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模式的演变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账表导向审计模式

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审计发展的初始阶段, 当时企业业务性质单一、经营活动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范围小、审计工作量少, 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所有账表进行详细审计已达到查错防弊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忽视审计重点, 审计效率低下, 审计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也会致使审计成本增加。所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企业审计要求。

2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活动日益复杂,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确定内部控制各个环节是否值得信赖, 针对内部控制有缺陷的环节, 以及这些环节可能导致重大影响的项目列入审计关注的重点。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分析可能会忽略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 因此一旦内部控制分析失败, 可能就会导致审计失败。

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随着经济的大发展, 经营管理的各种风险蜂拥而至。在这种前提下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人员通过进行风险评估, 应对评估的风险, 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 通过实施审计工作, 最终完成审计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了, 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在审计过程中把风险意识贯彻始终。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加强对企业各种风险的分析, 可以较好的节省审计资源, 量化了审计者自身承担的风险, 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审计工作。

4 公司治理导向审计模式

一个适应时代的审计方法能从根本上决定审计工作质量, 在强调公司治理的时代里, 将公司治理状况作为审计工作的前提, 能够满足社会对审计的期望, 更好地达到审计的任务职能。在这种前提下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治理导向审计模式。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以审计人员对公司治理的评价为中心, 通过评价报告制定审计计划、实施相应的审计工作、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以及提出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行为活动组织方式。治理导向审计模式认为公司的治理水平会决定和影响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以及信息生成的质量, 对治理环节中的薄弱部分应给与更多的关注, 实施更加详细的审计程序。

5 总体审计模式

传统的审计模式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审计抽样, 由样本结果推断出总体的结论。由于抽取样本数量的局限性, 样本推断整体的结果可能会存在重大的审计风险。同时, 事后审计原则容易使审计结果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出现时间差, 往往会影响审计的效果。因此传统审计中的事后抽样审计, 很难及时对日益复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恰当的评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手段与大数据较好结合, 审计机构开始实施总体审计模式, 尤其对信息数据和风险控制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比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对连续性审计方式、总体审计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大。大数据的核心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从大量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更具价值的信息, 并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处理, 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大、信息类型多样、信息生产数量迅速等特点, 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大数据给审计人员提供了一种能够从总体、动态掌握审计对象情况的技术方法, 通过分析审计对象的全部动态数据, 使审计人员可以建立总体审计的持续性思维模式。因此总体审计模式能够较大程度改变审计人员传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对全部信息进行动态、连续性的分析, 更容易发现信息存在的重大错报,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 总体审计模式应运而生, 总体审计模式处理公司全部、动态性的信息数据, 追求处理数据的效率和效果, 深入认识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组织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必将不断变革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审计工作越来越朝向数据化、总体性、持续性和分析性方向进行转变和发展。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 审计模式逐渐进行转变和变革, 由传统的账表导向、制度导向、风险导向、治理导向审计模式逐步向总体审计模式进行转变, 总体审计模式注重数据信息的总体性、持续性, 更适应当代社会的企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模式,总体审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 2014 (6) .

上一篇:千山兽类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下一篇:浅析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