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共8篇)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篇1

——吴逸萍、秦秋月、江春娥

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关键字:一带一路 意义 机遇

一、“一带一路”的起源及现状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道路。

2015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完成规划和实施之年。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与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已同27国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在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的注视下,习近平主席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点石成金”,凝聚了大大小小国家合作共赢、梦想成真的共识。

二、“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是一项极佳的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一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充分落实西部大开发。而这里的西部不仅指中国西部,而是中亚乃至西方更多国家之间通过经贸合作共同的发展。以中国为中心势力的“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带,起于中国,贯穿亚洲乃至欧洲部分区域,涉及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再加上“一带一路“区域内使用人民币交易的提议都说明了以中国为首的经济圈正在逐渐形成。

(二)“一带一路”平衡现今国内外经济贸易体系严重失衡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将平衡如今国内经济重心沿海化、东西部经济状况严重失衡的局面,建立东西、海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中国国内市场和亚欧大市场的协同联动。过去受地理区位空间条件制 约,广大内陆地区发展水平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水平,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地缘政治影响,为防止战争破坏,经济建设步伐放缓,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限制。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相对 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有待改善,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 业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情绪,“一带一路”建设带动边疆地区和沿途国家经济发展 和产业振兴,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彼此 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各种隔阂和误解,促进地区的 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从国外经济贸易体系来看,”一带一路“还将扭转当下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不平等的三角贸易结构,将中国各种货币基金、资源、技术等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能源、市场相联合,建立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平等、共享、共赢的新型经济循环,开创新合作局面。中巴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注重能源开发运输与国家 安全,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 道。中国急缺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 得到满足,现在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 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渠道较为单一,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不深,新增了 这些有效的陆路资源通道对中国十分重要。与中国情形不同,沿途国家需要大量 的轻工品、家电、机电、高铁建设等高端装备正好多为中国过剩的产能,在国内 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传统贸易伙伴难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情况下,通过“一带 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

(三)化解贸易“双顺差”,缓解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摩擦

近年来,在房地 产市场、股票市场的火暴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大 规模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我国,加之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 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导致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

“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 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 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5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 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 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三、“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

1、我与沿线国家政治外交关系总体良好,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较深厚的合作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坚持倡导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近些年来,我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时代精神,积极与沿线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先导,我国与沿线国家关系发展势头总体良好,现有的合作机制平台不断趋向成熟稳定,现有的合作基础也越来越稳固扎实。2013年,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我国企业对沿线各国的非金融类投资达35亿美元,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4.5%;我国企业在沿线各国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45.4%。与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正在加快,与上合组织成员、东盟、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如今,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走过了“黄金十年”,双方目前正致力于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共同迈向未来的“钻石十年”。我国与俄罗斯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双方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明显增多。

2、我与沿线国家经济结构互补优势明显,合作共赢是必然结果。现阶段,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普遍面临资金、技术与基础建设瓶颈。而我国资本相对充裕,在高铁、核电、通讯设备等高端制造装备和技术方面拥有明显优势。中国与沿线国家要素互补性强,各自优势的有效结合,将对解放生产力产生革命性影响,尤其在基础设施领域,互补性更加突出。

3、沿线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曲折,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剧,社会资金相对匮乏,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能力显著减弱,其企业资产价值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发展中国家外部融资需求却相当强劲,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新机遇中国金融资本正处于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投资并重的历史阶段。2008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速12%。今后10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量将达1.5万亿美元。中国庞大外汇储备、国内储蓄以及独立的全球支付系统,加上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普及,使中国有条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成本融资平台与信贷机制。

(二)“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1、仍存在较高的政治风险。大国战略介入和博弈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一定的牵制或掣肘。中国推进“一带一路” 的过程难免会受到南中国海、东海等海洋争端的干扰。有学者分析,中国的施政思路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把中国和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做大,求同存异,淡化争议双方之间的分歧。但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敏感,是大国长期博弈和较量的重点区域。从“一带”战略走向看,美国2011年7月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旨在将阿富汗打造为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通过推动南亚、中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区域贸易,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战略计划,同时也意在排斥中国并为遏制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提供战略支点。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涉及到至少65个国家,所经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像从欧洲到中亚到南亚到中东,很多我们是没有预案的,我们中国军队也没有走出去,也没有军事基地,也没有联盟体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信誉风险,“一带一路”是和平的,是共赢的是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家的,但是有人说是什么马歇尔计划,称霸世界,有人说是朝贡体系,甚至还有人说中国将来要扩张。而且,长期以来,欧盟和日本也都视中亚地区为其战略利益的重点区域,对该地区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战略利益诉求。而从“一路”战略走向看,美国2009年高调重返亚太、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综合运用其所谓“软实力”和“巧实力”,不断巩固其传统同盟体系,频繁插手地区热点,以强化其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随着美国对亚太地区战略介入加大,我国与少数邻国间的矛盾明显趋于激化和复杂化。部分国家与我国缺乏政治互信,对共建“一带一路”存有疑虑和抵触心理。一方面,部分国家在搭乘我国经济发展快车和便车的同时,对我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心存疑虑。尽管我国一再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强加于人”,公开声称共建“一带一路”只是“结伴”而非“结盟”,但仍难免会产生与其他大国抗衡的嫌疑。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则必须尽可能消除他们的安全疑虑。这可能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2、政策和制度缺乏协调性。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在治理制度层面,中企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该地区不少国家法律不健全、不稳定,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较低,国与国之间仍存在较多贸易投资壁垒,如实施较为严格的许可证准入制度等;海关程序和文件不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不一致,交通物流运输信号存在差异等等,都对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了严重阻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另外,当今世界诸大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虽未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却在问中国人:你们想做什么?如果不能协调各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它们的搅局能力不可不察。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本来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许多企业没有问清规则就踏上了“一带一路”,结果是签约容易获益难。

3、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布局、人口地理分布密度存在差异,发展重点可能不同。以陆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货物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远,进行铁路运输符合技术经济要求,而中亚国家地广人稀,制造业基础薄弱,运输量比较分散,公路和民航运输更符合其目前发展的经济性要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质是实行“以我为主”的开放及外交战略,要充分考虑因此而带来的地缘经济格局变化,一方面,中国与亚欧发展中国家的政经合作会加强。要促进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以企业为纽带,将各国利益捆绑在一起,逐步实现市场一体化。境内沿线省市在国家制定的目标政策前提下,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在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中,也应坚持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不能无限制的“让利”。

4、多数国家建设资金缺乏。据亚行估计,2010-2020年间,仅丝绸之路沿线亚洲8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累计就达5.7万亿美元。我国周边大多数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作为资金提供者,我国可能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资金接受方发生政局变动,那么如何收回资金就是需要提前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可能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积极参与“巴黎俱乐部”和“伯尔尼协会”等相关机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加上大多投资又以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其投资回报率较低且回本缓慢,有时甚至连能否盈利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将会制约和影响国外投资者前往投资的意愿和决策,对我国企业来说也不例外。

5、与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滞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诸多发展中国家,初期的互联互通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不仅指交通领域的建设,还包括通讯、网络、口岸、信息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加深与沿路各国的交往与沟通。过去我们的沿边省份与中东欧、东南亚、中亚等地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在新时期需要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下更大的力气,作更大的文章。初步的互联互通后,“一带一路”尚需双边或多边国家间更多地对接和交往,所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成效,应循序渐进。

四、对“一带一路”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指导思想

我国宜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大国思维,充分利用游戏的规则,敢于“先提、先试、先让”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大国思维、树立正确义利观是指导我国扩大开放的指导方针。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这就意味着我国经贸谈判要立足长远,兼顾当前,通过“一带一路”的方式换取中国所需的市场、资源,以及公平、公正的贸易规则。

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变,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打造共同体意识,实现互联互通。“打铁还需自身硬”,而观念层面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则是夯实自身的基础,同时也是应对“中国威胁论”最强有力的舆论武器,有利于解释和澄清我国立场。我国首先应同各国坦诚相待,传递“一带一路”空前开放与包容的理念,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促使问题的解决,实现彼此的互惠共赢、协同发展。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力图分享自身发展红利,实现区域平等互利、共同繁荣,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局面。

(二)着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层面需要重点做的工作之一。近期内就可以展开与部分经贸合作关系基础好、有条件的国家商签相关的合作协定,包括双边投资保障协定、避免双重免税协定、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以及部门、产业的合作协定,如司法协助协定、交通运输协定等,并赋予这些协定以法律制度保障。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可以进一步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次区域合作协定,并扩大示范效应。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未必要按照传统模式,可秉着开放性、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先签署框架协定、早期收获计划,只要是互利互惠、双方都能够接受、能够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削减贸易投资成本和壁垒的协定都可以签署,以后再逐渐增加补充协议,只要先起步就可以再逐渐深化和加强,从而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三)优化战略布局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应反映在通道建设上。加快涉及公路铁路建设、运输线基础设施建设、过境运输能力配套投资建设、边境货物中转站建设等议题的具体合作谈判。

其次,突破要反映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上。积极推动中乌自贸区谈判的启动,涉及沿边重点口岸可给予特殊政策,配合兹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重点打造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发挥其示范支点作用,可率先在中哈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寻求实质性进展,加快信息化通道互联互通、制度政策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对接互联互通的相关议题谈判。此外,要激发省际联动共同参与“丝路”国家进行多层次的合作谈判,实现优势对接、优势互补。

再次,突破要反映在货币金融合作上。中国可积极提出进一步加强在本币结算和沿线货币互换上的金融合作谈判,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发性金融机构,早日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

(四)整合内部资源

首先,经济外交是国家整体战略,应纳入经济改革、全而治理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总体协调,科学规划,细腻落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就特定领域开放作出统一战略部署,就具体议题的推进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将开放、安全、经济政策、外交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进而最终实现“换”的结果符合国家的发展利益。

其次,促进我国企业、商会、行会在国际经贸谈判中发挥出积极的中介组织作用。商会、行会是沟通政府与企业的重要中介,要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纽带作用,商会间的国际合作也可配合政府间经贸问题的磋商与谈判。在规则的制定、标准的修改上,应广泛听取商会、行会的建议和意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

第三,调动我国企业在应对经贸纠纷谈判中的参与性、积极性和建设性。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涉及违反双边有关合作协议、WTO规则时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其组织能力和牵头作用,坚定支持,使企业不逃避、不怕事,愿意主动参与到取证、调查、谈判当中。

第四,寻求主流媒体积极配合我国经贸谈判进程报道,发挥正确引导舆论、民情的有效作用。当今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对舆论、舆情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应加强与媒体的公关合作,减少误读、误判、误报的情况发生。寻求与主流媒体良性互动,使其进行有侧重性的报道,有建设性的评论,有选择性地发声。

(五)协调好各国关系

我国应妥善处理同各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政治互信,寻求同各国政策的利益契合点,共同推动区域的繁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对于大国,我国可以通过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化解其战略疑虑,始终考虑对方利益,推动大国更新观念,转变看法,扩大彼此政治共识及经济合作,使之朝向有利于、至少不妨碍或少妨碍“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发展。

在处理同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议的过程中,我国应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原则,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同各方进行平等交流,实现睦邻、安邻、富邻的目标要求。在“互联互通”的发展进程中,与一些邻邦国家形成一个紧密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篇2

作为大手笔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层面的影响,乃至中国在世界上的布局,其影响都是深远的,它覆盖了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资源与优势互补方面提供新的合作契机,特别是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将进行重组和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势必导致金融需求大量增加,从而给正翘首以盼的国内金融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施展拳脚的大好机会。金融业正面临一个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为金融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一带一路” 金融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 1 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投融资需求增加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不仅包括修路建桥,还包括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等的建设。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化,目前 “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发展中经济欠发达国家,中国与这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对薄弱,多数是通而不畅,且沿线建设条件复杂,难度大,这无疑会促使一大批战略性大项目诞生,包括跨境高速路网、输电网、通信光缆、油气管道、工业园区等,资金需求量巨大,这会给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带来大量业务资源。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的10 年内将需要8 万亿美元资金,平均每年需求大约8000 亿美元。据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金融业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目前,许多银行都在摩拳擦掌寻求多种跨境融资方式。

1. 2 人民币跨境业务需求将会增加

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沿线国家自贸区谈判的开展,投资和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消除,贸易投资将更加便利,中国资本、人员走出去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无论是贸易还是对外投资,都需要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支撑。2014 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首次超过资本输入,预计中国每年对外投资将会超过1200 亿美元,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将会超过1. 2 亿人次,这些因素将会导致人民币跨境贷款、结售汇算、结算等业务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随着跨境客户延伸金融服务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使用范围。同时为解决“一带一路”中贸易、服务结算货币的不统一问题,也需要把人民币上升为 “一带一路”地区中的主要结算货币,从而促进沿线国家贸易结算的互通性、公平性和便利性。

1. 3 金融风险业务需求将会增加

“一带一路”战略在提供大量投资机会的同时,但也要注意到战略实施中存在着极大的投资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差异较大,且比较复杂,同时又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区,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政治经济法律等不确定性风险。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机制,可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未来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这将为大型保险金融集团走出去,服务实体经济,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范围和形式,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1. 4 有利于金融机构自身谋求国际化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得深化金融合作被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动双边经贸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尚存在很大空间。需要我国银行业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开展跨地区金融业务合作,构建优势互补机制。面对对外贸易投资金融需求多元化,国内大型银行应进一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建立海外金融网络体系,扩大金融合作覆盖面,着力提升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消费、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

2“一带一路” 金融业发展战略措施

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为保险、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要采取宽松的相关金融管制政策,提高金融业的跨境服务能力,护航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沿线重点国家的利益诉求和项目信息,制定相关策略,引导和支持金融业战略发展。

第一,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支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联通,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并促使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亚投行作为亚洲量身定制的政府主导多边金融机构,应按照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规则在 “一带一路”行动规划以及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下来选择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第二,加快推进人民币业务国际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扩大人民币交换范围和规模,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促使人民币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货币和金融支撑作用。随着自贸区战略与 “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对接,可考虑选择在上海自贸区或前海设立离岸证券交易场所,吸引 “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发行人民币债券,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充分发挥人民币资本市场的作用,形成沿线国家经济利益和中国国家经济捆绑,以金融服务 “一带一路”国际战略。

第三,积极加强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金融互动,在 “投出去”和 “融进来”利益共享中加强金融合作,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强金融项目研究与国际合作,对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建筑、高铁、核电、涉外农业等一些基础设施和重点合作领域要重点加强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要在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水平和抗风险的能力。

第四,逐步建立 “一带一路”区域监管合作机制。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发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促使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加强交流合作机制,协调各方行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等。这需要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当局沟通互动,加强政策协调性和监管一致性。

第五,在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尽快融入制度性安排的保险机制。保险公司要加强产品开发设计,积极谋划在装备出口、营运责任等基础设施中的投资机会,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出口企业在国内投保出口货运险,降低或减免保险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税收,放宽保险公司业务短期盈利要求,促使更多的国内保险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银保联动,进行信息共享、业务互动,探索银保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银保作用,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险金融服务。

第六,加快国际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金融工作经验、国际化金融视角、全球化资本运作意识的国际金融人才梯队。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发展中国家金融人才,宣传中国的金融发展观,减少沿线国家的金融战略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国际化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J].甘肃金融,2014(4).

[2]陈楠平.“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新观念[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5).

[3]周励.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J].西部大开发,2014(4).

[4]罗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42).

[5]刘思玢.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下的开发性金融[J].中国市场,2015(30).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 贸易壁垒 通关便利化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速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沿着帕米尔高原穿越中亚、西亚、北非最终抵达欧洲和非洲,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东南沿海起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抵达欧洲。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联系各西方国家重要通道,还是中外进行各方面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通关便利化是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必然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WTO(1998年)认为,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程序(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流动所需要的收集、提供、沟通及处理数据的活动、做法和手续)的简化和协调。总的来说,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内容是贸易流程中的通关便利化,简化和协调管理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和多种运输方式,制定统一的规则制度,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贸易通关便利化,才能大大促进各国贸易的效率及效率,推动一带一路跨境贸易的发展,也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举个例子,为凝聚“一带一路”建设达成共识,中国海关总署在2015年5月27日至28日在西安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一带一路沿线近70个国家海关和国内相关部门及商界代表围绕“互联互通,共建共赢”主题共同探讨推动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的措施和项目。中国海关总署表示,海关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通关制度、联合风险分析和布控、数据信息交换、通关协调机制和海关执法合作六个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而推进具体合作,无疑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而进行的一次“清障”大行动提高。

贸易便利化以及通关环节便利化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了贸易政策透明度,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简化协调、透明便捷的环境,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地流通。

二、贸易便利化情况下通关便利化的经济效应

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积极推进口岸通关程序改革,简化贸易流程,就上海而言,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就其便利化措施对全国经济贸易区起着示范作用。上海自贸区采取了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推进“单一窗口”和APEC全球供应链电子口岸试点,通关无纸化,“负面清单”的设立,一系列海关贸易监管制度和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创新等23项改革措施,以此提高通关速度。

未来中国海关应更努力地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海关业务改革,深化无纸化通关改革,大力推动沿线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国际合作,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海关信息管理系统、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系统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等项目,为更多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积极推动各项通关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据海关统计,我国货物在2015年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仍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通关便利化带给贸易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其经济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深化通关便利化的途径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海关程序的系统化,促进互联互通

清晰的通关系统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是推进“一带一路”贸易通关便利化的重要保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建设内容上,各国需共同推进在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基础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通过多方联网获取多式联运物流全程信息,使信息交流快速和高效,加强贸易流程,建立了一整套便捷的自动化通关系统。

(二)着眼于建立一体化监管体系,加强通关便利化的机制化建设

在“一带一路”各国贸易畅通中,监管一体化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的领域。我国应提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贸易通关便利化委员会”。要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统一协调贸易通关便利化措施,以程序简化和监管标准化为核心,监督各国推进举措。

(三)海关管理的信息化,深化政策沟通,增强互信互利

在信息化时代,贸易便利化首先意味着信息便利化。信息联通是实现跨部门协作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应依托电子口岸平台,以通关一体化为契机,实现海关管理部门对进出境运输货物、物品、人员等申报信息、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企业资信信息等全面共享,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各作业系统的横向互联,另外,加强政策沟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通关便利化的重要保障,随着便利化越来越深入人心,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明白这是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道路;做好各国政府以及相关海关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体制,做好通关便利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贸易通关便利化的发展,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贸易通关便利化有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它将最具活力的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链接起来,共同为复兴世界经济而努力,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最具智慧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曾文革,江莉.《贸易便利化协定》视域下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完善[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6(01).

[2]张天桂.贸易便利化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

发展普惠金融 力促“一带一路” 篇4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我们银行业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普惠金融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从“一带一路”所秉承的原则以及金融需求特点来看,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首要着力点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从理念来看,两者坚持的原则是一致的。“一带一路”倡导的是文明宽容、求同存异、共生共荣;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应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其次,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强调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普惠金融坚持收入能覆盖运营及资金成本,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注重市场化与商业可持续性。“一带一路”强调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普惠金融强调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客户与银行的共同进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解决小微企业及创业个人的金融需求。从产业角度看,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特点的“一带一路”建设所产生的金融需求与普惠金融的金融需求也是一致的。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基础设施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有大量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即围绕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链聚集,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城市金融需求,还有大量的县域产业金融需求。

二、我行对进一步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做法

新的发展时期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一直在践行促进金融平衡发展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

(一)推出多项惠企惠民政策,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在惠企惠民政策方面,我行努力做到各项业务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惠及于民,发行的所有银行卡都实行免年费、免小额账户管理费、免取现手续费等多重优惠措施;上浮利率,最大限度让市民受惠;贷款发放不向客户转嫁任何费用,最大限度减少客户成本,让广大客户享受低成本金融服务。

(二)扩大服务范围,做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贷款金融服务的生力军。我行在当地率先开办小微企业“易贷兴”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一年多来累计发放小企业、个人消费贷款405笔,金额达1219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新乡市政府授予“金融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和评为“小额创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我行为配合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开展了县域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搭建服务平台,真诚服务城乡居民。我行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大众,经过数月的攻坚和测试,近期又成功上线了新核心系统,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搭建了很好的服务平台。三、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服务,还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监管政策等方面做好支撑保障。

(一)国家层面上,建立适应“一带一路”需要的长效融资机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不能仅仅依靠银行信贷和政府投资。一方面,利用好“外部”资金。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以及国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盘活“内部”资金。加大发展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债券市场及资本市场创新来盘活我国经济体系已经积累的巨大资产,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二)监管方面,强化“一带一路”的政策保障机制。强化“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一是在资本管理、风险容忍度等关键指标上实施差异化监管。由于“一带一路”相关建设项目周期长,业务成本高、风险相对较大。建议按照商业化原则,适当提高监管的风险容忍度,并适度降低基础设施类信贷业务的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二是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化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发挥保险体系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分散风险的作用。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注册登记和资质评定体系,培育更多合格的承贷主体,促进银行更便利地提供信贷支持。

(三)金融机构方面,推进产品服务与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效率和水平。要针对“一带一路”的金融需求特点,在客户准入、授权授信、业务流程、担保形式等关键环节进行再造,让客户“进得来”、“贷得到”。

普之城乡、惠之于民。普惠金融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石。我行将积极探索商业银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模式,为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篇5

曾经,世界这样追问:“‘一带一路’是什么”,“‘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如今,世界这样回答:“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一带一路’将帮助整个沿线地区以和平而繁荣的方式共享发展成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应者云集。仅一年多时间,一系列务实合作开展起来,一系列早期成果举世瞩目。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告诉世界:“‘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布局。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迎来新机遇。

大合唱汇聚心声

“超链接”亮点纷呈

善弈者,谋势。一个伟大构想的孕育,需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思考沉淀,亦需要将镜头拉近到当下审时度势。

回望历史,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观察当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

基础设施落后,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突出的发展短板,也是阻碍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顽疾:有的国家的主要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一天最多只能供4—6小时电;有的国家两城市间560公里路程,人们需要颠簸16个小时之久„„

中国人说,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平台,让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成为可能。沿线各国纷纷响应,对接发展战略,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

柬埔寨首相洪森说,柬方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拉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埃及总统塞西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埃及的复兴提供了重要契机,埃方愿意积极参与并支持。

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本地区发展潜力,亚投行建设也将增强本地区经济发展力量,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光明之路”计划,愿意与“一带一路”衔接,共同推进。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在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方以更加积极、长远眼光发展新中合作,契合“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创新合作理念,丰富合作内涵。

目前,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中国已同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同“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合作协议。

将目光放远,越来越多对接发展的“超链接”积极酝酿,整装待发——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最近撰文指出,“一带一路”是从经济角度对国际经济合作做出的中国式规划。欧洲应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围绕其制定发展路线图,并将其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3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对接。

印尼贸易部、旅游与创意经济部前部长冯慧兰表示,印尼是首个聆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地方,总统佐科上任即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协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能量。

印度《商业标准报》指出,“一带一路”可以与印度的“香料之路”“季风工程”等对接起来,形成中印合作的新起点和新亮点。

这是气势雄壮的合唱,声震九霄。“不管征程多么曲折、多么漫长,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百折不挠、携手前行的人们。”

新引擎推动发展

新开端改善生活

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谋发展、促繁荣的紧迫课题摆在世界面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显现,提高潜在产出应成为优先考虑的政策方向。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既有新兴市场国家,又有发达国家。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巨大。

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大亮点。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推动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俄罗斯财政部财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谢尔盖·萨文斯基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还为中亚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中亚五国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6000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处于连通欧亚的关键地理位置。然而,没有出海口严重限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能使中亚地区变为欧亚间的便利走廊,还能拓展中亚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黄斌表示,中国扩大从泰国进口农产品,将有助于减轻泰国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泰国农民收入。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也将加大对泰国橡胶、木薯等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开发,高端设备制造和高科技产品开发等产业的投资。

“26岁的火车司机阿扎马特·库利耶诺夫将黑色的操纵杆向前推,1800吨重、近半英里长的特快货运列车由中国重庆出发,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一家西方主流媒体记者跟随火车司机的行程,描绘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动脉的景象,“这条陆上运输线得以复苏,每年中国生产的数以百万计的笔记本电脑及配件,由此运往伦敦、巴黎、柏林和罗马等欧洲城市的客户。”

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海关监管进出境的16条中欧货运班列运送货值达到48.62亿美元。目前,中欧货运班列运输的主要货物为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百货用品等,给沿线国家带来商品繁荣与生活改善。

正如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鲍达民所说,“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后,世界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能促进互联互通,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承载着世界近2/3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前行,势必将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也将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开辟广阔空间。

大思路开放包容

众行远前景广阔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有人称之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塑造以自身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开始。面对种种猜测与顾忌,中国以真诚释疑、以事实服人。

“一带一路”诞生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俄罗斯到蒙古国,从印度到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北京APEC,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意义,就“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宏大的构想,壮阔的思路,引起广泛的共鸣。

从倡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迈出实质性步伐到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从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到深化金融合作,中国为“一带一路”建设潜心耕耘、布局谋篇,务实有效的举措赢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截至4月12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而申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和地区总和还大大超过这个数字。这是各国对中国方案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世界对“一带一路”建设寄予的信心与期待。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中国资本“走出去”并不是资本的一厢情愿,而是资本接受国的客观需要。以“一带一路”为例,沿线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的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这些国家急需发展并摆脱贫穷状态。在所有大国中,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发展计划,帮助它们发展。

“一带一路”是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的,是国际社会广泛期待、势将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盛举。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篇6

2.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其共同特点是都以()A东亚 B中亚 C南亚 D西亚

3.()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扩大金融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内容。(单选)A文化 B金融 C社会 D合作

4.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A《时代》 B《中国》 C《东方》 D《世界》

5.“一带一路”体现了创造战略机遇的()。(单选)A中国智慧 B中国担当 C中国道义 D重大目标

6.“一带一路”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单选)A中国智慧 B中国担当 C中国道义 D重大目标

7.文明()是人类历史进步潮流。(单选)A多样性 B统一性 C复杂性 D单一性

8.()可以说是健全的一切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单选)A创造文化 B运用文化 C学习D积累文化

9.西方重()思维。(单选)A直觉 B理性 C伦理型 D理智性

10.西方文化则强调对自然的()。(单选)A和谐统一 B征服与改造 C合作 D独立

11.西方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单选)A古希腊文化 B雅典文化 C东方文化 D古代文化

12.从()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善沿线国家公路、铁路、港口、油管桥梁、输电网路、光缆传输等基础设施。(单选A经济层面 B安全层面 C社会层面 D家庭层面

13.()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

A“通路通航”主题 B“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 C“能源建设”主题 D“通商文化”主题

14.()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单选)A“通路通航”主题 B“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 C“能源建设”主题 D“通商文化”主题

15.抓住各国经济的数字化趋势,加快我国信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体现的是()。A“通路通航”主题 B“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 C“能源建设”主题 D“信息产业”主题

16.()是“一带一路”新开放格局下先行先试的载体。(单选)A自贸区 B开发区 C云南 D上海

17.()既是合作的前提,又是合作的特征。(单选)A开源 B竞争 C选择 D发展

18.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一个重点是()。(单选)A全面推进“一带一路” B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 C和平D发展

19.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是可以通过()实现的。(单选)A外交方式 B政策方式 C宣传方式 D强制方式

单选)

(20.随着金融开放进程加速,根据(),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加大。(单选)A“三元悖论” B“四元悖论” C“二元悖论” D“四元悖论”

21.()则一直希望加强经济对外联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4年11月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单选)A印度尼西亚 B悉尼 C马来西亚 D哈萨克斯坦

22.(),当地公共交通设施仍存明显的短板,政府在2015年5月宣布了新的五年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加大在乡村、城乡结合A印度尼西亚 B悉尼 C马来西亚 D哈萨克斯坦

23.()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单选)A经济外交 B社会外交 C市场外交 经贸合作

24.金融系统化要求推动“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和域外国家之间()。(单选)A资金流动系统化 B战略一致化 C政策相通 D民心相通

25.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也非常敏感,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它从根本上是一个()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社会问题 D文化问题

26.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在“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凭借其具有的天然优势,航A先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支持作用 D辅助作用

27.在“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金融产业要发挥()。(单选)A先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支持作用 D辅助作用

28.()是利用开发性金融的关键。(单选)A虚实结合、产融互动 B继承文化 C勇于学习D东西交流

29.()是经济的源头活水,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单选)A金融 B文化 C理念 D知识

30.不属于西部地区的省市是()。(单选)A重庆 B四川 C贵州 D山西

31.“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有()。(多选)A古今传承 B内外开放 C海陆统筹 D东西互济

32.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A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

B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 C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多选)

(D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3.“一带一路”对于深化国家改革开放,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多选)A体现了创造战略机遇的中国智慧 B展现了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C体现了践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道义 D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34.我们历来主张用()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主张各种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多选)A欣赏 B包容 C互鉴 D排斥

35.我国倡导并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当初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存在着本质区别有()。A设计构想不同 B根本目的不同 C参与方式

D参与国所处地位不同

36.“一带一路”内容包括()人心相通等“五通”。(多选)A道路联通 B贸易畅通 C货币流通 D政策沟通

37.中西文化的差异具体有()。(多选)A对待自然态度的差异 B家庭观念迥异 C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别

D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中西之别

38.“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面临的传统安全方面的挑战有()。(多选)A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 B领土、岛屿争端

C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 D恐怖主义的威胁

39.当前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类型包括()。(多选)

多选)

(A毒品走私 B偷越国境 C跨国经济犯罪 D以上均是

40.应多方着眼,多管齐下,应对挑战()。(多选)A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 B增强相关国家合作共识 C着力健全完善软件建设 D注重合作务实和成效

41.完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要()。(多选)A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信贷项目 B加快PPP、BOT等投融资模式的配套制度建设 C吸纳境内外资金支持战略开发项目 D以上均是

42.国际金融机构正式运作后,要充分发挥其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领军作用,重点是撬动各国、各界资本共同参与A充分发挥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和信用背书作用,吸纳成员国乃至全球资本

B持续扩大业务范围、提升服务价值、强化协调能力,以丰厚回报凝聚各国金融资源 C保持开放、包容、公平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增强自身信誉,稳定资金来源 D以上均是

43.资金融通是通过金融产品的流动进行的,包括()。(多选)A黄金 B货币 C外汇 D有价证券

44.法律制度建构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层面对其政策含义进行解读。(多选)A器物 B制度 C理念 D书面

45.我们要与沿线沿途各国齐心协力,要()。(多选)A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和平的通途 B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发展的通途 C使“一带一路”成为走向共赢的通途 D以上均是

46.关于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存在较大差距

B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多,但突破性创新少 C中国企业还处在模仿世界先进企业的阶段

D在投资并购方面,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

47.“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而要把它从倡议变为现实,推行时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多选)A战略疑虑

B如何妥善解决或者化解争端 C如何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 D沟通合作

48.海陆联运枢纽是要加快形成()。(多选)A路连中西部 B海接东南亚 C空跨中东欧 D网联全丝路

49.逐步完善宁波至全球航线网络()。(多选)A加快开辟新航线 B开通海上邮轮

C推进“海上驿站”建设 D以上均是

50.西部地区的特点有()。(多选)A幅员辽阔,地势较高 B地形复杂

C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

D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51.“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国合作发展的重大战正确 错误

52.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正确 错误

53.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献帝之时。(判断)正确 错误

54.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判断)正确 错误

55.“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判断)正确 错误

56.“一带一路”展现了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判断)正确 错误

57.改革是一个简单、一蹴而就的工程。(判断)正确 错误

5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判断)正确 错误

59.创造文化和运用文化是完全相同的两个过程。(判断)正确 错误

60.中国文化相对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判断)正确 错误

61.从经济层面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善沿线国家公路、铁路、港口、油管桥梁、输电网路、光缆传输等基础设施。(正确 错误

62.基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存在各种领土、岛屿争端,争端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战略实施的安全保证。(判断)正确 错误

63.为了减少结论的猜测性和实践的盲目性,有必要厘清“一带一路”的建构理念和运行机理,向世界澄明该战略背后的逻辑,正确 错误

64.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一超为首、多强并存”的内部等序格局,对于外部世界则着力景。(判断)正确 错误

65.竞争需要在稳定的环境下展开,因而传统的国际合作秩序倾向于建构一种相对封闭的系统。(判断)正确 错误

66.竞争理论将国际社会视作由诸多理性主体构成的“丛林”,每一个国家所作出的决策都是出于利己的“我在性”思维,总是正确 错误

67.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化是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两场不同的运动。(判断)正确 错误

68.全球化运动则是发生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或者说,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社会表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正确 错误

69.不仅“中心”偏好制度主义的国际秩序,“边缘”国家亦倾向于此。(判断)正确 错误

70.依靠合作行动突破制度主义,首先应理解行动和制度的意涵。(判断)正确 错误

71.自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后,“一带一路”很快正确 错误

72.“一带一路”的战略方向是“三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判断)正确 错误

73.在资金融通当中,不仅要深化金融合作,而且要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判断)正确 错误

74.我国跨境保险发展相对薄弱,承担跨境保险特别是投资保险的机构较为单一,对跨境产业、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支撑和保护能正确 错误

75.在“千岛之国”日本,总统佐科执政之后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判断)正确 错误

76.随着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逐步上升,中国需要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实现与正确 错误

77.“大概念联通”,不仅会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的现有格局,也会通过欧亚经济的再整合重塑世界的政治经济版图。(判断)正确 错误

78.“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新格局,富有弹性、张力和包容性,呈现八面来风的开放态势,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正确 错误

79.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前行的一个重要引擎。(判断)正确 错误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分析 篇7

(一) “一带一路”基本含义

“一带一路”即习近平主席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辐射范围很广, 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盟、欧洲和北非, 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 总人口约44亿, 分别占全球29%和63%。“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旨在于着力发展中国与周边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实现区域经济的友好和谐发展, 在此基础上与欧洲国家以及太平洋国家的经济相联系。

(二) “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要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原则, 积极推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首先,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 “一带一路”进一步巩固、扩大中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 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其次, 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 中国的优势正好就是其他参与国的劣势, 他们缺资金、缺经验。中国可以利用外汇储备优势, 帮他们搞基础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 脱贫脱困, 基础设施建成之后, 可使贸易额迅速增长。最后, 从产能过剩的角度看,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非常广, 沿边国家巨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测算中国全部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 缺乏基础设施的国家恰恰需要性价比高的中国建设业务, 通过打造沿边国家的市场来消化剩余的35%的产能。

(三) “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比较积极活跃。国内很多学者, 从不同的角度纷纷提出了他们对于“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观点和看法。从内涵的角度来看, 袁新涛认为,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原有的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内涵, 为中国全面向世界开放规划了新的蓝图, 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从边境口岸贸易来看, 王博提出, 边境口岸贸易在中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形式下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相对于国内研究而言, 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观点, 大多从中国崛起的角度解读其内涵。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帕拉西奥从外交政策角度分析认为, 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沟通桥梁的代替名词, 不发生矛盾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是新丝绸之路的精华所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从经济版图方面认为, “一带一路”构想企图重新划分欧洲到太平洋的经济版图, 是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 国内外学者对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战略高度关注, 此“工程”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内蒙古“一带一路”建设的SWOT分析

(一) 内蒙古“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1. 区位优越。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 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和主要产粮基地毗邻, 北部与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蒙古国为邻, 东北部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土地面积大国俄罗斯交界。4221公里的边境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内蒙古自治区在开放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

2. 资源优势。

内蒙古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一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据2008年内蒙古统计年鉴统计, 截至2007年年底, 内蒙古煤炭查明资源储量2981.53亿吨, 占中国煤炭查明资源总储量的24.94%, 主要集中在准格尔、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和东胜等地。二是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稀土是内蒙古乃至中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 它是很多高精尖产业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内蒙古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包头的白云鄂博, 这里拥有世界上第一大稀土矿, 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7%。三是畜牧产品丰富,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 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 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有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 畜牧业非常的发达。

3. 文化优势。

内蒙古与蒙古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历史和现实多元联系, 有与蒙古国保持良好沟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 内蒙古是草原旅游业发展最好的地方, 在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蒙古族, 蒙古族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和平相处, 共同生活。蒙古族至今还用着自己的语言与蒙古国的兄弟们友好相处, 经济来往不断。这种语言上的优势, 给内蒙古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 与蒙古国共同生活在一个“草原经济带”, 有着共同的爱好、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对于内蒙古来说是与蒙古国搞好经济来往、经济合作发展的好机会。

(二) 内蒙古“一带一路”建设的劣势

1. 内蒙古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截至2013年, 内蒙古自治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通过近几年的各盟市的GDP比较发现, 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位列前茅, 通辽和赤峰市中间位置, 剩下盟市的经济发展缓慢, 表现出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2. 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

虽然近几年内蒙古的经济不断快速发展, 但是在基础建设方面还很欠缺, 比如供水、污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桥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电网建设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中西部, 主要沙漠有浑善达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等。由于, 降水量逐年下降, 常常遭受沙尘暴的袭击, 生态环境一天不如一天, 变得越来越脆弱。

3. 重要节点口岸建设不健全。

满洲里口岸、二连口岸分别是全国第一和第四大陆路口岸, 每年对外贸易量非常的大。虽然是我国第一和第四大陆口岸, 但也存在着欠缺, 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 制约着口岸的发展, 口岸建设没有固定投资渠道, 口岸管理制度不严格, 缺乏对口岸设有边防、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对当地口岸出入境人员、货物、交通工具的检查、检验、检疫和监管体制的不严格, 服务业务等不到位。

(三) “一带一路”建设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1.“一带一路”将加大内蒙古与俄蒙的贸易往来。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说, 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 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实际上就是“内蒙古、蒙古国和俄罗斯经济走廊”, 中国要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就要依靠内蒙古的区位优越和建通便利通过各个口岸的经济贸易来实现, 内蒙古处在关键边疆地区, 及时抓住机遇, 积极与蒙俄两国和平相处, 促进经济贸易往来。

2.“一带一路”将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发展模式向纵横方向延伸。

内蒙古一味地靠自己发展是不现实的, 必须与相邻的地区和国家进行互补, 积极推动经济的发展。如果说, 中国以前的发展是点状、块状的发展模式, 要打破原来的发展模式, 对外开放, 推进进出口贸易, 横向 (东北三省和新疆等地) 和纵向 (蒙俄和陕西、山西等国家和省) 进一步延伸发展, 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

3.“一带一路”建设将消化内蒙古的产能过剩。

内蒙古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 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内蒙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蒙俄建立友好贸易关系, 通过各大口岸来打造欧洲市场, 向欧洲市场销售过剩产品来解决区内产能过剩问题。

(四) “一带一路”建设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对内蒙古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笔者认为,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风险挑战。

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会面临着很大风险, 在建设过程中, 内蒙古会不断地向外投资, 搞好基础建设, 若俄蒙两国不与内蒙古合作发展, 资金投进去了, 很难收回资金, 若俄蒙两国与内蒙古友好合作相处, 即使资金投资很大, 但也能很快收回来, 所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2. 开放性挑战。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迅速发展, 内蒙古与其他省市的来往越来越频繁, 甚至与俄蒙两国也越来越亲近, 从而内蒙古向国内和国外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开放程度越高。中国一直在强调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等一系列共同合作, 强调对所有国开放, 而在此向外开放的过程中, 忽视了自己。内蒙古也如此, 在与周边地区或国家开放自由的同时, 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综上所述, “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给内蒙古经济发展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三、内蒙古顺应“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发展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可知,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 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对中国来说, 乳业和绒业的发展比俄蒙两国来说是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 而在中国乳业绒业最为发展的地区是内蒙古, 所以内蒙古利用比较优势与俄蒙两国加强贸易合作,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第一, 发展乳业。在全国, 内蒙古是最大的乳品生产地区。乳业是内蒙古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伊利和蒙牛等著名乳品企业的产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 企业效益良好, 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 它们不断寻找外国市场, 销售自己的产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 内蒙古的两大乳品企业, 抓住机遇, 向国内的各个地方找到自己的销售市场, 与此同时努力打造俄蒙两国的大市场, 来销售自己的“绿色乳品”。

第二, 发展绒纺业。一提到绒纺业, 就会想到鄂尔多斯的羊绒, 的确如此, 鄂尔多斯在中国的羊绒行业当中遥遥领先, 打造中国时装行业的领军品牌。鄂尔多斯东胜区规划建设了现代羊绒产业园区, 依托“鄂尔多斯”品牌, 在大力发展绒纺产业的同时, 利用完善的服务体系及低成本优势, 寻求与各大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建立代生产合作关系, 力促“鄂尔多斯”品牌向多元化发展。

(二) 积极推进重要节点口岸的贸易区建设

一是, 重点建设二连浩特口岸和满洲里口岸。二连口岸分别是全国第一和第四大陆路口岸, 要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要节点, 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定位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加强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进出口资源综合加工示范区、边境经济合作区, 真正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让规划真正落地。

二是, 健全各个口岸的管理体系。健全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口岸的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健全口岸法律规定和政策,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结合依法治国的政治背景, 通过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 必须落实到口岸的章程规则当中。

三是, 积极推进新的贸易政策。创新是国家一直以来注重强调的一个重要环节, 内蒙古鼓励企业或个人创新的贸易政策, 制定优惠的贸易新政策来鼓励单位或个人与外国做好经济合作来推动区内经济发展。

(三) 自主创建“新经济带”

以上图1是表示内蒙古地区各个重要口岸 (二连浩特、满洲里等) 与国内“一带一路”建设部分重要节点城市 (上海、郑州等) 和俄蒙两国重要口岸 (赤塔、扎门乌德等) 经济贸易来往图。

之前内蒙古主要以点和块为出发点向沿边省市和俄蒙两国互相交流互相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只有助于对点和块为出发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所以笔者打破了原有的点和块为出发点的经济分作, 提出了以面为出发点来发展内蒙古经济增长。以下是经济贸易来往步骤分析。

第一步骤, 画经济平面。以上图的思路是:把内蒙古, 椭圆城市 (西宁、上海等) , 俄罗斯重要口岸, 蒙古重要口岸分别看成一个经济平面来进行分析。

第二步骤, 分析各个经济平面。内蒙古经济平面, 区位优势, 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有着垄断地位。椭圆城市 (西宁、上海等) 经济平面, 经济发展速度快,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聚拢地区。俄罗斯重要口岸经济平面, 主要与满洲里口岸进行贸易, 贸易种类单一。蒙古重要口岸经济平面, 主要与内蒙古的二连浩特、策克等口岸进行商品贸易, 经济来往内容也比较单一。

第三步骤, 画四大经济平面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图。见图2

第四步骤, 打破原来的点和块单方位经济贸易, 构建“经济平面”多方位经济贸易往来。

笔者认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由若干个“小经济带”构成, 所以认为自主创建“新经济带”是首要目标和任务, 实现经济“新常态”, 内蒙古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 自主创建“新经济带”达到这一宏伟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袁新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 2014 (08) .

[2]蒋希蘅, 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 2014, 8 (21) :5.

[3]姚铃.“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J].经济与贸易, 2015 (02) .

[4]王博.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中的口岸建设问题[J].民族地区经济与现代化, 2015 (02) .

创新发展“一带一路”战略 篇8

日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新疆博州,就“一带一路”相关话题专访了博州党委宣传部专家顾问团成员、博州商务局副局长王玉刚。

谈起“一带一路”,长期遭受胃病折磨的年轻专家显得颇为激动,仿佛在他的胸中早有一张清晰可见的“一带一路”发展全景图。

王玉刚思考更多的是宏观方面,他笑着说:虽然不是职责范围,但我的视角比较大,我更愿意站在全球的视角考虑这个问题的;我一直觉得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隅,不要觉得战略是空的,它真不是空的。大方向看不清楚,就容易出差错,有力空矢。

从经济变量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入手,才能真正意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新西部:王局长,您一直从事经济工作,“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其利益格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玉刚:是的,我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在介入“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后,我越来越发现很多问题不是单纯孤立的,全都交织在一起,最后落脚到“为什么服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为利益服务,包括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亦是如此。

研究“一带一路”,一定要找准问题的症结,要从战略、多维度、全球视角、从经济变量、从要素流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万不能规划一出就万事大吉,各自为政。

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利益的格局,核心就是要素的流动。从经济变量和要素流动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意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从通道发展阶段到联动发展阶段到自贸区形成阶段。通道时期可能会持续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我们要甘于当配角,因为新疆产业格局以及产业结构低端的原因(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层次的时间为5—10年),以大宗货物贸易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而当沿线的片区联动发展起来,实现最佳的一个流动路径之后,慢慢就和生产区、制造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景观。以致到第三个阶段——自贸区的形成阶段,那时候我国与中亚国家、欧洲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一带一路”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新西部:您能否基于战略考量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王玉刚:所谓战略就是整体布局。咱不妨先看看各种管线,管线实际上是一个能量线、物质线、信息线,咱们的中哈、中土管线进展顺利,中巴走廊要建铁路,高速公路已经开始修了。南亚泛亚铁路,实际上日本、美国都在背后搅局,但是我们仍在实打实地推进。中老铁路开建,雅万高铁谈判,虽说中间会有很多波折,但最后很多问题都应该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这种管线的布局,等于把我们“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再看自贸区,比如中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有的在谈判,有的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尤其中国和东盟之间。这种自贸区是一个重要的积极的平台,在大框架下形成一个团块状的要素高地。再进一个层面,在国内也是各种经济区不断在推进,经济学术语叫经济景观。比如重庆,它已经形成一个经济景观,它的产业结构高端,而且配套非常完善,信息量、人流量、资金量、技术含量都很高,形成一个投资高地。重庆出口的是高端科技产品,义乌出口的则是小商品,由此才有了现在发展势头迅猛的渝新欧、义新欧等各种中欧班列。

新西部:就当下国际环境呈现日趋复杂多变的格局下,我们应当如何调整思路,适应这一长远的战略内涵?

王玉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确需要赋予全新的内涵和思维架构来顺应时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反思自身的思维模式、行政模式、工作方法、工作路径,需要加强和改善自身的学习,实现思维的重构,否则就不能以创新的思维来面对和实施这一重大战略。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会有政治、经济、安全、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战略的推进,这些因素互相交织缠绕,多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发生作用,还有可能造成战略推进的停顿或减缓。那么如何进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如何利用创新思维来进行多因素(关键因素)分析、结构性分析、趋势化分析,从而实现趋利避害、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繁荣,这都需要创新的思维方法,即全局系统、动态柔性、归纳综合的思维。我认为总体的思维路径应是:发展战略——发展时序——发展模式——发展举措——具体落实。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的思维决定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

新西部:您之前曾说,全球广角视野是合理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关键,能否从这个视野详述一下?

王玉刚:好的。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审视这一战略,是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这关系到区域、次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的问题,不同区域经济结构互补、经济组合的问题,发展战略选择、产业选择的问题以及具体发展举措制定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会有不同的思维倾向,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于一个地区可能是合理的选择,但对于全疆而言就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或甚是错误选择;对全疆来说合理的选择,放之于国家层面可能就不会这样来思考问题,甚至会出现以错误的思维倾向来预先设定所谓的正确决策或是发展举措。

因此,应培养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从宏观层面考虑战略,从中观层面谋划发展,从微观层面具体操作落实。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问题,空喊冒进不可取,消极等待不可取,惟有静下心来以全局来谋划,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制定具体措施,抓住重点和关键,稳步推进,防止自说自话,方是上策。

目前阶段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政治、空间地理意义要大于经济、现实意义。

nlc202309081141

新西部:国家将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看重的是其战略优势还是区位优势?

王玉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不仅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关键,更是新疆发展的重要机遇。如何更好地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趋势,如何更清楚地认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定位,如何更好地发挥重要战略支点口岸的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目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大格局来看,在未来15年到20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货物贸易的战略通道格局不会改变,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它将会长期存在。经济格局的转变进程应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分析的方法入手,核心的要素是物流畅通及运量的快速扩大,而后吸引产业资本、实业资本,形成聚集高地。

目前看来,我国海运以十亿吨计的货运当量,丝绸之路经济带短期内无法跨越,海港经济向陆港经济战略纵深转型的过程时间较长,决定了“通道格局”的长期性,也决定了国家虽然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来打造,但就目前而言,其政治、空间地理意义是要大于经济、现实意义。因此,新疆核心区建设在今后的发展战略选择、发展思路明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模式确定等问题上,都应以战略通道格局为考量的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发展阶段和发展措施错位的问题,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新西部:就您长期研究而言,新疆需要选择怎样合适的模式来承载“一带一路”的重任?

王玉刚:合适的发展模式是具体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载体。既然发展战略确定了,就必须有合适的发展模式来承载。国家、自治区确定的发展战略,需要有具体的、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去落实发展战略,让新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等,通过合适的发展模式、合适的载体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当前新疆陆路大通道经济格局尚未改变的状态下,应该采取点轴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模式,即点的突破到轴的发展,再到全面推进。

点的突破即抓住贸易便利化这个核心,突出通道建设,快速扩大货物贸易规模以形成吸引运量(惟有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大,方能促进要素资源的聚集,特别是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届时,通道经济—带状经济进程将顺利推进),解决进疆出疆运力调配问题;轴的发展可以与点的突破同时进行,如通道沿线特别是新疆核心区的产业布局(边境口岸、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的专业化的贸易中心建设同时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城镇化推进等;全面推进指自治区提出的五个中心建设的协同发展问题。在发展时序上,三者总体上是一种压茬发展、阶次递进的关系,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重点,但均应以点的突破为前提基础和突破口。

新西部: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当下正处在发展阶段,您作为业内人士,有怎样的发展思路与我们分享?

王玉刚:着眼于“一带一路”,特别是欧盟、中亚的总体利益格局,巩固发展中欧贸易,积极加强与中亚国家特别是门户国家哈萨克斯坦在能源资源、交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按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经济带两端腹地开发引领战略、沿桥经济带次区域中心城市群联动发展战略、重要战略支点口岸优先开发战略,以提高贸易的便利性为核心,以扩大货物贸易量为目标,从国家层面谋划经济带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国际、国内(国家部委间、省级及地方政府间、部门间)横向、纵向通关协调机制,突出重点,优先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经济腹地货物贸易,明晰次区域功能定位,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带的支撑作用,编制重要战略支点口岸(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优先开发专项规划,推进节点功能向区域综合经济转变进程,快速提升中线大陆桥能源资源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繁荣,如此三者必然会呈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态势。

新西部:新疆在“一带一路”宏图上的位置优越,但仅仅成为“通道”是不足以发展的,您认为新疆应该如何搭载这辆顺风车强健筋骨?

王玉刚:這正是我们着重应该考虑的事情,谋划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路桥经济带发展战略、思路,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举措,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对于发展阶段、发展层次以及发展路径,应有专门的研究,以便于统筹三线路桥经济带的发展,努力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大物流大通道,同时安排做好与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相衔接的各专项规划的编制。

鉴于新疆特殊的空间地理位置、经济优势,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路桥经济带大动脉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国家在明确新疆核心区建设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对新疆的功能定位、地位作用、区域发展进行超前布局,特别是在贸易政策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规划,并提出有操作性的措施;优先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口岸,努力实现其节点功能向区域综合经济转变。实施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等国家乃至国际重要战略支点口岸给予优先发展战略,从国家层面编制重要战略支点口岸优先开发专项规划,进行重新定位,集中力量,聚集要素资源,加快改变口岸节点功能向区域综合经济转变,为打造中亚地区乃至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重要的枢纽港、信息港奠定基础。

明晰次区域功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撑作用。

新西部:据我们在阿拉山口的了解,今年以来,国际贸易通关量明显低于往年,以您所见,这是基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所致,还是我们的机制所限?

王玉刚:当然,这与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不无关系。但作为我们自己,应该不等不靠地加快理顺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桥货物贸易机制,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实现更简便、更协调的国际贸易程序这一目标而努力。有关进一步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减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等内容,已成为多边、区域、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精神:一是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二是加速要素国内区域聚集和跨境流通。因此,增强贸易便利性是经济带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促进投资便利化的前提。

nlc202309081141

应对目前影响贸易便利化的显性壁垒、隐性壁垒或是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货物贸易价值链条、关键阶段、关键节点等进行整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不仅要实现大宗货物、商品运输的便利化,今后在人员、金融往来方面都应该提高便利化程度。目前的初级阶段,可以将重点放在运输设施完善、关税政策调整、通关机制建设、信息沟通机制建设等显性壁垒方面,在解决好这些问题的硬约束的基础上,逐步解决非关税壁垒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努力将其影响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新西部:据说我国的对外贸易壁垒仍需逐渐突破,各项营运成本还相对较高,如何化解这种尴尬的局面?

王玉刚: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国际、国内(国家部委间、省级及地方政府间、部门间)横向、纵向通关协调机制。组织设立国家部委间、省级及地方政府间、部门间的协调机构,将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经济区域、支点口岸纳入其中,改变松散、临时为常设,逐步建立横向跨区(部门)、纵向到点(经济区、重要城市、支点口岸)的职能明确、快速反应通关协调机制,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国家间大陆桥运输过程中的通关政策、运价政策、运力保障、运输组织、运输安全、边境换装等问题,增强丝绸之路货畅其流的运输功能。其次是加强与欧盟关于建立丝绸之路国际联运机制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欧洲门户”荷兰鹿特丹港、德国铁路枢纽、河港杜伊斯堡货物贸易集散地国家的沟通协作,掌握贸易政策、物流变化动态,为建立国际联运协调新机制打好基础。

新西部:与国际其他口岸相比,我们存在着哪些差距?

王玉刚:比如荷兰鹿特丹港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港,经济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它紧临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兴起为鹿特丹港提供了天然的经济腹地;二是欧盟的建立,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屏障,密切了国际间的往来,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三是荷兰本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本身也促进了鹿特丹港的发展。

以此出发,一条经济贸易物流大通道的形成,一个区域乃至国际货物贸易集散中心的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我以为应该遵循以下发展路径:经济发展腹地(引领经济区、辐射经济区)-经贸结构互补(贸易政策互惠)-物流通道(经济带沿线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支点口岸)-贸易规模扩大-经济带两端集散区域(包括次区域分拨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桥中线经济带沿线城市群发展(伴随重要战略支点口岸的兴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目前,渝新欧、义新欧等线路的发展现状,也刚好印证了这一过程。在发展层次问题上,在确保现有线路货物畅通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两端集散中心起支撑作用的贸易通道建设、区域、次区域集结分拨中心建设,以及信息平台的建设。

新西部: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一带一路”的两个陆路口岸,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就您的个人研究而言,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的核心区位优势,目前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玉刚:问题倒谈不上。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或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时间空间里,政府的力量可能会加速或促进经济的进程,但在其发展的逻辑上,特别是貿易融合互补、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资本聚集的过程,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特别是采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否则就可能导致战略与落实脱节错位,不仅耽误发展的机遇,而且会浪费宝贵的市场资源。

新西部:依您之见,我们需要注重考量哪些因素,以便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的支点作用,从而通达“一带一路”的心理预期?

王玉刚:首先要明晰次区域功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桥经济带的支撑作用。由于我们预期的经济带线路距离长,空间跨度大,经济带区域间(东中西部)、省际间、城市间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在资源禀赋、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悬殊较大,因此明晰国内次区域功能定位,必须按照综合考量、突出重点的原则来展开。

根据交通枢纽、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以乌鲁木齐、兰州、西安等中西部中心城市为依托,在沿桥地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区域,如发展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以连云港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天经济区,以兰州为中心的兰州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等。其次在经济区域功能之下,必须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其在经济带的经济分工、发展时序进行谋划,第一发展层次为两端腹地(重要节点口岸、城市);第二层次为沿线经济区域,但同时也可错位发展,而且不管第一还是第二层次的发展,其战略节点口岸的优先发展均为关键和重点,否则或许会成为瓶颈因素。

上一篇:面对打击我流泪了初中作文700字下一篇:司法局20xx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