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协议

2023-0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粮食收购协议

中国矿企签最大海外收购协议五矿收购秘鲁铜矿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4月14日宣布,由该公司与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GlencoreXstrata plc(嘉能可)达成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股权的协议,交易额为58.5亿美元,以上三方在联合体中分别持股62.5%、22.5%、15%。这是我国金属矿业史上的最大境外收购。据悉,该交易还需获得秘鲁政府、中国政府以及五矿资源股东大会的批准。如果一切顺利,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交割。

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秘鲁,矿藏丰富且矿品齐全。拉斯班巴斯铜矿位于秘鲁哥塔邦巴斯和格拉乌两省之间,矿藏量为11.32亿吨,可生产870万吨铜,保守估计开采期为20年。开采初期年产量为40万吨,相当于秘鲁全国铜矿产量的30%。在国际铜价趋于下跌、国际铜取代产品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此次在海外实施大笔收购,是个大胆的战略性举措。

据介绍,收购并完成邦巴斯项目建设后,中国五矿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矿山生产企业和全球前十大铜矿山生产商之一。中国五矿总裁周中枢表示,邦巴斯项目完全符合中国五矿和五矿资源的长期战略,将进一步优化中国五矿的矿业资产组合,并将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良好的战略协同。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矿业收购始于上世纪90年代,秘鲁成为中国矿业收购较为集中的国家。此前中国五矿集团和江西铜业,曾斥资4.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股份公司,同年中国铝业也以7.9亿美元收购了秘鲁铜业,秘鲁铜业旗下的特罗莫克铜矿区已经成为全秘鲁最大的铜矿之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需求增大。中国矿业热衷拉美的原因在于拉美矿业是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中拉矿业合作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期以来,拉美矿企与国际矿企进行了数次并购和合作开采,在法律和管理方面都有较成功的范例。随着大型船只的使用,国际矿产运输成本降低。

另据武钢委内瑞拉公司介绍,拉美矿产品质较好,例如铁矿石经常作为伴料,与国产铁矿粉拌和使用。中国矿企进军拉美同时也带动中国矿山机械企业进军拉美,打开了更大的市场,形成较为完整的机械产业出口。

秘鲁为太平洋沿岸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第二个国家。该国经济发展稳定,贸易政策开放,与中国开展合作持十分积极态度。2011年,秘鲁矿业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尤其在矿业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从法律上看,秘鲁已经签订了32个国际合作协定,保护投资,使秘鲁成为世界上第二大铜生产国。此次收购表明,中国企业对秘鲁矿业潜能和投资环境的肯定。秘鲁外贸部亚太经合组织局局长胡利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中国在秘鲁投资,中国将成为秘鲁矿业主要投资国。

分析指出,此次并购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拉美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并购的目标在于增加矿业储备,将矿业原料开采、运输和深加工于一体,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是这些铜产品的最终用户,其采购的安全性有所保障。

中国是世界铜矿需求大国,国际矿业价格被其他国际矿业集团控制,中方为此损失不小。此次收购不仅为中国海外矿业增加了储备,也将进一步稳定国际铜价,增加中国在国际铜价格的话语权。拉斯邦巴斯附近仍有几个铜矿准备出售,中国企业未来在秘鲁矿业仍有较多投资空间。中国五矿总裁周中枢表示,邦巴斯项目完全符合中国五矿和MMG的长期战略,将进一步优化中国五矿的矿业资产组合,并将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良好的战略协同。

五矿收购创新纪录 专家寄望不要步中铝后尘

五矿方面表示,收购邦巴斯项目是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的境外收购。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认为,从金额来看,这次收购确实是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境外收购,而且中国矿企进行海外资源并购也是突破国际矿业具有限制的有效手段。但该分析师也指出,我国矿企海外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希望这次收购后能够成功运营。

有数据显示,我国今年3月份铜进口较2月份增长10.8%,因预期第二季度需求将出现季节性改善,但进口量仍远低于1月份创下的纪录高位。

据海关数据显示,3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42万吨,高于前月的37.9万吨。3月份进口较上年同期增长31%,但不及今年1月份创下的53.6万吨纪录水平。

“中国是全球有色金属消费第一大国,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有色金属消费在全球占比超过五成。在常用有色金属品种中,铜、铝、镍等资源相对匮乏,而这些金属在我国的储量却偏低。2012年我国铜资源缺口达到八成以上。我国的冶炼加工产能远大于矿山产能,传统的贸易进口精矿虽能满足生产需要,但资源话语权、定价权愈来愈向矿山集中,下游冶炼加工利润愈来愈少,甚至亏损。因此中国企矿企进行海外资源并购也是突破国际矿业巨头制约的有效手段。”一位不愿具名的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铜资源的缺口,使得我国有色金属企业不得不向海外拓展,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而秘鲁因丰富的铜矿储藏量,近年来吸引中国企业前去投资。2007年,中国铝业收购秘鲁矿业公司,获得了地处秘鲁高原地区特罗莫克的千万吨级世界特大型铜矿。公开资料显示,该铜矿拥有当量铜金属资源量约1200万吨,约占我国国内铜资源总量的19%,项目设计年产铜精矿含铜22万吨,约占我国国内自有产量的18%。

“特罗莫克铜矿是千万吨级世界特大型铜矿,同时也是当时中国海外最大铜矿项目,该铜矿于2013年12月13日进行试产。”有业内人士表示。

但这个项目在2014年遇到了麻烦。中铝矿业国际3月31日发表公告称,中铝国际矿业在秘鲁的子公司MCP从该国环境部辖下环境评估与徵税局(OEFA)接到一项有关指称排水的某些方面违反环境法律的通知。作为一项预防措施,该通知要求中铝暂停其采矿试生产的有关工作。

虽然有消息称,上述中铝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暂停的项目已经重启,但不得不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而结合中铝的遭遇,有业内专家表示,希望五矿不会步中铝的后尘。

并购国情况有别 应该充分了解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或投资矿产资源的案例增加,但缓解对外依赖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投资因不了解当地的政策,最终血本无归,而算上环保、基建、人力等成本,更是让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陡增。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举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全球成熟先进的矿产投资地区,拥有健全的法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状况良好,投资者有法可依。无论是JORC还是NI43-101规范,其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更精确,信息挖掘更深,表达更形象,这些将极大限度的降低矿产投资的风险。但在澳洲和加拿大进行矿业投资需要面临昂贵的人工、复杂的劳工关系,并承担较高的环保和赋税成本。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新兴的矿业投资地区,人工成本、环保标准相比澳洲和加拿大较低,且对海外投资者有税收优惠。但亚非国家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这将大幅增加中国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且投资者还将面对较高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以及道德风险。

根据五矿方面提供的材料显示,邦巴斯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铜矿项目,预计达产后前5年每年可生产铜精矿含铜量约45万吨。收购并完成邦巴斯项目建设后,中国五矿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矿山生产企业和全球前十大铜矿山生产商之一。

去年4月,为了使中国能够批准嘉能可以320亿美元收购矿业大鳄斯特拉塔的交易,嘉能可宣布出售邦巴斯铜矿项目,这项收购已在2013年完成。

按照协议,嘉能可必须在今年8月底之前,向中国商务部提供邦巴斯铜矿项目的潜在买家名单,希望在9月30日前达成有约束力的出售协议,并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交易。邦巴斯铜矿的买家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的审批。

五矿联合体钱从何来?

对于该次收购,业内人士分歧较大,部分人认为铜价暴跌后矿业资产评估数额下降,收购正当时。更多人士则质疑收购矿山的实际质量与投资前景,对其将给五矿资源带来的资金、成本压力表示忧虑。

一、调查:组合财团、银行支持才“不差钱”

据记者了解,嘉能可将秘鲁LasBambas铜矿权益出售给了以五矿为首的财团,交易金额约为58.5亿美元(456.3亿港元),财团中另外两家公司为香港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中信金属公司,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交割。此项收购由五矿资源、新国际和中信金属共同完成,三方在联合体中分别持股62.5%、22.5%、15%。国家开发银行牵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参与的银团为此次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五矿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作为五矿集团下属的香港上市企业,五矿资源有限公司的资金能力有限,才会联合香港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中信金属公司两家公司一起组建的“财团”来进行收购。

国新国际的优势在于具有跨国投资、资产运作方面的经验,而中信金属在于背靠金融巨头、资金实力雄厚。而且即使是组建了财团,三家企业也不会拿出自有资金一次性完成收购;三家提及银行,主要是为收购提供贷款支持,具体贷款数额将会在公司财报中披露;由于目前国内的贷款利率并不算高,部分高层人士倾向于贷款数额(占据收购总额)30%以上的比例。收购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业内:收购成本比两年前低了15%~20%

对于本次收购,矿业采掘业内人士的观点质疑较多、分歧较大。广东国矿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继忠比较赞成现时间段收购,认为:“相比较2012年高点,国际铜价下跌了近30%,使得全球铜矿的资产估值较低,现在可以较低廉的价格完成收购。”

据他计算,加上汇率变化、人力成本、折旧费用方面的支出,在2014年完成秘鲁铜矿的收购,应比在2012年收购低出15%~20%,换句话说,两年前收购,需要支付至少75亿美元、更加高昂的费用。

不过,另外一家矿业采掘企业、同为央企的中金黄金,其内部人士的观点却有所不同,集团公司的李先生曾参与过多次海外收购事务,其对记者表示:“矿业公司的海外收购绝非一马平川,需要卖家出具多份地质报告、矿物调研、财务报告,即便如此,也难保万无一失,投资风险非常大。中国企业的海外矿业收购不乏失败典型。”

疑问1:资产负债率高 收购后如何缓解现金流压力

处于价格“熊市”的中国矿业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面临资金短缺、资产负债率增大、成本压力增大的困难,五矿集团也不例外。仅以中国上市的五矿发展来看,其年报公布的每股现金流低至-2.88元,缺少经营运转的“真金白银”,而资产负债率高达76%,负债压力已经非常大。

与之类同,五矿资源完成如此大数额的收购,如果向银行贷款较少,势必增加现金流压力,影响日常经营;如果向银行贷款,势必财务费用暴增,资产负债率更高,无论选哪一种支付方式,都是“两难选择”。

疑问2:秘鲁铜矿前景如何?卖方为何转让?

截至目前,五矿相关企业并没有公布秘鲁铜矿的运营现状、收益前景。记者从资料上了解到:拉斯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铜矿之一,每年可供应大约45万吨铜。但具体能采掘多少年、可期待收益率有多少,五矿集团内部人士无确定消息。

该铜矿并没有被建成,只建了约40%。按照收购协议约定,五矿资源及其合作伙伴还将支付今年截至交易完成时嘉能可在拉斯邦巴斯铜矿上付出的所有开发成本,这些成本总计为4亿美元。预计2015年才能正式投产并出产40万吨铜,该产量相当于2013年中国进口铜的12.5%。并无机构或政府部门去监管该铜矿的进一步建设,也无机构能保证其能按期完成。

收购案卖方:嘉能可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资金实力雄厚,并“不差钱”,为什么会转让旗下的秘鲁铜矿?

疑问3:铜价未筑底 推后收购是否更好?

包括广州华泰长城期货任建封认为:“近期铜价虽有起色,但铜价2014年仍可能回落至40000~42000元/吨,距离目前价位,至少还有9%以上的幅度。

对此,五矿集团相关人士解释:就像投资贵金属很难抄到“最低点”,国际收购也很难捡到最便宜;而且对比秘鲁铜矿感兴趣的,之前并非只有中国企业一家。

作者:本刊综合报道

第2篇: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探讨

〔摘要〕 粮食产量与价格之间按其自身规律发生的负反馈互动关系,使粮食市场表现出来的“两丰一欠一平”与“谷贱伤农”的自身周期规律性可以较好地促成耕地轮作,而政府持续上涨的最低收购价实施打破了粮食市场应该有的一定程度“谷贱伤农”波动特征,进而抑制了耕地轮作。为了促成耕地轮作,需要让市场机制在粮食市场中真正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因此,实现“价补分离”并不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改革的本质,把“价格交给市场来决定”也不是其本质,二者只是前提条件。由于三大主粮具有巨大的刚性需求量以及关税配额制度保护从而替代性极小,导致粮食生产者补贴也是一种变相的价格支持,所以需要考虑“最低收购价+补贴”产生的“组合”干扰市场效应。因此,应取消针对三大主粮的特定品种补贴政策,且最低收购价不能大于粮食生产成本。

〔关键词〕 耕地轮作,粮食最低收购价,“保供给、促轮作”

一、引言

耕地轮作作为一种“以地养地”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被我国政府定位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之一。这是由耕地轮作多重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决定的。不同作物进行轮作能更好地利用不同作物对环境、水分和养分等生态因素需求的差异性,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时序和空间配置,能改善土壤结构,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并能显著减少病害虫和杂草的产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1 〕。因此,从产出结果上看,耕地轮作具有提升农产品绿色品质、提高作物单产以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三大效应 〔2 〕。

耕地轮作能否实现是由农户种植行为直接决定的。影响农户种植行为的因素较多,包括农产品(预期)价格、化肥劳动力等投入品价格、机械易于使用程度和气候条件等。但其中农产品的(预期)价格是影响农户种植行为决策最为关键的因素。具体而言,农产品价格和预期价格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引证影响着农户的生产预期和生产行为 〔3 〕。而政府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将会通过价格和预期价格的互动作用影响农户的粮食种植行为。

目前关于粮食最低收购价正负效应及其进一步如何改革的研究成果较多 〔4 〕 〔5 〕 〔6 〕,但鲜有和耕地轮作直接联系起来。本文在充分考虑粮食安全前提下,在分析以往最低收购价实施方式对耕地轮作产生抑制的现实情况及背后机理基础上,研究如何改革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其促进耕地轮作的实现。

二、我国目前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耕地轮作影响的实证分析

粮食最低收购价通过影响粮食价格进而影响农户种植行为,而农民粮食种植行为的改变直接表现为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正是耕地轮作的直接反映,因此,我们选择粮食种植面积变化来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耕地轮作的影响。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对每种粮食全国总种植面积的影响

从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趋势可以看出,三大主粮水稻、小麦和玉米都呈现出随收购价上涨其种植面积也随之上涨的趋势①(见图1、图2、图3)。其中,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与收购价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越发显著,并且边际递增趋势延续的时间也较长。同是实施最低收购价的小麦和水稻,水稻种植面积变化与收购价变化的一致性更加显著并且维持时间也较长,直到2016年开始下调为止;而小麦从2012-2014年尽管收购价也在上调,但种植面积处于基本稳定不变状态,即2012-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对收购价上涨表现得极不灵敏,这源于土地供给刚性和收购价收益递减的双重作用。结果,截至2015年玉米收储价格上涨50%,其种植面积上涨38%;到2014年水稻收购价上涨98%,其种植面积上涨9%;到2014年小麦收购价上涨68%,其种植面积上涨4%。在三大主粮种植面积随收购价上涨而同步上涨的同时,相应地与粮食作物轮作的油料作物大豆和油菜的种植面积却在连年下降①(见图4、图5)。我们假定在实施收购价之前耕地轮作处于较好状态,在粮食收购价开始实施并不断上涨阶段,如果仍能很好地保持耕地轮作的话,那么粮食与其轮作作物油料的种植面积至少应该保持正相关关系,但实际却是持续上涨的粮食保护价致使粮食与其轮作作物油料的种植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对比图1、图2、图3与图4、图5可见),并没有出现粮食种植面积在轮作年份间断地有所下降、而轮作作物油料的种植面积在轮作年份间断地有所上升的起落关系。

2014年后政府对三大主粮的收购政策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水稻和小麦的收购价开始下调,玉米临储收购被取消。但目前和下调后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加之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共同作用,或者玉米种植的单独生产者补贴作用,均没有使三大主粮常年连作的局势得到根本性扭转。

2014-2015年水稻收购价保持基本不变,从2016年开始下调,2016年和2017年下调比例较低,仅2~3%,2016年和2017年水稻的种植面积与2014年和2015年的种植面积也基本一致,全国只下降了38千公顷。2018年水稻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较大,从2017年的每斤1.39元下调至2018年的每斤1.25元,下调幅度10%,但水稻種植面积下降的幅度大大低于收购价下降幅度(见图1),仅下降1.8%。这说明,水稻收购价大幅度下调对农户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周静的微观实证研究也表明,由于存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弥补了稻作大户农作物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损失风险,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并没有明显减少稻作大户的水稻种植面积 〔7 〕。水稻收购价下调10%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的事实说明,在农户对收购价依赖的惯性作用、稻谷较大的需求刚性及其下调收购价后启动的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增收效应共同作用下,目前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水平对水稻市场价格的形成仍然起到较大决定作用。政府较大幅度下调稻谷收购价,目的是让稻谷的价格决定回归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业资源中的作用,而保障粮农收入的功能从价格支持政策中分离出来,由生产者补贴政策来实现。然而由于目前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仍能保证粮农获得不小的利润水平,加上生产者补贴,稻农仍然可以获得不少利润。事实上在稻谷较大的刚性需求作用下,特定品种的生产者补贴政策等于是变相的价格支持政策,又间接地提高了本来下调的最低收购价,从而使目前稻谷市场价基本还表现为“政策价”,最低收购价仍然起着“托市”作用。我们在江苏等地调研中就发现,在近两年水稻最低收购价下调到每斤1.25元时,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最低收购价把稻谷卖给了国储粮库。而从与水稻轮作作物的油菜种植面积变化来看,尽管2018年由于国家稻谷与油菜轮作试点政策的局部实施,油菜种植面积有了不小的提高(见图5),但与达到基本稻油轮作要求的结构比例还相差甚远。

小麦最低收购价到2014年上涨到最高点后,2015年至2017年保持了稳定不变水平,2018年开始下调,下调幅度较小,仅2~3%,2018年小麦种植面积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仅有0.97%(见图2)。同时,我们在河南和江苏两省调查发现,目前下调幅度较小的最低收购价仍然起着托市作用,小麦最低收购价仍然左右着小麦市场价,两省种粮农户仍然以目前的最低收购价作为预期价格来决定自己的种植行为,收获后或者以每斤高于最低收购价2分钱的价格卖给市场,或者以最低收购价水平卖给国有粮库,只有专用小麦的价格基本脱离了目前最低收购价水平的“约束”。因此,尽管最低收购价有所下调,但在特定品种生产者补贴政策的间接刺激下,目前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仍然对糧食的市场价格有着决定性作用,从而其仍然对耕地轮作有着较大抑制。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种植的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从2015年起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而代之的是“价补分离”的直接补贴政策,玉米价格和交易完全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农户按种植面积多少获得生产者补贴。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出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目前趋于平稳价格,每斤平均在0.95元左右,2016年最低时玉米价格降到了每斤0.76元。并且目前国内价格水平已与玉米国际价格持平甚至还略低于国际水平,进口玉米价格优势已经消失,而在2014年玉米国内价格最高时,与国际最高差价达每吨1015元 〔8 〕。2015年取消玉米临储收购后,玉米种植面积连年持续下降,但整体下降幅度较小(见图3),仅下降6.3%,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执行期间玉米种植面积上涨达38%,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仍然达到了25.49%,比2015年最高比例的26.95%只降低了1个百分点,并且从种植面积上看仍然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尽管由于粮豆轮作试点补贴政策的局部实施和黑龙江非玉米优势区(冷凉区)玉米改种大豆的共同作用,从2016年起大豆种植面积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见图4),但与玉米种植面积相比,二者种植面积的结构关系远远没有达到实现基本轮作的比例关系。2017年大豆占总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增长到了4.96%,但当年玉米种植面积占比却高达25.49%,并且大豆种植面积的增长还有很大比例是大豆优势主产区(黑龙江冷凉区)的贡献,剔除这一部分大豆种植面积会进一步降低玉米优势主产区的耕地轮作比例。笔者在内蒙古和吉林两大玉米主产区的调查也从微观上佐证了这样的结论,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优势主产区绝大多数农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顾莉丽、郭庆海等对吉林作了更为具体的实证调查分析,也得到了同样结论,即在玉米临储政策取消情况下,玉米主产区少有农户调减玉米种植,缩减玉米种植的农户多分布于玉米结构调整的“镰刀湾”地区 〔9 〕。概括地讲,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种植面积下降幅度不显著的原因主要有,玉米用途广,需求量大,销售风险极小,加上生产者补贴,农户种植玉米也能获得一定收益。事实上,像玉米这样用途较广、需求量大且需求弹性也较大的粮食品种,实施特定品种生产者补贴政策有一定程度的变相价格支持效应,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刺激玉米种植作用,与种植结构调整的目标略显冲突。学者廖进球等也指出,政府在实施生产者补贴政策时要科学制定补贴发放方式,合理把握补贴力度,从而不断强化农民种粮的效率意识 〔10 〕。因此,目前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玉米与其他作物的轮作(如大豆)仍有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对每个执行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

从单个执行区上来看,三大主粮种植面积随收购价上涨而连年持续上涨的趋势,以及粮食与轮作作物的种植面积持续相反的增减关系会更加明显。如图6所示,6个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区的5个小麦种植面积在执行最低收购价的2006年后,其种植面积均呈现出随收购价上涨种植面积也不断上涨的趋势,各执行区小麦种植面积均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其中河南和山东两省表现得尤为突出;河北在最低收购价执行初期也同样表现为随收购价上涨小麦种植面积也随之上涨的趋势,2008年后由于国家对河北地下水漏斗地区的特殊限制,小麦种植面积才出现平稳,对收购价上涨显得不太灵敏。

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吉林作为玉米与大豆之间的传统轮作区,随着国家在2008年对东北地区实施“长期”的持续刚性收储价格上涨的玉米临储收购后,两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连年持续上涨,相对应轮作作物大豆种植面积却呈现连年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收购价的刺激种植效果对比上看,三大主粮中玉米的效果最大,其中吉林表现得更加显著(见图7)。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吉林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800千公顷,而大豆种植面积却从2009年玉米临储政策实施初的437千公顷下降到2015年的161千公顷,致使2015年玉米与大豆种植面积的比例关系达到了24∶1,二者之间的轮作比例极低,因为即使是每种植4年玉米轮作一次大豆的话,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也需达到4∶1左右。

南方稻作区也呈现出同样的状况(如图8所示)。从2004年开始实施最低稻谷收购价以来,随着稻谷收购价连年持续上涨,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四大稻谷主产区稻谷种植面积也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而油菜种植面积在油菜籽收购没有实施临储收购之前的2008年四个省区表现为连年下降,2008-2014年实施临储收购期间,湖南和湖北两省由于油菜籽收购价持续上涨,油菜种植面积也呈现出上涨趋势②,随后开始下降;而作为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双品种执行区安徽和江苏两省在稻谷和小麦收购价均连年刚性上涨的双重刺激下,由于小麦挤占了与其竞争轮作作物油菜种植,即使是在油菜籽临储收购执行期间临储价不断上涨的条件下,两省油菜种植面积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而没有出现轮作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粮食与油菜种植面积的间断性上涨或者下降关系。2017年江苏省稻谷的种植面积达2237千公顷,小麦达2412千公顷,而油菜的种植面积仅为175千公顷,稻谷与油菜二者种植面积比例达到13∶1,远远没有达到保证能实现耕地基本轮作的粮油种植比例关系。因此,收购价刺激了粮食种植面积增长的同时抑制了与其竞争的轮作作物的种植,从而抑制耕地轮作。

三、目前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耕地轮作抑制的机理分析

如实证分析结果所显示的那样,具有“托市”性质的最低收购价和临储价粮食收购政策,避免了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稳定了种粮农民收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实施此政策以来实现了12年的连增,近几年均超过6亿吨,我国目前粮食供给出现了供给有余的良好局面。但在收获如此成就的同时,粮食收储政策也产生了较大弊端。具有“托市”性质的粮食价格定价机制影响和扭曲了市场机制的发挥,致使国内国际粮食价格倒挂,粮食市场呈现出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并存的尴尬局面。而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政策付出了较大的生态代价,粮食持久安全受到了威胁。这是由于过度激励粮食生产,从而挤占了轮作作物的种植,抑制了耕地轮作,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为此,目前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需要加以修正,以解除其对耕地轮作的桎梏。本部分我们首先对以往粮食收购价实施方式抑制耕地轮作的机理加以分析,为如何改革目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提供基本思想依据。

(一)粮食市场自身的一定程度的“谷贱伤农”规律可以较好地促成耕地轮作

分析耕地轮作受到收购价政策抑制的机理实质上就是要分析粮食收购价如何使全国和执行区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保持了12年的持续增长趋势,而相对应的轮作作物的种植面积出现了连年持续下降趋势,从而使粮食和轮作作物的比例关系远远不能满足轮作的要求。而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由于其自身的市场特征更有产量波动的客观内在性。这是因为粮食具有较低需求价格弹性和较高供给价格弹性,供需弹性的不对称会经常性地引起粮食价格的波动,进而引起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波动。因此,会经常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丰收悖论与“谷贱伤农”现象,并且谷物价格比平均生产成本还低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从世界范围来看,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其产量波动也是正常规律 〔11 〕,如图9所示,2007-2014年世界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每隔几年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对应的中国粮食产量却呈现逐年大幅度连续上升趋势,没有一点波动和起落③。当然粮食特别是口粮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特殊商品不应该呈现大起大落的波动现象,但按其自身市场规律“允许”粮食产量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才是正常的,因此作为特殊商品,粮食产量可以在政府调节下波动小一点。但如果过分干扰致使其一点波动也没有,反而是不正常和不科学的。回顾中国以往粮食发展历程,在一个很长的阶段内也出现过这样一个常见的趋势,便是在连续数年丰收之后伴随而来的往往是产量下降。学者孔祥智把这样的粮食产量波动特征总结为“两丰一欠一平” 〔12 〕。探其原因还是粮食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双重作用使然。粮食连续几年丰收,但由于粮食需求弹性较低,导致粮食供过于求以及粮食价格下跌,粮农收益减少,种粮积极性减弱,引起下一轮减产,久而形成丰年与歉年交替循环现象。然而如果在避免大起大落的条件下顺应这样的规律让粮食价格有所涨落,当粮价下降种粮利益减少时,正是与粮食轮作作物价格上升从而收益增加的时候,粮农会自觉减少粮食的种植,相应地增加其轮作竞争作物的种植。这样看来,谷贱伤农的规律正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来促成耕地轮作的实现,因为粮食与竞争作物3-5年的基本耕地轮作周期正好与“谷贱伤农”的规律周期相吻合,每隔3-5年轮作一次非粮食作物如大豆和油菜等,能保证耕地在更多的时间内种植粮食以满足我国居民口粮的基本需求,而间歇地轮作非粮作物又能提高轮作后种植粮食的单产和节省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如此交替循环使“以地养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如果能实现上述的基本耕地轮作,尽管粮食总产量会有所下降,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进口一定的粮食来代替目前的大量非粮作物如大豆的进口来弥补粮食产量的降低,以实现基本的耕地轮作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持续刚性上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打破了粮食市场应该有的“谷贱伤农”波动特征

正是持续刚性上涨的最低收购价打破了粮食市场应该有的波动特征,从而抑制了耕地轮作。如前所述,粮食收购价通过影响农户对农产品的预期价格进而影响农户种植决策。最初大多学者假定预期价格为上一期的市场价格,这种预期被称之为幼稚性预期;而Nerlove把动态分析应用到农产品供给反应分析中,修正了幼稚性预期假定,提出来更为合理更有现实解释力的适应性预期假说和局部调整行为模型 〔3 〕。此模型指出生产者不再单纯以上一期价格作为预期价格;生产者存在着不断地学习和修正过程;生产者将利用所有能够得到的一切信息来进行未来价格的预测,使其与事后的实际价格尽可能接近。总的来说,在粮食保护价政策实施的条件下,生产者主要利用上一期价格、本期实际价格和当期粮食保护价的累计信息进行预期价格的准确判断和生产决策。假定目前处于粮食价格的上升期,秋收后粮食的市场价格是农民较为满意的一个价格水平,农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在无其他信息的干扰下,农户会用这一价格水平作为预期价格,从而扩大或者至少不减少粮食种植,秋收后总体而言粮食产量会增加,但由于粮食较小的需求弹性,粮食需求并没有同步跟上,结果粮食的实际市场价格会低于预期价格,粮农收益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通过两个生产周期的学习,下一年农民会根据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距停止或者微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农户的不断学习和调整,以及几年间粮食产量增加的累积效应,粮食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必然会出现粮食价格明显下降的年份点,即达到了“谷贱伤农”的生产周期年份点,这样而后的一年农户必然明显降低粮食的种植并相应地改种非粮作物。而连年持续上涨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打破了上述的正常波动。从2006年粮食最低价在两大口粮都开始平稳实施后,特别是经过2009年的大幅度提高收购价,加之其他如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支持,经过4-5年的粮食生产丰收,到2010年左右我国当时的粮食供求关系明显缓和并呈现出了紧平衡状态。按上述机制粮食市场价格应该有所下降,同时“遵循”市场供求关系规律,农民本来也会预期到价格会有所降低从而适当降低粮食种植,但国家出于对种粮农民利益的保护,2010年后仍继续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由于国家在播种前公布了高于上期市场价格的最低收购价格,并且按照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法规,国家必须按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这样上涨的最低收购价改变了农民原有的预期价格,农民对粮食的预期价格从降变为升,并且农民可以确定秋收粮食的卖价至少是高于上期市场价格的最低收购价格,这样农民种粮有了稳定甚至提高的收益预期和保证,农民粮食种植面积也会稳步提高。粮食增产并没有必然导致价格下降的发生,还存在着另一市场力量的作用。这一市场力量的作用机制是: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从农民手中收购后便退出市场,增产的粮食仅表现为库存的增加,并没有构成现实的市场供给和市场流通,改变供求关系的作用就会较为微弱,因此对粮食市场价格下拉的作用也会较小,使粮食市场表现为高产量、高库存和高价格的扭曲状态。并且,国有垄断经营的粮库有不断增加库存的动力,由于国有粮库的主要收入来自储备补贴和托市收购补贴,收购和储备越多,获得的补贴收入就越多,这样在旱涝保收的经营条件下国有粮库会尽量多收多储。单单就玉米收储而言,2015年玉米国家临储收购量就占当年玉米总产量的比重高达55.8% 〔13 〕。国家粮食储备越多,市场活力就越低,市场信号就越被扭曲,畸形市场难以科学引导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整。从上述粮食收储制度的较大影响上看,我国粮食市场表现为明显的“政策市”和“政策价”,如图10和图11所示,从2006年小麦和稻谷全面实施最低收购价以来,使小麦和稻谷的市场价格随着其最低收购价的逐年提高也呈现出同步、同幅度、同趋势的逐年提高,这充分显示出最低收购价政策直接的托市效果过度地降低了小麦和稻谷的市场波动。周洲与张爽的计量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具有明显的价格预期和托市作用 〔14 〕,其计量结果表明,在加入最低收购价的稻谷和小麦的供给反应行为模型中,滞后一期的市场收购价的影响系数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粮食最低收购价作为一种粮价“托底”政策通过引导粮农的价格预期从而对他们的粮食供给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总之,這种粮食收购价的实施方式使粮食市场价格与供给之间仅存在直接的单向联系,而没有形成有效的闭合回路,而完善的市场机制应该是一个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双向通路 〔15 〕,因此打破了粮食丰收本来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谷贱伤农”的正常现象,打破了粮食市场应该有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结果抑制了耕地轮作。

四、“保供给、促轮作”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措施

(一)总的原则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让市场机制发挥其自身作用,让粮食产量与价格之间按其自身规律发生互动关系,从而恢复粮食市场自身“两丰一欠一平”与“谷贱伤农”的周期性规律,在其他政策的配合下,农户会自觉地在粮食价格降低从而种粮收益下降时轮作其他作物。因此,改进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根本思路是,让市场机制在粮食市场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而不受政府政策的干扰。所以,实现“价补分离”并不是新措施的本质,而像玉米市场那样取消临储收购把价格交给市场来决定也不是新措施的本质,二者都只是前提条件,而最终要看这一基本条件实现后,最低收购价和补贴的叠加效应能否真正实现不对粮食市场机制产生干扰,从而最终真正实现让市场机制在粮食市场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因此,首先需要把保粮食供给与保粮农收益分离开来,即把补贴的政策功能从最低收购价中分离出来,对保障粮农收入的补贴进行单独实施,而粮食市场价格交由市场机制本身来确定,推动“价补合一”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向“最低收购价+补贴”制度转型。但由于最低收购价和补贴之间具有连带和替代效应,所以需要考虑“最低收购价+补贴”产生的组合叠加干扰市场效应来确定二者之间的合理组合方式,以实现对市场机制的最小干扰。

目前政府最低收购价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价补分离”。具体措施是:在降低口粮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同时,给予口粮生产者一定补贴。并且最近两年最低收购价下降的幅度还比较大,2019年早籼稻下调到每斤1.20元,中晚稻下调到每斤1.26元,粳稻下调到每斤1.30元,小麦下调到每斤1.12元,尽管收购价有了较大幅度的下调,但仍然大于生产成本,2014-2016年水稻的平均生产成本每斤为1.21元,由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大于生产成本就一定能保证粮农获得利润,加上生产者补贴,粮农仍然可以获得差不多的稳定利润,在政府有责任按最低价敞开收购粮食的条件下,农民粮食销售有了保障,致使特定粮食品种的生产者补贴政策转化成了变相的价格支持,又间接地提高了本来下调的最低收购价,最终也没有实现真正的“价补分离”,从而又间接地干扰了市场机制作用,过度激励粮食种植,不利于轮作非粮作物。这意味着如果最低收购价大于粮食生产成本,即种植粮食至少不会赔本,同时由于口粮具有巨大的刚性需求量、关税配额制度保护从而替代性极小,导致粮食的市场价格一般能保证粮农获得正常利润的条件下,以及种植粮食较其他作物机械化程度更高从而更省事的辅助作用下,农民仍然会有连作粮食的积极性,仍然有激励农民“过度”种植粮食的作用,从而抑制耕地轮作。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粮食的最低收购价不能大于生产成本。但由于口粮生产直接关系粮食安全,为了保证口粮生产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最低收购价必须起到“托底”作用和保本作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最低收购价应该与生产成本相等,否则就失去了托底作用。而最低收购价定为生产成本时,针对种植特定口粮品种的补贴应该取消,因为针对特种口粮品种的价格外补贴实际上也转嫁成了最低收购价,最终使实际的最低收购价又会大于生产成本。同时,我们假定政府可能把最低收购价定得很低,但如果仍对种植特定口粮给予补贴的话,并且最低收购价加上特定粮食品种生产者补贴的总额大于粮食生产成本,二者的合力仍然会干扰粮食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尽管玉米不是口粮,但由于玉米可以用来加工饲料、淀粉、葡萄糖和食用油等广泛用途的原因,致使玉米同口粮具备一样的巨大刚性需求特征④,玉米也有较高的关税配额保护。因此,通常情况下玉米也不存在销售困难,加之玉米种植较油料易于使用机械,这样针对玉米种植的生产者补贴也会过度激励农户种植玉米,所以政府也应取消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总之,为了实现粮食市场调节机制和耕地轮作,政府应取消针对三大主粮的特定品种生产者补贴政策,将补贴更多地转移到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基本社会服务上,特别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来降低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成本,间接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如支持解决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机耕路建设问题、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绿色生产技术服务。这些普惠式补贴实质上还是更多地偏向了粮食生产,由于大田生产的绝大多数作物是三大主粮,所以上述支持大田生产的补贴政策如秸秆还田补贴等都间接地支持了粮食生产,并且对粮食市场机制的发挥没有产生干扰和影响。

(二)三大粮食主产区不同轮作模式的具体对策

由于不同粮食主产区的主导轮作模式不同,因此需要針对不同的轮作模式提出对应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改进措施。在我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长江流域,目前主要的轮作模式有一年两季冬麦夏稻轮作、一年两季双季稻、一年两季油菜和水稻轮作三种,如江苏、湖北、湖南等省份。此外,还有湖北、安徽和江苏三个省区的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小麦的双品种执行区。尽管冬麦夏稻轮作从大类上属于较为科学的水旱轮作,但由于麦稻都属于同亚类禾谷类粮食作物,作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有很多相似地方,加之麦收期常常遭遇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发作频繁,使得看似生态的水旱轮作因土壤严重退化和作物病虫害增多而变得不生态,同时麦收期的频雨天气也会使收割小麦特别困难,小麦浪费严重,因此这一地区不能再人为鼓励稻麦轮作。而水稻与油料油菜、绿肥油菜花等花科作物之间的水旱轮作才是长江流域政府应鼓励的轮作模式。因此,这一区域小麦的政府最低收购价就需要低于当地小麦的生产成本,而等于生产成本或者等于生产成本加微利的最低收购价都会刺激小麦的过度种植从而抑制稻油轮作。可以考虑把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定为生产成本的85%,以实现在特殊情况下对粮农的基本托底。而为了鼓励优质稻生产和稻油轮作,对只耕种一季水稻的中稻和晚稻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应与中、晚稻的生产成本相等,早稻和双季稻的晚稻的最低收购价也应定为低于其生产成本,可定为生产成本的85%,甚至可以取消早稻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因为目前直接用早稻作为口粮的消费者已经很少 〔16 〕。同时由于国内非转基因油菜、大豆的种植性质与国外转基因不同所导致的国内生产成本较大,加上油料和三大主粮所面临的不同关税配额保护政策,我国对油料的关税保护水平大大低于三大主粮⑤,这两者共同作用影响了三大主粮种植与油料种植在市场机制下的利润水平和生产结构,如果没有上述两个因素,三大主粮与油料生产将面临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粮油之间的种植结构和粮油生产者之间的利润水平可以通过完全的市场机制来得到合理的配置。而由于存在上述不同市场环境情况,则需要对油菜等油料种植进行适当的、常年的特定品种支持,这样农户可以根据每年粮食的供求以及价格状况随时改种油料从而获得油料种植补贴,以保证农户在稳定的预期下积极轮作油料。

在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如河南、山东,目前普遍的轮作模式是一年两季的冬小麦与夏玉米之间的粮粮轮作,并且冬季几乎都选择种植小麦,因为华北地区是我国小麦的最大主产区,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50%之多,为了保证口粮安全,该地区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应定为等于生产成本,以起到对该地区小麦生产者的保本托底作用。为了避免常年粮粮轮作带来的生态破坏,政府应鼓励农户第二季隔2~4年轮作一次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等,而不是像目前第二季也常年种植粮食作物玉米。其他的北方平原地区如陕西汉中平原目前也是普遍的冬小麦与夏玉米之间的粮粮轮作,也应该采取上述的同样鼓励政策。

作为我国第一粮仓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普遍是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四省区目前主导的轮作模式,或者是水稻常年连作,或者是玉米常年连作,或者是大豆常年连作,粮食作物与豆科作物轮作的比例较少。该地区政府应该仍然对口粮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定为生产成本,政府保本托底收购。政府应鼓励农户每隔2~4年将玉米、水稻改种大豆。但东北地区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黑龙江的北部第四、第五、第六积温带三个低积温地区,这些低积温地区属于非优势玉米区,相对于玉米而言大豆更有优势,小麦次之 〔17 〕,所以这一地区除了小麦实施收购价等于生产成本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外,不能再对大豆和玉米单独实施特定品种的鼓励政策,否则就会出现以往单独补贴玉米或者单独补贴大豆的玉米常年连作或者大豆常年连作的非生态局面。因此,这一地区应采取不分品种统一按农作物种植面积普惠补贴的方式进行补贴。

针对特定品种大豆和油菜等油料生产的具体补贴政策设计,我们需要从经验和油料产业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分析和确定。在2017年以前,政府采取的是粮豆轮作补贴政策来激励农户减粮增豆,在大豆主产区种植大豆每亩地的补贴比玉米高40~50元,尽管大豆种植的补贴高于玉米,但农民改种大豆的比例仍然较小,政策效果不明显。这是源于尽管种植大豆的补贴较玉米高,但高于的补贴只占种植玉米利润很小的比例且大豆存在较大的销售风险,而种植玉米一般不存在销售困难,收益稳定有保障。政府为了避免政策重叠和冲突,从2019年开始取消了东北地区针对鼓励粮豆轮作的轮作大豆补贴,改为大豆和玉米的统一生产者补贴政策。同时,为了政策效果更加明显,显著地加大了二者的补贴差距,在黑龙江省种植每亩水稻和玉米的补贴不足100元,而种植大豆就达到了每亩320元,补贴的差距已接近种植玉米的利润,在如此大的激励下,大豆的种植面积急速上升。但这种过度补偿的做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18 〕,一是政府财政负担的不可持续,二是又会把种植结构引向政策目的相反的连作大豆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单纯补贴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使我国油料产业摆脱国际竞争力较弱的被动局势。我国目前油料产业竞争力弱主要是种植成本高从而价格较高造成的,提高单产和降低生产成本才是实现粮油轮作常态化的关键。进一步讲,由于我国目前油料种植技术和生产方式较为落后,油料种植的田间管理也较为粗放 〔19 〕,单凭给予种植户补贴政策难以摆脱国产大豆较高成本的困境,所以政府应该把直接补贴收入的政策,转变成直接收入补贴和支持生产方式改变并举的方式,并且要加大后者的支持力度,让后者的财政支出占更大的比例,像支持高产粮食作物那样支持油料生产,加强科研、技术推广、田间管理服务等生产性支持,比如对提供油料种植田间管理服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特别要加强对榨用油大豆和油菜种植的支持,加强对高油大豆种子及高油双低油菜种子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为了从整体上降低油料种植成本,也应大力支持油料的规模化种植,如对研发、购买效率较高的大豆和油菜播种、收获等机器设备进行支持和补贴,加快推进可开展规模化作业地区的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些针对生产方式的补贴最终也间接地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等于某种程度上的变相农户直接收入补贴,并且这种间接收入补贴还有一个好处是不干扰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从而也不会受到WTO关于8.5%的补贴微量允许水平的约束。

而针对种植油料农户的直接适量補贴可以考虑按良种、规模种植数量两个不同的指标给予补贴。由于我国目前油料产量低的一个原因是油料种子质量低,品种多而杂,并且混种混收现象普遍,因此为了从源头上避免低产,应鼓励农户使用良种种植,对种植良种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高油双低油菜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良种补贴,这样在产量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工企业的收购与加工,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按自己加工产品的品种要求进行分开收购,因为农户在种植环节实现了分类种植,而不再是以前的混种。由于国产油料生产成本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户种植规模较小,换言之,油料的规模种植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 〔20 〕。如果政府不设置种植补贴的种植规模最小数量要求,不论种植多少都按种植面积多少给予补贴,不仅要花费与收益极不对等的较大实施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激励小规模种植的方式极不利于油料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提高。目前由于油菜籽价格较低,农户种植油菜不划算,南方绝大多数种植油菜的农户是为了榨油自用,种植规模每家只有几亩,油菜籽的商品化程度较低,所以补贴对非商品、小规模种植农户的种植行为影响很小,并且实施补贴的行政成本还较大。因此,油料种植补贴应规定一个最低种植规模数量要求,只有在种植规模连片达到这个数量以上才可以按种植面积获得相应的补贴,以激励农户商品化规模种植,从而获得规模效应和实现油料生产技术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鉴于南方油菜目前较小的种植规模基础以及油菜种植机械化程度较大豆低,建议油菜规模种植补贴的最低规模数量要求可以比大豆种植小些,比如油菜种植设定最小规模为50亩,而大豆种植设定为100亩。各省份可以按当地情况自行制定,总之,要采取激励农户连片规模种植的补贴方式进行补贴。

注 释:

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来源于每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粮食的政府收购价来源于国家粮食局网站;粮食的市场价格和粮食生产成本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②油菜籽执行临储收购期间油菜种植面积上涨而构成的菜籽油需求的上涨并不是现实需求的真正增长,是国家按临储价收购油菜籽后榨油,菜籽油又作为储备油进入国家储备,由于其价格较高受到进口低价油的冲击很难实现顺价销售,多数国家储备菜籽油常年囤积在国库中,造成巨大浪费,不得停止临储收购政策。因此,如此维持的特定耕地轮作只是暂时的与不可持续的。

③世界粮食产量来源于国际谷物董事会;中国粮食产量来源于每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④我国玉米每年的需求量达到了1.8~1.9亿吨,而每年稻谷的消费量也就是1.97亿吨左右,玉米与稻谷的需求量基本持平。

⑤大豆进口关税仅3%,油菜籽进口关税也仅9%,二者均没有关税配额。而三大主粮的进口关税都在65%以上,并且有关税配额。

参考文献:

〔1〕杨晓琳.华北平原不同轮作模式节水减排效果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2〕何蒲明,贺志伟,等.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耕地轮作休耕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7(07):88-92.

〔3〕Nerlove M.Estimates of the elasticities of supply of selecte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56(02):350-351.

〔4〕张 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农户供给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3(01):130-136.

〔5〕张建杰.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J〕.经济经纬,2013(05):60-65.

〔6〕程国强.我国粮价政策改革的逻辑与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6(02):4-9.

〔7〕周 静,曾福生.“变或不变”: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对稻作大户种植结构调整行为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03):1-10.

〔8〕刘 慧,秦 富,等.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成效与推进建议〔J〕.经济纵横,2018(04):99-105.

〔9〕顾莉丽,郭庆海,等.玉米临储价格取消的传导效应及应对建议——来自吉林省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66-69.

〔10〕廖进球,黄青青.价格支持政策与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自然实验〔J〕.改革,2019(04):115-125.

〔11〕杨正位.粮食收储体制:弊端、经验及改革对策〔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09):56-67.

〔12〕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02):104-115.

〔13〕张晓山,刘长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与去库存〔J〕.农村经济,2017(07):1-6.

〔14〕周 洲,石 奇.托市政策下我国粮食供给反应实证分析——基于稻谷、小麦和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模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03):282-291.

〔15〕赵 玉,严 威.中国粮食种植面积能对市场作出正确响应吗?——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实证〔J〕.农业经济管理学报,2019(18):313-324.

〔16〕王士春,肖小勇,李崇光.加快稻谷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9(07):19-27.

〔17〕赵 霞,韩一军.产粮大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境与建议〔J〕.经济纵横,2017(11):84-89:

〔18〕陈海江,司 伟,王新刚.粮豆轮作补贴:标准测算及差异化补偿——基于不同积温带下农户受偿意愿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9(06):17-28.

〔19〕肖卫东,杜志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全球化,2019(05):105-118.

〔20〕李勤志,王厚俊.中國油菜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120-127.

责任编辑 于晓媛

〔收稿日期〕2020-0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我国持久粮食安全的耕地轮作与粮食保护价修正及配套政策研究”(16BJY106),主持人倪学志。

〔作者简介〕倪学志(1968-),男,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和产业经济学。

作者:倪学志

第3篇:浅析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摘 要:对于大型的投资活动来说,上市公司进行收购这一举动关系着投资者、股东、董事会以及相关责任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大众对于资本市场的信息获取,使得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根据各个国家的立法实践证明,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收购进行法律监管的主要制度设计。这一制度的实施在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制度优化

随着新《公司法》、《证券法》的出台与实施,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建成,其中核心为《证券法》,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使其能够在上市公司收购信息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以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信息的披露制度来说,规则在不断的细化与强化,也说明了证券市场的监管者一个追求目标,就是要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秩序,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在监管之下稳步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虚假陈述、隐瞒欺诈以及误导欺骗的现象,并且一些上市公司还会与中介机构进行勾结,故意散播虚假信息,以此来操作牟利。所以说,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信息的披露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主体地位的不对称

根据《证券法》中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收购、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要积极的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对于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收购主体的“一致行动人”进行的规定。这方面的规定在中国证券立法中没有对“间接持股人”和“一致行动人”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区分,在《股票条例》中第47条对于“间接持有股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证券法》第41条以及第79条中对于大股东持有股份进行了规定,但是太过于笼统,“持有”一词中没有明确的对“间接持有”和“一致行动人”做出表示,在法律规定方面出现了空白,使得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其次,《证券法》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之中,并没有出现关于收购者的相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但是以目前我国收购中的具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为协议收购。在进行协议收购的过程中,因为并购信息只有一次并且并购信息披露的并不全面,使得收购方在达成协议之后三日之内将收购协议向证监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出示书面报告并且进行公告,就完成了信息披露的义务。所以说,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持股预警的披露制度无法真正的实现,与此同时在收购的目标已经达成,在收购方持股比例在法定的三成之后,就能够免除收购方的要约收购义务,不能够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

2.信息披露立法的不完善

信息披露的立法监管机制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是中国规定股东持股达到了5%及以后,持股每增减5%就需要进行披露,但是这个规定对于股市来说不够有效,对于持股状况的信息进行频繁的公布就会导致股市的价格有所上涨,并且使得企业的并购成本有所增加。其次,《实施细则》中对于收购者的信息公开的内容要求只需要公开前三年的资产负债、盈亏概况以及股权结构等情况,但是对于信息是否是经过了审计,这方面的规定也存在着缺乏。

3.信息披露内容的不真实和不准确

《证券法》中第三章第三节对于“持续信息公开”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颁布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规则与其相似,说明颁布的信息效果一般,一些规则也只是对现有的零散规则的法典化。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公司经营管理的经营者来说,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以及蓄意歪曲真实信息的目标就是要隐藏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其次上市公司一般都会披露那些对于公司有利的信息,而对于容易使公司受到损害的信息则选择拒不表示;最后,一些上市公司并不會按照法定的程序或者是原则来履行披露的义务,许多的信息披露都会超过了规定的期限,存在延迟性。上市公司对于信息披露内容的不真实与不准确性影响了并购过程中的透明性与公平性,使得上市公司的并购发展受到制约。

二、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制度优化对策

1.建立完善并购信息披露制度

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目前并购信息披露在立法、内容问题上存在着较多的缺陷问题,上市公司并购市场需要得到有效的完善,以此来紧跟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脚步。所以说,在进行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与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将收购者与潜在收购者并入证券发行人的义务之中,对其所披露的内容进行规定,包括交易内幕以及市场操纵等以明文禁止的规定来作为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关键,并且以目前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对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条例进行创新性的修改,使其能够不断地适应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环境。

2.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作为我国完善并购信息披露的参考依据,《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一些细则问题还需要尽力的完善,比如说在现行的《证券法》中股东持股披露义务的起点需要由5%提升至10%等。政府在这方面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应该不断的发挥自身的职能,运用政府的强制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对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机制。

3.完善并购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证券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就是要保障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以及及时性。如果信息披露出现不真实的情况、不准确以及不完整的问题就会导致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证券市场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需要不断的规范并购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操作的程序等。根据我国《证券法》中第82条规定的内容来说,收购人必须要事先要呈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给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并且对于以下几种事项进行说明,包括收购人的名称、住所;收购者的背景、身份;收购人对于收购的决定以及各种详细信息等内容。在进行实际的操作中,应该将信息披露的内容做到真实有效、透明公开。

其次,必须要严格的惩处虚假信息披露的行为,证监会等机构需要运用多种途径及方式,对于披露的虚假信息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监督与约束,对于违反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行为,可以运用经济惩处、行政惩处以及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制裁等手段对相关企业进行惩处,保障并购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三、结语

在目前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约束下,相关企业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最终得到的只是收购协议的签订内容,对于收购协议进行的谈判与履行等行为以及影响收购实现与否的因素没有能够了解的途径。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还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收购责任人与被收购的公司进行勾结与串通,以此来牟取暴利,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实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的定位不准确以及体系化问题亟待解决、协议收购特殊性还没有最终的体现以及动态信息的披露量存在不多的情况下,需要从法律条文的细则入手,并且从建立与完善并购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完善并购信息的内容等几个方面对于现行的制度进行优化,使上市公司协议并购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其存在的诸多优势,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有星,柯达.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法律适用,2017(17):28-34.

[2]陈洁.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信息披露的逻辑与规范[J].法学,2018(03):104-112.

[3]于炳华,曾建中,田满文,曾秋枝.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制度优化问题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01):55-59+79.

[4]蔡培娟,龚军伟.论协议收购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78-80+85.

[5]王化成,陈晋平.上市公司收购的信息披露--披露哲学、监管思路和制度缺陷[J].管理世界,2016(11):113-123+149-156.

作者简介:黄蓓艳(1997.01- ),女,汉族,浙江人,北京林业大学金融学,本科在读

作者:黄蓓艳

第4篇:粮食收购资金结算合作协议

甲方:敦化农业发展银行敦化支行

乙方:敦化市农村商业银行

丙方:中央储备粮敦化直属库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结算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收购资金支付管理工作,甲方、乙方、丙方、三方本着友好协商、诚信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本协议并各自遵照执行。

第一条 业务合作目的

甲方、丙方、利用乙方营业网点和电子银行的现代化结算手段,实现甲方、丙方的粮

食收购资金顺畅拨付,保证甲方对粮食收购资金的有效监管,为卖粮人提交供更加安全、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第二条 业务合作形式

按照丙方需求,经甲方同意后,乙方为丙方开设粮食收购资金专用账户。同时并开通

网上银行业务、账户资金余额查询功能及余额变动短信提醒功能。

第三条 结算合作的范围

乙方结算合作的范围主要包括:甲方对丙方发放政策指令性贷款及丙方自有资金形成

的收购资金结算。

第四条 甲方权利及义务

1.

1、 甲方有权根据农发行信贷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丙方收购资金使用情况进

行检查,

同时有权到乙方查阅丙方收购资金专户相关交易明细等资料。

1.

2、 甲方若发现丙方存在收购资金使用不合理,逃避银行监管,违反甲方信

贷资金

监管规定等行为,可以书面形式向乙方发送暂停或终止代结算合作业务通知书,通知乙方暂停/终止丙方结算业务。

1.

3、 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在其他金融机构开立任何账户,一经发现,甲

方有权

停止后续贷款资金支付,并根据情节实施信贷制裁。

1.

4、 如乙方不配合甲方对丙方账户的监管或无法满足丙方合理资金需求,甲

方有权

立即更换合作银行或调整资金支付方式。

2、甲方义务

2.1、甲方有义务告知乙方、丙方收购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收购资金支付及使用办法。

2.2、甲方有义务提交供优质、快捷结算服务。

第五条 乙方权利及义务

1、 乙方权力

1.1、 乙方可按照本行相关规定,在甲方指定的乙方营业网点为丙方开通企业

网上银

行功能,网上银行业务及存取款业务收费标准按照三方商定结果执行。

1.2、 乙方为丙方设立的收购资金结算账户只能收取甲方通过转账方式汇入的

粮食收

购资金,对不符合专用款项规定的资金收付和现金支取,乙方有权拒绝受理。

2、 乙方义务

2.1、保证网上银行及结算账户业务畅通,确保收购资金即时到帐,交易安全。

2.2、乙方根据甲方的规定及丙方的要求,为丙方提供现金收付、网银等服务,同时提

交供查询和对账服务,保证丙方获得相关票据凭证和数据信息。

2.3、乙方营业机构保证丙方提前一天预约的现金需要,不得拖延和拒付,抢占存款余

额。乙方营业机构要保证持银联卡卖粮农户提交前一天预约的大额现金需求,保证在预约现金的乙方营业机构能够足额支取现金。

2.4、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对丙方的资金监管,根据甲方要求提供丙方收购资金账户交

易明细资料,余额变动短信提交醒功能。

2.5、乙方有义务在接到甲方暂停/终止结算合作业务通知后立即暂停/终止丙方结算合作

业务。

第六条 丙方权利及义务

1、 丙方权利

1.1、 丙方有权在乙方通过临柜等方式查询开立的收购资金专用账户,并

能够及

时获得相关票据凭证和数据信息。

1.2、 丙方在乙方营业机构提交前一天预约的现金需要,能够从预约现金

的乙方

营业机构支取现金。

2、 丙方义务

2.1、丙方自愿接受并配合甲方的信贷监管及核查,也自愿接受乙方按甲方要求进

行的账户资金使用管理。

2.2、丙方要宣传、倡导卖粮人在乙方营业机构办理银联卡,尽量通过网上银行、

资金转账等方式汇划粮食收购资金。

2.3、丙方尽量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支付售粮款,如须支取现金用以支付售粮款,

须至少提前一天向乙方预约。

2.4、丙方在乙方开设的结算账户中发生的所有业务,都要接受甲方监管检查,并

同意乙方向甲方提供交易明细等资料,同意乙方在收到甲方送达的暂停/终止结算业务通知后,暂停/终止丙方结算账户业务。

2.5、收购结束后,丙方有义务自动将结余的粮食收购资金按甲方时间要求及时全

部划回甲方。

第七条 协议的终止

甲、乙、丙三方要严格按照本协议的内容办理收购资金结算合作业务。丙方收购

业务结束后,甲乙双方要共同对结算账户进行清理确认并对账户注销后,本协议即终止。

第八条争议解决

本协议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可由三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甲方所在人

民法院提交起诉讼。

第九条 未尽事宜

本协议自三方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

日起

生效,有效期一年。对本协议未尽事宜,经三方协商,可签订补充协议予以明确

第十条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

或授权代理人:或授权代理人:或授权代理人:

签约地点:

签约日期:年月日

第5篇:【合同协议例文】粮食收购合同例文

粮食收购合同范文

合同编号:___________ 交售方: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收购方: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年__月__日

一、粮食品种、等级、质量、数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及交货数量 品种 等级数量质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及数量水份杂质时间数量时间数量合计金额:仟 佰 拾 万 仟 百 拾 元 角 分 二、交售方交售粮食,必须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

三、收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售方式:______________

四、运费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验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

六、合理损耗:_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包装要求:______________费用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定金数额: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付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结算方式:______________期限:______________

十、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采取下列_______种方式解决。a:提交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b: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二、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持____份;合同副本____(存____)

当事人 交售方收购方名称

住所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

电话电挂

开户行

账号

邮编

税务证号

鉴证方 主体资格

制定单位: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刷单位:安徽省工商局印刷厂

第6篇:粮食收购合同

优质稻购销合同

甲方:四川省县米业有限公司

乙方:县粮油购销公司

为充分发挥“米”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米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现就如何利用各自经营优势,强强联合,形成有机产业链,发展“米”原料基地,保障甲方的原料供应,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双方共同信

守。

一、乙方根据甲方需要,发展种植下列稻谷品种:“一类稻”为“丰优香占”;“二类稻”为“泸香615”、“菲优188”、“”、“”等品种。

二、品种种植区域布局上,乙方要严格按各品种的种植要求合理安排,避免因布局不当造成减产损失。

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甲方协助乙方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乙方应督促农户按甲方制定的《优质稻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确保稻谷品质优良。

四、乙方对上述稻谷品种应单收单储。向甲方提供的稻谷品质必须达到新国标三级以上的标准,品种纯质率达98%以上。

五、乙方在二oo七年度,提供给甲方“一类稻”丰优香占万公斤、“二类稻”万公斤。

六、甲方与乙方对上述品种的结算价格为:“一类稻”比普通杂交稻同期收购价格高15%—20%;“二类稻”比普通杂交稻同期收购价格高5%—10%。普通杂交稻是指“岗优、川丰、ⅱ优”等圆粒型稻谷。

七、稻谷购销履约地点为甲方仓库。

八、上述稻谷品种的稻种由甲方统一组织,乙方应提前向甲方提供购种计划,并提交部分购种预付款。甲方提供给乙方的稻种按成本加购销种直接费用作价,不赚取利润。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另行协商。

十、本合同一式三份,由甲、乙双方和县粮油总公司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二oo七年月日二oo七年月日

第7篇:粮食收购合同范本

粮食收购合同范本1合同编号:___________

交售方: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收购方: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年__月__日

一、粮食品种、等级、质量、数量、单价、金额、交货时间 及交货数量 品种 等级 数量 质量% 单价 金额 交货时间及数量 水份 杂质 时间 数量 时间 数量 合计金额:仟 佰 拾 万 仟 百 拾 元 角 分

二、交售方交售粮食,必须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

三、收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售方式:______________

四、运费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验收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

六、合理损耗:_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包装要求:______________费用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定金数额: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付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结算方式:______________期限:______________

十、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采取下列_______种方式解决。a:提交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b: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二、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持____份;合同副本____(存____) 当事人。粮食收购合同范本2

甲方:

乙方:

一、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粮油流通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就色拉油买卖有关事项达成协议如下:

二、产品名称:

色拉油、大米

三、质量标准:

质量要求一级日清色拉油,优质东北大米,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质量检查报告以公示的为参考标准。

四、合同期限:

本合约有效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截止。

五、质保证金:

1、自合同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保证金,质量/价格诚信保证金壹万元(10000)元,(在第一次合作款扣出质量保证金)。

2、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装色拉油的容器,但必须符合国家卫生要求标准,甲方交适当容器压金(二个容器/20xx00元),

3、终止合同甲方退还乙方容器,乙方退还甲方容器压金,同样甲方退还乙方保证金。

六、供货方式:

1、甲方以电话通知方式,通知乙方供货,甲方在电话通知乙方后,乙方在八小时内必须送到指定地点。

七、付款方式:

1、色拉油按当月(1———5号)出厂合同价进行计算结算,每市斤乙方收取0。05元人工及车旅费,

3、结算时符上当月购色拉油、大米合同发票,甲方在第一时间付清货款,乙方并出据货款发票。

4、所有合同单据票证、不的涂改和伪造,一经发现按当月送货款的**扣出。

八、双方责任:

1、双方必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并在执照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超过范围经营引起的后果自负。

2、因质量问题,甲方有权将乙方的保证金全额扣出。造成的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

3、在合同期内,甲方不得跟其他粮油商进行交易,但甲方有权进行市场调查询价,和每月在市场购买20xx0斤色拉油、20xx0斤大米的一次权利。

4、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若发生纠纷或异议,双方协调解决,双方协调不下,可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裁决。

九、合同方式:

合同一式二份,双方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甲方电话 乙方电话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20xx年月日 20xx年月日粮食收购合同范本3

合同编号:

收购(需方) (简称甲方)

投售(供方) (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协商、信守合同”的原则,从今年新粮登场起,乙方愿向甲方投售当年地产以下粮食品种。甲方根据合同进行收购。现为明确双方职责,特订立如下条款:

一、粮食品种、数量、单价、投售时间,具体见下表:

品种质量标准数 量 (百公斤)

价格收购投售时间全年合计 早灿谷(国家标准) / 公斤 月— 月 日中 晚稻杂交谷(国家标准) 月— 月 日优质 杂交谷(国家标准) 月— 月 日晚粳谷(国家标准) 月 月 日。

二、价格:早籼谷每 公斤 元,(其中市场 元,政府价外补贴 元)。杂交谷、粳谷按政府出台价格。

三、乙方投售的粮食必须符合国家收购标准,并应主动把粮食运送到甲方收购地 过镑,入仓到仓内指定点。

四、甲方继续执行粮食分等论价,优质优价政策。

五、甲方按当时收购价即时付清乙方投售的粮售货款。

六、甲、乙双方应认真履行合同。并从签订之日起生效,到次年1月底终止。

七、如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元。

八、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 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 人民法院起诉。

九、本合同自 生效,于 失效。

合同甲方签字(盖章) 合同乙方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粮食收购合同范本4

甲方:

乙方:

一、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粮油流通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就色拉油买卖有关事项达成协议如下:

二、产品名称:色拉油、大米

三、质量标准:质量要求一级日清色拉油,优质东北大米,严格按国家标准生产,质量检查报告以公示的为参考标准。

四、合同期限:

本合约有效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截止。

五、质保证金:

1、自合同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保证金,质量/价格诚信保证金壹万元(10000)元,(在第一次合作款扣出质量保证金)。

2、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装色拉油的容器,但必须符合国家卫生要求标准,甲方交适当容器压金(二个容器/20xx00元),

3、终止合同甲方退还乙方容器,乙方退还甲方容器压金,()同样甲方退还乙方保证金。

六、供货方式:

1、甲方以电话通知方式,通知乙方供货,甲方在电话通知乙方后,乙方在八小时内必须送到指定地点。

七、付款方式:

1、色拉油按当月(1———5号)出厂合同价进行计算结算,每市斤乙方收取0。05元人工及车旅费,

2、大米按当月(1———10号)的大米生产厂家发货金额单据为准,每袋大米净重(50斤)计算,乙方收取2元1袋的人工及车旅费,如本月没有发货发票单据,按上月单据金额计算。

3、结算时符上当月购色拉油、大米合同发票,甲方在第一时间付清货款,乙方并出据货款发票。

4、所有合同单据票证、不的涂改和伪造,一经发现按当月送货款的**扣出。

八、双方责任:

1、双方必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并在执照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超过范围经营引起的后果自负。

2、因质量问题,甲方有权将乙方的保证金全额扣出。造成的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

3、在合同期内,甲方不得跟其他粮油商进行交易,但甲方有权进行市场调查询价,和每月在市场购买20xx0斤色拉油、20xx0斤大米的一次权利。

4、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若发生纠纷或异议,双方协调解决,双方协调不下,可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裁决。

九、合同方式:

合同一式二份,双方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甲方电话 乙方电话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20xx年月日 20xx年月日

第8篇:粮食收购资格申请报告

粮食收购资格申请报告(样本)

粮食局:

本申请者属于(或拟成立) 性质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具有 万元的注册资金,具备 万元以上的自有资金能力;拥有符合粮食储存条件的 吨自有粮食仓容或 吨3年以上有效租赁合同的粮食仓容及其必要的其他仓储设施;具有 名初级以上技术资格证的粮油质量检化验专业人员;年粮食收购量为 吨(个体工商户填写)。

本申请者承诺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政府有关规定,依法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依法履行粮食经营者的各项义务。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及时支付售粮款,不拖欠,代扣任何款项;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定期向收购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有关粮食收购、销售、库存等经营数据;在粮食储存、运输、销售等经营活动中执行国家卫生标准;保持必要的库存量,必要时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按要求承担应急任务;依法接受监督检查。现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申请粮食收购资格。

特此报告。

申请者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第9篇:粮食收购合同书

甲方:湖北龙池米业有限公司

乙方:车号:

为了确保完成今年的粮食收购任务,根据龙池米业粮食收购方案,结合粮食市场收购行情,经甲、乙双方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兼顾粮农经济利益的原则,特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如下:

一、收购品种:2010年生产的一类优质稻谷、二类优质稻谷(丰两优系列、华安50

1、黄华占、6

326、杨良优)。

二、收购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按公司当天公布的收购质量标准执行)。优质稻谷必须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二类以上标准(含二类)。

三、合同数量:

四、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按龙池米业当天的挂牌

收购价格执行)。

五、收购方法及时间:

1、乙方将符合收购质量标准的2010年生产的优质稻谷送到甲方院内,经甲方验质员检验合格后入库,数量以地磅称重数量为准。

2、检验、计量后的稻谷一律经输送机输入仓,水

杂超标的按龙池米业当天公布的扣价扣量办法执行;其它指标按国标执行,超标拒收。

3、包装随车退回。

4、售粮时间截止2010年12月31号止。

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负责组织资金和仓容、电子磅、输送机、

收购器材、劳力等方面的准备、待乙方货到验收入仓后现金支付货款。

2、乙方负责组织车辆和收购人员,收购符合甲方

质量要求的2010年产一类优质稻谷和二级类质稻,并单送到甲方院内经检验、计量、复检、清杂后输送入仓。

3、乙方所送2010年生产的优质稻谷必须均匀一致,不得异品种互混、不得掺杂使假、不得装头盖面。入仓过程中必须执行龙池米业的业务流程和手续制度,维护

好龙池米业正常的收购秩序。

4、乙方不得在甲方院区内和大门口拦截客户或与农民及其它售粮客户串通完成合同数量,一经发现即取消合同。

七、奖励办法:

1、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乙方单车单号(指定车号)送往甲方优质稻合同数量达500吨以上的(含500吨),甲方按每吨10元付给乙方运输费用(凭售粮发票数量为准);

2、乙方组合车队完成1000吨优质稻的,甲方按每吨5元付给乙方运输费用(凭售粮发票数量为准);

3、乙方组合车队完成3000吨优质稻的,甲方按每吨10元付给乙方运输费用(凭售粮发票数量为准);

4、售粮发票作为返奖依据,不得改动,涂改后的售粮发票为无效发票。

八、未尽事宜:

收购期间粮食价格随行就市,由甲方根据市场周边县市的行情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以上事项如与国家政策相违背,以国家政策为准。

九、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二0一0年八月日

上一篇:财务科科长工作总结下一篇:史上最全最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