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我一直尝试着选用一些中外名曲作教材供学生音乐赏析课用。多年来, 《二泉映月》欣赏教学, 总能令我感慨, 激动不已。随着自己对作品逐步深入分析、理解、认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 由浅入深, 一步步地把学生领入到音乐世界里,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 学生越来越喜欢上音乐欣赏课, 她已成为音乐学科最受欢迎的课程。
该曲采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 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及不同力度的变化, 细致的表现了饱尝生活艰辛的社会底层人们悲怆的心情和倔强的性格。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和斗争及对生活、幸福理想的追求。乐曲的曲式结构是变奏曲, 由引子、主题及其几次变奏组成。
首先, 让学生完整的聆听一遍。在备课中, 主要准备了乐曲的主题部分和五次变奏部分的录音剪辑, 让学生分段欣赏、讨论, 教师归纳, 展示音乐形象。
其次, 分段欣赏、讲解
●引子部分:0.6 5643│2-│, 从乐谱上看, 她短小紧凑, 但是一听到音乐:缓慢、暗淡、深含抑郁、节奏由紧到松、音调由高到低, 如一声揪心的叹息, 仿佛见到了阿炳那一张痛苦的脸, 向人们在诉说心中的怨恨。·学生在想:阿柄叹息什么呢?·
然后, 教师讲解当时作者的背景及这首乐曲的由来:华彦钧, 人们也叫他瞎子阿炳, 年幼丧母, 从小随父亲华清和当道士, 相当喜欢音乐, 父亲去世后, 继而被赶出了寺院, 更不幸的是35岁就双目失明, 沦为流浪艺人, 穷愁潦倒, 饱尝人间之苦辛。在1950年的8月, 音乐史学家杨荫浏, 寻访了这位艺人, 当时在录音时, 阿炳说:这首曲子是信手拉出来的,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这样。由于阿炳经常在江苏无锡惠上泉庭拉这支曲子, 也就是天下第二泉, 通过“泉水”“月色”借景抒情, 奏出了优美、含蓄略带伤感的旋律, 于是杨先生与之商量, 就定名《二泉映月》。
我们的阿炳以其饱经风霜、历经艰辛的身世, 从中感受到人世之悲苦, 他一生当中, 绝大部份时光是在我国最黑暗的年代度过的, 加上过早的失明, 贫病交迫, 一辈子历尽坎坷, 他所感觉周围全是漆黑一片, 他悲愤、他用二胡奏出了心声, 他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的生活。于是, 即兴有感而发, 拉出了这首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流传于世的艺术佳作。
在我低沉、富有感情的讲解过程中, 学生一片寂静, 都被这曲折动人的故事所感动, 有的还流出了泪水。是啊!一个流浪艺人, 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想想自己, 我们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受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较为详尽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
紧接随着由引子的尾音“商”引出凄凉低沉的音调主题a乐句, 象是阿炳端坐泉边, 沉思往事, 如故事的开端, 叹气、沉思、充满忧郁、悲伤之情。旋律起伏不是很大, 比较沉闷, 透露出阿炳无限的伤感和凄凉。
b乐句冲破了a乐句的沉闷, 象是故事的引伸, 由a乐句尾音“宫”音, 作了一个突发式高八度音的开始, 并且整个乐句在略高的高音区迂回进行, 情绪有些波动, 流露出阿炳心底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旋律出现了起伏性的变化。
c乐句, 情绪推向高潮, 象故事的展开部分, 出现5035休止符, 象是阿炳在说到社会低层人物的不公时, 非常愤懑欲言又止, 情绪非常激动。
主题
整个主题由悲伤、忧郁的沉思到激动、愤懑,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低层人物在旧社会苦难生活中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乐曲就是在主题a b c三个乐句的多次变奏之下逐步展开构成的。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 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下降, 以表现音乐的发展, 迂回进行, 他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和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 而是为了深化主题, 乐曲的形象是较单一的, 但非常透彻集中。演奏中, 力度变化时起时伏, 二胡的弓法运用相当有力, 滑揉技巧、揉中带刚, 收刹停顿、正是强调阿炳称述的语气和节奏。让人听了如泣如诉, 感人肺腑, 把整个乐曲表达的淋漓透彻。
●引子:叹息, 阿炳看着湖水。
A1:凄凉、低沉的音调, 阿炳沉思往事。
A2:出现较长的音, 并用二胡弓法“碎弓”演奏, 仿佛阿炳在月下孤独的身影, 一手持琴, 一手拉弓沿街卖艺的情景。
A3:重复主题的a乐句, 减缩了某些音, 以此表现情绪的波动, 持续音乐的发展。
A4:变奏b乐句, 旋律在高音区一弓一音地演奏, 用“弓”的速度加快, 情绪高涨、激动, 表现阿炳对新生活的希望, 把心中的愤恨全都爆发了出来, 体现阿炳的气质和魄力, 把乐曲推向高潮。同时也告诉我们, 苦难的历程终将过去, 幸福的生活即将来临。
A5:又一次出现a乐句, 用弓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沉重, 并把
运用之妙, 好像在说我的故事讲完了, 形成前后呼应。
整首乐曲由开始的平静深沉, 转为激动昂扬,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低层人物悲怆的心情, 及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旋律在连绵不断的陈述中逐步引申, 感情内在, 渐次深化, 依次推向高潮, 又一次次降落下来, 回到原来的境地。
课堂教学接近尾声了。最后, 亲自用小提琴为大家演奏了这首乐曲, 我告诉同学们:任何一部艺术精品都源于丰富的生活, 瞎子阿炳也正是经历了坎坷、凄苦的生活, 才使得这首即兴而发、信手拉出的乐曲如此的扣人心弦、久演不衰,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应该自信、自强, 不能消沉、更不能堕落, 战胜困难、挫折是我们学生应有的品质。
再次结束《二泉映月》赏析课的教学, 仿佛在我眼前一位年过半百, 衣衫褴褛, 步履蹒跚, 戴着墨镜, 肩背琵琶, 手拉二胡的老人, 踏着碎石破瓦, 沿着崎岖道路, 寻常巷陌, 人们只要一听到二胡的声音, 就会开启那一扇扇窗子与孩童们一道喊者“阿炳来了”“阿炳来了”......如果阿炳没有双目失明, 没有十年的屈辱, 《二泉映月》能诞生吗?能有这民族艺术瑰宝吗?如果阿炳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和光明的向往, 一首即兴而发的乐曲能吸引名家揣摩研究, 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吗?
我感觉这首乐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启发很大, 实践证明, 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 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剖析, 甚于乐理知识的灌输。除了二胡独奏外, 其他乐器也在演奏, 都发挥各自的理解和想象, 对作品进行艺术上的创造。这么一首音乐形象较单一作品, 何以能引起这么多人喜爱呢?这正是因为她在音乐形象上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坚韧不拨, 不屈不扰的民族风格。
在一次次的教学中我没有空洞地把阿炳的悲惨命运归结到“黑暗的旧社会”而是把作品蕴藏的人文内涵精神, 正真去滋润学生的内心, 近年来, 媒体传播的“落榜自杀”“离家出走”以及前几年“马加爵事件”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就是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及顽强的拼搏精神。阿炳——一个双目失明的街头艺人都有着顽强的生活意志, 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没有堕落而是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用他苦难的一生谱写了人生的真谛。何况他们这些健康的人呢。
我认为一个音乐教师就应该利用名家名曲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不管作品有多难, 只要讲解透彻, 一定会得到学生的青睐与喜爱。多欣赏些人生哲理性强的作品, 对与那些有心理负担的学生来说, 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好的优秀作品可以打开心中的困惑, 融化沉淀的情感, 净化学生的心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然而,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昙花一现的流行歌曲泛滥成灾, 很自然的给民族音乐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式下有效的抵制和应付消极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这又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 我感到责无旁贷, 任重而道远。
摘要:《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用他真实的心、用整个生命谱写出来的, 在民间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乐曲内在的情绪变化、主题旋律线条的对比及多次变奏的赏欣、讲解使学生正确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关键词:音乐欣赏,讲解,思考
[1] 《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2]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推荐阅读:
王崧舟《二泉映月》教学流程06-08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0-11
与命运抗争-----读《我与地坛》有感09-24
作文我与名著06-14
我与慈善征文06-18
作文 我与母亲07-01
我与表妹作文07-15
我与他作文07-18
我与环境10-07
我与苹果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