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平安是什么城市

2023-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路平安是什么城市

“一带一路”为什么是中国

从更广阔视角观察,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开局顺利与成效彰显,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构想把中国大国经济崛起特定阶段的多方面优势变量聚焦到一点,即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破局造势效果

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虽刚满三周年,近来已因亚投行变局引发全球关注与震撼,甚至有国际人士评论为可与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比拟的事件。“一带一路”为何能很快产生重大影响?这项宏大共建行动的经济逻辑何在?

为什么是中国?

这可通过观察比较中国与美国实施类似经济外交战略收效情况得到启示。回顾金融危机以来大国竞合博弈,其实美国更早在亚太谋划部署经济外交战略。作为“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总体方针一部分,美国近年多方推动“印太经济经济走廊”战略。在中亚地区,美国2011年就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倡议”,力图建立一个以阿富汗为中心、连接中亚和南亚、并向中东地区延伸的国际经济交通网络。

在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描绘的“新丝绸之路”图景中,“土库曼斯坦的油气田将满足巴基斯坦和印度不斷增长的能源需要,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提供可观的过境收入。塔吉克斯坦的棉花将被制成印度的布匹。阿富汗的家具和水果将出现在阿斯塔纳、孟买和更远的地方。”有海外媒体评论认为,该计划“核心内容是帮助丝绸之路所经中亚国家开发社会先行资本(SOC),帮助其实现贸易自由化。”

上述构想不无道理。近四年多过去了,美国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会议(CAREC)”框架下所做努力取得一些进展,2012年《杜尚别宣言》提出一批建设项目得到部分实施,有些项目对区域经济应有积极意义。然而与超前设计能力比较,美国在实施战略的落地行动方面似乎仍面临短板约束,系统跟进得力落实措施明显不足,总体看收效并不理想。甚至有海外媒体评论说希拉里的“丝绸之路”现已不见踪影,也听不到“美国正在为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这样的话了。

近年来,中国与这些国家双边与区域经济合作则更为务实与活跃推进。如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两国签署22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达300亿美元;2014年12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签订140亿美元大单,推进两国在能源、基建、金融等各领域合作;2015年4月20-21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更是带去价值460亿美元投资计划,两国在一天内签署51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宣告5项重大电力工程破土动工。

如何理解上述反差现象?首先与中美两国相关政策优先序与承诺度显著差异有关。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主要着眼点在安全领域,为美军从阿富汗撤出后做善后安排。虽然也包含经济发展规划设计内容,然而美国无心无力投入与其战略设计需要相一致的大规模资源,与当年帮助欧洲战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不可同日而语。

相反,中国对于中亚及区域国家在经济及其他领域合作给予很高政策优先度。比如,习近平与李克强在2013年3月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后,分别于当年和次年访问中亚多国,提出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规划。2015年5月7日,习近平再次到访阿斯塔纳,“同(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规划中哈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蓝图,包括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协调双方在一系列大项目合作上的立场。”中国首脑外交这样超乎寻常安排,集中体现中国最高决策层把致力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作为最为优先的经济外交目标之一,决心通过制定实施“一带一路”的“五通”规划谋求自身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构筑中国与区域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另外,两国与区域国家在经济互补性及契合度方面也有实质性不同。中国与很多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贸易、投资联系比较紧密,双边经济融合度较高并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美国与区域内绝大部分国家基于市场机制发生的经济联系较弱,美国重视发展与这些国家双边关系更多基于安全与军事方面原因。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关系如“鱼水关系”,美国与这些国家经济关系则更多是“油水关系”。

中国制造与中国建造

从更广阔视角观察,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开局顺利与成效彰显,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构想把中国大国经济崛起特定阶段的多方面优势变量聚焦到一点,即通过协同效应形成破局造势效果。对此可从两方面看:一是就生产供给能力而言,中国经济现阶段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很强优势与国际竞争力;二是在开放宏观经济方面,中国目前拥有最为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两方面组合条件赋予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优势。

用汇率折算美元衡量中美两国工业增加值比较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不到美国的三成,然而2010年工业制造规模第一次超过美国,近年已约为美国1.3倍。观察中美日增加值占全球比例。1990年代初中国占比只有5%左右,当时日本该比例值最高曾超过20%,美国在20世纪初该比例值最高曾接近30%。中国上述份额进入21世纪快速提升,2013年达到23%,同年美国日本分别为17.2%和7.8%。从中国、G7与其他金砖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占G20就业总数比重看,中国占比2013年为56%,G7同一指标值为13.7%,其他金砖国大体约为19%。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与就业绝对规模与全球比例持续提升,是在大体开放环境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显示中国现阶段在工业制造可贸易部门具有较强动态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毋庸讳言,中国目前是中等收入国家,美日等国经济大体处于全球产业技术前沿,因而中国工业制造结构与美日比较仍存在不小差距。展望未来,即便在对中国经济前景较为有利假设下,上述差距可能也需要几十年追赶才能逐步收敛。不过对本文讨论主题而言,中国生产力结构目前某些相对落后属性,恰恰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后进国家大规模开发阶段需求特点契合度较高,构成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优势条件。

观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额快速增长,可见“中国建造”的比较优势能力。数据显示,“中国建造”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额,从21世纪初不到100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近1400亿美元。从具体项目看,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公路、港口、码頭、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行业。承包工程年末在外员工数从21世纪初5万多人上升近年30多万人。由于“一带一路”设施联通需要强大的基建工程设计与实施建造能力支持,中国这方面阶段性禀赋条件与能力特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同样有重要支持作用。

中国在某些领域生产技术能力正在迅速追赶,少数领域如高铁技术整合运用、某些重型机械制造以及大型工程建造领域等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铁技术突破与大规模运用,显著提升了货物与人员大范围、大规模、高速度的陆地运输和旅行效率,使得亚洲大陆内部以及欧亚大陆之间的人员、物资往来变得更为便捷有效,对实现“一带一路”美好愿景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中国储蓄与中国储备

在开放宏观经济领域,中国目前拥有充裕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具有资金投入密集与投资周期较长特点,发展中国家通常国内储蓄不足,自行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短板面临特殊困难。在逻辑上国内储蓄不足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解决,然而大型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特殊风险,市场融资难以大范围奏效。现存各类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试图利用国际机构信誉与能力克服有关困难,长期以来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取得不少成绩,然而仍远不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谋求发展现实需要。

据亚洲开发银行2009年一份报告,“在2010-2020年,亚洲各国国内总体需要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大约8万亿美元。此外还要在特定区域内基础设施项目上投资2900亿美元。大体是在11年内每年需要7500亿美元投资”。非洲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面临类似瓶颈约束。据世行一份报告估计,“要满足非洲的基础设施需求,每年需要930亿美元资金——这是现有水平的两倍多”

然而,投融资供给能力显著不足。世行是全球最大发展融资机构,2013年财年为全世界提供基础设施投资只有240亿美元左右。亚行近年总融资额200~300亿美元,较大部分用于区域内减贫、教育、卫生等民生措施,投资基础设施资金规模更有限。各国政府与有关机构积极努力应对资金瓶颈,如2012年部分东盟国政府与跨国机构建立东南亚基础设施基金,然而其初始运营资金只有4.85亿美元,对于区域内巨大投资需求而言可谓杯水车薪。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后及其后续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私人的和长期的渠道获得的资金,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

由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要大量先行投入与长期融资,共建“一带一路”主要倡导与协调国家,必先拥有充裕国民储蓄与强大资本形成能力才能主其事。由于人口结构和发展阶段特点,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特点,最有能力协助缓解广大发展中国家储蓄与投资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数据显示,21世纪初中国用市场汇率衡量的国民储蓄总规模只有美国两成左右,2008年第一次超过美国,2013年已约为美国1.6倍。如果考虑美国资本存量规模较大因而资本折旧较多,中国国民净储蓄规模超出美国比例要来得更大。

高储蓄支持中国高投资能力。中国资本形成规模2010年第一次超过美国,2013年约是美国1.37倍。因而中国有能力在保持国内投资需求较快增长同时,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比较,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大都面临国民储蓄率趋势下降问题。2013年美国和日本储蓄率都已降到约18%。依据对美国与日本资本产出比、资本存量、资本折旧等宏观经济指标的估测,两国即便把所有储蓄都变成国内投资,也难以实现净投资及资本存量较快增长。储蓄率偏低与固定投资不足,是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目前比较普遍面临的宏观经济约束,这一情形下自然没有很多余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投资发展。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单个国家最大规模外汇储备,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至少有两方面支持作用。一是在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实施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积累风险环境下,大规模储备有助于应对外部金融形势可能动荡带来的冲击,保证“一带一路”实施进程具有最大稳定性。二是在区域内货币尚未普遍国际使用前提下,美元仍承担国际结算和支付手段。在有关工程项目需要到区域外国家配套采购场合,美元的国际支付流动性更是不可缺少。

不过,外汇储备作用或许没有一般想象得那么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所需资本品与其他设备材料具有比较系统的配套供应能力,因而对储备资产终极需求可能比较有限。随着区域内经济发展及其对区域外较高端资本品及其他特殊配套产品总体进口替代能力提升,随着区域内国家货币的国际使用程度提升,上述辅助功能的重要性将呈下降趋势。一国外汇储备是国民储蓄的转化形式,就对本文讨论问题重要性而言,中国拥有充裕国民储蓄应是第一位的。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快速追赶,然而受制于汇率改革滞后与高储蓄率背后结构性因素,积累了过量外汇储备。增持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不断把国民储蓄借给供应储备资产的债务国。伴随中国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过量债权积累,这个运行模式对危机前中国及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一定支持作用,然而后危机时代越发显示其不可持续性。共建“一带一路”意味着中国富余储蓄今后将更多转化为在沿线国家生产性投资及相应债权股权,标志中国利用国民储蓄方式将逐步发生转折性变化,并有望对全球范围储蓄跨国配置方式产生显著影响。

合作共赢的经济逻辑

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其具体战略设计与实施方案必然包含复杂内容与细节。然而至繁之事必有至简之理。以“为什么是中国”为题,从各国发展诉求与中国独特禀赋条件对接关系分析,“一带一路”自有其简明清晰的经济逻辑。什么是发展?如何谋发展?开放环境对发展有何影响?“一带一路”实践对理解发展经济学上述重大问题有启示作用。

后进国家经济通常有类似结构特点:如基础设施条件差,资源开发能力弱,体制政策效率低,缺乏熟练工人和各类人才等等。一国经济进入快速成长轨道,根本动力当然要靠自身努力和内因作用,发展意愿与体制政策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符合规律与切实有效的外部合作,也能对突破贫困陷阱与进入起飞状态发挥重要助推作用。中国凭借新兴大国经济的组合优势特点,有可能通过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全新的合作发展契机。

凭借制造与建造方面的出色能力,中国能为经济后进国家提供性价比最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方案;借助阶段性充裕的国民储蓄和外汇储备资源,中国能有效帮助沿线国家超越储蓄与贸易“双缺口”对起飞发展的制约;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或产品区段,随着国内要素价格上升会在市场机制和比较优势规律作用下逐步向国外转移,为沿线承接转移国家创造非农就业、提升人力资本、发挥比较优势提供现实机遇;中国与有关国家共享改革发展经验,有望为沿线国家体制与政策诱致性改革变迁提供善意有效的推动力。

当然,“一带一路”并非仅限于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而是亚欧大陆之间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的合作行动。不过中国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已经并将继续在这个进程中发挥特殊作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有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最好合作发展伙伴,中国和平发展伟業也有望从中获得广泛助益。(感谢财新传媒对本文支持)

责任编辑 王海珍

“一带一路”背景及由来

历史由来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战略背景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开放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二是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三是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四是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卢峰

第2篇:智能城市是个什么东西?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中外智能城市的建设有明显差异,缺乏全国性的政策导致智能城市概念模糊、定位不清

目前,全球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智能城市的实验,中国已有近50个城市或地区提出了建设智能城市的目标,智能城市相关市场的规模超过1500亿元。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城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各类新趋势驱动了智能城市市场。这一市场也受到许多跨国企业的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城市仍处在试验的阶段,成功的案例不多,欧洲和亚洲是智能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全球在建的智能城市超过100个。欧盟已经发布了智能城市计划,25座欧洲领先城市将会大量采用新的绿色能源技术,另外还将试验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城市交通以及相关的智能医疗系统。由于智能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亚洲,智能城市活动主要在发达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东开展。由于智能城市实施比较困难,大多都是在一些小城市或城市的局部建设。

据IDC的分析与预测,2008年我国医疗IT市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8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20多亿元。据计世资讯的调查,2009年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同比增长30%,ITS在许多发达国家占交通投资总额达到10%,而在中国只有1%,中国市场潜力巨大。2010年1-8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8.56亿元,预计全年投资约为2100亿元。

大量新城区的建设为智能城市的应用创造了潜在市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每年要建50-60个人口在20-30万的新城。目前仅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在建的新城、新区项目规划面积就接近10000平方公里,其中既包括新产业园区、也包括卫星城等。2007年底,北京市政府宣布了《北京十一个新城规划(2005-2020)》,将在北京的郊区建设11个新城区,带动区域经济、缓解城市压力。2010年4月,辽宁省政府宣布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上规划建设33个新城和新市镇,其中新城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新市镇人口规模在5万人以上。2009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8107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建设将大大扩展城市的边界。新城区的建设将大量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智能城市的潜在市场。

城市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驱动了智能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城市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速度放慢, 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的阶段, 许多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上海城市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从2002年的12%下降到2009年4%左右。当前上海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信息化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跨部门政府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应用开发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继2002年、2003年、2004年三次下降,2005年略有回升后,2006年再次下降到10.33%。

当前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业务系统整合、网络融合、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应用开发、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信息安全保障,都驱动了智能城市的发展。

许多跨国企业都积极关注中国的智能城市市场。台湾电信企业在大陆多个城市展开了智能城市建设合作。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2010年8月,工信部确定宁波、成都为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参与企业主要有中华电信、台湾远传电信等。

此次无线城市试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城市管理、医疗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家庭信息化等领域。IBM、思科等IT企业也希望借由智能城市建设推广自己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产品。日立将为天津生态城的住宅中引进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并在在天津生态城内开设针对智能城市事业的研究开发基地。2010年10月1日,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智能城市事业的新组织机构,旨在向计划中的中国智能城市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智能城市为何而建?

日本和韩国的智能城市基于u-city(Ubiquitous)的概念,即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电子装置等可以随时获得信息和服务的环境整体为发展目标。近年来,日本的智能城市也更关注环境的保护,2010年8月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四个地区公布了智能城市的总体规划,其核心是建设生态智能城市。横滨主要通过大量引入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对家庭、建筑物和社区实施智能能源管理;京都市将对各类能源管理的高端技术进行实验。三星SDS的u-City是以ubiquitous computing和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整个城市各个领域,是综合型、智能型、自我创新型城市。

欧洲的智能城市(多称为smart city)则更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智能经济的形成。2009年10月,欧盟公布了新的能源研究投资方案,其中将为“智能城市”项目投资110亿欧元,在25-30个城市中发展低碳住宅和交通。一个名为European Smart Cities的学术项目认为,智能城市的六个要件是:智能经济(创意产业)、人才、智能政府、智能交通和基础设施、智能环境和智能生活。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城市建设智能城市的重点。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打造智慧国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同时发展通信产业。马来西亚计划以美国硅谷为蓝本建设多媒体超级走廊(MSC),覆盖750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其中将建设12个智能城市。MSC计划提供世界一流的软硬基础设施,给区域和世界市场提供多媒体产品和服务。

由于缺乏全国性的政策和标准,中国的智能城市概念模糊,现阶段更多的是强调IT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合城市功能的统一平台的建设。智能城市概念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数字城市、甚至智能电网等重叠。中国的智能城市建设多是单一或少数几个城市功能、或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信息相互连通,统一智能平台的建设较少。在国内的智能城市计划中,最常见的就是智能交通、e-政府、智能医疗等纵向行业信息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城市”计划更多的是加强了信息沟通,其运营方式是通过手机接入各类政务、交通、视频娱乐的手机门户,获得即时信息。IBM、Oracle等企业在中国进行的智能城市活动多是纵向的行业应用,通过它们完善的产业链,帮助城市实现行业的信息化。

由于缺乏智能城市所需的产品和技术,许多城市将建立智能城市相关产业作为重点,同时也借此吸引新投资。宁波市的智慧城市的第一阶段,到2015年,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10月,宁波三星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工,项目投资7.6亿元,将成为智能电表和绿色环保配电变压器制造基地。杭州湾新区计划建设智慧产业园,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信息家电、半导体照明和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医疗等。

为解决中国高速、大规模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针对城市生态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应用是中国智能城市建设的核心。交通、安防、医疗是最主要的三大应用。约1/3的智能城市采用“低碳(生态)+智能”混合概念。天津生态城、廊坊智能城市、石家庄滹沱新区等都计划采用新能源、智能建筑、智能交通以及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

智能城市的四种兴建模式

国际上的智能城市建设注重公私部门的合作,有众多企业参与,以企业形式管理项目。松岛新城的开发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盖尔(房地产)、摩根斯坦利(房地产融资)、大宇建设、LG CNS(IT服务)、微软、GE、ISS(教育服务)等。

公私合资建设和管理

Arabianranta项目由赫尔辛基经济和计划中心(the City of Helsinki Economcis and Planning Centre)协调和管理,其还与许多私人企业成立合资企业。该项目的合作方包括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以及当地的电信企业Sonera等。

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城市建设由当地政府、能源企业和其它私人企业共同投资,Cisco和IBM共同开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而Accenture负责项目管理和评估,The Amsterdam Innovation Motor将负责协调各参与者间的关系,该机构是政府、大学与私人共同投资的企业。

政府带头,私人企业参与

新加坡的One North项目由JTC Corporation负责带头建设,JTC是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官方机构,成立于1968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地产发展商,在One North项目中,JTC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20%的土地,而80%的项目开发则交由私人企业进行。

政府投资管理,研究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参与

Masdar城由政府机构阿布达比未来能源公司(Abu Dhabi Future Energy Company)统筹规划,主要合作对象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Forter+partners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公司等。

西班牙的Digital Mile由国有企业Zaragoza Alta Velocidad负责建设开发,其由国有的负责铁路建设运营的企业、地方政府共同投资设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Zaragoza 大学,以及一些地方学术协会参与了规划。

电信企业投资开发,作为新技术试验

德国的T-city是德国电信进行的大规模生活实验室计划(2007-2012),旨在研究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示范如何提高城市未来的社区和生活质量,该计划还集合了阿尔卡特集团、三星集团、德国城镇发展协会、波恩大学等组织。

目前中国的智能城市项目,近1/3是当地政府与IBM、思科合作,近1/3由当地电信运营商发起,少数房地产开发商也将参与建设。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动“无线城市”的建设。2009-2014年,中国移动将在江西省投资200亿元建设“无线城市”。2009年-2012年,中国移动在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将投入资金约180亿元。2010-2012年,江西电信将在鄱阳湖地区建设“智慧鄱阳湖”项目,投资36亿元。房地产开发商也希望借由“智能城市”的概念提升自己产品的影响力。电力、交通、电信等基础建设都被地方国企控制,其它企业很难参与;另外,智能城市目前多是试验,发展前景不明,一般企业不愿意进行大规模投资。

中国政府主导的智能城市建设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较少采用企业形式的项目管理方式。新卫星城中的智能城市项目,由当地政府专门设立的负责新城开发的职能部门负责。佛山东平新城的智能城市项目,由政府下属东平新城建设委员会及其国有独资企业全权负责新城的开发、招商、智能系统建设等。现有城市的智能化改造中,不同项目的招投标由不同的政府机构负责,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阻碍了最终统一管理平台的建设。在这类招投标中,项目费用由招标的政府机构支付,资金规模都不大。市政府负责信息化的相应机构负责协调、规划,但并不具备实际的执行能力,实际的执行由分管交通、医疗、警务的机构分别进行。政府机构负责(或者聘用专门设计公司)智能城市的初期规划,然后招标,实际参与建设的企业在规划期参与较少。近来宁波等城市也开始尝试采用组建专业投资运营公司的方式管理智慧城市项目。

智能城市的投资主要依靠电信运营商和政府投资。“无线城市”建设由运营商全部建设和管理,政府仅给予少部分资金补贴。厦门“无线城市”:运营商建设运营,靠手机流量或广告手机获益,政府负责协调组织工作,同时给予250万的资金补贴。广州的“无线城市”:市政府300万元“启动资金”以及此后每年几百万元的财政投入,占总投资10亿元中不到5%的资金。在沈阳与IBM合作的智慧城市开发中,沈阳市政府将在5年内投资3亿元。未来宁波市每年投入智慧城市的资金将不少于10亿元,但其中包括相关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智能城市建设,是否能进行持续大规模投资和后期运营维护令人担忧。在长沙梅溪湖地区建设智能化的商住区域,规划投资近200亿元,但合作方美国房地产开发商盖尔最终由于资金合作方式等问题,退出了合作。房地产开发时由开发商负责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而实际运营时由物业公司负责,后期维护和管理存在隐患。

智能城市的盈利前景不明,导致参与的普通企业少,它们多采取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温州市表示鼓励企业参与智能城市的建设,但盈利模式需要企业自己探索。目前海尔正在“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积极布局,寻求与广电以及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广智能家居。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中外智能城市的建设有明显差异。缺乏全国性的政策导致智能城市概念模糊、定位不清。中国在智能城市的技术开发上才刚刚开始,缺乏这方面专业的IT企业和产品,加上地方政府以发展产业为主要目标,因此各地政府着力培养与之相关的产业。IT基础相对落后,中国智能城市建设将首先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城市IT基础建设由各部门(企业)分开管理,统一平台难以建立,目前以行业智能化为主。

中国智能城市远未达到能大规模发展的阶段,政府应及时出台长期的城市信息化战略作为指导,防止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目前国内的智能城市“口号”过大,实施起来由于技术、行政体制、商业模式等原因比较困难,并且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的智能城市。吸引投资、销售相关产品和设备是一些城市和企业提出“智能城市”概念的原因。各国政府对智能城市都是采取部分城市试点的态度,中国中央政府也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说明智能城市尚未到大规模发展阶段。缺乏长期战略,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企业看不清前景,参与较少。在日本智能城市战略出台后,日本各大财团企业联合成立了合作共同体“智能城市企划株式会社”,包括夏普、伊藤忠商事、清水设计、日立制作所、三井不动产等。

核心技术是中国智能城市发展的潜在障碍,应加强研发。目前国内针对智能城市的研发机构很少,只有针对行业和产品应用的研发中心,例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传感器等。IBM、思科、日立都将在国内建立智能城市的研发机构。

大规模IT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工业园的智能化改造带来大量IT产品和咨询的商机。2009年,富士康宣布计划在今后3-5年内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拥有最新技术的“数字城”,使其工厂生活区健康、清洁,适宜居住。该工程的第一阶段是与IBM合作,在富士康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工厂生活区安装IBM的Smart City(智能城市)软件。

智能城市的模式要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服务”的模式转变。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智能城市带动当地企业产品的销售,许多企业也将智能城市视为产品销售的新概念。智能城市建设的真正挑战在于实际运营的管理和维护。

智能城市不仅意味着硬件的完善,更要求居民IT素质、环保意识、城市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等软件的提升。目前中国的智能城市都是从供给端出发,提供产品和应用,需求端的努力不足,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需求。智能城市的应用需要居民、企业、城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帮助市民建立环保意识比硬件投入更重要。国际上许多智能城市在规划时都将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居民的IT使用习惯作为重点内容。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特供)

作者:许李彦 张沈伟

第3篇:是什么阻碍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和心理问题,要倡导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互助组织、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消除差别,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城市融入 弱势群体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多,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融入困境,不仅与自身能力有关,更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宏观因素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性特征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少有能力在城市購买住房,大多依靠租房居住,而且只能选择房租比较便宜的城市郊区或城中村。城市郊区成为许多外来务工者的聚居地,是大城市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当前,我国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一是文化程度较低。外来务工人员以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年轻一代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一些初高中毕业生,年长一代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出生于60年代,他们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

二是所从事的职业大多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为主。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在一些建筑工程和私人企业的一线工作,管理层和高层主要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职业分层与受教育程度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是社会交友圈子的地缘封闭性强。外来务工人员较少接触流入地城市本地人,其社会交往圈子主要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

四是人际关系不融洽。有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本地人难以和谐相处。一方面,有的城市人觉得外来务工人员素质不高、不讲文明;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极不自信,觉得与城市本地人有较大的差距,不敢主动与城市居民交往。久而久之,两者之间会产生交往的鸿沟,阻碍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五是内心存在“排异反应”。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上已经融入城市,但是在他们的内心还有“排异反应”。这种反应来自于他们自身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城市对其包容性的欠缺。外来务工者在就业、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不同,在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困境

经济收入低。当前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月收入大约在1500-4500元左右,主要以小吃摊主、电动车拉客者和小卖铺店主为主,收入不稳定,生意不好的时候会入不敷出或是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开销。而“举家式”人口流动增加了消费人口数量,降低了家庭消费水平。另外,女性人口在流动过程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职业选择机会更少。

身份融入难。当前我国城市外来务工者大多没有城市户口,城市归属感差。虽然目前一些大城市开始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外来务工人员落户,但相关限制条件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还不具有可行性,而且由于农村宅基地等现实问题,许多农民工也并不愿意在城市落户。

心理融入差。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融入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总体上年轻一代外来务工者的城市融入愿望更加强烈,更加希望能够在城市扎根。而年长一代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愿望比较低,拥有落叶归根想法的人比较多。

融入困境原因多样

一是消息来源单一。大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所处的信息接收环境比较闭塞,基本都是靠手机来接收讯息,并且很少关注国家新闻和社会发展动态。消息传递更多是靠同事或老乡之间口耳相传,信息闭塞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对于流入地的情况不够熟悉,与当地社会生活脱节。

二是职住变更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居住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方便上班,如果更换工作就会离开当前居住地。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更换频繁,搬家频率也较高。频繁搬家使得他们很难和当地人建立稳定的联系,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三是维权意识淡薄。外来务工者通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很少注重条款细节,这使得在侵权事件发生后,外来务工者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加困难。

四是缺少市民支持。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城市中,所享受的资源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容易产生自卑感。城市外来务工者与当地人大多仅限于工作上的接触,由于缺少城市市民的支持,让外来务工人员很难融入到城市当中。

完善机制需多措并举

要在制度和法律上赋予外来务工者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促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加乐观地看待自己,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城市融入条件,积极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化。

第一,倡导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互助组织,汇聚务工者的利益诉求,在外来务工人员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为务工者提供依托,帮助务工者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外来务工人员有一个能够通畅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通道。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平等就业是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的首要前提,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可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消除就业隔阂,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注重信息传达。社区可以在辖区内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栏,也可以与城中村的房东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系机制,使相关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传达到务工者。

第四,营造和谐氛围。提倡城市居民应该公正、客观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务工者心理健康组织,为务工者进行心理疏导,疏解不良情绪,多举办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世界。

第五,完善相关机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着力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在户籍制度、社保、医疗、就业、求学等方面消除“隔阂”,让城市发展红利普惠到外来务工者的身上,让外来务工者享受“市民待遇”。

【注:本文系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6KFKT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卢海阳、梁海兵、钱文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与政策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7期。

②梅亦、龙立荣:《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③邓秀华、丁少洪:《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青年探索》,2010年第3期。

④朱考金、吴磊:《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⑤张国胜:《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融入机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作者:梁海艳

第4篇:什么是平安建设 什么是法治建设

什么是法治建设?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法治建设,就是依照法律法规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法治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部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项事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什么是平安创建?平安创建的目标是什么? 平安创建是指通过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使一定区城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好转或控制,人民群众得到安居乐业的工作过程。平安创建的目标是: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公民如何参与平安创建活动?

1.积极做好自身防范,防止受到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侵害;

2.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3.向公安机关和基层组织提供、举报社会治安信息和违法犯罪线索。

4.积极参加治安志愿者队伍,义务参与巡逻执勤。

5.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网格、平安校园、平安寺庙、平安市场、平安景区、平安医院等平安创建活动。

6.邻里和睦,互相帮助。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便于管理、不留空白”的原则,在现行行政区划框架下,以适度的规模,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化、全方位管理,并整合网格员、社区干部、职能部门、各类协管员等公共服务资源,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是:

1.实现对基层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切实掌握(控)基层情况。

2.实现主动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做好民生工作。

3.实现夯实基层综治维稳根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第5篇:什么是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宣传明白纸之一

1、什么是平安建设?平安建设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由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

2、平安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平安建设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平安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重点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二是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三是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四是加强社会管理。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六是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

4、我省开展创建“平安陕西”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创建“平安陕西”活动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全省人民参与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又好又快发展环境的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安康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创建“平安安康”、平利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创建“平安平利”和各镇各部门相继开展的“平安镇”、“平安单位”、“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家庭”等一系列基层创建活动都属于创建“平安陕西”活动的内容。

5、平安建设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目前主要以开展建设“平安中国”、“平安陕西”、“平安安康”、“平安平利”、“平安单位”、“平安镇”、“平安村”、“平安社区”、 “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家庭”等活动为主。

6、平安建设“两率两度”是什么?“两率两度”是指全县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政法机关人民群众满意度、政法干警人民群众认 1

知度。

7、平安家庭标准:学法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崇尚科学、勤俭节约、和谐平安。

8、“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素质,提高全县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9、如何正确拨打、使用110?

拨通110电话后,会有接警员受理您的报警求助。请按接警员的提示回答问题,比如自己的姓名、所在位置、联系方法等,以及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无特殊情况,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注意观察民警到来,以便及时取得联系。对现场内的东西不要乱动,以便民警到场后获取证据。有时候会因拨错号或串线打到“110”,遇到这种情况,请您立即挂机。

拨打方法:固定电话或手机直接拨“110”即可,不需加区号。拨打“110”可在磁卡电话上无偿使用。

10、家庭防火常识:①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应与家具等易燃物品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 ②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③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④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⑤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⑥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⑦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防止其引燃易燃物品。⑧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 2

发生危险。⑨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⑩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11、常见诈骗手段及预防

骗术一:以利相诱。其常见的案例包括:发短信、喝易拉罐饮料中“大奖”,利用一些人对外币缺乏常识低价兑换外币骗钱,用假冒“贵重”药品诱骗人们高价购买等。这都是利用了一些人贪便宜的心理,值得警惕。

骗术二:危言耸听。骗子利用一些人怕事或者迷信的心理,称你有病或者有灾,需要花钱化解,从而骗取那些“病急乱投医”者的钱财。说亲友在外“患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行骗手法。此类骗子诱骗出行者说出家中电话,然后偷偷给出行者家打电话,以出行者的朋友自称,说其在旅途中患病或受伤、生命垂危,让其家人汇款至他给的账号以便救急。

骗术三:骗取同情。骗子编造一些“不幸的遭遇”,骗得好心人的同情以获取钱财。如街上常见的寻亲不遇骗钱回家、假扮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寻求救助等。同类的还有“出差被偷”、“出门被骗”、亲友“病重”无钱医治等。这种骗子一般举止文明、彬彬有礼,更具有迷惑性。

骗术四:“熟人”作案。此类“熟人”并非真正的熟人,而是见面时间不长便显得与你很熟悉的那种人。他们多表现得非常热情,获取你的信任后作案逃逸。代亲友“接人”作案地点多在车站、港口、骗子看准那些出站后东张西望的旅客,以接站为名骗取信任,并乘旅客无防备时,提着行李趁机溜走,办公室“找人”的骗子则自称是办公室某个工作人员的熟人,在办公室内乱转寻找机会作案。

虽然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但莫贪小便宜,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坚决不贪意外之财,这样再狡猾的诈骗分子也没

有可乘之机。广大群众如遇上此类骗局,要么不理他,要么打电话报警,这样既保护了自己,也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第6篇: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PPT演示(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今天就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思考和各位做一个交流。 我从五个方面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些体会和经验。 1. 什么是“智慧城市”? 2. 为什么要“智慧城市”? 3.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 5. 智慧城市的实施计划

一、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智慧城市

自从2009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逐年加快,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解读  2012年住建部发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强调主要从城镇化角度来抓,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营,定位于新型城镇化的落地,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涌入城市人口的就业与住房问题。  2014年发改委和工信部制定《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强调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智慧城市载体上的落地,七大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有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可以看出,从不同角度看智慧城市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与发展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智慧城市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也随之转变,这就是一次相对智慧城市的产生。

新时代的智慧城市就是在这一连串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产生,围绕大数据感知存储分析处理,使城市从一个成长缓慢的植物体到像动物一样具备了神经系统的转变。

可以看出,从不同时期看智慧城市也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的一种城市形态。

二、 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有了一定的理解后,下面我来说说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是被动的建设智慧城市

1、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

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

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到2009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 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而人口仍在以每年60 万的速度增加,已经陷入“大城市病”困扰。

这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而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智慧城市”课题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提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十分明显。

关键词: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一个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但我国目前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我国必将逐步丧失竞争优势。由于国内各企业和高校各自为政,城市和城市之间没有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和平台,因此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智慧城市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远程就医,手机挂号)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

升级和结构调整。

关键词:协同创新发展

3、城市发展必须适应工业化特别是后工业化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的发展也彻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食品药品安全、家政服务质量和人身安全、社区安全等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些关系民生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如放心食品和药品),城市的发展才可能和谐。但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流动人口增加和物流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由质检部门和居委会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难以胜任。城市必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实时更新的控制和协调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才能与日益复杂的城市实体系统协调一致,达到现代人宜居的目标(如智慧社区等)。国外先进经验表明,城市的高宜居性,是稳住和吸引高智能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民生保障智慧化管理

4、城市发展必须快速和妥善解决应急事件和突发性事件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了我国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也带来了恶性犯罪事件的增加、突发性事故等问题。为了防范和解决这类问题,智慧城市的引入可以在第一时间快速感知这些突发性事件,通过其智能化的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加快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性与及时性,实现不同行业和区域的协同和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处理应急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水平,使应急预案程序化、智能化。

(举个例子:城市发生火灾,通过传感技术能够瞬间感知灾情位置,严重程度等信息并提供给消防人员最快灭火路线)------可以扩展

关键词:决策应急处突 其次是主动方面建设智慧城市

(一) 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的发展方式、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

建设智慧城市,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

(二)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提升政府信息惠民服务职能 民生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信息惠民与智慧城市,从效果来看,都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普惠民众,信息惠民等于智慧城市。

(三) 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

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对我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同样显而易见。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 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目的。为避免在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陷于被动,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我们要建设智慧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前,我们要了解一下当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首先看一下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迪比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它的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含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

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PPT图片展示)

迪比克市向市民提供这些信息。这样每个人、每家企业就能对自身的耗能有清晰认识,会对可持续发展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纽约:通过数据挖掘,有效预防了火灾。据统计,纽约大约有100万栋建筑物,平均每年约有3000栋会发生严重的火灾。

分析人员通过对城市中33万栋需要检验的建筑物单独进行打分,计算火灾危险指数,划分出重点监测和检查对象。如学校、图书馆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场所。

伦敦:利用数据管理交通。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负责运行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公共机构“伦敦运输”,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况下,使用收集自闭路电视摄像机、地铁卡、移动电话和社交网络的实时信息,确保火车和公交路线只有限地中断,从而保证交通顺畅。

巴塞罗那:大力采用传感器使城市管理更便捷。在该市试验区内,一个红绿灯上的小黑盒子,可以给附近盲人手中的接收器发送信号,并引发接收器震动,提醒他已经到达了路口;地上小突起形状的东西就是停车传感器,司机只需下载一种专门应用程序,就能够根据传感器发来的信息获知空车位信息;铺设在垃圾箱上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垃圾箱是否已装满,垃圾箱上还装有气味传感器,如果垃圾箱的气味超出正常标准,传感器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进行提醒;试验区草地上铺满了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它能感知地面的温度,以确定何时应该给草地浇水。

北京无线城市 日本U-Japan计划

韩国(电子韩国)战略 新加坡“智能岛”计划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目前全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城市或新区已有300多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193个。

北京: 2012年3月,北京市政府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 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分类推进。政府主导领域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市场主导为企业信息化、数字生活、智慧社区、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

上海: 2011年8月,上海市编制完成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以提升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作为行动计划的重心,把智能交通工程、智能电网工程、智能水网工程作为信息化重点应用工程。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依托大数据系统网络,着力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有效提高了福田区的行政效能和社会治理能力。

各个城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烦恼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问题和困难,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病,但是每个城市的病都不尽相同,例如北京面对的是

交通拥堵的问题,而厦门面对的是怎样更好的服务于百姓,怎样让旅游者感受到厦门这座城市的美丽。

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现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定制一套突出本地区优势和特色的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外部发展形势,结合内部自身发展优势,理清本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

四、 思路清晰了,目的明确了,下面我们看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

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这是一个分层的架构,首先是智能化的城市部件,摄像头、传感器、GPS、车载终端、读卡器、RFID等传感终端,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第二层是城市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互联网、通讯网、政务网络、物联网,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第三层是基于大数据存储云计算的城市新型平台,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中枢系统”。第四层是智慧城市的表现形式城市管理应用、企业应用、市民应用,它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细胞和生命元”。通过感知层神经末梢感受到信息,经过网络层的神经脉络传到平台层中枢系统,通过分析处理做出反馈,就是智慧城市的工作原理,城市有了这套神经系统。就像一个植物体转变成一个有思想有学习能力的智慧生物。

五、 智慧城市的基础框架清楚了,那么建设智慧城市从哪一方面入手呢,下面我说说智慧城市的实施计划

智慧城市的实施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夯实基础阶段、智慧提升阶段和深化应用成效阶段。

1.夯实基础阶段。重点工作是打基础促整合。在该阶段加强城市基础通信网络、城市智能化基础、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梳理和优化整合现有系统(也就是说结合现有城市建设基础,不能重复建设避免浪费),完善政务数据资源建设,完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数据开放与共享交换平台,为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打下基础。

2.整合提升阶段。该阶段主要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应用。完善集成平台、数据平台的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等,实现各单位和部门基本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3.深化应用成效阶段。重点工作是显成效促发展。进一步提升实现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升智慧政府的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统一决策分析支持。智慧产业、企业智慧化升级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智慧良性运行机制。

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在政策制度标准体系的框架内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不跑偏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纵贯架构,也很重要,像我们的免疫系统。 运营运行管理体系克服危机、保障智慧城市的持续与良性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智慧城市,我们还只是在“智慧”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关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依旧是今后我们国家以及各行业精英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达到未来城市的美好构想,我相信在很多决策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的确,城市因为“智慧”而美好,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坚信以高效、节能、环保为主旨的“智慧城市”将彻底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第7篇: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空间,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之路。

第8篇: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不知道我儿时思考过没有,但一路走来

行走着,快乐着

外语学院附校 杨力

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不知道我儿时思考过没有,但一路走来却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礼物。昨天成长时迷茫的眼神现在还历历在目,对过去的愧疚,对未来的彷徨,对现在的失落都是一种难以自拔,似乎走不出去的洞。

作为80一代,从小被议论到长大,小时候我们被形容成小公主、小皇帝,读书时却摆脱不了“垮掉的一代”的绰号,成年后又成了迷茫郁闷的代名词,似乎我们注定这么活着。可是,我们是有思想、有自己的方式的人,我们敢质疑、敢叛逆出自己的风格。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才发现有时的坎坷,是成长的阶梯;多走的弯路,是多看了一些别人无法体会的风景。一个人的智慧是不能用学历和证书代替的,是成长过程中独自修行得到的。

昨天,有着太多的痕迹,反复的翻看,就像旧书一样越看越厚,最后成为了负担,谋杀了一个人飞翔的能力。就是因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走的路多了,回忆就越沉淀,反而失去了飞翔的胆量和力气,很多人就是这样失去梦想的,从一只狂傲的鹰便成了一只只能在地上啄米的鸡。过去的失意和伤痕只是一本教科书,告诫自己的反例,那些杂乱无章的零碎片断不能成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及时像清理磁盘一样把它们清除掉。

今天,是生命的进行时,是一张白纸,想什么就可以画什么,而一旦落笔就成为了昨天。有人胆怯了,于是他的生命终成为一张白纸;有人总想着过去的失败,于是他记录的仍然是失败的再现;有人专心于当下,于是成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便是成功。成长后的我,在球场上专心于球,在学习时心无旁骛,在做事时不去考虑它的成败只单纯的享受做事的快乐。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当你很渴的时候,在你的白开水中加入了很多果汁、咖啡、奶茶,你会发现平常很好喝的东西突然变得很讨厌,这就像我们经常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还总想着其他事,最后只能是胡乱的一团。斯宾塞的《礼物》告诉我们找个时间把每个时刻的计划制定好,然后尽情的去做,享受生活中带来的收获和意外的欢乐。

明天,是永远的将来时,就好像我的哥哥比我大,而我永远也赶不上他的年龄一样,也仅是可望而已永远不可及。你可以畅想,可以为未来定下实现的计划,但你根本无法预料也无法控制未来。如果我的未来来到当下,恰好和我的计划目标一致,我会兴奋的奖励自己;如果事情失控走到的另一条路上,我就当它是个惊喜,从中寻找生长的空间。我没有水晶球,我只能在镜子里看到直白的我、现在的我,被过去的经历留下痕迹却抓不住昨天的尾巴,也揭不开未来的面纱。

我于是选择了在当下跳舞,沿着昨天定好的路线,向着前方的大地起舞。最爱海子的那首诗,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就像一个行者,没有固定的根,漂泊流浪,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像蒲公英一样拥有飞翔的资格和勇气。做一个行走的人,在天与地之间,在心与物之间。

现在的我是孩子们的阶梯,只想,通过我,他们可以找到生命的真谛,找到他们心中的自己。

把这种领悟与孩子们分享,拥有一颗博大、向上的心,追求自己的生活。

第9篇:创建盐城市平安校园情况汇报

齐心创建平安校园 协力构建和谐环境

——***创建盐城市平安校园情况汇报

(幼儿园简介)办园以来,我园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环境”为目标,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及平安校园评估标准,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全园安全工作零事故。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在工作中,幼儿园坚持全面贯彻执行《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努力建立健全安全长效机制,强化管理责任,落实具体措施,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幼儿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园风良好的安全文明园所。为确保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各部门责任人为成员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制订了《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将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班级,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将安全工作实绩与中层处室、教师的先进评选挂钩,进一步增强了每一个教师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分工不分家,上下一盘棋,确保为每一个幼儿营造一个平安温馨、幸福成长的乐园。

二、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管理规范有序

根据各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我园认真细致地重新修善和签订了各类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状》,制定和完善了门卫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财务安全、大型玩具安全和外出活动安全等安全管理

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火灾事故、地震、雨雪灾害天气、房屋坍塌、踩踏事故以及大型活动等多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幼防范意识

1.加强教师政策法规教育。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转发的各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文件,分析、讨论各报刊、杂志、媒体报道的各类事故、案例,使教职工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一是加强警园共建活动,与开发区交警中队建立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共建活动,邀请交警为幼儿作交通安全讲座,让每一个小朋友从小养成“红灯停,绿灯行”的文明交通习惯。二是充分发挥幼儿园“主题墙”、“活动角”的作用,利用文字、图片、宣传画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等宣传教育。三是上好“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预防交通事故、防雷电、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片,加强对学生的自救自护教育。每学期举行防震减灾自救疏散演练活动,全园300多名幼儿在短短的2分钟内聚集到操场开阔地带。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利用校讯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庭安全防护和教育的意识,家园同步,形成合力,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利用信息报道做好宣传。工作开展的同时为了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与认可,我们还会把每次开展的活动信息写成报道上传到教育网,也加强了我园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措施落实到位 全力提升“三防”水平

1.加大硬件建设。2013春学期在幼儿园周边安装了长156m的木质栅栏,与小学形成合门独院。园内外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并与公安监控平台联网工作;园内地面全部改造成软质地面,楼梯拐角全部做成软包装;所有窗户安装防盗栓,还按消防部门的要求,配置了消防设施,并对这些设备定期检查更换,确保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整洁的学习生活场所。

2.加强门卫管理。除门卫外,专门配备了3名专职保安人员,并配备必要的防护、通讯器材,落实24小时值班,节假日安排行政值班。幼儿进园离园坚持接送卡制度,严把安全关口。

3.食品安全方面。每学期初我们都与供货商签订协议,强调送货制度,明确要求,保证食品的新鲜与安全,并要求供货商提供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及卫生检验合格证。每天由保健老师把好营养关,食堂人员把好操作关。组织食堂人员认真学习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每年组织食堂人员进行体检,体验合格持证上岗。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入内,防止投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的发生。2012 年12月20日我园顺利通过盐城市A级食堂验收。

4.卫生保健方面。始终坚持常规卫生保洁制度,组织保教

人员每天对内外进行打扫,对室内空气和幼儿餐饮具进行消毒,并落实班级自查、年级组互查、园龄导督查制度,确保幼儿有一个优美卫生的生活环境;坚持不懈落实卫生保健制度,正常开展晨检、午检、对新入园幼儿进行体检,有效防止和杜绝传染病在园内发生。去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园认真制定了应急预案,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由于卫生、消毒工作规范,无一例幼儿患病,得到了疾控中心的肯定和好评。

5.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开展安全检查,每月进行安全总结并汇报教育局。针对我园实际情况,重点检查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食品、饮水,确保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正常使用,无安全隐患。幼儿户外活动时加强安全防护和技术指导,防止意外伤害事故,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地理、气候条件。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为幼儿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由于目标明确、各种安全制度和责任网络健全、措施得力、办园以来,我园351名幼儿无1人在园内外受到意外伤害,教职工没有1人上访和越级上访,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无一例集体食物中毒、园舍倒塌、火灾、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本项活动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科学教育方法、继续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建设和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O一三年十月

上一篇:下半年安全生产大检查下一篇: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