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精选8篇)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1

时间:2009-12-22 09:27来源:未知点击: 36

2次

随着离休干部“双高期”的来临,离休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面临了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做好离休干部工作,多为离休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尤其要为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解决燃眉之急,努力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帮助解决他们突出问题和困难,是当前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需要。近年来,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离休干部服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加强创新,在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双高期”老干部的现状

老干部“双高期”是指老干部高龄与高发病两个时期的同时到来。高龄,一般指70周岁以上;高发病期是指老干部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自然衰老而带来的多种老年性疾病集中多发和频发的时期。目前,我县共有离休干部405人。年龄最大101岁,最小的77岁,平均年龄84.5岁,长期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有56人,占离休干部总数的13.8%,孤寡离休干部有18人,占总人数的 4.4%。患癌症和糖尿病、心脏病、脑梗等重大疾病长期住院的102人,占总人数的25%。

二、存在的问题

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后,生活自理能力减弱,依赖程度增强,工作人员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老干部管理服务的难度越来越大,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有所医矛盾突出。随着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省基本医疗目录范围内的药品种类与老同志常见病的常规用药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用药效果甚微,几乎全部被进口药垄断,而这些药价格昂贵,不在目录报销范围,造成离休干部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据统计,每年患癌症的离休干部占其总人数5.3%,平均医药费在9万元左右。患心脏病进行心脏搭桥、脑梗、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离休干部占其总人数的40.5%,平均医药费在7万元左右。

(二)、空巢老人家庭面临困难。无子女或离休干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及与子女分开居住等原因形成空巢家庭,虽享有稳定的离休费和公费医疗保障,但最突出的问题是无人照料。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龄、身体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如遇到突出发事情或急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住房问题。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政策后,已有部分单位按照货币化分房的新政策,开始对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不达标的离退休干部职工,按政策规定,发放住房货币补贴,但是有少数单位因经费困难离休干部没有按政策享受到住房补贴(据统计全县65%的老干部未享受到住房补贴);同时,由于拆迁、家庭困难等原因,约30%的老干部无住房在外租房住或与子女一起住,严重影响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四)、老干部部门工作人员少,制约了老干部服务工作。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后,服务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繁琐事情越来越多,增大服务工作量,老干部机构工作人员编制仍是10多年前机构改革编制人数,影响了老干部服务工作向更深、更细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医疗保障力度,确保老干部看病就医

1、建立离休干部医药费预算支出自然增长的机制,使资金的安排与老干部医疗需求大体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当。同时,根据“双高”期老干部的自身特点,建立《离休干部基本用药目录》,放宽老干部用药的一些限制,逐步扩大报销范围,把自付医药费的比例控制在绝大多数老干部可以承受的范围,让老干部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

2、由政府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力度,抑制药价高的恶性循环。同时采取“管理与关怀”并举的办法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从制度上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严格控制药价,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医生开贵重药、自费药的比例,使老同志看得起病、用得起药。

3、建立离休干部医疗费特困补偿专项基金或生活特困补助专项基金,由老干部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联合出台相关文件,对患重大疾病的老干部按患病的危重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分层次按比例给予补偿,切实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怀。

4、建立离休干部门诊医药费定额节余奖励制度,对每年门诊节余的老干部,按比例以现金方式奖励,积极引导老同志锻炼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医药费支出。

(二)、发挥社区优势,扩展服务领域,做好“双高期”离休干部服务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社区功能的进一步健全,依托社会资源,利用社区优势,努力构建以家庭、单位、社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四位一体”为主体的多元化服务网络,以多元化的服务管理来适应“双高期”老干部的新情况。当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1、利用社区医疗资源,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建立老干部服务门诊,为老干部提供就近便捷的的医疗、保健和上门服务。

2、利用社区活动设施,与社区联手,为老干部日常活动提供方便。

3、利用社区服务设施,与社区建立应急预案,解决空巢老人家庭面临的困难,针对老干部急病、重病发病可能性大的特点,为老干部提供应急服务;牵线搭桥,提供建设和谐社区的有用武之地,发挥老干部的特有优势。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提供服务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在“四个就近”上作出切实努力,为老干部就近学习提供方便,为老干部就近活动创造条件,为老干部就近得到照顾拓宽渠道,为老干部就近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三)、完善房改政策,妥善解决老干部住房难问题

1、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和地方财政情况,制定和完善地方离休干部均应享受的住房补贴待遇,优先将离休干部房改政策执行到位,达到平衡老同志心理状态的目的。

2、对住房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单位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确实无力解决的,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由上一级财政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解决。

3、针对部分老同志未参加房改和拆迁等原因无住房及农村部分离休干部因看病就医需要到县城居住的,政府可采取建老干部经济实用房、廉租房、安置房的办法,解决老干部住房难问题。

四、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老干部服务工作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虽然权力不大,但责任不小。特别是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服务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繁琐事情越来越多,因此加强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圆满完成老干部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加强队伍建设要形成完善并有效地坚持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建立定期会议制度,规范议事程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促进老干部工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联系制度,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推动工作人员的作风转变;建立老干部门诊值班制度,做好离休干部门诊服务管理工作,及时解决离休干部看病就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老干部部门队伍建设。通过充实调整、提拔任用、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较轻的同志充实进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梯次;有目的地培养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作为后备力量,以便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同时加大地方党政部门及财政、劳动等相关部门与老干部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强化相关部门对老干部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力度,促进老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增强为老同志服务的意识。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麻烦的无私奉献精神,密切与老干部的联系,增进与老干部的感情,千方百计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与老干部心连心,使工作人员增强老干部是宝贵财富的意识,树立一切为老干部工作理念,把“要我服务”,变成“我要服务”,形成密切联系老干部的良好作风。

四是增强业务能力。坚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专题授课、听报告、读书思考写心得、深入基层搞调研、业务创新大讨论和学习考察开眼界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工作人员执行政策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抓好信息调研工作,就老干部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增强老干部工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2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现代高校学生群体或组织中义务地去负责一些学生工作的学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力量, 是高校学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他们既是学生, 不但要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 而且要履行学生的职责, 他们是学生中的干部, 在学生中起表率模范带头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依靠高度的自觉和热情, 服务和引导广大学生[1]。他们是学生与干部的结合, 因而成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2]。学生干部活跃在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各个班级中, 在数量上接近占到了全体大学生的1/3, 带领同学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组织大家参加校园活动,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3]。

2 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动机不纯、功利思想严重、奉献意识不高、服务意识下降

学生干部中出现了部分人拉帮结派、请客吃饭, 以便为自己在选举中取胜, 或和教学辅导员套近乎, 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其在工作中脱离广大学生群众, 在学生中指手画脚, 趾高气扬, 在学生干部内部也表现为利用同乡、同学等关系搞小团体。有的学生干部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 因此会形成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 背离了做为学生干部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一些学生干部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 还有部分学生干部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 敬业意识薄弱, 理想追求淡化。

2.2 抗挫能力差和自尊心太强

当代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 是享有父母宠爱、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大学学生干部作为其中的精英和佼佼者, 还倍受同学老师瞩目。在众人的追捧之下, 这些独生子女们往往放纵任性,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习惯了成功和被人关注, 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失败, 就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怀疑自己的能力, 轻言放弃。另外, 在工作当中有漏洞或者不足之处, 如果被当众指出, 有些干部会觉得很没面子, 甚至情绪低沉, 一蹶不振。

2.3 人际关系不和谐, 心里压力大

部分学生干部还不能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务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个别学生干部高傲、摆架子, 甚至歧视普通同学, 再加上工作方法不当, 搞不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导致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2.4 缺乏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些学生干部举止不雅, 在职务工作中语言粗俗, 容易被宿舍其他同学排斥;有的学生干部性格孤僻, 自制能力差, 不善于交往, 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并且部分学生干部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 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学生干部要有耐心、有很好的应变能力, 做到既忍让又不失原则, 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

2.5 工作中出现倦怠和推卸责任

学生干部出现工作倦怠,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 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 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学生干部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办理学院活动, 于是乎会有种种压力, 所以, 会对工作倦怠, 会相互推卸责任, 是学生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4]。

3 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干部代表了学院校园文化的最活跃部分, 各种新事物首先要通过他们的实践之后才能在学生当中健康发展。与普通同学相比, 学生干部由于工作的原因对传统的校园文化的精髓理解也更为深刻。因此他们可以向广大同学积极地宣传校园文化理念, 使之深入人心, 并不断传承和创新。他们置身于学生之中, 最了解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现实需要,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 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能代表广大同学进取要求的、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科技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集体文化、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以此陶冶情操, 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3.1 加强学生干部思想观念转变教育, 提高学生干部的执行力, 促使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干部是班级、院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来源于学生, 又不等同于一般学生, 学生干部在院系内或班级里任某些职务, 一部分人是为了真正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并服务与学生, 而一部分人则是为了在综合测评中加分、为了入党、评奖评优, 甚至部分学生干部中国自古传统文化的官本位思想严重, 当选上学生干部就是感觉自己当了官, 可以在其他学生面前耀武扬威, 感觉在其他学生面前就高人一等, 抱着这样的思想观念去干工作, 势必会影响干部的自身发展和学院工作的开展, 所以在学生干部选拔中, 注重对学生干部思想观念的探查, 教育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观念, 即当学生干部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 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桥梁纽带, 起到上传下达作用。只要学生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了, 他们在学院活动中就能够自愿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 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才会乐意在学院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院活动的开展由被动变为主动。

3.2 集体荣辱感的培养, 提高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生干部日常教育和培训过程中, 加强集体荣辱感优先, 每个学生干部树立团学活动开展不是为了个人, 是为了院系学生工作这个集体和广大学生, 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学院给自己提供的平台, 就不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通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来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这样提高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成就感的培养, 提高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的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

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开展的学院活动中, 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成就感培养。一方面团学干部要主动从承担的工作或开展的学院活动中寻求成就感, 相信完成一个学院活动, 自己从活动的组织过程、取得的成绩中能体会到成就感和成功感的;另一方面活动组织负责人要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 促使学生干部觉得自己很成功的, 让所有学生干部都认识到自己就是学院活动组织的一员, 在工作中能够起到作用, 有用武之地。

3.4 加强学生干部的奖励制度

虽然说应该强调学生干部的奉献精神, 任劳任怨品质, 但是, 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度,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工作活动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 学生干部是学校一支活跃的队伍, 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 是更好地开展学校活动的骨干力量。高校基层团组织中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中的基层团组织或是主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教师, 都应该注重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作用的发挥, 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促进学生干部在团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使学生干部在倡导、组织、实施团学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促进学生干部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在团学活动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达到学生干部与团学活动互利共赢、和谐统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也, 何洋洋.浅析社团干部素质培养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2, 18 (1) :55-56.

[2]余晓锣, 罗芳.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J].出国与就业, 2013, 17 (4) :221-222.

[3]宋蕾.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4-5.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3

关键词: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老干部是我国家和党的宝贵财富,是人民的功臣。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干部的思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如果缺少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会导致老干部的思想落后,与现阶段社会形势不相符合。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的作用,促进老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够追上时代的潮流,并积极为社会进步贡献余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促使老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地区发展的大局上,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引起社会各界的营销,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促进老干部用自身的威信解决纠纷,能够积极的促进社会稳定。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能够有效的激发老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老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的必然要求。确保老干部能够始终贯彻党的先进领导,注重党性教育,促进老干部的整体思想提升。是对老干部心理和精神关注的重要工作,境地老干部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二、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

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也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时,实施过程比较随意。而且领导一般很少关注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管理上。也就导致老干部思想政治工的进展不够顺利,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而且相关经费不够充足,严重影响了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管理人员和老干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通常是将老干部集中在单位“开开会”、“读读文件”。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先关工作人员和老干部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一个形式。这样也就会导致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取得实际效果。

(二)一些离休干部思想政治觉悟有待加强

现阶段一些离休的老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这是很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现阶段,诸多老干部及时已经离开了岗位,仍旧坚持不断完善自己,持续的继续努力学习,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时刻关注国家的大事。但是一些老干部确实严重的受到环境的影响,思想原地踏步严重,接受了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直接影响老干部的思想政治。

(三)老干部心态失衡

心态失衡是现阶段老干部离退休后的一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老干部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角色转换,一时间不能够接受自己已经到了离退休的年纪。同时,还由于老干部在离退休后,社会生活不够丰富,相关的老干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对老干部的关注度不够。老干部心态调整不够及时,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转换。会使老干部和单位间的关系逐渐恶化,时间越长,矛盾越明显。

(四)部分地区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不能使用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

在实际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形式不够先进,不能符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通过组织学习,传达精神,听取报告等说教的形式进行,没有进行有效的互动,不能满足老干部多样化的需求。

三、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思想认识

加强对老干部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工作人员和老干部的思想认识,转变以往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的随意性强的情况。提高老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对老干部的重视程度。相关工作领导也要转变下自己的视角,注重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强化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积极的处理好与老干部之间的关系,切切实实的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老干部中,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会流于形式,确保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的起到实际作用。从而促进老干部的思想觉悟提高。

(二)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老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

有的老干部在离退休后,始终坚持贯彻党的领导,了解国家情况,提升自身素质,服务社会,发挥自身余热。但有些老干部离退休后受到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觉悟被周围环境同化。这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有效的增加老干部的思想觉悟。例如:不定时的将这些老干部进行集中起来,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并适时展开丰富的社会活动,促进老干部之间的交流,积极带动受到环境影响的老干部,并使老干部能够继续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余热,还能有效的提升老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切实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通过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解决老干部的一些生活问题,确保在老干部中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获得良好的展开,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够和老干部的沟通。同时,还要认真的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政治待遇是老干部曾经辉煌的过去。切实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是促进老干部离退休后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降低老干部的不良情绪,促使老干部能够积极的发挥自身余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将思想政治工融入到老干部的社会活动中

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较为单一,仅仅采取听取报告、文件传递等等,呆板的形式,手段过于单一,也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真正的融入到老干部的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老干部的生活活动中。例如:通过举办书法、绘画等,能够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并充分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老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束语

老干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老干部的政治思想会产生变化,逐渐与当前社会形势拉开差距,这就使得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青黄,郑志方.新時期医院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05-206.

[2] 赫广智.新形势下企业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1,17:165.

[3] 周畅.浅议如何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5,08:53-54.

[4] 卢勇.浅议当前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23:127-128.

[5] 陈惟红.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2:365.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4

根据局党委《XXXXXXX局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切实解决我中心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经会议研究决定,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在全中心开展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慢、虚”以及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进一步严肃纪律要求,认真排查整改,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全中心干部职工作风进一步转变。

二、领导小组

为有效推进此项工作,党支部决定成立养护中心干部作风排查整改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干部作风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XXX、XXX 组

员:XXX、XXX、XXX

三、排查整改内容

重点排查干部队伍政治纪律、工作状态、担当负责、纪律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遵守政治纪律方面的问题。重点排查干部职工是否存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不坚决、不扎实、不到位的问题;是否存在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够,领会不深的问题。

(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重点排查在研究工作、制定政策方面是否存在不深入研究、不听取意见、不顾及群众利益,拍脑袋决策;是否存在滥用权力,或者违反廉洁自律要求,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办事吃拿卡要等问题。

(三)庸、懒、散、慢、虚问题。重点排查是否存在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低下,议而不决,决而不断的问题;是否存在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是否存在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等问题;是否存在执行请假报告制度不严格,经常迟到早退或擅离岗位等问题。

(四)“四风”隐形变异问题。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层层卸责、层层不负责”等形式主义问题;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公车私用、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以“一桌餐”等名义接受吃请,大额消费拆分报销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隐形变异等问题。

四、方法步骤

作风排查整改工作分为自查整改和督促检查两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整改(8月底前)

1.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分析梳理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时限要求,明确工作标准,确保排查整改工作任务明确、措施管用有效。

2.开展专题教育。由党支部负责,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纪律作风学习教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开展主题党课活动,以研讨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

3.扎实开展自查。对照排查内容,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方式排查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领导带头对照查。组织召开专题分析会,对照“四个方面、十六个问题”,结合思想工作实际,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认真自查个人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逐人分析深入查。全体党员干部要对照整改内容,结合个人工作实际,逐人进行对照检查。

4.认真推进问题整改。在全体党员干部自查的基础上,梳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建立全中心整改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认真进行整改

(二)督促检查(9月15日前)

积极做好局党委对自查整改工作情况监督检查的准备工作,由领导小组牵头,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科全力配合,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规定将自查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干部作风整改工作,主任、书记为此次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的第一责任人。排查整改期间,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把自己作为组织者,更要作为参与者,自觉地融入此次干部作风排查整改工作中,确保全中心干部作风排查整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夯实工作责任。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直接检验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全体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把排查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严谨务实的作风投入工作,确保排查整改扎实细致、积极有效。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5

1、关于培训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和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培训内容,是多数干部所迫切需要的。

在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科学发展问题中,有68.48%的人员认为应“增强干部必要的知识储备”,有62.65%的人员认为应“增强干部推动工作的能力”;占调查对象70.04%人员的主要培训目的是“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59.92%是“胜任工作需要,提高工作能力”,而仅有8.56%是“获取学历文凭”;更有75.49%的人员认为政治理论培训应重点突出“联系工作实际,研究解决重要的现实问题”;有67.7%的人员认为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应“研究分析现实问题”;相应的,在评价培训质量方面,有59.14%的人员认为主要应看“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此外,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要求也更为迫切。有56.03%的人员我省(市)认为在培训方面比较薄弱的是“与岗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另有68.87%的人员认为在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中,重点需要的是“法律知识”。

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和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有55.25%的人员认为我省(市)在培训方面比较薄弱的是“领导科学、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有63.04%的人员认为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应重点加强“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培训”;有60.7%的人员认为领导干部赴国外培训的主要目的应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说明年轻干部都已具有较高学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培训增强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一名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管理人才。

2、关于教学方法

与对培训内容的要求一致,更多的人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生动、简捷、容易理解、贴近实际的案例式为多数人所欢迎(59.92%);63.42%的人员认为“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形式对典型事件和问题进行讨论”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53.3%的人员认为把实践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重要的是“利用典型事例开展案例分析和现场教学”;在县处级以上干部五年内必须参加3个月脱产培训的调查问卷中,37.5%的人员认为“分两次脱产培训更合适。”

3、关于学制

调查中,有49.42%的人员认为“短期小集中培训”是比较适合的形式,另有47.08%选择的是“在职定期听讲座”,这也反映出干部的工作较忙、任务较重、在职自学比较困难的现状。同时,有44.75%的人员希望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调研、现场教学与研讨答辩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关于师资

鉴于学历层次的提高和对解决工作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更多的人员喜欢的师资为“专家学者”(52.92%)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52.92%);选择党校教师的仅占10.5%,这对作为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党校不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5、关于培训渠道

关于培训渠道的选择,答案较为分散,这说明培训需求的多样化。相对集中的是占38.91%的人员选择了“业务部门培训”,因为这种培训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对提高业务能力会有直接帮助;占35.41%的人员选择了党校,这说明党校培训仍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54.47%的人认为应重点加强“培训途径整合,党校和高校、本地与外地、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优势互补”。在分级培训中,有71.59%的人员认为“各级管理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应该参加本级党委组织的培训”;31.52%的人员认为“市、县党政分管领导的业务培训应由省级机关业务主管部门来开展”;37.74%的人员认为“县级党校应该重点培训本级公务员和基层干部”。

6、关于培训制度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历史,但作为一项制度,仍需要随着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完善。调查中,有49.81%的人员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应该做到“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分级分类进行培训”;52.14%的人员认为“应完善需求导向机制,按干部愿望开展培训”,43.36%的人员认为“组织部门应提供培训菜单,干部自己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6

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导向,是一面旗帜,历来事关人心向背、国家兴亡。选拔任用好各级领导干部,既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抓好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重大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有章不循、执纪不严而导致的用人失察失误依然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根源,探索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状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总体上看,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能够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质量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综观当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以下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显著加强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切实防止和克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中央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规章制度,诸如《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通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各地也根据这些党内条规,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和细则。这些党内条规、实施办法和细则,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条件、程序和监督检查、组织纪律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为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加大改革力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明显提高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以改革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为重点,扩大民主,完善考核,增进交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和公开程度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各地在扩大民主、提高群众参与程度方面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方法。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考察考核、讨论决定、任前公示、试用期制等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方式;建立了票决制、任期制等规范化制度,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是干部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按照中央的要求,各地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普遍实行届中、届末、考核,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管理和监督,改变了以往存在的不调整领导班子不考察考核的状况。并做到了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奖惩、培训挂钩,充分发挥定期考核的作用。为了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提高考察质量,各地在实践中探索了考察预告制等许多有效做法。

三是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精神,不断加大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工作的力度,重点抓了党政“一把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重要部门领导干部的交流,并不断从中央、国家机关选派干部到地方,从地方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任职或挂职,以及从地方选派干部进行跨省区市交流,以增长干部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干部交流与扶贫、支边、支教等工作结合起来。1995年以来,中央管理的干部共交流500多人,全国地厅级干部交流1万多人,县处级干部交流超过16万人。全国96%的县(市、区)委书记、97%的县(市、区)长进行了交流或异地任职。

三、强化监督措施,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为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按照中央的要求,县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都建立健全了专门的干部监督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普遍对本地、本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进行了自查和抽查,并进一步健全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如中组部制定、下发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各地积极探索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纠正、查处力度。

我市通过近几年的探索,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组织部门干部选任工作监督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干部监督工作定期报送制度,要求各地各部门按季度报送干部选拔任用及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情况;印发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的通知》,对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的内容、记录人员、记录本等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并制发了专用会议记录本,规范了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制发了各区(市)县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审查的文书,规范了干部监督机构和选拔任用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二是加大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检查,对干部选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并通过总结、整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规范。

第二部分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执行《条例》不够扎实,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条例》规定的现象,个别地方还严重违背《条例》,甚至出现跑官要官、封官许愿、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目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民主、公开程度还不够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够,存在“少数人选人”的现象

尽管近年来干部选任工作在扩大民主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人选人”的现象。表现在:

(二)少数人说了算。个别地方的选任主体特别是“一把手”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既看不见、也管不了的无法监督状态,使其在选人用人工作中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等家长制作风有了宽松的周边环境。表现在:

1、在推荐环节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一是民主推荐前,有的“一把手”采取召开党委(党组)会议或个别沟通等形式,把班子成员或有关人员的推荐意向统一到自己心目中的人身上来。即使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来主持推荐,班子成员和有关人员为了与“一把手”保持一致,只好违心推荐,造成上级党组织不得不认真对待所谓的一致意见。二是“一把手”个人推荐干部一般都不写推荐材料,有的未经酝酿、沟通和研究就以本级党组织的名义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有的则授意以组织部门的名义向上级推荐。

2、干预干部考察工作。有的“一把手”在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其想提拔重用的干部,或不满意、想安排出去的干部时,一般都要进行干预。干预的方式或是在通报会上讲肯定性意见,或个别打招呼,形成与考察组谈话要多说考察人选的优点、不说或少说缺点的导向;有的甚至在向考察组介绍情况时,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有意回避或误导,以实现自己的意图。

3、酝酿干部先入为主。有的“一把手”在酝酿干部人选时,或者抢先提出自己想用的干部,使其他人员不好发表反对意见和提出其他人选;或者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者事先向有关人员透漏自己的意见,利用他人之口,说出自己想用的人选,“巧妙”地把个人意见变成酝酿的意见或他人的意见。

4、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质量不高。有的地方“一把手”或责任心不强,或为达到个人目的,使得主持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表现在:一是会议时间短,一次讨论决定任免干部的数量过多,使与会人员无法逐人发表意见,与会人员只是把干部姓名和任职单位浏览一遍,根本来不及考虑和发表意见,最终却形成了与会常委一致通过的常委会记录。二是趁换届后班子新成员较多时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由于新成员对干部情况不了解,谈不出意见,而了解情况的班子成员即使提出不同意见,也往往因处于少数而得不到采纳。

二、选拔视野不宽,存在“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

(一)近亲繁殖,迁就照顾。有的单位选人用人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使得在选人用人上不坚持五湖四海,视野狭窄,眼光仅仅停留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身边少数人身上,选所熟悉的,用自己喜欢的人。有的为了照顾上级、同学、同乡、同事、战友、亲朋好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既不坚持原则,也不尊重民意,将一些不该提拔的提拔了,不该重用的重用了,应该下去的保留了。

(二)论资排辈,缺乏竞争。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有的不看能力看资历,不看水平看辈分,不看政绩看工龄,导致一些人混年头,熬岁月,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即使政绩平平也能得到提拔使用,而大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却受到压制;有的搞实际上的“终身制”,存在着“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现象,使得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领导干部队伍老化。

(三)条块分割,缺乏整合。目前的干部体制,客观上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管理一批干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又都各自储备了一大批干部,然而隶属关系不一,单位性质不一,干部交流不能进行,导致有的地方和单位人才过剩,有的单位人才匮乏,无形之中形成了条块分割。表现在:一是划圈圈。党委(党组)选任干部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将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知识分子三支干部队伍纳入“一盘棋”,而是划成了三个圈。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视野局限在党政机关,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视野局限在大中型企业,科技干部的选拔视野局限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圈内。二是划条条。现在,相当一部分执纪执法部门都对干部进行直管,因此对其干部的选任也就局限在本行业、本系统领域,往往只能出,不能进。如此产生的一些领导干部,领导才能和素质值得考究,有时甚至只讲局部利益、部门利益,与党委、政府对着干,干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划块块。个别地区和部门特别是偏远地区,搞“土皇帝”,担心外地干部进入不便领导,将选拔干部范围限定在本地区、本部门,即使对组织安排、交流的也千方百计进行抵制,采取各种手段提拔自己的亲信。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管理体系,存在“选不准、用不好”的现象

(一)选任标准抽象化。在选用干部时,由于对理解和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及“四化”方针抽象和概念化,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标准和监督措施,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平衡照顾,论资排辈,在年龄和文凭上搞一刀切,降低标准,在矮子中选高个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提拔干部要求政绩突出,但缺乏对干部实绩的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搞假政绩的现象不好杜绝;群众公认原则不好把握,一强调群众公认,有的干部为了迎合群众,便不坚持原则,不敢开展批评,一团和气,而一些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批评,坚持正义的干部可能得不到群众的赞成票而被拒之门外。

(二)选任标准笼统简单,不够具体。选任干部中,坚持和强调的都为“德才标准”,再具体就是“德、能、勤、绩、廉”。在提出人选、考察、酝酿、讨论中都用这五个字来衡量,导致了考察内容的模式化、考察材料的格式化以及选任干部思想僵化,不能突出某一干部的特点,也不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且不论哪一级,不论什么职位,不论什么领域,选任干部都坚持“用同一把尺子去靠”。无高低之分,无职位之分,三支队伍一个样,导致“供需”脱节,既影响领导干部个人才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该职位职责的履行。

四、缺乏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观念和手段,存在“方法单

一、人才难选”的现象

(一)缺乏现代人力资源配置的新观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以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已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些选拔主体缺乏人力资源战略思维,不能将干部选拔任用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联系起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淡漠,甚至疾贤妒能,压制人才,浪费人才。市场经济要求,必须用它最基本最本质的手段——竞争的方式,而不是别的方式来配置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干部。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少数人的暗箱操作下,早已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一种不规范、有失公平的,掺杂了金钱和私利的竞争。少数身居要职的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象支配私有财产那样,随意任用干部。“跑、要、送”几乎成了干部升迁的唯一道路,《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等被当作必不可少的形式而滥用,党管干部的原则成为少数人滥用权力的借口。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7

干部挂职锻炼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培养、 锻炼和交流方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革命年代, 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近年来, 各地高校在培养优秀干部队伍的过程中, 创新培养方式, 扩大培养范围, 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到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乡镇机关挂职锻炼。高校派出挂职干部的规模和质量逐年提高, 在推动了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乡镇机关的协同创新发展上,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 在干部挂职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1高校干部挂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为了完成上级单位分派的任务指标, 以应付“差事”的态度选派挂职干部, 显得漫不经心, 针对性不足。有些高校为了不影响自身工作, 对本校干部外派挂职的机会抱着消极的态度, 甚至会推诿拖延挂职人员的派出。部分挂职干部把“镀金”“走过场”“散心”“交朋友”的心态带到接收单位的工作中, 导致工作成效不高, 甚至发生偏差。部分高校教师在申报挂职地区和岗位时, 对经济发达地区和待遇条件较好的岗位趋之若鹜, 而更需要帮助的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的岗位报名者却寥寥无几, “嫌贫爱富”现象明显。

1.2挂职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地方接收单位未能很好地建立挂职干部的工作考勤制度、绩效奖惩制度和沟通交流制度, 所以未能有效地掌握挂职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也未能充分调动起挂职干部的积极性, 没有形成动态及时的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 有些地方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在带来政策扶持、资金、技术等资源方面的期望过高, 给挂职干部制定了不科学的考核指标, 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 也不能发挥好挂职干部的作用。

1.3缺乏系统规划, 未能形成长效机制

部分高校将干部挂职边缘化为临时性、应急性的工作, 缺乏系统全面的设计和规划, 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上级组织部门和地方接收单位有时在设置挂职干部岗位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少挂职岗位每年的挂职干部来自不同高校, 拥有不同技术背景, 在专业和技能上缺乏延续性。并且多数挂职时间为一年, 到期时挂职干部正处于最佳状态, 对岗位的理解、思路的成熟、工作的效率等都是比较高的时候, 就得结束挂职, 而继任的挂职干部又不能很好地衔接上, 未能形成长效机制。

1.4挂职干部工作融入度不够

部分挂职干部到了地方接收单位的岗位以后, 不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也未能正确充当好挂职交流干部的角色。有些挂职干部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原单位的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 不能全身心投入挂职工作, 不积极调研走访, 不积极联系基层群众, 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能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计划, 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

1.5干部挂职岗位设置不科学

部分地方单位在申报挂职干部需求时, 设置的岗位不科学, 拘泥于接纳高校中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的教师和行政干部, 有的地方甚至变成了“拉关系”“搞资源”的性质。由于脱离了工作的实际需求, 有很多对接上的“三高”挂职干部并不适合挂职岗位, 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却还占用了挂职锻炼的机会。而真正适合该岗位, 且更需要锻炼的年轻干部却因为种种条件限制得不到挂职锻炼的机会。

1.6对挂职干部的关心不够

挂职干部在地方工作往往会有各种困难和需求, 比如宿舍与工作单位较远, 交通不便;开会时与会者都使用方言, 挂职干部难以掌握会议内容, 不能及时参与重要事项的讨论;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配合, 导致势单力薄, 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单位基本办公条件得不到保障, 影响挂职干部工作的开展;挂职干部期满后, 回原单位的安置岗位不合理, 不能及时将其挂职期间所学所得充分发挥。

1.7对挂职干部的培训不足

部分高校对挂职干部的培训还流于形式, 有些甚至没有开展相关培训, 也未能将挂职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予以总结、研究和讨论。挂职干部入职前未能掌握一些干部挂职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 出现到岗后融入工作难, 遇事手足无措, 办事效率不高, 工作找不着切入点, 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

2完善高校干部挂职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干部挂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

2.1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相关责任

上级组织部门在规划整体挂职工作方案时, 应从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 在挂职干部人数、条件、专业分布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地方接收单位要重视挂职干部在本单位工作中的锻炼培养和专业技术优势的发挥, 为挂职干部创造展示能力和接受锻炼的平台。派出高校要从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 积极组织相关教职工申报, 并与地方接收单位紧密联系, 通力合作, 共同做好挂职干部的锻炼培养工作。挂职干部本人要认真学习挂职的相关知识和要求, 把握机遇, 积极主动融入地方工作, 发挥主人翁意识, 静下心沉住气, 主动接受挑战, 保持事业进取心, 脚踏实地, 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让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上级组织部门、地方接收单位、派出高校、挂职干部本人都应该明确各自责任,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以确保挂职工作取得实效。

2.2对干部挂职工作进行系统规划

中组部制定全国干部挂职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 省委组织部门做好省内中长期干部挂职工作计划, 市委组织部门配合其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并统筹本地区的技术、人才需求汇总和挂职岗位设计方案等, 区县组织部门做好干部挂职的具体实施工作。高校组织部门按照上级精神积极做好本单位的产学研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各个层次紧密配合, 形成立体、有效、系统的干部挂职规划体系, 根据实际的项目、技术和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

2.3科学选派, 合理设岗

上级组织部门和地方接收单位要结合实际需求, 合理设置挂职岗位, 比如是偏重技术、管理, 还是偏重沟通协调能力等, 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岗位的设置要考虑到挂职干部的锻炼培养目标, 要能发挥其技术和管理优势。派出高校选派干部时要把握选派的机会, 将真正需要锻炼的年轻干部选出来, 对接到地方基层培养锻炼。要从个人工作经历、职业发展规划、优点和缺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提高针对性, 而不能简单对照分配指标直接采用综合评优式的选拔。

2.4健全干部挂职管理制度

高校与地方接收单位紧密合作, 完善挂职干部管理制度, 加强对挂职干部的指导和管理, 如制定出能够反映其工作绩效、基层群众认可度、思想表现情况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中要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艰苦地区的差别, 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定期由地方组织部门、接收单位和派出高校对挂职干部进行全面考核, 对成绩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对错误和偏差要及时纠正和处罚, 并形成书面考核意见存入个人档案, 作为今后重要的参考材料。

2.5建立挂职干部关怀机制

高校和地方接收单位在工作和生活上要关心和帮助挂职干部, 为挂职干部提供良好的办公和生活条件, 解决交通出行问题, 及时发放必要的生活补贴和交通补助, 并为挂职干部购买相关保险。挂职期间经常与挂职干部沟通, 及时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 帮助其妥善解决。节假日看望和慰问留守在家的挂职干部家属,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解决挂职干部后顾之忧。挂职干部期满回校后,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置工作岗位, 帮助挂职干部尽快融入环境。同时对在挂职期间表现优异的同志, 列入重点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2.6加强对挂职干部的培训

高校和地方接收单位应从不同角度, 为挂职干部开设培训班。对于挂职锻炼的意义、目标、任务、计划、方式、期限、工作流程等注意事项逐一进行培训。提高挂职干部的思想认识、端正其态度、树立服务意识, 提高其工作技巧和能力。同时开设新老挂职干部座谈会, 交流挂职经验和心得体会, 让有经验的挂职干部启发和带动新的挂职干部尽快融入挂职工作环境中去。 强化挂职干部对当地的人文、社会、地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 帮助挂职干部顺利融入地方环境, 有利于挂职工作中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2.7高校内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与挂职干部工作相关的一些部门, 如管理高校人才工作的人事处、管理高校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转化的科技处、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研究生院等部门, 要积极配合挂职干部在地方的相关工作。在挂职干部有项目、技术和人才需求时, 能够不遗余力地提供必要的支持, 帮助挂职干部做好科技项目对接、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教师创新创业等工作, 这对于提高挂职干部的工作成效有很大的帮助。

新时期高校干部挂职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 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干部挂职工作的总结和研究,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合理规划、完善管理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地校企合作, 促进政产学研交流, 培养政治素质高、技术本领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高校派出挂职干部的规模和质量逐年提高, 推动了高校和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乡镇机关的协同创新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现实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指出这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对于今后进一步完善高校干部挂职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干部挂职,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昕.挂职干部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J].党政论坛, 2011 (19) .

老干部工作的问题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解决老干部工作 新问题

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學发展观为统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好老干部工作中的新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改革制度的进一步深化,老干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是当前摆在老干部工作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干部工作,不断探索和改进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二、“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做好老干部工作

广大老干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长期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今天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重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就是重视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资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造福于广大老干部,又为广大老干部发挥余热提供广阔空间。我们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把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组织开展适合老干部特点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老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制度。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定期向老干部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广大老干部能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确保广大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二)落实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与卫生、财政、社保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在确保离退休费和医疗费及时发放到位的前提下,对有特殊生活困难的老干部,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保证他们不为生活费、医药费所困,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

(三)坚持定期走访制度。坚持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全心全意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处处体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努力使他们的生活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四)根据老干部的特点,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适宜、适度、就近、小型、多样、多室内少户外”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努力改善老干部活动阵地的条件,办好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尽可能地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落实“四项制度”。对待老干部来信来访和提出的意见或问题,要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事后督查制,并对“四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通报。

(六)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各单位党委应重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能充分发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七)科学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科学引导广大老干部进一步弘扬“老而未敢忘忧国,退而不求名和利”的革命精神,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支持他们发挥余热,支持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奉献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三、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一)加强思想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勤学习、善思考,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履行职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尽职尽责到位,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价值观。

(二)注重素质教育。组织老干部工作人员全面学习和掌握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运用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深入调查研究。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的理念,深入调查研究老干部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规律,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不断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四)加大考核力度。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建立和健全老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其纳入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

(五)强化服务理念。树立“三个耐得住”工作理念,真正做到耐得住荣辱,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教育引导老干部工作人员以热爱老干部和为老干部工作为荣。

(六)关心老干部工作人员成长。对老干部工作人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切实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为他们的成长进一步创造条件。

总之,老干部工作人员要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大局,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迎接新考验,适应新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新华.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和谐发展[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

[2]王冬梅.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J].老人世界,2009.

[3]刘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2008.

上一篇:楼层服务员岗位工作说明书下一篇:春节为题表达亲情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