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工作计划

2022-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项新的任务开始之前,有必要去理清工作思路,将工作目标予以细分,让我们提前去做好工作计划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课间活动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大课间活动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大课间活动之初探

[摘要]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中职教育开展“大课间”这种新的体育活动进行一种积极探索。将“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加速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关键字]大课间;人文素质;创造性思维;全民健身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199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基层学校为了响应潮流的趋势,纷纷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近几年,借着教育部的“青少年阳光快乐体育”工程的“东风”,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校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改革之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改革的主题,学校体育的社会特征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职业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认为可以把“大课间”引进中职学校,并作为中职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加速器”,积极开展大力推进,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步伐,也丰富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一、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的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渗透着过多的功利性,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让体育课变得单调而枯燥,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中职教育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引来“清流”将这趟“死水”激活,“大课间活动”就是这股“清流”。然而目前大课间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率低,活动效果不好,这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安排紧密和活动开展缺乏科学管理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陆续在全国中职学校实施“2十1”教学模式,它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产生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就业和上岗方面有较好的建树。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下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2十1”模式使专业课的学习和定岗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学课程设置安排紧密,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大课间的重要性,导致了大课间无法在中职学校真正实施,即使开展了也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大课间的活动效果。

二、大课间在发展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中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大课间”,除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还将体育锻炼与人文教育、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深化体育改革,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教育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但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在开展大课间过程中既有对艺术的欣赏,又有趣味很强的游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训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志趣,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中职教学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他们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大课间可以保证中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充足,运动强度较大,运动质量较高,同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能力,弥补统一活动对提高不同个体身体素质差异的不足,使身体各机能得到均衡化发展。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较差。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创编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健身操等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这样既可极大地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也可打破传统的学生消极接受的模式影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大课间

在中职学校开展大课间,除了要积极探索了在大课间活动中实现体育与职校专业结合,人文与职业技能共融的新方法、新途径,还要解决让学生保持对大课间的兴趣,让大课间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动的效果。

(一)扩大活动的对象,将大课间的开展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目前,开展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可以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扩大活动的对象,扩展为学生与教职员工。把“大课间”活动内容设置为必选与自选两部分,自选是按不同的对象开发创新不同的项目,把内容分为学生部分和教职员工部分。教职员工进行跳长绳、太极拳、交际舞等这些难度性强而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学生则进行集体操、韵律操、踢毽以及球类运动和小型游戏竞赛。必选项目则是选择师生都适宜的活动项目,让师生全员参与,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和效果。

(二)开发“中职特色”的运动项目,服务于专业学习

在开展大课间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专业学习服务,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大课间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机械专业,开设跳绳、跑操等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克服场地和器材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由于资金有限,“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要灵活运用操作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和资源,巧用场地器材。采取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大部分由学生动手制作,制作毽子、沙包、橡皮筋、实心球、方巾、沙瓶等小器材,这样既节约了学校经费,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场地的不足和天气不稳定的因素,可以尝试开发室内大课间。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群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色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体育活动为辅,因地制宜,具有实际操作性,又要能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特长,把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班级特色。

(四)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持活动的效果

实施大课间活动要打“持久战”方能见效果,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大课间活动领导组研讨会,研究大课间活动、资金、安全、考核等工作;二是建立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并把班主任的参与度与班级的整体活动直接挂钩,列入教师的业务考评;三是成立研究活动小组,负责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评估活动效果,开发新的活动项目;四是组织活动开展评比,将大课间活动与学校的体育节、科技文艺节等有机地结合,表彰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和个人。采取了以上措施能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四、结论

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融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集体育、美育、德育于一身。高质量的大课间可以牵动学校的每一根神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了中职学校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学校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创建“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有锻炼项目”的中职特色大课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英,中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96)

[2]李建伟,职高体育课堂教育的人文解读,2011(103)

[3]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4]吴志灵,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张伟健

第2篇: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国家为了保障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相继提出了“校园阳光体育”和“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指导政策,自此,高中体育大课间被正式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范畴。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宗旨是,在原先体育课间操的基础上,以多样性、地域性的特征不断深入发展其组织开展形式,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缓解学业压力,并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趋势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趋势

引言

高中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三观的形成,因此,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格外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课间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体育锻炼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大课间活动方案设计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大课间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当考虑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具体的实用性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设计。第一,因为学校的室外活动场地有限,如果活动轨迹过大,可能会导致学生受伤,发生安全事故;第二,在进行大课间活动之前,教师可加入热身运动的环节,注重保证运动项目负荷以及难度的适中;第三,注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锻炼合适的项目。

(二)创新性原则

传统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育人是思政课和班主任的责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和育人有机统一,在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在体育教学中,只是重复单一的,形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出现懈怠心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游戏活动,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所获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体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措施

(一)统筹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发展

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地方高中在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上多以娱乐性的活动为主,虽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但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高中体育课间活动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开展方式,在保证多样性、地方性、娱乐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培养。

(二)合理安排“阳光体育”时间

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其时间的设计,应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活动的内容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想保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就需要对大课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高中生能够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为达到预期效果,高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在有限时间内对高中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大课间活动当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团队的意识。

(三)重视对体育兴趣培养

高中学校体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体育活动大课间由于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软硬件设施更好地开展体育兴趣活动,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运动兴趣,从而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以评促练养成锻炼习惯

评价本身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功能,因此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学校要善于利用各班级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对课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及积极配合的教师进行全方位评价,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比如,学校可以展开“最佳运动员”的评比活动,在各个班级中选取体育运动细胞比较发达的学生,发放“最佳运动员”的奖章,之后通过学校公众号定期推广“最佳运动员”的课间活动的事迹与经验。学校设计的多元化评价将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五)加强安全管理力度

在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安全问题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切实地确保高中生运动安全,避免他们出现受伤的情况。体育教师应该确保体育活动的秩序性,需要与其他老师加强沟通。体育教师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项目,与班主任、各科教师达成共识,使活动每个环节可以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夠自由变换队形。高中体育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在课间开展体育活动时,需要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健康以及安全氛围之中强身健体。教师也需要做好运动器材维护与保养的工作,定期检查它们的功能,及时维修故障器材以及老化器材,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六)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指导力度

大班期间阳光体育的基本需要是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意味着,在课外体育中,教师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努力引导学生走向阳光体育。在大型班级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指导,以确保学生不至于身体不适,身心健康确实学校应加强组织管理,丰富体育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班级之间的阳光体育,培养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保证各大班级阳光体育的正常运行,体育教师必须率先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建议,展现各大班级阳光体育的魅力。

(七)完善相关的体育设备

在进行体育课程时,学校要具有相关的体育设备,只有学校的设备完善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服务。高中学校一定要尽可能地完善各项设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更顺利地开展体育教学。如果因为设备不够完善而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展,那么学生的心情也会被影响,在以后进行体育课时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从各个方面来说,学校都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对学校的体育设备及时进行完善,从而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在高中各年级之间建立一个大型的太阳体育方案已成为一个优先事项,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制定更有效的体育和体育方案,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并采用多种方法扩大太阳体育活动此外,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团结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生活在阳光下,更积极地面对作为国家支柱的未来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金鹏,廖勇娟.新时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和实施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30):93-94.

[2]王晓兵.如何在高中体育大课间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2.

[3]牛彦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3):86-87.

作者:罗建军

第3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小学体育的拓展性内容,对于强化学生的体质,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课间活动的自主性及趣味性较强,相比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具有特殊的辅助功能。但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缺少有效监管等,这些都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自主趣味性;对策

体育教学是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体育人才,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途径之一。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学生的身心、智力发展水平尚不成熟,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课间操的一种延伸,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养和进取精神。但由于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学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场地器械不足以及监管不当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积极作用,借此提升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体育素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可以锻炼身体,练习技能,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可谓对其健康成长益处多多。目前,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一般都采取集体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活动的内容单一,种类少,只有常见的几种体育项目,对于一些新兴项目的开发较少;活动中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2.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因为缺少充足的经费支持,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得非常艰难,而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足等状况。由于缺少充足的体育设施及场地,学生很难进行新兴体育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以及内容受到限制,这也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

3.缺少有效监管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和日常的体育课堂学习有所不同,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有效监管,导致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秩序性较差,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部分教师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不重视,任学生自由发挥,一些学生由于监管不严而逃避课间体育活动,造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效果的对策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实际上是小学体育课程的拓展性内容,它对于强化学生的体质,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普通的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更具趣味性,因此,教师要探索适合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策略,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1.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应该对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教学效果,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发展的初期,教师应该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极力倡导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开拓学生的潜力和思维。现在许多小学校已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课间活动主体的状况,明确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发挥学生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关注,特别注重对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应与小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共进的教学关系,创造教学相长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氛围,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为小学生进行长远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此外,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与小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2.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活动方式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国家应不断加大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基础设施以及活动场地的建设和投入,丰富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教学方式,推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健康发展,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特色内容,进行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如增设瑜伽、体操、轮滑等体育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在校内可以完成的,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也能增强学生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学校应该在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向学生明确课间活动的意义,以此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体质水平及体育素养。如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划分不同的体育场地,开展不同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也可以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和提升。

3.树立先进的活动观念,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

树立先进的活动观念,完善管理制度是开展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首要前提,也是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教育应剔除传统体育教学管理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树立先进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观念,秉承现代化、信息化、创新化的课间活动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课间体育活动,形成教师、学生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此外,应积极完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进行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系统建设,学校领导及教师极力配合,共同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学校要争取小学体育教学建设的资金及技术投入,形成高效运行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系统,确保各项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小学生处于身心以及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虽然加强学生的自主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是课程开发的重点,但是仍需要学校的指导。为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安全管理,学校以及学生要协同配合,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凭借活动表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作出评断,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允许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小学生进行创造。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强化学生体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对教学设施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监管不当等问题时,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要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活动方式,强化监管,完善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体制,以此强化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力度,规范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秩序,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宫明明,唐源源,陈家群,陈家强,李志凤.贺州市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八步实验小学为例[J].武术研究,2016(01).

[2]梁国忠.“实效”视角下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

[3]邹勇.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0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作者:廖航

第4篇:大课间活动计划

张集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活动口号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内容

1、眼保健操

2、广播操

3、“欢乐腰鼓”

3、师生健康跑

4、队形队列

5、自由活动

四、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强和有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都能到室外去,保证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4、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给予表彰奖励,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上午:第二节下课9:50——10:20 下午:第二节下课15:40——16:30

2、活动方法

大课间活动由各年级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组织,在做眼保健操、广播操和师生健康跑时,每班要保证有两名领操员领做,在做队形队列运动时,每班要有一名领队员,并喊出本班的口号,班级的纪律和队形由每班的班主任在前面组织纪律,副班主任在后面组织纪律。

六、落实情况

学校制定考核表,由校少先队大队委每天考核,周五汇总,评出本周的“优秀体育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

张集学校 2017年9月

第5篇:大课间活动计划

簸栾完小大课间活动计划 为了更好地执行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结合教育行政及相关业务部门的要求,对学校的课间操进行科学改革,为了贯彻落实好上级指示精神,特制定我校大课间活动计划:

一、组织形式:校长亲自抓,由体育教师具体负责,班主任老师协助体育老师组织管理好本班学生,做到协抓共管,层层负责,切实抓好体育工作和大课间活动。

二、活动形式: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大课间活动分四部分来完成:

1、以班为单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球类练习、跳绳练习、跳皮筋、打口袋等等。

2、以班为单位做课间舞。(兔子舞)

3、广播操和兔子舞,全校统一完成,有一名学生领操。

4、列队演练,由体育教师统一口令,完成左、右、后三转,听音乐走队列,一定的范围统一的要求走到本班为止。

三、具体要求:

1、体育活动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每班根据人数分成3-4组。

2、课间舞须学生佩带器械。如彩带、花朵等。

3、课间舞以班为单位,根据年级特点有独特性。

4、班主任老师与科任老师参加学生各项活动。

5、各项活动听音乐有程序地完成。

簸栾完小体育组

第6篇:大课间活动计划

(2011—2012学)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 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终身体育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地参与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共同实现学校本学期制定的“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①上午第

二、三节课课间和各年级放学后的课余规定时间,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累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②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由班主任组织安排。③广播操后,先在原地整好队,然后由班主任教师带到学校规定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活动前班主任教师务必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2、制度措施。学校根据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体育教师指导制等多种制度,且建立档案记录资料。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对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各班要制定出全面的、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好、指导好,以防为主,做到器械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四、大课间活动程序安排

1、进场

2、 广播操

3、分散活动

4、 集合、退场

五、场地安排(就近,具体班级站位体育老师安排)

1、一年级:一年级教学楼西边

2、二年级:二年级教学楼中间

3、三年级:三年级教学楼东边

4、四年级:大操场的东边

5、五年级:操场的中间部分

6、六年级:操场的西边

六、活动内容安排

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每个活动各班级实行互换。

1、一年级: 跳短绳、踢毽子、立定跳远、站(坐)位体前屈、30米接力跑、投沙包、游戏(可参照下面)等

2、二年级: 跳短绳、踢毽子、跳长绳、立定跳远、站(坐)位体前屈、投沙包、30米接力跑等

3、三年级: 跳长绳 、立定跳远、仰卧起坐 、跳短绳、掷实心球、30米接力跑等

4、四年级:仰卧起坐、立定跳远、100米接力跑、跳短绳、掷实心球等

5、五年级:立定跳远、100米接力跑、仰卧起坐、掷实心球、跳短绳等

6、六年级:立定跳远、100米接力跑、仰卧起坐、跳短绳、掷实心球等

七、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3、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记录小组,详细记录活动情况等。

八、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我校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选择了一些小范围的、简单、易行、有趣、有锻炼价值的游戏(具体见附页),各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有限的体育器材和自制教具,尽量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主题。

九、活动内容安排 ,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创编。活动时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如有不详请咨询本班体育老师。

1、各位班主任为具体的组织实施人,体育教师为技术指导和检查人员。

2、班主任按照安排进行,注意运动量和练习方法。体育组进行监控。

3、各班出入场动作要快,队伍要整齐,次序要井然。

4、体育组检查督促各班有效开展活动,并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和评价工作。

十、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学校体育教师各班主任

小学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第7篇:大课间活动工作总结

四年级大课间活动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抓好“每天锻炼”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身体健康,使体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锻炼,学生健康;每天锻炼,校园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还是在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使我们大家认识到此项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疲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活动还能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转变以往的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科学设计,具体实施。

大课间活动虽然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喜欢大课间活动是成功的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我们大课间活动的首要原则,教师、班主任走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整个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孩子热

情高涨,劲头十足,兴趣浓厚,欢心愉悦,真正实现了把快乐与健康送给学生。

三、持之以恒、逐步提高

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它在为学校提供素质发展的条件与时空的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提高。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丰富多采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其次,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课间对自己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喜悦,合作的必须,坚持的重要。我们将继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更有信心发展以快乐为主旋律,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四年级大课间活动工作总结

召庙中心校 杨再萍 2012.12

第8篇:大课间活动安排计划

五龙小学大课间活动安排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苍溪县教育科学技术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并经学校行政研究一致决定在我校开展以做广播操与跳舞及学生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课间活动。

二、活动内容

1、学生做最新版的广播体操(天气热时开展)。

2、师生共跳金龙玉兔舞(天气寒冷时开展)。

3、师生课间自由活动。

三、活动场地

学校内操场

四、活动参与人员具体安排

1、总策划、总指挥——李昌明

2、音乐及音响:蔡泽阳、唐甜

3、领舞:雷顺华、王琴、杨蓉、各班班主任

4、各班纪律维持:各班班主任

5、全校纪律维持:值周老师、体育老师

五、活动安全保障

1、各班班主任高度重视并宣讲安全注意事项。

2、各班成立安全监督小组,随时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不安全现象。德体卫艺处

2014年2月18日

第9篇:大兴中学大课间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创新性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

组 长:吴立琢

副组长:王玉琢

成 员:全体班主任、体育教师和部分老师

四、活动安排

1、广播体操:青春的活力

2、校园集体舞

3、队列队形:蛇形走

4、跑步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2.各班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各班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3.各班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教育。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汇报当天行政值日人员,在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活动。

上一篇:收费站安全行动总结下一篇:康复科业务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