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常见问题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干部考察常见问题

水城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

近日,为让离退休干部们亲眼目睹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水城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40余人参观考察了大河堡·凉都花海景区、百车河旅游度假區。老干部对该县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今后“中国凉都·生态水城”的发展更加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王祥英)

第2篇: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历史考察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风建设围绕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务进行;建国初期,作风建设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作风建设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进行。89年党的作风建设的历程,展现出了一条“坚持主旨、服务中心”的清晰轨迹,为我们今天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富具规律性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在党建学科中,作风是一个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作风是指做官做事的风格和格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和考察其历史进程,对于准确把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进新世纪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历史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风建设围绕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务进行

从1919年5月大革命开始到1949年10月建国前夕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成为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和有效法宝。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属于革命党,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在革命实践中养成了很多优良的作风。毛泽东曾经指出:“同志们要注重培养务实的作风、调查研究的作风,注重不沾染旧社会的习气,不标榜、不张扬、言必及义”,他对当时社会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对革命干部最基本的作风要求。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发扬顽强的作风,先后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针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状况,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从思想上建党,指出要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并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作风建设的内容和方法,这是我党加强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党开始系统进行党风建设的重要标志。举世闻名的长征,形成了“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为核心的长征精神与革命作风,成为夺取土地革命的胜利、使党的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重要法宝。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作风的特点体现为:其一,重视解放思想。为了从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上分清是非,教育全党学会和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1941年5月,我们党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提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命题,强调学习理论必须“有的放失”。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明确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标志着党的党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成熟。其二,重视以军带民。革命年代,军队对巩固党的政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军人在老百姓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保持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人民军队作风建设,1947年10月,毛泽东亲自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l令》,全面阐明了对军队作风的要求。其三,强调群众主体。毛泽东在总结我们党早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重视调查研究,要求党的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

在优良作风的保障下,抗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949年1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作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战争时期的延安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的有志青年中产生了极强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2.建国初期作风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改造”的主题进行

从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道路在曲折中发展。

建国初期,党的政治地位和中心任务发生了根本转变。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中心任务由革命斗争转变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毛泽东曾经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全新的环境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党的指导思想初具规模,为作风建设的顺利突进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虽然新中国的领导干部绝大部分在作风上保持了充分的纯洁性,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给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中国革命胜利后,一定有一些人腐化、官僚化。”为了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从1950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运动。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里,中国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都基本步入正轨,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

这一时期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依靠制度抓作风建设,为我党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制度基础。从1949年9月至1956年12月是中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党中央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开展了整党运动,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总结了党执政7年党性党风建设的经验,强调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领导制度上对党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强调集体领导。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6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第二,依靠群众抓作风建设,为我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实践基础。从1957年到i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非常注重走群众路线。1957年开展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

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从1960年起,毛泽东多次讲话,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在党性党风建设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1963年5月开始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整党为出发点,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教育和党员标准教育。第三,依靠党的优良传统,为我党经受“文化大革命”的考验奠定思想基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错误的政治运动,偏离了作风建设的方向,党的建设脱离了群众。但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不忘优良传统,同“左”倾错误进行斗争,经受住了考验。

这一时期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愈演愈烈的个人崇拜和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扭曲发展产生了不正常的领袖权威和个人专权,给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混乱和危害。

3.改革开放以来作风建设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内涵不断拓展,成果不断凸显。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提出,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工作重点重新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指导思想逐步健全,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涵日渐充实。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效,在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的同时,也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领导干部也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

这一时期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表现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党中央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他把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联系起来,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破坏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本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党中央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根据形势变化和党的队伍建设状况,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他在中央纪委六次、七次全会上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能否执好政的重要依据。”特别在中纪委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并就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力度前所未有。在这期间,中央先后颁布多项制度法规,要求领导干部在树立良好作风上作表率。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两个《决定》迈出了建立健全党规党法的新步伐。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两个《决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性党风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新形势下的作风建设的要求。三是取得的成果前所未有。从1998年到2001年,集中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三讲”教育,着重解决了一些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些年来,全党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加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的主旨进行的,大大优化了领导干部的作风,推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提出了全面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以优良的作风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到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因素,领导干部作风上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宗旨意识不强、学风不浓不正、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措施不力、政绩观不正确、个人主义严重、党纪观念淡薄、贪图安逸,奢侈浪费、律己不严,腐化堕落。

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启示

结合我们党89年以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历程,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第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事业来进行。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作风建设目的是推进党的事业。随着我们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任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和“三反”的思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国家面临着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党的八大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脱离群众的问题凸显出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从1983年开始,用三年半的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了整顿,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01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各级党的领导干

部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第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陷入盲动。执政党的理论建设也是如此,一个执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增强执政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执政理论的指导。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践行法治至上和人本管理的施政理念,平等开放的民主精神,维宪遵法的法制精神、公开公正的开放精神、守信重诺的诚信精神、高效务实的效率精神和改革开拓的创新精神,以这些精神为指引,整体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第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处理自己和群众的关系问题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是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的。面向未来,我们党的执政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第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以完善的机制为保障。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完善的机制对于抓好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科学实施领导干部职能定位,做到不过多地强调控制管理,不热衷于争权夺利;另一方面,要科学实施领导干部角色定位,做到自律、坚守操洁;最后,还要科学实施领导干部政务流程定位,做到管理服务精细化、信息化。

第五,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以合理的方式为依托。合理的方式是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直接力量,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同时,还要重点围绕《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规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领导干部“七不准”》、《领导干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进行教育;同时要注重廉洁文化建设,作风是文化的产物,培养优良作风就必须建设廉洁文化,在吸收传统与西方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不断创新,以廉洁文化建设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作者:刘新庚 夏可珍

第3篇:论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内容与方法

〔摘要〕基于3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反馈的调研材料,研究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我国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内容应涉及政治忠诚、政治信仰、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六个维度,现有考察方法主要包括经常性考察、原则性考察、系统性考察和联动性考察。受访者还认为,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依然存在考察形式单一、考察方法缺乏创新、考察标准不具体、考察过程不规范、考察时间不持续、考察机制不健全、考察制度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从丰富与创新考察方法、建立清晰量化的考察指标体系、拓展并深化考察的范围与内容、综合研判考察结果并有效运用、完善分工协作与高效联动的考察机制等多个方面优化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

〔关键词〕高校领导;政治素质;干部考察;政治标准;干部队伍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1〕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背景下,政治素质考察与政治把关,是党对领导干部培养与考核的重点内容。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政治方向引领高校的办学方向,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是我国办学治校的核心力量,只有高校领导干部具有正确的政治站位,才能确保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遵循正确的发展路线。因此,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需要在选人用人时重点考察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内隐性和可变性的内在品质,考察者难以快速、准确地对其进行识别与评价。高校领导干部考察中如何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如何更加准确地考察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成为新时代干部考察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对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干部的主题调研,通过对访谈材料与实证数据的整理归纳与统计分析,探索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改善与增强我国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的思路与启发。

二、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意义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学术科研的重镇,是现代国家培养精英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决定民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自诞生以来,就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政治使命。“对高等教育在政治上的合法地位不必大惊小怪,所有伟大的教育哲学家都把教育作为政治的分支来看待,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都是如此。”〔2〕中国高校的政治使命,已提升到民族发展与未来的高度,在意识形态宣传、社会主义价值确立、科研水平提高、社会文化构建与反思等层面上作出贡献。〔3〕正是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政治色彩与政治使命,使得我们更加重视高校领导干部的考察与选任,尤为重视对其政治素质方面的考察。

(一)政治素质的定义与内涵

“政治素质”这一概念是在“干部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相关概念中演变产生,它在不同制度背景的国家、不同领导人执政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下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政治素质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性,概念涵盖面广、涉及面宽、包容量大。〔4〕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诸多文件对“政治素质”进行了界定和阐释,政治素质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5〕这里所探讨的政治素质特指干部处理其与组织及其领导者之间关系所持有的基本立场、观点、态度与行为特征的总和,是干部素质体系中那些能够用于履行政治责任、完成政治使命与促进政治成长的关键素质。〔6〕良好的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与为官之基,是领导干部从政履职所需素质的核心。

(二)高校领导干部的独特属性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7〕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直属高校的领导人员肩负着科教兴国的使命。在确立社会主义办学的正确方向后,高校领导干部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少数与决定因素,高校领导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努力践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领导干部发挥着策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引导的重要作用,承担着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领导人员所具备的独特属性、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使其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方向、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政治素质考察的时代性与必要性

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领导政治素质的相关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系统在主题栏中同时输入“高校领导”与“政治素质”两个关键词,能够获得的相关文献只有47篇。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见图1、图2),相关主题文献在近20年内每年发表平均值在2篇左右,主题分布主要集中于早期的“思想政治素质”研究。学术界针对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相关研究虽然数量较少,但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延续性,政治素质考察在现实实践与学术研究中依然具有时代性和必要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干部考核中的必要环节。萧鸣政等人通过研究梳理新中国以来的中央文件与相关文献,回顾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方法的历史沿革,从理论归纳与实践特点等层面系统分析和概括相关评价方法的基本模式与优缺点,由此提出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评价工作的相关建议。〔8〕姚建宗认为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都必须紧紧抓住各级党政机构的“一把手”,这些“关键少数”的政治素质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生态的修复与重建。〔9〕骆军认为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有助于协调精英的自我意识与群众的首创精神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个体权威提升管理效率,避免领导干部由于个体权威衍生出脱离师生的精英主义。〔10〕金永兴等人认为在依法治国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总体背景下,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应当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和导向,并更多地借助制度约束以规范教师言行。〔11〕

(四)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领导具备更高的政治素质。要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对直属高校领导干部进行政治素质考察是确保我国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保证。当前对于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愈发严格,考察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现实问题亟待完善。结合我国高校领导干部的特殊性、政治素质考察的时代性与必要性,能够加深我们对于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践运用与学术研究发展情况的理解。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于领导干部这一大的群体进行政治素质考察的相关研究,大部分研究主题较为宽泛,为此,我们将研究群体的范围聚焦于高校领导干部,把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内容、方法与优化路径视为研究的核心。

三、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实证研究

为深入研究各直属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内容与方法,课题组围绕主题设计了访谈提纲、测评量表和负面清单。在教育部人事司的帮助下,课题组将访谈提纲发放至直属高校,并以调研函的形式商请全国各地的直属高校协助开展调研访谈。访谈的问题以课题组提供的访谈提纲为主。各高校组织部门协助开展访谈,并提供相关访谈材料与总结报告,被访谈者包括主要领导、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组织部长、“双肩挑”干部代表、学者代表等。课题组将各直属高校反馈的访谈材料与总结报告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和总结。

(一)访谈提纲设计与反馈资料回收

围绕研究主题,课题组设计的访谈提纲涵盖六大问题:(1)直属高校领导人员需要具备的政治素质;(2)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的具体途径与工作机制;(3)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延伸至个人社交圈与朋友圈的方式;(4)目前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存在的主要问题;(5)个人对于加强和改进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6)学校在进行政治素质考察与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时的好做法或好举措。访谈提纲的六大问题涉及了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倾向、主要途径与工作机制、形式上与实质上的差距、主要问题与有效建议,意在通过访谈了解各所高校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对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认识与建议。

课题组于2019年6月初向75所直属高校发送调研函并附访谈提纲,截至2019年8月27日,一共获得36所高校的反馈材料,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等。36所高校一共收回94份访谈材料与18份总结报告。课题组对112份原始反馈材料根据反馈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每份材料都有一个独特的编码,如“001-01”代表第一所学校的第一份访谈材料,“001-01-1”代表第一所学校第一份访谈材料中第一道问题的回答。基于编码后的反馈材料,课题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分析与文本整理。

(二)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内容

要做好政治把关与政治素质考察工作,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就必须了解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为此,我们抽取访谈材料中关于第一道题目(直属高校领导人员需具备哪些政治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其中哪一项是您认为最重要的?)的所有回答,了解直属高校领导对“政治素质基本内容”的理解情况。在第一道题的所有回答中,我们抽取频繁出现的9个关键词(见表1)进行计数统计,由于受访者在回答此道题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区分如政治信仰、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等相近词汇,因此在统计过程中根据受访者具体回答的内容进行最相近意思上的关键词分类与统计。

根据数据统计可知,在94份访谈材料中,只有2份访谈材料没有涉及到关于此题的回答,缺失占比为2.13%(见表2),其余92份访谈材料均涉及政治素质基本内容的回答。我们选取九个关键词的有效计数及有效占比绘制条形统计图(见图3),以便于直观地比较出有效占比最高的关键词。

根据图3,我们发现访谈材料中受访者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为“政治能力”,有52份访谈材料显示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应该包含政治能力,有效占比为55.32%。关键词“政治担当”和“政治忠诚”的有效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54.26%和43.62%。大部分受访者都在阐述政治素质基本内容时涉及到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站位”“政治自律”等关键词,他们对于政治素质的基本理解都普遍地结合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干部选拔的最新政治标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阐述。关于受访者对政治素質最重要项的选择,其中有40位受访者(有效占比42.55%)认为“政治忠诚”是政治素质最重要的一项,有12位受访者(有效占比12.77%)认为“政治信仰”是政治素质最重要的一项,“政治忠诚”和“政治信仰”是大部分有效受访者认为政治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两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干部素质的重要论述为明确直属高校领导人员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提供了基本遵循,主要体现在“两家”“三度”“四铁”“五好”等多个方面。根据访谈材料的具体内容与统计数据,可以将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划分为六个维度来理解,主要包括政治忠诚、政治信仰、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绝对的政治忠诚是高校领导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政治素质,强大的政治定力是高校领导排除干扰诱惑的基本素质,敢于政治担当是高校领导面对困难压力的重要品质,良好的政治能力是高校领导贯彻上级部署的关键本领,严格的政治自律是高校领导保持清正廉洁的自我要求。

(三)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方法

伴随着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需求的与日俱增,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途径也日趋丰富。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与分析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方法,我们选取访谈提纲中关于第二道题目(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可以有哪些途径?教育部、地方主管部门、学校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应分别承担什么职责,形成怎样的工作机制?)的所有回答,对关于此题的所有访谈材料进行整理与归纳,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6个关键词(见表3)进行计数统计。由于受访者在回答此道题的过程中,会阐述关于政治素质考察的不同维度、不同方式和不同细节,为了简化统计,我们主要根据受访者所提及的考察方法选择表达意思最为相近的关键词进行统计。

根据问题二所有访谈回答的关键词计数统计(见表4),94份访谈材料中有6份访谈材料没有涉及到关于此题的回答,缺失占比为6.38%,其余88份访谈材料都涉及到关于此题的回答。为更加清晰地比较不同关键词的频率分布,我们选取表4中关键词的有效计数与有效占比绘制条形统计图(见图4)。

根据图4,我们可以发现88份有效访谈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及到民意调查、访谈座谈、巡视监督、个人汇报、查阅档案、测评测试等基本考察方法,其中“民意调查”这一考察方法提及程度最高,有62份访谈材料涉及到这一关键词,有效占比高达65.96%。其次,有53份访谈材料涉及到“巡视监督”,有效占比为56.38%。

从相关访谈材料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方法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经常性考察

经常性考察主要针对直属高校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和平时表现进行观察和考核,随时掌握干部的动态情况和新变化。根据高校领导干部的岗位和类型,在常态化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突出政治素质考察的标准和要求。具体考核工作中,通常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到其原任职地方或单位采取个别访谈、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延伸考察。考察中,注重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听其言、观其行、查其表、析其里”的方式加强综合分析研判。考察组一方面会以“个人汇报”的形式要求本人围绕政治素质考察的主要内容提供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列举政治实践的具体案例,说明本人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考察组通过日常了解、深入相关师生群体访谈、调取办学实绩成果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作出较为客观合理的判断。

2.原则性考察

原则性考察是指直属高校领导政治素质考察的全过程坚持“凡提四必”,强化高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的政治把关,防止“带病提拔”。对于直属高校拟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人选,要做到干部相关档案“凡提必审”,注重查阅干部的人事档案,了解干部个人的工作发展史、個人成长轨迹及有无不良处分记录。对于直属高校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严格核查相关资料的有效真实性,决不允许故意放大被考察干部的成绩,也不允许刻意隐瞒被考察干部所存在的问题,但凡被考察者自己提供虚假情况和虚假材料,都要严肃处理。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凡提必听”,尤其是高校领导干部的干净度考察,主要由学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等完成,教育部和地方主管部门可以就收到的干部信访和掌握的其他情况给出意见。对于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对有关线索和问题认真开展会诊辨析、筛查甄别,对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进行具体核查,深入把握、准确定性,不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耽误没有问题的干部。

3.系统性考察

政治素质考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包含政治素质考核指标的系统性,也包括考核机制的系统性。主要是把专题调研与日常考察、人选情况与班子情况、临时抽查与巡察监督、信访审计与年度考核、参加培训与集中教育等情况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结合起来,做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考察工作。系统性考察往往通过“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两个视角开展,“由上至下”的考察主要体现在领导人员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党中央下发的文件是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实现载体,也是对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的重要抓手。考察重点在于领导干部对上级文件的执行程度以及实际效果,特别是何时落实、如何落实文件中规定的一些约束性指标。①“由下至上”的考察主要是通过群众了解高校领导在落实决策部署时是否存在空转现象,深入到师生员工身边,听取师生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真实看法,了解被考察人是求真务实、做实事还是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拍脑袋做决策。

4.联动性考察

联动性考察是指组织系统内部各层级间以及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动,通过注意听取高校领导干部人选所在党组织对其政治表现、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工作作风等情况的评价意见,深入挖掘分析政治方面的具体事例,精准评价干部的政治素质。②联动性考察往往通过典型事例分析的方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政治素质考察,例如教育部相关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三方协商,或者校内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等会商,确定一个单位近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中心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生的“亮点”事件、突发事件,针对这些事情进行深入访谈与调查,考察了解有关领导干部在相关工作中的具体政治表现。③教育部在直属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过程中统筹考虑,做到有部署、有分析、有检查、有成效,通过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内部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教育部和地方主管部门,积极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起紧密联系、渠道畅通的密切协作工作机制。

(四)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延伸考察的方式

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延伸至个人生活圈、朋友圈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影响考察工作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主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的总体要求,从领导干部的生活与社交这一侧面,重点考察直属高校领导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廉洁自律等情况,并将工作圈同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言论进行对照。为具体了解直属高校将政治素质考察延伸至个人生活圈、朋友圈的具体方式方法,我们整理归纳访谈材料中关于第三道题目(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应如何延伸至个人生活圈、社交圈?如个人的家庭情况、朋友圈等应如何全面考察?)的所有相关回答,并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8个关键词(见表5)进行计数统计。在计数的过程中,我们按照访谈回答的具体内容选择意思最为接近的关键词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问题三所有访谈回答的关键词计数统计(见表6),可发现94份访谈材料中有7份访谈材料没有提供关于此题的回答,缺失占比达7.45%,其余87份访谈材料都提供了关于此题的回答。为了便于观察不同关键词的频率分布,我们选取这8个关键词的有效计数和有效占比绘制条形统计图(见图5)。

根据图5可知,问题三的有效访谈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群众考察、建立信息账户、进行数据挖掘、信访监督、个人事项报告(包含家属亲人)、“八小时之外”的日常考察、随机调查、任上回访等延伸考察方式,其中“日常考察(八小时之外)”的出现频率最高,其中有56份访谈材料提及到“日常考察”,有效占比达59.57%。出现频率次高的关键词为“个人事项报告”,有效占比为35.11%。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延伸至个人生活圈、朋友圈的方式丰富多样,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调查群众搜集民意,考察干部为人作风

调查群众主要考察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否作风正派,是否人前人后表里如一,是否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一是阅档调查,通过查阅干部的档案资料、户籍资料,获取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的社会关系,作为确定领导干部家庭圈子、亲戚圈子的基础资料。二是访谈调查,根据已掌握的基础资料,到领导干部居住的社区、工作过的单位或院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群众口中的领导干部为人。三是问卷调查,向领导干部本人及亲友发放相关问卷,作为综合研判的依据资料。四是民主测评,考察组以座谈会、个别谈话、填写意见表等方式,到考察对象所在工作单位、社区了解考察对象在生活圈与社交圈中的表现。五是征询相关部门的有关意见,主要调取考察对象的“负面清单”,并与群众调查结果相比对,全面考察领导干部为人处世的真实作风。

2.突出日常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外”表现

由于领导人员的生活轨迹和社会交往是动态的,因此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确定与考察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及时把握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在对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进行考察时,既要考察了解其“八小时之内”的工作情况,也要了解“八小时之外”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准确全面地掌握了解干部全部真实情况。考察了解范围包括个人诚信记录、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的情况、本人及直系亲属在社会治安方面的表现情况、是否存在违反社会功德的不良情况等。在具体考察工作中,一是可通过联系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实地明察暗访,与干部本人接触较多人员进行深入谈话了解;二是把考察对象过去工作过特别是近二、三年工作过的单位,纳入考察视野;三是有针对性地到考察对象的居住区,家属的工作单位及休闲娱乐场所了解情况;四是拓宽民意反馈的途径及方式,使考察对象一举一动都在群众视野之内,时刻接受各方面的监督。①

3.落实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干部家属沟通机制

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也不断加强和改进,2017年4月中央修订出台《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直属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落实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如实报告个人及家属的有关事项。一是个人自查,实行领导干部全面述职制度,述職报告中增加“两圈”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时间以外的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婚丧嫁娶、家庭经济状况、住房用车以及家属是否长居国外等重要情况逐一做出详细说明。二是建立家属干部沟通机制,形成干部家属联谊制度、联建制度,一方面让家属群众通过干部工作开放日,了解干部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保证上级领导或相关考察组能够有机会与干部家属形成联系,通过谈话谈心等方式了解高校领导干部的个人生活表现。对于出现生活作风不良问题的干部,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干部要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培训。

4.开展不定期走访调研,动态化考察日常表现

直属高校领导人员的政治素质考察在延伸至“两圈”的过程中,不能停留于“一时”的考察,要组织动员考察组进行不定期走访,动态化、立体式、全方位地考察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一是以调研、走访高校领导干部所在基层单位党委和所在支部的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周围同事的形式进行考察;二是调研、走访领导干部所在教学、科研团队或职能部门上级、同事、下级及相关学生。三是不定期走访领导干部家庭及所在社区,走访的范围包括被考察干部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被考察干部所在社区党组织;干部的配偶、子女所在单位及家庭等。四是不定期进行社会调查,建立业余考察员制度,聘请一些政治素质高、热情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熟悉领导干部情况的同志担任业余考察员,通过他们帮助干部主管部门了解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以外的有关情况,以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四、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现实局限

由于政治素质具有复杂性、内隐性和可变性等诸多特征,导致政治素质考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存在标准不易界定、考评难统一、指标难量化、范围难衡量、时间难控制等现实问题。政治素质考察对于领导干部的任选起到一票否决的关键性作用,组织对领导干部的考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宽容度,容易导致政治素质考察结果的趋同性、趋中性和模糊性,高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并非像想象中的严格与严谨,依然存在许多亟待改善与提升的空间。为了解直属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取访谈材料中关于第四道题目(您认为目前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的形式、方法等存在哪些主要不足?有哪些需要重点强化的方面?)的所有回答,在众多详细又具体的回答中提取8个较为频繁涉及的关键词(见表7),并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计数统计。对于受访者的具体回答,我们根据一定的内容化简后,选择意思最为相近的关键词进行统计。

根据关键词的计数统计(见表8)可知,94份访谈材料中有11份访谈材料没有涉及关于此题的回答,其余83份都涉及了关于此题的回答。为了便于分析比较8个关键词的频率分布,我们选取8个关键词的有效计数及有效占比绘制条形图(见图6)。

根据图6可知,83份有效访谈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提及了8个关键词,即政治素质考察的八个主要现实问题,主要包括考察形式单一、欠缺标准化考察、谈话对象结构不合理、考察对象不敢说真话、考察时间较短、忽视八小时之外情况、与个人业务结合不够、负面情况考察不足等。其中“欠缺标准化考察”是受访者谈及最多的关键词,有效占比为40.43%。出现频率次高的关键词是“考察形式单一”,有效占比为32.98%。根据访谈材料涉及的关键词计数统计与总结报告的分析,我们将政治素质考察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治素质考察形式单一,考察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的政治素质考察形式和方法较为僵化,考察形式主要以查阅档案、谈话测评、访谈座谈为主,传统的考察方法难以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在直属高校中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导致考察结果缺乏有效性。一是一对一谈话和上级对下级的考察形式易于陷入“伯乐相马”桎梏,容易产生潜在的人身依附关系,谈话考察的结果也受主观评价的较大影响。二是民主评议也易流于形式,许多参与考评的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使参与也存在不敢说真话的问题。由于考察过程与结果的不透明,许多参评者感受不到自己对考察过程的影响力,导致参与者就没有积极性在谈话或评议的过程中说真话。①三是容易形成拉票、打招呼等不良风气,无形中滋长团团伙伙和圈子文化②,导致考察组难以掌握被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四是群众的参与度不足,考察谈话选取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处级干部,基层单位党员、资深教授、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参与较少。五是缺乏政治心理测评,政治素质的内隐性可以通过政治心理部分呈现,政治心理是否健康、正派也是政治素质考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政治素质考察标准不具体,考察过程不够规范

尽管我国领导干部评价与考核机制已经历了数次演变,但是对于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标准,一直没有独立与专门的方法和标准,基本是嵌入在干部“德”的评价或者领导干部工作的全面评价中。〔12〕政治素质考察标准是进行考察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前提,缺乏科学的考察标准与考察指标,都间接导致政治素质考察方法难以对应创新、考察过程过于笼统、考察评价千篇一律。一是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在政治素质考察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高校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也存在不同的重视程度。因此,不同高校进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时间进度、方法有效性、结果真实性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并且在全国层面没有统一的考察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二是考察缺乏系统的量化指标,大部分政治素质考察都是以谈话、观察、评议的方式进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考察的过程中形成大量具有个人主观看法与评价的叠加,导致考察结果缺乏可比性。三是缺乏反向的“负面清单”,单向度的正向考核往往在对领导干部“画像”时并不精确,“画像”勾勒的只是大致轮廓,“负面清单”才能帮助考察组对考察对象进行生动“描绘”。

(三)政治素质考察时间不持续,考察范围有限且不深入

政治素质考察的时间、深度、广度都会影响考察的最终结果,根据全国直属高校的反馈材料来看,政治素质考察在实践中存在考察时间较短、考察范围较小、考察深度较浅等实际问题。一是考察范围相对狭小,大部分政治素质考察集中于工作单位和八小时以内的表现,容易忽视了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二是对干部的考察视野存在局限性,考察局限于工作单位内部,对业余活动及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得不够,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了解和掌握得不够。〔13〕三是考察的时空性局限,干部考察一般都是在职位出现空缺或领导班子换届时进行,且大都限定在考察对象的工作圈,由于考察时间短,考察面窄,往往导致考不准、察不实。四是忽视任后回访,高校在进行政治素质考察时往往都在任用前进行,任用中期考核与重大事件的考核通常都不受重视,需要重点强化考察的动态性、全面性与历史性,要用历史发展的动态眼光去审视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成长与变化。

(四)政治素质考察机制不健全,考察部门互动不紧密

直属高校领导人员政治素质考察机制主要由教育部组织实施,教育部主要负责研究制定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落实的制度文件,地方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学校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根据职责权限分工,分别承担干部人选、师资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具体工作的细化职责。①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干部的发现机制和交流机制不健全,往往只注重推荐选拔、不注重培养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埋没人才,未能给好干部脱颖而出的机会。二是后备干部的培养和考察机制欠缺,一些落选的后备干部依然具有发展潜力,但往往在一轮考核落选之后,就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导致人才流失。②三是各级相关部门互动不够紧密,大部分交流互动方式主要以书面材料进行传递,缺少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民主评议会、考察主题座谈会,政治素质考察的各级部门和相关人员还未形成上下联通、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

(五)政治素质考察制度待完善,考察結果运用不充分

政治素质考察在实际操作中已形成常态化的考核机制,但针对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法规条例还未跟上考察机制的运作,制度建设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大部分高校没有系统的考评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建立。政治素质考察内容模糊、标准模糊、考察时间也并不固定,主要依靠任务式考察。大部分考察主要是落实上级的决策要求,往往容易忽略领导干部平时出现的问题,许多高校还未建立政治表现日常登记制度。二是缺乏领导干部政治责任清单,不同领导干部的权责界限不明晰,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在使用政治权力、落实政治任务过程中相互推诿,影响高校管理与教学发展质量。高校普遍缺乏领导干部政治责任清单,在考核的过程中没有责任清单作为依据,由此导致政治素质考察过程的模糊性与形式化。三是政治素质考察结果运用不够充分。由于缺乏政治素质考察相关制度的有效指导与要求,不同高校对于政治素质考察的过程和结果存在保密性,容易导致“考”“用”结合不够到位,日常考察优秀的干部也缺少提拔机会或者激励办法,考察结果不合格的干部也很少受到公开处罚或者批评教育,考察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受到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优化路径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14〕教育部直属高校肩负着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使命,有着独特的政治属性。通过关于直属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实证研究,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基本情况,并且总结出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普遍性问题。高校要把政治素质考察放在人才考评的首位并且优化当前的考察机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高校要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以提高干部政治素质。要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现代教育科技发展相结合,紧扣国际、国内教育科技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教育办学密切结合,确保高校彰显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其次,丰富与创新政治素质考察的多种途径,建立清晰量化的政治素质考察指标体系。不仅要扭转传统陈旧的考察思维,更要吸收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与特点,为传统的考察方法注入新思维、新元素和新技术。将考察触角拓展到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家属圈,借助抽查调研、民意调查、巡视监督、审计审查、谈心谈话等多种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地观察了解领导干部的政治表现。再次,拓展并深化政治素质的考察范围与内容,综合研判政治素质考察结果并有效运用。对于作风正派、成绩突出、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要给予鼓励、提供提拔机会;对于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对于有一般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督促整改。最后,要完善分工协作与高效联动的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对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是一项长时段的系统性工程,不是短暂性、临时性的简单任务,而是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紧密互动的大工程。习近平同志主张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考量一贯行为表现和最终实效成果〔15〕,既要在“大事”上看政治素质,也要在日常工作的“小节”中考察政治素质。综合来看,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是一项具有广泛时代意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需要长时间、广范围地通过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参与。当前我国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仍有提升空间,全国各所高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18.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5.

〔3〕包翠秋.当代中国高校的政治使命〔J〕.教育评论,2013,(4).

〔4〕颜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考察的方法〔J〕.探索,1996,(5).

〔5〕萧鸣政,林禾,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评价标准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3).

〔6〕萧鸣政.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及其考评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7〕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8-09-10.

〔8〕〔12〕〔13〕萧鸣政,林禾,肖志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政干部政治素质评价方法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3).

〔9〕姚建宗.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修复、重建与养护——一个法学视角的观察与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10〕駱军.新时代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

〔11〕金永兴,董金明,张峰.高校教师政治素质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9).

〔14〕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8-09-10.

〔15〕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25/c391839-26275815.html?from=timeline.

【责任编辑:朱凤霞】

作者:刘伟 翁俊芳

第4篇:关于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调研

文章标题:关于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调研

干部考察是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是个识人的过程,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对于合理调整和使用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立一个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着重大的

意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考察准确,任用干部就得当。考察失真,任用干部就必然失误。任用失误,则贻害无穷。”近年来,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各地认真按照《条例》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改进干部考察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建立健全考察工作人员选拔培训、考察预告、考察公示和差额考察等制度,对提高考察人员的业务素质,扩大社会监督,减少干部考察中失真失实问题,提高干部考察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干部考察工作仍存在不少局限,干部考察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因干部考察失真并导致用人失误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因此,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认真分析考察失真的表现和原因,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干部考察失真的主要表现

从实践来看,干部考察失真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即:

考察对象的外在表现易于把握,内在素质难于考察准确。与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外在表现相比,考察对象的内在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道德水准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显得难以把握。

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易于把握,工作潜力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考察对象在现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比较容易评判,但其是否具备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到更高岗位担负更重职责的潜力、则难以把握准确。

考察对象的所作所为易于把握,工作实绩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考察对象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如说过什么话、做了哪些事比较容易把握,但这些言行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效果,特别是从长远发展看有些什么积极影响或消极后果,则难以把握。另外,考察对象在班子、群体的实绩中,处于一种什么位置、发挥了多大作用等,也较难把握。目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经常出现夸大成绩、夸大个人作用的倾向。

考察对象的大概状况有所了解,具体特点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对考察对象的敬业精神、组织能力、决策水平、自身形象等情况,在总体上能够有所把握;但是一往深处细处追究,如“组织能力强”,强到什么程度;“决策水平高”,又是怎么样体现的,一般难以考察透彻,把握准确。这一点在考察材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远看“谁都象”,近看“不知谁”。在评价考察对象的缺点和不足时,经常使用“有时有些急躁”、“工作不够大胆”等含混不清的词语,其实质是考察者心中没有把握,话无法讲“实”、也不敢讲“死”。

二、干部考察失真的原因分析

从干部考察失真的四种表现来看,干部考察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工作作风尤其是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也有考察过程中走形变样、走过场的情况,更有制度不完善和程序设计不科学的问题。一是考察方法单

一、滞后。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干部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宽,不仅有工作圈,而且有社交圈、生活圈;不仅有八小时以内的表现,而且有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而干部考察的方法和手段显。得单

一、滞后,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核标准,因此很难把握住考察对象全部的、真实的表现。二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人的组织观念逐步淡化、功利取向日益增强,在反映情况、评价干部时,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意识日趋淡薄,存在着以个人利害为是非标准以及小团体意识、害怕打击报复;送走“瘟神”、嫉贤妒能等复杂心态,使得干部考察时听到真话、掌握实情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考察程序执行不够严格,有时即使按照程序进行,也是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按部就班走过场。如有的搞“突然袭击”,临时决定到某单位考察某干部,结果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不少应到人员没有到,到场人员亦缺乏思想准备,考察的必要程序是走了,但真实情况没有反映上来。四是部分考核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考察的效果。

三、提高干部考察工作准确性的对策思路

解决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必须以选贤任能为目的,以发扬民主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科学和规范的操作为手段,建立公开、立体、动态、求实的干部考察机制。

1、增强考察者综合素质,为提高考察工作准确性打下物质基础。

考察人员是考察干部的干部,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识人,这就要求考察人员不公要有一颗公正心,还要有一双识人辨才的慧眼。要做到这一点,干部考察工作者除了应当具备公道正派的政治思想素质,客观

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干部的优劣长短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知人用人的能力,能够全面分析、正确把握被考察者的综合素质、个性特点,从而使每个被考察者能恰得其所,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干部的视野日益开阔,思想日益活跃,这对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应当突出做好三项工作

,提高考察者素质,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一是严格挑选考察人员。通过严格考察,挑选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考察工作,形成一支以组织部干部为主,其他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的队伍相对稳定、经验比较丰富的考察人员队伍。二是强化学习意识。考察前,举办1--2天的集中学习培训班,让考察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严守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充分掌握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增强考察人员的专业知识、考察技巧、综合分析能力。同时,组织人事干部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考察干部时,能自觉运用系统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考察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健全考察工作责任制。明确考察人员责任,做到谁考察谁负责,谁失误追究谁,增强考察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对因考察不准、不细、不透,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造成用人失误的,要追究考察者责任。

2、改进考察工作方法,为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持。

(1)要扩大群众参与面。一是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其一言一行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群众的意见最有说服力,最有发言权。二是要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机整体,班子成员工作谁好谁差,每个成员都心中有数,而且对问题看得清,抓得准,便于掌握干部的具体情况。三是要听取主管部门的意见。主管部门居高临下,容易纵横比较,可以作出有权威的评价。四是要注意听取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五是要扩大谈话范围。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接触的人员应尽量多一些,谈话范围要尽量大一些,特别要注意听取部分党外同志、已经调离的同志和曾与干部有工作联系的同志的意见。对有争议的干部,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注意听取和分析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直至将问题了解清楚。

(2)考察情况要全面细致。要把干部情况全面地考察了解清楚,必须做到工作方法细、听取谈话细、询问情况细、考察记录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干部考察质量,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反映出一个干部的面貌。评价和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廉洁勤政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衡量,对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做出具体的评价;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改革创新精神、工作实绩和专业技术水平,以便对干部作出全面评价。

(3)坚持集中考察与平时考察相结合。一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表现档案。对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与工作实绩有关的材料及时归入干部日常表现档案。二是要拓宽平时考察的渠道,可以到干部原工作单位、干部住处、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场所,采取听汇报、暗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在正式考察中不便说、不愿说、不敢说的问题,作为考察干部的有益补充和全面评价干部的参考依据。

3、要建立健全制度,为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提供保证。

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负责地写出署名推荐材料,详细介绍被推荐人的情况,推荐理由,与被推荐人的关系等,并对推荐材料负责。基层党组织推荐干部,应事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程序,并经班子绝大多数成员的同意,否则不能呈报。在组织上没有决定之前,不能泄露呈报内容。

二是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负责考察工作单位的责任、考察组及其成员的责任、参与考察谈话人员的责任、审查部门的责任。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三是实行差额考察制。考察人选应多于拟任人选,在考察中可以相互比较,对比分析,便于比较优劣,发现问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进一步提高考察准确性。

四是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干部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结合审计结果对干部进行综合分析。

五是实行考察预告制。对进行考察的干部,先在一定范围内发布为期3天的考察预告。考察预告期间,设有专门电话和专人值班。对署真实单位、姓名的来信、来电和来人直接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关于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调研》来源于,欢迎阅读关于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调研。

第5篇:防止领导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研究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业绩的优劣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事业的成败。因此,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把好干部队伍入口关,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干部考察工作失真失实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刚刚提拔就“东窗事发”,有的重用之后因能力不济,始终打不开新局面,甚至给党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对干部工作的负面影响很大,对党组织的威信损害严重。因此,改进干部考察方法,防止考察结果失真失实,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干部考察工作面临的困惑

当前干部考察工作面临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察对象的外在表现易于把握,内在素质难以考察准确。与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外在表现相比,考察对象的内在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难以把握。特别是对那些被一层层光环笼罩下的所谓政绩突出的“能人”,考察过程中人们关注的都是那些外在的表象的东西,而对那些内在的体现本质的东西却往往忽略了,那种提拔任用不久,就“原形毕露”的现象,屡见不鲜。

2、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易于把握,工作潜力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考察对象在现实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比较容易评判,但对其是否能够被提拔到更高岗位担负更重要职责的潜力则难以准确把握。有些干部在现岗位上能力很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经考察提拔重用后,在更大舞台上的表现与在原岗位上判若两人,尽管工作非常努力,但始终打不开工作局面,这主要就是工作潜力考察不够准确导致的。

3、考察对象的大概情况易于把握,具体特点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对考察对象的敬业精神、组织能力、决策水平、自身形象等情况总体上能够把握,但是往“细处、深处”追究,如组织能力强,强到什么程度;决策水平高,又是怎样体现的,却难以准确而透彻地描述。在考察材料中那些“千人一面”的通用词汇比比皆是,远看“谁都像”,近看“不知谁”,这样的考察体现不出考察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二、当前干部考察的“几种误区”

误区之一:“印证式”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考察者带有一定意图和观点,有目的地去考察,或按事先定好的人选进行考察,证明组织拟任的人选是正确的,领导准备使用的人才是优秀的,或帮助要关照的人进入提拔圈。由于考察者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引导干部群众真实、客观地发表对拟提干部的评价,以致考察流于形式,走走过场。

误区之二:“顾虑性”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个别同志在实

2 施考察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心存顾虑,有的怕考察不理想领导不高兴,有的担心汇报泄密得罪人,也有的因关系复杂干脆说好不道丑,以致在考察中有些问题不敢从深层次去挖掘,考察后不敢大胆地把考察了解的情况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误区之三:“公式化”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采取常规的、已经公式化了的考察办法,一般是采取个别座谈和民主测评,以听、看为主要手段,不能将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结合起来、将静态考察与动态考察结合起来、将组织评价与群众口碑结合起来,考察方法比较单

一、呆板,无法全面、深入地反映被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

误区之四:“狭窄性”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在考察对象和考察范围上存在局限。考察范围一般也只注重工作圈,忽视社交圈;注重本单位意见,忽视服务对象意见;注重上级意见,忽视基层反映;注重工作情况和经济建设情况,忽视思想道德情况。因此,无法对被考察对象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握。

误区之五:“神秘化”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严密封锁消息,考察时间不公布,考察人员不公示,考察职位和任职条件不宣布,没有给广大干部群众太多的比较权和选择权,仍然没有走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

三、解决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的对策

1、要努力破除考察对象存在的“三不”心理。在干部考察中,一些座谈对象存在“不愿、不敢、不想”的“三不”心理。

3 其背后是因为座谈对象有思想顾虑。

“不愿”,是不相信考察组的同志,不愿意向组织上和考察组敞开心扉,反映真实情况;

“不敢”,是怕反映的情况泄密,传到被考察对象耳中,将来受到不公正待遇或遭受打击报复,个人吃亏受罪;

“不想”,是认为讲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讲不讲无所谓,讲不如不讲。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察有时泄密。过去个别考察干部有过违反考察纪律泄密的现象,或者其他部门的个别干部有泄密的现象,导致座谈对象或他人因为反映了地真实情况而受到打击报复。

二是问题重视不够。考察组对座谈对象反映的情况不够重视,有些反映的问题未作相应的调查处理和情况反馈,某些干部群众对组织上产生了不信任感。

三是考察使用脱节。在干部任用中存在考察与任用“两张皮”,相互脱节的现象,存在任用干部不重考察结果的问题,并因此让干部群众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干部任用是领导的事,考察只是一个程序,走走过场罢了,有什么情况说了也是白说,讲了也没作用,于是不想讲。所以,在考察中必须要保密,必须严肃郑重,这既是为组织部争光,也是展现我们的人品修养;必须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了解的情况,这既是我们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没有辜负干部群众殷切期盼的衷心回报。

2、在考察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真实掌握”。在考察中不能仅

4 仅满足于座谈了解情况,座谈只是考察方式之一,既要听,更要看,把听到的与看到的进行分析、提炼,去伪存真。

一要掌握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我们考察干部,范围要扩宽,不能只局限在一个单位机关大院。要到老百姓中去,多听他们朴实的语言,他们对考察对象最了解,但并不一定都会参加谈话,他们应该是访谈主体。在茶前饭后或散步聊天时,可以有意或无意地了解一些情况,有很多重要情况和问题,有的干部在正式场合是不会说的,你如果单独找他或利用闲谈,他倒会讲真话。

二要掌握单位的真实现状。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一些领导的天花乱坠之谈所蒙蔽,既要看到成绩,更要掌握存在问题,不能在汇报时,只有成绩没有问题,这不符合唯物辨证法,特别是一些“虚假团结”的班子,我们听到的基本上是好话,几乎没有杂音,没有人讲不足和问题,或不想讲、没有讲,我们更要警惕,不能被假象迷惑。《党建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不要忽视少数人的意见》,就是讲敢于直视问题、揭摆问题的勇士许多时候只是少数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三要掌握领导干部的真实表现。一般在谈话时,多是讲好话,难得讲缺点,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这时我们既要多引导,也要查阅一些资料或走访现场。我们要利用谈话间隙,看一看干部学习笔记,看一看他们的办公室,查一查单位的民主生活记录本,党组(党委)工作研究记录本。这样可以丰富谈话的内容,印证我们的一些观点。无论是问题反映,还是内部管理,只要走一走看

5 一看,现场会用其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如座谈对象讲的是否真实,单位干部职工对领导是否真正满意、领导的述职是否客观等。特别是谈话中牵涉到具体事件、地点、当事人,举报的工程项目,介绍的工作政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实地看看,做到心中有数,不会人云亦云。

3、在考察谈话过程中要做到“四必问”。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考察方法,谈话技巧要因人而异、灵活变动;问话艺术要避轻就重,以小见大。掌握的有些情况不能只是表面现象,要及时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和群众反应强烈的干部。我们考察人员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缺乏亲和力,要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打消他们的顾虑,引导他们讲真话、讲实话。

一要问结果和重点。即一个班子或一个干部在近段时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绩。我们的思维不能围绕谈话同志转,要让他们的介绍跟我们的话题走,如果他们讲太多无关紧要的话,讲我们已经熟悉掌握了的话,讲与考察无关的话,我们应及时引导,不能让其无限制地谈下去。在谈话中,我们要学会“插话”,及时追询我们没有了解的或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不能总让他们讲,我们只作记录,这就失去了考察的意义。

二要问缺点和问题。通过了解一些重点工程、中心工作的完成过程,既能够分析出工作的组织化程序、干部的领导能力,还能够分析出在其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章办事,是否有违规违法的行为,存在哪些不足。在了解干部存在的问题时,我们要注意听“话

6 尾子”,听“弦外之音”,听“话中之话”。要让座谈的同志非常顺利地讲单位的问题或讲一个干部的缺点,是很困难的,除非与我们非常熟悉,关系非常亲密。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听话的敏感性和掌握问话的技巧,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不要忽视个别人的不同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往往个别人反映的问题正是许多人想讲而不敢讲的,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

三要问过程和原因。考察过程中,不仅要知道一个班子、一个干部工作的结果、过程,还要了解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许多人在谈话中开始只是讲一下或者是点一下现象,不会主动地全盘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问“为什么”了,如果你只是听,不边记录边思考,是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有很多别人要反映的问题就在我们思维的迟钝中错过了。如某干部在单位时间少,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责任心不强,还是有思想情绪,还是忙于个人私事,这要了解清楚;又如某干部联点村任务完成不理想,是能力水平差,还是村里基础差,还是下村时间少,作风漂浮等,都要弄清楚。

四要问考察对象的情况。我们要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考察和衡量一个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表现,又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心理素质,看他面对名利得失、承受工作压力、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态度和表现。特别是处于主要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同志,更要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是否坚强、心胸是否开阔等心理素质状况,所以今后我们对干

7 部进行考察,必须要增加“与本人面谈”这一程序,改他人评价与自我鉴定相结合,允许考察对象介绍自己,推介自己,使我们更清晰地熟悉和了解其本人,特别是可以了解其心理素质、思维反映能力、工作成绩、对人对事是否客观和对待名利的思想动机等情况,从而丰富和充实他人总结、评价的内容。

4 、在形成考察结论时要确保“三防”。我们在考察结束写考察材料时,对一个班子和干部下结论,要慎重客观,不能受外界的影响或私凭己见,而写出不准确、不公正、不规范的考察材料。

一防先入为主。在考察过程中,有些考察对象是第一次接触的,在准备考察材料或听第一个同志介绍时可能形成“第一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影响我们对一个班子、一个干部的正确评价,这就是先入为主,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因此,我们在谈话中,基本上要自始自终了解一个单位和干部的情况,不能“小猫钓鱼”,即使没有听完谈话,也要把别人的记录看清楚,分门别类,梳成辫子,把材料写好写实,不能厚此薄彼。我们考察的同志不能因为这个单位不是自己写,就简单作笔记;也不能因为坐得腰酸腿疼,就敷衍应付,想记就记,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防刻板印象。在考察过程中,有些考察对象是原来就接触过的,甚至是非常熟悉的,那么因对考察对象原来的印象就会对现在的考察判断产生影响。但我们看一个干部,看一个单位,不

8 能刻舟求剑,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不能用老眼光来看新事物,把对一个干部的印象停留在过去的记忆中。同时,在考察过程中还有一种“类似印象”,即凭想象和判断描绘干部的特点。如军人出身就想到耿直、豪爽等词汇,教师出身就想到好学、胆小谨慎等词汇,城里长大就认为其缺乏农村经验等等,这些也会对考察判断产生负面影响。

三防偏听偏信。考察过程中,有些人比较会讲,讲的好一些,或外表让人感觉忠厚一些、态度诚恳一些,这样,听进去的就可能多一些。反之,听进去的就会少一些。特别是一些与自己关系好的、印象好的,就把他们的思想当作自己思想,把他们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观点,把单位主要领导对干部的评价作为我们对干部的考察评价,而不管其他同志的评价到底是不是客观、正确。

5、在撰写考察材料时要做到“三求”。

一是求“像”。考察材料所描述的干部,要像考察对象。要抓住考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写出特点来,要抓住干部的基本素质,反映干部的个性特征。要勾画出干部本人的真实面貌,体现出每个干部的个性特点,让熟悉的人看材料不看姓名就知道写的是哪个,让不熟悉的人看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干部的优缺点要写实、写准,是什么样就要写成什么样。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和具体数据来体现,不能材料基本上是骨头,没有丰满的血肉。重点要突出,该表述要表述,该详细要详细,真正体现一个班子和干部个性特征和表现。如写一个优秀干部,他有哪些突出

9 的业绩,有哪些感人的事迹,有哪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必须写清楚;写一个班子,是不是真的很团结,成员的积极性是不是充分得到发挥,与过去比,有哪些进步,不能混混而谈。

二是求“准”。材料中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依据,准确无误;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褒贬得当,不要把一个单位(部门)的成绩,简单地说成是某个考察对象的政绩,而应重点反映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材料不能太简单,写优秀的干部也就是三四句话,讲缺点不是讲没反映,就是说不明显。一般班子的特点至少要写3-5点,不能只写2点;写一个干部的表现,应该要写明优缺点,一般优点写4-5点,缺点1-2点,这样的材料才算比较完整。如“工作比较扎实”,要写扎实到什么程度,帮助基层解决了哪些问题;如 “自我要求严格”,要写具体严格到什么样,要有令人信服的实例来印证。

三是求“精”。要精心提炼观点,挖掘典型事例,避免罗列数字和事例;要讲究语法修辞,精心斟字酌句,删去可有可无的话。对存在的问题描述要具体,对班子配备和个人发展的建议要明朗。对能展现人物个性、性格的情况应浓墨重彩,对共性的内容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则能简则简。不足之处应以写实为主,切忌运用模凌两可、含义不确切的语句,不能做老好人,不能和稀泥,使县委和领导在看准人之后,才能更好地用准人,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6篇:对考察干部的不足或缺点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分析

党的十七报告提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切实把干部考实、考准,是准确识别干部、公正评价干部、科学选拔和正确使用干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素质的关键所在。在干部考察中对干部的缺点、不足方面的考察,存在着事实不清楚、评价不准确,深层次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和发现,这是干部考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对这些难点问题不重视,不予很好地解决,就可能导致用人失误。为此,笔者结合日前政法系统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根据自身多年在干部考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难点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形成的及原因

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对干部往往是正面的评价比较充分,收集的量大,也比较容易掌握,在考察材料中也体现的突出,所占篇幅也较大。而对缺点、不足,乃至问题了解的则比较少,难以搞透彻,在考察材料中往往就是一小段,甚至就是一句话,而且比较笼统、无关痛痒:诸如“有时有急躁情绪”、“批评人比较严厉,不注意场合方法”、“抓工作有时过急”等等,正所谓“优点一大篇,缺点一句话”,缺乏对干部的整体把握和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千人一面”,优点、成绩,详实具体;缺点、不足,原则抽象。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考察方式方法方面看。一是考察时间较为仓促,有时是突击式的考察。实施考察有时只是半天或一两天的时间,由于准备不充分,难以全面、深入,触及不到深层次的问题。即使了解到一些问题的苗头,也由于受时间限制,无法查实。二是考察方法比较简单陈旧。目前,对干部的考察主要以集中性的常规性考察为主,一般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形式,听得多,看得少,了解干部的静态状况多,掌握动态情况少,缺乏对现场和实地的考察、考核,更缺乏现代的科技手段。三是群众参与度不够。参与考察的范围窄,层次比较单一,往往是在干部圈内考察干部,注重向上级和同级了解情况,有时仅局限在班子成员和正职中层干部,限制了谈话者的职务,忽略了基层的反映,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四是对干部的考察视野存在局限性。往往局限在工作范围内,对业余活动及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得不够或者根本不考察,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了解和掌握得不够。

(二)从考察客体及环境方面看:一是普遍存在思想顾虑或心理上的障碍。怕自己所说的话泄露出去遭打击报复,对考察对象的问题不敢讲、不愿讲;或是得了好处昧着良心讲假话;或认为自己是“白丁”说了实话也不起作用,是走形式,提了意见也白提。二是少数被考察单位和个人人为设置假象。存在“往出推”的现象,有的干部工作能力一般,工作业绩也不突出,按资历应该提,论工作能力不能提。对这样的干部,有的领导的对策是:我不用让别的单位用。由于出于这种心理,有的甚至把缺点说成优点。当组织上使用时,往往就露了“馅”。难怪有人说:“谁有好孩子往庙上送”,弦外之音让考察人去想。还有的事先设定谈话范围,谈些什么内容按领导意图行事,这种“一边倒”的谈话形式,难以了解到真实情况。有的班子成员之间本来不团结,闹矛盾,甚至工作上互相拆台,老死不相往来。可是在考察时,却变得异常“团结”,心齐如一。盖子捂得死死的,掩盖彼此之间的矛盾。三是干部的问题具有蒙蔽性、隐蔽性、保护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组织上难以发现。大量的事实表明,有重大问题的干部中有许多都是比较有能力的干部,是位高权重的干部,也是比较有影响的干部。以这些人的能力、地位、权势和影响,对他们的问题,组织上作一般性的考察是发现不了的。不少有问题的干部善于伪装,具有两副或多副面孔。在工作圈里,他们也许干得十分出色,工作中大刀阔斧,魄力十足,业绩不凡。在人前,他们对自己也要求得十分严格,保持着十足的正人君子形象。再加上他们善于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为自己造舆论、树形象,一时声誉鹊起,好评如潮,具有很大的蒙蔽性和欺骗性。这些有问题的干部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的活动空间不断延伸、拓展,有的干部利用公出、开会等机会,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远离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异地违法违纪,一般人根本不知情。另外,有问题的干部在进行违法违纪活动时,总是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以掩盖,有的还利用腐蚀、贿赂、封官许愿等手段网织严密的关系网,以对抗组织的审查和群众的举报。

(三)从考察主体方面看:一是考察组组成不科学。考察组规模不同,权威性不同,谈话人对考核组的信任度也就不同,反映的情况自然就不一样。当考核组都是由考核机关的人组成,且负责人层级比较高时,参加谈话的干部群众一般容易反映真实情况;而当考核组是从别的单位抽调人员参加组成,且带队负责人层级较低时,参加谈话的干部群众不一定敢如实反映情况。有的考核组人员组成搭配不合理,知识阅历单一趋同,互补性差,不适应具体考察工作中的一些特殊要求,往往难以发现和掌握干部的问题。二是考核组成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不高。有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在复杂情况下,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干部;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党性原则不强,不敢坚持原则,只栽花不摘刺,避免因坚持原则得罪领导和被考察人,比较注重了解考察对象的突出特点,忽视其存在的不足;有的业务能力不强,对干部考察的程序方法要求不够熟悉,不能正确引导谈话人反映真实情况和深层次问题,缺乏观察、剖析、综合分析的能力,不能对了解的情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干部的本质特征。

二、解决难点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日常考察,做到考核经常化。坚持平时考察与任前考察相结合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年度考核、任职考核和工作实绩的考核,努力探索科学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切实改变“不提拔、不调整、不考核”的做法,将考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经常对干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工作动态,通过大量信息积累,减少“一次考察定终身”,尤其是要注意经常组织人员到问题多、矛盾大的单位巡视,及时发现苗头和倾向。同时,在组织考察过程中,尽可能把时间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突击式考察,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目前全市政法系统正在探索和尝试建立科学的干部绩效考核标准,结合正规化管理活动,我局各基层狱所也在不断健全干警绩效考核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扩大群众参与面。干部的德才如何群众最清楚,一般群众反映的情况往往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代表民意。因此,要扩大群众对考察工作的参与度,参加民主测评和谈话的人除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外,还应根据需要积极吸收普通群众参与。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考察工作预告制,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以利于群众的参与。去年以来,我局党委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在局机关干部竞争上岗中,还是在东风监狱、玉泉监狱选拔科级干部的过程中,都尽量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而且打破了原有的不成文的规矩,吸收工人参加对干部的评议。

(三)拓展考察视角。要从只注重对干部工作圈的考核,拓展到对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的同步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一是在纵向和横向上扩大考察范围。纵向上注意到被考察对象上级主管部门听取意见,了解其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在全行业、全系统所处的位置,如在监狱劳教所中选拔干部,一般情况下,应征求局对口管理处室的意见。同时还要注意征求其下属单位意见,对局机关干部的考核,应根据其部门性质,积极征求其下属单位的意见。横向上要注意到被考察对象业务、工作往来单位了解情况,同时还可以听取原领导班子成员、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二是关注干部的社交活动。一个干部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往往在社交活动中得到真实体现。不少反面案例证明,在社交活动中搞权钱交易或被腐蚀拉下水的干部不在少数。因此领导干部的社交活动应是干部考核关注的一个方面,以便于了解其社交活动是否健康。三是在内容上向干部家庭生活延伸。把个人家庭生活重大事情、家庭财产、个人婚姻、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纳入考察内容范围,增加了解和评价干部的视角,尽量避免类似“没有不廉洁现象”、“未发现以权谋私问题”等过于模糊、简单化的结论性评价。需要强调的是,对上述

二、三项的考察需要把握的界限是:这种考察,是对干部个人生活和社交活动主流及本质的掌握、评判,而不是对他们生活的全面了解、介入。

(四)注意多种考察方法的综合运用,形成立体的考察框架。一是跟踪式考察。干部的考察、培养和使用是相关联的长期过程。要了解和掌握干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情况,也决非一次短时间的考察所能摸清摸透的,需要在干部的培养使用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跟踪考察了解。如应在干部处理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时进行跟踪考察,把握干部的为公之行和为私之德;应在涉及到干部的重大利益分配时进行跟踪考察,了解干部的思想境界、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应在干部取得显著成绩或遇到重大挫折后进行跟踪考察,从不同侧面把握干部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严于律已、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志向。二是实地查看。看干部的工作环境,了解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同时折射出干部的价值观、生活观;看干部的生活环境,与之相对照,评判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健康度;看干部的家庭情况,参照印证干部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目标。三是追溯式考察。干部调离原单位后,群众心理负担减轻,反映的情况一般比较准确。因此,应重视干部调离后的群众意见,坚持对每个干部在原单位的情况进行认真考察。四是联动式考察。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注意了解这些部门掌握的干部一些不为他人所知的深层次问题,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并科学地选用这些部门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拓宽考察干部的渠道。

(五)要创造宽松的考察环境,营造群众敢讲真话的良好氛围。在干部考察期间,考察人员尽可能不与被考察者接触过密,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意无意地与被考察者过分亲密,更不能接受被考察单位、被考察者安排的吃请或其他娱乐活动,以减轻群众的压力。在考察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要实行考察预告和公开考察制度,尽可能地少搞突击性考察或指向不明的考察,要让群众知道你考察的是谁,让群众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反映被考察者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要为群众讲真话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一方面,在民主测评、推荐个别座谈时,要采取隔离、隔音措施,以消除群众的思考顾虑,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另一方面,在考察结果的运用上要充分体现民意,做到赏罚分明,公正用人。对打击报复者,要及时严肃处理,解决群众说真话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中央关于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方针、政策和标准。认真组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四权”,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群众正确地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六)努力提高考核主体自身素质。一是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使考察者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公道、正派、恪守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精神,自觉地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考评干部,不因个人好恶和感情用事,不受某些领导意志的影响,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出以公心,秉公办事。二是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为一名考察者首先要熟悉与干部考察工作相关的政策要求,对本部门业务政策依据和工作规范必须了然于胸。其次要切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谈话技巧,善于通过考察对象的言行、谈话人的介绍、显示实绩的指标数据等表面信息,准确地分析判断出被考核人的素质状况,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其三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着重提高经济、法律和科学技术知识素养,增强在对各种类型干部考察中认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其四提高写作水平。能够在考察材料的撰写过程中,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地概括或描述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水平。三是优化干部考察队伍结构。在培训提高的基础上,采取组织措施对组工干部进行适当交流,把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干部交流出去,同时补充政治上过硬、工作能力强、学历层次高,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的新生力量。四是根据情况派出考核组。考核组应该尽可能直接由考核机关的同志组成,并邀请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同志参加。如果时间紧、任务重,确要抽调其他部门的同志参加的,一定要严格把关,精心选择。

第7篇:考察小结 干部考察评价16篇

考察小结

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较好,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公司党委和厂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经常加班加点,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较强。工作思路清晰,规划全面细致,提出了“XX”工作思路,为办公室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发挥了应有作用。注重内部管理,优化办公室人力资源,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积极推进政务有序运转和决策执行有效落实。工作作风扎实,能够主动列席厂各类会议,熟悉了解生产经营动态,主动承担责任,注重把上级政策法规、企业发展战略和基层员工民意三者有机结合,较好地完成了各类文字材料和信息编报、综合协调、会议组织、督查督办、保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为人谦和,办事沉稳,具有较强的大局观,能较好地处理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群众口碑好。性格开朗,富有朝气。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考察小结

该同志政治理论强,思想觉悟高。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熟悉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工作勤奋,经常加班加点。文字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党建管理、劳动组织、干部管理、员工管理等工作业绩较为突出。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不为私、不偏袒,低调务实,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在选人用人方面没有发现问题,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考虑工作的全面性、长远性不够。工作态度需要进一步严谨细致。

考察小结

该同志讲政治,大局观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思路清晰,认真细致,所在XX党支部是XX市委书记的XX联点支部。文字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善于总结提炼经验做法,打造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党建创新品牌。主持编制了文化手册、拍摄了多部宣传专题片,为XX区文化建设发挥了骨干作用。为人正派,敢于担当,稳重大气,乐于助人,群众基础较好。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XX业务关注不够,管理不够大胆。

考察小结(信访系统)

政治素质较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中突出监督执纪工作的政治性,能自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信念坚定,拥护党对XX省工作方针的态度坚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工作积极主动、严谨认真,能从全局谋划工作,有力推动信访举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三项职能的融合与拓展,盯住盯紧监督执纪问责的关键环节。积极配合XX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协调基层骨干参与执纪审查,注重与市纪委对口部门加强沟通,与相关处室在处理举报、廉政函复、处分送达及执行配合,注重对基层落实信访举报、案件管理、执纪审理的监督和指导力度。把好信访举报第一道关口,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举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以事实为依据定性量纪,未发生一起申诉案件。有效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指导督促基层单位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占总量的XX%,实现了抓早抓小,挺纪在前。敢于担当作为,敢于执纪问责,文字能力较强,起草了工作会议讲话、反腐败情况通报、监督执纪分析报告等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参与查办的4个案件获省纪委监委优秀纪律审查组二等奖、三等奖。

为人正直,原则性强,作风严谨。待人诚恳,团结同事。“八小时外”能规范约束自己,生活圈、社交圈无不良反映,未发现在廉洁方面存在问题。

主要不足:进一步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加强与各业务室的沟通交流。

考察小结(纪检系统)

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大局意识强。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政策的理解把握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较强。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公司党委决策部署方面,能够率先垂范,坚决执行,作风严谨务实。经过XX岗位锻炼,熟悉XX等工作,任现职期间分管纪检工作,能够严抓合规监督,经常对财务、计划等有关部门就经费管理审批、使用进行严格把关,讲原则、重细节。注重日常监督,经常对存在廉洁风险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提醒,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比较务实,效果较好。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开展监督还不够大胆,做决策还不够果断。

考察小结(保密系统)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能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素养较高,工作思路清晰,工作安排合理,执行力较强。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热情、细致,基本能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工作积极主动,善于学习,文字功底较好,完成了多篇重要文稿材料。办事讲原则、讲政策,负责的保密工作未发生泄密事件。为人和善,性格直率,待人真诚,踏实勤奋,担当尽责,基层群众口碑较好。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对研究院整体情况的把握需要进一步增强。应不断适应工作环境、业务变化的要求,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考察小结(党群系统)

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从事党群工作多年,经历过多岗位锻炼,思考问题细致周到,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水平较高,办事效率较高、执行力较强。落实“关爱员工”战略,主动培养年轻员工,得到厂领导及同事一致好评。为人谦虚谨慎,低调务实。作风优良,甘于奉献,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监督约束自己,经常对管理对象进行廉洁谈话。廉洁方面没有不良反映。

考察小结(公司领导)

该同志党性原则较强,有大局意识。工作时间较长,经历多岗位锻炼,熟悉生产、经营、法律等多方面工作,个人能力比较全面,业务能力较为突出。工作思路清晰、有想法,严谨细致,严格执行合同管理等规定,开展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为人正派,谦和稳重,团结同事,甘于奉献。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工作落实和执行力有所欠缺。对经营效益方面需要加强思考和规划。

考察小结(公司技术系统)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敬业负责,按制度办事,原则性和执行力较强。善于组织协调,管理靠前,认真推进QHSE管理体系建设,管理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熟悉基层及实验室工作,与基层沟通融洽,能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员工认可度较高。严格管理承包商,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为人公道正派,性格沉稳踏实,平易近人,乐观开朗。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工作有时情绪比较急躁,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拓展业务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考察小结(公司生产系统)

该同志能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党性原则较强。工作积极主动,熟悉业务,坚持生产、党务工作“两手抓”,考虑问题周全细致,群众基础较好。管理经验丰富,创新意识较强,带队伍能力较为突出,“家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班组工作、生活环境逐年变好,管理过的XX站先后荣获XX公司绿色车间(队)站、XX公司基层标杆站队等荣誉,连续十年获得XX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为人耿直,性格开朗,务实低调,成熟稳重。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环保等业务知识的学习。

考察小结(公司生产系统)

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大局意识较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经过工人、技术干部、副经理XX年基层岗位历练成长,熟悉现场安全生产运行、风险管控、工艺设备、员工培训等工作。任生产运行科科长以来,突出运行管理,采取综合管控措施,顺利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产XX量、交XX量、交XX量指标。紧抓应急管理,推行“XX”方式,厂应急处置水平实现了提升。开展厂防爆电气专项审核,电气设备设施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围绕智能XX建设,组织开展数字化完善工程建设,整合生产、应急、维稳指挥中心,智能运行管理能力得到了加强。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提升生产运行业务合规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突出,主动与上级机关及政府部门沟通,依法合规完成了XX等建设项目的征地工作。为人正派,待人坦诚,作风民主,团结同志,群众口碑好。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综合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考察小结(公司库管系统)

大局意识较强,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在基层单位长期任职,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工作思路开阔,管理经验丰富。善于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能带领员工快速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响应公司“互联网+采购”工作思路,主动探索、寻求突破,完成了XX厂“公寓设备设施采购”首笔电商采购项目。严格要求自己,低调稳重,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工作细致认真,依法合规开展物资管理工作。廉洁方面无不良反应。

考察小结(公司公共关系系统)

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立场坚定,有大局意识。组织协调能力较强,能恰当地处理企地关系,生产运行效率较高,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廉洁风险提示。认真排查科室廉洁风险,针对体系审核、审计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督促科室人员自重、自省。工作雷厉风行,善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做事公平公正,能严于律己。廉洁方面无不良反应。

主要不足:工作中容易急躁,脾气较大。

考察小结(公司财务系统)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能够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同时能够自觉学习廉政准则,严格约束自己。忠诚履职,担当尽责,深入推进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紧紧围绕厂党委年度工作部署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工作作风扎实,对厂各项工作都比较熟悉,能强化预算引导,认真推进提质增效工程,强化资金集中管控,固化对标,做实评价,加强资产闭环管理,紧跟共享建设步伐,狠抓落实。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对待基层群众热情主动,积极宣贯环保税、个人所得税等新政策,帮助纳税人学政策、懂政策、会申报,让广大员工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同时也赢得了较好的群众口碑。注重培养后备干部,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带领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公司有关业务大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人朴素、踏实,敢于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性格较为急躁,有时在批评员工时过于严厉。

考察小结(公司投资系统)

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大局意识较强。工作思路清晰,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分管的规划计划、投资管理等工作业绩较为突出。“十三五”初期顺应企业提质增效的发展形势,积极构建完善投资管理体系,牵头编制的厂“十三五”规划荣获公司优秀规划方案一等奖,厂获规划编制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获公司规划计划管理先进工作者。管理创新能力强,任计划经营科科长以来,组织编制“创一流”管理提升方案,部署实施管理“3+1”工程,完善厂制度管理体系,提升了管理效率。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钻研,勤于学习。认真研究落实扩权改革各项制度,规范工程造价、投资管理、经济评价程序,做实项目全过程管控。文字功底较好,善于总结经验,近年来获公司级成果4项,厂级成果5项,国家、省部级交流会获奖论文2篇。为人谦和、稳重,作风民主,团结同事。廉洁自律方面无不良反映。

主要不足:合规管理经验有所欠缺,合同管理还不够细致。

第8篇:干部任职考察推荐材料—考察材料

关于同志拟任职务的考察推荐材料

县政府办系统党委并报县委 女年月出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县镇人年月在县教育局参加工作现系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干部。

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县委党校青干班的培训学习思想政治水平、工作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政治立场坚定坚信党的性质、纲领、信仰、宗旨、奋斗目标不动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与统一。

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指示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业务能力较强从学校到机关从执鞭任教到事务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她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的转变。

几年来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积累和丰富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政务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内务管理井井有序操作电脑灵活快捷所分管的工作从未出现过差错完全能够胜任独当一面的工作。

勤恳爱岗敬业政务服务中心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形象窗口早出晚归坚守岗位是最基本的要求。

几年来她没有迟到早退现象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她先到

岗开门最后一个下班关门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带病坚持工作从不怕苦叫累不计较个人得失。

工作成效显著无论是站窗台宣传讲解答疑还是在办公室主管财会业务还是接待来访人员导办都是十分热心热情深受群众的好评。

工作服从安排不论分内分外主动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千方百计完成或超额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年以来多次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

品德行为端正同志之间与领导之间能团结共事和睦相处不挑拨矛盾不惹事生非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不图名利不计恩怨。工作上即使受到委屈能够顾全大局在女同志多的单位能做到这点是难能可贵的。体现出她的高尚情操和良好风范。

鉴于该同志德、能、勤、绩方面的突出表现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基本具备了科级领导干部的条件特别是适合乡镇领导工作本人愿意去乡下锻炼特此推荐上级党组织望予以考查。

第9篇:招警录用考察常见问题

1、录用考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录用考察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遵循注重实绩、突出能力、综合择优的导向,确保考察结果全面、真实、准确。

2、录用考察工作由谁组织实施,主要方法有哪些?

县级以上招警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录用人民警察的考察和政审工作,招录公安机关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招录机关组织考察时应成立考察组,每个考察组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考察组成员应当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的考察工作经验。考察组成员与考察对象有招警法第六十八条所列回避关系的,应当回避。考察前,招录机关应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方法:

(一)向考察和政审对象所在党组织、工作单位(学校)人事保卫等部门以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社区(村)了解情况,并要求出具书面证明材料; (二)向考察和政审对象的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所在党组织、工作单位(学校)人事保卫部门以及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社区(村)了解情况,并要求出具书面证明材料; (三)同考察和政审对象本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个别面谈; (四)查阅考察和政审对象档案及有关资料。

3、录用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考察和政审的内容主要包括考察和政审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能力素质、工作(学习)表现和录用资格条件、应回避的情形以及配偶、直系亲属、近亲属的情况等。并对考察对象的报考资格进行进一步审查。其中,对报考人民警察职位的,应按录用人民警察的有关政审规定进行考察。

4、在录用考察中,哪些人员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

招录机关应当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考察。考察对象不具备报考资格条件、未达到招警基本素质标准,有招警职业应当禁止的行为的或者曾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影响招警形象以及其他不宜担任招警职务情形的,招录机关不得将其确定为拟录用人员。对于录用后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

5、哪些情况属于未达到招警基本素质,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

考察对象有以下行为的,均属于未达到招警基本素质标准,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罢工的;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或公众的;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或集体资财的;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的合法权益的;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的;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

6、考察对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可以被确定为拟录用人员吗?

考察对象触犯刑律被免予刑事处罚的、曾受过劳动教养的、曾被开除党、团籍的、在高等教育期间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在国家法定考试中有严重舞弊行为的、近三年内曾受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 (留党、留校)察看等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后不满五年的、担任领导职务的招警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不满三年的、隐瞒个人重要信息的,均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

7、对留学回国人员和境外人员,是如何进行考察的?

对香港、澳门等境外报考人员,尽可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详细情况,对留学回国人员和境外人员难以出国(境)进行考察的,可请外交、教育等部门协助了解相关情况或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对于确需到国(境)外进行考察和政审的,可以委托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外交部驻港、澳特派员公署进行。

8、招警录用考察都是等额考察吗?

各省(市、区)录用招警考察比例由各省级招警主管部门规定,目前一般为等额考察。

9、在录用考察中,遇有考察对象缺额时,招录机关是否可以递补考察对象? 因考察(政审)不合格出现缺额时,在同职位面试人员中依次等额递补。递补各不超过两次。

10、考察对象对考察结果有异议时,有救济渠道吗?

考察结束后,招录机关应将考察结果告知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对考察结果有异议时,招录机关应当进行复核,并做出复核结论。

11、实地考察结束后,还需履行哪些考察程序?

考察和政审工作结束后,考察和政审组应当提出考察和政审结论建议,拟写《录用人民警察考察和政审报告》,由考察和政审组人员签名并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所附的证明材料应当注明出处,并要求调查人、相关证明人签名或加盖公章。

12、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对招警政审有影响吗?

有配偶、直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危害国家安全罪等情形,不得报考相关的政法机关; 有配偶、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正被立案审查,有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正在服刑等情形,不得报考相关的政法机关。

13、被确认录用为招警后,如何办理报到和户籍迁移手续?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收到《录用通知书》后,拟录用人员须携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办理报到手续。 已参加工作或签约其他单位的人员,应在报到前与原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不能按时毕业并取得报考职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及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者,取消录用资格。

被录用人员需迁移或变更户籍关系的,可在报到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户籍迁移或变更手续。

14、考察和政审中哪些情形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

(一)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处分、开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籍处分的; (二)曾受过刑事处罚、少年管教、劳动教养或近两年内受到治安拘留处罚的; (三)受党、团内警告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四)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被原工作单位开除、辞退或依法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或因主观原因违反规章制度在高校、工作单位受过警告以上处分的; (五)曾参与赌博、邪教、色情、吸毒、盗窃、贪污、贿赂、诈骗等违法违纪活动,被有关部门认定的; (六)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曾被判处死刑或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刑的,或因其他犯罪正在服刑的; (七)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因严重政治错误或犯罪嫌疑正被政法机关侦查、控制的,或有邪教组织的骨干分子且顽固不化、继续坚持错误立场的; (八)配偶、直系亲属和近亲属中有在国(境)外从事颠覆我国政权活动的,或为国(境)外人员在考察期满后30天内政治背景仍无法查清的; (九)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或在招录过程中有违纪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 (十)有其他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情形的。

因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可暂缓作出考察和政审结论。自考察和政审期结束后30天内,上述审计、审查或司法程序仍未终结的,考察和政审结论定为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

对考察和政审结论为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的,招录公安机关应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15、考察和政审期为多久?

考察和政审期一般为60天,自公布考察和政审对象名单之日起计算。考察和政审结论为合格或不宜录用为人民警察的,应在考察和政审期内作出。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集锦下一篇:校园歌曲最美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