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宗教信仰

2023-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宗教信仰

我的宗教观

什么是一个人的宗教观?在我看来,宗教观关乎信仰问题。我一直很坚定地认为,一个人拥有信仰是一件好事,但有信仰不一定是要去信仰一种宗教。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执着的东西,这就是自己的信仰。

中国有句话叫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就是我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虽然我没有去信仰某个宗教,但我绝不否认它们存在的意义。记得中考和高考前,都特地去外地的文昌庙祈过福,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还回去还愿。但我对于宗教只是在“宁可信其有”的阶段,并没有更深一步地去研究,还是个“门外汉”。其实对佛许愿、祈福,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比如我在重要考试前去拜佛,心里就会和自己说:我去文昌庙祈过福,我一定可以考到理想的学校的。在这之后的复习迎考阶段,我会变得干劲十足,因为我觉得,还有佛在“祝我一臂之力”。当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觉得文昌庙真的很灵验,其实,佛只是让我有了自信,让我给了自己必胜的心理暗示,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有做。但是,他让我对自己有信心,就已经足够了。

我知道很多人是很反对宗教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错误地将迷信与宗教画上了等号。反对迷信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是我不认为宗教活动是迷信,只是现在许多错误地、愚昧地讲宗教活动演变成了迷信活动,可是说是挂着宗教的旗号来迷信,比如每天都要根据老黄历来决定一天的活动,“忌”的事情绝对不做,“宜”的事情原本不打算做也要去做;比如在阳台上挂一面镜子,称之为“照妖镜”;比如不正确对待疾病,不去医院就医,而是去找“法师”来作法,降妖驱魔,期待着“法”到病除„„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说到《周易》,我觉得很难定性,它阐述的理论到底是科学呢还是迷信呢?或许,这取决于运用《周易》理论的人的态度,以科学的心去运用,那它就是科学的;以迷信的心去运用,那它必定是迷信的。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肯定,《周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就算否定它的内容,也不能否定它对研究中国占卜历史的贡献。其实,作为中国人,在生活中不知不觉都会与占卜有些联系。就比如最常见的婚礼,日期肯定不会随便选一个,必须看黄历或者找“懂的人”算过的吉日才行,还有接新娘的时间、婚宴开始的时间,都是有讲究的。选择良成吉日这算是迷信吗?我觉得不然,这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向往与憧憬,谁不希望结婚以后能幸福长久呢?这种行为只是代表着大家的一种期许,如果算好日子结婚真的有用,那还会有人离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还有风水相地之术,其实它也是结合了不少科学知识而形成的,若一味地追求,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不管怎么样,我相信“人定胜天”这四个字。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信仰宗教也好,不信仰宗教也好,只有我们自己才能选择自己的路,别人能做的最多就是给你一点提示、一点引导,面前的水坑是应该跳过去呢还是趟过去,只有自己说了算。把自己的想法当做信仰,谁都可以很虔诚。

英航101

朱涵言

201010811005

第2篇:我与信仰对话 我的青春我的团

纪念建团90周年

暨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我的团

主题团日演讲比赛演讲稿

丹东市第十五中学

谢屹鹏

青春 梦想 信仰

丹东市第十五中学

谢屹鹏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丹东市第十五中学的谢屹鹏,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 梦想 信仰》。

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现代人津津乐道的主题。少年盼望青春,规划梦想;正值青春的人赞美青春,成就梦想;年老者回忆青春,感悟梦想;诗词歌赋歌颂青春,赞美梦想。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风华正茂,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把握青春,确定方向,尽快成长,才能成就梦想。

从共青团的成立,共青团走过了无数的坎坎坷坷,但是最终还是鹤立在青年一代的心中,永远的闪亮!团的那面永恒的旗帜一直飘扬在我们心中,不断的激励着我们年轻团的一代的不断进取,前进!人生一路上的坎坎坷坷,有团的陪伴,我们一直勇敢的向前看着,我们不再害怕黑暗,只因有团的光辉的指引。

初一时我怀揣梦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先进的团组织时刻梳理着我的思想,修正我的品行。团的思想启迪着我,牵引着我,端正着我。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团的精神,必将有团的行动,最终奏响团的华彩乐章。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团,团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只要青春生生不息,共青团的脉管里将永远热血贲张。“看,那面火红的团旗,无疑是生命中最美的一抹亮色,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有志青年的锦绣前程,燃烧着我们即将腾飞的终极梦想„„

在漫漫的求学路上,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共青团为我们指引方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做个有知识的人;真诚对待身边的万事万物,做个有修养的人;时刻树立为祖国奉献自己的远大理想,做个有梦想的人!时间太瘦,指缝太宽,青春总是不经意地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我们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亲爱的共青团员们,请不要做无聊的诉说者,认为“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只有青春”,当你拥有青春的同时却在浪费青春,那么,你仍然一无所有。让我们漫步在青春的大道上,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去浇灌人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行动的支持,就无法真正把握住青春,所有的梦想都将成为泡影!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舞台,更是有为青年的舞台。当中学生有机会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共青团,真切而深入;当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思想成为中学生的传统,持久而绵长,那么,鲜红的团旗便会高高飘扬在知识的高地,便会高高飘扬在每一个中学生的心中!这就是青春的力量,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为青春之路领航!梦想之花,因信仰而绽放!

谢谢大家。

第3篇:《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我的团》

——我的青春我的团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我的团”!

有无数美丽的辞藻都在形容青春之美。今天,我并不想用美丽的话语来形容青春。因为它本身绚丽的像梦,又何需我们去形容呢?美好的东西,就要自己去亲自经历。就像青春一样,要自己点缀自己的青春!青春有团的陪伴,才能绚烂!我的青春,我的团!

青春如此之美,又怎样才能让它像火一般绽放呢?我们又该如何度过自己最美的时光呢?有很多同学在努力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学习作出努力。也有很多同学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步入社会,奠定一些基础。对于这些同学,我竖起了大拇指,他们是最棒的,是青春的使者,优秀的共青团员。与此同时,我又看到了很多优秀团员的堕落。或许谈不上堕落,只是他们觉得年轻就应该好好玩。有多少人上课不认真听课,睡觉?理由仅仅是不想听某某老师的课或因为这门课难学。又有多少人整天泡在网吧,沉迷于网络……这些行为是一名优秀团员的所作所为吗?

当我们跨入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我们的不平凡,注定了我们肩负的责任,祖国的未来,父母的期望,个人的前程,这或许就是青年团所包含的,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学校带给我的不仅有反思、沉着、兴奋与渴望,更有年青活力与激情。让我反思过去,沉着处事,兴奋我所拥有的和渴望我即将所拥有的,这一切的一切总是让我充满激情和活力,带给我无尽的了乐趣;今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晚,看着树梢那朦朦胧胧的绿、地上钻出的嫩嫩小草、飞鸟舞动的双翼,天上悠悠的云朵„„内心总有那么一种向外喷发的悸动,这就是青春的力量吧——而我们伟大的共青团也同样为春的到来庆贺,也可以说春天迟到的来临是为了庆祝我们伟大共青团的生日,为了庆祝,它憋足了劲准备着,向我们的共青团展示青春的活力,其实,我们和春天是一样的激情飞扬,用灵魂诠释生之灵动;青春,如此多姿多彩

春天的激情预示着一年的美好,而我们共青团的美好将预示着祖国的未来。建团以来共青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非典时期的志愿者温暖的问候,是汶川大地震中的80后,是新时期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的青年工作者„„有这样的青年,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因为她有充足而良好的后备军——共青团。

我对共青团理解,同时存在着迷惑。我迷惑于共青团的伟大,我迷惑于我们的现状和未来。然而,细想起来这一切的答案早已给出。共青团领导我们、鼓励我们、支持我们,使我们意识到她之所以伟大,源自于内在的一种责任和为了这种责任而孜孜不倦、辛勤的努力和奋斗,这是多么的神圣;是不是也给我们做了榜样?这个当然。年少、轻狂,这些词或许我们已经陌生,并不是不认识,而是拥有了内心的强大所淡然处之的态度,它是一种成熟、一种对未来、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真实反映。很多人说现在的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征,这也显示了我们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不知这位戏剧家的慨叹,是在追忆自己的懵懂岁月,还是劝少年不要辜负时光。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消逝,青春,这枚早春绿叶上垂落的露珠,被风轻轻扬起的细碎花瓣,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化作了昨日尘烟。当有关青春的聚会散场,更多人已经不知去向,但是,不管他们走到哪里,只要有团的精神,必将有团的行动,最终奏响团的华彩乐章。从京津城际到武广高铁,从加速奔跑到与风竞翔,听,和谐号风笛般的呼啸,莫不是他们在轻声吹响?在中国铁路穿越梦幻的时空里,年轻的微笑显得那么自信,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我们把青春给了团,团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只要青春生生不息,团的血脉里将永远热血膨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传承着青年的责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共青团的队伍充满光明和希望,看,那面火红的团旗,无疑是生命中最美的一抹亮色,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有志青年的锦绣前程,燃烧着铁路腾飞的终极梦想…

亲爱的朋友们,韶华易逝,青春难留。我们活着都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时光老人从不休假。当美妙的日子随风飘远,当眼角堆满细密的皱纹,当轻快的脚步变得沉重时回想青春,我们是该感到悲哀还是欣慰。回想青春,又是怎样的一处风景呢?日子像花瓣,轻轻飘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珍惜这美好的年华。很多人问什么人最美?我的答案是年青最美!青春的驿站聚集着整装待发的我们,英姿勃发,步履整齐,大声唱颂青春的进行曲;梦想从这里开始,从这里扬帆,共青团我们的出发地,将带领我们走向新起点,走向新时代。

第4篇:不朽――我的宗教观

【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掌握主题思想,并能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2、了解本文深入浅出的论证方法。

3、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胡适,以及他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崇高地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文有“破”有“立”,破中有立、立中带破的论证过程及层次。

2、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

3、对传统“不朽”观的了解和把握。

【作家生平】

胡适(1891――1962),1891年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安徽绩溪人。5岁开蒙,在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

名字由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等,后因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适,字适之。

1910年,胡适先生准备北上去考留美官费,闭户读了两个月的书,就和二哥绍之一同北上。他自述:“ 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1904年进上海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信仰进化论,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创白话、主张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

1917年完成哲学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 1 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与革命派分道扬镳,并创办《努力周报》。

1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8年任吴淞中国公学校长。1930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1932年与蒋廷、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

抗战爆发后,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思想创作概况】

1、思想渊源

《不朽――我的宗教》是胡适从终极关怀的层面来讨论人生价值、意义问题的。副标题“我的宗教”,可以显见其理论层次。

胡适的“不朽”概念虽然是从“小我”的时空维度来说明其与“大我”关系的,但其思想文化资源却驳杂不纯。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的“三不朽论”的发展。他的“社会不朽论”其实只是扩大传统“三不朽论”的范围。

其次,在怎样改造的问题上,胡适吸取了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把佛教的“众生皆佛”也纳入“三不朽”中。

再次,吸收了基督教的“原罪”学说、天堂地狱观念以及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并以此来弥补传统“三不朽论”只能扬善不能抑恶的功能阙失。

第四,吸取了近代科学的自然观,如莱布尼茨的世界一体论。

从上可以看出,作为“社会不朽论”的思想资源十分丰富,揉和了中外古今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胡适人生观价值取向虽然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但并不意味着其人生观价值导向是多元的。

2、创作概况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多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疑案的考证,下力甚大,惜成果不显。

【写作背景】

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新文化运动:一九一五年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号召青年同“陈腐朽败”的思想决裂。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和大旗,提倡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新青年》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广泛的影响。

3、范缜,南北朝时著名的思想家,早年丧父家贫,曾从名儒习经史,性情耿直、不畏权贵,持不卓之见,常为世俗陋见所不容。

《神灭论》是范缜最重要的著述,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无神论”理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南北朝时,佛教大盛,灵魂不灭之说炽烈,流布所至,百说噤声。范缜以“形、神”关系为中心,阐释了“神”这种精神现象的生理依据。

他的主张具体如下:“神即形也”“形即神也”,但行为基础、神为派生;“形质神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锋利与刀刃的关系。

3 【题解】

胡适一贯倡导个性解放,特别注重个人的社会责任。《不朽——我的宗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这种自由思想。这篇杂文从“不朽”的概念入手,通过批驳宗教世界“神不灭论”(灵魂的不朽)、世俗世界的“三不朽说”(1)立德的不朽,(2)立功的不朽,(3)立言的不朽), 提出自己的独特论点“社会的不朽论”,举例、说理论证了“小我”同“大我”的内在关系,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说明了“小我”只有与社会有益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不朽。

【课文分析】

1、层次结构 全文自然分为四节。

第一节:简要介绍宗教、世俗世界所订立的“不朽”标准,在简要评析后指出各自的致命缺陷。

第二节:总结上文,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社会的不朽论”,在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小我”与社会的角度,论证作者的不朽观。

第三节:总结上文,具体说明论证“小我”只有依存于社会这个“大我”才能不朽。并详细界定了“我的宗教观”的具体含义。胡适认为,传统的“三不朽论有三大阙失。1)只是“寡头不朽论”,即不朽只是少数伟人的不朽;2)只是“善”的不朽,只能扬善而不能贬恶;3)界限含混不清。胡适认为,“三不朽”论在理论与功能上的阙失只有通过重新的改造方有现实意义。第四节:以“跋”的形式交代写作本文的缘起及过程。作者于1918年先写成一部分,1919年写定付印,经过修改才完成此稿。

2、内容分析

《不朽——我的宗教》是胡适关于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的重要文章。许多年以来,胡适都是以“三不朽”作为人生的信条。母亲的去世,使得胡适对自己从前的信条产生了反思。文章分析了“神不灭论”和“三不朽说”,在肯定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说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指出这“三不朽”说只注重少数“精英”而忽视多数民众,只单从积极的一方面来说而没有顾及其他的方面, 4 并且范围都很含糊这三层缺点。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社会的不朽论”。作者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一切“小我”之间,“小我”与社会“大我”之间,都存在着历时的和共时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紧密联系,因而个体“小我”的善恶功过,都与社会“大我”一样是永存不朽的。这样,文章末尾就得出一个结论:每个“现在”的“小我”,都对社会“大我”的“无穷过去”和“无穷未来”负有重大责任。文章论题重大而能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却重在以理服人。文章讲神学,讲哲学,谈社会,谈人生,但不是在悬空的抽象道理中兜圈子,而是用大量古今中外的实际事例来说话,这增强了论理的现实感和启发性。作者采用三弦的声浪、生肺病的一口痰等最浅近的例子,阐析社会万物间时空难尽的有机关联性,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极其通俗易懂。此外,整体行文的口语化,令人感到质朴而亲切,关键之处的格言式,又倍增其哲理的启迪与警策。这一切,都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明白清楚的优良学风和文风。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从纵向看,社会历史连绵不断,个人造成历史,历史造成个人;从横向看,社会生活是交互影响、分工合作的过程,个人造成社会,社会造成个人。此即莱布尼茨所谓世间一切物质互相联系、一切人交互影响的“世界大充实论”。基于社会有机体论的世界观和社会观,我们可以认识到„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量数„小我‟有直接或间接的交互关系的,是和社会的全体和世界的全体都有互为影响的关系的,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因果关系的。个人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成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应该是不朽的。正如胡适在《不朽》的最后说“我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我须要时时想着,我应该如何努力利用现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负了那‘大我’的无穷过去,方才可以不遗害那‘大我’的无穷未来。”

利于社会,贡献社会是我们人人都应有的社会责任。就个人而言,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成长成熟。个人的社会行为是同社会一同不朽的。为了个人不朽之行为可以不致遗害社会,我们势必要多做些利于社会的事情,少危害社会。这是胡适先生“内心宗教的教旨”,也应该是我们应有的社会思维。

(一)三不朽论是中国古代人生信仰。《左传》记载了叔孙豹著名的三不朽 5 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论奠定了中国人文宗教的传统,它对孔子及儒家思想影响甚深,并自古以来为中国人、尤为知识阶层所信奉。

(二)胡适在《不朽》中指出,古代有“灵魂不灭”的神不灭论和《左传》“德功言不朽”的三不朽说。神不灭论纯属虚幻的迷信,三不朽说则不失为一种现实的信仰。所谓“德”、“功”、“言”的不朽,即人格、事业、著作的永恒。三不朽说不问人死后灵魂能否存在,只问他的人格、事业和著作有没有永远存在的价值。如耶稣的人格、事业和教训都可以不朽,而不必借助于无谓的神话。孔子的不朽亦全在于他的人格和教训,而不在他那“在天之灵”。可见德、功、言三种不朽比灵魂不灭更为实在而可靠。然而三不朽说仍有三层缺点:其一,不朽者仅限于墨翟、耶稣、哥仑布、华盛顿、杜甫、牛顿、达尔文等少数有道德、有功业、有著述的伟人,因而它是一种精英式的“寡头的不朽论”;其二,这种不朽论仅从积极方面着眼,而缺乏消极的裁制,不如宗教的灵魂不朽论兼顾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天国的快乐和地狱的苦楚并存;其三,这种三不朽论之“德、功、言”,其范围过于含糊。

(三)三不朽论是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传统信仰。钱穆指出:人生问题最大的莫过于人死问题。避死而寻求不朽和永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古老而普遍的问题。叔孙豹对此曾发表了其极名贵的三不朽论,至今还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信仰。叔孙豹以在社会人群中立德立功立言为不朽,人唯有在人生圈子之内获得不朽。依照西方宗教观念,人应该活在上帝心中。而依照中国思想,如叔孙豹所启示,人应该活在他人心中。立德立功立言,便使其人在后代人心里永远保存,此即其人之复活和不朽。因此中国人思想里只有一个人生世界,而没有西方式的两个世界,如上帝或精神界。钱穆的这段评论,揭示了三不朽论以伦理道德为终极关怀的中国人文宗教的基本特性。

【写作特点】

1、本文总体上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先批驳传统宗教、世俗的“不朽观”,即“灵魂不灭”、“三不朽”说,再提出自己对不朽的看法,即“社会的不朽论”。

2、具体到各节的论证,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首先,在驳斥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如第一节,在否定“神、形”两立和“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观念中,提出自己的主张:“不朽全靠一个人的真价值,并不靠姓名事实的流传,也不靠灵魂的存在”。其次,在立论中有否定的意见,虽然个人的一切功德罪过都可能不朽,但其中也分为“不朽的善因”和“不朽的恶果”。

4、深入浅出。本文论题重大,议论纵横捭阖却注重以理服人。文章讲神学,讲哲学,谈社会,谈人生,但不在悬空的抽象道理中兜圈子,而是用大量古今中外的实际事例来说话,作者采用三弦的声浪、生肺病的一口痰等最浅近的例子,阐析社会万物间时空难尽的有机关联性,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极其通俗易懂。

5、行文口语化。文章质朴亲切,但散落文章各处的格言警句又倍增哲理的启迪与警策。这都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明白清楚的优良学风和文风。

6、现实关怀。文章与时代变动息息相关,对社会时代精神十分关注,新时代需要新的道德观和人生目标,本文与民众的心理既贴又能起到超越引领作用。

【思考练习】

1、以自己熟悉的问题,写一篇驳论性的议论文。

2、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述层次结构。

3、辨析作者论证论点时所举的具体人物,体会何谓“深入浅出”的具体论证方法。

4、参考阅读的文章:陈独秀《人生真义》,陶孟和《新青年之新道德》,李大钊《“今”》代表了当时《新青年》人生观的文章。

第5篇:《我的信仰》读后感

从这篇演讲中,我得到以下11点信息:

(1).爱恩斯坦思考人为何而活,他归结为两种情况:为与自己有关系认识的那部分人,和为存在纽带关系联结的群体。对于这点,我体会不深,但就这个问题,我曾经不止几次的思考过,只是每次都很迷茫,没有找到答案。“我到底为何而生存”似乎已经被我存放在思想的角落里遗弃了。到今天,我想应该是为寻求自身在社会的价值实现而生存吧。人存在于世,最终会发现需要精神寄托,而它就是自我价值感,成就感。

(2)爱恩斯坦具有强烈的自律和自省性,他善于反省,有良心。为什么这样说?演讲中他说:“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从中直白的反映这位伟人的赤子之心。我觉得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急需具备这种感恩之心。

(3)文中提到“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我不知道是不是指绝对自由,如果是,那么我认同这个观点。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是社会人,这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自由。如果每个人都追求无限自由,那么世界肯定会乱了套,因为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束缚。所以自由只能是平衡的,相对意义上的。还有叔本华的那句话: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我认为是生活使然。

(4)真善美是爱恩斯坦正视生活理想的勇气所在,对于这点,我没有深的体会。确切的说,我还没有感觉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是对于生活,确实需要实在的目标,而不是空虚的物质。

(5)社会正义与社会责任,我体会不够。当然,对于是非曲直,我能判断,但却不曾有过强烈的感觉。而淡漠对于我来说,有深刻的体会。可以这么说,十几年的教育让我淡漠了很多,大学以前,甚至达到一天不说几句话的程度。高中毕业的时候,居然还有同学没讲过话的。现在想来,多么悲剧,错过了真挚的交流。以前我想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但现在 我要努力克服,毕竟是当老师的。

(6)儿童与成年人的区别在于:儿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能够无限度的听从别人的观点,而成年人却是有限度的,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为别人的思想所左右,并且最终维持内心的平衡。

(7)爱恩斯坦讲求民主,平等,自由。他清楚给自己定位,不因自己的成就而自喜,而是保持谦虚的品格。民主和平等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没有这点保障,生活在其中的个人谈不上安全和舒适。虽然前面说过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但民主的自由是毫无疑问的,群体的相对自由才能抵制领导的绝对权威。人们有权选择,监督自己的领袖。

(8)人格是世上真正可贵的东西。一个富有创造性,具备丰富情感的人,能从群体中脱颖而出,创造民族的希望。而这就是人格魅力的体现。

(9)爱恩斯坦极度反对战争暴力,深恶痛绝军事制度。这是他讲求民主,平等的再度反映。在他的演讲稿一段中如此写道:“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的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预这种可憎的勾当。”不过有一点,我不太明白,他提到学校作为中间媒介,参与了败坏人民的健康感情。从这一点看,似乎他并不看好学校的教育意义。

(10)对于文中提到的“奥秘的经验”,我是这样理解的:奥秘的经验即我们从小就具备的好奇心,对一切新事物的探索求知心。这种经验是个体成长的原始基石,我觉得一切由不知到真知的过程都建立于此。值得可惜的是,似乎大多数的教育并没有延伸这种经验,反而扼杀了一些人的原始天资。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体会不了那种深挚的宗教感情,也感觉不

到“以最原始的形式去领受最真挚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11)爱恩斯坦反对唯我论,支持唯物论。他认为生命的奥秘是永恒的,世界的结构是神奇的,而个人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窥见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尽管如此,他也感到满足了。对于这点我觉得,不管是唯我论,还是唯物论,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唯物论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它承认了自然的广博,人只能窥见其中的部分,掌握不了整体。而唯我论强调的是精神,它给予个人精神的安慰,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脱离了客观世界,极端化了。我认为人是需要强烈精神信仰的,但前提是基于现实。

以上是我对《我的信仰》的全部感想,当然很多观点可能欠缺成熟,希望与老师有所沟通交流,得到思想上的深入与革新。

第6篇:爱你是我的信仰读后感

奇葩,这个词最近很流行,所以我也用在了这个奶爸卡卡的身上,习惯了阅读规范的一板一眼的育儿经,这个奶爸卡卡写的《爱你,就是我的信仰》这个育儿经显得特别另类,有点奇葩,显而易见有这样奇葩的几点:一是写作风格很奇葩。通篇育儿经没有说教,更像是奶爸卡卡的一个回忆录,掺杂在女儿小虹成长的各个阶段,没有细数他如何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及各项活动,只是把女儿的成长点滴点缀其中,大量篇幅在写他的一些成长经历,通过自己经历的讲述对女儿的成长提一些希望、要求;二是语言风格极其奇葩。从没有看过这样奇葩的育儿经语言,一点不正经,有点戏谑,有点玩世不恭,有点小才华,但是给人感觉这个作者的形象很鲜活,读到哪一部分,就好像眼前呈现了当时的那个场景;三是描述内容极其奇葩。这个奶爸真是超级奇葩,在育儿经中毫不掩饰他对性欲的渴望,几乎贯穿整个文章的行文,就连老婆生孩子的过程,他也会臆想关于性欲的问题;四是体裁很奇葩。说这个育儿经是育儿经,也算,但读完之后,觉得作者是在进行文学创作,所以这本育儿经的体裁也很难界定,有点文学,有点编造,还有点小真实,让读者去想,去读吧。

不管怎么奇葩,奶爸卡卡对女儿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他为了女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把做父亲当成一个事业,为了照顾孩子,跟公司申请足够的时间,宁愿在家烧饭洗衣看孩子,正如书名所言“爱你,是我的信仰”,在 他身上,虽然有玩世不恭,但是也有很多优点,是很多爸爸做不到的,比如可以不顾世俗的偏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试管婴儿成功后选择要女儿;比如能够为了照顾孩子,牺牲自己的部分事业,而且心甘情愿;比如可以很耐心陪着孩子玩耍,并且享受这个陪伴的过程;比如为了女儿,自己的心智不断成长,可以一改之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并且把自己的糗事一一揭开……从书中流露的各种可笑之事,我们也读出了另类奶爸对女儿的真情实感。

这本可以看成自传体的书,这本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忏悔录的书,奶爸卡卡本身把他与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比起文学艺术成就,我更愿意相信这本书开辟了育儿书籍的另一条写作道路,它不可复制,也不可模仿,不是每个人都有奶爸卡卡的这般勇气,把自己的缺点、被卡的各种生活、极其隐秘的想法全都公布于众,却又进行自我忏悔与批判,让人读罢丝毫没有声讨这个爸爸的想法,我想这才是奶爸卡卡的绝妙之处、过人之处。

上一篇:怎么投诉移动客服人员下一篇:高中学生评语集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