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精选12篇)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1

为加强粮食市场监督检查,认真做好我县粮食粮收购的监管工作,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确保粮食收购质量,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省粮食收购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管范围

(一)监管范围

进入我县粮食市场收购经营市场的法人和自然人。

(二)监管内容

1、资质认定。粮食收购者是否具备粮食收购资格,在其从事的粮食收购活动中是否执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粮食收购政策。

2、收购条件。粮食经营者使用的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粮食经营者是否执行了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收购行为。粮食经营者在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是否按规定执行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国家有关粮食仓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收购、储存的原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粮食储存企业是否建立并执行了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

二、责任主体

按照层级监督、属地监管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从承储企业至加工出库的各环节监管到位。县粮食局受县农业农村局委托负责粮食流通监管工作。

三、监管时间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常年进行,在国家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地方储备粮收购期间要加大粮食收购工作监管力度。

四、监管方式

(一)落实监管责任。

监管部门要督促承储企业建立专账专表,记录粮食经营过程中验质、检斤、接收、入库、储存、销售、使用等情况,会同县农发行、中储粮萍乡直属库等有关单位定期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对。

(二)实行属地监管。

为降低国家最低收购价粮、地方储备粮收购经营成本,避免过度运输,原则上产地就地收购,特别要杜绝县外重金属超标粮流入我县市场。要加强进入县域关口管理,控制重金属超标粮流入。对于本县农户出售的当年生产的粮食,如达不到国标三等质量或食品安全指标的,凭售粮农户出具的二代身份证件和银行一卡通,由收购库点纳入地方临时储备予以收购,按质论价,分仓存放,集中处置。

(三)实行备案监管。

督促企业在粮食收购销售过程中要建立台账,内容包括:时间、产(销)地、农户姓名及电话、数量、等级、主要质量指标等,并妥善保存备查。

(四)落实信息报告。

监管部门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粮食监管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

要按照食品安全地方监管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首长负责制的要求,落实专项监管的组织责任,确保粮食市场全方位监管到位。要建立问题可倒查、责任可追究的问责机制,严防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严格责任追究。

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违规行为,由县粮食局按照《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将违规行为列入企业诚信评价违规记录,相关情况报上级有关部门,在县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在政务网站予以公告。属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2

近年来, 随着各级财政对林业投入不断增加, 林业资金监管日益重要。如何加强资金监管, 确保林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与完整, 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成为林业计财工作的重点。为此, 福建省大田县林业局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先, 以制度建设为本的工作理念, 探索建立林业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增强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做法如下:

一、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局领导充分认识林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把资金管理作为首要职责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增强林业资金监管的责任意识。一方面, 加强组织领导。针对不同林业建设项目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 并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项目协调指导和跟踪督促工作, 及时收集、反馈项目实施的进度及存在问题, 加强对项目的服务和监管, 推进项目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 健全内控机制。为了全面加强林业系统资金管理, 林业局专门成立林业系统内部审计领导小组, 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同时, 根据不同时期对林业资金的监管要求, 还专门成立了林业局“强农惠农资金监管领导小组”、林业局“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等内部监管机构, 对林业资金进行全程的跟踪、检查监督。

二、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会计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结合本局实际情况, 修订完善《大田县林业系统财务管理办法》、《大田县林业局机关公务小车管理办法》、《大田县林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 厉行节约 制止奢侈浪费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局机关及系统内企事业单位金费征管、资金支出审批权限、资产购置及使用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林业系统财务收支行为, 加强内部控制。

三、强化资金监管落实

为使项目资金监管落实到位, 林业局计财部门积极主动介入资金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 并深入实地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 按规定的程序、进度拨款,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完整。一是抓好项目资金源头监管。为了切实避免虚报、冒领和骗取财政资金情况的发生, 林业局严格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工作, 项目建设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 经过基层林业单位和局业务科室、分管领导审核确认, 保证申报项目材料的真实性。二是加强项目实施检查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林业局根据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 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对检查中发现的项目建设单位存在的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 规范财务管理, 确保项目资金规范、高效、安全运行。三是做好项目竣工检查验收。项目竣工后, 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业务股室、项目建设单位等人员对项目招投标、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资金拨付及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对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 特别是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 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切实做到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四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林业局按照不同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途和建设进度等拨付资金。对属于财政报账建设项目, 经验收后, 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 报林业、财政部门按规定审批程序支付;对其他林业建设项目资金, 林业局组织验收后, 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 按资金拨付审批程序给予支付。

四、积极争取建设资金

2011年, 林业局高度重视林业建设资金争取工作, 多方筹集林业项目建设资金, 保证全县林业各项工作特别是大造林任务的完成。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一年多来, 争取上级投入大田县林业建设资金 3 967.16万元, 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资金 3 682.16万元 (中央财政资金 1 809.09万元, 省级财政资金 1 873.07万元) ;中央和省级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资金285万元 (中央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资金70万元, 省级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资金215万元) , 是近几年来争取项目资金最多的一年。二是林业基金征收持续稳定。2011年在省林业厅出台林木皆伐面积减少一半政策之后, 大田县加强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工作, 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 加强育林基金征收工作, 全县征收育林基金728万元, 森林植被恢复费402万元。三是积极筹措大造林资金。大田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造林工作, 省林业厅下达造林任务19.7万亩, 经验收实际完成25.1万亩。为了确保完成造林任务, 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大造林补助, 全县筹集大造林补助资金达3 625万元, 其中县、乡一般财政预算安排3 250万元, 对宜林荒山造林每亩补助60元、非规划林地造林每亩补助300元。同时, 大田县通过金融机构融入大造林资金 1 697万元, 其贷款资金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贴息补助, 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贴息233万元。同时, 大田县每年还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项目建设配套资金, 确保项目如期竣工。如省级安排现代农业——油茶项目, 大田县安排配套资金267.75万元 (县每亩补助50—100元、乡镇配套每亩100—300元及机耕道每公里3 000元)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 林业局投入配套资金40.19万元;大径材培育项目, 赤头坂国有林业采育场投入配套资金65.83万元。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自从2010年育林基金减征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来, 林业局通过积极沟通和争取, 财政局直接将大田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567万元列入林业局部门综合财政预算, 所有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列入县级财政一般预算内补助, 由县财政统一发放, 确保人员、公用经费等日常支出, 大大缓解了林业局资金紧缺, 保证了林业生产资金的有效投入, 对大田县林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探索创新监管机制

林业局及时向县政府及财政部门汇报、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如2010年起大田县全面推行“一卡通”的方式支付生态公益林所有者补偿费, 但由于全县农户达7万多户且各乡、村生态林面积分布极不均匀, 有些村分配到村民手中的补偿金只有几元, 甚至更少, 使得一些村干部、村民参与分配的积极性不高, 未能及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造成分配方案和有关材料迟迟未能提供, 导致村集体应分配资金滞留, 支付进度缓慢。为此, 林业局及时向政府汇报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支付情况及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各乡镇公益林资金支付情况进行了通报, 加快了资金支付进度。同时, 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机制, 成立大田县森林保护协会及各乡镇协会, 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统一选拔、聘用与管理, 调动了护林员的护林积极性。

六、注重培育典型示范

林业局十分注重项目资金投入的引导示范作用, 在项目争取上突出规模、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将项目资金与森林资源培育、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的导向作用, 对促进大田县特色林业发展, 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等方面起了很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大田县以列入“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为契机, 立足地域优势, 充分发挥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等优势, 大力发展油茶、高山茶种植。现代油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效实施, 促进了油茶新品种推广, 增强了林农的科技意识, 提升了油茶营造技术水平, 更加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农户种植发展油茶。“两茶”产业作为大田县新兴产业, 对调整和优化大田县农村产业结构, 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并逐步成为提高大田县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防汛救灾资金监管工作方案 篇3

一、实事求事,全面准确核实灾情。各乡镇(办、场)要按照全市防汛救灾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核实灾情,张榜公示,如实上报,接受群众监督;市民政、农业、水利等部门要深入灾区核查灾民受灾情况和水利工程、道路等损毁情况,为防汛救灾资金的合理安排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二、严格程序。合理安排防汛救灾资金。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急群众所急,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认真核实灾情、汛情的基础上,提出防汛救灾资金分配方案。防汛经费应由市防汛指挥部提出报批方案报市政府领导签字同意后拨付;救灾经费由市民政局提出初步安排意见报市政府领导签字同意后,市财政局与其联合发文分配资金;生产自救资金主要由市农办、农业局提出初步安排意见报市政府领导签字同意后,市财政局与其联合发文分配资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由相关部门提出初步安排意见报市政府领导签字同意后,市财政局与其联合发文分配资金。

三、急事急办。及时拨付防汛救灾资金。市财政局要加强防汛救灾资金调度,接到市政府审批同意的防汛救灾资金分配方案后,按国库集中收付规定及时拨付,对集中采购的防汛物资、生产自救种苗、种子、灾民生活物资以及恢复水毁工程等所需资金实行直接支付,专账核算;发放给灾民的救灾救济补助,市财政局通过“一折通”直接发给群众。

四、严格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防汛救灾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冒领、贪污、截留、挪用。市财政局业务股室要依据上级规定和全市统一的范围、标准等要求对各类防汛救灾资金分配方案进行认真复核,特别是发放到灾民的生产、生活补助资金要严格把关,防止虚报、冒领现象发生。用款单位的防汛救灾资金要设立专账、指定专人管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票、审核手续等要完整齐全,切实做到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使用情况要及时上报市财政局。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4

检查的实施方案

各县(市)区财政局:

为认真落实财政部《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和《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的通知》(黑财乡【2010】5号)的精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全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检查活动如下:

一、检查内容

检查主要针对县乡两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组织领导、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工作督促和保障等环节的工作情况,同时了解和统计相关信息(具体格式和填报口径详见附件)收集和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检查对象为县(市)区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局和所属乡镇财政所,每个县(市)区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局是重点检查对象,每个县检查3—4个财政所。

二、检查方式

此次检查工作由市局乡镇科牵头负责,各县(市)区财政局、乡镇财政管理局具体参与实施。检查方式采取各县(市)区之间连环套检查,即不实行自查办法,本地工作情况由其他县(市)区进行检查统计。每个县(市)区既是检查者,也是

被检查者,富锦市负责抚远县,同江市负责桦川县,桦南县负责富锦市,汤原县负责同江市,抚远县负责汤原县,桦川县负责郊区,郊区负责桦南,东风区负责前进区,前进区负责向阳区,向阳区负责东风区,每个县(市)区根据检查任务和工作实际抽调4-5名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按照市局的要求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小组主要由县、乡级财政部门从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员组成。

三、检查时间

1、组织检查阶段:6月13日—6月23日。检查小组通过座谈交流、翻阅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认真细致的进行检查和统计,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对填列的统计报表,检查对象应签章确认,对汇总的统计报表,检查小组成员应签章确认。

2、汇总上报阶段:6月24日—6月30日。检查结束后,检查小组要将具体的检查工作,被检查县(市)区工作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检查工作报告,为下一步贯彻落实好乡镇资金监管工作找准切入点奠定基础。

四、检查要求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两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各县(市)区财政局要高度重视检查统计工作,一是组织好检查队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二是积极配合检查小组,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态度,确保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三是以本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大力提升资金监管能力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011年5月21日

附:

1、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统计表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5

继《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实施之后,杭州市房管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银监会浙江监管局联合制定了《杭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并正式发布。杭州市主城区2010年11月20日后受理预售的商品房项目,都将按《细则》的规定实行预售资金监管。

《细则》共计二十一条,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的签订和报送、预售资金的收存和使用、监管账户的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细则》要求,批准预售的商品房建设项目应当全部纳入预售资金监管对象范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应与开设资金账户的银行机构、监管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共同签订统一格式的《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未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的项目,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商品房预售证》。预售资金监管银行及资金账户账号应通过透明售房网对外公布,并在商品房定金合同或买卖合同签订前通过网上合同备案系统自动予以提示。

《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代理销售机构预售商品房时,应由购房人将预付的购房款直接存入资金账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存购房款。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的,其按揭贷款由贷款银行直接转入资金账户,并注明用途;分期或其它付款方式购买商品房的,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必须注明付款次数、每次付款金额和付款时间,并按合同约定及时将购房款存入资金账户。

《细则》对预售资金的使用进行了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应逐季编制用款计划,并按计划分次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用款计划应当按建设工程形象进度完成情况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制定。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其中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不低于130%的预售资金按预售资金监管协议方式监管,按监管协议监管的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20%可以用于监管项目相应的前期工程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不可预见费、税费、同步归还本项目房地产开发贷款及其他费用。

《细则》对资金账户的管理也做出了详细的说明。监管银行应按月出具监管项目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情况对账单,并在对账单中明确预售资金支出的用途。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每月15日前,将建设工程完成的形象进度以及监管银行出具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对账单,报送监管项目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细则》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完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后,可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向监管银行申请撤销资金账户,监管银行按规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办妥相关手续后,撤销资金账户。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资金账户撤销的证明报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杭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示范文本)的通知》(浙建房〔2010〕72号),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商品房预售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监管协议的签订

(一)批准预售的商品房建设项目应当全部纳入预售资金监管对象范围。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商品房预售许可规模或者建设项目全部作为独立的预售资金监管对象(下称“监管项目”),在当地银行机构申请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下称“资金账户”)。一个监管项目只能开立一个资金账户,该账户不得支取现金。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前,应与开设资金账户的银行机构(下称“监管银行”)、监管项目的工程监理单位共同签订统一格式的《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下称“《监管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同时,向监管银行提供以下资料:

1.监管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表; 2.监管项目各阶段资金使用计划; 3.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 4.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5.监管银行要求的其他资料。

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后,监管银行应当向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发放资金账户账号,用于申请办理监管项目的《商品房预售证》。

(三)《监管协议》应载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项目名称、坐落、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土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套数、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监管项目预售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开户银行、预发放的资金账户账号等相关信息。

二、监管协议的报送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证》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在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商品房预售方案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 2.监管银行预发放的资金账户账号; 3.监管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表; 4.监管项目各阶段的资金使用计划。

(五)未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的项目,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发放《商品房预售证》。预售资金监管银行及资金账户账号应通过透明售房网对外公布,并在商品房定金合同或买卖合同签订前通过网上合同备案系统自动予以提示。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账户管理规定,凭《商品房预售证》在监管银行正式开立资金账户,开立的资金账户账号应当与预发放的资金账户账号一致。资金账户的性质为专用存款账户,户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商品房预售证》记载的项目名称组成,其中企业名称须与该企业基本存款账户名称一致,预留银行签章上的名称须与资金账户的名称一致。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变更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或资金账户的,须经原监管银行、工程监理单位同意后,向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解除原监管协议,同时重新签订新的监管协议,将原资金账户的预售资金全部转入变更后的资金账户,并报项目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备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变更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或资金账户期间,暂停该项目的网上预售。

三、预售资金的收存

(八)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代理销售机构预售商品房时,应由购房人将预付的购房款直接存入资金账户。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存购房款。

(九)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的,其按揭贷款由贷款银行直接转入资金账户,并注明用途。

(十)分期或其它付款方式购买商品房的,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必须注明付款次数、每次付款金额和付款时间,并按合同约定及时将购房款存入资金账户。

四、预售资金的使用

(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应逐季编制用款计划,并按计划分次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用款计划应当按建设工程形象进度完成情况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制定。

(十二)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其中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不低于130%的预售资金按预售资金监管协议方式监管。按监管协议监管的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20%可以用于监管项目相应的前期工程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不可预见费、税费、同步归还本项目房地产开发贷款及其他费用。

(十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向监管银行申请使用商品房预售资金,根据下列不同申请款项提供相应材料:

1.申请施工进度款的,提供项目监理单位出具的建设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完成证明及造价证明;

2.申请购买建筑材料、设备款的,提供购销合同及监理单位证明; 3.申请设计监理等相关费用的,提供相关合同或缴费证明; 4.申请法定税费的,提供相关单据;

5.申请偿还土地或在建工程抵押贷款的,由抵押权人提供他项权证明、借款及抵押合同。首次付款后,之后每次申请付款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提供上一次申请用款事项的相应票据。符合条件的,自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由监管银行将核准使用资金支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签约的合同当事人或相关单位。

(十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监管银行不予办理用款手续:

1.收款单位、用途、金额等内容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提供的合同约定不符的; 2.资金账户余额不足的;

3.其他不符合本实施细则情况的。

(十五)在保证整个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前提下,资金账户中商品房预售资金超出该监管项目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130%时,可允许以其超出部分用于调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工程监理单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调用预售资金用于有关工程建设的真实性证明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监管银行自申请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进行付款。

(十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中若发生退款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购房人账户账号,监管银行在审核相关材料后,将相关款项以转账方式退购房人。(十七)在建设过程中,若发生超出用款计划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工程监理单位的证明材料,向监管银行提出申请,监管银行按《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支付。

五、资金账户的管理

(十八)监管银行应按月出具监管项目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情况对账单,并在对账单中明确预售资金支出的用途。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每月15日前,将建设工程完成的形象进度以及监管银行出具的预售资金收缴、支出对账单,报送监管项目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九)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完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后,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向监管银行申请撤销资金账户,监管银行按规定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办妥相关手续后,撤销资金账户。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资金账户撤销的证明报预售许可所在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六、附则

(二十)杭州市主城区2010年11月20日后受理预售的商品房项目,按本细则实行预售资金监管。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浙江省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6

一、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发展壮大, 资金是贯穿于每个环节的纽带, 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资金链出现问题, 资金周转不流畅会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管理有活力, 尤如给企业增添新鲜血液, 能带动企业蓬勃发展, 管好账, 理好财, 使企业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企业资金管理应紧紧跟住资金流向, 无论在预算、筹资、投资等等哪个环节出现漏洞, 都会给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因此, 加强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 能不断扩大企业资金规模, 改善资金状况, 提升资金整体运用率, 降低财务成本, 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现阶段粮食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企业存在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

由于目前存在企业内部资金分散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现实矛盾, 在自身的生产经营中, 虽然许多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较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相关各项费用开支计划, 但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按计划执行的企业并不多, 这就出现了计划与实际相互脱节的现象, 盲目投资, 资金周转时间长, 如果投资失败, 且损失严重的话, 更会造成资金紧缺, 欠款居高不下, 因此资金管理只浮于形式, 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2. 对于资金管理企业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良好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前提, 由于企业内部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更没有意识到资金管理是应相互密切配合的, 只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部的职责, 相关责任部门没有形成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将可能导致资金运作中出现垫支严重现象的发生, 使资金在使用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现阶段很多企业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 资金流向与控制相互脱节, 企业领导对运营中的财务资金状况了解的不全面, 使财务监督形式化。所以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终将使企业资金出现紧张状况。

3. 资金管理信息缺乏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有效依据, 企业需利用其准确可靠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动, 客观的做出决策。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并没有将资金信息透明化, 企业的主要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并不掌握, 下级部门提供信息不真实, 财务报表掩盖真实经营状况, 领导无法搞清下面情况, 更有甚者截流信息, 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领导做出的投资决策, 进行融资, 必然会导致决策的重大失败, 使政府部门的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也受到影响。

三、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效益的措施

由于粮食企业不断扩大购销经营量, 拓展业务范围, 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粮食收购的快速增长, 使粮食企业的资金存量也大大的增加了。怎样做好收购粮食资金的筹集、合理调配及安全使用, 提高资金效益, 降低资金成本, 是粮食企业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工作, 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强化粮食收购资金管理, 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企业要与合作的银行建立友好关系, 强化信贷资金管理。科学完善的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率, 是给企业创造利润的来源。收购资金的筹措主要是靠农发行粮食收购贷款, 必须专款专用, 严格控制其使用计划以及用途, 尽可能减少审批程序, 形式上应采取“一次性审批, 多次发放”, 降低利息的支出, 合理调配资金, 降低收购成本, 从而提高资金的效益。

2. 加强资金管理监督保障机制

粮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管理监督控制, 对支付风险及资产流动风险要给予高度重视, 防患于未然。企业还应对筹集的可支配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 包括对固定和流动的资金, 储备和生产资金等的有效配置。完善资金管理, 不仅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力度, 还要让所有相关业务人员在资金回收和使用上负起责任, 建立严格公平的考核奖惩机制, 确定资金周转使用指标, 定期分析总结资金使用及回收情况, 做到钱流到哪管控就到哪, 环环相扣, 使资金在企业经营中周转顺利, 发挥更高效益。企业内部还应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 方便于对资金使用的内部审查, 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 并赋予内部审计具有权威性, 使审计工作有效性及准确性得以提升,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资金执行情况全过程的监督, 能及时有效地避免企业运行中资金损失风险,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不断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应不断对资金的预算制度加以完善, 使企业能对现金的流动全程管理及预算进行控制, 以内部财务管理为中心开展对资金的管理。有健全预算制度的约束, 把资金收支归入预算管理之中, 限制无预算的支出, 以节约为本, 防止资金被占用、混用、擅自挪用等情况发生, 杜绝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被随意篡改, 控制资金流量, 对大额资金要跟踪监控, 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及内部相关规定要求去做, 才能使企业资金有序流动, 生产经营有据可依, 避免盲目进行投资的风险, 有效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 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4. 利用灵活的结算方式,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科技发展的今天, 资金的结算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模式, 出现了多种快捷的结算方式, 如POS机、网上银行等多种形式, 而且农发行与工商行还联合推广银行电子支付平台, 对收购资金非现资金进行结算, 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得到人们一致认可。根据粮食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 解决了晚班, 节假日等支付收购粮款不方便的问题, 不受时间的限制, 随时结算, 减少了现金流量, 从而保证了资金安全,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网上结算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现金管理和运输成本, 且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还能查到资金帐目动态,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 提高了资金使用率。

5. 推进粮食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推行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一体化, 是财务管理的必然方向, 开发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才能解决财务资金信息时效差的问题, 同时还要具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财务队部, 财务管理的中心就是资金管理, 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安全与运作效率, 所以提高财务业务人员水平才能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相适应, 随着库点的增多, 财会人员的业务范围也由库内业务扩宽到整个辖区, 财务管理工作也随之增加了, 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挑战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实现财务资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 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粮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不但要加强资金管理, 更要不断完善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市场竟争力, 保证资金正常运行, 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率, 加强制度监督保障, 提高财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粮食企业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丽.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江苏商论, 2013 (11) :197-197.

[2]裴晓静.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4 (18) :29-30.

财政资金服务粮食生产论文 篇7

近年来,在中央、省级扶持政策的要求和带动下,各市、县(市、区)除配套执行省级政策规定外,部分还增配标准、增设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贴补力度。配套政策主要为农机购置补贴、稻麦种植大户直补、水稻机械化作业补贴、统防统治补贴、旱粮生产直接补贴、政策性保险补贴、商品有机肥补贴等。增设政策主要集中在鼓励种粮大户、鼓励旱粮生产、促进土地流转和连片种植、奖励高产、推进机械化生产、粮食功能区提产等方面。

二、财政扶持政策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了浙江粮食生产基本稳定

2011年至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1881.20万亩、1877.33万亩和1880.61万亩,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早稻播种面积分别为167.64万亩、166.02万亩、172.67万亩;晚稻播种面积分别为1174.52万亩、1082.87万亩、1070.42万亩。2013年,重点扶持建设的省级粮食功能区平均粮食复种指数为1.58,远高于0.87的全省耕地平均粮食复种指数。近几年,经济作物的种植效益普遍高于粮食种植效益,在粮食种植吸引力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最终还能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财政扶持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稳定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财政扶持政策让种粮农民获得了实在的利益,提高了收入,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普遍欢迎。调查显示,96.9%的种粮大户、81.7%的一般种粮农户认为财政扶持提高了自己的种粮积极性,其中分别有62.6%、21.2%认为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74.6%的种粮大户、61.2%的一般种粮农户对扶持资金标准表示满意或较满意。调查显示,种粮大户能获得平均约212元/亩的扶持资金,占每亩平均利润的58.3%;一般种粮户能获得平均约96元/亩的扶持资金,占每亩平均利润(含自身人工成本)19.2%。财政扶持政策围绕服务粮食生产全过程,初步形成了价格补贴、直接补贴和服务支持等功能互补,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近几年财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增长(2013年比2011年增长24.6%),有力推动了种粮农户对农机的购置,对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省农业厅统计,2013年种粮大户有4.4万户;总播种面积为424.9万亩,比2011年增加22.5%;户均播种面积达96.57亩,比2011年增加28.0%。

三、财政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效果

需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一般种粮农户对农资综合直贴、良种补贴认知度超过80%,但对其他政策认知度较低,基本在50%上下,均低于种粮大户对政策的认知度。83.9%的一般种粮农户对种粮大户的种粮收益情况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49.1%的一般种粮农户不清楚是否存在针对种粮大户、一般种粮农户有不同的政策。这些都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

(二)政策扶持力度

需进一步加大据统计,2013年浙江粮食价格比2012年上涨2.8%。而种粮成本增长约10.6%。种粮大户获得扶持资金约212元/亩,仅占种粮成本1280元/亩的16.6%,绝对额相比较少。因此,扶持资金和粮价的增长带来的收益赶不上成本增加带来的损失,导致农户从财政扶持中得到的收益大打折扣。种粮扶持资金与种植经济作物扶持资金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上种粮收益同种植经济作物每亩上千甚至上万元的利润形成了鲜明反差,农民改种经济作物意愿强烈。调查显示,有74.6%的一般种粮农户由于收益低而不愿意种植粮食。

(三)政策设计实施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版 篇8

第一条 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活动;开展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粮食,是指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杂粮等)及其成品粮、食用植物油、油料、豆类和薯类。政策性粮食,是指政府指定或者委托粮食经营者购买、储存、加工、销售,并给予财政、金融等方面政策性支持的粮食,包括储备粮。本办法所称加工,是指对政策性粮食的加工。本办法所称经营,是指粮食收购、储存、

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和原粮、政策性粮食销售等活动。

进出境粮食应当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有关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粮食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对粮食质量安全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国家鼓励采用并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检验方法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和检测水平。

本办法所称粮食经营者,是指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

在粮食经营过程中,严禁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行为。

第五条 粮食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粮食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宣传、普及粮食质量安全知识。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粮食等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和建议,举报粮食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9

关键词:种子市场,粮食生产,市场监管

1 目前种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

种子管理体系改革后, 其他国有、集体、民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的种子企业成为种子市场的主体, 承担起了农业生产的供种任务, 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优良种子。但是, 各种所有制成分的种子企业诚信度参差不齐, 种子未审先推, 随意扩大品种种植范围, 包装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 扰乱了市场秩序, 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1.2 种子经营零星分散

销售品种多、乱杂, 给种子市场的监管带来了困难。种子市场开放后, 种子企业鱼龙混杂, 经营方式五花八门, 经销、代销、个体经营充斥了种子市场, 在农村走村串户拉车叫卖种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加之客观上蓝田生态类型复杂多样 (川、塬、岭、山) , 销售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经营户在130户以上, 玉米品种多达80余个。

2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2.1 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国务院、农业部和省有关部门已出台了许多涉及种子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使这些法律、法规广泛深入人心, 让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学法、懂法、用法, 达到促进种子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县配合省、市种子管理部门将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对种子经营、加工储藏、生产检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2.1.1 加强对持证种子企业的培训

针对目前种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现有技术人员水平偏低, 企业整齐素质不高, 种子经营者的业务技能低等诸多问题, 我县对持证种子企业的种子加工、储藏、生产、检验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通过培训, 使持证种子企业从业人员掌握种子设备操作和种子储藏、保管、检验等技术。

2.1.2 加强对门市部从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

针对种子门市部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业务知识水平欠缺, 识别种子真伪能力差的实际, 加强宣传培训, 强化警示教育, 提倡合法、守法、诚信经营。

2.1.3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农民选购优良种子

种子管理站、种子企业、种子零售门市部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 向农民宣传有关种子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种子销售旺季, 向农民发放选种、购种宣传材料, 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 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如何购买到好种子。

2.2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制度建设

按照《种子法》及《陕西省实施种子法办法》的有关规定, 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及售后服务整个过程建立如下制度。

2.2.1 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持证种子企业所生产地常规种、杂交种必须在农业主管部门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 所生产的种子经田间检验合格才能收获, 经晾晒、精选后再进行室内复检, 合格后方可加工包装。

2.2.2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和种子备案制度

持证种子企业所生产经营的种子必须建档, 载明种子的来源、世代 (或亲本名称) 繁殖田的情况及田间管理、去杂、去劣及生产情况;种子门市部须在种子调入后15日内在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办理种子经营备案登记证, 在经营过程中需建立好种子经营档案, 今年备案证在县站办理, 未办理者、则按《种子法》相关的规定予以处罚。

2.2.3 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春、秋2季种子企业及种子门市部种子入库后, 省、市、县种子管理站进行抽样检查, 对抽查不合格的种子进行封存、扣押, 并按程序进行立案查处。目前我县持证种子企业和种子代理商种子已陆续入库, 我站配合市站对8个主要玉米品种进行了抽样。

2.2.4 建立健全农作物品种管理制度

对已审定通过的新品种, 在推广前实行品种准入和示范推广风险抵押制。即持证企业或种子代理商在本辖区推广或代理某审定的新品种, 必须先在种子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并和县站签定种子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同意后设点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需交风险金。玉米生产期间, 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 对全县的新审定品种进行评比, 以便在生产上推优、淘劣。

2.2.5 实施种子包装标签规范制度

经营的种子必须加工包装, 包装必须规范。种子标签内容必须符合标签规则规定。

2.2.6 建立品种宣传广告审查制

凡在本县电视、广播上发布品种广告前, 需经县站审核, 农业局审批后方可发布。

2.2.7 建立种子售后跟踪服务制度

县站今年要把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来源的种子登记建档, 播种到收获不同生育时期做好田间调查和记载,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10

县粮食企业财政性补贴资金自查报告

县粮食企业财政性补贴资金收支自查报告 县人民政府: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们于2月16日至17日,对全县粮食企业-财政性补贴资金的收支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数据

1、调控粮补贴。最低价收购粮食费用利息补贴由中央储备粮a分公司分年按季拨补给县储备库。-共计收到费用补贴万,由储备库按储备量分拨给各收储公司,其中: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x万元、储备库万元,各企业已列补贴收入;利息补

贴万元,已全部偿还银行收购贷款利息。

2、军供粮食补贴。军粮差价及维修费用补贴由市粮局按结算拨给县储备库。至共收到军粮价差补贴万元,维修费用补贴2万元,企业已作补贴收入;价差补贴用于弥补军粮供应价差亏损,维修费用用于维修仓库、门店,在列帐。

3、仓库维修拨款。至共收到县财政拨入省分配仓库维修资金32万元。由县财政拨入县会计核算中心粮食局帐户,再由粮食局帐户拨入各收储企业,已列补贴收入。其中13万元,分拨xx万、xx万、xx万、xx万、xx万、xx万、xx万、xx万、储备库万;19万元,由储备库分拨等8个单位各万计万元,储备库万元,全部用于维修和改建粮食仓库。

4、县级储备粮补贴。其费用利息补贴由县财政拨入县储备库。-共收到费用利息补贴188万元,已列补贴收入。其中:费用补贴60万元,利息补贴75万元,其它补贴3万元;轮换储备粮费用补贴30万元,价差补贴20万元,全

部用于储备粮轮换工资、费用开支。

5、雪灾补贴资金。由省粮局拨入县农发行粮局帐户后转入储备库雪灾补贴款5万元,企业已用于仓库改建开支。

6、企业改革资金。县财政拨入省安排改革资金53万元,已全部用于购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支出,并在县会计核算中心列支。

7、其它补贴资金。至由县财政拨入储备库其它补贴资金万元,企业已列收入,跨万元,在入帐,其资金全部用于仓库维修和改建粮食仓库开支。

二、意见与建议

1、要求及时拨补到位销售最低收购价粮食价差补贴。销售调控粮差价补贴万元,未及时拨补到位,企业承付衍生利息万元。

2、要求解决仓库改建资金。储备库由于上世纪70年代所建仓库上漏下潮现象严重,危害储粮安全,改建仓库一栋700万斤624平米,投资52万元,峻工决算资金缺口20万元,后向社会筹资偿付。通过自查,企业在财政、政策性资金收支方面,未发生违规操作问题,收到补贴已全部列

收入无截留现象,开支做到专款专用,无损失浪费和挤占挪用现象。

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篇11

大安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及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 关于兑现2010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农村信用联社: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和《四川省退耕还林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自贡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0年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通知》(自财农〔2010〕57号)文件要求,请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农村信用联社及时兑现2010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检查验收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人员对历年实施的退耕还林情况进行逐户检查验收,重点检查面积、树苗保存率、管护和林粮间种情况。对退耕面积合格和树苗保存率达到要求的,及时

—1— 发放2010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对不合格的退耕户,按照《四川省退耕还林管理办法》的规定,限期整改,及时补足面积和补植树苗,经组织验收,达到规定后方可兑现补助资金。

二、及时兑现补助政策

各乡镇农村信用社要专户储存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退耕还林户凭合格证和存折到当地信用社领取2010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信用社要严格审查,对手续齐全的发给补助,对手续不齐全的要妥善保管好资金。

三、加强领导,严格监督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对验收合格的要及时兑现补助;不合格的督促退耕农户及时整改。既要贯彻执行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和《四川省退耕还林管理办法》的规定,又要维护社会稳定。对挪用、截留、抵扣粮食补助资金的单位或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到位和社会的稳定。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林业

退耕还林

补助资金

通知 抄送:市林业局;

区委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大安区两大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浅析 篇12

任何金融行业的良好发展, 都需要合理有力的监管, 保险业的良性发展, 其投资则选择的合理完善, 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同样需要完善的监管。

(一) 险资运用的概念及作用

资金运用目前已经成为保险业的核心业务之一, 一般保险资金运用, 指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 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和融资, 使其保值和增值的行为。保险企业通过投资可以提高资产收益和保险能力, 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经营。

1.保险资金运用对险企的整体经营效益有重大作用, 必须凭借有效资金运用收益确保险企的生存和增涨。不少国内外的险企都靠资金运用收益来补偿其它损失, 因此其资金运用效率对险企的竞争力影响明显, 对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成长意义重大。

2.险资运用收益可增加险企的偿付能力, 稳定其财务状况。投资收益提高, 险企的利润也增加, 该收益可转化为企业各类所需资金, 从而提高保险企业的各项业务指标。

3.保险资金入市, 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 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 有利于从投资主体角度改善投资环境构成, 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险资运用中监管要素

监管有多重含义, 本文所指监管是指对各险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多数国家和地区是由相关权力部门以行政或半行政的方式来实施。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主体有政府监管机关和行业自律组织。目前我国商业保险监管职能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担任;另一监管部门是保险业自律监管组织, 在我国即保险行业协会。

2.险资监管客体是指其资金投向决定的企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该监管以对资金使用具有决定权的组织的行为监管为重点。

3.监管内容即监管主体对险资运用是否依法合规、效率如何等来监管, 是规避行业风险的方式。该监管多数时候主要通过确定资金的使用方法, 以及使用在该领域的限额来进行。

4.监管原则。一是谨慎。是指依据保险业规律, 充分考虑市场, 以谨慎、恰当的方式监管。监管措施应做到既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 又保护好投资者的参与度。合法, 是要求监管机构在具体监管时, 其内容和形式均要合法, 在监管体系内选择措施来合理配置。二是效益、风险平衡原则。资金运用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收益, 追求可承受风险下收益最大化, 但投资中风险与收益多为正相关, 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保障资金, 因此, 保险资金在追求效益时更应考虑到相关风险, 寻找一个双方可接受的平衡点。

二、险资投资监管解析

(一) 险资运用对社会整体作用

险资运用既体现为促进保险企业效益, 又表现在能维系社会整体利益上。从宏观上看, 险企投资需要维护国家、企业以及投资者各方权利的平衡, 才会体现其社会整体作用, 实现其效益价值。

(二) 险资运用制度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保险业是金融业的支柱之一,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性决定了它在全局性的防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中作用独特。保险监管应当防止险资运用主体非理性投机损害社会利益, 将局部金融风险扩大, 从而破坏国家的金融体系。

(三) 监管应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监管协调好险资运用安全与效益两者间的矛盾是必要的。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 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不强, 我国现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始终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这是需要肯定的。目前险企的主营业务方面因市场竞争收益越来越小, 资金运用变作保险企业发展的关键, 若险企投资不能有好的结果, 将减少险企的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好发展。

三、我国险资监管体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保险资金法律不健全, 监管体系不完善

1. 监管目标不精确、清晰。

我国的险企资金投资途径狭窄。同时监管的重点是保险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 而忽视受损失的保险投资者利益保护, 长此以往将积累各种风险。

2. 保险企业整体以外延增长的方式发展为主的比较

多, 提高效率上下的功夫比较少, 深耕市场的精细化经营缺乏, 投资业务常常粗放经营, 险企在投资中也容易投机性过强。

3.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保险资金监管的总体框架虽已基本确立, 但体系不成熟, 无法为险企稳定发展提供一个长期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险资运用监管的良好作用体现得不明显, 险企经常有投资中的不合理或者违反法律的情况, 中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已进入新阶段, 相应的监管制度设计和规范也需突破和创新。

4. 监管的内控机制需加强, 需建立长期责任追究制。

在目前我国险企的资金运用模式下, 该模式易使资金运用程序过于简单, 容易出现监管上的漏洞, 这造成对险企资金运用具有实际管辖权、决定力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相应的制衡。

(二)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改进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鉴于中国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 以及参与投资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对保险资金投资而言, 监管从各个层面看都需要有更为合理的构成、更为完善的组合和更为精准的针对性, 采取防范风险的合理监管, 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险资运用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是首要的, 否则对中国的保险业来说不是机会, 将可能陷入巨大的深渊和重大的灾难中。

四、我国险资运用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可运用险资的企业和机构的变多, 领域变广, 更多保险产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保护, 结合我国实际, 我们可借鉴金融行业和保险企业发达者的措施, 开拓多元化的险资使用渠道, 拓展新的险资使用系统和合理的退出机制, 增强险企博弈各类资本市场的水平, 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 明确险资运用监管的原则

一般说来, 监管原则必须真实、全面、集中地反映具有特殊规定性和同类性某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和规范。我国险企投资需要在遵守法律, 充分论证, 审慎投资等方面来进行。

(二) 构建更合理的监管系统

系统能够更合理的发挥各局部作用的一个体系, 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 需要不同的系统, 在现阶段保险监管应有如下内容。

1.合理规定险资能够投资的领域, 保证险企各类资金分布的合理和充份, 同时对不同性质险资如何运用的监管应有不同要求。

2.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 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国家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经验的积累, 为应对挑战, 我们需构建多种方式的多元化投资渠道, 并逐步放宽险企投资海外市场和风险投资领域的限制。

3.对险资投资的比例进行限制。由于是特殊的一类负债经营的资金, 需要相关规定来控制投资风险。随着我国险资运用渠道的拓宽, 投资风险需时刻警惕, 而对险资运用进行比例限制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三) 完善险资运用监管制度

1. 建立险资运用的决定小组。

小组需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本市场投资经理组成, 尽可能不要由纯粹的从保险企业营销中成功的从业人员来构成, 因为营销和投资对人性的考量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面。该小组对相关投资事项需进行审慎全面的分析, 供决策前参考。

2. 建立险资整体投资制。

虽然人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对规避风险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进行投资的资金不集中, 在投资过程中易造成投资重点不明确, 没有好的投资结果, 抗风险能力弱等状况。集中统一管理保险资金, 可使险资运用决策更加科学、投资管理更加合理, 避免资金分散产生的问题, 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 完善险资运用评估及信息披露。

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短,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需要组织险企投资业绩评估体系, 从险企的保障能力、经营状态、收益水平等多角度对险企的投资业绩进行评估并公开, 形成外部监督机制。

5. 建立险资投资审查制度。

对保险投资进行有效审查也是保证险资有效运用的重要手段。使决策者对投资资金周转情况以及盈利能力有全面的了解, 使险资运用有更好收益。

五、结语

投资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 没有投资等于没有保险业。投资银行家的这句话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论述中时, 我们对其肯定的同时也要时刻警醒, 从一定层面说, 如今资金运作不佳的保险公司将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经营, 同时要看到, 在中国的市场中存在随处可见的过度投机和监管的空白区域。随着时代发展, 保险资金的投资业务日益重要, 资金运作不良的保险企业将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经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金融领域改革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保险资金投资对险企的存在和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日渐成为核心因素,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 对其偿付和保障能力的影响也越发显著。但目前各个层面的监管能力仍需成长, 只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 开创出良好优越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监管氛围, 才能使险企的投资收益持续不断增长;同时要与时俱进的完善现有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能够预见性、制度性的防范和控制保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而这也是金融系统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卢爽.现代保险的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功能[J].海南金融, 2007 (9) :579.

[2]孟昭亿, 主编.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6)

[3]金涛.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规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广角的教学设计下一篇:肩周炎有哪些可以锻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