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通用9篇)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2009]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2009年4月28日至30日,深入**镇、勐捧镇、尚勇镇、勐伴镇的主要产粮乡镇和粮食收储站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初步了解全县粮食安全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属亚热带,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发展种植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橡胶、粮食、甘蔗、茶叶是**县四大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农村转变了经营土地方式,加
快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种粮面积减少,出租、转让土地较为普遍,开发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面积在扩大,粮食安全面临严俊临挑战。2008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52个村委会、502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62620户;年末常驻总人口万人,户籍人口217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840人,农业人口144416人。2008年粮豆播种面积296914亩,其中:水稻112779亩,比上年实际减3067亩,旱稻17719亩,比上年实际减1161亩,玉米155765亩;黄豆8068亩;其它杂粮2583亩。2008年粮食产量78021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02吨。其中分品种:稻谷43161吨,同比减少2610吨,玉米33799吨,同比增加5268吨;大豆647吨,同比增加147吨;其它杂粮414吨,同比减少203吨。
二、粮食生产发生剧变,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一)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
县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县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万亩,旱地面积万亩;2008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万亩,产量7802万公斤,水稻、旱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4228亩,产量减少261万公斤;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占耕地面积的%,占水田面积的%;橡胶园面积达万亩,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由于农民减少种粮或不愿意种粮,原因是出租土地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随着土地租金越炒越高,每亩租金由最初的400元上涨至2009年的1500元,农民出租粮田还在延续,越来越多的农民由粮食生产供应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所以**县主要产粮乡镇的许多农民把粮田出租给外商种植香蕉(出租期限一般为1-3年或1-6年),有些农民减少种粮,有些只种家庭口粮,有些农民直接不种粮,导致收购储备粮都非常困难。山区、半山区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方式,不断出租轮歇地给当地城镇居民或外商开发种植橡胶园、茶园等。随着经济发展、人
口增长以及接待海内外旅客,粮食消费增长加快,目前粮食年消费量约6万吨,**县原本是粮食自求平衡自给有余的县,但现在粮食难以自求平衡。
(二)粮食市场供应不稳定 **县粮食供应(商品粮)从过去自产有余到现在75%从外进、波动很大,市场难于稳定,目前十个乡镇除勐伴、瑶区市场上见到自产粮外其余乡镇都是外进粮,勐海县粮食进入我县市场约点70%以上,其它景洪、国内外等约占5%。如产粮区出现灾害或国内外粮食出现大的波动,给我县的粮食供应军需民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县国有粮食企业于1999年进行改革、改制,2008年8月完成,企业改革改制前和改革、改制期间,工作停止不前、政企职责不明、经营产业单
一、低抗承受风险能力不强、观望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改革、改制已顺利完成,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粮食
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围绕市场搞活粮食流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是我县粮食企业当今的主体。2009年企业机构设置已到位,人员返聘工作也顺利完成。目前,全县粮食系统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 户,其中:购销企业1户,军粮供应1户。有在职工28人(局机关9人、收储公司13人、军粮供应站6人)。粮食购销企业固定资产总额901万元,县级储备粮万公斤。当前粮食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乡镇在粮食直补中体现了“平均主义”,有些农户出租了全部粮田,已不种粮食但还在享受国家种粮补贴,有的农户种粮面积多,但补贴拿得少,有些农户种粮面积少,但补贴拿多等等,种粮补贴体现不出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优民政策,调动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种粮劳动力不足,主要精力都经营橡胶、茶叶产业上,因为农民种粮收益低于种植橡胶、茶叶和出租粮田的收益较好。
关键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网从2011年2月24日至3月25日, 以“关注2011年全国两会, 您最关注哪些社会保障话题”为题, 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在线调查, 列出了6个备选项目, 邀请网友在线投票。统计结果如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得票数为262, 占投票总数的27.12%;“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立法”的得票数为25票, 占投票总数的2.59%;“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与物价挂钩”的得票数为73票, 占投票总数的7.56%;“逐步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得票数为480票, 占投票总数的49.69%;“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的得票数为85, 占投票总数的8.8%;“大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效率”的得票数为41, 占投票总数的4.24%。
通过对投票结果的初步分析, 发现网友的关注点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基本接近。全国政协委员黄方毅今年两会再次提交了“关于纠正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长期偏低的提案”。据悉, 这个提案他已连续提交数次。黄方毅说,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自1991年国家将企业人员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 由于改革时制度设计的原因, 造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长期偏低。以北京市为例, 将企业人员养老金与机关干部退休金标准进行对比, 差距是
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作为运筹粮食经营的主体, 长期以来一直担当着政府“平粜齐物”的操手, 承担着满足粮食需求、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责, 即使是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 粮食购销市场日趋开放, 国内外粮食经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面对
悬殊的。2007年底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是1380元左右, 而机关干部养老金平均则在4000元以上。前者只为后者的1/3。黄方毅说, 造成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悬殊的原因是“双轨制”导致的。黄方毅建议, 应制订规划, 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还清历史欠账, 大幅度提高企业养老金, 取消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统一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标准。同等情况的退休人员无论在企业、事业、还是机关单位养老金增长标准是一样的, 以体现社会公平。可见改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何等重要。
吉林省四平市有7个县 (市) 区, 73个乡镇, 1154个村, 全市总人口339万, 其中农业人口210万, 非农业人口129万人, 公务员1万人, 事业单位总数2900个, 职工9万人, 占总人口2.6%, 其中:财政全额拨款5.7万人, 差额拨款1.6万人, 自收自支2万人。在事业单位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6.7万人。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指示精神, 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 下大力气狠抓各项社会保险改革工作, 截至2010年12月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已达到51.28万人, 完成计划指标48.1万人的106.5%, 城镇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供求波动频繁、竞争日益加剧、国家维稳高于一切的市场形势, 国有粮食企业如何一身二任, 既为粮食经营的趋利者, 又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捍卫者, 在谋求自身获利发展的同时, 维护国家粮食市场供求稳定安全, 这是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保险人数已达到35.12万人, 完成计划指标35.1万人的100%。养老保险费征缴额 (含清欠) 已达到9.51亿元, 完成计划指标8.3亿元的114.6%。按省政府规定落实了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保险金政策, 并保证了按时足额发放, 发放率达到100%。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到位率已达到100%。四平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铁东区试点参保率已达到81%, 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 (市) 应参保率60%高出21%。截至2010年12月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9.68万人, 完成计划指标的100%。失业保险费征缴额 (含清欠) 4934万元, 完成计划指标的108.2%。
综上所述, 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伴随着事业单位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以外的人员迟早会纳入这个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定会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杨琳.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开闸真正的考验到来了![N].《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单位: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
一、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现行体制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在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粮食流通由国有粮食企业主导,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在推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 我国粮食流通实行了循序渐进式地改革放开, 统购统销逐步取消, 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粮食市场局面随之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国有、私营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经营并举、购销储运经营方式多样灵活的体制。历经多次改革, 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经营效益有所改善, 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三农”服务不断强化。目前国有粮食系统已形成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粮食企业、附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并存的格局, 行政领导与企业领导、行政行为与企业行为业已分离, 各级粮食局的工作重点在于贯彻国家粮食政策和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职能, 不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行政领导不在企业兼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 按照市场配置资源规律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接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约束,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产权关系属国有企业, 经营方式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 人事制度上企业领导为任命制, 企业中层及以下职工为聘用制 (竞聘上岗) 或合同制, 调控服务方式为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本级储备粮轮换计划进行统一调控。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业务, 一是代储中央、省、市县三级储备粮, 以取得代储费用维持企业运转。二是开展粮食购销, 进行储备粮订单收购、储备粮轮换。
二、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国有粮食企业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多次洗礼, 虽然抛掉了一些历史包袱, 有了灵活的经营机制, 但目前仍未能轻装上阵, 在粮食市场博击中, “民进国退”趋势明显, 国有粮食企业处在窘迫的内外境地:
(一) 老观念尚未完全根除, 对改革缺乏正确理解
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国有粮食企业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企业, 部分职工“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 多满足于按部就班。部分企业领导墨守成规, 发展无规划, 怕负责任, 缩手缩脚, 安于现状。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对改革不理解、不支持、不信任, 一是认为改革是国家摔包袱, 宁愿维持现状, 也不愿改变国有身份。二是认为改革触犯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政策达不到职工的利益愿望。三是上下矛盾突出, 一些职工认为改革方案是上级订的, 没有充分考虑基层职工的利益, 是在同基层争资产、同职工争利益。
(二) 改革资金存在缺口, 历史包袱沉重
一是企业资产处置和改革资金筹措困难, 增大了改革阻力。目前改革资金大部分靠企业资产变现来解决, 因历史原因, 粮食企业资产绝大部分没有办理产权手续, 处置变现需重新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且程序繁多, 所需费用较大, 企业难以承受, 资产变现困难。二是各种历史包袱没有彻底解决, 企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如1998年后退休人员要求享受1998年前退休人员待遇政策, 分流人员要求补发工资、生活费等, 这些问题随时会引发群访、越级上访事件。三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受地域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及职工自身职业技能单一等方面的影响, 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 下岗基本等于失业, 虽然地方政府努力提供就业机会, 但远不能满足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需求。
(三) 规模小、设施旧, 管理方法落后
产权制度改革后, 原有一些规模较大、一体化程度较高、市场地位举足轻重的国有粮食企业, 逐步化整为零或化国有为私营, 优质资产被变现用于解决改革中的资金问题, 现存下来的企业多原气大伤:一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基层粮食仓储企业的仓房陈旧, 安全隐患大, 影响了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储存能力和储粮安全, 制约了科学保粮活动的开展。二是规模小、实力弱, 经营效益差, 抗风险能力不足, 在主导粮食市场和发挥主渠道作用上乏力。三是企业扭亏增盈局限于储粮、政策性粮食供应及资产租赁等方面, 产业经营不成链条, 大米加工厂、粮源基地建设投入在资金上存在困难, 形不成规模, 产业链断甚至脱离。四是粮食行业从业人员多有出无进, 企业人才严重缺乏, 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 现有职工队伍素质低, 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严重。五是许多合并重组的企业购销体制、财务体制改了, “三老”问题基本解决了, 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 经营机制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
(四) 市场竞争加剧, 政府保护减弱
1、国内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后, 私营粮食贸易公司、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粮食营销有限公司等异军突起, “益海嘉里”等一批跨国粮食公司寻机进入国内粮食市场参与竞争, 粮食市场呈国企、私企、外企等多元所有制主体并存格局。私企、外企资产雄厚、经营机制灵活、设施现代、任人为贤、收储价高、产业化经营程度高, 国有粮食企业内外交困, 粮食购销、储运、加工等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尤其在加工领域, 主渠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2、现行粮食行政管理体制的松散。
一是粮食市场放得过宽, 外企进入门槛过低。随着国家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过渡期的结束, 国有粮食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私企的竞争, 还必须面对来自外企的强大竞争。二是粮食工作千头万绪, 粮食、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难以到位, 粮食行政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粮食市场管理无序状况的存在, 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步履更加艰难。三是在国家“粮食局”与中央“储备粮食中心”分治体制下,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储备粮公司的不良竞争, 不利于国有粮食企业共同发展。
3、国有粮食企业职责两重性的压力。
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开放后, 国有粮食企业没有了国家赋予的市场垄断地位, 必须参与市场竞争, 不仅要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 还要充当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助手, 既要搞活企业经营谋求获利, 又要确保国家粮食市场供求稳定, 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于一体, 这种主体角色的复杂性, 不仅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自营性的风险, 而且带来政策性的压力, 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的自主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三、促进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粮食新形势、行业新特点, 迫切要求国有粮食企业稳妥推进系列改革, 加快经营发展方式转变, 主动适应粮食消费需求、粮食市场竞争、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变化。一方面, 要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附营企业的改革, 落实现代企业制度, 真正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 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 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 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要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容、资金、信誉、购销网络等优势, 强化内功, 克服劣势, 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促进国有粮食企业产业多元化, 做强做大国有粮食企业, 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 优化组织结构
要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完善其组织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条件, 实行分类改革, 实现现代公司制治理。
1、抓好系统内部企业的重组。
摸清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附后营企业的家底, 科学评价国有粮食企业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过兼并、出售、关闭、破产等形式全面调整国有粮食经济布局和规模, 并通过产权转让、股份转让、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 促进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多元化和混合型所有制粮食经济的发展, 改变我国国有粮食企业资源过度分散的状况。做法是对承担政策性业务的粮食储备库、军粮供应企业, 除少数实行国有独资外, 大多数实行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其他国有粮食企业, 在保留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的同时,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组、改造和兼并, 改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
2、建立公司制国有粮食企业。
把建立公司制企业、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今后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重点。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 形成和完善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 处理好党委会、职代会、工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 并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
3、扩大企业组织规模。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 培育和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大型粮油储备、粮食精深加工、粮食流通企业和产业集群, 重点扶持发展高起点、规模大、功能全、主体多元、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粮食企业, 有条件的组建大型的国有粮食集团, 做强做大国有粮食企业, 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今后, 应根据具体情况, 逐步将我国分散各市县的大中小国有储备粮公司集结起来, 组建规模化、现代化的国有储备粮集团, 以一市或一区为地域范围, 组建国有粮食购销集团有限公司, 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二)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我国国有粮食企业内部管理, 建立和完善收购、储运、加工、销售、质量、人事、分配、目标等管理机制, 不断探索、创新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真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使企业真正步入良性发展。
1、完善产权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要求, 不断完善国有粮食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激励、财务、决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改进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行机制, 防范各种风险, 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变无序管理为有序管理、低水平管理为高水平管理。
2、完善用工和分配制度。
加强目标管理, 建立和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将企业的用人、用工、分配等管理制度建设同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同责、权、利结合起来, 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 处理好国有粮食企业制度与人的关系, 使制度与人的关系耦合在企业管理的每项工作之中。
(三) 提高经营水平
以经营效益为中心, 在管好各级储备粮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经营业务, 增加经营量, 拓宽购销渠道和网络, 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服务质量、品牌信誉、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率。
1、继续完善企业经营方式。
在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的同时, 注重企业经营方式本身的完善。一是在改革理念上, 避免把“双置换”作为最终的改革目标来考核, 在资产置换上要从原来单纯的“出售”资产, 逐步过渡到“出售”与“经营”资产两者有机结合。二是引导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 使企业逐步向规范的公司制过渡, 促进其提高经营运作水平。三是强化经营者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意识, 逐步增强竞争与发展实力, 引导企业经营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 进一步搞活粮食经营管理。四是加大企业调、改、剥、退的力度, 压缩企业层级, 缩短投资链条,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加强对企业内部粮食经营信息和粮食市场行情的收集和分析, 充分利用国有企业资产开展多渠道经营创收, 扭转企业经营方式单一的局面, 提高经营效益。
2、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按照产业化经营要求, 整合我国现有粮油市场和加工业资源, 打破单一的粮食收储管理模式, 逐步改变环节分割、规模偏小的布局状况,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经营整体素质, 促进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产业链建设, 实现粮食收购、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现代粮食企业经营, 提高粮油产业化经营水平, 把国有粮食仓储和加工企业做强做大。一是发展订单农业, 逐步构筑“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延长粮食产业链, 提高粮食附加值, 促进粮食产业化, 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盈利水平。二是发挥优势, 加快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 建立有机米、食用油生产基地和成品粮油收购、销售基地, 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优势和主渠道作用。三是发展粮食加工, 提高粮食的附加值, 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模式。四是加强与粮食生产、加工、运销、储备大户的联合, 建立合作机制, 开展粮食产业协作, 提高粮食经营效率。五是结合本地实际和产权制度改革, 调整或撤销已经丧失购销功能的网点, 以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 重新确定网点设置。六是实行品牌化经营, 调整优化粮食产业、产品结构和布局,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巩固和提升国有粮食企业品牌价值、市场地位。
3、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与要求, 调整和拓宽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思路与途径, 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商品粮源日益减少的大趋势, 积极跳出粮食求发展, 在夯实储备粮管理的基础上, 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大力招商引资, 开发新项目, 积极盘活存量资产, 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如充分利用改制企业土地、人员等优势, 大力发展仓储设施租赁业务, 通过粮食集并, 腾出闲置仓房开展长期对外承租业务, 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鼓励职工承包经营, 发展多元产业, 安置富余人员就业;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联系, 积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 成为散粮物流体系的主体, 改善粮食物流服务,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粮食物流经营效率等。在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上实现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的新突破。
(四) 提升全员素质
把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减员分流与改善结构、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结合起来, 加强国有粮食企业文化建设, 内增凝聚力、外增活力, 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 着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粮食企业干部职工队伍, 为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一方面, 要切实加强国有粮食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 完善国有粮食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机制, 加强科学决策和财经纪律, 提高管理层素质, 防范管理者道德信用风险。另一方面, 要招收和启用新人, 加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专业素质、科学技术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培养粮食工作专家能手。
(五) 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政策性业务与自营性业务的关系。搞好政策性经营和自主经营台账分设, 既要防止企业套取政府补贴, 又要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增强实力。二是粮食购销企业与附营企业的关系。对于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应保留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 对附营企业, 可进行附营企业资源整合重组, 建立粮食系统下的集团有限公司, 或进行股份制改造, 组成混合型经济体。三是企业经营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企业经营要依法、依政策, 自觉接受工商、粮食等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依法管理和监督。粮食、工商等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各项服务, 为粮食企业提供信息, 监管好国有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 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避免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恶性竞争, 一要国家界定好两者的职能、权限和范围, 二要赋予国有粮食企业同等的条件和权利, 促进公平竞争、和谐发展。或将地方承担政策性购销的企业与中央储备粮公司整合起来, 融为一体, 实行中央直管。五是国企与私企、外企的关系。国有粮食企业要正视我国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形势, 积极应对私企、外企同业者的挑战, 研究私企、外企策略, 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战术, 扬长避短, 挖掘潜力, 完善机制, 壮大自己, 把握粮食市场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四、加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
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发展问题, 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 建立起国有粮食企业适度保护机制, 保障国有粮食企业健康发展。
(一) 大力扶持骨干企业
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 要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适当保留和扶持与保障粮食安全相适应的骨干粮店、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 一般每个区 (县、市) 设置或者保留1-2个。为使这些企业正常运行, 保证在粮食供应紧急情况下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做好粮食供应保障工作, 由当地财政部门对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同时, 对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集团公司, 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在财政税收、融投资政策上给予扶持, 支持和鼓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城乡规模连锁经营。
(二) 加大粮食经营设施建设投入
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搞好项目建设, 在项目编制申报、资金争取方面给予支持。重视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 增加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仓库维修费用投入。将粮食仓储、加工设施等建设项目纳入发展规划, 设立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改造专项资金, 分期分批进行粮库建设和旧仓改造。财政逐步增加粮食简易建设费规模, 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改善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运销设施, 增强企业调蓄能力和经营发展后劲。
(三) 解决好政策性挂账问题
继续延长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停息的消化时间, 企业政策性挂账利息不再由企业负担, 经营性财务挂账以及因挂账形成的利息, 各地政府应给逐步消化和停息;或采取统一打包的形式, 适当支付一点费用, 将挂账全部交给债务公司处置, 以减轻企业负担, 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另外, 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财务挂账已有十到二十年的历史, 企业是无法还清的, 应作为死账呆账处理。
(四) 落实改革资金缺口
要认真解决改革资金缺口问题。一是充分用好粮食风险基金政策, 对粮食风险基金结余多的县, 在确保当地的粮食储备费用的前提下, 允许结余的全部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二是通过处置变现资产来解决一部分资金, 要简化手续, 加快变现进度。三是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 返还处置的资产及土地出让金。四是省级的粮食风险基金再给予支持。五是给予一定的资金使国有粮食企业能够有效地重组。六是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 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资金缺口, 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
(五) 予以税费减免优惠
除增加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资金、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外, 继续执行税收减免政策, 对粮食企业在改革中为明晰产权、依法办理企业的房产证和土地证时, 应免交各种相关的费用,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 把直补订单收购政策长效化
我国实行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与储备粮订单粮食收购挂钩政策是一项既能稳定粮价,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又为国家掌握粮源, 为各级储备粮轮换提供粮源保障, 同时为粮食企业提供了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平台, 增加了粮食企业经营量, 增加了企业收入, 是三方共赢的好政策, 建议把这项政策长效化、机制化。
(七) 调整粮食行政管理职能
一是为确保储备粮的安全, 加强粮食宏观调控, 应划清中央直接投资建设的仓库与地方企业的产权关系, 规定承储中央储备粮的企业要由地级市以上粮食行政部门管理。二是实行储备粮管理公司与中心粮库合并, 增加粮食局的人员编制, 原储备粮管理公司承担的行政事务由粮食局负责。三是加强上级粮食主管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积极为企业争取落实国家涉粮政策, 协调解决好企业遗留历史问题, 及时跟踪了解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四是加强粮食供求监测, 依法管制粮食市场, 对外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防止外企垄断和操纵粮食市场, 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
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实力, 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 不仅是巩固和发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成果、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需要, 也是粮食流通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健全粮食流通监管体系、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有粮食企业只有大胆改革, 勇于创新, 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才能在逆境中求存, 在竞争中求胜, 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既定目标, 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政策法规汇编[Z].2009-08.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作用
一、坚定的做好国有粮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打好深化企业改革与发展基础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粮企业必须加快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节奏,这就要求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跟上改革的步伐,引导企业职工认识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下,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改革与发展上来,把职工的力量凝聚到实现粮食企业深化改革与长选发展上来,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工作中的针对性。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方面要向广大职工宣传,加大粮食企业改革对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与必要性;让职工深认识到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存亡的大事等重要性,从原有传统简单的购销米、面、油经营模式下,调整到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为龙头,发展一批跨地区的大规模的粮食企业集团上来,并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国有粮企优势互补,壮大国有粮企的实力,从而增强国有粮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向职工讲清楚粮食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让职工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才能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道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改变下属企业传统的经营布局的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人多的优势,打造并依托具有强大实力和品牌优势的粮食企业。同时,在企业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帮助职工克服在企业改革程中必需经历的对现企业进行合并与重组等带来的各种实际困难,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二)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国有粮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实效性是保证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調整企业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要把深化企业发展与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相结合,把拓宽企业经营领域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拓宽经营渠道与实实在在地为职工谋利益相结合,把扩大粮食购销业务与向职工宣传目前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形势,解放思想、增强职工的信心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树立服从大局、服务全局的观念;让职工理解并接受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兼并、重组等暂时的“阵痛”同时,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全方位宣传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问题与困难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帮助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解惑和释疑主动接受山区或边远地区的分散的小规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退出国有序列的改革措施,自觉地支持和投身调整发展战略的大局上来。
二、深入细致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后盾,全面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法宝。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也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决定或影响企业的发展。
在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应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行并进,相辅相成,要以向职工宣传目前的改革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重点,结合如何扩大国有企业在粮食购销市场份额,促进经营机制更灵活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问题,妥善解决好职工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围绕企业发展的大局,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热情,发挥主人翁责任感的积极性,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避免工作方法生硬、不细致,只讲空话不办实事,就会引起职工的反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把解决职工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生产的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理解、体谅困难职工,并且,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应把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工作纳入企业改革与发展方案内容之一,把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组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困难,作为企业改革与发展中资产量化、资源配置、优化组合等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三、深刻的思想政治工作促成企业文化,促使企业长期持续发展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正处在紧要关头,能否开创出新局面、企业进入发展新境界,不是以甩包袱、卸担子论成败,而是以企业是否在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引下,形成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在现代企业文化的倡导下,通过对改革的量化、重组、兼并、合理配置等,是否找到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否扩大企业规模,是否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竟争力,是否提高企业效益、是否增加了企业职工收入等这是检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检验企业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
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入,现代粮食企业制度的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为它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人”的问题,解决了职工的实际难题,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成为企业潜在的资源。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需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而这一切,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指导思想。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赵智锋,万蒙,晏宇.从划拨土地使用权谈粮库改革——以岳阳金键米业精米有限公司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4)
[2] 国有粮企改革仍需大智慧[J].中国粮食经济,2009,(9):1
一、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现状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状况
2008年,按照国务院、省州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在县委、政府领导下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任务,实现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妥善解决(移交)企业退休及供养人员,并在改革原粮食收储企业的基础上,剥离部分资产,重新组建1个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使长期以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所背负的“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轻装上阵,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7年11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从改革前的 1324万元增为改革后的1826万元,企业负债从改革前的1460万元减为改革后的 1390万元,所有者权益从-136万元增为43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从866万元降为420万元,在改革过程中处置了部分资产,筹集了469万元的改革成本。在改革中,在职人员从52人降为12人,退休及供养人员按时移交社保,极大地减轻了新企业的负担。
2008年末,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果明显,从改革前亏损45万元变为盈利6万元,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一改就灵”,也不可能一改革就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改革后新公司的组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国际国内的粮食形势和国有粮食企业所肩负的责任来看,还需要深入调研、分析,找准制约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障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规范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才能真正使国有粮食企业实现良好发展,才能真正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和更好地完成相关职能任务,实现改革发展的目标。
(二)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国务院〔2006〕6号文件及粮食安全现实需要,每个县市必须保留一户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要求,由于我县属于粮食产销平衡区,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以来都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如此带来了新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力弱的问题,在主导粮食市场和发挥主渠道作用上显得十分乏力。
2.随着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有粮食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到2008年,全县粮食经营、加工企业达6户(已办证户数),全社会购进原粮1158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购进7123吨,占61.5 %;全社会销售粮食10644吨,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销售7204吨占67%。可以看出,非国有粮食企业在全县粮食经营上,其购销量已接近全县粮食购销总量的64%,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在改革的基础上不认真谋划发展,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企业经营将会重新走上亏损的道路,形成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重大影响。
xx市粮食局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关系着国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在国有企业的体现,关系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前几年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出现了一系列违法违纪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近两年来,由于扎实开展了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本单位实际,简要剖析一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特点,并就如何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谈一下初浅看法。
一、我市国有粮食企业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
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属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于2002年7月份起,我局下属26家粮食企业实施了大力度的改革。经过精心操作,全系统2653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12家企业公有资产全部退出。由于粮食购销企业要承担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因此,保留了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并在实施人员分流,资产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返聘了部分人员。为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保留储备粮库和军供粮站以及部分骨干粮站的基础上,对其余库、站由市局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并采取公开拍租、出售的办法,实行资产变现。通过改革,职工身份全部进行了置换、人员进行了分流、部分资产进行了整合,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
由于改革是一种探索和实践,各地不尽相同,加上在改革后,相关机制未建立、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因此,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先后有近十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制裁,教训十分深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特点:
(一)返聘人员违纪违法现象较多。从前几年被查处的情况来看,企业返聘人员违法犯罪,占返聘总人数10%左右,这些人作案胆子大,涉案金额三十多万元。
(二)企业领导班子共同违纪违法现象较多。海东粮管所前任班子因经济问题被查处后,后任班子不吸取教训,前腐后继,集体贪污公款15.5万元,四名班子成员均受到法律惩处。
(三)财务人员违纪违法现象较多。从前几年本系统被查处的数起案件来看,均有财务人员参与作案。
(四)财务管理混乱。一是在经营中采取低价购进,高价入账的方法,从中牟取差价,将其私分。二是资产出租漏洞多,部分租金不全额入账。三是财务支出不规范,乱列支、招待费用庞大。
二、简要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到位,缺少规范、健全、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随着人员身份的置换,资产管理模式要相应跟上。但由于当时未及时组织对资产进行清查、评估,导致资产权属不清。虽然也制订出台了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具体措施未跟上,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
(二)放松了对人员的管理,缺少监督制约机制。本市国有粮食企业目前均系返聘人员,通过企业改革、这些人身份已经置换,已不再是国家正式职工。其心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因此,相应的管理措施必须跟上。但改革后没能及时办妥相关手续(签约、聘书),对企业班子人员配备未认真进行考察,从而混进了一些素质较差的人。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导致违纪违法现象的屡屡发生。
(三)财务管理混乱,监管力度不够。一是企业财务较混乱,随着人员和经营业务量的减少,财务制度不如以前规范,建章立制不够。二是市局缺乏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审计工作不到位,走过场。
三、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想法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专题作出部署,进一步强调了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重视。近两年来,由于我们吸取教训,加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而较好地确保了全系统的队伍稳定和粮食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形势不容乐观,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结合本系统实际,我们认为: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要扎实有效。大力加强廉洁教育,以廉洁教育作为爱护领导人员、抑制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夯实筑牢、严防紧守。首先,要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廉洁教育的核心。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干部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要抓好党纪政纪教育这个廉洁教育的重点。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学法网上行活动,并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法律法规和有关反腐倡廉内容教育。通过加强党纪政
纪教育,推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用法律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控能力。党纪政纪教育要贴近大家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运用正面激励、反面警示,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大家。我们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算好廉政帐,开展了“5.10”思廉日等主题活动,并将这些监督保廉活动与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润物
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全体员工廉洁敬业。对领导人员,要大力提倡廉洁用权思想,对一般职工要教育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观念,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二)制度要完善规范。要不断地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特别注意在反腐的源头上完善制度,进一步发挥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一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个方面,用制度来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约束就延伸到哪里。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合现阶段粮食工作并切实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修订、改进制度建设中不完善、不规范、不配套、不衔接的地方。重点规范资产管理、资产运作、财务开支等制度。根据近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粮食局廉政建设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粮食局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并结合粮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市检察院共同制订了《关于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规范性意见(试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二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责任追究,保证制度有效贯彻实施。三要坚持公开、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两年来,我局对国有资产的处置采取公开招租、竞拍,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透明性,减少了矛盾,增加了租金收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采购大件储粮设备等都通过市招投标平台进行,有效地减少了支出。
局属各单位:
为尽快解决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彻底完成企业改革任务,在充分征求市财政、国资、市总工会、劳动及经委等部门意见后,根据市政府关于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批示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解决遗留问题的思路与目标
(一)弥补历史陈欠。利用市政府协调筹借的x万元资金,全额支付x年改制时拖欠经济补偿金和其它历史陈欠,全额支付企业生活区移交费用,建立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内退人员进中心的正常运作机制并支付相应费用。以此建立实施企业重组的良好环境。
(二)实施企业重组。根据目前粮食市场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除保留部分国有性质的粮食购销企业以行使应对突发事件、稳定市场、平抑粮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职能外,其余企业实施关闭和破产。保留企业实行减员增效,解聘职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全额支付相关费用。以此建立符合国家规定职能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彻底解决问题。受首批暂借资金额的限制,剩余的问题主要是剩下的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的费用、内退人员未来3年的生活费用、五金及社保缴费基数等上涨带来的不可预见费,待下一步通过逐步变现系统内资产等方式予以解决。
二、具体实施的办法及步骤
(一)召开动员会,宣讲政策,布置任务。各企业按要求上报各自的实施方案及续聘职工的计划。此项工作11月27日前完成。
(二)补发x年拖欠的经济补偿金。各企业按照x年改制时标准加上适当利息计算拖欠的经济补偿(主营企业5.85%×6年,附营企业5.85%×5年),并为每一名职工建立一张存单,将该资金直接拔付给职工本人。此项工作11月28日前完成。
(三)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制定减员增效的方案。除三家关闭的附营企业外,其余保留建制的企业都必须向工会或职工宣讲此次减员增效的原因,并详细介绍本企业的减员增效方案。此项工作11月29日前完成。
(四)发放精简分流经济补偿金及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工资一次性补偿金。对于不再聘用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各企业应按标准发放经经济补偿金,这部分资金也直接拔付到职工本人账户。重新聘用人员退返该部分经济补偿金,上缴至中心。此项工作12月15日完成。
(五)解决后续遗留问题。
(1)三家附营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内退人员进“中心”工作,由“中心”承担。所有手续必须在2010年元月20日前交接完毕。这三家附营企业的关闭手续应在2010年春节前完成。
(2)生活移交工作,由各企业自行办理,资金按需拔付。所有移交工作力争在x年元月20前完成。
(3)局党组统筹安排各关闭企业领导班子及军转干部,此项工作在改制完成后进行。
(六)三库破产工作
根据局党组意见,三库破产后拟由市军供站摘牌,此前应将现存放在该库的政策性粮食及相应贷款划转至市军供站。三库职工安置费用及标准比照市属粮食企业。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市局拟报请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相关单位参加的“三库破产领导小组”。此项工作12月上旬启动。
三、相关政策和费用标准
(一)经济补偿金
1.x年改革拖欠的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未领取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满一年工龄发给x元,现一次性全额补发,并支付相应利息。
2.本次企业重组精简人员,按《劳动合同法》规定,一次性支付x年改革至本次解除劳动合同基准日期间的经济补偿金。测算办法:月工资低于x元以上的,x元*x年至今工作年限;月工资高于x元以上的,按本人实际*x年至今工作年限。
特别说明:按政策规定,xxxx年至今的经济补偿金应按职工本人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我系统大部分职工按上述标准远远达不到x元/月,但考虑我系统某些企业x年以来还存在拖欠职工工资、公积金等情况,经政府批准决定按x元/年标准给予补偿,这xxx元/年的补偿标准包含xxxx改制以来各类历史拖欠等。
(二)一次性统筹外费用
1.标准:退休职工本人月统筹外费用低于x元的,一次性补偿x元;本人月统筹外费用高于150的,按照退休职工本人月统筹外费用×x个月,一次性结清。
2.全系统自x年元月一日起,对新产生的退休职工将不再执行企业统筹外工资制度。
(三)工伤、病残的职工按其伤残标准依法予以补偿。
(四)对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在聘和内退人员依法办理退休手续,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五)参加(接续)医疗保险按相关规定办理
(六)退休人员
1.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问题。关闭破产企业按人均3万元的标准为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医疗救助金(大病医疗救助金)后,建立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和救助基金,享受医保待遇。
2.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费用按x元/人计算。
(七)拖欠医药费:参加医保前拖欠的职工医药费,按规定经相关部门审核后予以报销。
(八)生活区移交:按照合移交号等文件规定,移交生活区并支付相关费用。
四、资金使用办法
为确保解决改革遗留问题的资金专款专用、使用规范,建议:由“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管先期x万资金的收存、支付并审核用途,根据各单位申报的资金使用计划转报市财政局分步拨付。
五、几点要求
(一)为保障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各企业应及时成立“解决遗留问题领导小组”,各企业法人代表为该领导小组的第一责任人。
(二)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企业要将有关解决遗留问题的原则、相关政策向职工进行宣讲,并积极主动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
(三)在充分听取广大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精心制定合法、规范的操作方案,并依法操作。同时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各单位应分别查找信访维稳风险点,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及应对方案。
(四)关闭和破产企业,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及程序做好清算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市粮财字101号
关于规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会计核算 及会计报表填报范围的通知
各县市区粮食局、市局直属企业:
近期发现个别县上报的国有粮食企业汇总会计报表中,购销企业栏汇总了粮食企业改制后保留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外的粮食企业的财会数据,导致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汇总会计报表中,购销企业栏汇总的企业数与2010年末上报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度表》中的期末购销企业数不一致,汇总的购销企业会计指标数据失真。
根据2010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会计决算会议,有关国有粮食会计报表填报要求,购销企业栏填报范围是粮食企业改制后保留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即2010年末由各县市区粮食局、市局直属企业上报的《2010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度表》中期末购销企业。为此,请存在以上问题的县从8月份的会计报表开始纠正,督导企业按规定填报购销企业栏和其他企业栏,汇总的企业数要与2010年末逐级上报的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度表中的购销企业年末数相一致。并要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认真审核汇总按时上报会计报表数据。
附件:2010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度表
晋中市粮食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市属国有粮食企业财务行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会计法)、《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全市粮食系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的监管范围企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负债以及成本费用进行监管。
第二章 流动资产的管理
第三条 流动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
第四条 货币资金的管理
(一)现金管理:要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出纳员要做到日清月结,严禁白条抵库,严禁公款私存。因工作需要确需借支现金的,必须由财务负责人审核,法人代表审批方可支取。财务负责人定期对出纳抽查盘点库存现金,出纳员必须随时接受相关部门及本企业领导的监督检查,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
(二)银行存款的管理:企业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办理银行基本帐户和银行结算业务,按照资金性质或业务需要,开设银行账户进行结算。银行印鉴必须由财务负责人与出纳员分开保管。不准为外单位或个人提供资金(贷款)担保,任何人不得出借银行账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得弄虚作假套取现金和银行信用卡。不准将企业资金借给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无关的单位和个人。
(三)各单位核算统一归集在财务部门,不准各部门另行设置出纳,分散核算。
(四)严禁用公款炒股、炒期货。第五条 应收或预付帐款的管理
(一)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签订合同并严格履行。
(二)企业粮食业务要遵循“钱进来、货出去、货进来钱出去”的原则,对合同期内应收款项,应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及时收回,以防坏账的发生。第六条 其他应收款的管理
(一)以前发生的其他应收款要查清原因,企业督促并协助责任人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追回。
(二)除正常工作需要发生的其他应收款外,不允许有其他应收款发生。第七条 应收补贴款的管理
应收补贴款应专款专用,并及时与财政部门结算。第八条 存货的管理
(一)企业存货,特别是原粮、产成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
(二)企业每个季末要对库存商品进行盘存、核实,做到账实、账账、账证、账表相符,对盘盈或盘亏库存商品要查找原因,分清责任,及时调整账务。
(三)中央、省、市、县级储备粮油严格按规定专仓、专罐、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质量好、储存安全和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力争不亏损。
第九条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的管理
(一)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按规定列支。
(二)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由企业集体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入帐。
第十条 坏帐损失的管理
企业每年末,对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检查,逾期三年以上不能收回或不能支付的应收、应付款项按照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分清情况进行处理。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十一条 企业资产购建的管理
(一)项目审核。按照有关规定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含)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建设工程项目,国家投资的项目应当经企业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企业自筹的项目经企业领导班子及职代会研究决定;专项资金项目必须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报批。
(二)项目招投标。拟建项目经核准批复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
(三)基本建设(含新建、扩建、维修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后方可结算付款。
(四)盘盈固定资产必须及时入帐,其资产名称及重估入帐价值须报市商务和粮食局备案。
(五)企业购置汽车(货车、轿车)必须报经市商务和粮食局批准后,方可购买。亏损企业一律不得购买轿车。
第十二条 企业资产处置的管理
(一)应当按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范围:企业整体转让资产、部分出让或转让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盘亏、报损报废固定资产。
(二)审批程序:企业处置国有资产,必须由企业领导班子及职代会研究,形成统一意见后,向市商务和粮食局提出书面请示(附处置资产明细表),经市商务和粮食局派人员到现场实地勘察后,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商务和粮食局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三)经批准处置的国有资产必须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其评估价值在5万元(含5万)以上必须采取公开竞卖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 企业资产收益的管理
企业资产收益必须按时入帐并按相关规定使用。
第四章 负债的管理
(一)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的每笔结算支付必须有凭有据。大额资金的运行须上报市商务和粮食局备案。
(二)专项应付款:最低收购价、仓房维修费、简易建筑费企业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第五章 成本费用的管理
第十四条 制定费用标准。企业要增强节约意识,制定工资、招待费等费用标准,降低费用开支,力争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十五条 企业所有费用开支必须坚持企业财务部门审核把关,法人代表“一支笔”审批制度。
第十六条 严把费用开支关,堵塞漏洞。企业不得为外单位和个人报销费用或变相列支费用。
第十七条 企业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当期的收入、成本、费用,不准虚列成本、虚报盈亏、隐瞒财产和收益,不做假帐,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第十八条 各企业只准设置一套会计核算,严禁搞账外账或设置“小金库”。
第六章 监管方式
第十九条 严格实行《攀枝花市商务和粮食局局属企事业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市商务和粮食局对企业财务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
(一)每半年市商务和粮食局对市属购销企业组织一次内部审计。
(二)如遇特殊情况,市商务和粮食局随时对企业财务执行情况予以检查。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现金出现短库,由出纳员全额赔偿。其短库金额超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一条 应收和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由于失职、渎职行为不能按时收回的,对有关责任人采取赔偿损失和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人也须采取一定的经济和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 企业财务负责人未按《攀枝花市商务和粮食局局属企事业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进行报告的,市商务和粮食局责令其改正,并给予批评,发现三(件)次以上(含三次)未报告的,市商务和粮食局将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其失职责任。
第二十三条 企业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违反本制度其他规定的,市商务和粮食局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按相关规定处理,违反法律法规者,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精神和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结合国有粮食企业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思路措施,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惩防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国有粮食企业内部制衡
实现权力的科学配置,形成内在的相互制衡,是防止权力失控的根本途径。
1、加快股份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必由之路。
2、完善企业内部制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和职责,在公司内部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围绕国有粮食企业的用人权、财权、物权和事权,从操作层面上实行适度集权、合理授权和分级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制衡体系,防止权力滥用。
3、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企业内部推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不能者下,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不断强化教育,筑牢国有粮食企业道德防线
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和防止腐败的坚实基础。
1、突出教育对象。坚持以企业领导人员和有业务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利用廉政党课、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电化教育等方式,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改进教育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及时鲜活、具体实在、长效管用。
2、努力规范职业道德。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建立健全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岗位要求、易记能做、便于考核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职业道德意识,促进职业道德养成。
3、积极倡导廉洁文化。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为核心的企业廉洁文化理念,把企业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企业管理,在思想上筑牢堤防、在行动上廉洁自律,形成良好廉洁氛围。
三、实行人本化管理,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激励机制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员管理办法,提高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本化管理水平,是抑制腐败诱因的重要条件。注重把对人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决定因素,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上为预防腐败提供保障。
1、从精神方面为预防腐败提供激励保障。既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内在因素,运用企业的发展和成就激励员工,还要将实现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起来。
2、从物质方面为预防腐败提供物质保障。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全面实行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与职工工资水平的比例。
3、同步并举实行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预防腐败保障作用,在强化监督约束权力运行,规范员工从业行为的同时,实行激励与约束同步并举的“双轮驱动”。
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国有粮食企业运行机制
用完善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用严格的程序规范从业行为,是减少腐败几率的保证条件。要通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防腐的作用。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要系统、切实可行、有效管用,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强化系统制约。要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化厂务公开;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大宗粮食的收购和轮换必须挂牌招标和拍卖,资产租赁操作必须公开招租和公开竞价,严禁个人说了算,严防暗箱操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控制经营风险;要完善财务内控
机制,严格执行《会计法》,杜绝做假账,完善企业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动态监测、国有产权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要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完善收入分配、薪酬管理等制度,探索科学合理的股权、期权激励办法,促进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2、完善权力运行程序。推进权力运行程序的制度化,增强制度的程序性,强化
规范制约。对于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产权交易、资本运营、投资决策、营销采购、财务资金、选人用人等重要事项的权力运作,要力求规程具体、程序严谨、罚则分明,在制度设计上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或自由裁量宽泛的弊端,不给腐败现象滋生留下空间。用责任落实制度,增强制度执行的公开与透明度,加强检查和惩处违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强化刚性制约。
3、加强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对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特别是执行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遵守“七个不准”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检查,把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纳入企业党风建设目标考核,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考察、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的重要依据。
五、通过有效监督,遏制国有粮食企业腐败可能
切实加强监督,是减少腐败机会、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国有粮食企业要注重把监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权力运作的关键部位,重点对制度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1、发挥监督的控制与纠错功能,减少腐败的机会。通过对用权行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推动决策和执行环节的权力规范运作,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束权的工作机制。建立报告制度,加强国有粮食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状况的监督,使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状况。建立通报制度,及时纠正不合规问题,修订完善制度规定,维护规章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发挥监督的约束和防范功能,对腐败形成遏制。要坚持把监督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各个阶段和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与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依靠有序管理和有效监督,有效约束违规违纪现象。在当前,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严格执行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产权不向企业管理层转让的规定,规范中小型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层收购行为;二是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执行粮食购销政策和最低价格收购政策,防止在种粮补贴中弄虚作假,损害农民利益;三是防止擅自动用各级储备粮,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各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或在粮食统计工作中虚报库存,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四是在国有粮食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防止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挪用、侵占分流职工生活费、安置费,损害职工合法权益,中饱私囊侵吞国家或企业资产;五是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获取非法利益,或为配偶、子女、亲属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发挥监督的惩戒和警示功能,对腐败形成威慑。严肃查处国有粮食企业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办在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隐匿、私分、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规交易、以权谋私、非法获利等侵害国家、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案件,切实做到违者必究,对腐败形成威慑力。
六、加强风险预测,提高国有粮食企业风险防范
提高风险预测水平,是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的重要标志。国有粮食企业要注重把防范腐败风险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之中,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增强有效预防腐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降低反腐败成本。
1、加强组织领导。企业领导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树立“制度为上”的意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建立廉洁约谈制度,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扯袖子、早打招呼,使反腐倡廉工作逐步从亡羊补牢转向未雨绸缪,实现对腐败问题的超前防范,消除和减少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和不利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加强效能监察。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围绕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营销采购、安全生产等开展效能监察,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全面融合。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重组的分析06-03
粮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1-13
粮食安全知识10-15
粮食安全生态经济10-09
食品安全 节约粮食11-23
切实做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07-08
2020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工作总结09-18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心得体会观后感10-10
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