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阶段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摘 要: 课题组通过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及建议。学困生成因包括学困生自身意志力不坚定缺乏上进心、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学习方法欠缺、基础知识薄弱、家庭教育环境差及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胜任孩子的学习辅导等原因。转化学困生应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一、调查目的

我校于2010年申请立项的《农村初中阶段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高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因此,本课题组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关注他们,给他们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其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开展调查研究。

我们将在这次调查研究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及建议。

二、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2011年7月

三、调查对象

张掖市第六中学的18个班近910人。

四、材料分析

(一)综合调查数据

张掖市第六中学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9%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4,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的学生。

2.部分孩子的父母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家人的期望值很高,比较溺爱他们。

3.班级里贪玩的学生比较多,课堂纪律不好,自觉性比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老师讲课不能完全听懂;老师对他们的提问也还不够多。

4.大多数学困生喜欢上课,但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有进取心,但怕动脑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四)学困生家长情况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特别注重各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2.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

3.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五、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有效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将其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个人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受农村条件制约,初中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人数有限,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是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及时做笔记;课后则不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课外不阅读,阅读量少之又少。

4.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学困生无法适应中学教学。学困生在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几年下来,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对贫乏,达不到相应的升学要求,再加上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好坏全部直接升入初中,以及初中管理和小学管理及教学上的差异,致使学困生无法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未处理好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无法适应中学教学。

(二)外部原因(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游戏、网络盛行,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同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特别是现在农村学生读完中专、大学后,国家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织,“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家庭因素。

(1)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其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困难。

(2)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差、教育方法欠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现在农村子女较少,大多数为独子独女,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养成自私、骄横的不良习惯;心理脆弱,对老师的批评记在心上。尤其是农村家长科学文化知识较差,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老师配合。并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老师、学生的沟通,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的重视。这样造成学生有机可乘,养成在家无人管、在校欺骗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沦为“学困生”。

六、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校情,课题组成员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些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困生调适策略,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的实践研究。

(一)师生关系的建构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后进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后进生往往又会顺老师的期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学困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的心目中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做到:“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向学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经验,让学困生多体会学习的价值,多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及至优秀生。

(三)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内心世界的偏常,心理素质不好,学习行为习惯差,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内在因素。因此,在学困生的身边树立榜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针对不同的学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来影响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研究人员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缺失,对学习方法的探求也同样缺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探求学法的积极性,那么,长此以往必定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针对不同学科及不同学困生的特点,研究人员应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报以信心和耐心,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参与更多实践。日常教学中,变课后辅导为课前指导、课内点拨、课后补差等。从而使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更有效地做到成功转化。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和我们课题组关于学困生研究的阶段性科研成果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发挥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方法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并强化学习动力。只要老师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定能让学困生昂首跨入优秀生的行列之中。

参考文献:

[1]雷军林.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甘肃教育,2012(02):58-59.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阶段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研究”项目编号:GS(2010)G1270。

作者:叶军

第2篇:中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旨在通过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以便以后提出相应建议,消除学困生心理障碍,最终达到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

对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座谈(抽样调查),了解学困生的不同心理状况。

1.问卷调查

2004、2005年9月,分别对本校当年初一、高一学困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困生数学学习志向、兴趣、状态等各方面内容。共发调查问卷180份,收回175份,回收率97.2%,有效问卷率90%。

2.座谈会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及其形成原因,整个调查中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每次座谈会人数在10人左右,其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数学学困生在现实中的志向水平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有一个远大理想吗?”这个问题的回答,92%的学困生回答有,8%的学困生回答没有。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与学困生的座谈中,我们得到的结果却与之相差很远。“对于上高中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回答,34%的人是因为家长的要求,56%的人是为了毕业证,只有10%的人是为了考取大学。

2、学习数学的动机

首先,在被调查者中有7%的学困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93%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不是这样。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有67%的学困生对数学根本没有兴趣,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23%的学困生虽然对数学感兴趣,但在数学上花费许多时间,而数学成绩不见提高;还有10%的学困生对数学曾经有兴趣,但上了初中或高中以后,慢慢的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所以,目前的数学学困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数学毫无兴趣,约占77%;一种是对数学感兴趣,但数学成绩比较差,约占23%。其次,在调查者中有83%的人觉得学习并不是为了达到老师或父母的要求,其余的学困生则认为学习是为了达到老师或父母的要求。

3、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如表一所示,数学学困生能自己主动学习的有32%,能坚持做到数学课前预习的有6%,坚持完成数学作业的有19%,懒惰在学困生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数学学困生中有67%的人不能完成作业,58%的人对数学课从不进行课前预习。

其次在被调查的数学学困生中有10%的人上数学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85%的人不集中,容易走神。可见,有相当多的学困生(约85%—90%)上课不能注意听讲,久而久之,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很差。究其原因,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数学课上接受新知识比较吃力,在问卷中有64%的数学学困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课时没有顾及到他的情况。23%的数学学困生认为顾及到了他的情况。所以,有半数以上的数学学困生在听数学课时很吃力。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阻碍学困生成绩提高的一道障碍。

再次数学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压抑、自卑,甚至出现逆反现象。在调查中发现(表二),有62%的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厌烦和逃避情绪,54%的数学学困生感到学习很没意思,心情很压抑,42%的数学学困生怕同学讥笑老师批评而不敢提问题,23%的数学学困生认为自己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

在与数学学困生座谈中发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数学学困生临近考试决心要努力复习,期末考试打一个翻身仗,就在学校刻苦学习了一整天,晚上回家之后感觉到了疲劳,回想自己一天总算没有虚度,所以决定小小的放松一下,先看一集电视剧再温习功课,但是这个学生心里总是不踏实,总是感觉周围有四只眼睛盯着自己,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安,终于下定决心不看电视要回到自己房间温书,就在他快要进房门的刹那,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快考试了,你要好好复习。”瞬间,已经快要达到顶点的学习热情突然被浇灭,这个学生噘着嘴小声嘟囔着“就冲你这句话,今天我不学习了。”据统计类似的情况在很多数学学困生身上发生过。可以看出,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还存在着自卑、压抑及逆反心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在学困生身上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归结为以下几点:

1、志向水平低。

2、对数学不感兴趣。

3、懒惰。

4、注意力不集中。

5、自卑、压抑、逆反心理。

除此之外,通过长时间观察,我们还发现在数学学困生中存在着好高骛远现象:

例如,数学学困生甲经常向数学老师提出一些难题、偏题、怪题,看似数学水平很高,可测验结果却大相径庭,数学成绩少的可怜。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原来他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不过关,而自我感觉却是数学高手。

四、纠正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我们拟定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数学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2、发现闪光点,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4、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

作者:翟廷华

第3篇: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草原生态治理与牧区反贫困调查报告

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是浑善达克沙地的源头,是我国直接面向京津地区、输沙量最大的风口之一,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京津地区。苏右旗总面积396.4万亩,其中草地面积占98.23%;可利用草场3556.1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8.89%。该旗草原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草原。上世纪末,受严重干旱气候影响,苏右旗草地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农牧民经济收入水平急速下降。为此,从2001年起,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大量措施、投入大量项目、资金在当地。这些恢复生态的项目措施的作用如何?贫困农牧民在参与生态建设项目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在生态建设的同时缓解贫困?2004年和2007年,我们对苏右旗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走访了2个苏木4个嘎查78户牧户。本文对草原生态退化对牧区经济和牧民生计的影响、草原生态治理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贫困牧民在生态治理项目中的参与情况和受到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草原生态退化对牧区经济和牧民生计的影响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苏右旗生态条件还比较好,全旗草原草群覆盖度平均在32%,只有极少数草场出现轻度退化,当时草场的牲畜头数只有50万头只,不存在超载问题。到上世纪末,干旱化的影响在该地区开始显露,草原生态系统急剧恶化。从下表可以看出,该旗可利用草场面积从60年代的2.52万平方公里下降到2001年的1.7万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沙化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全旗沙地面积达到0.6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旗总面积的24.19%。60年代的产草量为112.5斤/亩,2001年只有38斤/亩,仅为60年代的1/3左右。仍年代草场可承载29l万个羊单位,2001年下降到48.5万个羊单位。

严峻的生态形势给牧区经济和牧民生计带来的影响是毁灭性的。1999~2001年,内蒙古连年大早,生态急剧恶化,整个锡林郭勒盟赤地千里,草原生态系统到了崩溃的边缘。苏右旗旱灾、白灾、黑灾、沙尘暴和虫灾等自然灾害并发。持续时间之长和损失之大都前所未有。1999~2001年,重灾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80%以上,70%的可利用草场退化,重度退化面积达到30%。连年的自然灾害给畜牧业和整个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999~2001年,受灾人口2.4万,受灾牲畜152万头只。2001年底存栏牲畜下降到47.7万头只,比1998年减少58.09万头只,年均下降速度23.3%。由于畜牧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1998~2001年第一产业产值3年以平均7.9%的速度下降.1999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到28%,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5%。地方财政收入也受到影响。2001年全旗财政收入2.552万元,比2000年减少1064万元,下降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63万元,比2000年减少1112万元,下降40%。

受自然灾害影响,苏右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下降,大量人口返贫。该旗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2152元下降到2001年的847元,年均下降速度26.7%。在长期抗灾自救过程中,很多牧民耗尽积蓄。2002年,户均抗灾支出12800元,人均抗灾支出3000元。由于大量牲畜因灾死亡和连接处理牲畜,户均损失18280元,人均损失4160元。抗灾投入和因灾损失相加户均31080元,人均达7160元。而且,灾年牧民在购草料、走场、拉水、放“苏鲁克”、子女人学、看病就医、穿衣取暖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支出也大大增加。95%以上的牧户没了积蓄,70%以上的牧户负债经营。到2002年,遭灾期间牧民累计贷款9260万元,人均负债2593元。到2003年8月,仍有6223万元无力偿还。2002年夏荒期间,全旗农牧户中有4020户、16781人需口粮救济,分别占全旗总农牧户和总人口的52.9%和52.6%。需要救济的口粮就达到302万斤,折资242万元。从贫困发生率指标来看,2001年,该旗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占牧区总户数的45.1%、总人口的46.4%。

二、草原生态治理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锡盟提出了围封禁牧战略,采取生态移民、就地舍饲禁牧和季节性休牧三种方式,利用3~5年时间,把生态极度恶化地区的牧民迁移出来,原有草场实行围封禁牧,牧民迁到具备“五通”条件、水源充足的地区,从事舍饲圈养、集约化经营;已经实现防灾基地建设配套地区的牧民就地安置,实行禁牧舍饲;其他地方大力推广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最终实现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增加牧民收入的目标。所谓转移,即草场利用由超载放牧向科学利用转移;畜牧业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移;农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集约经营、退耕还林还草转移;农村牧区生产力向城镇转移;农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具体做法是:

(一)实行生态移民,实行集中安置,切断破坏天然草场的源头

生态移民分为以下两种:

1.搬迁到生态移民区。2002年,苏右旗启动齐哈日格图生态移民工程,规划用3~5年时间将把生态极度恶化的两个苏木草场围封禁牧,围封区内的牧民和牲畜转移出来,整体搬迁到具备“五通”条件示范区园内进行模式化养殖。2001-2003年,苏右旗建成3个移民示范园区,建住宅284套/11434平米,建青贮窖284个/24780立方米,开发高产饲草料基地9200多亩。2002年,实施生态移民246户,其中齐哈日格图144户、新宝力嘎86户、都呼木苏木16户。移民户主要养殖苏尼特羊、绒山羊、奶牛、西门塔尔肉牛和小尾寒羊。给予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有:(1)退牧还草项目补贴饲料粮主要保证齐哈日格图移民园区的饲料需求。(2)生态移民人均一次性补贴5000元。(3)通过民政和扶贫部门救济的形式,妥善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棚舍及生产生活问题。

依据2003年出台的《苏尼特右旗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带围封草场牧户优惠条件》,搬迁到生态移民示范区的围封草场牧户,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1)拥有围封禁牧以后的草场使用权。(2)围封草场形成的围栏、角钢登固定资产一次性划归牧户所有。(3)国家投资兴建住宅、棚圈等设施.产权归牧户所有。(4)购买4头以上奶牛,政府补助资金总额20%,协调银行贷款60%。(5)每头奶牛享受5000斤饲料补贴。(6)各类企业招收工人,按照一定比例安置禁牧后搬迁到城镇的牧民。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税务部门审核。可视同安置城镇下岗事业人员,享受国家有关减免税政策。(7)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免受借读费和学杂费。(8)子女高中毕业未考入大专院校的,由劳动部门免费提供2个月以上的技术培训,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2.搬迁到城镇。依据《苏尼特右旗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带

围封草场牧户优惠条件》,搬迁到城镇的生态移民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包括:(1)仍拥有围封禁牧以后的草场使用权。(2)围封草场形成的围栏、角钢登固定资产一次性划归牧户所有。(3)每人一次性享受生态移民生产补助5000元。(4)搬迁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牧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在就业优惠证》与城镇下岗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工商、税务、卫生、公安、城建、土地等部门凭其个人身份证(户口)和旗政府、苏木镇政府出具的介绍信,优先免费办理各种手续。办理生产经营执照,免除除工本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凡有合法住所和稳定收入来源的,由本人申请,予以解决城镇户口。购买住房和经营性用房的按照有关规定免收相关费用。合伙自办创建矿产开采也,免收资源补偿费和草原补偿费。领办第三产业的经地税部门审核,3年内免除除营业税以外的各种税收。(5)各类企业招收工人,按照一定比例安置禁牧后搬迁到城镇的牧民。经老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税务部门审核,可视同安置城镇下岗事业人员,享受国家有关减免税政策。(6)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免受借读费和学杂费。(7)子女高中毕业未考人大专院校的,由劳动部门免费提供2个月以上的技术培训.为其就业创造条件。(8)子女安置就业、参军等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二)草场围封禁牧

2002年,苏右旗发布《禁牧令》,就地禁牧3个苏木的7个嘎查,禁牧612.1万亩.期限5年。其中,就地禁牧421.3万亩.涉及280户牧民1012人。禁牧面积中.国家退牧还草工程面积150万亩,涉及额、格2个苏木的6个嘎查.实行全年禁牧。其他地方实行为期60天的季节性休牧。

根据《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禁牧和休牧的补充通知》,2003年.全旗禁牧面积1024.62万亩,禁牧区涉及3个苏木的7个嘎查,禁牧期限为4年零9个月。2003年禁牧涉及牧户687户,2411人,牲畜45582头。其中,国家“退牧还草”工程135万亩,涉及额、格2个苏木的5个嘎查(额苏木的赛因锡力嘎查已与2002年底前将牲畜全部处理,全嘎查整体围封禁牧)。

根据2004年《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通告》,2004年,苏尼特右旗在全旗范围内禁牧休牧。全旗禁牧面积97.4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2.91%,涉及9个苏木、22个嘎查村,2899户牧户、7.2万头只牲畜(2003年日历年度存栏牲畜)。其中在国家禁牧舍饲项目区38.15万亩.占全旗草场的1.1%。

(三)季节性休牧

荒漠化草原的季节性休牧对于保证牧草返青,保护草地,减轻草地植被破坏程度和带动植被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沙化、退化草场得以恢复,锚盟2001年开始实行季节性休牧.当年有39个苏木102个嘎查的草场普遍休牧,休牧达2656.9万亩。到了2002年,季节性休牧在各旗县广泛推开。休牧力度也逐年加大。

根据2002年《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禁牧令》(第1号),2002年季节性休牧区包括乌日根塔拉全部嘎查;吉乎朗图苏木境内的图们嘎查、查干哈达嘎查和阿门乌苏嘎查;桑宝力嘎境内的新宝力格嘎查和额尔登塔拉嘎查;都呼木境内的宝拉格嘎查和都呼木嘎查以及旗牧场。4个苏木的15个嘎查。2002年.季节性休牧涉及都平木、乌日根塔拉、吉朗图、桑宝力嘎4个苏木的15个嘎查,1388户牧民、4728人.休牧面积1056.4万亩(其中国家禁牧舍饲区887.6万亩)。

根据《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禁牧和休牧的补充通知》(苏右政发[2003]8号),休牧范围包括:(1)指定休牧区。休牧期为每年3月25日到5月25日,休牧期限为5年。(2)自行休牧区。休牧期限为每年3月25日开始,具体期限可根据饲草料储备情况按照20~40天安排,但不能少于20天,共实行5年。根据计划.2003年休牧面积2887.7万亩,实际落实2824.11万亩(其中国家禁牧舍饲区798.9万亩)。

2004年,苏尼特右旗在全旗范围内实行禁牧和休牧。除了禁牧的区域以外,其他区域均实行季节性休牧。2004年.春季休牧面积3253.63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97.09%,涉及11个苏木镇、52个嘎查村、5190户牧民、60.2万头只牲畜。休牧面积列为国家项目区并享受饲料粮补贴的休牧面积2703.7万亩,涉及10个苏木镇、46个嘎查存、4414户牧民、49.9万头只牲畜;非国家项目区(自行休牧区)255.27万亩,涉及2个苏木镇、6个嘎查村、766户牧户,10.3万头只牲畜。国家项目区从4月1日到6月1日实行2个月休牧,每亩补贴饲料粮1.85斤,合计补贴饲料粮5002万斤,加工程颗粒饲料和玉米后发放给牧户。自行休牧区从4月1日到5月10日实行奶天休牧.饲草料自己解决。

据苏右旗围转办的数据。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国家禁牧舍饲项目区分别实施休牧面积887.8万亩、1686.9万亩和2704万亩,分别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22.8%、49.9%和80.7%。

(四)划区轮牧

从锡盟2001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在休牧地区全部进行了轮牧。苏尼特右旗中南部草场相对较好,采取划区轮牧的方式,能够做到保护植被,加速草场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2003年.对桑宝力格苏木新宝力嘎嘎查的47.8万亩草场和都呼木苏木都呼木嘎查的71.7万亩草场实行划区轮牧,具体期限从休牧结束后开始执行。2004年,划区轮牧面积128.2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83%,在春季休牧2个月后实施轮牧,涉及2个苏木、2个嘎查、211户牧户、2.5万头只牲畜。

三、草原生态治理的成效

(一)生态效益明显

2002年,即围封转移战略的第二年,苏右旗牲畜头数迅速减少,减幅达到3/4,到2003年牲畜头数快速增加,但仍然只有2001年的2/3。牲畜人均占有量相应从2001年的59头减少到24头。2003年也只增加到39头。放牧率由2001年的62%减少到25%,2003年也大大低于2001年。

与之相应,草原生态恢复速度非常之快。据围转办提供的数据,围封转移战略实施前,苏右旗的草群平均高度为8~10cm,盖度平均为8%~12%。2003年,草群盖度平均增长了5~8em,平均盖度提高6%。据2004年6月该旗畜牧局提供的数据,苏右旗草群高度为9.7厘米,鲜草亩产量为89斤、草群盖度平均为28%。草群高度与鲜草亩产量平均比与相邻的四王子旗非禁牧区高出6厘米和33斤.苏右旗可利用草场退化面积由2001年的19000平方公里减少到2002年的13000平方公里,减少32%。2003年进一步减少到10000平方公里,只有2001年的53%。沙尘暴和风灾的次数分别由2001年的18次和24次减少到2003年的4次和9次;成灾面积由2001年的17000平方公里减少到

2003年的4000平方公里。2002年的旱灾面积比也比2001年减少一半。

根据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的科研结果,苏右旗2003年鲜草产量215589.6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64788.59万公斤,增幅42.96%。苏右旗草原监理机构2004年5月份对互为交界的额仁淖尔苏木赛因锡力嘎查禁牧区与吉呼朗图苏木图们嘎查非禁牧区草原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赛因锡力嘎查2002~2003年两年草场植被平均高度12厘米,草群盖度平均为15%,亩产牧草量80多斤。而图门嘎查2002~2003年两年草场植被盖度平均8厘米,草群盖度10%.亩产牧草量50斤。虽然降水量增加对于植被指数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但围封转移战略功不可没。

(二)虽然牧民短期收入减少,投入增加,但对提高长远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牧户短期损失比较明显

(1)短期现金收入迅速减少,部分牧民生活水平下降以齐哈日格图生态移民区为例,迁入园区牧户牲畜数量由2000年的28300头只减少到2002年的8080头只,其中2001年迁入园区牧户的牲畜由1999年的10396头只减少到4109头只。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2759元下降到2002年的503元。相当多的牧民生活困难。据盟、旗、苏木、园区组成的调查组2003年初的调查,在调查的111户牧户中,有负债户68户,占47.9%.户均负债8147元。迁入园区的142户中.贫困户为4s户,占33.8%。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有7户。课题组的牧户家计调查也表明,有户回答家庭经济收入下降了;有13户认为,自己的子女上学受到了影响;有9户认为,自己家庭成员看病受到了影响;14户表示已经无力扩大再生产;还有1户因经济困难而导致家庭矛盾增加。

(2)生产性投资较大,牧民的经济压力较大。围封转移除涉及围栏建设外,还必须使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放牧方式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的生产方式,这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棚圈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所需资金大,牧民无力承担。我们进行的牧户家计调查表明,29户反映饲草料出现不足。40户反映资金困难。而且,只有11户有少量存款。调查户中只有10户没有借债,其余全部有债务,户均债务达到33000多元。在这种经济状况下,牧民再进行生产性投资确实非常难。

2.长远效益远远大于目前的经济损失

2003年,苏右旗鲜草产量增加64788.59万公斤,这将直接提高草场牲畜承载力。如果以20公斤鲜草折合1公斤干草计算,一头牲畜消耗200公斤的标准计算,苏右旗的牲畜承载力将增加15万头标准羊以上,从而可以直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收入的增加.2003年的鲜草产草量的增加既有围封转移的因素,也有天公作美的因素。所以很难估计出围封转移对鲜草产量增加的具体影响。但从经验来看,禁牧1年亩产干草量可以增加20斤左右.休牧1年每亩干草产量可以增加4斤。2004年苏右旗禁牧38万亩,可以增加干草760万斤;休牧1017.9万亩.可以增加干草4068万斤。两项相加,可以增加干草量4828万斤。对苏右旗而言,退牧还草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投资与补助,这也可以增加当地经济流量。可见,虽然从短期来看,牧民的收入会有所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改变“竭泽而渔”的经营方式,摆脱“过牧——生态恶化——更加过牧”的恶性循环。长远地看,草场草产量会大幅度增加。草原生出承载力也大大提高,这将为发展畜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看,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就目前苏尼特右旗经济发展水平和草原沙化程度而言.最直接、最有效、最省钱的办法是遵循自然规律,采取以禁牧休牧为主的退牧还草措施,休养生息,让草原自我恢复。实践表明,这一措施可使植被盖度每年提高4~6个百分点。预计5~10年以后,人为因素对草场沙化造成的影响将显著下降,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风沙对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危害将明显减轻。

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近年来,通过实施草原生态治理政策,苏右旗草原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但调查也发现,草原生态治理在政策设计和执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草原生态治理问题还没有被提到与退耕还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1998年以前,国家在草原保护和建设方面的投入每亩不足1分钱,没有建立一种持续利用草原资源的机制。自沙尘暴引起全社会关注以后,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问题才被提上日程。近年来,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人大大增加,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003年以后,由于部分地区草原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一定遏制.甚至还有改善,使得一些地方对草原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放松。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没有提到像退耕还林一样的高度上。以至于在一些草原地区,出于部门利益。出现了毁草种树、为了“圈地”而不顾自然规律、漠视牧民权益的事情。

调研表明,对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还是杯水车薪,治理规模较小。例如,苏右旗草场面积3243.77万亩,从2002年到2004年.国家下达的禁牧舍饲任务为全年禁牧495万亩,仅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15.3%。草原的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41.7%。草原大面积退化将对我国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构成明显威胁。1999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的生态事件已经非常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退牧还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其重要性不亚于退耕还林。目前牧区牲畜数量又在迅速增加,如果不遏制住这一趋势的话.不出几年,惨痛的教训将重新上演。所以,目前,对于草原生态治理问题不能有丝毫放松。相反.要在总结前几年的经验的基础上,大幅度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治理面积。

目前,草原生态处于治则好转、不治则恶化的.临界点上。如果不进一步加大投入,甚至减少投入,原来的成果将前功尽弃。在此节骨眼上,投资只能加大,对于已经治理的草原,要严密监测草群高度、草群盖度以及鲜草产量,一旦出现生态恶化,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要逐步扩大治理面积,因为草原生态恶化带来的影响具有外部性,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是草原牧区的事情.还是全社会的事情。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关注这一问题。只有引起全社会关注,对草原生态治理的力度才会加大,投人才会增加,机制才能更加完善。

(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苏右旗本来就是个吃财政饭的贫困旗,近几年来.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苏尼特右旗的财政实力大幅度下降。2001年下降幅度达到40%。目前,县级财政能够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就已经不错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应当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1.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亟需加大。苏右旗退牧还草工程

总投入为950万元。相对于以前不投入而言,这个投入的增加量是比较大的。但苏右旗草原面积达到2.6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投入仅为356元,无异于杯水车薪。从目前投入的结构来看,全部资金用于草原围栏建设,而在草原检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则几乎没有。因此,中央财政应当加大这个方面的投入力度。

2.必须解决退牧还草过程中出现的“撒胡椒面”的问题。为了扩大治理面积,苏右旗对于全年禁牧每亩每年补偿10.95斤,季节性休牧的补助标准是每亩每年补偿1.85斤。“稀释”中央的补偿标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使补偿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当使补偿对象获得的收入相当于退牧还草以前的收入。如果“稀释”以后达不到这个标准,牧户就可能没有退牧还草的内在积极性。政府的补助他是要的,但是达不到他原来的收入水平的话,他将仍然放牧。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所有的牧户都得到了一点补偿,但所有的牧户都退不下来。诚然,中央的补偿标准并不一定适合各个地方。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当地的补偿标准,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起牧户退牧的内在积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等于“撒胡椒面”.钱花了,却没有效果。

3.补贴应及时到位。目前饲料粮补贴的方式是在地方将工程实施以后,再向中央申请补助。这里首先有一个时间滞后期的问题。对地方而言,要实施退牧还草政策,要么自己先垫上钱,要么先欠着牧民的钱.待上级补助下来以后再到位。2003年实施的项目,两年补助饲料粮3120万斤,于2004年才到位。2004年实施的全年禁牧38.15万亩和休牧一1017万亩,国家补助饲料粮2299.5万斤饲料粮到调查时还没有到位。这会影响牧民的积极性。

4.扩大补贴范围,将粮食调运费用等纳入补贴范围之内。2004年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增加了财政压力,实施政策的成本大大增加。一般来说,牧区距粮食主产区较远,粮食调运费用是一笔较大的开支。目前的做法是退耕还林所需的粮食粮运费用全部由调入地区负担。禁牧舍饲饲料粮调运和网点增设费用按照自治区、盟市和旗县财政各负担1/3。对于财力较强的地区而言,地方财政有能力筹集资金完成任务。但对内蒙古这样财力非常薄弱的西部地区而言,在退牧还草面积较大,调量时调运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要承担这样一笔巨额的粮食调运费用是非常困难的。粮食调运过程中产生损耗,粮食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饲料粮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三)破坏生态环境的源头并没有被切断

生态移民是比较彻底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方式。但调研表明,即使是生态移民工程.也没有切断这一源头。在齐哈日格图生态移民区,142户迁入户,有62户的6000多头只牲畜仍然留在原住地。虽然迁入户的草场面积有122.8万亩,但真正围封的只有12万亩.至少有100.8万亩没有真正实现禁牧。这一问题不解决,生态移民工程的效果将极为有限。至于就地禁牧舍饲、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的效果就更赶不上生态移民了。为此,必须考虑更为彻底的方式。对于生态系统已经非常脆弱甚至接近崩溃的地区,应长期禁牧,集中连片建立无人区。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的生态条件已经非常恶劣,即使具备自我恢复能力,也应当考虑长期禁牧,并且适当采用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方式。只有自我恢复能力较强、恢复速度比较快的地区,才可以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为主,但也必须辅之以禁牧的方式。

(四)进一步竞善产权制度

一是所有权问题。草原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草原生态问题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必须有国家干预才能解决。对于危及国家安全的资源,应当明确国家的终极所有权。这样在进行强制禁牧、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时才有制度依据。

二是要真正落实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目前,牧区仍然较多存在非牧业单位和人员占用草地的问题,一些机关单位和个人甚至利用权力资源占用草地,有些问题地方政府解决不了。对于这些问题,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对于凡是没有草原使用证的放牧单位和人员,必须有明确、切实的处理措施,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草原使用证的作用,才能保护牧民利益,让牧民真正拥有产权,有保护草原的内在动力。

三是草原产权流转过程必须规范。目前,一些草原使用权转入者过分追逐短期利益,采取掠夺式的放牧方式,导致发生产权流转的草原的生态环境不如不流转的草场。草场使用权的流转有利于部分牧民转移㈩来,也就有利于建立保护草场生产力的机制。但是,如果草场使用权流转不规范,反而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应当明确。草原使用权的流转必须在确保草场生产力的前提下进行。

(五)加大对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力度

实行围封转移要求发展非放牧业产业,很多牧民需要种植饲料、加工饲料、从事畜牧业以外的产业,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经过几年的自然灾害,相当多的牧民近几年入不敷出,需要筹集资金维持生计,就业和子女上学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总体来看,当前牧民迫切需要资金支持。据围转办提供的数据,2003年围转办计划为禁牧舍饲户购置732头奶牛,需要申请贷款732万,但目前实际只落实了382.5万元,缺口有349.5万元。2004年计划购置奶牛1000头,资金缺口则增加到1000万元。从贷款期限来看,给牧户贷款是短期贷款,但牧民在很多时候需要的是1年期以上的贷款。例如养殖奶牛需要几年才有收入。

牧户家计调查表明,一是牧民迫切需要资金发展生产。二是越是收入水平低下的牧民,贷款越困难,贷款需求满足率仍然较低(与收入水平挂钩)。三是部分牧民负债累累。

农村信用社目前是牧民获得贷款的主要来源。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比率较高,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对牧民的贷款支持也是有限的。加大对牧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是尽快对牧区的农村信用社实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支持下,明确信用社的产权,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同时,在银监局的监管下,鼓励牧区发展民间金融。由于牧民进行退牧还草资金需求量大,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需要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考虑扩大对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贷款规模。从贷款期限来看.应当考虑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的一致性。为此,有必要在贷款期限上予以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考虑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支持退牧还草的中长期贷款。

积极利用社会资金.草原生态治理的投入量大,目前,草原治理投入以财政为主.这种单一的投入一是造成政府负担沉重,二是资金的使用效果要打一些折扣。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牧民在抗灾自救以及增加投入过程中。负债严重。对于部分草场,可以考虑采取使用权拍卖的方式,由投资者承担近期的投入,并赋予其收益权。通过商业化运作方式,政府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在更大范围内调动投资

者的积极性。可以考虑采用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

(六)要将产业选择与生态移民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结合起来

对生态移民示范区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满足生态移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并且要确保工程质量。园区的配套设施必须跟上,这些设施包括:1.建立挤奶站。2.加强饲草基地建设。调查时.园区内每个羊单位仅拥有饲草40.25斤、饲料7.7斤、青贮291.6斤。贮存干草2万斤以上的仅为12户;1~2万斤的仅为18户;0.5~1万斤的仅为19户。而0.5万斤以下的达到42户,其中还有42户没有干草和饲料。应当考虑水源供应和方便种植等因素,将现有饲料基地划分到户,并以井的控制面积为单位,组成种植小组,统一管理协调。3.搞好饲料基地林网配套建设,防治新的沙地退化。4.加强有机肥供应。目前饲草料地土地贫瘠,但有机肥供应跟不上来。可以考虑发动牧民堆积农家肥。5.成立农机服务实体,提供有偿农机服务。饲料种植、收贮、加工和运输机械短缺。园区内仅有17辆生产用汽车17辆,生产用拖拉机50台,粉碎机20台,槽斗336个,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6.开展了相关科技培训。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如何种植饲草(如施肥、灌溉等)和如何加工饲草和配备饲料不太了解;畜种、畜群结构不合理;饲养管理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较弱、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等。生态移民区在推行模式化养殖过程中,真正能将适用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的牧民不多,移民收入增加受到限制。2004年调查时,园区内共饲养黑白花奶牛14头,其中日产奶牛40斤左右的7头,35斤左右的4头.30斤左右的3头。饲养产奶西门塔尔牛3头。其中日产10斤左右的31头,5斤左右的5头。但是,奶牛产奶量比较低。虽然迁入牧户142户中,今后打算养奶牛的有92户、养鸡的1户、养兔的2户、种植饲草料的46户,但是绝大多数牧民没有从事这些行业的劳动技能。如果科技服务体系不能切实建立起来.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空话。

(七)将发展教育作为草原生态治理的根本措施

目前,牧民文化程度较低,在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短期内对退牧还草政策的认同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牧民对退牧还草政策持观望态度。原因:首先是短期现金流受到较大影响,部分牧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其次是多数牧民担心原住地的房舍、水井、棚圈等设施被盗被毁。再次是一部分迁出来的牧民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迁出来了,不能放牧,但未迁出来的仍然在放牧.甚至占用他们的草场,收入水平更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加大补贴力度,让退牧还草牧户的收入要比从事粗放经营、靠破坏生态为生的牧民的收入高。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宣传方式,通过面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牧民认识到退牧还草的重要性。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对实行以草定畜的牧民给予奖励,对不遵循政策规定、私自放牧和“偷牧”现象加大惩戒力度,为牧民提供正反两面教材。

要从根本上解决草原退化问题,必须减少放牧人口。划区轮牧、舍饲和减少饲草种植基地和加工饲草需要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并且需要运用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但是,牧民技能缺乏。减少放牧人口的途径还包括生态移民、就地发展二三产业、外出就业和居住等。解决牧民出路问题,发展教育是根本办法。为此,一是应当在解决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考虑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之内。可以考虑争取中央支持,在牧区优先推行高中义务教育。一般来说,牧民子女在接受了高中教育以后,就业能力将大大增强,将不再愿意以放牧为生。二是积极发展职业技术中学教育,提高牧民到放牧业以外的领域就业的能力。二是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再教育,对生态移民以及从事非放牧业的牧民提供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牧民的意愿,确定其合理的需求,并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提供教育、培训与信息服务。

结合围封转移战略的全面实施,根据高中课程安排和实际情况,可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分年级采取普通高中适当开设符合牧区和学生就业实际的职业教育课程,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专业技术院校,对牧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类技术技能教育,强化就业能力。

(八)完善防灾减灾机制

近年来,苏右旗草原蝗虫频发。2003年夏季蝗虫发生面积137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达到617万亩,重灾面积281万亩。2004年,蝗灾发生1050万亩,重灾区达到600万亩。据畜牧局统计,仅2004年1~6月,苏右旗蝗灾面积就达到955.7万亩,涉及10个苏木镇32个嘎查,受灾户1481户、5102人、349720头只牲畜,虫门密度为45-80头/平米,发生面积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重灾区面积483.5万亩,涉及10个苏木镇27个嘎查,受灾户779户、2804人、196994头只牲畜,虫口密度82-95头/平方米,最多的达到458头.重灾区面积占发生区面积的51%。蝗灾发生后草场盖度平均下降25%左右,平均每亩草场产草量减少40公斤左右。2003年,547万亩非灭治区鲜草产量减少24680万公斤,相当于10900万元的经济损失。目前,草原防灾减灾力度远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苏右旗2003年和2004年的作业面积仅为224万亩和365万亩,仅占蝗灾发生面积的36.3%和34 76%。仅2003年1年,苏右旗灭蝗经费缺口达到2800万元。从其财政实力来看,根本无法治理如此大而积的蝗灾。大家抱怨,“与其让蝗虫吃了,还不如让羊吃了。”虫灾问题亟待解决,否则生态治理前功尽弃。鉴于蝗灾的破坏性影响和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状况,建议中央在资金、药品、机械等方面支持灭蝗。可以考虑将该项支出列入防灾减灾专项支出中,每亩至少补贴2元。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陈 洁 罗 丹

第4篇:贫困生调查报告

**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二、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继续。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政和一中从初中到高中共六个年段。其中大多数的贫困同学是靠学校、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发送补济金,设置奖学金,以及减免学费等手段来帮助同学减轻困难。其它的均由亲属或“一帮一”结对子等手段来解决。

在校被列为补助对象的同学大多是学习勤奋刻苦、名列前茅者。

如荣同学家庭突然变故。父亲丧失劳动力,在读大学的哥哥又因病休学在家。全家人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然而荣同学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依然咬紧牙关刻苦学习,一直保持年段前五名的成绩,但他每月的生活费仅仅只需30余元。

再如张同学因母亲病重,家庭需巨额的医疗开支,由学校学生会组织献爱心活动,广大师生踊跃支持,为此该同学解决了部分费用。因此,张同学心怀感激。不仅勤奋学习更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在各大赛势上都取得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

四、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援助

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妇联的“春蕾”计划以及许多方面成功人士的慷慨解囊都为贫困生解决了物资方面的巨大困难,并在精神方面给予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如县妇联就发动女干部采劝一帮一”结对子。不仅给予女同学经济方面的支援。更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与温暖。

我们相信**一中贫困生的状况会越来越好。

第5篇:贫困生调查报告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贫困生调查报告

国家和社会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特别为大学生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对家庭条件拮据的大学生提供助学金。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学习条件,使贫困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我系特开展了贫困生调查,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在这学期开学之初,我系安排各个班级组织各个班的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对上学期的贫困生进行了调研。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大家都更近一步地了解,又加之贫困生自己的叙述,10级同学推选出了新的贫困生名单,以下是我们系此次调查的主要情况:

一、我系贫困生基本情况

我们系共有贫困生65人,贫困生数量为全系学生的20.06%,系里被走访、调查的对象多数认为目前我校贫困生重新认定得到重视。很多贫困生额生活费仅二三百元,经济的贫困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节约伙食费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晚上不吃饭的情况。也有一些贫困生同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兼职,从而牺牲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时间。本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另外,有的贫困生过年也不回家,主要是因为经济窘迫,为了外出打工挣钱贴补下学期的生活费,同时也省了回家的路费。

贫困还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调查了解到,有少部分同学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的拒绝师生的同情,贫困也对近半数贫困生的人际产生影响,使其不愿意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生活相当的自闭。

二、调查情况

大多数的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可谓“上有老,下有小”。额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确实是压在父母身上的沉重负担,长年累月的体力劳动也使父母的身体积劳成疾,加上很多家庭也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老人既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甚至还有身体疾病需要常年吃药,沉重的负担使父母喘不过气来。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因此需要大学生自己养活自己,尽快学会自立,也需要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继续。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使家庭开销入不敷出,迫使家庭条件每日愈下。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有的贫困生是由于家中有意外,例如车祸、重大疾病等,都是造成学生家庭突然贫困的重要原因。车祸的发生往往与身体的损坏相联系,看病需要的住院费、手术费和吃药费都是一个普通家庭不小的开销。

三、贫困生的受助情况

与学校同步,我系解决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途径有三种方法:

(1)奖学金。学校设立了不同数额的奖学金,其中最高1600元,这些奖学金的设立解决了部分同学生活窘迫及学费不足的问题。但是因为不是针对贫困生而设,所以救助效果有限。

(2)勤工助学。我系努力的为贫困生争取占用学生时间少、任务轻的岗位给贫困生勤工助学。但是勤工助学的岗位数量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要,很多同学自主到社会兼职。

(3)助学贷款。这是资助贫困生最多的方式,我系大部分贫困生都申请了助学贷款,并且获得贷款的比例很高。这为很多贫困生解决了燃眉之急。

(4)助学金。助学金是为贫困生设立的,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经济上的补贴。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好心人士向学校提供捐助,解决了一些特困生的生活问题。

四、解决大学生贫困状况的建议

(1)尽可能多的为贫困生提供岗位

目前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是远不能满足贫困生需求的。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日常生活费,学校应尽可能的将轻松的不耽误学习得岗位留给学生,让他们补贴生活费的同时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2)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各种贫困生基金

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社会的力量获得援助。除了已有的助学贷款,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建立各类规范的贫困生基金会用于解决贫

困生的问题。

总之,我系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把解决贫困生生活和学习问题落到实处,更近一步的促进校园生活的和谐发展。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011年3月7日

第6篇:贫困生调查报告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贫困生调查报告

国家和社会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特别为大学生设立了国家助学金,对家庭条件拮据的大学生提供助学金。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学习条件,使贫困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我系特开展了贫困生调查,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在这学期开学之初,我系安排各个班级组织各个班的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对上学期的贫困生进行了调研。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大家都更近一步地了解,又加之贫困生自己的叙述,10级同学推选出了新的贫困生名单,以下是我们系此次调查的主要情况:

一、我系贫困生基本情况

我们系共有贫困生65人,贫困生数量为全系学生的20.06%,系里被走访、调查的对象多数认为目前我校贫困生重新认定得到重视。很多贫困生额生活费仅二三百元,经济的贫困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节约伙食费有的同学甚至会出现晚上不吃饭的情况。也有一些贫困生同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兼职,从而牺牲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时间。本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另外,有的贫困生过年也不回家,主要是因为经济窘迫,为了外出打工挣钱贴补下学期的生活费,同时也省了回家的路费。

贫困还使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调查了解到,有少部分同学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的拒绝师生的同情,贫困也对近半数贫困生的人际产生影响,使其不愿意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生活相当的自闭。

二、调查情况

大多数的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家庭成员众多,可谓“上有老,下有小”。额几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确实是压在父母身上的沉重负担,长年累月的体力劳动也使父母的身体积劳成疾,加上很多家庭也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老人既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甚至还有身体疾病需要常年吃药,沉重的负担使父母喘不过气来。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因此需要大学生自己养活自己,尽快学会自立,也需要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援助。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继续。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使家庭开销入不敷出,迫使家庭条件每日愈下。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有的贫困生是由于家中有意外,例如车祸、重大疾病等,都是造成学生家庭突然贫困的重要原因。车祸的发生往往与身体的损坏相联系,看病需要的住院费、手术费和吃药费都是一个普通家庭不小的开销。

三、贫困生的受助情况

与学校同步,我系解决贫困生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途径有三种方法:

(1)奖学金。学校设立了不同数额的奖学金,其中最高1600元,这些奖学金的设立解决了部分同学生活窘迫及学费不足的问题。但是因为不是针对贫困生而设,所以救助效果有限。

(2)勤工助学。我系努力的为贫困生争取占用学生时间少、任务轻的岗位给贫困生勤工助学。但是勤工助学的岗位数量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要,很多同学自主到社会兼职。

(3)助学贷款。这是资助贫困生最多的方式,我系大部分贫困生都申请了助学贷款,并且获得贷款的比例很高。这为很多贫困生解决了燃眉之急。

(4)助学金。助学金是为贫困生设立的,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经济上的补贴。另外还有一些社会好心人士向学校提供捐助,解决了一些特困生的生活问题。

四、解决大学生贫困状况的建议 (1)尽可能多的为贫困生提供岗位

目前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是远不能满足贫困生需求的。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日常生活费,学校应尽可能的将轻松的不耽误学习得岗位留给学生,让他们补贴生活费的同时也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2)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各种贫困生基金

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社会的力量获得援助。除了已有的助学贷款,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建立各类规范的贫困生基金会用于解决贫

困生的问题。

总之,我系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把解决贫困生生活和学习问题落到实处,更近一步的促进校园生活的和谐发展。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011年3月7日篇二: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院: 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09级

学 号: 0920020087 0920020086 学生姓名: 杨乔 谢利华 汪发燕(已休学)

指导教师: 刘 锦 2011年 5月 30日

目录 目录 ............................................. 3 一 前言 ......................................... 4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

(一)消费状况 .................................... 5

(二)学习与职业期望 .. ............................8

(三)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 ....................... 9

(四)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 ....................... 9 三 贫困大学生问题之我见 ....................... 11

(一)贫困大学生个人应自强、自立、自信 ........... .11

(二)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帮扶贫困大学生的力度...........12

(三)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12 ◆参考文献 ...................................... 13 ◆附录 .......................................... 13 调查提纲 ........................................ 13 访谈记录 ........................................ 14 心得体会 ............................................15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调查

一 前言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随着贫困大学生数量的增多,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而贵州大学地处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区,很多学生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高,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显示4万余名全日制在校生中,贫困生占3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这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在大学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调查目的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 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贵州大学的贫困生中采起抽

样调查方法。借此了解贫困生的相关情况。

调查对象 贵州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 访谈 查网上资料

调查时间 2011春季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当我们迈进大学校园的一刻,我们已经成为大学生这一群体,面对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充满了向往,然而作为一名贫困大学生则注定要更加努力,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双重负担究竟应当如何处理才能不辱使命呢,我小组首先对以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的经济情况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觉得经济困难,平均月支出450到750之间的占58.6%,充分显示在贵大贫困生还是很多的,虽然每年学校都对贫困生发放认定以加以帮扶和补助,但面对如此众多的贫困者,学校还是难以措臵裕如,下面就几个方面分析

(一)消费状况 1.大学生目前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费由家庭直接负担,许多贫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都是定额的,除了基本的生活费外,能够用于其它的很少,对大学生的活动直接影响,大学里我们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在参加各种课余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增加个人的综合素质,可没有足够的经济保证,许多的的机会白白丧失了,这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损失还是国家的损失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49%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32%的学生选择能省就省,另有少数学生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这些看来绝大数大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一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篇三:贫困生同学家庭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贫困生xxx同学家庭情况调查的

报 告

乐平市教育局:

我中心小学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对xxx同学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如实向局里作出报告。 xxx同学,性别:女;1991年4月出生;是乐平市众埠镇桐坡村村民xxx的长女,在xxx学校学习,于今年8月分考取xxx大学。 xxx同学一家5口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父亲一人外出务工所得,由于父亲文化程度低,忠厚老实在外从事体力活,收入一向微薄。祖父一向身体欠佳,常年疾病缠身卧床几年,去世时家里欠下好几万的医疗债务;祖母80多岁,视力及其低下,且需常年用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靠王熔毓的母亲照顾。母亲只能在家照顾年迈的祖母和弟弟,从事轻体力的农活,不能维持生计。弟弟就读于乐平市众埠中学,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多年来他们能在学校读书学习主要依靠亲友的支持。加上今年家里遭受超历史的洪涝灾害,家具及生活用品几乎被洪水冲毁,这对于本来经济就很紧张的xxx同学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 xxx同学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再也无法承担她的庞大的学费开支,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

特此报告!

调查人:

众埠中心小学

2011年8月18日篇四:关于大学生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

社会调查报告正文

调查样卷

调查问卷具体分析

小组心得体会

关于大学生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因为社会方面的原因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高等教育的费用全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开始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2003年,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根本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 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我们小组共设计了16个调查问题,采用总分的模式为主。先是总体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经济等情况,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按照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和不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进行分类调查,以达到异中求同的目的。 我们的调查问卷中首先关注的同学们的出生地问题。在调查和交谈中,我们

发现:被调查同学中60%都是贵州省本地的同学,而有25%左右是来自黄河以北的东三省、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且这25%的同学中,大多数都是经济条件不大好的贫困地区。而剩下的15%的同学中,亦只有极少数是来自沿海及经济发达哦省会。这一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网上常说贵州省经济不发达,贵州的教育落后,贵州人才流失量大,而这些情况更贵州省各大高校的学生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经济不发到就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人才自然教育的基础就跟不上,这又导致了中常期的继续贫困。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总数中,有30%的同学来自于城镇,而有70%的同学来自于农村。很多同学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原因选择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贵州,另一方面是其他地方高考的竞争压力过大,为求稳妥而选择了贵州。而这70%的来自农村的同学,也构成了大学生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因。从古至今,农村与城镇的经济收入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如今的社会现状而言,这种差异虽然在不断的减小,但短期之内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城镇的一般工薪家庭依靠夫妻双方的工资,供养一名大学生还是能够实现的。而在计划生育欠普及的农村地区,一个家庭往往会抚育两到三个甚至更多孩子,而孩子们得年龄差异又较小,这常常就会出现几个孩子都在读书用钱的紧张时期,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就我们而言,大学的教育支出算得上是孩子一生的教育支出中最昂贵的一部分。对于很多不那么富裕的家庭来说,这笔费用着实会让家庭伤透脑筋。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我们的三言两语就可以的。

国家一直在提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国家在努力,人民在努力,然而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就目前来看,贫困大学生们面对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主要依靠的是申请助学贷款,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学校的助学金,参加勤工助学和寻找兼职机会等来解决。而就长远来看,一是要改变城乡的经济结构和收入模式,二是要依靠国家对教育方面更实际更全面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投入。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发展起教育,只有发展好了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面貌。 就具体问题而言,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有56%的家庭法月收入低于1500元,收入1500-2500元的家庭占26%,而家庭月收入高于2500元的占20%。对应的在校大学生的月均消费在800元以内的占64%,在800-1000元的占26%, 1000元以上的占10%。通过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的月均消费基本上占到了家庭月收入的一半左右,这对于很大一部分家庭来说,是在有些吃不消。所以,勤工助学、兼职赚钱也成为了很多同学补贴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节约、节约、在节约也是我们响亮的口号。

对于我们问卷中提出的“你认为你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吗”这一问题,我们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排斥和回避,大家都已经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了。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属于贫困大学生范畴,剩下的40%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属于贫困大学生的范畴。我们小组依据对这道问题的选择,又将接下来的调查分为了两类,以便得出真实可信而有具体明确的调查结果。

本小组吴璨同学在女生寝室进行问卷调查

本小组骆小峰在法学院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篇五:走访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

走访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

xxx村村书记助理 xxx 在上级领导和村内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5个月,5个月以来我对我村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也接触了村内80%村民,特别是对村内的困难户进行了挨户走访,以下是我走访的现实情况、贫困分析和几点建议:

一、走访两户困难户的现实情况。 在欢喜庄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先走访了欢喜庄村的低保户高艳玲。高艳玲,女,45岁,其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高中。每年的收入就靠几亩稻地,每年还要为她上大学和高中的的孩子交纳大笔学习费用(每年8000余元),使本已十分拮据的家庭,生活更是难以为继。离开高艳玲家后,我们又到了低保户马宝凤的家中,这个三口之家主要以务农维持生计。马宝凤,女,59岁,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两个孩子都已出嫁到外地,身边无人照顾,在其家里我们看到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屋子特别小。 (转载于:贫困生调查报告)

二、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我同本镇的同志进行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我区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区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区农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其次,贫困户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

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三、目前困难户家庭存在的几大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

4、智力障碍、残疾困难户的生活如何改善。

四、我区帮扶困难户、低保户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几点建议。 宝坻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及市委的有关要求,在近几年把我区农村的惠民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农业税费的减免,到“新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为贫困家庭新建住房,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我区部分困难户的家庭住房、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生活困难。

但是扶贫帮困是一项细致的、艰苦的、长远的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新农村” 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区卫生部门的支持。

2、日常生活用品的捐助。动员全区各个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帮扶困难户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春节前,我将再次组织和发动全局同志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春联等节日用品,让他们温暖过冬,高兴过年。

3、建立动态帮扶档案,进一步完善我区社会保障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和换季时,我将组织全局为帮扶的贫困对象进行捐款,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借助文化下乡对困难户家庭给予救助。发挥本局优势,不定期组织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深入到乡村特别是帮扶对象中间,开展文化下乡,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让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5、为困难户提供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困难户家庭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就要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优惠政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贫困。

6、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拓展经营渠道,提高困难户农业产品的经营效益。

五、走访困难户体会

通过这次走访困难户工作,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困难群体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使全区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健康、美满地生活。

第7篇: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小学学困;2012年6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2、学习意志不强;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全面;

7、依赖心理强;

(二)外部原因;

1、教学评价方式原因;

2、教材原因;

3、社会原因;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 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2012年6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就立即着手就各实验学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家长、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各实验学校班级多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整理,通过认真分析与讨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我们认为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我们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全面。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教学评价方式原因。目前,仍然在唱“主角”还是教学成绩的高低。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跟不上班级整体步伐。

2、教材原因。现行教材多为探究思维内容,知识难度对学困生而言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4、学校教育方法的原因。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和无法忍受的刺激,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方法不当一般表现为教师的教育不公正,批评不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教师态度冷漠,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态度粗暴,经常训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惊慌失措,良知变得迟钝麻木,丧失了对情感、对知识的感受性。

5、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

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家庭的原因。

我们经常面临一个班有多数的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多溺爱,要么不管,要么无力管,要么管而不听。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言语不尊重老人,还存在动手打老人的现象。远方的父母大多因无法照顾孩子而新存内疚,只好在物质上多满足孩子,导致部分学生用钱无度,伸手就要,不感恩,不体谅,学习也可想而知。

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学生犯错后,不主动与教师配合,甚至“护犊子”,倒打一耙,与学校、老师发生冲突,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庭成长环境不良,父母沾有酗酒、赌博、偷盗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

7、突发事件的影响。如学生个人遭遇车祸、摔伤等意外伤害或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重大家庭变故,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综上所述,在下一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针对以上学困生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应对和转化策略,制定相关的具体实施计划。

第8篇:“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过程

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

(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

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 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

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四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4、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5、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应试教育原因。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

学困生大部分是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4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习平平的学生或学习困难生。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9篇: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妇联关于全区贫困学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全区贫困学生的情况,**区妇联深入22个乡镇中、小学和4所区属中学对贫困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

**区2013年在校学生58110人,其中1-9年级50945人,高中7165人。1-9年级贫困学生4107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8.1%。其中小学生36323人,贫困学生2407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6.6%;初中生14622人,贫困学生1700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11.6%;高中7165人(普高5364人,职高1801人),贫困学生1903人,占高中在校学生的26.6%。

二、贫困学生的现状

20xx年下学期以来,国家对九年制义务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书籍费、免学杂费,给予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9年级学生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免书籍费和学杂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小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700元,中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高中学杂费和寄宿费(以2013年上期为例):高一每学期学杂费1664元,高二每学期学杂费1369元;高三每学期学杂费982元。寄宿费女生每学期200元(公寓楼),男生每学期120元,生活费每月300-500元之间。高中学生平均每学期的学习、生活费用约40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年约10000元。

家庭贫困不只是交不起学费的问题,还有很多学费之外的费用,如吃饭、穿衣、治病、学习资料等。由于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存在,导致有的贫困家庭学生辍学。从调查的情况看,小学辍学现象少,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因身体、智力等原因辍学。初中辍学生(20xx年9月至今)473人,占在校初中生的3.1%;高中辍学生333人,占高中在校学生的6.2%。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大多数贫困学生对待家庭贫困能持乐观态度,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也有少部分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胆小、自卑、不合群,怕别人嘲笑、看不起,进而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三、贫困学生的贫困原因分析

我区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区城下岗失业和无固定工作家庭。从全区摸底的情况看,贫困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状况差,收入低。这部分贫困学生3334人,占在校学生的5.7%。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1.自然条件差,无经济来源。如湘江乡初二学生赵琴,家住庙子源村香草组,距乡政府20公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近年来,由于林区封山育林,限制砍伐,返贫现象严重,加上父母没文化,缺乏经营头脑,家里无其他经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

2.田地少、人口多,读书子女多。如:界牌乡大林江村(沱江镇五小就读)李恒,家里4口人一亩田,父母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挣不了钱,生活艰难。大锡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刘晓艳,家里三姐妹,大姐是株洲中医学院大二学生,二姐是**三中高三学生(因家庭贫困,现已辍学外出打工)。加上爷爷、奶奶、父母,一家七口人,靠父母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撑全家。

3.父(母)下岗失业。如:**一中高一学生黎斯洁,父母都是**国有林场下岗职工,爷爷奶奶年迈且常年有病,家里靠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贫困让她有辍学的念头。

(二)本人或家人因重大疾病、事故、灾害导致贫困。这类情况的贫困学生1481人,占在校学生的2.6%。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1.本人或家人患重大疾病,入不敷出。如白芒营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徐千红,家住石角岭5组,家里6口人,本人两年前查出患有白血病,现在每天需吃药,每季度需到长沙湘雅医院化疗、输血。其父母智力低下,每天外出卖苦力。河路口中心校一年级学生廖丽姿,父亲20xx年患尿毒症,药费花了30多万元,爷爷将自己的肾捐了一个给父亲,现在每月还要吃6000多元的药才能维持生命,一家六口人全靠爷爷一人的退休金生活。小圩镇中心校钟土兰、钟水旺两姐弟,家住绣球村钟家组,上面还有两姐姐,其母亲智商低下,父亲患肝癌已到晚期,依靠社会救助才得以生存。

2.因祸致残。如:小圩镇练江村小学一年级学生陈颖,父亲因车祸变成植物人,家中欠下巨额债务。东田镇中学七年级学生徐珍珍,母亲去世,父亲因车祸丧失了劳动力。

3.重大灾害给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如:沱江镇一小学生郑建华,家住富江路,今年因火灾房子被烧,现在租房住。务江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李光耀,家住胡青村苟仔坪组,去年因山洪,住房被泥石流冲垮,建房非常困难。

(三)父母离异、单亲和失去双亲家庭。这部分贫困学生有1105人,占在校学生的1.9%。这类贫困学生有4种情况:

1.父母离异。如

:务江中心校三年级学生盘鑫,父母离异后没人管,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大锡乡中心校二年级学生赵丽婷,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父亲上要赡养爷爷奶奶,下要抚养一双儿女,生活压力非常大。 2.父(母)一方死亡。如:**二中高二学生林付妹,年幼时父亲去世,姐弟二人上学全靠母亲。母亲现在精神恍惚,做不了事,尽管自己学习成绩好,但即将面临辍学。**职业中专七年级学生杨琳珍,几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将其交给外公外婆后再也未联系和抚养过,外公已去世,现在与7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 3.孤儿。无父母,跟随祖父母生活或由其伯、叔、姑抚养。如:白芒营中学七年级学生胡建,家住神仙洞十二组,父母去世后跟随爷爷生活。**三中高二学生奉秀繁,家住涛圩汉冲村,父母去世后,跟随伯伯生活。 4.遗弃儿。自小被亲生父母遗弃,被他人收养。如:大圩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钟遇辉,自幼被父母抛弃,被单身养父收养后,由奶奶带养。岩口铺完小六年级学生唐捡爱,遭父母遗弃后,被现在的养父母捡养,养父母已年迈,外出打工不可能,种田也力不从心。 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是贫困学生本身的过错,但是贫困却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和梦想,承担不该承担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贫困学生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政府的关爱。

四、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建议 1.增加贫困学生家庭成员的就业机会。我区下岗失业现状较为突出,夫妻双双下岗或一方下岗另一方收入较低,很容易导致家庭贫困。有的虽然解决了低保,但低保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对于一个有子女在校读书的家庭来说,光靠低保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其就业。因此,劳动就业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拥有更大的就业空间。同时,优先考虑贫困家庭成员就业,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机会。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助学投入。将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特别是高中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纳入救助统筹范畴,使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能安心学习,出好成绩、出好人才。第二,发挥部门(如民政、人社局、工会)作用,加大对低保户、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家庭学生的救助,对这些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给予资助,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三,设立爱心助困基金会。组织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将社会各界、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由教育局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帮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3.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爱。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贫困学生家庭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学校老师要定期走访贫困学生,加强与贫困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和智力支持,让贫困学生正视贫困,战胜困难,从而奋发图强,学有所成。第三,开展结对帮扶。妇联、团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爱心结对”、“爱心帮扶”、“爱心救助”等活动,使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不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习。去年,我们争取同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春明的支持,帮助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同时,我们还争取了北京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童缘”项目(此项目落户沱江镇二小),在沱江镇二小成立贫困山区少儿艺术团,挑选60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进行书法、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并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走出瑶山,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通过我们牵线搭桥和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爱心结对”、“爱心帮困”、“爱心救助”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贫困学生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共同关注。把帮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贯之下去。 )

上一篇:新发展理念内容是什么下一篇:新进员工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