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经验交流发言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参与活动,还是工作中的参与会议,我们都很可能会需要撰写发言稿,而发言稿并不是流水账,它具有明晰的结构和逻辑,很多人撰写发言稿都不得要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干部经验交流发言》,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乡镇干部经验交流发言

专家对话交流发言

问:延津农商银行“党建+金融”模式的创新点主要有哪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第一,理念创新。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树立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前的农村金融机构只考虑自身发展,现在进入新时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延津农商银行和延津县委县政府都树立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考虑自己的发展,还把客户、基层组织、地方政府都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模式方面进行很多创新。另一方面是经营理念的创新,把统筹协调、整合融合等经营理念融入到经营实践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第二,市场创新。市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模式创新。由过去单一的信贷服务转变为现在的综合服务,农村、农民需要什么,农商银行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二是共享理念创新。过去农村金融机构仅考虑自己的发展,不考虑地方的发展,与政府联系都比较少。现在不仅考虑自己的发展还与地方基层组织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共建共享,形成一种发展合力,赢得百姓尊重,在业务开展方面,解决了很多难点、痛点。三是获客方式创新。由过去开拓大企业客户转变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培育优质农户、商户客户。

第三,组织创新。围绕产业振兴和农户需求,延津农商银行将组织架构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同基层组织结合在一起,将大量营销人员下沉至服务“三农”一线。同时,通过开展双向挂职,对人员力量整合融合,农商行的党员干部、优秀客户经理担任各乡镇金融专员、各村支部书记助理,扶持指导产业的发展。部分优秀村委干部担任农商行的“三农”顾问,反馈农村发展的各项需求,便于农商行提供更切合农民需求实际的金融服务。整个组织体系更灵活,更适合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四,机制创新。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实践,要真正有效落地,关键还在于一个好的机制。延津农商银行为推进“党建+金融”工作,实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比如,在分配机制方面,就体现了多劳多得。在用人机制方面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这样才能保证“党建+金融”模式有效运行。从发展的实践来看,这一系列的创新决定了“党建+金融”发展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问:延津县“党建+金融”的实践创新,重要意义有哪些?

河南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处长胡兴旺:两年多来延津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党建+金融”模式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意义更加重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现。

一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论断的具体体现。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延津农商银行通过“党建+金融”模式,以农商银行党建引领推动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模范先进作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實现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二是农商银行优势的体现。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有其独特优势,农商行与“三农”有着天然的感情,服务“三农”就是初心和使命,也是可靠的生存基础和最持久的发展动力。延津农商银行坚持自身定位不动摇,以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脱贫攻坚、服务小微企业为己任,下大力气深耕本地市场,担负起支农、支小、支微的责任,不断谋求与地方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体现。延津通过党建金融联盟,积极探索党建与金融的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健全了农村信用体系,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提升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问:如何从两个高质量来看“党建+金融”?

河南省委党校校务委员赵士红: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党建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延津县“党建+金融”的实践体现了以党建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战略。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来自一线的生动实践。

第一,“党建+金融”模式体现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的领导就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各个方面,自然包括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只有把党建设好了、把党建设强了,才能把党对金融的领导落到实处。

第二,党建的高质量是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政治保障。通过“党建+金融”模式,把稳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群众着想。通过“党建+金融”模式,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党建+金融”模式,锻造了优良的作风。干部职工下沉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真心实意为群众搞好服务。

第三,“党建+金融”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在企业发展中,往往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而“党建+金融”模式却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展开,统领、引领业务工作,实现了党务业务双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实现了同频共振。

第四,党建高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延津农商银行通过“党建+金融”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贷款、存款和上缴利税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模式服务了农民群众、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问: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哪些重要机遇?

河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刘俊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机遇: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机遇。这是最大的政治机遇,为“党建+金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党委部门可利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进行多种探索,为金融服务“三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金融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筑牢金融工作的根和魂,并有效利用各方力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农商行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三农”和县域将会迎来新一轮投入、建设和发展,乡村发展进步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将为“党建+金融”巩固农村市场阵地、加快改革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扩大内需机遇。随着国内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和城镇改善生活和扩大生产的需求潜能将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有利于拓宽“党建+金融”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

四是共同富裕机遇。国家将不断完善要素分配政策,持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县域低收入群体收入将明显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将快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数量将显著提升,为“党建+金融”下沉服务重心、拓展“三农”市场提供有力的客群支撑。

五是支持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整治金融秩序,将为“党建+金融”坚持支农支小、惠农助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解决好“两张皮”问题。请谈一下您对延津农商银行推进党建和金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看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领导一切了,为什么我们仍要做“党建+金融”?

党的领导不仅是领导一切,更是急人民群众所需。党的重要作用一定是在攻坚克难的时刻体现出来。“党建+金融”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延津农商银行在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背景下,探索了一条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道路。

延津农商银行“党建+金融”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金融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在引领作用中,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攻坚克难的作用,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解决好,只有将党建融入金融,才能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什么我国农村存在金融排斥问题?农村市场资金需求量小、风险大,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把资金投到农村去,延津农商银行面对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发展背景,将资金在存贷之间做好平衡,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将资金用到关键地方,既保证了农商行自身经济效益,又满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这是一条共同发展的路子,值得大力推广。

问:您认为新阶段新要求下,更好地发挥“党建+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孙德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持现有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在困难时刻,保持这种实干的精神是比较容易的。一旦形成了固定模式就容易懈怠,那么如何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克服这种懈怠情绪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在“延津模式”中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合。一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提升即时个性化服务。在新的发展阶段,原有乡村的慢节奏变成了新时代的快节奏,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管理是否能跟上很重要。随着技术进步,市场主体的流动性加强,各种外部因素瞬息万变,能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及时作出反应,将直接影响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風险。二是如何避免数据资源的流失和滥用,是下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农民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应提前认识到数据资源的使用边界、使用风险。三是关注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如何提升综合效益。随着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相关风险也进一步加大,是否能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将直接决定整合效益的高低。一旦单个要素出现风险,在其纳入整合过程后就将成为整体的风险。因此,在组合排列过程中,如何发挥效益、避免风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下一步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第2篇:“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越南的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编者按:2006年4月,由李向国同志率领的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代表团应邀访问越南第三区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期间,中越双方专家学者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越南的经验”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研讨会发言在本刊摘要刊发,以期有补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关键词]山区建设;中国;越南;学术交流

[

中国山区建设的战略地位与实践

李向国

山区建设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山区是河流的源泉,资源的宝库,平原的屏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总的说,没有山区的水源涵养和保护,就没有世界的“自然水塔”;没有山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山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没有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没有山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就没有全球的生态平衡和平原洼地的安全保障。世界山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1/1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山区。2002年联合国确定的18个迫切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地区中,11处是在山区。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山区与荒漠化地区为两大优先发展领域后,研究山区、保护山区、开发山区,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步成为世界爱好和平的政府和人民的历史使命。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约有山地面积6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9.4%,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西部山区面积比例更大。在全国2100多个行政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这些山区县有60%以上的分布在西部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实际上就是西部山区大开发。我们陕西省属于西部地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1%。就连我们首都北京山区面积都占61%。我国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山区是大江大河的源头和汇流地,集中了全国90%的森林和一半以上的可利用草场,生存着32800多种高等植物和2100多种脊椎动物,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2个主要生活在山区,山区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主要聚集地。我国山区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风景秀丽,异彩纷呈。山区集山、水、林、草于一体,自然气息浓重,是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而且还是纯天然、无公害生态产品的主要产出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山地地区在中国地形上是隆起区,经济上却是低谷区。在全国592个国家确定的贫困县中,有496个是山区县。我们陕西有107个县,就有50个国定贫困县,29个省定贫困县,而且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问题,已不仅仅是山区本身的问题,而是牵连到全国能否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区域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而“三农”问题最突出、最尖锐的区域是山区。因此,可以说,没有山区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快速发展;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山区人民的富裕,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山区兴旺发达之日,就是全国文明富裕之时。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的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了“星火计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自1978年开始兴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和近几年陆续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正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改变山区的生产条件,推动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全国选定了30个省(区、市)的114个县进行山区综合开发试点示范。山区综合开发以“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山情林情的山区综合开发的路子。在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各个山区示范县的综合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示范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山区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各具特色和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如:集“科研、教学、示范”、“智力、技术、资金”为一体的“太行山模式”,依靠当地优势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大别山模式”,坚持“治湖先治江,治江先治山,治山先治愚”的江西“山江湖模式”,实行山区农业资源产业化的“长白山模式”,施行“种植业一沼气一畜牧”三位一体和“种好一片林、挖上一口塘、养上一栏畜、治好一座山”的林业小庄园模式以及调整利益机制引入“荒山拍卖、谁造谁有”、“能源开发”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山区治理的包括陕西在内的西部开发模式等。这些模式,都为山区治理与开发树立了典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现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城市、平原地区相比,目前山区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仍在山区。当前中国山区建设,一方面面临全国整体上己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遇到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我国党和政府正从新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山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第一,明确了山区今后发展的新的指导思想和思路。强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协调推进山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中国山区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作为第一位的经济建设上,山区更应当积极探索走好工业化和招商引资的新路子。第二,明确在山区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区工作第一位的任务仍然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根据山区生态建设的定位来安排山区的发展、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我们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强调,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这一重要观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律,提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在投入、在建设上下功夫。资金从哪里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加强政府的投入,要加强全社会的支持,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今年起我国农村全部免征“皇粮国税”,还有诸如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扶贫开发力度等许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第三,明

确要求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是山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山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要根据山区的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资源特点,划分出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区、生活服务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中央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规划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山区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切实改善山区农村的物质条件。第四,明确要求加快山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使山区农民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大对山区教育、医疗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山区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山区人口的综合素质。第五,明确要求加强山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山区建设和发展应以县为单位,以农民为主体展开。因此,加强山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广大山区正在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使山区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山区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建设,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中国山区在革命时期是宝地,在建设时期不应当变成包袱。虽然,中国的山区建设与发展非常艰巨,是—个历史进程。但是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坚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定能够挖掘山区后发优势,把中国的山区建设好,建设成为生态优化、山川秀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向往的地方。

越南山区文化发展政策

阮洪山

目前,越南有20个省市被确定为山区(其余35个省的山区县不算在内),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居住有54个民族,人口达1600万。在这20个省市里包括8个市,15个县级市、162个县和15000个乡,其中有1837个高原乡,2156个山区乡和近50个海岛乡,大部分都是贫困乡,其中有1500个乡属于最贫困乡。

越南正顺着越南共产党提出的革新路线向前发展,实施革新政策20年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一些令我们自豪的成绩: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化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然而,我国仍未脱离不发达国家之列,山区和偏远地区的各民族同胞还很贫穷。平原和山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问的贫富差距有日益加大的趋势,返盲现象在大范围内出现,那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许多民间艺术文化正处于被毁灭的边缘。此外,那些妄图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人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分裂我们民族大团结,鼓动颠覆政权的暴乱活动以实现他们将我国推向资本主义路线的政治企图。另外,在全球信息、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时期,对于各民族文化的存亡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威胁。基于上述形势,越南共产党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张建设和发展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先进的越南文化,提出了许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文化政策,并将发展山区文化政策看作是其中的战略性问题。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因此我们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也非常丰富多样。对于山区文化的发展政策当然也是不能脱离国家的文化政策的,但是在以下的几个原则性内容上得到强调:

1、文化发展要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的发展要与建立公平社会、脱贫等工作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为山区追赶平原地区的步伐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经济中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中的经济政策”以将文化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掘经济潜力来辅助文化的发展,同时保证文化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明确地体现,使之成为经济稳固发展的动力、目标和精神基础。依据这两项政策,山区可以建立扩大经营服务活动的机制以为各文化、艺术单位的活动提供收入支持,建立山区文化体制。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中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中的经济政策”已经取得了切实的效果。在实施革新开放的20年里,已有2500万人口脱离贫困,为1800万贫困人口上了医疗保险,基础设施得到建设,95%以上的乡修建了公路,贫困户减少至7%(依据旧的标准),山区各省呈现出日益美好的面貌,我们认为上述的两个政策正是发展所需的两个支柱(“两条腿”)。

2、发展山区文化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教育,因此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在越南被看作是头等国策,其目的是提高民智、培养人力资源、培养人才、发掘科学潜力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为建设知识经济提供必要的前提。在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的山区十分重视这项政策。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决定着山区文明的进步,决定着建设国富民强的社会实现脱贫,为山区追赶上平原地区的水平创造条件。正是因为这项政策的落实,我国山区各省自20世纪末90年代起已经普及了小学教育,现在在各市、县级市正在在适龄青少年中普及初中和高中教育。不少少数民族同胞知道如何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经营活动,成为了亿万富翁,成百上千的少数民族儿童到了上学年龄都可以到学校上学,其中有的孩子日后成为了硕士、博士。目前,在所有的各省都设有高等专科、本科学校以及专门为当地培养人才和预备干部的民族寄宿中学。刚刚结束的越共十大上再一次重申:“落实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知识分子的优先政策”。

3、发展山区文化要在继承山区民族的文化遗产及传承山区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我党和国家提出了面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这不仅提高了越南多种文化的统一性,大力发扬了山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本色及多样性,并且还与各种想利用文化分裂、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各种势力进行了斗争。我党十大上指出:“继续投资保护、继承各种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保证各种艺术文学创作活动的民主和自由”。长久的政策,文化人才的重用,为艺术家解决物质和精神生活,以上这些都为艺术家创作出大量的高质量艺术作品创造了条件。进行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挑选出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落实这个政策的同时,需要我们保护那些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和有“活博物馆”之称的传统工艺村。因为有了这个政策,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收集、编辑了西原、西北和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数十首长歌,最近,“西原铜锣文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为世界非物质杰作,这也是越南的第7处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而越南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得到提高。

4、文化事业是全党、全军和全民的事业,说到底正是人民创造出了各种文化,因此,与上述政策一道,同时也为了落实上述政策,越南党和国家颁发了“文化活动社会化政策”,这是在革新时期出台的一项新的重要政策。越南共产党明确指出:发动社会各界发展文化;文化活动社会化。调动党政机关、祖国阵线、各人民团体、各种文化、艺术创作团体、科学

界、媒体,各个家庭、个人,以及国内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加到各个领域的文化活动中去。文化活动社会化的政策虽然只实施了相当短的时间,但效果显著,为文化发展事业筹集到了国家财政预算以外的数百亿盾的资金。如今,广播信号已覆盖了近95%的山区省,90%的山区省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97%的山区省使用国家电网。不少文化乡、文化村得到修建,文化体制得以形成。这项政策的关键就是很好地落实了“国家和人民一起做”的方针,并切实落实了“基础民主”,以实现“让人民知道、与人民商量、人民做事、人民检查”和人民享受。

综上所述,包括山区在内的越南文化发展政策是为建设和提高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高质量的越南文化,为培养头脑好、身体好、道德好、精神丰富的越南人民创造内在和外在的要素。一言以蔽之,正如我党在十大会议上所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工业化、现代化时期的越南人的人格”,这也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

赵贵宝

陕西省是中国的内陆省份之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致是高原占45%,山地占36%,而平原仅占19%。山区主要有陕北的白于山区、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和陕南秦巴山区三大块,生活着约1000万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大沟深、交通阻塞,耕地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是陕西也是全国典型的落后贫困地区。

实现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终走向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巨额资金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山区扶贫开发计划,特别是经过从1994年到2000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陕西省的“五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全国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当前的2500万,我省农村的贫困人口也由同期的1200万下降到当前的189万。我们在解决山区贫困问题上的作法主要是把开放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结合起来,把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在新世纪开始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山区重点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在陕北的白于山区,我们通过地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增加的财政力量,大力扶持了农民的退耕种草、舍饲养羊、大棚蔬菜以及洋芋、绿豆等特色作物的种植产业,现在这里生产的洋芋、粉条供应全国,绿豆荞麦则出口日本、韩国。在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适宜栽植枣树,现在沿黄十县已发展红枣150多万亩,年产干红枣1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红枣收入500元以上。陕南的秦巴山区则依托当地生物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光旖旎,同时又蕴藏丰富水力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中草药、茶叶、蚕桑、旅游和小水电等绿色产业。现在陕南三市的中草药种植已达人均半亩,亩收入500元以上,预计到2010年陕南的中草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00亿元,占GDP的20%,前景十分广阔。

在对落后山区的扶贫开发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充分发挥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这是提高山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措施,也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去年10月在我们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出西部大开发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继续搞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发展西部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有这些都为今后我们继续推进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回顾总结我们在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的经验教训,我们的作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依托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色,确立山区产业开发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山区开发的起点和现实基础。一般来说,山区的地上地下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即使是最贫穷的地方,都有自己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特色。确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首先必须依托自然资源条件,但不能简单决定。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把资源特点、加工能力、交通运输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农民群众和领导干部的意见。此外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注意防止和克服开发中的不利因素,并及时调整产业开发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要遵守并利用好国家的产业政策,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取得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发育完善产业开发中的组织体系,变革经营方式,这是实现产业开发主体利益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家庭承包经营并不能保证农民的富裕。在农业产业开发中,我们总结出产业化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即把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供销、贸工农诸环节联合起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共同体,这对解决当前农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有三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是要发育农户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要发展壮大流通加工企业;三是要创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工商企业结合的形式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当地的组织制度资源,发育农户问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现代产业发展的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产业链条和产业组织发育过程中,分化出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息、科技和市场三大服务支撑体系。当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凭借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以质量安全为由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构成威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特点,是政府支持农民的重要方面,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化服务又具有商品性市场化的重要特征,因此既要从其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出发,加大政府的支持扶助力度,又要调动广大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扶助机制结合起来进行体制创新,这是一大难题,当前我们正在探索实行一些新的社会化服务形式。

第四,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品的加工业和流通业,以工业化思路统领产业开发全局,这是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的根本方向。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专业化标准化,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和一体化组织建设,规范农户的种植、饲养方式,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和流通业,把农户的种植、饲养变为工业化的一个车间,用工业化的标准、方式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这里重要的问题就是贫困山区资金普遍短缺,我们通过对外宣传,增加交往,提高资源的知名度;,同时通过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诚信度,改

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山区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第五,推广品牌战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山区优势特色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保证。品牌是产品品质差异的标志,是影响市场消费的主导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绿色消费正在成为世界消费的主流。农产品品牌不仅蕴涵了有地理特征的自然资源因素和人文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保证安全健康的品质因素。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最终是要创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来。发源于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是创造优势特色品牌的系统工程。学习借鉴日本的经验,当前我们正在山区推广实施这一工程,从实践看,除了人才因素外,其必要的条件就是政府设置健全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还要有农民协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年我们党和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这方面困难和问题。

第六,促进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必须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国家围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面临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共同问题。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取消农业税、特产税(除烟叶外)后,正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山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特别要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切实解决在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等方面研发推广的公共财政支出。

越南共产党建设和发展国家路线中的民族问题

阮文南

越南是一个拥有54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其中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余的53个民族人口占13.8%。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山区、偏远地区、边境及海岛上,这些地方都是在国防安全、经济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战略位置的地区。

虽然有54个民族,但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已构成了国家坚固的群体性。这种群体性是经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才得以形成和巩固的。许多民族的居民有很强的族源意识,但与各民族的居民接触时,很容易就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不论是哪个民族的人都会很清楚地、并十分自豪地知道自己是越南人。越南的祖国山河早已连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很早以前就已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不仅已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认识中,并且通过“祖国”这一概念而深深印在了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中。

总的来说,在各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越南为自豪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越南爱国主义传统。事实证明,只有爱国主义才可以把越南各族同胞团结在越南这个拥有不同文化、宗教信仰、语言、自然条件、居住地区及发展水平的大集体中,才可以让越南各族同胞相亲相爱地生活以共同发展祖国(其中包括现生活在世界80多个国家的300多万越侨)。

现在,越南正步入新的时期,这是一个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目标是实现“国富民强、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社会”。我国现正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新的复杂表现,每天国内外的反动势力都在酝酿破坏越南革命的的活动。在殖民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越南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大大瓦解了越南民族团结。今天,他们又实施“和平演变”政策以破坏我们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正确、深刻地认识民族问题以及各种势力利用民族问题的企图是一项重要任务之一。越南共产党已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确定为事关越南民族大团结和全部革命事业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大问题,基于这个精神,越共九大文件上指出:“民族问题和民族团结问题在革命事业中一直都占有战略位置,要很好地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政策以共同发展……”,该项政策在越南革命进程中得到贯彻并一直贯穿其中,为越南革命事业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越南各民族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紧密相连,各民族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动力,如果各民族(特别是各个少数民族)缺少了这个动力就不能跟上全国目前快速发展的步伐。在这个背景下,越南不再有单独的民族经济,也不再有每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完全脱离的社会实体,也没有类似一些国家的民族自治区这样的设置。相反,他们是全国和每个地区总体的一部分。然而,有一点需要认识到的是,越南各民族也存在一些不同点,以此可以分清各民族之间的界限。例如: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均衡还十分明显,这个情况是由一些自然情况(各民族居住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党和国家在审定和落实民族政策时的不足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各民族在步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时受到了整个国家共同趋势的影响。因此,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在社会总体问题中来解决民族问题。这要求要紧紧掌握主要的路线,用全体之力来引导各民族走向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既要运用一些符合各个民族特点的共同原则,也要有一些单独的政策来补充共同政策以充分满足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客观要求。这些政策要带领各民族日益亲密并走向繁荣。由此,“落实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为各民族在文明进步的道路上共同发展创造条件,与越南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紧密相连”是越南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的“1991”纲领中确定的一贯主张。为了继续上述路线,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把重点对准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经济方面。发挥所有民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力量来解决生活问题。我们只有在充分关心各民族利益的时候才能胜利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

因此,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是符合各地区条件和特点的,为各民族同胞发掘本地方优势、致富提供了保证,也为各民族同胞积极投身到革新事业中、推动二正业化、现代化,既坚决保卫社会主义越南祖国提供了保障,这也是越南党和国家一贯的正确主张。不论是目前,还是长远来看,越南党和国家将集中投资到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地区,逐步满足少数民族同胞提出的正当愿望,如:确立从与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息息相关的树林、土地中获得收入的具体主权。根本克服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移民和田地争执。国家有关定点居住、定点耕种的计划需要有适当的投资和很好的落实(目前全国还有约100万人处于不定点居住和耕种的状态)。定点居住、定点耕种及稳定各少数民族同胞的聚居生活地,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项目的计划密切相关。

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交通、通讯、能源和各种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计划,这些要符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的具体条件。有效地使用国家援助资金,运用合理机制以增强各少数民族同胞的自立、自强的意识,并发挥其创造性。

党和国家实施大的经济战略,其中优先发展那些处于困

境中的地区。这项战略的实施将既满足在各地区发掘巨大潜能的需要,也满足消除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需求,使各个民族更加平等,和睦相处。对于各民族同胞而言,党和国家的经济战略是发挥山区的潜能和优势以在边远地区发展经济、稳定、改善生活、维护国防安全。

第二,社会文化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方面改造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需与实施摊派社会劳动力的计划紧密结合,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新的居民社会机构。这方面的落实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将为推动少数民族的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需要更多关注教育问题,继续实施特别发展教育和培养的优先政策,注重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首先要坚持关心提高民智、扫盲和普及适龄儿童小学教育等问题。培养教师和为少数民族儿童建立学校,切实落实选拔制度,开设大学预备班以扩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法律和实际方面实施和保证在越南领土上各种语言的平等权利;各个少数民族有权利在教育、媒体、社交和民族内部、外界社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选择使用自己的语言。同时采用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在越南少数民族中快速、深入地普及高水平的越南语普通话。越南语是越南各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国家的官方语言。第八届越南共产党第5次会议上的决议明确指出:“注重和保存并发扬传统价值,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学、文化和艺术。”由此,要用已有的能力为各民族发掘和发扬自身的文化价值创造条件。然而,也要以多种形式,合理推动各民族的交流,使他们的文化相互融合。需要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保存和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价值,有选择地吸收世界文化精华,使得越南的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得到肯定和与时代相符。同时要增强了解实事、政策和先进文化成就的信息,保证提供书、报及视听资料,为少数民族同胞享受各种文化成就创造条件。

第三,政治方面。民族问题一直都与国家政治形势紧密结合,与国家的存亡、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民族问题有关于国防和安全问题,在越南3200公里的边界线上生活的大部分越南居民都是少数民族同胞。民族问题还与宗教问题有密切关系,在国家民族生活中也容易成为实事热点问题。各种反动势力时刻都想借机干涉,破坏越南人民的革命事业。

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做好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政策与主张的宣传工作;教育、动员少数民族同胞提高对反对势力的污蔑论调的认识及警惕意识。在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中牢固各民族同胞的团结传统。反对一切狭隘、局部的思想表现,揭露反动分子的诱骗手段,使得少数民族同胞提高革命认识和革命警惕性。

除上述任务之外,建立干净、稳固的基层政治体系,以足够的领导力量实施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计划,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为了做好上述任务,就需要投资培养、培训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对于干部工作,需要注意在各基层加强人民武装力量,向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和中学生毕业生布置任务,并聘用到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中长期工作。他们是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人力资源,依靠他们将形成一支可以在山区长期工作的干部队伍。通过各种革命行动和活动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选拔出工作中的先进、代表人物发展新党员,在此基础上逐步克服少数民族村没有党员或没有党支部的状况。政治系统中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确实是人民的公仆,要有“重视人民、亲近人民,学习人民和对人民有责任”的工作作风,“永远相信人民,让人民明白,让人民相信”。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虽然还不是所有的问题,但都是从越南共产党的基本观点出发的,即:“民族问题和民族大团结在革命事业中一直都占有战略位置。切实落实平等、团结、互助、共发展的民族政策;建设社会、经济架构,发展商品生产,关心精神和物质生活,脱贫,开法民智,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本色和优良传统;实现各民族间、山区和平原间的社会公平,特别关注那些正处于困境的革命老区和抗战老区。积极实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先政策。动员和发挥少数民族中与地方上有威信的代表人物的作用。反对歧视、分裂少数民族;反对大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克服民族自卑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建立“国富民强和文明、民族、公平的社会”这一崇高的目标。

关于加强山区农村建设问题的几点认识

常黎峰

山区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任务。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这个问题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华夏儿女,九亿在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推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完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实现。因而,搞好“三农”工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解决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历史任务。回顾历史,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高度关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农村改革率先启动,广大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年丰收,全国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05年的9680亿斤,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扣除物价因素,1979年至2005年年均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5年的45.5%,下降了22.2个百分点;以山区为主的农村贫困人口2005年为2365万,比1978年减少2.26亿人。我们陕西农业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与全国同步的,去年粮食总产228亿斤,比“九五”末增长了4.6%;果业、畜牧业两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比“九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年收入去年达到2052元,比“九五”末增加了582元。但是,实事求是地看,城乡差距还很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发展还很滞后,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拿我们陕西的情况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少1000多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03:1,高于全国3.22:1的平均水平;全省107个县市区中,国定贫困县有50个,省定贫困县有27个,全省有594万贫困人口,其中232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目前还有1998个村不通公路,2000个村没有通电,1000多万人存在饮水难或饮水不安全问题。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不久前,我们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适应我国总体上进入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与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山区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觉得,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加强山区新农村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统筹兼顾,切实搞好山区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改善山区贫困落后面貌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国际经验来看,韩国、日本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都经历了30-40年的时间。因此,要充分估计到推进山区农村建设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持之以恒,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这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据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我们陕西省的规划也正在编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的地(市)、县(区)、乡党委和政府都更应当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特征、环境资源状况和人口素质程度等因素,按照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这对于稳步推进山区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战略意义。

第二,抓住根本,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山区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山区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总要求,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也充分说明了发展经济对改善山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决定性意义。因此,在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采取依托当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增加劳务输出、加强科技扶贫等举措,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我们陕西来说,要继续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力争早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突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底子薄、基础差”是山区农村的普遍特征,也是制约山区农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山区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人手,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水、气、路、电”等农民最急需的四件事。从2006年起,我国政府将加大对山区农村投资强度,在巩固人蓄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启动“十一五”乡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以及部分省份农电网改造工程等。抓好这些举措的落实,无疑将有力改善我国山区农村基础条件差的落后面貌。

第四,创新机制,不断开拓山区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我国山区农村建设点多面广、任务重、投资需求大。钱从哪里来?毫无疑问,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大投入。据悉,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我们省上在今年新增财力中也将安排63亿元。但单靠这一块还远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应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山区新农村建设,进而不断改善广大山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第五,加强领导,不断增强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仅我们陕西省就有农村党组织3.5万个,农民党员67.4万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广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在抓好“保先”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扎扎实实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越南山区吸引外资的经验

范国俊

根据统计总局的划分,越南目前被划分为8个区,其中有3个地区为山区,分别是:西北地区(4个省);东北地区(11个省);西原地区(5个省)。除了以上这20个山区省以外,在中部各省及南部的一些省份中还存在山区县。在本文,作者将只深入探讨在上述三个山区吸引外资(FDI)的一些经验教训。

1、越南各山区省概况。与越南其他地区相比,三个山区具有面积大、人口密度高的特点。三个山区的面积之和有15.5万多公顷(占全国面积的47%),但人口却只有1640万(占全国人口的20%)。

这三个山区是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地区,这些地区人民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要低于平原地区,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不少陋俗,如婚丧嫁娶、祭祀等等。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虽然已经对交通系统进行了投资升级,但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现在,还有许多乡没有直通县中心的公路,还有一些乡没有通讯系统和国家电网设施,学校和医疗站的质量也很差。

虽然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但各山区仍有许多潜力可以发掘,例如: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大型的矿山,如:煤、铁矿石、锡、石灰石等;这些地区河流密布,具有开发的潜力,有许多景色优美的地方为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此外,这些地区还在发展林业、工业林,及家蓄养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

2、越南山区吸引外资(FDI)的情况。为了加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山区各省已做出了很多努力以吸引投资发展本地区,其中还有国外的直接投资。由此,在这些地区的国外直接投资及项目已有了值得一提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年底,上述3个地区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08项,注册资金达304万7千美元。

然而,事实证明在山区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及金额仍低于全国水平(只占全国总项目数的6.6%,总投资额的5.2%)。资金落实的比例也比全国总的平均水平要低很多(全国总的平均水平为50%,而山区只有28.5%)。

在上面的这三个山区里有些省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

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如:广宁省吸引了注册资金为119.1万美元的110个项目,林同省吸引了注册资金为9亿3500万美元的804-项目。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省吸引了少量的投资项目,如昆嵩省和宣光省每个省各只有一个项目,达农省、莱州省和河江省每个省各有3个项目。在各个山区的外国投资项目大多数都是小规模的,每个项目平均只有750万美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每个项目970万美元)。在这些地区投资的大部分项目是有关农业生产,农、林产品加工,饭店、度假区经营,矿产开发等项目。

3、越南山区吸引外资的一些经验。从一些山区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成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要十分注重发展基础设施。为了大力促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其中基础设施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山区省为了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而集中发展各种工业区。在这些工业区里,为了给投资者在建设阶段及项目的投产创造便利条件,已投资修建了完整的电网、通信及排水系统。工业区的地点经常被选在那些离机场、海港和交通主干道较近的地方,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和节省费用。

第二,大力推动宣传工作,促进投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定的潜能和优势,为了吸引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就需要做好宣传、介绍本地优势的工作。目前已很好地开展了不少多种形式的投资宣传,如:给外国投资者和游客分发各种宣传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张和政策及介绍本地潜能和优势的书、报、资料和光碟等。除此之外,各地方还公布了国外投资项目的名录。在这个名录里有很多值得外国投资者参考的有益信息,如:项目规模,投资形式,原料来源(如果是生产项目),消费市场,可以享受的优惠程度等等。这些资料常常通过使馆、政府代表团出访时及与投资者直接会面时交给投资者。

为了给投资者在了解投资机会的过程中减少时间和费用创造条件,很多省都成立了投资促进中心。这个中心有责任向投资者提供他们需要了解的信息,并帮助他们办理在申请投资许可证时的一切必要手续。

第三,颁发和落实好各种鼓励投资者的政策。当投资者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投资时,他们时刻都关心当地政府给予他们的优惠政策,因为在一个新的地方和新的市场展开投资时,经营风险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项目正常投入的初期)。由此,对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以帮助投资者渡过这个困难时期。

在越南,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到各个领域或地区,国家规定这些外资公司可以享受2-4年免税优惠,并且在接下来的2-4年里免税50%(从经营获利开始算起)。为了大力促进对本地的投资,很多山区省提出了不同的优惠政策:如对开始阶段的租地费用提供帮助,对投资地点的拆迁费用提供帮助,对劳动力职业培训费用提供帮助等等。

第四,大力推动改革投资中的各种行政手续。投资者在包括山区地区在内的越南境内投资所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要面对各种官僚、繁琐的行政手续,这些手续在投资进程中制造了障碍。为了克服这个情况,一些山区省已大力推动改革各种行政手续,实施面对外国投资者的“一道门、一个章”的规定。在投资进程中,当投资者遇到困难时,只需到计划投资厅这一个单位解决问题,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定,在一段时间内计划投资厅可以代表地方政府解决投资者遇到的所有困难。

第五,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各山区省在提高本地人力资源质量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如:对学校进行升级、发展从省到县的寄宿民族高中;成立职业学校、中专及高等专科、本科学校(包括公立和私立)。逐步采用现代化授课内容、课程和方法,在高中普及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等等。一些山区省还划拨一部分财政预算给优秀贫困生和到其他地区学习的干部提供奖学金,并实施对那些从平原到山区工作的干部给予物质奖励的政策。

第六,发展各种服务类型。为了给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很多山区省开始关心发展多种服务类型,如:电信、运输、保险和银行服务;投资、设计咨询;法律咨询等等。这些服务已经为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七,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健康的社会环境。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吸引投资者安心在地方长期投资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需要建设一个稳固的基层政府,严格控制社会治安秩序,坚决与贪污、盗抢、走私及假货等社会弊端做斗争。在此基础上集中建设各个文化村,使每个人都形成文明的新生活方式。

(越文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嘉)

[责任编辑:黎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向国等

第3篇:乡镇干部经验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值此仲夏时节,澧水欢歌,我们迎来了远方尊贵的客人:xxx乡的各位领导以及杰出的、优秀的村组干部。在此,我以个人名义,代表ss乡党委、政府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x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地方,与ss同系武陵山脉山水相连,有着古老的民族文化,是白族傩戏的发祥地。而ss是土家族的聚居地,也是xx民歌的发源地。两个乡虽位居xx的一东一西,切又依山傍水,同时也代表了xx的两大民族文化,可以说有着极深的渊源。加上我们的向书记可以说即是主人,又是客人。所以今天两个乡的交流也具有非常的意义。

xxx乡党委政府的历任各级领导,务实创新,努力拼搏,各项建设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今天是初次与大家相聚,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两点感受:一是感觉xxx的乡村干部,朝气蓬勃,精神焕发,是一支敢战敢拼的队伍。二是,感觉xxx管理灵活,富有创新,干部干得有劲。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各位领导来我乡传经送宝,让我们学习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先抛砖引玉,就我乡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ss乡位于xx县西北部,距县城59公里,地处四门岩林场、天平山、苦竹坪、沙塔坪、五道水五地的交界处。境内山大人稀、沟壑纵横,桑鹤公路及澧水河穿境而过,是连接湘鄂西两省三县的交通枢纽,是宋仁宗年间土司王向仲山的发祥地,是贺龙元帅刀劈盐局武装革命的起始地。全乡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1294户, 4628人,总面积1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2309亩、旱地491亩。

一、ss是块红色的土地。这里不仅有xx闹革命的伟大传奇,还有体现红色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五行山之战,更有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光芒的红军小学,无数革命儿女的英雄事迹,都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莽莽的群山,滔滔的澧水,造就了一位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开国元勋,其刀劈盐税局武装革命的壮举,震惊中国,影响深远。贺龙元帅刀劈盐税局旧址座落在离政府100米远的向家屋场,目前,政府已投入近20万元对住户进行了搬迁,今年将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ss是块绿色的土地。ss不仅是红色的土地,而且山川秀美,地产丰富,更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家园,境内山峦起伏,群峰叠嶂。全乡有林地18多万亩,活立木28万立方米,有辽叶11万亩,实施了退耕还林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3万亩,栽植了光皮桦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3%。

三、ss是块魅力的土地。是2008年张家界十大魅力乡镇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贺龙刀劈盐税局旧址、绝顶之上的千年古庙、红军战壕遗址、宋代土司遗址;五行仙山、美丽的穿洞峡、黄连台大峡谷、冲天溪瀑布群、莫园千亩石林、红岩壁漂流。近年来,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旅游名乡的战略目标,规划了穿洞峡、盐局旧址的红色游,五行山、书山探险游,将军溪、冲天溪的休闲游。今年,我们又投入8万元,在澧水沿河两岸植竹26公里,打造了红岩壁漂流游。

四、ss是块文化的土地。ss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底蕴丰富,民俗民风古朴。有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别具一格的民间歌舞、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特别是以贴近劳动人民生活的“炸笼舞” 等为代表的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文体节目,原汁原味、风趣幽默、深受群众喜爱;以“背篓王”张兴远为代表的民间竹制品工艺精美,其经典绝活“细背篓”闻名海外,远销全国各地;还有独一无二的“家乡菜”入口清爽,堪称一绝。近年来,我乡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了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力度,成功组建了“快板、秧歌、民歌、腰鼓”等特色文艺表演队伍,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老年人协会,率先并成功的举办了三届民族文化节,参加了首届中国xx民歌节并获第一名。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ss是块富饶的土地。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溪沟上千条,水能资源藏量达20万千瓦;这几年,党委政府致力于水电开发,引资1.8亿修建了楠木坪、辽竹湾、川洞峡、车基湖电站。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动物多种,中药材,100余种。

六、ss是块希望的土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10个村村村通公路,9个村硬化了水泥路,修建了大桥3座,实施了xx坪低产田改造工程,3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4个村的人畜饮水工,修建了中心小学宿舍楼、食堂、幸福院,改造了乡卫生院,修建了村部4个,乡文化站一个,亮化了集体街道。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全乡有粽叶选场3个,娃娃鱼养殖场3个,小水电站5个,高尔夫球木丁厂1个,木材加工厂3个,生态无污染木炭厂2个。畜牧养殖如日中天,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畜牧养殖协会,兴办了xx坪畜牧养殖小区,打造了黑山羊养殖基地。全乡共有养羊大户48户,养殖黑山养5000余只,共有养猪大户26户,养牛大户11户。

七、ss是块和谐的土地。计划生育连续4年获张家界市一类乡镇,连续2年获全县第1名,1年第2名。社会治安稳定,成立了治安联防队,举办了全县首次人民调解技能大比武。无重特大恶性案件和安全事故无群体上访事件,人民安居乐业。

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赤诚奉献、奋斗不息的结果。总结起来,我们共有三条心得。

一是以思路来振奋民心。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好,出路才好。思路清晰了,目标就更明。党委政府在这一点上,经过认真调研、精心分析、充分讨论,制定出了 “旅游兴乡、林业立乡、畜牧强乡、水电富乡、文化名乡”的工作思路,使全乡干部群众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震撼,各村各部门纷纷自我加压,比学赶超。高目标带来了高速度,全乡的各项事业也正是朝着我们的既定目标飞速发展。

二是以活动来凝聚民心。党委政府终始抓住活动这一主线,以活动聚民心,以活动促发展。三年来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连续三届民族文化节、澧水河两届植竹植树活动、人民调解技能大比武活动、山歌民歌赛活动、七一建党活动、老年人进北京看毛主席活动、参加了县老年协会的舞蹈比赛、首届中国xx民歌节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爱我家乡、引乡为荣的良好氛围,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发展。

三、以发展来换取民心。党委政府所做的一切,落脚点都在发展,只有发展了一方经济,人民才会富裕,才会安居。所以,我们党委政府紧扣发展主题,全面改善了基础设施,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人民的生产条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银行存款户平达到了15000元。

几年来,我乡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得到了实惠,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的交流会为契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着眼长远,全力奋进,实现富民强乡的宏伟目标。

谢谢大家!

第4篇: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发言

*镇是*市东南部的一个经济、文化、商贸重镇,曾获得“*”、“*镇”、“*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省文明镇”等荣誉称号。全镇行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外来人员*.*万人,下辖*个街道办事处、**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始终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紧扣结构调整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乡镇工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乡镇工业企业达***多家,其中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家、私营企业***家,拥有工业固定资产**亿元,职工*.**万名,形成了以纺织、电子为主,轻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协调发展的行业结构。二OO一年,全镇完成工业增加值*.**亿元,占GDp的比重为**.*;实现产品开票销售收入**.*亿元,工业用电量达*.**亿度,上交国家税金*.**亿元。各项技经指标均名列*市乡镇前茅。工业经济的持续提速增效,推动了农村各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回顾过去,*镇着重抓好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明晰发展思路,着力引导企业提高运行质量。

*的乡镇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至一九七六年,工业产值达到***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至八十年代,乡镇工业已初具规模,八四年工业产值超过亿元。进入九十年代后,*乡镇工业步入了大发展阶段,九七年全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上升到**.*亿元。党的十五大以来,面对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新形势,*镇党委、政府和农工商总公司一班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三个有利于”标准,自觉刷新观念,创新思维,奋发进取。一是切实制订一条符合本镇实际的发展思路。围绕“两个根本转变”要求,九七年*镇制订了“集团上规模、科教上水平、开放上质量、三产促繁荣,力求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二OOO年,*镇又确立了“提高规模总量、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外向质量、提高知识经济份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再创新高”的总体思路,年年出思路,年年定目标,并切实按照总体思路指导和开展工作,促使全镇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二是不断强化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力度。*镇党委、政府和农工商总公司始终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全镇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镇党委书记逢会必谈工业经济,镇委工作会议逢会必议发展大计;镇农工商总公司一门心思研究乡镇企业发展,并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年度评选双文明单位,工业经济指标实绩作为首选条件,镇、村、厂领导干部报酬一律与工业实绩指标挂钩。三是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千方百计用政策调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一九九九年,*镇党委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镇重大科教成果奖励办法”,共设立九大奖励项目,鼓励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项目,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OOO年,为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还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十条优惠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个私经济发展。

二、坚持扶优扶强,着力培育规模骨干型企业。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前,*、*、*三个企业已成为*镇的企业骨干,年销售收入均稳定在亿元左右,其中*公司的年销售已超*亿元。为了进一步发挥其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区域经济特色,“九五”期间,*镇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鼓励这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一是采取倾斜政策,扶持骨干企业上规模。为了使*、*、*等骨干企业尽快积聚雄厚的发展资金实力,在镇级规费收缴上,镇政府、镇农工商总公司与这些企业认真协商,一律按前三年平均上缴额确定上缴基数,承包上缴额一定*年不变,从而使这些企业大大减轻了负担,充实了发展力量。二是积极鼓励骨干企业收购、兼并同类小型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九五”期间,*集团依靠政府推动,先后兼并收购了*等**家小型乡镇企业,使之一跃成为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先后兼并了本镇蓄电池厂等企业,使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集团先后收购了*等*家工厂,使之成为年产***万米高档薄型呢绒的大型毛纺织企业集团。三是积极为骨干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镇农工商总公司在企业开发新品、申报名优产品、开展ISO****质量认证、技术项目及新增改造项目、用水用电以及在招商引资建办中外合资企业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还协助*、*等企业开办了工商管理、纺织专业大专班,在申请上市、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等方面提供各种咨询,目前三家企业规模总量和经济效益持续攀升,成为全镇经济顶梁柱。*年,*家集团企业总资产达**.**亿元,拥有职工*.*万名,其中外来职工近万名,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占全镇总量的**,实现利税*.**亿元,占全镇总量的**。

三、抢抓深化改革,大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围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行各项企业改革措施,建立和健全了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新机制和新体制。九六年以来,*镇按照中小企业民营化、骨干企业集约化的要求,全面推行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一是实施中小企业的改革。在九六至九七年十月间,全镇有**家镇村中小企业顺利转制,其中**家转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家拍卖转为私营企业、*家被兼并、*家被依法破产,共收回集体资产****万元。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镇还实施了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将*等*家中外合资企业全部转为外商独资企业,收回镇有资产***万元。二是对集团企业实施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对于*、*、*三个集团型企业的改革,*镇按照经营者控大股、集体少参股的要求,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得的原则,按照《公司法》的法定程序,组建起规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并充分发挥按《章程》建立起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机构功能,建立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行为受到约,利益得到保证。三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摘帽一批、还原一批、转让一批、退出一批、规范一批”的总体思路,从*年*月起,在全镇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两头靠”,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两次转制”。全镇**家原股份合作制企业,有*家转为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家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家企业被注销和吊销工商执照。实行两次转制,大大激发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四、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党的十五大以来,*镇一手抓改革调整,一手抓有效投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以优势产品纵向延伸开发为重点,致力于扩能增效上项目。先后引进了*条呢绒整理线、*条针织布整理线、精毛纺锭*万枚,剑杆织机***台。二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致力于支柱产业产品提档升级上项目。*集团结合开发数字卫星接收器、

银行密码支付系统等省级新品,先后投入****多万元引进了*等先进设备;三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重点,致力于更新装备上项目。*集团投入近亿元引进了***多台套自络筒机,*公司投入****万元引进了*条腈纶丝束生产线,近**家民营企业投入****多万元引进了***多台针织大园机。近五年来,全镇共计投入近**亿元,抢上了**多个技改项目,通过大量的有效投入,全镇**以上的装备达到了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其中,有**多项产品被省和国家评为高新技术产品,**只新品被列入国家和省的“火炬计划”项目,同时还带动了产品质量创优。目前,*有**家企业**只产品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等企业的产品先后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

五、放手发展个私企业,不断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镇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大精神,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特别在近年来,广泛集百家力、聚百姓财,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宣传发动、改革推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集团拉动,全镇个私经济释放出无穷活力,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仅在二OO一年,全镇就新建办个私企业**家,其中新办私营企业**家,新增注册资本****万元。截止二OO一年底,全镇私营企业累计达到***家,注册资本增加到*.*亿元。二OO一年,全镇私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上缴税金突破****万元。全镇涌现出了**多家年销售超千万元的个私企业骨干。其中*钢有限公司全年销售达****多万元,*制品有限公司年销售超过****万元。为拓展个私企业发展空间,镇政府还投入****多万元,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总面积达****多亩的工业开发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截止*年六月底,进区企业已达**家,投资总额超过*亿元,其中已投产的企业有**家,正在基建的企业**家。放手、放胆发展个私经济,使*经济持续提速增效有了可靠保障。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的乡镇企业将以更加娇健的步伐向新的高峰攀登进取,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5篇:干部职工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早上好。转眼间我来到**工作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从一开始的欣喜、好奇还有一些惊慌,到现在开始慢慢熟悉**的风土人情,熟悉在**的工作与生活,这两个月我成长了许多。从****来到这里工作,说不觉得紧张和孤单是假的。但在工作的过程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渐渐融入了这一个大集体,明白了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工作,那么无论在哪个地方、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后我先是在兽医站帮忙两个星期,后面一直在党政办学习,现在主要是在参与镇主题教育和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工作。这两个月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支持下完成的,都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经历。在与其他同事的工作交流中,我认识到了我

一是要端正心态,踏踏实实做事。

只有把心态摆正了,工作才能端正。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国家干部,在生活中要注意形象,在工作中要勤恳做事。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推诿不逃避,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讲条件,按时完成。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不畏难怕苦,不管接下来组织会把我安排到哪个岗位上,我都会坚决服从。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上提到,我们在工作中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不能浮躁,要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工作任务是否按时完成,不要让自己因为工作没做好而睡不好觉。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警惕自己的工作态度,对照阿书记的要求进行自我反思,避免出现疲懒、怠惰的现象。

二是要多思多学,不断提升自己。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特别是对于我来说,好多工作都没接触过,需要从头学起。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我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繁杂,也深感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很多时候力不从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始终坚持以学习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自学,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要注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也要重点向老同志、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统筹能力。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现我的问题和不足时不吝指出。

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不忘初心跟党走。

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一总要求。在思想上,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锐意进取,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平时多读党刊党报,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作为广大基层干部的一员,要时刻牢记党中央的政策方针,不抱怨不气馁,展现一名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朝气与活力,跟随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脚步,听从镇党委、政府的指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铸就高尚品格。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想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的工作中去,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会庸碌的度过这一生。

第6篇:处级女干部成长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美丽的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全世界劳动妇女争取和平、争取男女平等与发展的光辉节日,值此节日之际,祝愿姐妹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三十年来,我从一个回乡青年逐步成长成为处级女干部,曾担任杨裴经管处妇女主任、副书记;仓埠区妇女主任、副区长;新

洲区(县)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现任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论学历,我不是职前大学生;论能力,我不是工作尖子;论年龄,我不是35岁以下。从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成长靠的是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为我提供了工作舞台,增强了工作能力;靠的是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帮我抓住了发展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靠的是家庭的支持和扶助,促我开阔了工作视野,实现了自身价值。女性在工作中应该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21世纪是终身受教育的世纪,我把学习作为武装思想、提高修养、更新观念、增加知识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一)突出政治认真学,努力实践出成果。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历史、经济、现代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阅读《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幸福》、《知音》等十几种报刊杂志。经常做好读书笔记。我撰写的论文、调研报告先后多次获市级以上奖励。2001年《在奋斗中升华》的文章在省妇工指南刊载;2003年《在“四自”教育中成长壮大》的文章在新洲处级干部《解放思想探新路》一书中录用;2004年《将细节贯穿于妇女工作中》的文章获市妇联理论研讨二等奖,《浅谈农村女干部工作能力》的文章获市妇联论文研讨优秀奖。

(二)带着科目对口学,专业知识常积累。新洲区第二次妇代会筹备中,我负责妇联《灿烂半边天》展牌的组编文稿、收集照片、框架设计等工作。在业务方面,有些文字的轻重安排,照片大小排列,版面需求取舍,我一一向专家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对照,征求意见,圆满地完成了组编任务。

(三)组织干部集中学,综合素质有提高。多年来,我负责妇联的组织工作,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织了村级、原创:科级女干部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法律知识培训班、请市妇联领导作《女性成长成才》报告,请区委领导作《女性创业辉煌》的报告,请区委组织部领导作《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报告,请农艺师作《种植林果增产增收》的报告,请党校教师讲《婚姻法》,我曾20多次去街镇场、党校宣讲《妇女权益保障法》。这些培训活动使与会同志受到了启迪,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是通过学习,我个人在工作方式、战略思维、组织能力、理论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新的提高。

二、团结共事,落实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目标就是方向,管理就是效益。我和同志们团结共事,取长补短,严格制定各项目标任务,做到分解目标、跟踪目标、督导目标、落实目标,连续几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妇女致富,提高经济效益。农村妇女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坚持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注意每一个细节,为她们服务。

区人大代表叶莉萍组建的宝路棉制品公司,特招收下岗女职工160多人,占地20亩,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我们为她在妇女网上推介产品,她们生产的被絮畅销全国各大城市。

区政协委员库秋梅养鸡十万只,年纯利润100万元,我们把这里培养成为市、区、街三级培训基地,推广养鸡技术。

区十佳文明家庭郭秋英一家,每年出售花卉6万盆,我们为她制作专题电视片,产品畅销武汉广场、洪山广场。

市十佳女能人周菊梅,科学种菇带领全村2000多人致富,我们请她在大会上交流经验。每年我们做到“四送四帮”即:送信息、送资料、送资金、送奖品,帮销售、帮交流、帮培训、帮扩展。这些细致的工作,从感情上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从行动上促进了她们事业的发展。

在她们带动下,全区18万农村妇女争先创优,发展经济,迎来武汉市“双学双比”现场会在新洲召开。

(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我和同志们坚持在接待来信来访中注重每一个细节,以情感人,落到实处。接待工作中做到“八个一”即:进门一个请字、给客一把椅子、倒出一杯热茶、事前一个问候、做好一个记录、传递一个信息、讲解一条法律、解决一个问题,迎得广大妇女的信赖。

2003年12月辛冲镇妇女刘细枣来妇联,一把鼻子一把泪,诉说自己有胃病、丈夫下岗、父亲瘫痪、儿子上大学,家庭十分困难,我们马上与有关单位联系

,并为她写好低保申请书,下午送到她丈夫所在的文化居委会,并与邾城街领导反映情况,半个月后,她家低保落实了,刘细枣逢人便讲,妇联是我的娘家,困难时刻见真情。

区政府机关女干部王泽平与丈夫贺应华离婚后3万元的财产分割费二年不到位,得知这一情况,区妇联直接与区法院院长沟通,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村民委员会直选中,全

区124个村妇代会主任落选,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一班人把落选的名单、原因、地址等情况向区委和区委组织部汇报,并提出了聘任的意见,由于工作细致、情况清楚,领导很快采纳了妇联意见,124个村全部配齐女干部。

我们工作踏踏实实,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在群众中就有凝聚力;我们工作实实在在,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在群众中就有影响力。

(三)培养典型引路,激活农村文化。我们立足实际,坚持标准,发动群众,层层创办,摸索出一条适应“美德在农家”的延伸之路。

一是注重标准,选好“农家妇女活动室”。确立“六个一”的标准。即:遵纪守法、履行义务,有一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心;思想进步、热心公益,有一腔为妇女群众服务的热情;环境整洁、邻里团结,有一栋宽敞明亮的住房;学习科技、岗位建功,有一项勤劳致富的本领;基础完备,品种齐全,有一套文化科技娱乐的设施;交通方便、居住集中,有一流家庭成员综合的素质。

二是三级联创,建好“农家妇女活动室”。为发展农家妇女活动室,区妇联依托区委“二平方公里”文明创建活动;依托宣传部“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依托计生委“计生中心户”创建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书、送物、送资金,采取三级组织(区、街镇、村居委会)联创,把“农家妇女活动室”落到实处,区直每个单位包建一个活动室,如老干局建设幸福小区活动室,统战部建设凤凰台活动室,他们捐款500-2000元,科协为“农家妇女活动室”送去《科普文学》、《时事政治》、《小发明》等书籍,药监局送出《抗菌药物合理管理使用100问》等书籍,基本上采取:区直扶持一点,街镇援助一点,村组帮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学生捐赠一点,爱心人士奉献一点的“六点”办法,丰富了“农家妇女活动室”内容,促进了全区组建“农家妇女活动室”557个。

三、服务家庭,弘扬美德,提高文明水平

讲文明——从我家做起。这是文明家庭的行为准则。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是摆在每个职业女性面前不可推卸的双重任务。二者之间既存在着互相矛盾,又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我常常用对工作尽心尽力,对家庭任劳任怨的格言来约束自己,在家中做到不打牌、不串门,处理家务陪老人。

(一)尊老敬老传美德,全心照料尽职责。我们家上有78岁的公婆、80岁的母亲,下有读书的孩子。1999年-2001年期间,公婆因风湿病瘫痪在床,我们家没有请保姆,也没有请钟点工,我每天早上5:30准时起床,做好早饭送到婆婆手上,8:00准时上班,中午备有定时电饭宝,煮饭、原创:蒸菜留在婆婆床头,晚上为婆婆洗刷到9:00,公婆一个月打吊针平均在15天左右,每次都是医生晚上来打针我照料。冬天为她取暖,夏天为她开扇,虽然累一点,但我感到很充实,敬老应该从自己做起。正是这种行为促进夫妻共同分担家务。2004年元月,我80岁的老母亲骨折了,丈夫严咏发乐意为老人行医问药,送茶端水,直至人生终点。

(二)精心教子作贡献,立足岗位创业绩。我们共同教育子女刻苦学习,助人为乐,女儿严庆的同学——叶倩倩,家庭十分困难,她经常资助,共同完成了大学学业,叶倩倩还经常传授学习方法。2004年7月严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应聘在武汉体育学院工作。

(三)互敬互勉同发展,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丈夫严咏发在财政局商贸科工作,他积极完成退耕还林、粮贴直补任务,曾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2003年后连续评为优秀公务员,他们的努力激励着我扎实工作,乐于奉献。在党组织的鼓舞下,我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三八”红旗手、全省妇女维权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取得一点成绩只是过去。在新的岗位上,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争当人民的好公仆。

第7篇:组工干部交流发言:争做优秀组工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他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可谓针砭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名目繁多,花样不断翻新。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还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缺乏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力气,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促进党风政风全面好转。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岗位职责,以更加自觉的行动,切实发挥好组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做出表率。

以民为先,争做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组工干部是人们眼中“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要带头筑牢群众观念,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民生民意当作决策反映的“睛雨表”,把服务群众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融入基层、融入群众,把党的群众路线通过自己的服务工作体现出来,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加强学习,争做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大家看组织部,主要看这一条。”作为组工干部,一定要把公道正派作为职业操守、作为立身之本,讲原则、讲正气、讲政策、守纪律。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甘当绿叶,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保持清正廉洁和谦虚谨慎的作风,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物,处理好每一个问题。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坚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来对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做到学以养性、学以养德、学以明志,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勤奋工作,争做业务精通的组工干部。黄大年是新时代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秉持科技报国,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科研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系统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人才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综合型人才,争当政策通、活字典、笔杆子和多面手,以精通的业务知识为党员、干部、人才更好地服务。要善于谋划工作思路,多出工作点子,真抓实干,把敢于担当工作重任作为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崇高追求,坚持走出办公室,走进老百姓,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改进作风,争做清正廉洁的组工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组织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管理监督别人才有底气,严格要求别人才能让人服气。高部长在部机关干部作风排查整改动员会上,对部机关作风方面还存在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刻阐述,我们要按照高部长提出的要求,认真对照检查作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扎实进行整改。组工干部要敢于按事实说话、按原则说话,说真实的话、说正义的话,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要把得住关键。原则和程序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组工干部要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坚持程序,严格遵循工作程序不变通,严守组织人事纪律不放松。最后要管得住小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管得住自己的嘴,做到不乱张;要管得住自己的手,做到不乱伸,坚决克服“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等不良现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考验的好干部。

第8篇:乡镇计生干部药具座谈会交流发言

改革药具管理发放 多形式满足育龄群众需求

大家好,我是金水区东风路办事处文北社区的计生专干,在计划生育这个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了五年,始终把爱岗敬业、公道正派、服务为民作为自己的准则,积极加强管理,突出方便群众,提高服务质量。做过计划生育工作的

人都知道,药具工作繁琐、而且有一定的专业性,做为学会计专业的我,起初并不懂业务,但不断的勤学好问,抓时间、挤时间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各种报表、台账都管理的井然有序,没有让领导操过一次心,圆满的完成了组织上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在药具业务考核中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每年都获得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些荣誉都得益于省、市计生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无论组织上安排什么工作,都能潜心钻研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没忘记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更好的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奉献,把自己对党的忠诚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上。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经常礼拜天、节假日不休息。走东家,串西家,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任务,并输入微机。大家都知道,计划生育工作是 “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但我想只要做到一下几点,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纳闷难做:一是“勤用嘴”,及时把党的计划生育法规、富民政策、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等送到了家家户户。“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走到哪,宣传到哪,谁该康检了,谁该领取父母奖励费了,谁家在哪住,这一切情况她都了如指掌。二是“勤用手”,把社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热情主动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如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户口登记、送药具上门等。育龄群众家庭如有什么困难,她都主动上门提供帮助。三是“勤用腿”,跑遍了全社区10多个家属楼院和1500多个育龄妇女家庭,今年为200多个育龄妇女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证,并送证上门。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掌握了第一手情况;还经常向领导汇报情况,做到下情上报,及时准确地向办事处计生办反馈情况,并做到实事求是,是喜报喜,是忧报忧,从不蒙混过关,使上级能及时掌握该社区的计生工作动态,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四是“勤动脑”,建档率、康检率、办证率、出生统计率、报表准确率、药具发放到位率、随访率有没有100%,经常扪心自问,保证各个率值都达标。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社区采取社会参与、部门配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进行社会网络发放,努力做到药具供应发放无死角。药具展示柜内摆放有安全套、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药、紧急避孕药、避孕膜、避孕环等共9个品种的计生药具。长期在各楼院、门洞口张贴精美的药具宣传小版面,内容健康向上,同时又容易被居民接受,落款有社区的电话、地址、领药时间等内容,同时在醒目的地方挂有药具宣传长廊,不同的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普遍开展,使可供选择的避孕节育方法进一步增多,安全套防范性病、艾滋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为更好地为用药对象提供便利条件,社区卫生服务站上班时间早八点晚十点,随时提供药具发放和业务咨询。社区和卫生服务站实行周联系,月汇总,满足用药对象的需求,保证库存的准确无误。

情系群众,服务群众

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风深入,注重实效,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无论做哪项工作她首先考虑的是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受群众欢迎的事情上。文化路79号院的独女户陈桂兰家庭是双无业同时又是残疾人时,立刻为孩子买来了学习用品,中秋节送上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同时申请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文化路76号院的居民张亚红,患有精神分裂症,怀孕六

上一篇:道德的力量素材下一篇:做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