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见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围绕中职学校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索,通过四个具体做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实践活动 具体做法
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中等职校的语文应该教会学生怎样的语文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这是职校语文教师感到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解决了语文教师的困惑,大纲指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大纲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要求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语文素养。近几年,我不断摸索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办法,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认识,下面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如何开展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职校语文要为专业服务,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将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把职业指导融进实践中,突出职校语文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相应实践活动,着重训练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
例如我校的家具专业是我省重点专业,为当地支柱产业家具制造、营销输送了大量人才。家具专业营销方向的班级,教师可把口语交际《推销》设计成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销售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推销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能力、有关的销售礼仪,了解销售的用语和销售技巧。分组活动中指导学生模拟销售场景,在小组内进行推销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学生掌握销售知识和销售技巧后,指定具体商品,进行产品销售比赛。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形式的学习,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二、立足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践活动
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是教师课堂教授就能迅速提升的,而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实践活动。例如可以模拟招聘会、洽谈会、电话求职、面试等情景,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与人交谈的策略、语言表达技巧等。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之一,由于职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稍低,写作热情普遍不高,写作训练较难开展。教师可尝试把应用文写作内容设计成语文实践活动,把训练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践。
例如《广告词撰写》这个内容,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根据个人喜好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去收集广告实例,对所收集的广告词进行分析,分析优缺点,尝试归纳优秀广告词的特点,形成文字,在小组内进行解说比赛,选出优秀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广告词的特点、广告词常用的撰写方法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尝试写广告词,师生进行评议,选出优秀广告词进行评奖,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展示成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立,强调的是学生的直接参与,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实践。小组成员完成实践课题时,既需要运用个人语文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又需要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完成任务。首先,教师要对小组构成进行指导调配,每组5—7人为佳,每小组要具备三类人才: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诵能力较强的学生、计算机技术较强的学生。展示成果根据实际内容可以是ppt、视频、网页等。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在个人、小组围绕实践课题搜集筛选材料确定方案后,制作展示成果。擅长写作的同学负责对材料进行编辑整理,形成文字解说稿;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同学负责制作课件或网页;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课件的解说。实践过程,使学生走进阅览室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去完成任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既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都有所提升。
四、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养成语文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语文实践活动强调以直接体验的方式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教师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及时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日常的实践实现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利用学校团委会、学生会、社团等吸收新成员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推荐信,培养学生乐于实践的意识。举行校运会时,让学生写作通讯稿,反映本班运动员精神面貌,激励运动员士气。许多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艺术节,语文科组都会承办相应的比赛项目,例如朗诵、演讲比赛等项目,教师可在班级内进行集体指导,组织初赛,选拔推荐优秀的选手进入学校决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材中适宜表演的课文,指导学生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型实践活动。
总之,教师要科学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遇到困难及时做出指导,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较大问题的部分进行相应强化训练,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玉芬. 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教学策略初探. 职业教育研究,2008(06).
[2]许敬惜. 对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认识. 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作者:袁竞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觉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可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十分必要。然而,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悖离。而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一份调查表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重视程度不到20%,经常有计划开展活动的不到10%,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活动的不到7%,新课程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几乎成了一种摆设。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农村没条件”。于是农村学校条件上的弱势成了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天然托辞和心理障碍。笔者在农村学校任教近十载,深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学校之薄弱。
一 农村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庸,是可学可不学的,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有的教师受功利思想的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认真组织是纯属浪费时间与精力,担心荒了自己的“园”而肥了别人的“田”,因此不够重视。
2.资源不丰富
农村教师由于师资素质与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过度依赖于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缺乏课程开发意识,不去或不愿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地域特征去发掘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3.指导不得法
教师们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或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或嬉戏逗闹杂乱无章,教师或包办代替津津乐道,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对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不得而知。
4.学生能力低
因农村学生限于周边文化的熏陶与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较低,教师在一学期中偶尔开展一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且缺少有效的指导而导致活动场面混乱,收效太低,甚至不得而终,逐渐使教师形成农村学生能力太差无法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心理,从而形成了学生能力越低教师越不开展,教师越不开展学生能力越低的恶性循环。
其实,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有其固有的弱势,如教学设施缺乏、学生见识相对狭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信息获取与交流相对滞缓等。但农村学校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教师能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掌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领、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就可以甚至更有特色的实现新课程标准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的。
二 农村学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措施
1.自主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学生优势资源
(1)农村学生正因为其知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大多数学习时间都用在课本上,因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着强烈的愿望和兴趣,而教师却往往不去积极开发本地资源,怀着畏难情绪不去充分满足这种需求,才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是蜻蜓点水或绕道而行。因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强烈的愿望与兴趣是农村学校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优势资源。
(2)教科书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其中有许多活动是农村学校开展所不具备条件的。但教材仅仅是为教师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语文学习所涵盖的范围,深入程度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农村学生经常与田野相伴,与虫鸟相随,上树捉鸟、下河摸虾、打草放羊、骑驴喂马、登山野炊、拔草间苗。他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五彩斑斓的故事,只因教师与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极度熟悉的环境,反而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了。如教材中的“感受大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观察花的开放、草的萌芽、青蛙的苏醒、候鸟的足迹。也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田野去踏青,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认识、记录、查阅、访问、分析、总结。然后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表述出来进行交流分享。这不但提高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学习活动中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感、启迪了心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农村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在农村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地方文化鲜明而独特。乡土地理、建筑文明、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与生活经验、能工巧匠、民间音乐等都是独特的资源优势。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采风去”、“我的家乡”等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调查这些资源,或去欣赏民间音乐的豪放与别具一格的建筑,或去体验春种秋收的艰辛与能工巧匠的特技。
2.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的主题
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农村教师可以充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利用农村丰富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不应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教师应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根据课文进行延伸。年级不同,主题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的引导,既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择问题的价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点拨与督促。
3.加强方法指导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对活动成效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对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操作方法有所掌握;其次要对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正确的评价观;再次,要师生平等对话,发挥教师的正确的主导作用。
(1)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安排进程→搜集、整理信息→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共享成果→总结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活动构思的能力、文明交际的能力、调查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意表现的能力,以支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健康持续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能力。
(2)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有不确定性、丰富多彩性和目标生成性,所以活动不能拘泥于既定的目标,应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与表现,不能把学习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在活动中,应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的投入、体验和表现。
(3)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主动探究的新特点,这容易导致教师成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在以下几方面发挥好主导作用:
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比如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主题和建议,让学生讨论、研究,形成实施计划或方案;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启发学生提炼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以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审查和改进。
实施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探究习惯等。
总结阶段,主要进行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成果展示。
虽然,我们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起步晚、起点低、经验浅显,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不等不靠,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掌握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多下功夫,一定能把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者:曹先红
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在综合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成立了“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学院”。青少年学院按照学科门类、资源分布,在学区、学校、资源单位等地设立学院课程中心及实践基地,承担学生学院课程学习任务,学校每周会用半天“学院日”的时间到课程中心上课。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响应,推出系列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元化、高质量的特色活动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丰富了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一、编制“课程索引”,丰富“学院日”活动供课菜单
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直属的校外教育机构,承担培养中小学生艺术骨干,普及艺术教育,组织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及主题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工作任务。常年开设书法、美术、舞蹈、京剧、声乐、器乐等造型、表演类艺术活动20余项、活动小组近50个。活动中心根据原有活动课程的内容及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按照“学院日”活动的基本形式及时间,充实选课菜单。一是推出单次、多次,以及学期、学年不同时长的活动课程分类目录;二是按照初步研究的“传统文化之光”“民族艺术之美”“E时代的艺术与生活”三个系列内容,编撰多板块组合式的“学院日”课程索引。索引目录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编排全部由一线教师及教研、活动管理部门参与完成,共包含基本板块课程近170项索引内容,以及升级板块课程索引400项。
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后,教师参考索引类目,确定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以及重难点,生成“一课一定制”的板块式活动课程。以“京剧艺术”这一活动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索引推出京剧的历史、优秀京剧唱段赏析、京剧表演体验、京剧的音乐、京剧锣鼓经、俊装及脸谱、京剧砌末(道具)、京剧服装、京剧传统剧目中的历史故事、京剧现代剧目赏析、京剧舞台电影赏析、京剧与京歌等十几类活动课程内容,近百节(次)活动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及学校需求,制定个性化菜单,完成一次或多次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活动菜单的制定可以做到一校一定制,一班一定制,最后过渡到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100%可以自主选课。
二、加强过程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学院日”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不同于校内的综合实践课程,也不是校外教育机构的“兴趣小组”活动,所以进一步加强对校外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践过程(学法及教法)的研究是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积累,从而推进下一步的研究。
在研究摸索中,教师们总结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指导四环节,俗称“腌萝卜”教学法:浸入阶段(情景导入)—腌制阶段(专业学习、指导)—发酵阶段(自我调整、完善)—出锅阶段(展示和拓展)。以舞蹈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的新疆—感受维吾尔族舞蹈》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维吾尔族舞蹈,进而普及推广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及文化的关注和喜爱。活动总体分为了解民族文化、体验维族舞蹈、评价与拓展三个
环节。
第一个环节“了解民族文化”分为两个活动单元。第一单元为新疆的历史与地理风貌。教师通过PPT课件为学生讲解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所承载的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新疆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知道在历史中新疆地区对中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这片区域民族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为维族的传统服饰与节日。这个单元设计由地域特点具象到民族特点介绍,即通过具体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构成等民族文化特点。
第二个环节“体验维族舞蹈”分为两个活动单元。第一单元为维族舞蹈基础介绍与体验。教师设计了解维族舞蹈风格及音乐特点—学习体验维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两个内容。第二单元为学习维吾尔族表演性舞蹈“盘子舞”。通过教师分解动作指导、分组欣赏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个环节“评价与拓展”分为两个活动单元。第一单元为教师以问卷方式对本次活动所提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知识巩固与学习成果反馈。提问方式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以及问答题等,学生通过此问卷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概括。第二单元为欣赏维吾尔族经典男子舞蹈“盘子舞”,领略区别于女子盘子舞的独特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之前所学的维族舞蹈基本体态,提示学生注意民族风格的体现,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一个活动的参与时间可能只有八九十分钟,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旨在让学生学习专业表演及书法、美术工艺作品制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背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解读,充实对民族精神及内涵的理解,进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诸多活动的设计、研究与成功组织,培养了教师专业强、会研究、重积累、勤反思的良好工作作风。
三、加强评价研究,提升学生体验度
在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校内执行的“三级课程”,学习内容与方式更加灵活开放,更加注重于激趣和培养良好的个性。教师在设计、组织校外“学院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以表演、展示为主要学习、活动方式的课程环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表现,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将其作为评价标准。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评价观点。如以作品制作为学习、活动方式的课程环节,教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制作及展示的成品作出评价的同时,也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大胆进行自评、互评,达到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以及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相互融通的
目的。
注重评价的延伸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及活动后进行反思,如“为什么我制作作品的速度还不够快?”“为什么××同学对这个环节、这个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让学生从专注表演、制作本身延伸扩展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学会在学习实践中努力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最终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实际增长目标。
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一新的教育特色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校教育实现了有效衔接与优势互补,同时也为校外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只有这样不断深入研究,进一步贯通校内外课程,创新工作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作者單位:北京市东城区天坛青少年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作者:李冉
我校自2013年秋季在小学3-6年级;中学7-9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实践课程的计划、实施和总结,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全校行政、老师群策群力,对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听评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新的尝试。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设置了“剪纸”、“航模舰模”、“丝网花”、“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五门课程;中学设置了“烹饪”、“摄影摄像”、“茶艺”、“电工”、“木工艺”“种植养殖”、“礼仪教育”、“家政教育”八门课程。课程内容不但丰富,而且都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实践操作。
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上一节示范课,课后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并在中小学生上课期间中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将学期的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二、组织中小学上课
五月份:按照学期学校计划小学三—六年级每个年段在校上课两天,教导处合理安排师资、课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例如:“剪纸课”、“木艺课”,教师先让学生们把要完成的作品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画出来,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六月份:初中7—9年级每个年段在校上课两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课程,从选科的人数来看,最热门的课是“烹饪课”,上课人数达到了39人,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些蔬菜的种类,而且在做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体验军营生活,激发爱国情操”社会实践活动 5月20日下午,我校组织3—5年级的学生走进了呼中区森警部队,开始为期半天的以“体验军营生活、激发爱国情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生们走进了武警森林部队的军营,参观了部队的营区环境、营房、荣誉室、养殖室、学习室。武警官兵为小学生们表演了队列、擒敌术、障碍墙等军事科目。看到官兵寝室行李那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干净整洁的营区和官兵们表演时整齐有力的动作时,小学生们无不感到肃然起敬,争相与官兵们交谈,并和他们合影留念。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加强了对小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从小扎下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树立报国之志。
四、开展以“多姿多彩中国梦,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艺术展活动。
本次文化艺术作品展是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有关领导、艺术界名人,以及书协、美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的,同时并有作品受邀参展,为本届艺术作品展增添了光彩。
作品展,以“多姿多彩中国梦,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展出我区师生书法、板画、国画、水彩画、蜡笔画、浮雕、剪纸、刺绣、丝网花等共计130余件。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一个时代人类文明程度的体现。让学生参加艺术作品展演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座花园,那么本次艺术展就是一束红花,抒发了师生艺术的创作热情,展示了我区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总之,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受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人格魅力日趋完善,学校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侯家桥小学郭永亮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数年的发展历程,综合实践活动又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育,社会的影响,学校关注考分,关注学科知识,明显偏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目前的现状看,还存在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理论层面,课案研究较多,实践层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处于“四无”(即无教材、无教参、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局面,更使得学校对课程实施无从下手,导致一些学校观望、等待,这是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之一。现状之二,就是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校,也没有认真落实课时计划,更没有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课程计划,应该说是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意识,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而制定的校本课程纲要,它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决不能可有可无。之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许多误区和偏解,对许多关系弄不清。如: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的关系,与学科课的关系,怎么开展活动,课堂呈现什么等等,学校和教师还是茫然。此现状严重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现结合学校实际和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学校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谈如下建设意见:
一、对理念的理解,对认识的提升,对目标的明确,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
1、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结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突出的一部分。课程结构(①学科课②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是对学生共性教育的实施课程,它的提出改变了旧有的课程结构,它与学科课程一起,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任何人不能想上则上,不想上就不上。
2、开设该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实践性。解决孩子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它是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让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养成和提高。有了这样认识的提升,并能有效实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才真正得以体现。否则,你就是不做为,你就是失职,你就是对下一代,对自己的民族犯罪。
3、清晰学段目标,就能增强课程实施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防止工作的盲目过头或脱离实际。学校开设该类课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课程内涵,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呈现课型等。 以上所述“理解理念、提升认识、明确目标”是学校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没有这一点,就很难谈得上你这个学校在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制度、人员、课时,年级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保障。
1、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责任、目标落实、如何奖罚等在制度中的一一落实,用制度保驾护航。
2、在课时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上,依课程开设标准,每周三课时,但可以灵活使用。可以一周或两周、每月一集中,合理使用,便于活动的开展,但每周不得少于3课时;活动场地不局限于课堂,依内容而定;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依情况而定。从时间和教师指导上做出保障。
3、年级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它不是教材,却是教师活动的指导纲要。是学校或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落实国家课程意志,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学校特色的活动实施纲要。有体现活动领域主线方面设置的统领,有每个主题研究过程、层次结构的建议,有学生、学校实际生活的自主体现,具体有如下内容:
①层次:计划实施方案,应体现三大版块,年级活动目标:(年级段的分解目标)选题、简单分析(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分析);学期活动主题及内容(每学期3——4个为宜,不宜过多)。
②层次:学期活动主题及内容的确定,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为核心,各年级每条主线选择1—2个点,使活动开展及目标培养螺旋上升。
③层次:具体每个主题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发现、选择课题——参与、实践探究——解决、交流总结”流程为依据,要创造性地设计简略的过程、环节。 ④层次:提出学期活动内容或某个专题活动内容的活动形式和注意事项。
本人认为,这个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是不同于教材的,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一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纲要,是学校开展好此项活动的重要保障。能防止课程开展的随意性,盲目性,不全面性,能做到保底,做到规范,做到体现国家课程意志。
三、注重开展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和梳理,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是从事探究、积累直接经验,从中体验、实践。从课程的本质看,综合实践活动是体验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即“发现、选择课题——参与、实践探究——解决、交流总结”。
活动不论是大周期,还是小周期,这个过程的完整性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在一节课上看到的,往往是一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更多的过程环节是在社会生活中做的。不能把我们看到的一节课理解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当堂体现三环节全程的除外) 明确了活动过程,就知道了资料积累的内容,这个资料内容应是三个大环节过程的资料,而非一节课,一个调查报告资料,更要注意资料的记实性。如:采访记录、调查图片、视频等一手资料,记实资料。分主题、分类呈现并保存,通过资料体现活动的过程性、实践性,问题得以解决性。
四、合理安排课时,灵活组织实施。以选题、设计型;实验、操作型;汇报、交流型三种课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呈现的亮点。
从课程→领域→目标→课堂的相互关系看,应该说,课堂才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小单位,也是问题的集点所在。有了年级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怎样才能有效地活动,才能向人们呈现你开展活动的情况,我想最有亮点的地方是课堂。怎样让课堂亮起来,应以三种课型为突破口。
1、选题、设计型课堂。该类课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的第一环节。目的是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或设计探究方案。整个课堂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论证,是问题发现、碰撞、梳理的体验。
2、实验、操作型课堂。该课型体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体验环节。是亲自动手、操作、制作或实验。通过参与实践亲身获取知识经验。诸如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科技制作等内容的课适应该课型。
3、汇报、交流课型。该课型体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即活动的交流总结环节。这里对汇报内容重点阐述四层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汇报交流内容可以有四个层面:
①第1层面,探究的结果汇报。②第2层面,实践过程的汇报。以视频镜头、记录、调查、访问、收集信息、实践的场面及过程。③第三层面,解决问题的情况汇报。如方法、过程等。④第四层面,活动后的体验,感悟汇报。
以上是通过学习发现、感悟出的四点体会,希望能从面到点,即课程理解——目标分解——计划方案——课堂呈现四个层次或纬度,全面理解并有效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析制约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因素及解决方法
辽宁省喀左县水泉乡中心小学 胡海峰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为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科本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开辟了良好的前景,展现给人们一个完整的生活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举国上下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我所在县农村小学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学校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
据我所了解全县农村小学负责人年龄大部分在40岁以上,他们没有在正规院校就读过,思想落后,自身素质不过硬,再加上不参加业务培训和新课改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一无所知。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他们只重视语文、数学教学,认为只要学生考出好成绩,就是他们工作干得好。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那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好坏也显不出他们的工作能力,所以不重视,只把课程编在课程表里,不安排教师去教。再有一点,他们担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观上也反对教师让学生搞实践活动,各校也没有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小组。
二、 新兴学科教师感到陌生
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只在少数城市或地区实验,一些经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认识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展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是以后教学、教改的方向,想在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真正落实到实施过程中,仍有畏难心理和情绪,怕麻烦、怕花工夫,怕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还属于“传授型”,表现在善于传统式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多要求脱离教材,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而这些教师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变得无所适从,课不知道怎样上,活动不知道怎样指导,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不善于从事科学研究,不善于指导学生去研究,不善于个体指导。我校的几名年青教师至今仍在彷徨中。
三、 学生收集资料困难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本校教学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校园网及现代化的实验室。农村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校计算机没有联网,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有的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但作用却很难发挥出来。计算机大部分是九十年代淘汰产品,用的还是DOS操作系统,只能让学生熟悉熟悉键盘,练练打字。图书室的书只是摆设,难得对学生开放,真正适合学生的图书微乎其微;实验室设备简陋,几乎不能做实验,我们中心小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村级小学了,它们这几室根本不存在。另外,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家长不给学生订阅课外读物,各乡没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这一切都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 校外环境不利于活动开展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庭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然而不可否认,考学只注重分数,家长只希望学生学好考试科目,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学校经历的课程改革,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走访,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学校周边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家长不理解、支持,参观单位不配合,查阅资料不方便,还要收费,学生只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
五、 管理和评价方法存在漏洞
新课标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平均三课时,这说明它的课时从总体说是固定的,但根据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特点,它到底要哪一节上,有时又需要有灵活性,它的教学地点有时也需要变化。因此,怎样安排课程表,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是学校一个难题。有些学生的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外出搞调查研究不好控制,出了安全事故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确实可行的办法。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它不能通过考试来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能力是综合的,它的效益也是社会性的,如情感、意志、态度、能力等非智力因素难以定量分析。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此活动中取得成绩的肯定,对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虽然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我的讲解,师生和大部分家长认识到,改变学生现在接受式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剂良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有了理论依据和师生、家长慢慢理解、支持,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相信定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我建议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 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观念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得到学校负责人、教师的大力支持,因此要让他们思想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高度上,弄清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获得的将是长期效益,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学校负责人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为该课程铺路搭桥,课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教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才会让学生大胆的去闯,学生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和拓展培训面,消除教师畏难心理。在学生刚接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如:活动第一个主题时,可以指导学生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制订研究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及活动方式,预期效果和展示方式。 我校推选一名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业务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然后以点带面,由他和实践小组领导、教师共同研究成功的案例,学习经验、论文,观摩国家级、省市级优秀课。设立实践活动论坛,群策群力,注重发挥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根据我校学生数多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子专题分成若干小组,由二名教师分别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二、 尽快实现校园网络化、信息化
未来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学校负责人要有信息化意识, 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要千方百计开源节流,筹措资金,加快实现校园网络化,图书馆电子化,为实验室添置设备,让网络教室、图书室、实验室成为学生最想去的地方。
三、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为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措施,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建全实践活动考核办法及考核机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对学校负责人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考查科目,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
四、 完善评价标准及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过程成为课程创生的过程,评价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构成,要判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果如何,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都要通过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来实现,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但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它学科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采取多种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过程而不在于结论,注重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基于这些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着独特的评价理念。 我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出发,立足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评价目标。制定了以下评价方法:
1、在过程中,加强日常口头评价和借助一些小道具等评价工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活动。
2、在主题提出过程、实施过程、展示过程,设计了定项评价表,制定了严密的评价标准,并有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组员评价,组间评价,家长评价,被采访单位及被采访人评价等形式。建立这种开放式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张扬了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3、档案袋评价,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的资料,取得的成果,日记,作品等存入档案袋。确定档案袋评价的维度、指标及评定等级。用这一评价标准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烧锅王小学 张宪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平等对话撑起了一片晴空,也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燃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
例如,确立了《纸——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课后,学生提出了“纸的用途”、“纸的种类”、“浪费纸的现象”、“造纸之旅”、“纸与环保”、“纸王欣赏”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其中,“纸的种类”无人选择,我就将这一子项去掉。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绝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学生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游离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他们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都有畏难情绪。这时我就耐心指导,降低难度,让他们跟在能力强的学生身后做些简单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材料。然而实践活动总伴随着各种困难,活动的结果也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活动热情,对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记得一次几位女同学满怀信心的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哭诉: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她们,接着便引导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有些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的缘由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为此,我还以身示范去采访,先跟对象说明原因,真诚的请他们帮忙,对商店我们承诺将义务为他们宣传。在总结交流时,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踏上社会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不像在家里和学校,有困难都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今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
忙碌中,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各项技能。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养成多种能力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能够力求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合作伙伴或是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就更热情了。而老师过程性指导也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围绕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发的班级;组织随机抽样等。同时在过程性指导中,为了更加具体细化,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像《布置校园》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去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小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小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或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中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由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小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只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不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的善于思维,懂得与人合作。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与人交流、收集资料、编辑成果„„总之,我认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热
★★★【字体:小 大】
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作者:余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12 更新时间:2009-9-18 11:03:4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一门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师生平等对话撑起了一片晴空,也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燃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这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线教师的共识。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中,我总是让学生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一、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对综合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
例如,确立了《纸——我们的好朋友》这一主题课后,学生提出了“纸的用途”、“纸的种类”、“浪费纸的现象”、“造纸之旅”、“纸与环保”、“纸王欣赏”等子课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自由选题,其中,“纸的种类”无人选择,我就将这一子项去掉。根据各自兴趣,学生组成各个相应的子课题组,推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计划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也有小组成员自己商定。自己绝不“指手画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做法进行批评或挑剔,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会使学生的见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就要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游离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他们对活动过程中的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都有畏难情绪。这时我就耐心指导,降低难度,让他们跟在能力强的学生身后做些简单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讨论或求助等方式力求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一次实践活动学生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和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取一些有用的材料。然而实践活动总伴随着各种困难,活动的结果也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活动热情,对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记得一次几位女同学满怀信心的去超市采访营业员和顾客,不一会就垂头丧气的回来哭诉:老师,他们不理睬我们,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再也不去了。我首先安慰她们,接着便引导她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礼貌?还是提问不当?还是时机不适„„同时全班同学交流,有些采访顺利的来谈谈经验,这样找到问题的缘由同时也体会到合作的愉快。为此,我还以身示范去采访,先跟对象说明原因,真诚的请他们帮忙,对商店我们承诺将义务为他们宣传。在总结交流时,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踏上社会我们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不像在家里和学校,有困难都有父母和老师帮助解决,今后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设法解决面对的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一次次的锻炼,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健康。
忙碌中,学生不仅获得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各项技能。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主体体验、主动探索和养成多种能力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能够力求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合作伙伴或是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就更热情了。而老师过程性指导也不能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阅资料;围绕自己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发的班级;组织随机抽样等。同时在过程性指导中,为了更加具体细化,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像《布置校园》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去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小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小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小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或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活动中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使活动过程成为“收割庄稼”的过程而不是走过场的过程,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只有真正重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由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十分重视过程,让学生对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去参与、体验,因而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有机部分。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鼓励小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小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小学生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在这里,教师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只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不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的善于思维,懂得与人合作。综合实践课程中要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与人交流、收集资料、编辑成果„„总之,我认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体现自我的生命力。
延庆区八达岭中心小学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三类课程之一,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成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自2014年以来,我校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积极实践,开设了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 统筹规划,分层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一)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制定了《八达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主题,以及活动方法和步骤。
(二)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分层管理,即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三层管理模式,各年级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则根据学校和年级计划再制定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另外,我校还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
(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则紧密结合本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长城文化乡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主题的内涵,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我校确定了“长城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如:走进长城野生动物园、长城志愿服务小队、长城传说、长城巧娘工作室等;还结合社会综合实践互动,开展了“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走进广告天地”、“远离噪声,享受安静生活”、“传递我们的美——豆艺设计”、等主题活动。通过研究专题的征集,又确定了小组活动的一系列研究性专题,例如:以詹天佑为题的“从铁路看中国发展” “特色农家”等。
二、重点保障,抓好落实
(一)时间和内容的保障:学校每学期统筹安排课程表,统一制定每月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主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等学科,隔周每班展示一节综合实践课,提前预设任务单,在任务单的驱使下,学生首先提前收集该活动的所有资料,而后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回校后,整理完善资料,最后,教师在学生实践整理的基础上,认真探究分析,打破学科界限,交错授课,为学生上一节学科整合类的深入探究的综合实践课,
(二)设施和场地保障:每学期,学校固定联系两所市域内和区域内的综合实践场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长城展厅”、“巧手工作室”等专用场地,孩子们在工作室里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亲手创作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启迪了孩子们的身心。
(三)经费和师资保障。学校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设施的更新和工具、材料的购买,并配备市域内和区域内有专人教师授课。另外,还想方设法从社会上聘请民间艺人、社区志愿者及有特长的社会艺人充实到教育师资队伍中来。
三、制度保证,积极参与
(一)听评课制度:本学期我校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结合大课堂活动,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收集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生任务单反馈单、以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并将区域内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每月播放一节,供教师们参考学习,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二)宣传制度:学校每学期不定期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联系不低于两次,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自始至终,要求教师完成一个专项每篇,内容包括前期任务单、活动照片、课堂实录、课后反思等,发放给班级群及微信圈。
(三)阶段总结制度: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课堂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建立专项档案:开学初,我校为每一位教师发放一个档案盒,将本学期所有综合实践活动前期任务单、教学设计、活动照片、教师反思、学生成果等,每次装订一份,进行存档,期末上交备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相结合,让教师在整理中反思。
(三)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四、转变角色,提高能力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两年多来,我校广大教师的角色得到重新的定位。许多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决不在于灌输和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学生能力的提高 两年年多来,我校通过“长城系列活动”及“特色家乡”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人与自然、长城历史传说”的探究兴趣。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使用讲台,而是始终处于学生中间,引领着学生走向生活,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在实践中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在活动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几个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我校的师生关系正逐渐变为融洽、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给予了学生平等、自主、和谐的权利氛围,我们感到现在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较以往更喜欢动脑子,特别是大多数同学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通过实践中的发现,还激发起向老师、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五、深入反思,树立自信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我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但遇到的困惑也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具体表现在:
1、结合减负工作、结合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长短课时如何开设才更具实效。
2、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往往一节课需要一周的准备完善,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这必定会影响学科知识的教学质量,我们该怎样应对。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国家新课程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促使学生和教师真正把“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落实在学校的学习教育过程之中,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2.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一条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研究探索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不进行说教、不讲大道理、只是促使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因此,往往收到在许多情况下都难以获得的教育效果。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不能替代的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讲解来获得的(明确知识),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必须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默会的知识)。
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相比,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把默会的知识通过课堂的讲授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默会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讲解是徒劳的,只有引导学生经历不可替代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使学生的默会知识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和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3-9年级的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指定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包括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维度出发选择内容,也可以从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选择内容。
1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内容包括:
(1)可以来自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社区公益劳动。
(2)技能练习活动,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等。
(3)工艺制作活动。 (4)简易设计活动。 (5)技术试验活动。 (6)发明创造活动。 (7)职业体验活动。 4.信息技术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教育要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有信息意识,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个领域的综合是由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的。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非常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无论从问题或主题的确定还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结果的评价等都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研究的主人。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二、整体性 一是指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要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样三条线索者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比例恰当、结构较为合理的整体,促使学生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是指每一个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从问题的选择到研究过程和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乃至活动结果的总结反思等,都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考虑,使每一项活动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避免虎头蛇尾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大自然„„之中开展学习探索。既要强调指定领域研究内容的综合,也要强调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的综合,还要强调课内外、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领域的综合。要努力避免通过查查资料、登陆一下相关的网站、去去图书馆就以为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错误做法。只有引导学生在
2 具有相当强度的“综合活动中”来探索、亲历、体验,才能真正符合这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四、实践性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本质的属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不同的一点就是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活动中做了什么,亲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而不要过于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什么成果,学会了那些知识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核心问题或专题。它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时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主题确定的原则 1.源于生活的原则
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2.指向性、可行性原则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此外,受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要选择一些切口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3.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选择的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主题;初中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4.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这就要求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才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
(二)确定主题的方法与途径
1.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来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与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用它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
2.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孩子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设计与自己生活、年龄和兴趣相关的主题。如临近春节,学生对过春节时剪窗花、贴对联、挂中国结、祭祖先等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确定“春节探源”的主题活动。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结论„„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选择对自己、家庭、学校
3 及社区有意义的点滴小事,产生主题。如,“我的成长经历”、“吃早饭的学问”、“儿童游戏的调查”、“水果价格的调查”、“今天我当家”、“恼人的街头小广告”。
4.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
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活动,积极让学生参与进去,并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进而来确定自己所想研究的主题。例如:百年校庆、“六一”节等。
5.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目标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宽主题确定时的范围。如:在数学领域开展具有数学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在信息方面进行《我校学生家庭上网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玩电脑游戏现状分析研究》;在品德与生活方面进行《青少年偶像崇拜情况调查》;在语文方面根据《威尼斯的商人》,我们可以进行有关威尼斯的了解,如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特产、旅游路线、威尼斯的名人、威尼斯的文化等等一系列的了解。
6.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
社区拥有内涵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社会的共同教育、管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而让家长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可以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
(三)主题的表述方式
1.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表述,如《一次性筷子》等; 2.以主要活动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调查》等;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表述,如《今天我当校长》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表述,如《走近敬老院》等。
(四)主题生成的方法和途径
1.从学科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如通过《威尼斯商人》一文学习,可以开展围绕威尼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分解为威尼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宗教和习俗、气候、建筑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从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生成主题。 3.从学校特色中生成。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历史艺术教育,绿色学校、体育传统学校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题。把爱好作为最好的主题发挥,结合学校的特色,把特色挖掘出来生成主题也不失为一条理想的途径。
4.从传统节假日中生成。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调动和引导他们认识并能够结合历史上各种传统节日的基本体现与我们所继承的传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所有这些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圣诞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购置贺卡相互赠送。但是,对圣诞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
5.从日常生活中生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
4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又如人类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不同阶段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现代的生活用品的来源及其他们的发展与变化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可以生成为活动主题。
6.从参观访问中生成。除了在课堂学习知识外,学生常常走出教室,参与社区的活动,参观名胜古迹和教育基地。在这种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有新发现,产生新问题。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发现和问题作为主题去进行探究,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7.从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在校,不仅要学知识、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校对学生有很多常规训练,在对学生的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的研究主题。如学校发布“不准购买小摊点上的东西”的禁令,校园内干净了很多。但学校的禁令并没有让学生心服。于是有一位老师大家调查小摊点的东西为什么比商店里的便宜?小摊点上的东西能不能买?„„这些问题生成了相应的活动主题。
8.从专项实践中生成。学校工作每阶段都有一个重点,精心组织这样的活动也能生成一些研究的主题。如学校对新生都会安排一个星期的军训,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生活体验,进行国防教育。围绕军训可以生成一个活动主题。
9.从交往闲谈中生成。学生在与人交往和闲谈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热门话题,产生新奇想法,如能好好提炼,也能形成研究主题。如有一个县“茶叶节”期间,学生谈论最多的就是茶叶,于是教师就让大家围绕了解中国的十大名茶、了解茶厂生产茶叶过程、走访经销商了解茶叶品种和价格、请教茶农了解茶叶的种植和茶叶保管知识等课题开展了以“茶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0.从时事焦点中生成。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因为影响巨大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焦点问题,组织他们围绕一些焦点问题搜集材料,讨论交流,进行调查研究,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五)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撰写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常是由教师小队协作完成的,因此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前开发完成,并提供给其它参与指导的教师参考,再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各小组活动指导计划的开发工作。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活动主题。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主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准确。
2.活动对象。即参加活动学生年级情况。
3.活动设计者或指导者。即主题活动的主要设计人员或指导人员,既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一个教师团队。
4.活动背景分析。其实就是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可以简要阐述主题形成的经过或起因,简要分析主题的内在价值。同时对活动主题资源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是否具备等学情方面作必要的概述。
5.活动时长。即活动起始至活动结束之间的时间长度,是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对主题各个阶段所需要时间的总体考虑。
6.活动目标。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越是具体化、情景化、个别化,目标的达成度越高。
7.活动准备。指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源准备。
5 8.活动过程。这个环节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可分阶段对活动过程进行设计。在过程设计中,不仅要有学生主要的活动内容的设想,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指导重点的设计。
9.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
10.活动评价。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必须要突现活动的过程评价,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突出活动的评价方式,可表现为撰写小课题报告、阶段小结、幻灯片、学生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五、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要努力上好三种课:
1.选题设计课 2.过程指导课 3.展示评价课
(一)选题设计课教学策略
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教师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角色。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第二、选题指导:罗列问题――整合问题――选定问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对学生罗列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合并,选择几个作为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活动设计指导
1.帮学生分好活动小组
6-8人为一组,选好组长,根据兴趣和家庭住址分组,聘请小组顾问。 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以一两个小组的问题为例放大细节,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步骤和方法。 3.各小组讨论并确定活动计划。
4.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外出活动路线设计、交通安全,被调查访问单位能否接待,采访记录的方法,调查问卷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等;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怎么办?每次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
(二)过程指导课的指导策略
过程指导课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让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计划;让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继续与深入。
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6 1.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6.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过程指导课的一般过程:
1.各小组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
2.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 3.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设计
教师不要给学生任何知识结论,只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次活动一般说这样的课要上两三次。
(三)展示和评价课的教学策略
1.展示评价课的一般过程:
课前的展示设计准备--课堂展示,评比--活动评价(自评、他评、老师评) 2.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教学策略
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如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作品或模型、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立足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时代要求,因此,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对这一新生亮点课程 ,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没有教材依托,老师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要想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课程实质,了解课程特点,领悟课程内涵,遵循课程原则,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本地资源,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效,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贯彻 “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本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掘本地各种各样的实践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因此,其课程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从广义上来说生活中的所有事与物都是可能的课程资源,但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让这些资源有选择地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立足自然资源 在综合实践内容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我们柴胡店镇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宛若盘龙卧虎的千山峰岭,在这片神奇土地的东部拔地而起;恰似蛇形斗转的薛河碧波,环绕着东部久负盛名的刘村梨园;悠悠小渭河在西部展现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既古老又年轻的园林式小城镇矗立在山水画卷般的版图中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这个鲁南古镇赐予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基于此。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千山》、《古薛河探秘》、《争当景区小导游》、《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等实践活动。
2、立足经济环境
柴胡店镇物产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南辛的苹果,刘村的梨,黄连山的冬枣,薛河的鱼,远近闻名。刘村酥梨具有个大皮薄,脆嫩多汁、肉厚无渣、甜贻爽口的特点,明清年间历为滕县主要贡品之一,200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4年,远销马来西亚。薛河的鱼,2006年荣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保护家乡水资源”“家乡物产博览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起学生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力源煤炭有限公司是我镇的龙头企业,是我镇经济支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矿区,让他们参观工人叔叔工作环境,看井下采煤录像,设身处地让他们体验工人叔叔工作的艰辛,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矿工子女,更是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立足历史文化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他们的汗水的鲜血竖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造车鼻祖奚仲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据说,奚仲生前在此造车,死后又葬于奚公山下(千山),因此,《认识奚仲》成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主题。千山脚下的胡楼烈士陵园,记载着家乡历史上许多英雄的事迹,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等方法,我们了解了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以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立足乡土风情
保持清代村落建筑群原貌的,鲁南第一民俗村暨近代题材影视拍摄基地葫芦套村,可谓乡土气息浓重,并且成立了民俗文化馆。另外,柴胡店镇还有着许多古老特殊的乡土风情,在《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中都有记载。如:《民间习俗》、《乡土小吃》。
围绕这些乡土风情,同学们开展了“民俗文化研究”“参观民俗文化馆”“家乡的美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了身、心轻松舒畅的乡土风情之旅。
5、结合农村实际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种植、养殖等等活动虽然不再陌生,但是,亲身体验却是很少。所以,作为农村教师,我们不要浪费了身边的资源。于是,“种花生”“养殖长毛兔”“给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新天地。
二、活动方式: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如:《走进千山》、《走进矿区》、《参观民俗文化馆》都属于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2、以“主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如:《古薛河探秘》、《认识奚仲》、《学校的变迁》。
3、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梨园记者招待会》、《家乡物产博览会》。
4、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
如:《种花生》、《养殖长毛兔》、《为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
5、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性学习
如:《争当景区小导游》、《敬老院里的一天》。
三、课程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中年级学生以劳动技术教育、主题班会为主, 高学生以社区服务、社会考察、主题探究为主。
四、课程的组织与辅导:
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型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评价与展示
以本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等。
六、课例展示:
A:《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下面以我就结合两个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课例,谈谈我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粗浅做法。首先,说说我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时间安排:生成课题,达成目标,一周时间; 选择研究内容,成立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一节课时间;实施方案,开展活动,两周时间;成果展示,一节课时间。
1、生成课题:
本土资源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开发资源。因此,依托学校所在地的本土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资源配置,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成了综合实践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要能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因此,在确立活动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可挖掘的教学资源,在认真分析研究后确定出来的主题活动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教学中。我依托“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之优势,抓住“即将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这一契机,确立《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一主题。
2、达成目标: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总目标及课程实际,我确立本次活动目标。
(1) 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5) 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强烈的责任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3、选择研究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向记者推介刘村梨园?从“梨园的历史及发展”“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梨园风光”等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这一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素材,但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自主选择的原则。
4、成立研究小组。
根据自己兴趣及所选内容,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比如:探究小组,摄影小组,绘画小组,社会调查小组,导游小组等。
这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力量,借助合作的优势,培养协作能力,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5、制订研究方案: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组间交流、征求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方案。 探究小组制订的方案是借助网络、书籍等资料了解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利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梨园的传说及典故以及景区中景点的由来,通过调查了解刘村梨园的历史及发展。
摄影小组的方案是,利用课下及周末的时间从不同角度拍摄梨园美景,把梨园的美丽风光最大限度地展现给大家。
绘画小组通过实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梨园的美景。
社会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父母、亲戚、邻居在梨园工作之便,进行调查、访谈活动。
导游小组的研究方案是,走进梨园,熟悉景区导游词,学习导游人员的讲解艺术,力争通过自己生动的讲解,引人入胜。
方案的制定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事小组解决不了的,教师就要适时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小导游们要得到景区讲解员的帮助,教师要帮助协调,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安全。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千万不能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6、实施方案,开展活动。
(1)、学生根据利用休息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2)、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活动。 此环节要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召开刘村梨园记者招待会,展示成果。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
(2)、合作与交流: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小组讨论,如何向记者推介才能让景区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准备答记者问。
(4)、生生互动,推介练习。师提醒,注意举止、礼节、礼貌用语。
(5)、小组推选代表推介,并随时接受记者(其余小组同学)提问或采访,教师适时指导。
探究小组以图片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梨园的历史与发展,通过采访录音及录像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些梨园的传说及典故,并向大家推荐了我们的乡土文学家孔庆海先生的《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景区的许多景点及传说、典故在这两本书中都有记载。把从网络及有关书籍中了解到的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并且通过“特长品尝”这一环节让大家真正领会到了刘村酥梨甜贻爽口的特点。 摄影小组把他们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梨园美景向大家做了展示,为了更加清晰明了,他们把每幅照片还辅以文字说明。
绘画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社会调查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在推介会上发布。
导游小组有声有色、彬彬有礼的讲解仿佛带着大家畅游梨园。 进入主题班会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推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既不能上成活动课,也不能上成了口语交际课。
8、评价与反思
(1)、学生谈感受。(引导他们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启示等不同的方面来谈,用这种轻松的无拘束的漫谈进行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会达到本次活动的德育目标)
(2)、教师评价。
教师依据多元化评价原则,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在这节课中,不仅有研究性学习,还有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领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一定得联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还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各种能力。比如: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口语交际交际能力等等,并且,还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其实,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的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不过,要根据活动的形式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次主题班会活动适合中年级教学,那么《争当景区小导游》则更适合高年级教学,因为它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体验,更多的一种服务社会的意识,是一种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并且,还要写实践报告,这就比《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中的谈感受的形式上升了一个高度。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B:《争当景区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
(1) 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文明用语及基本接待礼仪。 (5)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及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6)通过实践报告,提高学生总结、发现、积累、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从“梨园的发展与变化”“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小导游选拔活动。
3、活动过程
导入:我们的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今年要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刘村梨园旅游风景区即将面向游人开放了,我们的导游选拔赛现在开始。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也可展示图片等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播放导游现场解说录象。
想一想,说一说:从刚才的录象中,你有些什么体会?并交流讨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那些素质?
学生讨论交流: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并且要注意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同时学会察言观色,临场发挥„„
(3)、小组里进行初赛。
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适合自己风格的解说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在小组内评选出小组最优小导游,记下推选的理由)
(4)、小导游复赛
全班交流,交流前请各组介绍本组优秀小导游的优势,教师顺势指导交流要求,全班交流过程中针对交流情况适时点拨。
4、评价与总结
(1)、同学选出星级小导游,颁发导游之星。星级小导游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景区实践,为游人提供导游服务。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课下继续努力,只要达到星级标准,既可入园实践。
附:星级导游评价标准:
(1)、能用规范的口语熟练表情达意,展示梨园美景及丰富文化底蕴。 (2)、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
(3)、能倾听游客询问,快速选择词语及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并且具备临场发挥能力。 (4)、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5、学生写实践报告。
总之,“资源”是实践活动的“源泉”。没有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了“空谈”。开展综合实践课,就要尽可能就地取材,根据家乡的特色,利用家乡资源,紧紧抓住“本地”两个字,我们要力求根据学校、地区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需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体系。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应变,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在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主动参与实践、合作交流、评价总结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
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素质
——大冶三中积极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2月3日,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冶三中组织高二年级组全体师生开展了走进黄石市青少年拓展基地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2月3日上午,高二年级组全体师生乘车来到了位于刘仁八镇龙凤山庄内的黄石市青少年拓展基地。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按照学校政教处制定的方案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体现出了师生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
据了解,大冶三中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每年的暑期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一定天数的社会实践活动且做好记录,于新学期开学时将综合社会实践记载表上交学校;每年的植树节积极参加镇团委组织的“植树造林,美化保安”的植树专题活动;每年的“环保日”组织学生去镇街道打扫卫生并做环保知识宣传;每年的暑期组织新生进行军训;每年的10月举行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单项体育竞赛;每年的元旦举行大型的文艺汇演……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参加的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中高考成绩不断攀升。
(李儒法)(实践活动图片请去大冶三中网校图片库)
推荐阅读:
学校开展育人活动07-26
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总结10-06
学校开展阅读的活动总结09-09
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09-07
学校开展母亲节活动简报09-25
学校开展登山活动的总结11-04
广兴学区中心学校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总结09-28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记录06-03
生动活泼 多种形式开展家长学校活动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