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推荐14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阅读教材P12页“想一想,议一议”,问:你对大熊猫知道多少?

二、学习目标:

阅读教材“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3、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3、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4、学生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1、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1、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3、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4、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实验探究

1、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2、教师巡回指导。

3、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五)结果交流

1、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四、小结

五、课后练习

1、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2、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二、实验探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2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上有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看,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多吗?气孔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节课我们来观察叶片上气孔的数目及开闭。

教师板书:观察叶片上气孔的数目及开闭。

设计思路:通过回忆,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一上课就明白本堂课的实验目的。

二、实验过程

师:如何才能看到叶片上的气孔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设计思路:提前录制好观察叶片的表皮的演示实验,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课堂空间,使学生快速找到物象,达到本堂课的实验目的。

1.观察叶片上的气孔

学生观看材料、用具和实验过程。

师:操作之前我说明一下(摘一片叶),往叶片的下面撕拉,撕出来的是下表皮;往叶片的上面撕拉,撕出来的是上表皮。要求同桌之间用同一片叶子分别制作、观察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标本。

大屏温馨提示:找到物象之后,数一数同一叶片、同一视野内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数目,填写在实验报告中,由组长计算同种叶片的平均值,然后统计在黑板上。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同桌数同一叶片、同一视野内的上下表皮气孔数,并由组长计算同种叶片的平均值,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用数字说话的优秀品质,增强说服力。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边画表格、注汉字(见下表),一边指导、抓拍物象,并让组长把平均值统计在黑板上。

[组号\&植物名称\&上表皮气孔数\&下表皮气孔数\&\&\&\&\&]

师:好了,咱们一起看一下大家的实验结果。(教师指着表格)每种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目一样多吗(横向比较)?

生:不一样。

师:不同植物的一样吗(纵向比较)?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规律呢?这是陆生的,这是水生的,这是……(在统计图一侧用两种彩笔标出陆生和水生,然后得出结论。)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气孔的分布是有特点的。(板书:气孔分布:陆生植物——大多数下表皮气孔多;水生植物——大多数上表皮气孔多。)刚才大家只观察了本组的植物,现在一起看一看其他组的实验记录。

教师播放抓拍的学生物象。

设计思路:播放抓拍的学生物象,这个环节很重要,学生在观察,观看的时候,仅局限于本组内的一种植物,没有观看其他组的植物。通过播放学生的实验记录,使学生对水生、陆生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的分布一目了然,更加激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师:大家在观察的时候,发现气孔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气孔有大有小,能够张开与闭合。(板书:气孔能张开与闭合)气孔的这种变化有意义吗?

生: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气体交换的窗口。

师:非常好。(回播水葫芦气孔张开图)当气孔张开的时候,植物体内的水分会悄无声息地从气孔处散发出来,带动了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同时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指植物体),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指板书:分布)陆地上水分少,如果是上表皮气孔多,植物就会很快缺水死亡;而水生植物生活在水里,上表皮必须多一点才有利于散失掉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也适于水生植物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说,气孔的这种分布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设计思路:此处是对叶片上气孔分布不同的一个升华,吻合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进一步观察:气孔的张开与闭合

师: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气孔的张开、闭合?

生:没有。

师:想不想看?

生:想看。

师:那好,对照实验报告中“观察气孔的张开与闭合”步骤自己验证一下。

教师录制学生视野中的气孔变化,大屏展示提示:(1)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纸可以放得厚一点。(2)盐水滴得少,清水滴得多。(3)可以用同一个标本反复实验。

设计思路:尽管是一个小小的提示,告诉了大家做好气孔开闭实验的诀窍,使学生能通过目镜尽情地观察气孔的动态变化。

师:好了,大家都做完了,一起看一下这组学生的实验过程(播放录制的气孔的变化过程)。一边播放,一边指图描述:滴盐水之后,保卫细胞失水,保卫细胞外侧的细胞壁会拉直,气孔慢慢关闭;滴清水之后,保卫细胞吸水,保卫细胞外侧的细胞壁会凹陷,气孔慢慢打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4

知识性目标: 1.识别腔肠动物。

2.概述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并推导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认识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技能性目标: 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情感性目标: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2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绿色植物的内容,而动物区别于植物的显著特点,从表面上来看是动物能够自主运动,从实质来看,则在于动物足异养生活的,必须要靠取食来维持生存和繁衍。这样,可以在刚进入动物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就把握好动物这一根本的特征。关于腔肠动物,考虑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所以教材先出示了几种常见的腔肠动物图片,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水螅为例,来分析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3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掌握腔肠动物类群的特征。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腔肠动物

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水螅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2.通过阅读P3-4概述水螅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图5-3水螅的身体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3.通过阅读P4及观察图5-4,概述水螅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特点?水螅又是怎样捕食水蚤的?推测它是如何消化水蚤的? 活动3【讲授】重难点讲解

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图示展示,在认识水螅结构的基础上,讲解水螅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通过水螅等动物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腔肠动物的特征以及它的生殖方式。活动4【活动】知识提升

通过多媒体放映水螅的捕食方式和出芽生殖方式。活动5【讲授】腔肠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介绍经过加工的海蜇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之后,还介绍了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的生态作用,同时介绍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负面影响,以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活动6【练习】当堂达标

1、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A.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C.具有三个胚层的低等动物 D.具有完整消化管的低等动物

2、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中胚层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3、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4、水螅体内围成的空腔结构叫做()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活动7【作业】腔肠动物 课本当堂练和同步

内2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5

完成《数轴》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能较好的把握住了本节应让学生掌握的内容: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学生上完本节课后,相信对于以上两点应能灵活掌握。

二、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学生模仿温度计,自己设计出能表示有理数的图形,后教师帮助总结得出数轴的形状及概念,此过程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明白数学可来源于实际,以后也许对身边的事物就会多留意,会去多一层的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其次,为了调节课堂的活跃气氛,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和一系列抢答题,游戏为:请一列同学所在直线为数轴,任一同学为原点,定好正方向,请其他同学分别说出此列同学代表的数及相反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降低了学生的疲劳感,轻松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再者,在作业的选择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选择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也结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学知识展开,较为理想。最后,本节课我向学生较好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将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不足之处,如:在数轴的图形与概念介绍前应让学生将其模仿温度计设计的数轴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就更为完美了;在介绍相反数的概念时,竟将“0”的相反数是“0”忘记强调了。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计划 篇6

一、复习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互助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各个复习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末考试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多,时间紧迫,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复习掌握全书的内容,任务极重。为此计划先将书中的知识系统起来,便于学生集中复习,同时删去部分偏和难的内容,精心编制复习教案。此外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烦躁,要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朋友,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促进学生主动配合,同时还要倾听学生对复习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调整,促使教与学相长。

三、时间安排(每周2课时)

周 次时间复习进度

1812.27--1.2第一单元生物圈,生态系统

191.3--1.9第二单元动植物结构,显微镜

201.10--1.16第三单元水循环,光合、呼吸作用 211.17--1.21做一套综合复习题,并重点讲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7

一、分层提问的重要性

(一) 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分层提问关注的是学生因基础和知识存在的个体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不因学生的差异而放弃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分层提问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

对学生不能一刀切, 也不能对学生特殊关注, 这使得学生发生分化, 如果课堂中只关注那些积极举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会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厌学和弃学。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 对生物学充满了好奇, 学习的热情很高, 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所有学生, 通过分层次提问,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三) 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

分层次提问,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具有激励作用, 答对了得到老师肯定和同学们的鼓掌, 对学生来说是成功的。他成功了会更加自信, 会更加努力, 有了努力的心理在学习生物学时会更加的拼搏。对于层次低的学生来说, 简单的问题更易答对, 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会更自信。对于层次高的学生来说, 稍有难度的提问, 对他是一次考验, 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他会觉得老师非常器重他, 心里的自信与自豪感会增强。

(四) 有利于增加师生情感

分层次提问让学生得到锻炼, 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 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增加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有利于教师的情感教学, 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中学生物课堂分层提问策略

(一) 课前准备的分层

首先教师应认真研读生物学教材, 明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分成高中低A、B、C三层,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 准备好分层次提问的问题、技能训练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提问由浅入深, 分层次突破。

(二) 对班级学生分层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 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学习自觉, 方法正确, 态度端正, 课堂纪律保持好, 成绩优秀;B层为中层学生,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课堂纪律保持较好, 有一定的上进心, 成绩中等;C层为低层学生, 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不强, 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纪律保持差, 成绩欠佳。对学生分层目的是为了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 包括成绩和能力, 跟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依据是: (1) 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为主要分层标准; (2) 课堂纪律遵守和学习态度为第二标准; (3) 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标准。

(三) 教学过程中提问的分层

七年级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问应由浅入深, 对C层次学生提问, 一般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识记层面上去提问, 学生回答适合自己水平的问题, 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树立了自信心, 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注B层次学生提问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因为B层次学生占据全班主要的人数, 对B类学生提问应增加提问的难度, 对他们的提问应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

A层次学生思维敏捷, 他们喜欢挑战性的问题, 即综合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对他们的提问需要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结合上述研究, 对课堂分层次提问做了如下的设计:

展示性提问就是直接能从课本上找出答案, 主要是对学过的知识和概念的提问。提问时要注意设计新颖, 让B、C层的学生感兴趣, 注意力集中。参阅性提问指的是没有固定答案, 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让A层次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提升他们的能力。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分层次提问时, 注重做到注意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辅以简洁、幽默的提问用语以及默契的眼神和既夸张又适度的肢体语言,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实践证明, 分层提问不仅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整体性、层次性, 减轻了教学负担,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分层提问, 整个班级学习兴趣盎然, 互助、协作精神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刘红.浅谈分层次教学.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5) :126-127.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 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A.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增多 B.细胞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的数量增多 C.细胞大小是原来的一半,细胞的数量减少 D.细胞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的数量减少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A.换用小光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大光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小光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B.位于最外层的结构[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结构[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

4.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做法是()A.尽量将表皮撕得薄一些 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迅速放下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出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5.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能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B.草履虫体内物质的运输依靠的是细胞质的流动

C.高温下,细胞膜的结构可能被破坏,将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6.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7.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B.用稀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观察 C.使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将视野中模糊的物像调至清晰

D.将10×和10×的镜头组合改为5×和10×的镜头组合,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8.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只有植物细胞不会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9.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A.便于放置在载玻片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10.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材料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发生移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是在()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11.变形虫的()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既有保护作用,又能进行物质交换。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3.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若①是供卵细胞母羊、②是供核母羊、③是代孕母羊,培育出的小羊多莉像()

A.供卵细胞母羊 B.供核母羊 C.供核母羊和供卵细胞母羊 D.代孕母羊

14.植物细胞分裂时,发生变化最重要、最明显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壁 D.细胞质 1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壁

16.下列关于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数量始终保持不变 B.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 C.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1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首先分裂成两个 B.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D.在原来细胞的中央缢裂成两个细胞 18.下列哪种生理活动与细胞生长无关?()

A.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B.细胞伸长,体积增大

C.不断吸收营养 D.细胞内的小液泡形成大液泡 19.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20.成年人体内的细胞约有()

10111415A.10个 B.10个 C.10个 D.10个 21.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 C.草履虫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 D.绝大多数细胞体积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22.给植物施用钾肥,含钾的无机盐能进入细胞,主要受下列哪一结构控制?()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质

23.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这种有害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的()中。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2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 ②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③盖盖玻片 ④把从口腔内取出的碎屑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⑥滴碘液染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⑤①④③⑥ D.①④③⑥②⑤ 25.细胞分裂能够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对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与母细胞相同 B.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再进行分裂

C.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 D.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6.(4分)细胞的生活靠的是细胞各种结构的分工协作。请你将细胞中的下列结构与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a.细胞膜 A.动力车间

b.叶绿体 B.控制物质进出 c.线粒体 C.遗传信息库

d.细胞核 D.使光能变成化学能 27.(8分)根据“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的实验,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进行该实验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器材和药品?()①载玻片 ②生理盐水 ③镊子 ④清水 ⑤酒精灯 ⑥滴管(2)欲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应选用图中哪个物镜和目镜?(填对应的数字)。(3)以上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这表明该同学在装片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请你指出:是哪些操作不合要求导致出现甲、乙两种情形? 甲:。乙:。

(4)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图丙,若要达到丁的效果,则需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5)图丁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该细胞具 有。

28.(12分)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2)图中对植物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是 ;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3)盐腌黄瓜溢出的黄瓜汁水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4)动物细胞没有图中的。29.(8分)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注:变形虫的身体就是—个细胞)切为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存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不能生活下去。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能正常生活。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细胞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2)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

(3)从上述实例可知,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30.(8分)我们刚刚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少了 结构,因为这一结构只存在于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

(2)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

(3)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 中。

(4)我们在夏天吃“沙瓤”西瓜时,若仔细观察,可看到“沙瓤”中有很多小颗粒,每个小颗粒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胞。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哪一项是“沙瓤”细胞的特点?()

A.细胞较小,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 B.细胞较小,具有较小的液泡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10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师:(有条件的学校展示课件,无条件的学校展示挂图)在无数颗星球中,地球作为一颗”蓝色水球“悬挂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

生:(观看课件并且讨论)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生:(讨论发言)我们都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川流不息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蔚蓝的天空、歌唱的小鸟、以及许多说不出名的美丽的动物和植物„„

师:大家观看得都非常仔细。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 生:(讨论)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在天空的最顶部、在海洋的最底部、在地球的最里面„„

师:这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的范围的。现在,我们就给地球上生物能够生存的这个范围起个名字,你们认为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 生:(讨论)有的同学说出“生物园”“生命圈”,其中有个同学说出“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

师:(边讲解边指示地球仪)大家起的名字都非常好听,但是我们只能取其中最好的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哪个吗?

类、有微小的浮游生物、有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等等。

师:看来水圈可真不简单呢,有这么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其中,但是,是不是水圈的所有地方都有这么多的生物呢? 生:(讨论)不是。

师:那么,主要在水圈的哪个部分才有这么多的生物存在呢? 生:(讨论)应该是在水圈的表面。

师:大家想得都很对。水圈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正是由于海洋的出现,才使我们的地球上有了如此繁多的生物,所以我们把海洋称为“生命的摇篮”。除了水圈和大气圈以外,谁来说说岩石圈的情况呢?

生:(扮演岩石圈的)我们岩石圈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我们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我们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在我们这个圈层中,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绚丽多彩的花朵,有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还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最重要的就是,人类在我们这个圈层生活和繁衍。可见,我们岩石圈才是人类的“立足点”。师:这名同学想得太好了!我们人类主要是在岩石圈生活的,但人类的活动仅仅局限在岩石圈中吗?

生:(分组讨论)不是。人类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到达大气圈以外,人类还可以乘坐潜水艇到达海洋的底部。

师:对。岩石圈不仅是多种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那么,生物圈中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生:(分组讨论)不是。师:你们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课本中的图1-11,在岩石圈中包括大气圈和水圈;在水圈中包括岩石圈和大气圈。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地球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人口过多给地球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于是,科学家想了一个办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

生:(讨论)我们觉得没有特殊的装备不行,因为其他星球上没有氧气存在,而且温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也没有充足的食物,所以,人类不可能生活在这样的星球上。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11

1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课的呈现搭桥、铺路,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做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一般来讲,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新课导入也相对容易,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较为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在新课之前把先前学过的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于直观教具所提供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操练和表演。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教学挂图、简笔画、卡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导入发常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切入新课主题快速、高效。如在教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若干张水果的卡片或一些实物(如香蕉-banana、梨-pear、草莓-strawberry、苹果-apple等),把他们带到教室里,在教单词之前,就把这些图片或实物放在讲台上或黑板上进行呈现,先给他们以视觉冲击,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然后以此为媒介,导入英语单词,达到音、形、意并进的目的。这种导入方法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中均适用。

1.2 Ask and Answer导入法

Ask and Answer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采用与学生进行问答,引出所要教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就进入语言点的学习。提问时有以下几种句型:

1)"Yes/No"questions

这种类型的问题只需用Yes或No来回答,有易于回答、易于核对读前阅读理解答案等特点。学生不必添加太多内容,容易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找到自信。不至于因回答不了而感到尴尬或自卑。

案例1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时,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采用Scene method(场景教学法),随手拿起班上同学的铅笔、铅笔盒、课本等,用Is this your…?句型来多次进行提问,并提问多个同学,同学们只需用Yes或No来回答,简单而又能活跃气氛。在回到课本时,就能驾轻就熟了。

2)"Or"questions

"Or"questions比"Yes/No"questions在难度上加深了一些,要求学生二者选一,教师必须提供两种以上的物品供学生选择,这对于训练词汇教学很有效果,尤其在导入阶段通过教师不断用正反词进行提问,让同学选择一个来回答,几次之后,可以把本单元涉及到的词汇先进行强化。

3)'Wh-'questions

'Wh-'questions比前两种问题更难一些,要求学生用具体的内容来回答,在导入阶段使用这种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了解,如果需要,可以英汉结合来进行提问,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遵循多次重复、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引出要讲的句型。

案例2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When is your birthday,liming/Meimei/lucy…?等来询问班里的同学,同学如果不会用英语表达具体的年月日,可用汉语回答,后写出"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个主题,经过几次提问,同学们已对这个主题或者句型有了解,教师对这个主题也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到正式讲解时就水到渠成了。

1.3 英文歌曲导入法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很多英语教师都会在课堂导入阶段使用英语歌曲作为导入的方法。但用何种歌曲、何时用等“火候”问题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3在教“现在进行时”时,可用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I am",其中yellow可换成blue/red/black/purple/orange/等。在唱这首歌时,教师可先把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然后再给同学唱,并告诉同学对唱到的颜色要起立回应,这样既能训练“颜色”的名称,也能生动地引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1.4 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是指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师可以在新课起始阶段,借助动作、手势和表情等体态语,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师生的一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的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为新材料的呈现铺设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及作用,理解具体情景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案例4在导入教七年级上册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教师可以事先带上一把guitar到教室里,弹奏或模拟弹奏guitar,然后问一个同学,后让同学互相表演,先用汉语猜出动作暗示的意思,接着引出Can you play the violin/piano/trumpet…?还可以引出Can you dance/sin/speak English?等等。让其他学生一起跟着动作说英语,进一步引出新的句型I can play the guitar,but I can't play the piano….

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直接“入境”。“入境”才能身临其境,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巧妙的情景能激发兴趣,诱导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2 导入的原则

2.1 时间分配要合理

导入只是一种准备教学活动,是安定学生的情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的课题、任务和要求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比较集中地让学生为新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导入是呈现信号。因此,课堂的导入不宜费时过多,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应立即开始新课学习。

2.2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英语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遵循新奇(满足学生求新心理)、多变(不断更新和变化刺激形式)、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导入方法多样)、热烈(创设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原则。导入过难,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导入过易,会显得幼稚可笑,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 结束语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以及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入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求知欲望,使呈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掌握并巧妙运用新课导入艺术,从开始上课就引导学生进入兴奋和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中,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英语课堂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作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导入得当,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及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原则。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Adrian Doff.Teach English[M].Cambridge press,1997:183-184.

[2]罗晓杰.中小学英语新课导入法[J].教育探索,2002(1).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2)和(10)两个班,共有学生113人,大部分同学们课堂发言积极主动,求知欲强。也存在一小部分学困生,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总体来看学生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应该兴趣比较浓厚。在这学期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物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一章人的由来。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

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

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采取的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的落实,并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4.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倡导探究性学习。

6.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7.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8.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9.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教案 篇13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喝牛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教学计划 篇14

一、语法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法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一直以来, 学生学习语法, 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 语法教学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有些教师脱离现实的语言环境, 过分强调语法概念和侧重语法知识的孤立训练, 结果往往导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语境, 手足无措, 词不达意, 无法灵活地运用语法规则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语法教学扼杀了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其实学习语法并非仅仅为了考试, 结合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进行语法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要求, 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 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 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在初中阶段, 写作是展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方式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由于语法基础薄弱, 写作时, 英语表述方面总是存在各种语法错误, 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 是由于写作教学与语法教学脱节, 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语言学习需要经历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 如果说语法是知识的输入, 那么写作就是知识的输出。教师可以尝试把语法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以句子或语篇的形式强化语法点, 从而夯实语法基础, 提高写作能力。

二、语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以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为例, 谈谈语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标题: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语言目标:谈论物体的摆放位置。

语法知识点:1.正确使用介词on, in, under;

2.正确使用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物体的位置。

【教学步骤】

(一) 情景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Sally, 并进一步引导。

T:This is Sally’s house.Is it beautiful?Do you want to go into her house?

Ss:Yes.

T (因势利导) :OK.Let’s see what’s in her house.

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然导入词汇教学。如, desk, table, chair等。

(二) 呈现目标句型

教师可利用Sally房间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如图1, T:Where’s the clock?

Ss:It’s on the bed.

教师可以作如下引导:So we may say, the clock is on the bed.

如图2, T:Where’s the model plane?

Ss:It’s under the table.

教师可以接着引导:The model plane is under the table.

如图3, T:Where’s the radio?

Ss:It’s in the bookcase.

教师可以继续引导:The radio is in the bookcase.

此环节的设计, 意图在于引入介绍物体方位所需介词in, on, under等, 初步呈现本单元目标句型, 即“某物在某处”。如:

The clock is on the bed.

The model plane is under the table.

The radio is in the bookcase.

由于受母语干扰, 学生容易犯如下错误:

1.名词前面不加定冠词, 如:

(1) Book is on the desk.

(2) Computer is between sofa and desk.

2.介词前没有be动词, 如:

(1) The radio in the bookcase.

(2) The cat under the chair.

教师可以通过汉译英的练习, 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 再通过小组互评的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并订正语法错误, 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

(三) 通过教材上Section B部分的听力练习进一步巩固目标句型“某物在某处”

(四) 通过说的方式进一步强化目标句型

教师可设置如下任务:

T:This is Dale’s room.Please describe the things in his room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箭头提示, 说出每件物品摆放的位置。如:

1.The cat is on the sofa.

2.The schoolbag is under the table.

3.The baseball is under the desk.

4.The books are in the bookcase.

5.The pictures are on the wall.

由于之前进行了充分的铺垫, 学生可以流畅地说出以上五个句子。这时, 教师可加大任务的难度, 让学生尝试将以上五个句子串联成一篇文章。此环节可以通过“接龙”的方式完成。

【课堂实录节选】

S1:Hello!I’m Dale.This is my room.It’s very tidy.

S2:The cat is on the sofa.

S3:Where’s the schoolbag?Oh, it’s under the table.

S4:I have a baseball.It’s under the desk.

S5:The books are mine.They’re in the bookcase.

S6:And the two nice pictures are on the wall.

S7:I like my room.Do you like it?

这个环节属即兴发挥, 效果却非常好。之后, 教师给出范文.

Hello, I’m Dale.This is my room.It’s very tidy.

The schoolbag is under the table and the baseball is under the desk.Can you see a cat?Oh, it’s on the sofa.Where are the books?Are they in the bookcase?Yes, they are.And two nice pictures are on the wall.

I like my room.Do you like it?

(五) 学生练习写作

要求学生以“My room”为题, 写一篇文章。

1.Hi, I’m Linda.I have a tidy room.My computer is on the desk.Where are my bag?It’s under the desk.My bed is big.My room have a plant.Is near the bed.I love my room.

2.Hi!I am a boy.This is my room.The plant near the bed.The computer on the besk.The schoolbag behind the chair.The hat behind the tape player.The clock on the table.The books in the bookcase.I like my room.

3.Hello, I’m Bob.This is my room.There is a bed, it’s very nice.The quilt it’s on the bed.What’s on the bed?It’s my books and computer.I have a plant, it’s near the bed.Here are my coloes, they’re everywhere.Look at the two photos of me.My hat, my ball and my model plane are under the desk.It’s not tidy, but Ilike my room.

(六) 搜集作文中的语法错误, 纠正错误,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此步骤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叉批改作文, 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留下修改的痕迹, 写上意见并签名。同时将典型的语法错误写到黑板上, 全班一起批改订正。

【语法错误片段】

(1) Where are my bag?It’s under the desk.

(2) My room have a plant.Is near the bed.

(3) The plant near the bed.The computer on the besk...

(4) The quilt it’s on the bed.

(5) What’s on the bed?It’s my books and computer.

(6) Here are my coloes, they’re everywhere.

分析学生的错误:

1.单复数不一致, 如 (1) , (5) 。

2.缺少主语, 或主语重复, 如 (2) , (4) 。

3.单词拼写错误, 如 (3) , (6) 。

4.中式英语, 如 (2) 。

5.介词前缺少be动词, 如 (3) 。

经过学生讨论, 改正后的句子为:

(1) Where is my bag?It’s under the desk.

(2) There is a plant in my room.It’s near the bed. (there be句型的运用)

(3) The plant is near the bed.The computer is on the desk...

(4) The quilt is on the bed.

(5) What’re on the bed?They’re my books and computer.

(6) My clothes are everywhere.

之后, 学生重新行文, 再统一交给教师批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共同探究, 互评草稿, 并从中发现错误。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检验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 教师讲评典型错误, 一针见血地指明错因。这样, 不仅有利于强化语法知识, 而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规避此类错误,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优秀习作展示:

习作一:Hello!I’m Linda.This is my room.I have many books, they’re in the bookcase.The desk is in front of the window.The computer is on the desk.My bed is near the desk.The nice flower is between the bed and the small table.I have a clock, it’s on the small table.What’s that over there?Oh, it’s a nice picture of the sea.I like my room.What about you?

习作二:I’m Kate.My room is not only tidy, but also warm.My desk is at a corner of the room.It’s next to the window.My bed is at another corner.It makes me feel cheerful.Where is my bookcase?It’s between the bed and the desk.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books in it.And my closet is in front of the bed.In a word, it’s really great for me.I love my room.

由习作二可以看出, 这个学生的英语功底非常扎实。作为初一的学生, 不仅会用not only...but also...这组关联词, 还会使用短语at a corner of, a great number of, make sb.adj.结构, 及总结性短语in a word, 这无疑为她的文章锦上添花。但是, 这样的学生毕竟不多。作为教师, 在语法和写作教学中, 还是应该稳扎稳打, 不贪多求全, 从基本句型入手, 再逐渐拓展提升。

三、结语

正确使用语法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灵活地教授语法知识点并加以强化训练, 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减少写作中的语法错误。从以上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 在写作教学中贯穿语法教学, 效果很好。

首先, 不论是语法还是写作, 都是新教材的教学环节, 二者相辅相成, 联系紧密。初一的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知识的最佳阶段, 准确灵活地运用语法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要想从初一阶段开始就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篇章的学习, 离不开扎实的语法知识。

其次,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简单重复的训练, 可以更直接明了地纠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错误, 将有关的语法点系统化、模式化, 加强语法点在句子篇章中的运用。

最后, 语法规则是不变的, 教学过程也相对枯燥, 而写作课是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 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抒发心中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二者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 丰富英语学习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播种与收获下一篇:特别的“礼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