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2023-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体育精神

摘要:王京龙先生的《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构架》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的研究专著,阐述了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基本框架的构架过程。本书立足于东夷文化角度的研究视角拓展了中国古代体育史“万事一系皆黄帝”的研究视野,提出了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体育精神,以尚道德、讲诚信为特点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是解决现代体育毒瘤的金钥匙。

关键词: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民族精神

·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的总体要求。这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体育精神增添了新的动力。近日翻阅王京龙教授的《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构架》[1]一书,深受启发,对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有着一定借鉴启迪价值。

[1]基本内容

《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一书是王京龙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的研究专著,主要阐述了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基本框架的构架过程。在理论上拓展了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万世一系皆黄帝”的学术视野。

该书以中华文明起源的夷夏东西说为理论基础,指出东夷文化是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渊源之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以黄河、济水、淮河、长江为坐标,这四条大河流域,诞育了三个大的文明集团,它们是西部河洛流域的华夏文明,东部济淮流域的东夷文明和南部江汉流域的苗蛮文明,后来华夏文化节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来源,南部苗蛮文化的汇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来源的补充和丰富。三者不断地相交流碰撞,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华文明的整体。由《史记》而形成了中国史学界“万世一系皆黄帝”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早期曾非常发达的东夷文化。该书立足于东夷文化背景下的齐文化发展,以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战国百家争鸣为基本材料阐释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构架,极大的开阔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学术视野,为认识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来源及形成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战国诸子对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有着突出的贡献[2]。该书主要就战国诸子思想中所体现的体育主张进行了阐释,着重对儒家、道家、墨家、医家、杂家代表人物与著作中反映的体育思想进行了挖掘和整理。

儒家的体育思想突出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认为体育是一种服务于国家政治的工具;二是重人的体育品德修养,三是强调体育是人的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主张以“成人”教育为目的[3],整个的教育过程,既包括技能的教育训练,更包括了精神的培育。因而,孔子体育教育思想中对于精神道德的高度要求,无疑是开启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特色建设的大门。孟子则把儒学中由强调个人修养而实现“礼乐治国”,升华为由强调君主“仁政治国”而实现“与民同乐”,代表着中国体育思想史上的全民运动意识的最初萌芽。荀子强调人的气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运动健身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乐舞对人的心智陶冶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最早提倡“快乐体育”的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学体育思想的发展,始终置身于周代礼乐治国的文化背景之下,立足于培养人的气质与精神,反映着一种器宇轩昂的大无畏积极进取精神。

道家的体育精神主张与儒家的体育精神主张大异其趣,走上了更多以关注人的生命为思考本体的“贵生”之路,形成了以遵从自然规律为基本特征的體育思想理念。从修身养生的角度看,老子的理论揭示出了人生的某些最基本的规律,在体育科学的发展层面上是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杨朱从生命的唯一性角度提出的“贵己重生”、“不以物累形”的观点,相对于健身养生而言,是值得肯定的;虽然透露着“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的消极态度,但他对于生命本身的唯一性和平等性的认识,不仅在当时看来有着很高的价值,即是今天,从人权的角度看,也仍然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的灿烂光辉。庄子不仅提出了“游”的心身超凡脱俗观,提出了生命现象的“形”、“神”二分观,而且提出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养生观念。以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姿态,显示着对于生命欲望的强烈追求。

墨家学派的思想是在墨子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行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其思想理论和社会行为,以其强大的感染和渗透力,对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积极的进攻意识、强烈的科学探求精神、显明的道德要求和伟大的侠义精神几个方面,宛然而成为中华民族夺目的灿烂亮点。

《黄帝内经》虽托黄帝之名所作,实际上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是医家的代表作品。作为一部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的体育思想主要是站在医学科学的立场上,从认识生命现象、养护生命肌体的角度表现出来,对后来的体育生理学、养生学、保健医学等学科都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书中提出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理论折射出战国时期的医学和养生思想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管子》对古代体育思想的贡献突出有三,一是最早记载了古代的民间习武活动,二是最早对“养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三是最早记载了技击(武术)的动作要求。《管子》中四篇关于“气”的阐释,是中国古代气功发展基础理论的奠基石,对中国古代的医学、保健学都有着杰出的理论贡献。《吕氏春秋》虽然不属于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但其中的体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却代表着参与百家争鸣的众多学派的体育思想观点。如其明确指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主张,并且对生命现象的科学认识、对保健养生理念的凝练、对音乐健身功能的升华,是战国百家争鸣过程中的高亢谢幕余音。

该书在全面而细致地剖析先秦诸子体育主张的同时,指出先秦诸子对中国人文精神的阐述与糅合,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思辨过程中,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静为主的行为要求、以德为主的行为规范、以利相导的激励原则”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框架。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任智不任力的竞技精神、性命至重的人本精神、重德尚礼的参与精神”等五个鲜明的特征。

[2]理论价值

自近代以来,西方体育凭借其自身“竞技”与“功利”优势的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但是,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体育规模不断扩大,竞技水平越来越高之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诸如赛场暴力、违禁药物的滥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道德滑坡等现代体育的“毒瘤”, 一次次刺激着人们的道德神经,使原本圣洁的体育赛场蒙羞。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重道德、重伦理为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精神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

该书认为,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包含的人本关怀、身心并重、积极进取、追求和谐、维护和平思想不仅与奥林匹克精神有着极大的共通之处,并且中华传统体文化追求和谐、崇尚道德的体育观念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强调的重精神、讲伦理、尚道德、讲诚信的人文思想正是时下世界体育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逐渐缺失的内容,弘扬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中崇尚的道德理念为解决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毒瘤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民族传统瑰宝的尚德诚信思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应得到充分的张扬。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战胜自我、追求卓越无疑是竞技体育的主旋律。但在社会体育领域却并非唯一准则;中国传统文化中宣扬的求仁和、尚中庸等思想使得中国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大为减弱。但另一方面它推崇的射不主皮、众乐乐思想对当今社会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的参与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

[3]几点启示

该书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出现在齐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战国百家争鸣是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发展中的基本源头,认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是一个必须的起点。该书对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近代以来我们的体育理论建设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整体认识以及现代民族特色体育理论的建设与发展相对不足,使得“我们现有的体育理论既不是东方文明、也不完全是西方文明的传承,不辨东西。”[5]在中小学足球教材中强化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教育,意义重大,不可小觑。

第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反映了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体育滑坡现象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的体育教育,首先應当是体育精神的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还是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主体的。在这一点上,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注释:

[] 王京龙.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飞.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体育思想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3(7):123-126.

[3] 王京龙.从《论语》看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J].体育科学,2012(1):77-80.

[4] 王化冰.东周齐国——古代东方的奥林匹亚[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8):43-45.

[5] 胡小明.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3):5.

作者:王玫红

第2篇:扎根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摘 要]京剧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京剧艺术中的脸谱、服饰、装扮等美术元素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两百多年来,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优秀剧目,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德育精神,传承着中国人的精气神。把京剧艺术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看一看中了解京剧,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京剧艺术;美术课堂;中华美育精神

[

2018年8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了“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作为美术教育者,应当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加强中华美育精神研究,肩负起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神圣使命。

京剧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是一种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京剧艺术中丰富多变的脸谱、装扮、服饰和美术息息相关,与音乐、文学相得益彰,共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大量优秀的京剧作品也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对学生普及京剧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亲近经典,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美德,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校2013年引入京剧艺术,成立了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视野中,通过专业学习和课程融合让学生认识京剧、欣赏京剧、热爱京剧、传承京剧文化,从而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了京剧文化,弘扬了中华美育精神。戏曲艺术中包含着大量的美术因素,装扮、服饰、道具、舞美等都属于美术创造范畴,把京剧艺术融入美术课堂,通过对其进行欣赏学习,是艺术形式的静态普及。

一、脸谱艺术,锤炼中国魅力

脸谱起源于面具,面具就是把图形画在别的东西上,然后戴在脸上。京剧中的脸谱图形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用夸张的手法在演员脸上勾画出不同的图案,在京剧表演中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脸谱图形主要分布在额头、眉毛、眼眶、鼻窝、嘴叉、嘴下等部位,每个部位的图案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法。脸谱色彩明亮丰富,但每张脸又都有一个主色调,这个色调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红色脸象征着忠义、耿直,代表人物是“三国戏”里的关羽;黑色脸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白色脸表示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黄色脸代表勇猛、暴躁,如典韦。

我们将脸谱知识编成校本教材,在课堂中通过欣赏、创造让学生学习脸谱的基本知识。根据脸谱图形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分步骤的教学计划,从简单的三块瓦脸开始学习,逐渐学习画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等。学生要熟悉各种脸型的特点,认识京剧中相对应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临摹其脸谱,了解图案、色彩对于其性格的塑造特点。前期,我们主要让学生将脸谱画在纸上,能够熟练控制好颜料后,再让学生画在专门定做的纸浆面具上,这就形成了精美的脸谱作品。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广泛,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来源于舞台,但现在在大型建筑物、商品包装、各种瓷器以及人们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将脸谱绘制在服装、水杯、收纳盒、学校的墙壁上,让脸谱艺术变成实用的艺术,装点生活,扮靓校园。

如今,脸谱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语言和美术表现形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给传统文化赋予了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为现代化的生活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空间。学生也在学习和绘制脸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服饰文化,彰显中国特色

京剧服饰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种类繁多,图形、色彩丰富。京剧服饰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有着夸张和美化的效果,很多服饰就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使其更具有表演性和装饰性。它的种类主要分为蟒、帔、靠、褶、长衣、短衣、帽子、鞋等,分别对应着不同身份和性别的人物。

在繁多的服饰中,我们选择了《霸王别姬》中的霸王、《贵妃醉酒》中的贵妃、《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铡美案》中的包拯、《嫦娥奔月》中的嫦娥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进行研究。我们让学生从服饰的式样、色彩、纹样的装饰上分析、学习,找出变化中的统一,让他们先用绘画的方式画服饰,在掌握了基本规律后,再用彩纸结合彩泥进行立体的服饰、配饰的创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我们还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京剧团的服饰,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京剧服饰的造型和艺术美,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这对于学生的创作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我们把服饰按部位和色彩、图案等进行分解,再融入相关的美术课中,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京剧服饰艺术。例如,一年级《新花布 新衣服》、三年级《我设计的服饰》、六年级《印花布》等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京剧服饰,然后让学生画一画京剧服饰上的花纹,做一做京剧的服饰、帽子、头饰、腰带等。京剧服饰中的装饰纹样拓展到二年级的《相同图案排排队》、三年級的《对称美 秩序美》《动物纹样》、四年级的《鱼的纹样》《鸟的纹样》等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实用与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中学习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纹样等图案的设计与应用。

之后,我们再结合脸谱艺术,让学生用服饰和配饰去装饰脸谱,制作京剧脸谱挂件,使京剧艺术中的中国特色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接受度。

三、京剧曲目,弘扬中华美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京剧艺术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约五千八百余个优秀的剧目,传统剧目较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如《铡美案》《四进士》等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着古代人们的生活,传播着中华美德故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而新中国成立后编排的现代剧目《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再现了中国人与帝国主义列强勇敢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英勇历程,激励着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校京剧团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出演《霸王别姬》《杨门女将》《智取威虎山》等经典曲目外,还根据地方的革命故事、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编排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雪峰颂》《猴年献瑞》《经典文化育童心》《魅力湖滨》等校园剧目,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我们美术教师将经典剧目引入课堂,在《形形色色的人》《卡通 卡通》《老师和同学》《水墨人物画》等课中融入京剧艺术和校園剧目,挖掘曲目中的人文精神、德育精神,引导学生用独幅、连环画、绘本、泥塑的美术表现手法去表现戏曲人物、故事等,并模仿、编排简单的京剧片段,制作道具、服饰和舞台装饰,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引领学生学习和理解京剧艺术,学习中华美育精神。我们还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京剧美术作品展,将学生的泥塑、绘画作品和绘本故事书,在班级间和校园里进行展览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最简单、最直接的美术表现形式去弘扬京剧艺术,传承京剧艺术中的美育精神。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感。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中华美学的深刻体验中,形成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学生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正以璀璨的形式向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美育精神,向世界传播着中国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通过京剧艺术与美术课程的融合,学生不仅清楚了京剧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还清楚了京剧艺术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念、鲜明特色。这样的课程既能深入挖掘京剧艺术中的讲仁爱、重民生、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扎根传统文化,弘扬京剧艺术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艺术魅力,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美育精神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提升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学习出版社,2018.

[2] 梁燕.齐如山论京剧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责编 刘宇帆)

作者:陆群

第3篇:例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议题式教学设计

总议题:“如何弘扬融入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一、课标、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课标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2)目标达成:①知识目标: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掌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②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分析和理解伟大的抗疫精神,认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③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积极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3)核心素养要求:①政治认同:认同国家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树立文化自信。②科学精神: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

教学重难点:①公共参与: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②重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弘扬民族精神。③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二、议题总体设计架构

三、教学过程

(1)热点新闻导入:“播放新闻联播视频剪辑”。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历史离我们已经70年了,刚才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哪些感受?请同学们主动起来分享一下。教师总结,然后出示本节课总议题:如何弘扬融入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2)子议题一:从传统文化与抗美援朝精神的联系分析其精神实质以及以此分析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探究活动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谈到,“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探究问题:①同学们,结合总书记的讲话联系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抗美援朝精神实质是什么?②结合现实,我们应当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③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从传统文化层面来分析,实际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种精神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首先是“仁”的精神和“义”的精神,仁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两大核心价值观,仁者爱人,义者,是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在别人有难时出手相助。在抗美援朝精神中,“抗”者为义,“援”者为仁,中国军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仁,义”精神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骨子里不但有追求中庸和谐的一面,更有在关键时刻快意恩仇,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力量……

(3)子议题二:结合抗美援朝精神放眼新时代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探究活动二:观看抗美援朝记录片视频(5分钟左右)。

探究问题:①抗美援朝精神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精神?②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用意义有哪些?③结合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产生发展历史涌现出的各时代精神分析与民族精神的关系?④结合抗美援朝精神放眼新时代你认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④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4)子议题三:着眼家乡建设,如何看待和弘扬我们当地的乳娘精神?(本节课的升华)

探究活动三:播放当地乳娘精神宣传片和新闻报道。

探究问题:①我们家乡宣传的乳娘精神与民族精神有何关联?②你认为我们当如何践行乳娘精神?③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①乳娘精神也是一种红色革命精神,背后的精神实质则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是我国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②我们青年学生应立足于家乡的建设发展,树立家国情怀,积极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来,比如文明城市的创建,大家积极到社区捡拾垃圾,协助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清扫街道,收拾卫生,宣传地方政策,遵守法规要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规则等等,都是从点滴小事,从我做起,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乳娘精神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獲,说来听听。请把本节课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描绘一下吧。

布置作业:同学们请结合本节课知识办一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黑板报。

课后反思:以上是个人设计的一篇议题式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作者:宋凯博

第4篇: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一.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 子。“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 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二.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勤俭、廉正

老师 同学:

大家好,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六. 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倒履相迫”“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当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远不是以上六个方面可以概括的。

不是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当国歌响起来的时侯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你还记得那首震撼人心的《国歌》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每每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怀疑这不是歌声,对!这不是歌声,不是歌声!这是咆哮,是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呐喊,是四万万生命在呐喊:我们不愿做奴隶!这是爆炸,是团结的力量在爆炸: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赵一曼、杨靖宇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我们是“不愿做奴隶”的民族,我们是“万众一心”的民族,我们是敢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我们是能够“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民族。正因为是这样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屈服,而且毅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国歌》就是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前进的号角。

在硝烟弥漫的时候,《国歌》曾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回答。而今,国泰民安,春光明媚,你也许会说,何必再唱《国歌》,迎接什么挑战呢?何必造成一种危机感呢?是的!现在你也许看不到刀光火影,又哪来生死存亡?但是,不知你是否看到无声的战场,无形的战线?中华民族仍处于最危险的时候!苏美的强大、英法的先进、德意的发达、日本的崛起,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奋起应战!我们不能忘记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我们的先辈在最危险的时候,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而今,我们在危险的时候,就要向先辈那样, 然接受挑战,毅然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业,不自叹、不悲 哀,发愤图强,贡献一切。

中华民族能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将取决我们 能否继承并光大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炮火前进”的团结精 神、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只有如此,我们的中国才能以强 大的姿态迈入世界先进之列。拥有世界上最有才干的人民 丰富天然资源的中国,才会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 家!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家!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扬以爱国、爱家乡、爱校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并把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从而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

二、活动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

三、主要活动:

1、宣传发动

①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栏等为阵地,全方位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宣传。

②出一期 “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黑板报,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学校组织评比。

③以学校为单位,举行一讲座营造教育氛围。

2、体验活动

(1)升国旗、唱国歌和集会时的礼仪教育、纪律教育 升国旗、唱国歌及集会时所有教师要下到所在班级,教授学生有关礼仪,抓好学生纪律,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及守纪的习惯。各班主任平时对学生要加强集会纪律的教育。做到会场安静,学生认真听,坐姿端正,无小动作。

(2)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的思想。

(3)热爱祖国读书活动

要求:4-6年级每位学生至少读一本爱国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以二年级可向大人或老师了解。

读后感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每班选出2份,上交学校。

四、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将十月份定为作为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月,并将活动持久化、深入化,形成良好氛围。

五、爱国主义讲座

主讲人:胡校长

六、活动总结及成果上报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将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收集的资料一并整理好,于月底上交。

“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依据,结合我校及本地区教育环境、学生实际,将我校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氛围、教育网络、教育经验。

二、活动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

三、主要活动:

1、宣传发动

①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栏等为阵地,全方位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宣传。

②出一期 “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黑板报,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学校组织评比。

③以学校为单位,举行一讲座营造教育氛围。

四、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将四月份定为作为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月,并将活动持久化、深入化,形成良好氛围。

五、爱国主义讲座

主讲人:胡校长

六、活动总结及成果上报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将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收集的资料一并整理好,于月底上交。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扬以爱国、爱家乡、爱校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并把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从而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

二、活动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

三、主要活动:

1、宣传发动

①学校“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栏等为阵地,全方位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宣传。

②出一期“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黑板报,介绍革命英雄事迹,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学校组织评比。

③以学校为单位,举行一闪内容丰富的主题会,大力宣传革命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事例,营造教育氛围。

2、体验活动

①升国旗、唱国歌和集会时的礼仪教育、纪律教育

升国旗、唱国歌及集会时所有教师要下到所在班级,教授学生有关礼仪,抓好学生纪律,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及守纪的习惯。各班主任平时对学生要加强集会纪律的教育。做到会场安静,学生认真听,坐姿端正,无小动作。

②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的思想。

③热爱祖国读书活动

要求:4-6年级每位学生至少读一本爱国书籍,并写一篇读后感。以二年级可向大人或老师了解。

读后感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每班选出2份,上交学校。

四、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将四月份定为作为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月,并将活动持久化、深入化,形成良好氛围。

五、爱国主义讲座

主讲人:胡校长

六、活动总结及成果上报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将活动中取得的经 验,收集的资料一并整理好,于月底上交。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活动时间:

主任人: 活动地点:参加人数:主讲人: 讲座内容:少年兴则国兴,2007年10月

邓书记

教学楼前

全体师生

胡校长

小年强则国强

“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 在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献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使命感;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民族气概。

3、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进而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三、活动时间

2008年5月1日----5月31日

四、活动内容

1、旗下讲话

时间:2008年5月5日 负责人:李美玲 2专题教育:

民族精神讲座(主讲人:胡校长)

3、读“英雄的故事” 组织学生阅读适合该各年龄阶段的书籍,利用课外阅读有关书籍 五活动总结

对于这次活动进行总结上交一份

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活动时间:

2007年5月

主任人:

邓书记

活动地点:

教学楼前

参加人数:

全体师生

主讲人:

胡校长

讲座内容;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活动时间:

主任人: 活动地点:参加人数:主讲人: 讲座内容;2008年5月

邓书记

教学楼前

全体师生

胡校长

众志成城 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活动时间:

2007年8月

主任人:

邓书记

活动地点:

教学楼前

参加人数:

全体师生

主讲人:

胡校长

讲座内容;

勤俭廉正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

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她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她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她的高大苍翠;俯看小草,你一定会称颂她的坚韧不拨„„因为,在她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她们身上,隐含了中华民族数百年顽强的意志!我们应深感欣喜的是,在二十世纪,这精神凝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从文明走向文明;这意志化做了坚定的共产党意志,领导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血雨腥风,到这一个世纪之交的国泰民安,民族精神一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白色恐怖没有吓倒我们,洋枪洋炮没有击败我们,霸权势力没有压垮我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三峡精神、王伟精神„„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在我们的身边,在普通战士的身上,我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力量。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世纪里,中华民族将在完成祖国统一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伟大的复兴!”这是新世纪向中华民族的召唤!这是中华民族面向新世纪的宣言!把真心献给祖国,我们会尽一份赤子之情;把智慧献给祖国,我们会和成功携手而行;把青春献给祖国,我们会获得生命的永恒!让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精神,为保证我国成为一个富强统一的国家,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一曲爱党爱国的赞歌吧!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是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和《中学思想政治、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教育纲要》的要求,制定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开设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工农兵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广播影视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并将这些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学校团总支和教育基地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活动计划。科学安排活动内容,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参观、瞻仰,祭扫活动;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参观、瞻仰、考察,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注重利用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要在小学历史课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除了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

一、激发学生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在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学生的感情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再现当时当地的情景。例如教学《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为了突出邓世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勾起学生回忆影片《甲午风云》黄海大战的生动场面,再让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时指出邓世昌入水后曾被随从救起,但当他看到全舰战士都牺牲了,再次跳入大海殉难,临死前还高呼杀敌不绝,这种义不独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

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它主要靠教师语言的讲述,使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概念。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精炼而富于感情和启发性,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百日维新》一课时,教师要生动形象地讲述史实,绘声绘色地展现意境,戊戌六君子代表人物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献出生命,“我自横刀向天笑”的铿锵语言,在教师敬重、慷慨、深有感情地讲述后,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以表达谭嗣同不畏艰难,为人民、为国家敢于献身的精神,激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崇敬。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在这个园地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进而也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总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校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远大理想。现对一段时间以来,我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统一认识,强在领导。

在弘扬和培育民族活动中,我校统一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很有意义。通过学习既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又加深了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建立了以史校长为组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领导小组。在教务处中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形成了以校级领导为龙头,以教务处为直接责任者,以班主任为骨干的领导机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周密策划,精心组织,贵在落实。

在深入调研,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领导小组制订的出台了《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方案》,通过各班主任,以班会和晨会为主阵地大力宣传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各项活动,落实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全校教师和各班学生以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组织和参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总结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校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远大理想。

通过学习既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又加深了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建立了以史校长为组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领导小组。在教务处中抽调专门人员负责。

团结一致,自强不息,优在实效。在活动中,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使他们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英雄事迹中汲取了力量,陶冶了情操,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提高青年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的自觉性。使他们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既立足岗位,又把民族精神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贡献中、一生一世的奋斗中。 在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了抗战胜利60周年、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等,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认识,认同并认真实践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发起青年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民族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活动中,我们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培育和弘扬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努力培育竞争精神、法治精神、契约精神、民主精神,激励青年学生担负起历史重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

为祖国而生

爱国,一说到这个词,有人就会问爱国是什么?有人认为爱国就是挂在嘴巴上说的爱国,那就是爱国了。可真正的爱国不是光在嘴巴上下功夫,而是在真正意义上行动起来。

列宁曾说:“爱国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正如这句话所说的,有多少的人为了“爱国主义”这四个大字而牺牲。宇航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人类的探索事业,他们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我从心里由衷地佩服他们的精神。在战争年代我们要像宇航员那样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没有硝烟战争的今天,竞争异常激烈,我们也随时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

“不仅为自己而生,也祖国而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善良的、可爱的民族。我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身为中国人,就得时刻为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我们要想到今天我们天天所佩戴的红领巾是无数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有我们如今和平的社会。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我想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国家了,那这人也就像失去了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只剩一架躯壳。

众志成城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3日21时08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1.2万人,仅四川省已有12000余人遇难,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入院伤员近7000人,而处于震中区域的约6万人仍杳无音信。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面对灾难,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地震整垮了学校,整垮了家园,但震不垮我们的中国心!让我们向受灾同胞表示最深切的关怀!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即将过去,让我们众志成城,携手前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八荣八耻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活动时间:

主任人: 活动地点:参加人数:主讲人: 讲座内容: 2007年10月

邓书记

教学楼前

全体师生

胡校长

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

劳动何以为荣?我们不是在一开始就已经说到了吗!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祖先类人猿,只是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才变成能制造工具的人。

劳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劳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大踏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

好逸恶劳何以为耻?皆因好逸恶劳者不劳而获,将个人的幸福和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者不劳动,劳动者被剥削和奴役,却被视为“卑贱者”。但剥削者最终因好逸恶劳、骄奢淫逸被劳动人民所推翻。

以辛勤劳动为荣。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取消了剥削制度,实行了不劳动者不得食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成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光荣的思想才能变成现实。

说起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或许不懂得这些道理的人不多。但对做什么工作才叫劳动?什么样的劳动才算是辛勤的劳动?恐怕不少人并不明白,说不上个道道来。所以,一谈到劳动的问题,一讲到就业的问题,一提到从事工作的环境或地点去处的问题,很多同学就闹不明白,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意见,就闹思想情绪,精神萎靡不振,这也嫌累,那也怕苦,不去工作,更不愿意去劳动。为什么有些同学对工作总是挑挑拣拣?为什么有的同学光想去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生活待遇好、工资收入高的地方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环境较差、生活待遇不好、工资收入低的地方工作?一句话,就是有的人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享受的工作,就是不愿意从事平凡、普通、繁重、艰苦、辛勤的体力劳动。究其思想根源,就是他们认为辛勤的劳动不光彩,舒适、轻松、享受的工作才光荣。这正像胡锦涛主席所批评指出的那样,他们缺少的就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优秀品德和正确的劳动就业思想观念。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学生不仅应崇尚劳动,尤其要崇尚那些辛勤的劳动者,还要崇尚和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勇于向不尊劳动、鄙视辛勤劳动者、肆意糟蹋辛勤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人积极地开展思想斗争,这就是我们需要崇尚的社会主义劳动荣辱观。

胡锦涛主席在社会主义荣耻观中,讲到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辛勤劳动的再次充分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劳动者的鼓励。

活动总结

针对这次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试点历时长、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的特点,我们始终坚持把思想发动、启发自觉作为教育的首要工作和关键环节来抓,从一开始就做到教育每推进一步,思想发动就跟进一步,确保思想发动不间断,有的放矢搞教育。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调动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横幅、标语、简报、网络、投送新闻稿和办公室摆放党旗国旗等形式营造教育声势,活跃学习氛围,使全体党员同志在浓厚的舆论氛围中自觉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二是明确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在办里集中动员和认真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反复学习原文、广泛开展讨论、剖析正反典型、表明学习态度、明确教育措施等方法,深入搞发思想发动和谈心交心活动,引导大家从全面贯彻“八荣八耻”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履行外事工作“两个服务”职能等方面,认清开展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保持党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运用先进典型,激励近几年来涌现的典型,在认真酝酿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选出在群众中具有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学习的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学习郑培民,争做好公仆”、“学习身边的人,办好群众的事”、“为党旗增辉、为国旗争光”等主题活动,激励党员找准差距、奋发向上、永葆先进。 四是抓好帮带培训,活跃支部工作。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展开后,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通过听取情况汇报、传达上级精神、征求意见建议、组织讨论交流、定期分析情况、明确阶段任务的方式,教方法、明任务、指路子,使支部书记真正成为教育的组织者和明白人,创造性地抓好本支部教育工作的落实。

五是注重教育引导,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安排的学习内容是以往学过的、读过的、存在着“重复厌倦、多此一举”等模糊认识,我们及时加强教育引导,明确提出了要求,并对安排的学习内容赋予了新的任务、新的标准和新的实践,使大家端正了思想认识,联系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把自己摆进去,系统学习,温故知新,精研细读,深入思考,确保了学习热情不减、标准不降、劲头不松。

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提高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是非认识,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学校将在新学期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德育主题活动,以此推动我校校纪校风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08年2月至2008年7月

三、活动内容:

校园是育人重地,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等的良好氛围。使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等形成制度,上档次。

四、行为规范训练教育安排:

1.学习行为规范 2.行为规范讲座 3.活动总结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每周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布置好训练的内容,落实训练的措施。

2、让学生始终用训练过的规范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及时上交相关的资料,以便于德育组、少先大队部及时进行表扬和批评,及时进行总结。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总结

从开展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我们利用四周的时间在抓学生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学生的纪律,学习,安全和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纪律方面,各班主任首先召开主题教育班会,由班委主持,讲述纪律的重要性,分析班级在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点名批评经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对症下药,制定具体的措施,最后由班主任做思想教育,并对课上、课间、自习课、两操的纪律提出具体的要求,由班干部、小组长、各任课老师监督管理。在此期间,年级组长随时检查纪律,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齐抓共管。一名同学在上课时听mp3被发现,受到年级组长严厉的批评。上课不听讲的同学也都以形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通过班会课,两个班的纪律都有明显的好转,学生上课听讲认真了,副课上不再自由散漫,自习课上随便说话的现象不再存在,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大胆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实效。的确,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只有纪律好了,才有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学习方面,召开了“比一比,看一看,确立我的学习目标。” 主题班会,先分析近期学习状况,分析到各科,对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各课代表分析,由班委分析各学科上课听讲情况,班主任汇总,树立学习上的榜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近期的学习目标。班会课给学生们一个紧迫感,激励了大家的学习劲头,你追我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期中考试中,我年级各课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班主任对成绩优秀的,进步的学生分别给予奖励。各任课老师进行试卷分析,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在安全方面,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活动”以来,我年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课间秩序也相对稳定,自制能力有所提高,言行举止较以前文明,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较好,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大家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结果。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专题讲座

活动时间:

主任人: 活动地点:参加人数:主讲人: 讲座内容:2008年2月

邓书记

教学楼前

全体师生

胡校长

校风好则学校兴, 校风差则学校衰 校风好则学校兴,校风差则学校衰

在许多农村小学中,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相当多的不良校风,它使学校在很多方面都落在后面。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学校要一直高度重视校风建设工作,“校风好,则学校兴;校风差,则学校衰”。

一、校风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校风的概念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全体成员在共同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集体努力而逐渐养成的富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也可以这么说,校风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在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比较一致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风气,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主要体现在全校师生员工的言语和行动中,它表现在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文明礼貌、治学态度、管理水平及优美环境上,它反映在学校教育、教学、学术、管理等诸多方面。

(二)校风的作用

良好校风一经形成,就会变成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持久的发挥作用。

1、维护秩序的约束作用 校风像一道无声的命令,通过集体舆论的褒贬,对所有师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且促使师生自觉、自然地约束自己,形成与集体成员相同的从众行为,强制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与校风环境相适应。

2、激励向上的促进作用

良好校风会使师生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使他们为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为损害集体荣誉的思想言行而感到耻辱和愤懑。这种对集体荣誉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为集体争光,并自觉抵制某些不良行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唤醒每一个成员的内在潜力,做出个人单独时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事情,且形成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和谐集体。

3、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良好校风形成后,使生活在这个精神环境中的师生,特别是新入校的师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受到校风的感染和熏陶,自然地控制或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原先不适应的或不良的思想、习惯、作风,适应环境的需要。

4、心理发展的保护和增进作用

良好的校风对于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它能排除社会上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从而保护和增进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5、良好校风的延伸与延续作用 校风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仍然产生重要作用,甚至通过他们影响周围和社会上的更多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起积极作用。

建设优良校风是创造良好精神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一个学校的优良校风对每个人员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工作作风、学习态度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起这美化人们心灵的作用,对保证提高教学质量也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的文化品位,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真才实学的合格人才。学校是学生求知成才的地方,学生除了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学生在校期间短短几年,再加上当前社会各种诱惑较多,如稍一放松,就会不进则退,甚至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一些学生为多学习新知识,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同样也会出现基础不扎实的问题。所以说,树立勤奋、踏实的学风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

日常行为规范总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他们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三有”、“两查”制度,即“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查教师教学、查学生行为”。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他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建立了大队宣传栏、卫生岗、图书室、光荣簿、红领中广播站,各中队有了“一栏(批评栏)、两角(卫生角和图书角)、三报(少年报、黑板报、手抄报)、四册(考勤册、班队活动登记册、好人好事登记册、干部值日登记册)”,创造了良好的行为环境。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他们注意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学校请来英雄介绍典型事迹,动员学生节假日为军烈属做好事,请来司法干部讲法制教育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如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全校六百多名学生捐款四千二百五十五点五元。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少年儿童有了一定的道德动机和懂得一些道德行为方式以后,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坚持去做,甚至还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涉及到道德意志的锻炼问题。他们在树立榜样、推介典型的同时,还制订了各项制度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了健全的监督网,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深刻领悟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几句话是胡锦涛主席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目的是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主席提出“八荣八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八荣八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覆盖了公民行为的不同层面。它既包含了每个公民对国家的态度,这是公民成为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归属感和角色认知;也包含了公民对他人的态度,这是公民权利实现、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它既有对国家各类工作人员的要求,只有服务人民才能回归公仆角色,才能抛弃官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也才能发展民生,实现社会进步;也有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崇尚科学、辛苦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对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在内的每个公民的一般要求,因为一个社会如果它的公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和骄奢淫逸,那这个社会将是勾心斗角、物欲横流、道德败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富强、民主、文明都是一句空话,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5篇:《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法律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风气和思潮不断向社会扩散,企图颠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作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表现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

“八荣八耻”的提出,正是对社会这种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捍卫。树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和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八荣八耻”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所有已经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的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与导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斗争的强大武器。

第6篇: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

一. 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 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三. 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

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 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五. 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 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第7篇: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含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2)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 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 新时期义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1)内涵: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内容:爱国主义(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举措: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1)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3)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4)核心:改革创新。

①表现: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②必要性: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③举措: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①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②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建创新国意义:创新是一个民资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方法途径,①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③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建创新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想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含义: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紧扣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措施:①扩大居民消费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②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④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创新国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不断巩固发展中特伟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内容: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技使管理现代化 金融危机的原因(政经):造成这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当,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追逐,是资本主义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在消费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 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要相对缩小的矛盾。特别是房地产扩张和普通百姓收入相对缩小的矛盾。当自已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引起了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重要启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此次金融危机实质上是资本主义世界周期发作的经济危机,使马克思剖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根本矛盾再次验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及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间的对立,经济发展不能为广大人民公正的分享,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足,因而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的发生。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金融危机是资义私有制在社会历史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在应对国际金危机时,我国国有企业在扩大投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以放来,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国实施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能很快见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型国有企业

做主导和支撑,并带动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从而使宏观经济政策的意图可以渗透微观机制,很好的贯彻下去。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市场结构,为政府集中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既要坚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措施1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合理协调2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4扩大出口。即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

通货膨胀: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经济现象。引起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有:成本推动、需求拉动、结构失调等因素。

国际社会采取措施:应尽力恢复市场信心,遏制经济危机扩散和蔓延。主要发达经济体应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各国应加强宏观调控,扩大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中国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主张:国际上主张要坚定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坚定不移刺激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国内上,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或不政策,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收入差距大措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分配体系。一要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分配方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四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五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六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调整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要积极构建社义和谐社会,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经济制度: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我国当前发展水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且确立了社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和社义制度相结合。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唯物史观看社义必然取代资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发展。资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这必然导制了资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矛盾和对抗的尖锐化,及资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促使资义必然灭亡。

49年10月—1956年过渡时期

49—52年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发展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政治经济基础。

53—56年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基础上的农业手工业、资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56年事先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义改造,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奥巴马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开局良好,实现了好的发展势头;中美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富有潜力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中美关系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这是因为:第一,中美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第二,中美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不同,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只要双方坚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平等对话协商,就能够逐步消除疑虑,加深互信。第三,中美两个民族都具有海纳百川、好学求新的品质。两个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民族,也应该是友好相处、共同进步的民族。第四,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不是破坏者。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总之,中美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朋友。中美友好合作能够走出一条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大道。

(3)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精神,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坦诚对话,耐心沟通,深化两国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地扩大利益的汇合点,共同把中美关系的发展大局维护好和发展好。

第8篇: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最初认识和熟悉的环境都是自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着社会阅历的日益丰富,人们不断深化了对祖国广阔土地及其风貌的认识,逐渐将对故土的哺育之恩、依恋之情扩大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祖国,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个人精神。发达民族之所以能够发达,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逐步建立起优秀的个人精神。一个民族要想发达,就必须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

1998年抗洪之后,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在2001年的全国文艺两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说:“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

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总有一些精神受到国民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国民思想、行动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就是民族的基本精神,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贯穿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包括民族的理想、品格、意志、思维、个性、社会责任感、学习、发展事业、交际、合作、生活、保健等方面的精神。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的思想和行为,渐渐地影响每一位国民及整个民族的发展。

西方发达民族以“重视科技”、“探索进取”为突出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在17世纪以前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效果,那时西方的生产力及社会管理还比不上我国。自17世纪以来的几百年,西方在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大超过了四大文明古国,并成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这充分表明:民族精神转化为社会效益需要一个过程,一时的见效或许不大,但代代相传,长远上的意义非常大,必须予以重视。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雏型,到汉代确立了以儒家为主的民族精神,之后沿用了两千多年,对民族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到了近代,中华传统的民族精神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落后于发达民族。比如,由于民族的科技精神落后,导致社会生产落后,泱泱大国受尽百年之屈辱。这段惨痛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民族精神落后,必然严重阻碍民族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培育先进的民族精神。

回顾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既积淀了许多伟大的民族精神,也积累了不少糟粕,有待我们去改革、重建、培育与弘扬。在现代文明面前,我们的传统精神显得苍老乏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为民族后代积累强大的物质基础,还要特别留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做为他们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唯有勇敢而全面地改进自己,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在长远上实现民族复兴。

我们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从本质上讲,我们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尽管我们在近代有过一百多年的屈辱,但这只是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片断而已。五千万

华人在海外创业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足以证明:我们民族是一个可塑造、可重造辉煌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民族之一。尽管我们的民族精神存在不少问题,但并没有改变我们做为优秀民族的本质。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发扬优良的传统,改革不良的传统,一定可以实现民族复兴。就如一个原来体质很好的人,虽然由于不注意保健而滋生了不少疾病,但优良的体质还没有改变,只要注意保健及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强壮的体魄。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振兴中华的呐喊声中,无数仁人志士都在痛苦地反思民族精神。从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林语堂等等,都试图改变民族的种种不良传统及重建民族精神。 梁启超先生第一个将我国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并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孙中山先生在多次演讲中,都慨叹“民族如一盘散沙”,“国人失去民族主义垂300年,太缺乏(或者没有)民族观念,只有家族观念和宗族观念,导致民族命运式微”。有鉴于此,他提出了“反省民族缺点”、“改造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主张。

鲁迅先生起初学医是为了给国民治病,后来弃医从文是因为感到“愚弱的国民,无论有怎样健全的体魄,怎样的长寿也是毫无意义的,我等的首要是改造国民的精神,我认为此为文艺的第一要务。”他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国民精神,以《阿Q正传》等作品深刻反映民族的某些弱点。

林语堂在1925年作了《中国的国民性》的演讲,列举了我们民族种种优劣之处以后,将忍耐性、散漫性和老滑性归结为民族的三大弱点,吁请国人注意。在抗战前夕的危急年代,他专门出版了《吾国吾民》一书,在“中国人的性格”一章中,列举了“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猾、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等十条作为刻画描述。

抗战期间,梁濑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罗列种种资料,将国人的特点列举为: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坚忍及残忍、韧性与弹性、圆熟老到等十点。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访华后认为,影响中国民族特性的是孔、老、释三家思想,孔老虽相对,但影响并无二致,使中国人知足安分、宽容和平、消极保守。英国哲学家罗素则在访华后写成的《中国问题》一书,列举了幽默、忍耐、谦让等特点后,更指出贪婪、怯懦、冷漠为阻止中国民族进步的三大缺点。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土、乡音、乡情、乡思,都是中华儿女寄托对故乡的真挚情感,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的最朴素、最直接、最真挚的形式。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祖国的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相传。

第9篇: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徐特立如是说。爱国主义是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身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所必备的精神。

何谓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把个人和祖国利益一体化而历史地形成并巩固起来的热爱、忠诚、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生命情结。它以思乡恋土的乡土情结为情感心理纽带,以祖国的生存发展为根本,以自强不息、贵和执中、群体至上为精神,是一种文化统合的爱国主义。

从古至今,爱国精神一直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的光辉与热度不曾退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古代儒生愿将一生回报给国家的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千古佳句一展其赤诚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铮铮誓言寄托了他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满腔热血感人至深……从岳飞到文天祥,到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瑾,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五千年来,写满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史册。

爱国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变动的灵活精神。新的时期里,它的意义更加丰富与切时。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无论如何变化,爱国的本质是坚定如山的。无论在什么时代,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无论在什么时代,爱国主义都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无论在什么时代,爱国主义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爱国主义都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不竭力量源泉。

爱国的精神不变,时代却在不停发展,新的时期新的世界环境下,我们又该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呢?

首先,我们应明确我们热爱的对象。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不是一纸空文,而是我们在过去近三十年里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坚持的建设目标。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更好地实践爱国主义。然而,还有一些和我们同为炎黄子孙的同胞,正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用双手建造自己的生活。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不仅是政治原则,更是道德要求。近年来,由于台独、藏独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祖国统一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这个时候,爱国主义与维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则显得更为关键。任何一个流淌着中华的血液的人,都应该保有一份对祖国统一的坚持,一份对国家主权,祖国领土完整的认同,并对破坏祖国统一的因素加以坚决抵制。

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是当代爱国人士应该明确的又一论题。经济全球化使偌大世界变小,各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不仅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其他方面也都互相渗透交融。技术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可以一起分享,资本可以跨国流动,商品可以自由流通,很多方面是可以自由的,但爱国的思想,心的方向,不容一丝一毫的偏差。我们可以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但必须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我们可以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抱有兴趣,但要清楚自己的文化永远是应该发扬的。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对自己国家动态的关心是最大的义务。我们可以引用各国的技术,但要知道都是以振兴自己的祖国为目的。我们可以身在任何地方,但要牢牢铭记,我们是中国人。有人说过,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有人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论生活变得多么多姿多彩,信息与观念有多么多样化,我们应该永远坚守的是,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承担的伟大责任,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它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团结统一,就没有今日的东方之龙;如果没有爱好和平,就没有现在的平安稳定;如果没有勤劳勇敢,就没有当下的充裕生活;如果没有自强不息,那么在那么多灾难浩劫面前,我们就不会那样屹然不动地挺立。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天安门前,上千人一起发出的“汶川挺住,中国加油“的呐喊,都忘不了春节南方雪灾发生时各地志愿者雪中送炭的温暖,忘不了玉树地震时来自各方的全力支援……如果不是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做支撑,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人在用生命来书写和发扬中华该有的精神,那么今天,我们如何能将腰板挺得笔直,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对自己和祖国的双重责任。既要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负责,更肩负这振兴中华的光辉重任。如此沉重与艰巨的任务在肩,我们决不能懈怠,不能逃避。和平的年代,我们也许不需要上阵杀敌,但需要用智慧战胜一切威胁祖国权益的力量;也许不能规划完善政策改善民生,却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并带动他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焕发着全新的精神。将爱国牢记,将振兴中华铭刻内心,中华的伟大复兴,正成长在我们每一个人双手之中!

上一篇:家校合力数学下一篇:装饰装修安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