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研究工作评价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博士后研究工作评价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改革探析

摘要: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总方针,在分析“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的不足,明确了重视过程监督、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改革思路。对建立、完善“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提出建设一流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导师岗位管理制度,确立完善的博士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督保障机制,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创新成果评价方案等系列改革措施,相关措施可为各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双一流”;博士生培养;学位授予;创新成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国家全面崛起、实现自身使命的迫切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

近年来,相关学者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和授予标准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李春根和罗丽[4]基于创新培养角度,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学生自身原因和论文评审体系方面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现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如何提高学位论文创新质量的建议措施。蒋水华等[5]以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研究生培养途径与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施亚玲等[6]对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蒲利春和冉秦翠[7]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平台为基础,设计了以三级指标体系、应用五等级评价法和矩阵计算为核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系统,解决了常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刘辉等[8]在分析学位论文评审办法改革重要性及评审办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从高效化、国际化、因材考核以及优化评审4个方面提出新时代下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改革的可行建议。袁春艳和苗梅梅[9]分析了“双一流”战略视域下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从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高校激励机制、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合适路径。傅程等[10]指出,高等教育在教育评价导向方面,存在“五唯”的顽瘴痼疾。因此,高等教育要深入理解中央指示,根据教育发展目标,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导向,推动高等教育工作平衡有序地发展。综上,各高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学位论文质量和授予标准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尚待深入探索。

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坚持“四为”和去“五唯”为指导思想,根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总方针,明确了“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宗旨,在分析“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重视过程监督、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改革思路,对“双一流”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宗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會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博士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最高层次,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以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博士研究生都是未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力军,建立“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理念,提出科学、合理的创新成果评价方法,对高层次、创新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学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11]。

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对博士生学术水平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再以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注重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由各高校结合本校及各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充分尊重各学科的特点和差异。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现状

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是能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判断依据,从客观上规定了取得什么质量的学术成果才能被授予博士学位,是博士毕业生水平的直接检验标准[12]。博士研究生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和达到的学术水平,集中体现在其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上。提升学术追求和学术品位,克服“五唯”现象不仅要改变习惯性做法,更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以保障学术水平。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术评价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博士学位评定工作,目前中国“双一流”部分高校已陆续取消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必须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清华大学于2020年4月22日公布了新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鼓励依据学位论文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来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20年7月1日公布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广西大学于2020年3月12日正式发布《广西大学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核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尽管如此,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创新成果评价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层次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匮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高层次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基础和保障。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等对其指导的博士生产生直接影响,导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双一流”高校,受科研条件、薪酬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和引进国际学术前沿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力度不够,尤其是指导博士研究生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匮乏。

(二)博士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原始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博士生是为国家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最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开辟新研究领域、运用新视角新方法、提出独创性见解等原始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13]。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独立思考能力薄弱,创新意识欠缺,参与各项重要、重大科研项目机会较少,缺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在研究工作中缺乏前沿性的研究视野等也是博士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三)博士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单一

传统的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方式是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即可申请答辩和审议学位,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达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平衡。事实上,由于定性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大、评价过程不易把控、结果难以复制等,定量评价被过度运用,导致评价体系的“五唯”现象。

如何客观、公正地对博士学位论文取得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确保博士学位授予的含金量,控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双一流”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成果评价要重视过程监督,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的改革思路,通过建立一流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确立完善的博士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督保障机制,根据各高校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多元化创新成果评价方案等措施,逐步建立、完善“双一流”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是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新时代“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改革,不仅要重视过程监督,更要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坚持立德树人的主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以科学为基础,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形成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

(一)建设一流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导师岗位管理制度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确保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提升、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建设任务。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在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和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的师德师风、学术理念、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凝练,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

在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以单一导师的指导为主,但随着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单一导师在某种程度上很难给予博士生充分的启发。在强化导师责任制的基础上,倡导导师指导与集体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双一流”高校中,博士生导师是各个研究方向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优秀的科研团队,这样以导师为中心的集体指导小组就应运而生了。从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各阶段研究进展的检查到学位论文答辩,导师与集体指导小组共同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全过程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可随时咨询导师或集体指导小组中的相关教师,导师和集体指导小组定期组织课题研讨,共同分析、解决阶段性难题,不断凝练学位论文中的创新成果,从而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全程监督,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对于“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管理,应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意识,健全导师岗位管理制度。采用导师资格和招生资格相分离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科的发展目标与特色,分别制定博士生导师评定办法和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评定办法。以上办法的制定,应持续强化博士生导师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导师活力。通过博士生导师本人申请,学校或学院对申请人从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诚信、同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条件等进行考核,每年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确认,根据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审核其下一年度是否具有招生资格,为建设一流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二)确立完善的博士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督保障机制

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博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博士学位论文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学科上或专门技术上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果,能反映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质量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根据“双一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博士研究生的目标,推进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学位评定标准改革,确立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督保障机制,从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各階段研究进展检查、预答辩、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形式等环节对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和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保障,对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各阶段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对博士研究生获取知识能力、凝练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做好论文选题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博士研究生应发扬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学风,瞄准学科前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人民和社会为目标,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熟知学科现状和动向,从而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合理、完整的论文研究方案,提出预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成果。由博士生指导教师及集体指导小组成员组成开题评审小组,博士生以口头汇报的形式进行答辩,通过后向学校提交书面汇报材料备案,以便对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进行全过程追踪与检查。

为确保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全过程监督,还应设立博士研究生阶段研究进展情况的考核环节,要求博士研究生每学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提交论文研究进展书面报告,由责任导师或指导小组给出评价意见,及时解决阶段性难题和疑惑,确保学位论文研究过程顺利推进和有序进行。

2.设立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之前进行的一次重要集体指导,是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重点审核博士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深入性和系统性,论文研究工作与创新成果的相关性等事宜,其主要目的是查找博士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博士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的创新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确保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由基层学院统一组织,明确预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组成,组长应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担任(导师除外),成员为校内外本学科(专业)专家组成,并经学院统一审核确认。预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差额投票的方式,博士学位论文同意通过票数达到预答辩委员会成员1/2及以上者,方可正式申請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

3.建立学术道德规范制度

应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制度建设,严肃学术纪律,促进学术诚信,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学术道德规范管理办法,对重复部分规定合理的比例,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才能进入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后续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创新成果的总结、凝练,必定是通过学生本人在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反复思考,深入分析和不断提炼的。这些理念与方法是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者原创的部分,而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方法等涉及引用部分,因此,制定合理的重复比例、不断改进学术道德管理办法对完善

学术道德规范起到重要的作用。

4.制定科学、公正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

科学、公正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是确保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为避免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中非学术因素影响论文评阅的客观公正性,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提高博士学位授予质量,一般采用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制度。匿名评阅是客观、有效的评阅方式,将匿名处理后的学位论文送交领域内的专家评阅,再由学校相关部门将评阅意见隐名处理后反馈给答辩秘书,答辩秘书整理汇总后转交申请评阅的学生本人。整个评阅过程中,评阅人、博士生及博士生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都是隐去的,防止“看人打分”的主观评价,确保整个学位论文评阅过程的客观与公正。

(三)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特点制定多元化创新成果评价方案

在博士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督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尊重学校、学科的特点和差异,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适合各校、各学科的创新成果评价方案。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科研奖励、专著、发明专利、作品、研究报告等相关学术成果,是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评价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支撑和参考,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影响)都可以作为代表作。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著作等,其创新性是经过社会评价,得到领域内同行专家认可的,但是单纯的篇数和影响因子的算术加和,会造成学生在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的问题,同时一旦到达篇数要求就不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学位论文的系统性、深入性欠缺。

发表论文数量不作为申请学位的限制条件,不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授予学位的直接判定依据,以上举措的实施不代表学位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没有评价依据和标准。根据各高校、各学科的特色,制定具有原创性、前沿性的评价方案,让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回归学术科研,真正做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与高水平的学术、技术研究相结合。

坚持以“四为”和去“五唯”为指导思想,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虽然短期内SCI等学术文章的数量可能有所降低,但长期来看,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在博士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一定会不断增加。这样不仅能促进博士生更加从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论文数量要求导致的科研浮躁和学术不端现象。博士研究生和导师可以踏踏实实、潜心钻研、不断思考,在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四、结语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确保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双一流”背景下部分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立、完善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设一流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健全导师岗位管理制度,确立完善的博士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监督保障机制,根据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创新成果评价方案等措施。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必将稳步提升,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从而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Z]. 2015.

[2]张双鼓.新时代人才战略与人才评价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3):7-14.

[3]耿有权.“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8):1-5.

[4]李春根,罗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及提升措施——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2):62-66.

[5]蒋水华,章浩龙,尧睿智.“双一流”背景下中西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以江西省高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1-9.

[6]施亚玲,李若英,杜娟,等.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的统计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05-110.

[7]蒲利春,冉秦翠.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量化系统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5(3):56-59.

[8]刘辉,于程名,吴海平.“双一流”建设下的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办法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9(11):83-85.

[9]袁春艳,苗梅梅.“双一流”战略视域下中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5):10-15.

[10]傅程,黄斌,才馨竹.教育评价导向的转变与高等教育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6):20-23.

[11]教育部科技司解读《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 [J]. 科学中国人,2020(Z2):53-55.

[12]伊璨.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9):189,191.

[13]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6.

Analysis on reform of doctoral candidates’ innovation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WANG Hena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P. R. China)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olic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ctoral cultivation and degree granting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form idea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form of doctoral candidates’ innovation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yste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a first class doctoral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ing the tutor post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doctoral thesis quality, and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innovation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The relevant reform measure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degree granting of doctoral candidate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doctoral cultivation; degree granting; innovation achievement

(責任编辑 周 沫)

作者:汪赫男

第2篇: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 要: 本文在对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状况的统计分析基础上, 对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 总结出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进而对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 评价体系

收稿日期: 2011-07-10

*基金项目: 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yjjg2009007);华南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研究型大学学术资源配置研究(2008044)

作者简介: 施亚玲(1967- ), 女, 湖北宜昌人, 硕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① 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9][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博士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2009年, 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61,991人, 在校博士研究生达到242,996人, 占在校研究生总数(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19.05%, 在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①137。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 如何有效保障和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凸显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要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而作为衡量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因此在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过程中,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尤为重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与否, 不仅关系到对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 甚至关系到一个博士生的前途和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1]。

一、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第六条的规定,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可以看出, 理论知识、 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成果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第十三条进一步对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 应当在答辩前三个月印送有关单位, 并经同行评议。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聘请两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 其中一位应当是外单位的专家。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即明确了同行评议和专家评审的评阅方式和制度。

我国大部分博士生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 制定了本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 并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参照管祎等人对我国46所研究生院高校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统计结果[1], 关于论文选题、 文献综述、 创新性、 论文写作、 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 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等指标的出现频率均超过了35次。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组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其评选标准包括三个方面, 即:选题为本学科前沿, 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 取得突破性成果, 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材料翔实, 推理严密, 文字表达准确。2000年,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开始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查工作, 对已经获得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随机抽样, 并进行合格性质量评价, 其评价指标主要是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综述、 论文成果的创新性、 论文体现的理论基础、 专门知识及科学研究能力等四个方面。总之, 不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等院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 都有效体现了对理论知识、 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成果三个方面的考察和评价。

基于我国学位条例的规定要求和学校发展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制定了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选题与综述、 创造性成果、 科研与创造能力、 学风与写作四个单项指标, 并对每个指标的内涵和评价尺度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评阅专家根据该四个单项指标分别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 评价成绩分为A(优秀)、 B(良好)、 C(一般)和D(较差)四个等级, 在此基础上相应对博士学位论文给出总体评价成绩, 同样分为A(优秀)、 B(良好)、 C(一般)和D(较差)四个级别, 如表1所示。同时, 为了更好地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学校自2005年开始对博士学位论文专家通讯评议实行双盲评阅, 即隐去学位论文作者的个人信息, 并邀请三名外校专家对每篇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阅。双盲评审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进一步提高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表1 华南理工大学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规模逐步扩大, 截至2010年底, 在校博士研究生达到2648人, 比2005年增长了54%。新形势下, 如何进一步保障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提高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是否真实反映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 能否进一步有利于引导和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是笔者当前十分关心和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 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的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各项评价指标成绩齐全的1222篇论文的3666份评审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总体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与综述、 创造性成果、 科研与创造能力、 学风与写作等四项指标及总体评价的评审结果中, 优良率(A+B)均达到了80%以上(如表2所示), 这表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

表2 各项评价指标与总体评价结果的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 在选题与综述、 创造性成果、 科研与创造能力、 学风与写作四项指标中, 只有选题与综述方面的优秀率超过50%, 其余三项的优秀成绩率均低于40%, 而创造性成果的得分优秀率低, 仅有23%。这一方面说明了随着我国和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博士研究生能够更快更多地获取到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文献, 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因此在学位论文选题和对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进行综合评述方面的能力大为提升; 而另一方面, 评价结果也反映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围绕论文选题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仍不够强, 这也是制约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总体评价结果与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相关度分析

表3-6分别对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与选题与综述、 创造性成果、 科研与创造能力、 学风与写作四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间的相关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3 总体评价结果与“选题与综述”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表4 总体评价结果与“创造性成果”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表5 总体评价结果与“科学与创造能力”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表6 总体评价结果与“学风与写作”评价结果的相关度

1.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从表6可以看出, 除极个别指标外, 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 其四个单项指标的评价成绩均在良好以上; 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评价结果为良好的, 其四个单项指标的评价成绩为优良的比例达到90%左右或以上。由此可见, 四个单项指标成绩都为良好以上是获得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必备条件, 这表明评阅专家的总体评价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评阅专家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2.评价结果反映出单项评价指标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性。

在创造性成果、 科学与创造能力两项评价结果中获得优良成绩的, 分别有98.94%和97.70%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均能获得优良; 而在选题与综述、 学风与写作两项评价结果中获得优良成绩的, 有一部分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结果低于优良, 其所占比例分别是7.73%和4.19%。这一方面说明了论文选题、 文献综述及写作的水平和能力是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良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那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课题, 对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有全面深入掌握且表述清晰、 书写规范的博士学位论文, 才有可能在学术同行中获得良好的评价, 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 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成果是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良成绩的关键和必需条件。博士研究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验工作能力, 并做出了很好的创造性科研成果, 才能够得到学术同行的认可和良好评价。

3.评价结果的一致率反映了各单项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从表6可以看出, 科学与创造能力与总体评价的评价成绩一致率最高, 达到82.71%; 其次是创造性成果(77.76%)、 学风与写作(71.02%), 而选题与综述最低, 只有61.36%。这说明了评阅专家更看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学与创造能力和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这也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上述评价成绩分析结果, 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选题与综述项、 创造性成果项、 科学与创造能力项、 学风与写作项四项指标对总体评价结果的影响度分别为20.95%、 26.55%、 28.25%、 24.25%, 这是各单项指标评价成绩在总体评价结果中所占权重的依据和重要参考, 从而可以更加科学的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总体评价结果进行定量化考核。

(三)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分析

众所周知, 博士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 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力军。博士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阶段[2], 而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环节[3], 其自主创新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博士研究生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上。通过撰写论文可以发现问题, 接受社会评价和学术成果的交流, 从而提高和促进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研究成果的表述、 写作能力[4]; 而能够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博士学位论文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性成果。笔者从博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情况入手, 对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华南理工大学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均能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

在本文所分析的1222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共有781位博士研究生发表了SCI和EI收录论文, 占63.91%。其中, 发表在JCR检索源期刊中二区top及以上论文的有53篇, 占4.34%; 发表3篇以上SCI和EI收录论文的有175篇, 占14.32%。特别从2008年底以来, 一批博士研究生陆续在本学科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这表明实行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有力推动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但在本文所统计的时间区段内, 由于华南理工大学2005-2008年毕业的博士生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人数偏少, 因此取得较好创新性成果或取得较多创新性成果的统计人数总体上偏少, 这也是导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创新性成果获得优秀成绩比例偏低的重要原因。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获得优秀的关键因素。

博士研究生即使发表了SCI和EI收录论文, 其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中的创新性成果项未必获得优秀成绩, 而只有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才更有可能获得优秀的评价成绩。通过对评阅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成果评审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 在发表JCR二区top及以上论文的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获得2个A(即三位评审专家中有两位的评审成绩为优秀, 以下同)的有35份, 占66.04%; 发表5篇以上(含5篇)的SCI和EI收录论文的47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获得2个A的有21份, 占44.68%;发表3-4篇SCI和EI收录论文的128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获得2个A的有37份, 占28.9%; 发表1-2篇SCI和EI收录论文的431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获得2个A的只有62份, 占14.39%; 未发表SCI收录论文但在国外刊物上发表EI收录论文的12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获得2个A的只有3份, 仅占2.4%。由此可见,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发表的学术论文水平越高, 其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性越大; 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越多, 其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评阅专家的评审结果基本符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 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但统计分析过程中也反映出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对鼓励博士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和产出创造性成果的引导性还不够突出。

从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来说, 能够在JCR二区top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应该表明博士研究生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创新的成果, 并得到了学术同行的高度认可, 那么其博士学位论文在专家评阅时, 创新性成果项的成绩一般应能够获得优秀。然而, 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 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项成绩并未完全体现出博士生所做出的创造性成果情况。这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是在JCR二区top以上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的53篇博士学位论文中, 尚有近34%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创造性成果项并没有获得2个A的成绩; 另一方面, 发表的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对评价结果产生了明显影响, 即存在着发表的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越多, 其博士学位论文创造性成果项获得优秀成绩的几率越大的现象, 即评审专家比较关注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数量的多少, 忽视了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与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的数量并不呈正相关, 而应该与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呈正相关性。

第二, 尚未对不同类型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价。

从前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如果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不能发表SCI收录论文, 即便在国外刊物上发表了EI收录论文, 其创造性成果项获得优秀成绩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评阅专家一般按照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即倾向于发表SCI收录论文)来评价从事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这对于评价工程应用型博士研究生(即倾向于发表EI收录论文)的培养质量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另外, 随着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数量的逐渐增多, 也需要制定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规律的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伴随博士生规模的逐步扩大, 面临学校建设国内一流、 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着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今后一段时期, 应不断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着力突出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引导。一方面将博士学位送审论文所附发表论文限定为1-5篇代表作, 使评阅专家更加关注于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 确定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权重, 建立博士学位论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审办法, 增强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可比性, 从而更加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审。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 学术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等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审, 这不仅能够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也有利于推进华南理工大学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3.对评价体系中单项指标的名称和内涵进行重新调整和界定。由于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科学与创造能力项在名称与内涵表述上与创造性成果项有部分相近之处, 建议把科学与创造能力项的名称更改为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 更加突出考察博士研究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将能用相关学科的思想或方法、 技术解决科研工作上的难点的能力与科研创造性等内容并入创造性成果项, 并将其名称相应调整为创造性成果与科研能力, 进一步推动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管祎, 夏品奇.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统计分析与合理制定[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5):29-32.

[2] 骆四铭. 关于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9(8):81-85.

[3] 方贵庭. 浅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0(4):107-110.

[4] 罗群, 申功璋. 对提高本校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思考——从10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得到的启示[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2(1):77-80.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hD Thesis: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Expert Review of PhD Thesis of SCUT

SHI Ya-ling, LI Ruo-ying, DU Jun, HE Yuan

(Graduate Schoo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keyword: PhD thesis; evaluation system

(责任编辑: 余树华)

作者:施亚玲 李若英 杜娟 何源

第3篇:从知识溢出角度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摘要】针对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知识溢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打造知识转移平台的新思路,并从政策层面对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进行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 知识溢出 博士后工作站 企业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企业纷纷将研发活动视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把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然而,从当前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来看,仅仅关注新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知识只有成功地转化为经济知识,创新只有成功地转化为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转化是依据一定的条件发生变化的。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知识溢出的研究,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具有很好的启示。

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挑战

研发过程和人力资本溢出过程在最近十几年中一直是知识溢出实证研究的主题,西方学者关于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的最新文献主要是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知识溢出对城市的生产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影响作用;二是从微观层面讨论知识溢出效应,重点研究了知识传播机制,知识溢出与网络、空间距离及研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我国学者更多的研究是基于知识溢出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①有研究者采用广东省2000至2006年21个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三维面板数据SUR模型进行了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工作从知识溢出角度为构建高技术产业集聚群提供了证据支持,强调了知识溢出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指出人员在高技术企业之间的流动,有利于高技术行业之间知识溢出。②还有人从知识溢出水平的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沪、江、浙一市两省域经济发展情况,引入经济距离和知识能力的概念,在知识能力测度中采用泰尔指数的方法,衡量区域知识能力的综合评测值与不均衡度,相比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的知识能力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从不平衡度的角度看,长三角地区的不平衡度较高,研究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一体化进程提出建议。③另外有人根据凯尼尔斯知识溢出修正模型,对中部六省的区域知识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对比实证,探讨了中部地区进一步加强协作的重要性。④

知识溢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将知识的溢出效应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现象被提出来。如今知识溢出再次成为国内外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从上述国内外对知识溢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知识溢出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高新技术企业是建立在高度密集知识和高新技术基础上的组织,目前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行为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内部行为,在进行创新的每一步都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协作,充分认识知识溢出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知识溢出的接收者。企业能否对溢出知识进行成功应用,取决于其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获取、转化和利用外部知识,最终形成商业化的能力。从我国学者关于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中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还存在着地区和行业方面的差异。

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知识溢出的供给者,高校在知识的创新性与经济适用性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必须注意,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不同,因难以进行编码化或记录,只能通过直接的互动和交流。高校在输出显性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输出隐性知识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进一步认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地位与作用

1994年10月,我国在上海宝钢设立了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使博士后工作从学校和科研院所拓展到企业。十多年来,企业博士后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招收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近一万人,占整个博士后人才队伍比例12%左右。在看到企业博士后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所存在的差距,充分认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未来科研成果转化的基地。一方面,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加快,造就了新的追赶和跨越的机会。在这样一种激励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企业越来越需要不断注入高新技术,支撑自身的发展。而高校的一些科研成果也需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应用,接受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践检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正是结合二者需求的科研成果开发、研究和转化基地。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通过博士后形成了一个产学研合作的纽带,这种纽带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博士后向高校和院所传递企业需求的技术信息,同时也向企业传递高新技术信息;二是通过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逐步提炼产学研合作中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技术,达成产学研自觉合作的共识;三是通过博士后的服务和联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产学研的合作关系。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知识转移的平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是一种有利于实现知识转移的组织方式。大量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联盟中各类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业化水平不高,大量原创性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知识的性质和知识转移的机制认识不够。⑤

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的思考

相对于美国的博士后制度建设,我国的博士后制度建设更加凸现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在许多基层单位希望得到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也要看到政府宏观管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它能够更快地集中各种优势形成政策导向。因此,从政策层面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制度,可以更好地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加强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体制建设,促进知识转移。博士后到企业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比在学校里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加直接面对生产实际,直接与企业科技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也更加容易实现知识的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化。但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必须在体制建设上形成三位一体,即博士后、高校合作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三方面的紧密合作。由于三方在博士后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在政策层面全面而明晰地约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提出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一方面强调的是组成博士后、高校合作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三方面的组织构架,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形成三方面真正的紧密合作关系,包括从制度上明确高校合作导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研讨的工作日。

加大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资助力度,促进知识转化。从我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的分布来看,目前,项目主要集中在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除自己的开发项目之外,国家层面科研项目比例很少。另一方面,博士后基金项目的申报基本上是博士后本人的个人行为,许多申报项目的内容是博士论文研究工作的延续,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相差甚远。为了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对知识的吸收和转化,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形成由博士后、高校合作导师和企业合作导师三方面联合申报项目的工作机制,三方通过协商提炼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课题申报,从源头上缩小影响知识转化的时间和空间。

完善对博士后的保障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招收规模的不断扩大,早期政策在博士后生活、就业等方面形成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尽管我国博士后在岗人数逐年增加,相对美国的博士后在岗人数还是差距明显,仅2008年我国博士后在岗人数为24,885人,美国为89,000人,中国在岗博士后人数约为同期美国在岗博士后总人数的28%,⑥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岗人数所占比例更少,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的保障机制,一方面改善博士后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解除出站后找工作的后顾之忧,是当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的关键。特别是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要有战略眼光,要下大的气力,不仅要积极吸引优秀人才进站研究,而且要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出站后愿意留企业工作。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海大学人事处;南京审计学院)

注释

①赵景峰,黄志启:“知识溢出效应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期,第116~121页。

②吴梅,龙志和:“知识溢出对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第156~159页。

③类骁,韩伯棠,尚瑶:“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溢出水平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6期,第81~85页。

④朱美光:“基于知识溢出的中部区域协作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1期,第37~39页。

⑤张秀萍,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知识转移机制因素分析研究”,《黑龙江教育》,2011年第2期,第18~21页。

⑥范德尚:“中美博士后培养事业的比较分析”,《学术界》,2010年第3期,第217~223页。

作者:李晓东 顾正娣

第4篇:博士生自我评价)

篇一:博士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博士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令人振奋的时期。当前阶段,国家基础建设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所学的土木专业正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此大环境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思想、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经验,以及个人品德志向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收获。

专业上,勤奋学习并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争取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同时涉猎人文历史、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争做有所专长的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寓学于实践。

品德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工作的愿望;与人相处豁达大度、公正开明、不计小利、主动沟通、倡导协作共赢;具有独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初步能力。 思想上,再一次坚定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全球建设的信念;依据个人对国家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以及对全球需求的认识,确定了个人的立足点和职业方向;坚定拥护国家和平发展道路与独自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信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相信自己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能够组

织一些资金和人员积极地服务区域、国家和全球基础建设。

篇二:化学博士自我鉴定范文 自我鉴定

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令人振奋的时期。当前阶段,国家基础建设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所学的化学专业(材料,新能源)正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此大环境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思想政治、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经验及个人品德志向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在思想政治上,我始终按照一名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贯彻运用到个人的学习工作中。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学校以及教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期间,我能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待人友善,乐于助人,主动沟通,协作共赢。

在工作上,我注重参加社会实践。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

结合,寓学于实践。曾参与过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等项目。在工作中,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独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经过国家和学校多年的栽培,特别是在物理化学电化学教研室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博士毕业研究生。相信自己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能够组织一些资金和人员积极地服务区域、国家和全球基础建设。

篇三:博士毕业生 登记表 自我鉴定

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我度过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三年,也是对我专业提高最快的三年,在思想、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经验,以及个人品德志向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收获。

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确定了个人的立足点和职业方向。

生活上,我能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学校以及教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 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

专业上,勤奋学习并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争取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同时涉猎人文历史、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争做有所专长的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寓学于实践。在学术科研方面,在导师悉心指导和同门师弟师妹的全力协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满足学校相关博士学位申请条件。

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我的专业功底大大的提高,相信自己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

篇四:博士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博士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令人振奋的时期。当前阶段,国家基础建设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所学的土木专业正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此大环境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思想、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经验,以及个人品德志向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收获。

思想上,再一次坚定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全球建设的信念;依据个人对国家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以及对全球需求的认识,确定了个人的立足点和职业方向;坚定拥护国家和平发展道路与独自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信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专业上,勤奋学习并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争取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同时涉猎人文历史、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争做有所专长的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寓学于实践。

品德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工作的愿望;与人相处豁达大度、公正开明、不计小利、主动沟通、倡导协作共赢;具有独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初步能力。

相信自己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能够组织一些资金和人员积极地服务区域、国家和全球基础建设。

篇五: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能够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我十分的珍惜,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出色,我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两年来本人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望过去的日子,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一段时光不但让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这段岁月不仅仅只是难忘,而是让我刻苦铭心。年华虽逝坚,带不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思想方面。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认真执行学校、实验室的决议;尊敬导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能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一名学生干部,我始终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自己进步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别人进步,先后担任了几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业方面。我的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主要研究

兴趣为三维模型的简化与网络传输。学术思想活跃、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风良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在所选的研究生课程中,成绩全部为优良;在国际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两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独立负责一个模块,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工作方面。我曾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会副主席、实验室政治协理员。在担任副主席期间,组织了多场晚会、联谊会、弘毅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成功策划了首届“学术科技节”活动、组织了本室的学术之星评比,推荐、协助钟艳飞博士参加校级选举并荣获“十大学术之星”称号。我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认可,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作为政治协理员,积极的配合分管党务工作的老师、指导和协调各班党支书开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其它方面。研究生的确应该视学术为生命,但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我组织和参与了实验室的系列体育赛事,并获得了不错的名次;积极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坚持听一些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名家讲座,提高自身的修养。业余时间爱好摄影,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的拍摄工作

并负责实验室重大活动的摄影任务;在摄影专业杂志发表文章一篇。

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我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研究生毕业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通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自己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思想认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做自我鉴定如下:

研究生阶段,在董继扬老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课程,从基础理论准备、数学知识学习、编程能力提高等方面为课题研究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完成了主干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积极涉猎了其他相关领域的课程,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了研究思路,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读研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教学活动。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了各类文献资料的查找和系统的阅读,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案。

研究生毕业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尽管自己还没有计入党组织,但是自己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 英语 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 英语 六级 考试 ,具备了较强的 英语 听说能力,在撰写论文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

集体活动,在担任支委期间,热情为同学们服务。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七:研究生二年级自我鉴定范文 研究生二年级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自xx年考取*****大学的研究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成长,使我在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思想觉悟上,自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的要求。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社会,进行教育探索和研究。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明确了新时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并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结合原来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我很快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并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书籍杂志,学习了相关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此期间,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参阅了其他人文学科的书籍,开阔了研究的视野,弥补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在科研能力上,尽管涉入教育领域的时间很短,但凭着一颗积极向上心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能力。锤炼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一些省级刊物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树立了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诚恳踏实,待人接物和善热情,生活朴实节俭,与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在工作方面,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为同学服务的心态,不仅为同学带来方便也提高了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余时间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本人在期间的收获和成长,从思想觉悟、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离不开自己辛勤地付出和耕耘,更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继续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涯,不断改正缺点错误,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人自xx年考取*****大学的研究生以来,经过两年的成长,使我在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思想觉悟上,自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的要

求。坚持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社会,进行教育探索和研究。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明确了新时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并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结合原来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我很快地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并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书籍杂志,学习了相关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此期间,各门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参阅了其他人文学科的书籍,开阔了研究的视野,弥补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在科研能力上,尽管涉入教育领域的时间很短,但凭着一颗积极向上心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科研方法的能力。锤炼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一些省级刊物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树立了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诚恳踏实,待人接物和善热情,生活朴实节俭,与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在工作方面,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为同学服务的心态,不仅为同学带来方便也提高了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余时间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本人在期间的收获和成长,从思想觉悟、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离不开自己辛勤地付出和耕耘,更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继续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涯,不断改正缺点错误,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5篇:软件专业+博士生自我评价2篇

软件专业的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转眼间,已临近毕业。蓦然回首,以前那位无知的青葱少年在大学里就像一个初生的牛犊,不怕苦不怕累的去追寻那份自以为是。再照一下镜子,眼前的我成熟稳重了,做事都多了一份思考。因为自己清楚地知道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软件专业的大学生,从不懂不爱程序,到喜欢并热爱上编程,这是个很大的转变。读文科上来的我曾认为自己的脑子会跟不上那逻辑的转动。但勤能补拙这是真理。更何况我并不拙。一个勤奋好学的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鉴定。

大学三年,自身专业从基础课程到重点课程,不仅理论上能完成合格通过,而且在实践动手上能结合理论。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专业团队协作工作中,学到沟通和协调能力。加上,深入专业课程的的同时不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生活上,作为一位乐观向上的大学生,本人生活俭朴,责任心强,办事沉稳,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兴趣广泛的我,能与同学融成一片,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踊跃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如今毕业在即,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能使我在将来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源: 自我介绍

博士生自我评价一篇

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令人振奋的时期。当前阶段,国家基础建设蓬勃发展如日中天,所学的土木专业正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此环境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思想、专业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经验,以及个人品德志向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和巨大收获。

思想上,再一次坚定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国家建设,服务全球建设的信念;依据个人对国家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以及对全球需求的认识,确定了个人的立足点和职业方向;坚定拥护国家和平发展道路与独自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信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专业上,勤奋学习并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争取更多地了解学科前沿课题和发展方向,同时涉猎人文历史、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争做有所专长的知识面宽广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训练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并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寓学于实践。品德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和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工作的愿望;与人相处豁达大度、公正开明、不计小利、主动沟通、倡导协作共赢;具有独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初步能力。

相信自己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能够组织一些资金和人员积极地服务区域、国家和全球基础建设。

来源:自我评价

第6篇: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

精选范文: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_________博士后流动站(甲方)接受_________大学(学院、研究所)博士学位获得者_________(乙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_________。为了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特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_________》对乙方实行管理;乙方在站期间应自觉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接受甲方的管理,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科研活动。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有关科研项目(课题)、计划在力求结合甲方项目和研究方向的前提下,由乙方与合作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商定。乙方在合作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甲方的要求,定期报告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乙方在站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应是_________。

三、乙方应按商定的研究计划开展工作。因特殊原因需改变研究计划者,须征得合作导师的同意,并报甲方主管部门备案。

四、乙方在站期间的表现不适于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有正当理由申请退站的,甲方应劝其退站或准予退站。

五、甲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_________》为乙方提供博士后租赁住房一套;并根据乙方的要求,为其配偶(必须是国家正式职工)、子女积极联系借调、入学(托)事宜。

六、乙方在站期间的博士后日常经费为每年_________元人民币。乙方并可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申请科学基金资助金,有突出贡献者经审批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基金的奖励。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学基金资助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执行《_________》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中的有关条款。

七、乙方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关系按_________在职人员管理,甲方每月发给乙方_________元的补贴(每年_________个月);乙方的工资、补贴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支付。

八、甲方受乙方出站后工作单位的委托,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职的原则意见》,参照_________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受理乙方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九、根据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需要,经审批,乙方在站期间可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学术交流活动(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十、乙方进站时间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工作期(两年)满后应按时出站。若未按时完成研究工作,乙方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主管部门报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出站时间,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__年。延长期间乙方的工资及补贴由甲方根据《_________》负责解决。十

一、乙方工作期满出站前,应根据甲方的要求,举行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并根据《_________》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成果及其目录等有关书面材料。甲方应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评价意见。甲方主管部门负责对乙方的出站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乙方被批准出站后,应及时办理离校手续。十

二、乙方工作期满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同有关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者,按协议就业)。十

三、本协议一式_________份,甲方所在院(系)、合作导师、主管部门和乙方各执_________份。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合作导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篇一: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

_________博士后流动站(甲方)接受_________大学(学院、研究所)博士学

位获得者_________(乙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_________。为了明

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特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_________》对乙方实行管理;乙方在站期间应自觉遵守甲[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方的

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接受甲方的管理,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科研活动。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有关科研项目(课题)、计划在力求结

方向的前提下,由乙方与合作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商定。乙

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甲方的要求,定期报

的进展情况。乙方在站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的

研究工作的需要,经审批,乙方在站期间可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动(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工作期(两年)满

按时完成研究工作,乙方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主管部

管理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出站时间,但延长期限最长不

延长期间乙方的工资及补贴由甲方根据《_________》负

出站前,应根据甲方的要求,举行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并

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成果及其目录等有关书面材

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评价意

责对乙方的出站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

方被批准出站后,应及时办理离校手续。

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同有关用人单位签订协

_________份,甲方所在院(系)、合作导师、主管部门和乙

合甲方项目和研究方在合作导师和指告博士后研究工作

九、根据博士后或短期学术交流活

十、乙方进站时间为后应按时出站。若未门报请全国博士后得超过_________年。责解决。 十

一、乙方工作期满根据《_________》料。甲方应对其学术见。甲方主管部门负员会办公室审批。乙十

二、乙方工作期满议者,按协议就业)。 十

三、本协议一式 方各执_________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合作导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二:在职人员从事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协议书(参考格式) 在职人员从事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协议书(参考格式)

甲方:清华大学

甲方授权单位:

乙方(申请人): 性别: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丙方(申请人所在单位):

乙方申请到甲方 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甲方经考核拟同意接收。甲乙丙三方经平等协商同意,就乙方申请到甲方从事博士后研究事项,达成本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 协议的期限

本协议之有效期限,为乙方在甲方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期限。该期限一般为来

校报到日期当月算起满24个月,即自 年 月 日到 年 月 日。若乙方申请提前或延期出站,本协议的有效期以甲方批准乙方的提前或延期出站日期为准。

二、 甲方的义务 1. 按国家和甲方有关规定为乙方解决工资、住房、子女入托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子女户口在北京的附属学校不能接收)等待遇。

2. 甲方合作导师在乙方进站前,明确乙方在站期间科研课题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保证乙方在进站后可立即开始工作。

课题主要内容: 预期目标: 3. 甲方合作导师在乙方进站两个月内,应与乙方签订《科研合同》,进一步明确乙方

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科研条件等。

4. 在乙方进站一年时间左右安排中期考核,工作期满出站前两个月内安排出站科研评

审等工作。 5. 工作期满,甲方将按学校出站考核的有关规定对乙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发给乙

方博士后证书,并将乙方博士后期间的有关档案材料转给丙方。

三、 乙方的义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 6. 努力钻研业务,按规定及时完成科研任务。 7. 遵纪守法,遵守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履行应尽的义务。8. 进站两个月内应进行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并与合作导师签订《科研合同》,明确

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科研条件等。

9. 爱护甲方的财产,承担保护甲方知识产权的义务。

10. 乙方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办理出站手续,对于无故拖延不及时办理出站手续者,

若超过规定时间三个月,则按自动退站处理。

11. 协议终止后,乙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保护甲方的知识产权、以及保

守秘密的义务。 12. 甲方博士后的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

制度。若丙方不再为乙方发放工资,则乙方须及时为甲方出具工资转移介绍信或工资停发证明,甲方自乙方递交证明之次月起为乙方发放工资,若乙方不递交此证明,则甲方不为乙方发放工资。

四、 丙方的义务 13. 丙方负责乙方的医疗待遇。

14. 若丙方所在地为北京市,由丙方负责乙方的住房及子女入托入学待遇。15. 丙方应保证乙方在站期间不为其安排工作,使乙方能够全时在甲方从事博士后

研究工作。

16. 若乙方在站期间,乙方与丙方解除聘用关系,丙方人事部门应为乙方出具“同

意乙方出站后双向选择”的证明。

五、 协议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7. 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本协议应变更相应

的内容。

18. 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的,经甲乙

丙三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协议相关内容。 19. 乙方若申请退站,甲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20. 若乙方在站期间与丙方解除了聘用关系,自双方解除关系之日起丙方终止本协

议,甲乙方继续执行本协议,也可重新签订《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六、 违约责任 21. 甲乙丙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有关条款,均应承担违约责任。

22. 乙方未经甲方同意或未办离校手续擅自离开甲方,按《清华大学教职工考勤办

法及各类假期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

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于乙方到甲方进校办毕报到手续时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授权单位、乙方、丙方各执一份,另一份报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备案。

甲方:清华大学 乙方(申请人): 丙方:

代表(合作导师签字):

授权单位公章: 代表签字: 公章(人事部门盖章):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7篇: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

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人发〔2001〕136号

2001年12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使博士后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现将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六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八章

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九章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方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主管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有关地区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全国博士后工作具体业务及日常管理。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人事(干部)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2 第七条

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第八条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九条

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企业或其他组织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十条

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议,由人事部审核批准。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十二条

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

3 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国家按国内同类人员的标准进行资助,可以自主选择设站单位或具有开展博士后研究条件的非设站单位(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也可以依托国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培养的博士,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不得申请进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工作站应当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双方单位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具有独立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十七条

设站单位对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评议审核,择优招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站和落户手续,并在人事部注册登记。

第十八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三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者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二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由设站单位按规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与设站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博士后研究

4 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如因科研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当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

(三)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的;

(四)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的;

(五)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的;

(六)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其户口迁落手续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协助办理。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第二十六条

设站单位接到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出站申请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评审,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建议。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5 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合格的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由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监制的《博士后证书》。

第六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第三十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生活和科研补助的专项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筹资。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帐,专款专用。设站单位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3%的经费用于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资助标准,由人事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各设站单位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经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所定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立和推行博士后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具体评估办法由人事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人事部根据评估结果,对管理工作优秀的设站单位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的设站单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设站资格。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 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设站单位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原则,由设站单位和本人协商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视同本单位在职人员管理,按其进站时间和有关规定享受与设站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

设站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住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设站单位提供博士后公寓的,其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应当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在设站单位所在城市落常住户口,凭

6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手续。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办理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设站单位应当给予协助。

第八章

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四十条

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

第四十一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拨款,各级政府拨款,以及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四十二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条件、项目设置、资助金额和使用办法,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执行。

第九章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人事(干部)机构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8篇:博士后实践工作站

关于2017年济南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申报工作

二、申报范围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建有市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或省、市重大科研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有紧密合作的单位可优先推荐。

三、申报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设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较好的研究开发条件;

(三)拥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团队,能提出理论创新、技术领先、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博士后研究项目;

(四)重视博士后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及其他后勤保障。

第9篇: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协议书

甲方: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乙方(合作导师):

丙方(博士后研究人员):

为了使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够顺利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经甲、乙、丙三方协商,签定协议如下: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丙方申请,甲方考核选拔,丙方自愿到甲方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丙方在甲方工作期限自月至年年,一般不得提前离站或延长工作期限。

3、乙方和丙方协商确定丙方在站期间的科研项目是:

主要内容:达到的目标:

4、丙方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努力工作,完成第3项规定的科研项目和预期目

标。在进站两个月内,制定在站期间的研究计划,并由乙方组织在本专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在站期间,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学术报告;进站一年左右时间,甲方对其科研工作及与表现等全面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在工作期满的前一个月,应向甲方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甲方将组织专家评审,对丙方的成果是否达到本协议第3项的要求进行验收评审。

5、乙方对丙方在站期间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和

科研条件。

6、丙方在流动站的日常经费由甲、乙、丙三方共同筹集,并由甲方设专项

经费统一管理,主要用于丙方的评审费和博士后管理所需经费等。博士后所需的科研经费由甲、乙、丙三方共同解决。

7、为了保证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丙方在站期间不能申请到国外或国内其他单位做博士后或进修,不能因出国等原因而办理中途退站。

8、丙方在站工作期间,应遵守甲方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9、本协议签字后,方可办理丙方入站手续。本协议自三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各方应遵照执行。协议书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和丙方各一份。

甲方:

负责人:

年月日

(单位盖章)

丙方:

签字:

年月日

乙方:签字:年日月

上一篇: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札记下一篇:莫言那年获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