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英文演讲稿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服英文演讲稿(精选8篇)

汉服英文演讲稿 篇1

Good morning guys,my name is leiyunge and i come fro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lass.it is my honor to give you a speech here today.And the topic i’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is Hanfu.Hanfu does’nt mean the clothing in han dynasty,but the clothing for han nationality.And it’s history can date back to the yellow emperor period.It lasts more than 3000 years and didn’t disappear until the manchu ruled China.That’s to say,the cheongsam,the Chinese tunic suit all can not be calles Hanfu.Because Hanfu is the clothing for we han nationality.What’s more, Hanfu is often ragarded as hanbok or kimono.in fact,hanbok and kimono do have some similarities with hanfu.the two chlothing are introduced to their own country from China.Let’s have a look.The hanbok’s prototype is aoqun ,aoqun is a common type in hanfu,and it is most prosperous in ming dynasty.The kimono’s prototype is ruqun,ruqun’s most popular period is in tang dynasty.I do really hope after my short explaination,you gus can have a rough understanding between hanfu and hanbok an kimono.I also hope One day in the futuru ,when you see someone wearing hanfu in the street,you will not have a mistake about what they are wearing.At last ,i’d like to show you two kinds of hanfu.The first is aoqun,it is very common and it is available for every season.The second is ruqun ,we can always see it in ancient costume drama,but differenrt from aoqun,pepole used to wear it in summer and never wear it in winter.My speech is over ,thanks for you listening,and i wish you guys have knowen more about hanfu from it!

关于汉服的经典作文:汉服变形记 篇2

今天我们排练舞台剧《君思故乡明》,按照剧情要求,我们都要穿着汉服上场,看到其他几个小演员都借来了服装,我的服装却还没影儿,有些慌了神。可妈妈却胸有成竹地告诉我,一定会让我变成一个标准的古装美女。我难以置信,难道妈妈会变魔术?

吃完午饭,妈妈的巧手开始工作,她给我找来了一条鹅黄色的长裙,一条莹紫的细围巾,一根长长的几乎可以把我整个缠绕起来的黄纱带,又让我找出了一条白裙子,再把所有的头花都搬到沙发上。道具全部准备到位。

变装开始了!妈妈先给我辫出两条极细的小辫,在两鬓来回盘绕,不时用亮晶晶的小夹子这里夹一下,那里夹一下,定好形状后又在上面点缀了两个紫色的毛绒绒的花团。后面的头发顺滑地披着,还用一条水晶链压住了头顶的散发。妈妈一边抿着嘴笑,一边给我打扮着,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真想看看自己变成什么样子了。

头发弄好了,妈妈先让我穿好了白纱裙,又套上了黄长裙,我低头看看,觉得自己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接着,妈妈拿来黄纱带在我身上比来绕去,再拿紫围巾当腰带,在腰上缠了好几圈,还打了一个垂坠的结,我的腰都要被勒成豆芽了。黄纱带做的挽纱在我身上裹了一层又一层,我都快热死了,古人难道都不热吗?

汉服课策划 篇3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是谓华夏。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汉字是我们的傲骨,汉服是我们的气节,生为汉族,我为之自豪。但在如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 明白何为汉字?何为汉服?又有多少人还留存着老祖宗骨子里流淌的血性?恐怕寥寥无几。这些古老的,精粹的文化为何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归根结底在于我们自身的意识。中华文化有多少是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未曾忘记的呢?我们一昧的追求西方先进技术,却忘记了自己的根本,甚至丢弃了自己的衣服——汉服。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祍? 什么是裾?什么是袂?汉服不仅仅是一件古服,更是一个民族的脾性和精神!是民族的象征!文化的沉淀!而今,我们应当承当起汉家儿郎的责任——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二、活动主题:”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

三、活动目的

由于新入阁的大部分成员对汉服不太了解,甚至说陌生,特举办本学期末最后一次活动——汉服课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对象

本次活动面向大一新成员和所有对汉服感兴趣的同学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定好时间、地点。

2、宣传部提前开始宣传工作,包括微信、空间、QQ群等。

3、做一个关于汉服基本知识及展示的ppt。

4、通知需要参加活动的同学按时参加。

5、在需要展示汉服的情况下,提前统计并准备好服装。

6、活动开始前两小时检查活动地点是否能用,做好相关事宜安排。(二)、活动中期

1、活动负责人上场,播放PPT。

2、由负责人对“汉服”一词概念做详细讲解

3、由负责人介绍汉服的形制及特点(在有汉服展示的情况下,两项同时进行。)

4、由负责人叙述复兴汉服汉文化的意义

5、提出“汉民族是否需要汉服来表达自己?”问题,由参加活动的同学作答。

6、由现任会长做活动总结性发言并宣布活动结束。(三)、后期

1、活动负责人指定成员留下来打扫场地,恢复场地桌椅摆放。2检查电路及多媒体设备,确认安全无误后离开。

八、应急预案

1、停电,跳过播放PPT一项,直接进行下一项。

2、若负责人临时有事,由其他社团干部继续负责活动的正常

进行。

3、若活动场地有误,由外联部负责人尽快寻找可用场地。

汉服活动策划 篇4

1、活动主题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交流会

2、活动目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校人文气息。

3、活动意义: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中华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我们将立足交大,率先在江西高校中开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普及交大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交大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我校的人文素质。

4、时间:20xx年12月15日19:00――21:00

5、地点:南区礼堂

6、主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校团委

7、承办单位: 汉服文化协会 人文学院

8、协办单位:江西民间汉服(人士)

二、工作人员

指 导: 石初军

顾 问: 江西民间汉服(人士)

总策划: 陈沈平

导 演: 宋检 张瑞

工作组委员:王兴华 梁嗣敏李飞飞 张宇

工作组组员:郭霞 马磊 郭猛彬 詹前裕 林君王智健 张晗

张金燕 刘鹏 李潇

三、活动大概流程

1.汉服及传统礼仪展示(30分钟)

2. 传统文化精讲浅谈 (20分钟)

3. 古琴弹奏及其知识略述 (12分钟)

4. 茶艺及古琴联合表演 (13分钟)

5. 互动提问环节 (15分钟) 6.

四、活动详细流程

到活动开始时间后,主持人和汉服讲解人一同穿着汉服入场,主持人简单介绍下这场活动目的,参加人员及邀请观看的嘉宾和观众后宣布活动正式开始,然后退场。汉服讲解人员开始简单介绍下汉服的概念,之后古典音乐响起,开始此次活动第一部分内容。

1.汉服及传统礼仪展示

本部分活动将展示多款的现已知汉服,包括男式直裾,直身,圆领衫等;女式曲裾,襦裙,高腰襦裙,其中曲裾分大曲裾,小曲裾,襦裙分对襟襦裙与交领襦裙;专门的礼仪服饰玄端等。

具体过程是全部衣服由合适的人员穿着好后在幕后准备好,并排好衣服的展示顺序,当古典音乐响起,穿着人员迈步缓缓上场,原本就位于舞台中央的解说人员开始介绍这款汉服的名字,流行于历史上哪段时间,当穿着人员行至场中间时向全场观众行揖礼,然后展开双臂展示汉服并旋转一周。解说人员则据此介绍这款汉服的特点,细节等。解说完后,穿这款汉服人员在场中指定位置正座(预先放置垫子),然后下一个穿另一款汉服人员开始上场,如此至全部汉服全展示完为止。

全部人员上场后,讲解人员开始讲解传统礼仪,主要包括:辑礼,拜礼,正坐礼,对弈(射)礼等。每一个礼仪,都由场上的预先指定的着汉服人员演示,或一个或多人,其他不演示的人员保持正坐不变,演示完时人员以揖礼拜谢观众,然后坐回原来的位子。

至预定的全部礼仪讲解完后,场上人员全部起来和讲解人员排成一行向观众行揖礼告别退场。同时主持人上场,简单说几句感谢上场人员的话然后宣布第二部分活动开始。

2.传统文化精讲浅谈

主持人上场的同时,两位着汉服男生抬着一张放置古琴的桌子入场(携带有一张凳子),放在场地中央后,两位男生一左一右正坐于桌子两旁,接着主持人宣布接下来由汉服文化协会的指导老师石初军书记向在场观众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意义。然后主持人退场,石初军老师上场并端坐于桌子后开始讲解,讲解过程中一着汉服女生端送一杯茶给石老师,然后退场。石老师讲解完后,两位男生同石老师领过观众谢意后退场,主持人上场,简单谢过石老师讲解,然后宣布第三部分活动开始。

3.古琴弹奏及其知识略述

主持人上场同时,一位着汉服女生用端盘端着檀香炉上场,焚烧檀香,投入炉内并将炉放置于琴桌上(琴桌未退),随后主持人宣布由中国古琴协会会员陈宜外同学为大家弹奏古琴并大略讲述古琴知识。然后主持人退场,陈宜外同学抱着古琴上场,行至桌前摆放好古琴后开始弹奏古琴名曲,一至两曲结束后向观众大略讲述古琴知识。讲解完后,陈宜外同学和着汉服女生起身领过观众谢意但不退场,接下来主持人上场简单谢过几句宣布第四部分活动开始

4.茶艺及古琴联合表演

主持人上场同时两位着汉服男生上场将桌子换过一个位置(由面对观众改为侧对观众并向前方偏左移动),陈宜外同学和着汉服女生则分别抱着古琴和香炉随桌子换到这个位置,另有两位着汉服男生搬上另一张放茶具的桌子放在原先放琴桌的位置。四位男生退场,同时四位着汉服女生上场正坐于琴桌对面,使得中间正好阁着茶桌,两位着汉服女生捧着茶具和提着热水壶尾随表演茶艺的万赢涛先生上场,女生摆好茶具侍立于茶桌两侧侧,万赢淘先生则正坐于茶桌后开始准备茶艺表演。主持人宣布茶艺与古琴联合表演开始后退场,古琴声起,茶叶飘香。泡好的茶则由正坐的四位汉服女生捧给下面第一排观看者品尝,从第一泡至最后一泡,皆如此。茶淡琴停,表演结束后全部场上人员站一排谢过观众退场,四位男生则上场将两张桌子撤下场,同时主持人上场简单谢过几句宣布最后一部分活动开始。

5.互动提问环节

几位对汉服及传统礼仪,对古琴知识了解的人士着汉服上场,一字排开正坐。然后在主持人主持下由场下观看人员向他们提问,提问范围在上述几个方面。提问者举手示意,主持人发现有提问者则由场下预先准备的人员将话筒递给该提问者,提问结束后,场上正坐人士中有愿意回答者则示意主持人递送话筒,然后简明对该问题进行答复。至预定结束时间后,主持人向场下观众示意提问时间结束并抱以歉意。场上正坐人士起身,同时前几部分活动的参与人员此时全部上场,大家排成几行与观看人员互相道谢,然后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结束,人员退场,后勤人员开始收拾场地。

五.活动分工:

(1)第一项目组:前期筹备组(11月7日-12月3日)

组 长:宋检

副组长:张瑞 梁嗣敏

组 员: 潘永胜,李潇,刘鹏,林君,

张金燕,王智健,张晗,蔡志永,周婉

任 务:1、前期横幅、网络宣传

2、海报、节目单制作

3、邀请函向学校领导发送

4、向江西各媒体发送邀请函

5、古典音乐、道具、服装等物品的筹备

(2)第二项目组: 活动组(11月15日-12月9日)

组 长:张瑞

副组长:宋检,张金燕

组 员:梁嗣敏,张晗,林君,周婉

任 务:1、准备主持人以及汉文化讲解员的演讲稿。

2、舞台表演人员准备,包括服装、道具及化妆。

3、请人文学院专业老师对活动进行指导。

4、按秩序登台展示。

(3)第三项目组: 后勤组

组 长:王兴华

副组长:刘鹏刘素娟

组 员:蔡志永, 聂小玲,庄媛媛

任 务:1.负责舞台道具的搬运。

2.协助第一项目组制作舞台背景。

(4)第四项目组: 宣传组(包括迎宾)

组 长:李潇

副组长:周婉,郭霞

组 员:人文学院礼仪队

任 务: 负责活动当天宣传;发传单,迎宾

(5)第五项目组:机动组

组 长:李飞飞

副组长:马磊,詹前裕

组 员:宋检,蔡志永,刘鹏,

任 务:该组核心任务在于晚会期间,负责现场纪律的维持,处理紧急情况,保

证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注:1、项目组人员的任务发生冲突时,要保障第二项目组的任务顺利完成。

2、各项目组人员的任务发生严重冲突时,将重新调整各项目组人力资源;视情况可随时启用机动组。

穿汉服高三作文 篇5

老师在台上娓娓道来,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电子屏幕上展示的一幅幅精美的汉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看着这些图片,我不由得赞叹道,哇,真美呀!我还以为只有少数民族才有漂亮的民族服饰呢,原来咱们汉族也有啊。要是我也能穿一回汉服,那该多好呀。正在这时,老师说请几位同学上来体验一下,穿一穿汉服。我一听,正如我所愿,赶紧高高举起了手。很幸运的,我被选上台去。

我兴奋极了走到台上,拿起汉服。呀,好漂亮的衣服!白色的上衣上配着着精美的刺绣,衣领和袖子边镶嵌着粉色的滚边,下身是一条粉色的长裙。老师告诉我们,汉服的`上身叫“衣”,下身叫“裳”。我想,这大概就是“衣裳”这个词的由来吧。我举起衣服,正准备往身上套,却发现汉服的左边大而长,右边小而短,不像我们现在的衣服是两边对称的,而且衣服上没有一粒纽扣,上身完全是靠腰带固定住,老师说这叫“腰封”。袖子特别宽大,好像舞台上唱戏的戏服,原来这袖子还是口袋呢。我不禁佩服起古人的智慧来,这衣服,设计精美,构思精巧,无论胖还是瘦,高还是矮,似乎都可以穿。

由于是第一次穿汉服,我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先套哪只袖子好。套进了左边的袖子,右边的就摸不到了。两边袖子套好,这腰封又该怎么系住呢?幸好有同学在一边帮忙,帮我在后面绕过腰带,又在前面打上了蝴蝶结。经过一番折腾,好不容易才算穿好了它。穿上汉服,看着自己长袖飘飘,裙摆拖地,似乎瞬间就变成了一位古代的仙女,心里顿时美滋滋的,连举手投足也变得优雅起来。要是此刻能穿越到古代,那就太神奇了。

接着老师又教我们行揖礼,女生左手放右手,放左手的前面,大拇指往里面扣住,男生则相反,再弯腰45度行礼。照着老师的模样,我依葫芦画瓢模仿起来。这样行礼,该是对别人多么的尊重啊!难怪我们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汉服知识竞赛100问 篇6

1、“汉服”一词的记载出于“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请问此句出 自哪里?(C)

A.《史记》 B.《春秋左氏传》 C.《汉书》 D.《论语》

2、同袍一词在汉服复兴者间运用广泛,那么这个词出自哪里?(D)A.《楚辞》 B.《仪礼》 C.《尚书》 D.《诗经·秦风·无衣》

3、现在的汉服同袍属于汉服运动的第几代复兴者?(C)A.第一代 B.第二代C.第三代 D.第四代

4、汉服运动兴起于____年?被称作汉服上街第一人的是谁?(B)A.2004;陈朕冰B.2003;王乐天 C.2003;李婷 D.2004;菲古想

5、历史上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 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史称“永嘉之 乱,衣冠南渡”。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A)A.晋代 B.五代十国 C.宋代 D.元代

6、(甲)楷书、(乙)行书、(丙)篆书、(丁)隶书,以上四种书体的发展顺 序是:(B)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甲丙丁乙 D.丁丙乙甲

7、《三字经》言:“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孟母三迁”的典故,那么 孟母究竟搬了几次家?(B)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8、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 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A)A.铁观音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西湖龙井

9、“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请问这个典故讲的 是哪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D)

A.楚国和越国 B.秦国和晋国 C.齐国和燕国 D.晋国和楚国

10、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 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 风光和繁荣景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而此画的 作者是谁?(D)

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

11、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D)A.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

B.汉服是指汉族人穿着的服饰,其代表为中山装和盘扣的唐装。C.汉服是古装的别称。

D.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12.以下服装中,属于汉服的有(多选):(BCE)A.丝袜

B.裋褐 C.深衣 D.中山装 E.襦裙 F.西服 G.旗袍 H.旗装

13.下列图片中,肯定不属于汉服的是(D)

14.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B)A.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特点是其全部服装都宽袍大袖。

B.交领右衽是汉服的基本特点,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存在过左衽的汉服。C.汉服中的“汉”字指的是汉朝。

D.汉服是因为自身的缺陷,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汉族人放弃的。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B)A.汉服和和服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比如和服都是宽腰带,而汉服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宽腰带的痕迹。

B.韩服的款式受明制汉服的影响很大。

C.吴服是汉服的一种,因为吴服是指上海人民在18世纪末的穿着。D.旗袍是根据从汉服中的圆领袍衫演化而来的。中山装不属于汉服的原因是(C)A.孙中山有美国国籍。B.中山装是窄袖。

C.中山装源自日本学生装,与汉服毫无关系关系。D.中山装上面有扣子。影楼装与汉服的区别是(D)A.影楼装亮闪闪的真好看❤,汉服灰秋秋的不好看。B.影楼装露肉,汉服不露肉。

C.在影楼里穿的衣服叫影楼装,在影楼外穿的衣服叫汉服。D.影楼装在形制上非常随意,汉服在形制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18.以下关于唐装的说法正确的是(D)A.国家领导人在APEC会议上穿着的唐装,与唐朝时汉族人的着装一致。B.国家领导人在APEC会议上穿着的唐装,是汉服体系中的一种。C.国家领导人在APEC会议上穿着的唐装,源自于宋初的官员装束。D.国家领导人在APEC会议上穿着的唐装,是一种现代时装。请将图片和款式名称对号入座。(6分)

1.襦裙。B 2.朱子深衣。A 3.短曲E 4.曲裾。C 5.褙子。D

20.以下关于汉服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汉服运动是指穿着汉服做体育运动。

B.汉服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人每时每刻在所有场合都穿汉服。C.汉服运动的目的是消灭其他服饰。D.汉服运动的口号之一是“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21.以下关于汉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在明风婚礼中,新娘子身着穿着钿钗礼衣,新郎着公服,即所谓“红男绿女”。B.狭义的深衣指的是《礼记》记载、规定的深衣,但现在观点多认为其过于理想化,无法完全的实现。

C.在重大礼仪场合,男子一定要着大氅,以示隆重。D.裋褐是由上衣下裙组成的。

22.以下关于汉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 褙子是对襟的女子罩衫。B. 褖衣是由上衣下裳组成的。

C. 半壁是由上襦发展而来的一种交领或对襟的短外衣。D. 深衣上下分裁,缝合在一起,以表示不忘古制。

23.以下关于汉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在较为正式的冠礼和笄礼中,需要至少2套汉服。B. 采衣是指采花贼穿着的汉服。

C. 汉服体系中的道袍是指深衣制的汉服。D. 私祭时不可穿小礼服。

24.以下关于汉服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汉服不需要有任何的体系,因为任何衣服都可以划归到汉服中。B.汉服的体系较为复杂和庞大,和服和韩服则都很单一,不成体系。

C.衍生服饰是指包涵汉服元素或以汉服为载体衍生出的服饰,是汉服的一种。D.汉服的定义对汉服体系的界定与整理至关重要。

25.以下关于汉服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F)A.清末至新中国建立,从未有人尝试过复兴汉服。B.汉服运动参与者之间互称“汉服同袍”。C.现代汉服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98年。D.汉服运动一开始便受到了广泛的支持,早在2003年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政(和谐)府的支持。

E.2008发生了著名的成都烧汉服事件,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爱国群众聚会烧烤时不小心造成火灾。

F.汉服运动是一场来自民间的文化运动。

二、填缺补漏

1、唐代孔颖达在《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注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华夏”一词。

2、汉服结构的十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服的三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汉服的三个基本形制: ______、______、______。

4、汉服在满清政府时期出现了断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满清政府 “__________”的政策

5、在《易经·系辞下》中有一句话表明了汉服的起源时间,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礼仪是服章的生命。那么根据《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五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被称作四大名锦的是:____、____、____、____。

8、《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 “颂”,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而其有独到的三种表现手法为:

____________;而其中“风”按地区分为“_______”,“雅”按音乐布局分为“_____”、“_____”;“颂”为祭祀乐歌,分为“_____”、“____”、“____”。

9、汉服,又称(),是指()民族的()服饰,时间范围从黄帝即位到()。10.汉服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服自_______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末遭满人_________而没落(势微)。

11、.袄裙由哪一种形制的汉服演化而来?__________

12、《别忘了,你的祖先名叫炎黄》的作者为汉服复兴前辈__________ 13、4.襕衫受__________影响而产生,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时期 14、5.深衣分裁制成,直裾上衣由四幅布缝合而成,象征__________。下裳由十二幅布分裁缝合而成,象征__________。15、6.褶裙始于汉代赵飞燕,最初名称为__________。16、1.黄帝持轩辕而败蚩尤,问鼎中原。这一战为__________ 17、2.崖山海战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于战败后携幼帝投海,十万军民自发殉国 18、3.明朝建立时间为__________,汉家光复,第一任皇帝为朱元璋,年号__________。亡于__________年,这一事件被称为__________。19、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出自《__________》,其文题目为__________。20、6.“寇可往,朕亦可往!”是_______代__________(人名)所言。

三、明辨是非

1、汉服是从三皇五帝开始到明末的汉民族服饰统称,所以唐装也是汉服的 一种。()

2、婚礼中的六礼按顺序为:一曰问名,二曰纳采,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3、“尚方宝剑”可以打昏君、除奸臣,其中“尚方”最先是指唐朝时少府 的一个机构,负责打造御用之物。()

4、古曲《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

5、自古中秋节就有拜月的习俗,拜月通常是由女人先拜。()

6、明代修《辽史》时,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7、汉服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多样性与同一性、完备性和相融性等特性。()

8、冕服,冕服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 由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为红色或黄色)、舄(或靴——明制)等主体部分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相构成。()

9、汉服是汉族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其 中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

10、女子衣连裳,寓意德贵专一。()

四、简答

1、请说出“汉服同袍”四个字来自哪个典故

答:“汉服同袍”取自于《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请判断该服饰是否为汉服,并简略说出原因

答:(1)不是。图中服饰为汉服的衍生服饰,并不符合汉服任一款的基本形制。(2)是。图中服饰为中衣和中裤。

(3)不是。图中服饰为汉服的衍生服饰,虽然有类似的地方,但领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交领,而且形似深衣的外衣并无衣缘。

3.有观点认为,“汉服体系应当按照朝代划分”。请你简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4.有观点认为,“汉服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汉文化的复兴”,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5.有观点认为,“汉服运动没有政(和谐)府的支持将举步维艰”,也有观点认为“汉服运动兴起自民间,也应当只由民间进行下去”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3、4、5 为开放式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6、汉服只是单纯的指汉朝的服饰吗?

答:不,汉服指汉民族的服饰。“汉服”一词最早于《汉书》就有记载。

7、汉服和唐装有什么关系?

答: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人们指的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和汉服是完全不同的服装体系

8、汉服的主要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交领、右衽、系带 9请说出三种汉服款式。

答:曲裾、直裾、襦裙、褙子、袄裙、直裰、道袍、圆领袍等等

10、汉服中上衣下裳的“裳”是指什么?

答:泛指没有裆的下体服装。根据形制不同可分为裙,帷裳,蔽膝。

11、汉服背后有条中缝线,它有什么寓意? 答:这条线代表中正,告诫人们做人做事的态度。

12、中衣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 如同西装中的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3、裋褐是什么?

答:又称短褐、短打,原意为粗布短衣,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服饰。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服装或武术军服(作训服)穿着,但不宜在礼仪场合穿着。

14、汉族的男女在成年之时行的成人礼分别叫什么? 答: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

15、汉服可以穿白色的么?白色的汉服是不是就是丧服?

答:汉服当然可以用白色。并不是白色就意味着丧服,丧服用的是原麻,原色的麻白是白中偏黄,实际上是“麻黄色”。

16、深衣(如直裾、曲裾)和通裁(如道袍、直裰)的区别在哪里?

答:深衣为了继承祖制的上衣下裳,是分开剪裁的,上下缝合, 长度到脚面,两侧不开叉。而通裁顾名思义,上下使用同一块布裁剪。

17、男子可以穿曲裾么?

答:可以,曲裾源于一款盛行在秦汉时期,通常作为礼服的深衣。衣裾曲裁,绕襟,男女皆宜。

18、请说出齐胸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腰襦裙的区别。

答:齐胸襦裙裙子系带于胸上,齐腰襦裙系带于腰间,而高腰襦裙系带于胸下腰上。19.汉服襦裙一般出现的衣领形状有哪几种? 答:交领,立领,袒领

20.直裾下摆应为多少片拼合?

答:12片

21.至今出土的唯一曲裾实物是在哪里出土的? 答: 马王堆

22.齐胸襦裙盛行于什么时期? 答:唐朝

23.女子襦裙的袖长应至少有多长? 答:过指尖

24.垂胡袖一般出现在哪种形制中?

答:曲裾

25.袄子有前中缝吗? 答:有

五、抢答

1,汉服是汉朝的服装吗? 2,汉服是交领左任吗?

3,汉服是那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4,汉服都是宽袍大袖吗? 5,汉服裁剪的中线表示什么? 6,汉服从什么时代开始流传? 7,汉服从什么年代突然消失? 8,汉服上街第一人是谁? 9,汉服复兴的口号是什么?

10,汉服称呼自己的同道为什么?

11,汉服中常用于祭祀,婚丧的正式礼服是什么? 12,汉服又叫什么?

13,汉服就是指古装吗?

14,满清以来依旧保留汉服基本特点的是什么职业? 15,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6,汉服运动以什么为载体? 17,汉服运动之歌是? 18,汉服不适合运动吗? 19,和服和韩服是汉服吗? 20、唐装、旗袍是不是汉服?

【答案】

二、填缺补漏

1、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2、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

3、交领、右衽、系带;衣裳制(“上衣下裳制”亦可)、深衣制、通裁制

4、“剃发易服”

5、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6、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7、云锦(南京)、蜀锦(成都)、宋锦(苏杭)、壮锦(广西)

8、赋、比、兴;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9、华服、汉装、华夏衣冠(答其一即可)汉 传统 明朝、明末(答其一即可)

10、汉民族传统服饰 黄帝 剃发易服

11、襦裙

12、天涯在小楼

13、圆领衫,唐

14、四季,十二月

15、留仙裙

16、涿鹿之战 17、1279年,陆秀夫 18、1368,洪武,1644,甲申国难

19、诗经,黍离 20、汉代,刘彻

三、明辨是非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抢答

欣赏汉服的作文 篇7

这几天的西塘古镇和往日不同,大街上都是穿着汉服的游客。当然,我和妹妹也早早准备了参加节日的服装。我的汉服上有很多刺绣,小鱼儿、花朵,还有飘逸的纱布;我的裙子很长,还是双层的,可漂亮了。妹妹的汉服上有白云和一条可爱的小锦鲤。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游客都夸我和妹妹可爱呢。

这是我第三次来西塘,清澈的河水,古老的建筑,来往的游客,还有可爱的猫猫狗狗都让我记忆深刻。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塘的特色早餐——馄饨、汤包、圆子……

听说西塘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古镇,我们一家这就准备出发去游玩啦。

经过2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名不虚传的西塘。 下来车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一排排整齐的瓦房,但是它们只有一层高。西塘沿河而建,河水非常清澈,好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河的两岸是一座座紧紧相连古老的房子,河面有两座弯弯的石头桥,把东西两街连为一体。像一副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啊!

西塘也有很多的小吃,我们东瞧瞧,西看看,时不时品尝那美味的小吃,有香香的松饼,鲜美的肉丸,甜甜的桂花糕,还有臭豆腐……两岸的精品店也是不计其数,我们走进一家店里,细细观察那些琳琅满目的物件,特别是那辆小摩托车,做的非常酷炫,还有那些精美的玩具更是引人注目,我拍了许多照片作为留念。

有关“汉服运动”的研究综述 篇8

内容提要

“汉服运动”指的是以中国民间的部分汉族青年为主体,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在网络内外恢复“汉族传统服装”的运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出现传统复兴的新趋势,汉人意识到了自己在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民族服饰上的尴尬处境,进而对自己的民族身份自觉地产生了焦虑与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汉服运动便应运而生,由此招来社会各界如火如荼的讨论。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汉服运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目前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汉服的界定、特点、流变,“汉服运动”的原因、概况、影响及对“汉服运动”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缺少系统理论分析、研究思路狭窄、研究力度不够、学术支撑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汉服运动

民族认同 网路 文化复兴

一、引言

“汉服”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而形成、发展而发展的,有着和中华文明同样悠久的历史,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是构建民族形象的支柱。现代社会,西方服装在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交生活等方面全面普及,汉服已退出历史360多年,服饰文化的文脉被割断,服饰艺术所反映出的民族精神不断丧失。进入互联网时代,汉服的星火却因汉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而燎原成了一场运动被迅速融入到“文化战略”和“民族复兴”的宏大语境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一场方兴未艾的社会运动。服装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最直接呈现的文化符号;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人类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全球化语境下,抢救和研究“汉服”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汉服”的曝光率直线上升,“汉服”“汉服运动”在网络中已经是常用概念,甚至是一个热门话题。汉服运动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背景下复兴传统文化的服饰诉求。网络是汉服运动的发起地,也是最大的推动力。近来由于不少城市实体汉服店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机构、商业场所的应运而生,汉服运动也开始从网络上的热议更近一步地迈向公众的日常生活。与网上讨论如火如荼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界对于“汉服运动”微弱的关注度,对此现象投入的研究较少,相关的文献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之中。笔者在对相关网站、网页或论坛里有关“汉服”问题的讨论或言说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对仅有文献进行搜集阅读,作出以下简单的梳理,具体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

二、研究背景

(一)概念界定

1、“汉服”

“汉服”一词在汉朝就被明确地提出,“汉服”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统治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史•仪卫志》记载到:“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清兵入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汉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1如今对于汉服的界定,有人认为特指汉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服饰;有人认为指整个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有人认为“汉服”即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可以称之为“华服”、“国服”。各界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比较同意以下说法:汉服的界定标准可表述为:“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 1张梦玥:《汉服略考》,《语文建设通讯》,转引自汉网论坛http:///bbs/dispbbs.asp?boardID=42&ID=58970&page=1.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2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3

2、“汉服运动”

根据汉服运动倡导者的界定,“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是通过汉服同袍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民国初年便有了倡导汉服的先声。章太炎是近代制汉服第一人;民国后,儒者夏震武先生束发深衣,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也宽袍大袖游历欧洲,这是个人对汉服文化符号的认同与提倡。在官方,袁世凯任总统期间,祭天、祭孔也都是依照汉服衣制,不过未被时代所接纳。汉服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中是在2003年11月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穿深衣汉服进行的街头展示。自此,汉服运动便慢慢发展起来。根据新时期汉服运动显现出来的特点,笔者较同意以下界定:“汉服运动”指的是以中国民间的部分汉族青年为主体,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在网络内外恢复“汉族传统服装”的运动。4

(二)汉服运动发展概况

2003 年11月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穿深衣汉服进行的街头展示,新加坡《联合早报》率先做了报道,多家媒体转载,这被汉服爱好者视为现代“汉服运动”的开端。随后“汉服运动”逐渐兴起。“汉服运动”的兴起直接得益于互联网,它也是近年来中国网络中颇为火热的文化思潮,“汉服运动”的积极分子以年轻人为主,且以“网友”“网民”居多。他们自称“汉服爱好者”“汉友”或“汉服网友”,活跃在有关汉服的论坛、网页或网站上。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如“汉民族网”、“百度汉网吧”、“百度华夏吧”、“汉未央”、“汉韵唐魂论坛”、“中华民族服饰论坛”等等。网上的活动主要是建立相关网站,通过网络平台来推动“汉服复兴”。根据对其网页内容的浏览,其核心内容是:明确网站的宗旨、通过网络 2李婧伊

漫谈汉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复兴 3 韩星

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文化反思

4王军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1)4 张从兴.汉服重现街头[N].联合早报,2003-11-29(25).论坛讨论“汉服运动”、提供相关汉服的知识和资料、设计汉服、提供网外交流信息、汉服订购等。虽然“汉服运动”依托的主要是网络虚拟社区,不乏“网络口水之争”,但它的活动空间和影响早已超越了互联网,活跃于其中的“汉服爱好者”或“汉友”们已实实在在地结成了为数众多的亚文化社群,他们的活动从网络讨论进入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如身穿“汉服”,举行各种传统的“仪式”或参加游园、祭祀、聚会等活动。目前来看,“汉服运动”仍处于发轫阶段,在现实中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也未见过多的不良事件和消极的社会影响,政府也没有明显的干预意图,“汉服运动”不温不火地继续推进是可以预见的。

三、研究现状

(一)研究成果

学界对“汉服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投入了一定的关注力。从已经发表的一些论述汉服、国服的文章可以看到,服装专业、历史学、国际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正对该现象进行初步研究。具体分以下几个研究方面:

1、部分学者将重点放在“汉服”上。如服装工程学院讲师张建在《中国传统国服文化价值初探》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国服的秩序性、教育性、礼仪性及象征性;服装设计者朱河在《华夏衣冠,造物之美》一文中分析了汉服中的造物文化;美术学院李晰《汉服论》从汉服的品制、形成、汉服美与美术等方面详细剖析了汉服;鲍怀敏对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进行了分析;付丽娜阐述了汉服的由来及款式特征;张军浪从汉服的审美层面分析了汉服的精神文化价值;史学界的张梦玥则特意考察了“汉服”的内涵及其流变。

2、部分学者研究了汉服运动兴起的原因。如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者王军在《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一文中通过规范论、工具论和建构论视角透视了当下汉服运动的复兴;国际政治学和社会学界的学者则多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角度来思考“汉服运动”。

3、部分学者看到了汉服运动积极的方面,发表文章支持此运动。如许海玉对话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提出《给汉服一个复兴的理由》;周衡在《论汉服的复兴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汉服运动并提出了反思与展望;徐文智从寻找文化认同的角度提出《让汉服成为现代人的盛装礼服》;哨井风《崇尚汉服的背后》赞扬了汉服实践者的民族情怀。

4、部分学者文章中提出了质疑的声音,如陈四四《行走在挑剔的眼光中》阐述了对穿汉服抱有的怀疑态度;廖宝平《对复兴汉服的焦虑》以冷观的眼神看待汉服运动;王前海《看朱忽成碧》一文中也对汉服运动表示出了忧虑。

5、部分学者以冷静、理性的眼光看待汉服运动,从汉服运动的积极与消极方面均作出了思考,如熊建军《论汉服运功》阐明了汉服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地位与现状;陈英《关于当代复兴汉服的思考》探讨汉服复兴的现象及积极意义,对汉服复兴的原因、思路和方式提出了建议。

(二)争论焦点

目前对汉服运动研究的争论焦点,集中在怎样看待汉服运动,如应不应该恢复汉服、恢复到何种程度、如何推陈出新等定位、定量、定性诸基础性问题,以及汉服运动是否会引发大汉族主义并影响汉族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处等深层次难题。从本质上来说,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对汉服运动利与弊的思考。

1、持质疑态度,聚焦于汉服运动的消极影响

从报导的情况来看,“汉服爱好者”们在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误解”,如:(1)被认为穿着“寿衣”上街,很不妥当,由此引起过官司;(2)被误解为拍电视剧或拍电影的专业或群众演员;(3)被误解为“穿越”或者是cosplay;(4)经常被误解为日本人或韩国人,而“汉服”也往往被当成是和服或韩服。即使有知道这是汉服,但对日常生活中穿着打扮,依然感觉不可理解,认为无法接受。这些误解其实是人们对汉服运动现实层面的感性反对。此外,媒体报道中也随之出现了理性质疑的声音,最具代表性的,是《人民日报》2007年4月6日第011版编辑吕绍刚、闻白发表《三问汉服热》,采访有关专家后提出三大质疑:

(1)认为汉服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赚取“眼球”,抢占商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惯用的策略,在这一思路下,文化并非“本位”,而只是经济收益的一个引子。5就“汉服运动”而言,我们可以明显觉察后面所蕴含的商业冲动和商机。譬如,一旦“汉服运动”深入推进的话,必 5 王军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1)定引发“汉服”市场热,犹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会议后的“唐装热”。6从媒体报道和网络消息看,现在有一批服装行业的人员推动或关注“汉服运动”,有些网站也已经开始小规模售卖自己设计的“汉服”。

(2)认为汉服运是狭隘民族主义。作家余秋雨说“如果中国人都要穿‘汉服’,那就进入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概念之中;既然已经进入这个概念,那我要问:你们把五十几个少数民族放在哪里?”一些讨论者批评“汉服运动”中确实存在的“大汉族主义”情绪或“汉族中心主义”观念,担心它的蔓延有可能会对国内的民族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张跣在《“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中指出:“汉服运动的认同,是一种汉民族本位的认同。这样一种认同,完全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同观。它不仅预先假设了汉民族血统的纯正性和非生成性,完全无视从古到今不曾停息的民族之间从血缘到文化(包括姓氏)的交流与融汇,而且完全无视各少数民族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另外,张跣在文章中还指出:以汉服为标志的社会运动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它体大思精,目标明确,既有现实的追求,又有远大的志向。所谓的汉服运动绝不是单纯的恢复汉服的运动,也不是什么弘扬传统文化的运动,而是一场全方位的、以兴汉为宗旨的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运动。第二、它结构谨严,思路清晰,“汉网”具有强烈的组织色彩和等级观念,至少有这样的倾向。第三、以汉网为代表的汉服运动的主要网站与其说是“文化交流的网站”,不如说是宣传站、组织部、活动厅。第四、网站上的内容设置具有强烈的 “战斗色彩”和“火药味”,一些汉服爱好者在网络上唯汉服独尊,攻击旗袍和新唐装,更有甚者进入民族领域,其攻击满族的激烈言行无疑引起了公众的反感。

(3)认为汉服运动是复古表演。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热潮渐渐兴起,一些诸如读经、入私塾等原本不常见的现象,渐成“新时尚”,甚至还有人提议改公元纪年为“黄帝纪年”、将地名改为古地名。“这些举动只是文化表象、文化符号或文化载体等形式上的复古。”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认为,这些活动,其实更像是一场场“表演秀”。除了对以上问题的担忧而出现的反对,还有其他质疑 6 注释:此处的“唐装”不算汉服。唐装原指唐代的汉服,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清末指中式着装风格的服装,也即是“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属于满服的范畴,与“唐朝的服装”(汉服)在风格、款式上面并无丝毫相似之处。现在人们看到的“唐装”,并不是真正唐朝的服装,而是借唐朝的名义并结合满清服饰“创新”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而非汉族的民族服饰,也不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上一直传承的服饰。的声音,如2006 年一次记者会上,时任文化部长的孙家正说 :“有些年青人在提倡穿汉服,但是我到现在搞不清楚什么服装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这是对汉服作为文化符号有效性的质疑。

2、持支持态度,聚焦于汉服运动的积极影响

“汉服运动”更多的是支持的声音。它得到了不少名人包括一些大学教授、年轻知识分子、影视演员、服装设计师的支持、赞赏和鼓励。他们认为,汉服的意义决不只是一件美丽的衣服那样简单,它历经了几千年,已经融入汉族人的血脉,成为汉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载物,是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血脉里传承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包含着汉族人民对天地自然的尊重,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汉族服装是汉族文化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汉服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恢复汉服十分必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主体的汉族有着不应推却、也不能推却的责任。最早在网上开展“推广汉服计划”的汉网新闻发言人李敏辉认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们需要一面旗帜来引领我们,与断裂的历史文化相衔接。汉服就是这面旗帜,由汉服把现在文化与历史文化连接起来,使现代文化的根扎下去,我们的民族才能凝聚,才能发展,才能强大,才能实现复兴。复兴和复古的区别在于,复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而复古只有承前和继往,并没有传承的概念,我们要做的是把消失了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捡起来,并且把它发扬下去,找回汉民族的主体性。汉服不是复封建制度的古,也不是社会时尚复古风潮。它是为今天现代中国汉族群众而复兴的民族服饰,它将拥有和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服饰相同的地位。汉服并非作为日常服装,而是在不同礼仪、文化、节日场合穿着,“它是穿在身上的文明,写在身上的历史,是文明进步的标志”7我们说复兴,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的封建社会,而是通过汉服,复兴汉服所承载的文化精华,重塑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凝聚民心,重振民族精神。汉服运动是复兴的一个引子,由此引出的传统复兴、文化复兴、文明复兴,便是我们现在走出困境的复兴中华之路,这是汉服运动最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问题

王雪莉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

2006年6月,第11页 “汉服运动”虽然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但是,笔者认为,学界目前对“汉服运动”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在“中国知网”上关于“汉服”“汉服运动”的论文,从93年到05年,每年有依稀一两篇文献,06年达到17篇,之后几年,一直都也不过有十多篇。从“读秀学术搜索”结果来看,关于“汉服运动”的资料,中文期刊有51篇,从06年到13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多是美术学院学报、艺术学院学报、服饰导刊、文艺生活等期刊中;相关报纸有10篇,从06到13年,一年两篇左右,集中在地方性报刊(如齐鲁晚报,上海文汇报)中,少见于全国性报纸中;相关文档有9篇;学位论文仅一篇。从研究的情况看,长期以来,有关汉服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甚少涉猎,仅有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汉服原型简单概述以及当代工艺制作等方面,对“汉服运动”问题的厘清与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而关于“汉服运动”的原因,意义等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还比较缺乏,只有少量文献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且大部分是服装专业、设计专业的学者所做论文,重点探讨了汉服的美学欣赏价值、汉服的流行性及其特点、服饰承载的文化价值、服饰的发展史、话语权等,对其他内容缺乏研究探讨。此外,作为一场“社会运动”,也应该有相关的社会运动理论或社会运动分析框架的文献来解释汉服运动,可关于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这是很大的不足。而关于汉服运动兴起的原因,之前的文献多从规范论、建构论与工具论的角度作出阐述,少数谈及文化认同的因素,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没有做出具体阐述。

四、小结:研究趋势展望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服饰既是代表其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同时也是维系其族群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纽带。我们说,语言奠定了民族生存的根本,服饰就成为构建民族形象的支柱。”8在外部流行趋势与内部需求两个共同合力作用形成的压力下,服饰,这个文化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词素,带着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延续与发扬的期望,很自然地被我们第一个推至前庭。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抢救和研究“汉服”具有重要意义。

从对网站、论坛的研究来看,关于网上的讨论,既有颇为严肃、认真的接近8 晏琦

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华民族服饰发展

[J].才智.2008(01)于学术性的讨论,也有不着边际或根据不足的议论。其中很多言论较为理性、冷静和具有深刻的思考,但也有因为网络论坛的“匿名性”特点而导致的在相互刺激中出现语言暴力化、言论狂热化或过激化,甚或沦为“口水仗”的情形。迄今为止,网络内外关于“汉服运动”的讨论主要涉及下列议题:汉服的界定问题;是否应该恢复汉服;如何恢复汉服;“汉服运动”是否会引发大汉族主义,并影响汉族与中国其他民族的共处;“汉服运动”的影响与未来走向;如何认识和理解“汉服运动”等。随着网上讨论及网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预见,对“汉服运动”的研究投入的关注度会加大,研究范围会更广,研究程度会更深入。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以理性的眼光辨证看待此现象。“汉服运动”在汉服常识的普及及传统文化的宣扬上,确实有贡献,这是不容抹杀的。但它缺少强力的学术支持,没有相当的社会侧重,底子薄,时间短,后劲不足,很难规模化,群体化,多元化。“汉服运动”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人更像是盲目的跟风者,并非以宣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目前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仅仅是因为汉服看上去很漂亮才积极地“投身到汉服复兴事业”里面来,不想了解这件衣服背后的礼仪文化,只是因为它好看才买了一大堆除了拍照之外基本不穿。这就造成了在意形式而忽略了精神实质的问题。诚然,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放放风筝游游公园,这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复兴”。此外,倡导者们透露出的一些心态,还是值得人们反思。汉服的复兴是因为看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因此反思我们汉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可见汉服的回归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攀比或者是民族认同焦虑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产生了对汉服以及汉服背后的传统汉族文化需求,很容易走上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我们优秀传统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感染力,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文化的反思。

可见,在“汉服运动”的路上,在研究“汉服运动”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大的空间可以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军 网络空间下的“汉服运动”:族裔认同及其限度 [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01)

2、周星 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国有关“民族服装”的新动态 [J].开放时代.2008(03)

3、李晰近现代“汉服”相关学术研究概况分析 [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01)

4、张跣 “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4)

5、周攀 从“汉服运动”看跨文化比较的误区 [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1)

6、晏琦 透视汉服复兴现象下的中华民族服饰发展 [J].才智.2008(01)

7、李晰,樊帆 现代化进程中研究“汉服”的意义 [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7)

8、王海健 由“唐装”所引发的对传统“汉服”特征及其恢复的思考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9、刘晓萍 从汉服文化元素看民族服装的继承与创新 [J].艺海.2011(07)

10、许海玉 给“汉服”一个复兴的理由——对话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 [J].中国制衣.2007(11)

11、哨井风 崇尚“汉服”的背后 [J].浦东开发.2007(05)

12、王惠琴 “汉服”与“国服” [J].饰.2008(01)

13、杨金海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复兴 [J].贵州社会科学.2010(01)

14、熊建军 论汉服运动 [J].唐山学院学报.2011(02)

15、苏轻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民族论坛,2005 年第 11 期

16、鲍怀敏,安继勇 汉服的特点与流行性分析 [J].济南纺织服装.2010(01)

17、陈英 关于当代汉服复兴的探讨 [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18、张志春 中国服饰文化[ M ] 第2版.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69-71.19、廖保平对复兴汉服的焦虑 [J].人民公安.2006(13)20、王蕾 从汉服风貌观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运用 [J].天津纺织科技.2011(02)

21、胡珍 汉装,中国华彩 森林与人类,2006 年第12期

22、朱河,杨先艺 华夏衣冠,造物之美——浅析汉服中的造物文化 [J].美与时代(上).2011(09)

23、张君浪 从汉服的审美层面看汉服的精神文化价值 [J].才智.2009(28)

24、徐寅杰 汉服复兴之于公民社会建设的作用 [J].山东纺织经济.2010(06)

25、周衡,许云彤 论汉服的复兴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1)

上一篇: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常见硬盘检测修复坏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