出,以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评价每一个公司的作品,并得出结论)

师:看了各公司的作品,听了你们的竞标陈述,现在我宣布第一个项目第一公司中标,第二个项目第四公司中标,第三个项目第六公司中标,让我们为他们的中标表示祝贺!本次竞标圆满结束! (生掌声起)

(本课采用竞标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制作宣传品的同时,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一举两得,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课堂评价:

师:通过这场竞标活动的演示,不知同学们对于宣传品的设计制作需要了解和把握的问题是否明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这个表的内容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出示课件中的表格

主题突出

形式活泼

体现功能

色彩和谐

创新意识

(生评价,师总结)

6、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实际模拟工作,我再次发现了大家的许多优秀的品质,你们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从你们优秀的作品以及流畅的文字叙述中,得到了一一体现,虽然有的组没有中标,但并不是说你们的作品不好,你们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态度以及独特的创意就是你们最大的胜利! (掌声起,师宣布下课)。

(师生再见)

[教后体会与反思] 这节课采用竞标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表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没上课前,我还担心,这种形式学生能接受吗?这种局面我能控制得了吗?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了,看来以后,我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尝试,怎知成功与否!

15课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教学过程 导入

经过同学们前面对一次校园活动的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各组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策划方

案,但究竟谁的设计更新颖、合理、优秀呢?为了公平、有序的竞争,我们便将社会上常用的竞标的方法引入课堂。板书课题:校园活动策划。

新授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竞标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如果按照策划的方案把讨论得到的方法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即竞标书的撰写。 标书的作用:它是整个投标过程的核心文件,以后的评标、定标的展开,均以根据竞标 书进行。

通过大屏幕让同学们看一张标准标书,了解标书的组成与要求: 明确时间、地点、目的。

准备工作,包括会场布置,活动的采购,财政的预算,人员安排。

内容及进程,各项目说明、措施与承诺,并有重点地介绍有特点、创意的部分。 整个标书要文字简练、表达准确。

根据标书内容,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项目,再由经理(各组长) 统一分配和管理,并宣布各项的工作要求:

文字主管:组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把竞标定下来。选出两名写作好的同学负责撰 写策划工作。(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选择恰当,活动的办法明确,文字简洁、表达明确,把策划精神表达出来,有重点地介绍有新意、有特色的部分,能吸引打动听众。)

公关主管:通过排练选出最佳主讲人,还有几名同学负责朗诵指导、表演和服饰等。

(要求:思路清晰,声情并茂,带有鼓动性,和组员之间有一定的表演配合,服装要搭配和谐) 技术主管:应用美术技法画出展板和舞台的效果图,可用手绘或电脑制作,并有文 字说明。(展板设计要求:主题明确、经济、美观,老师可用屏幕展示几种不同风格装饰的展板供参考; 舞台设计要求:因地制宜、美观大方;布置会场要巧用材料、经济适用,但不要喧宾夺主) 总务主管:负责材料的准备和预算,对道具、材料、奖品做出数量、价格的列表 附件。 实践

各主管部门在经理的指挥下各司其职,结合实际情况和场地特点 ,相互配合,布置竞标会场。并通过排练演练竞标的的实施过程,提高竞标效果。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与学生及时沟通,启发其潜能。

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我们这次准备校园活动竞标都运用了哪些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与表现

方法?(生答:美术字、色彩搭配、图案、版面设计、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还能说出用了哪些学科和知识吗?学生回答: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信息技术。还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和一些生活常识、社会经验。

希望大家今后更多的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也要经常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和美术更多得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干起事情就会锦上添花,获得成功! 第二节 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对竞标活动进行了充分的编排和演练,相信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获胜

势在必得,那么谁将是最后的赢家呢?让我们今天一见分晓!板书课题: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新授 在招标人(老师)的倡导下,宣读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

评分标准:①竟标方案具体、有特点、可实施性强;②主讲人条理清楚,有激情、有说服力;③舞台、展板设计精致、别致,配合得当,突出主题;④各种预算详实、经济、准确。

评分方法:由代表出示各项目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分数最高的组为最佳策划奖。另外,还将根据个人在此次策划中的贡献,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商议选出最佳主讲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在各经理人的带领下,进行招标大会。 第一项:由主讲人作标书的演讲陈述 。

用或慷慨激昂或风趣幽默的语言宣传本部的计划,突出特色和优势,以期得到大家认同。另外,技术人员将配合主讲人用电脑或绘图展示展板和舞台的效果图,以此做一些直观的说明。总务处展示财政及所需材料的列表。 (请代表分别为主讲人和制作效果打分。) 第二项:请其他组员提问,经理进行答辩。 针对各种疑问,经理携其员工进行答疑解惑,切中要害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 请代表为小组打分。) 第三项:各小组已分片进行了会场的布置,请为此评分。

根据各评委的最后评分,由招标人(老师)宣布夺标队,并推选出个人贡献奖。在同学们热烈地掌声中竞标结束。 总结

这次招标,是美术的表达与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适当的身体表演相结合的过程;是同学们智慧与竞争、团结的结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希望用竞争的意识与合作的方法去克服了重重困难。 评价

对于竞标这个全新的活动,老师和学生都要完成面对的是竞标人、评标人、招标人角色 的转变。明白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就是社会和每个人的准则。

第4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二课时

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

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

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

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

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

.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

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

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

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活动与探究

.随着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3.美国的孟席斯经过14年悉心考证,得出一个惊世结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环球航行的也不是麦哲伦,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将世界环球航行的历史又往前推进100多年。请收集这一新观点的有关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

图略(课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

.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

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画面13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

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

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

想一想:

.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

3.根据图甲和图乙所示,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评价点拨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相互问答交流,教师评价后重点点拨第3题,在学生对图理解的基础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课堂小结]

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

多媒体画面16

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纬线和经线

www.5y

kj.co

m

第5篇: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形式分析——体例

• 新版教材的体例(形式)上基本保留原有框架,同时做了以下改变: • 1.每册前增加一段°写给同学的话;

• 2.以大单元的形式编排,都是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样一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教材按学习领域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的编排方式; • 3.每个单元下以课时活动取代学习领域活动; • 4.每单元目录下增加简短的导学语;

本学期个人美术学习评估表外,增加°美术资源链接。 • 5.附录部分除保留原有的°本册美术词汇英汉对照° 形式分析——版式

• 新版教材版式设计在保持原教材稳重、大方特点的基础上,更注重视觉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特点,更强调美术教材本身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 • 1.图文比重、位置更合理,更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 2.图片主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 3.空间布局更活泼,板块划分更灵活,比例更合理,总体呈现简洁大方的风格特征,设计感更强。 总体结构

什么是美术 第一单元 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第2课 美术是个大家族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二单元

小伙伴 • 第1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 第2课

我们的风采 • 第3课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三单元

有创意的字 • 第1课

精美的报刊 • 第2课 美丽的校园 第四单元

描绘我们的校园 • 第1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 第2课 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 第五单元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

、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

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

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

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宋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

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四课透视知识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

(3)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 抒写人的情趣,(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 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

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

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2) :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

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 组织教学:

(4) 复(5) 习旧课,(6)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 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 立方体的切

2、 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 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 教具和学具准备(2) :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 复(5) 习旧课,(6) 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 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 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 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 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 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

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

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

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 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第八课爱心与祝愿

贺卡设计与制作(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欣赏*评述) 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用1课时完成。 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

(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 (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教学评价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

第6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后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教学后记】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的更替。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导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吗?知道皇位是如何继承的吗?你又知道这种称为“世袭“的制度开始于何时吗?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史上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①禹死后,其王位是如何继承的呢?这与禅让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的继承方法?②要求学生谈启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并提醒学生注意“奴隶“两个字。③为什么把禹开始这个政权称为国家呢?它与前面的部落联盟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三、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的问题“说说夏桀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你认为成汤灭夏的战争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四、商朝的盛衰

、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暴政的关系

五、小结:学生:讲了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后记】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教学后记】

第6课

春秋争霸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

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

二、春秋五霸

、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二是诸候争霸。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

三、齐桓公首霸

、看地图。“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

体现什么智慧?

五、吴越争霸

、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

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

七、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

【教学后记】

第7课 战国争雄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第7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初一地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学生回答)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5c图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补充说明: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7.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8.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上一篇:小学英语六年级测试题下一篇:教学反思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