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三农问题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制度变迁中的农村农民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更是成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我国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效应,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三农”问题更是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在短短的六十六不断取得了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有目共睹。然而,由于诸多历史、现实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这一问题所呈现出的困境和难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制度需要不断改变成为造成“三农”问题仍然难以尽快解决的不可回避和忽视的因素,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鉴于以上的原因,本文初步研究了制度变迁中的农村农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各种制度和体制也在随之不断调整和深化,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城乡间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拉大了距离,在大中小城市中都衍生出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和阶层,即“农民工”阶层。这一阶层在为城市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显现出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现阶段,“三农”问题已经成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伴随制度变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具体来说,经济制度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同时,社会变迁中的城市与农村出现逐渐趋同的趋势,例如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与价值观等方面不断趋同也对我国农村地区和数亿农民产生了一定影响。二元结构的差异以及县镇与村级管理与组织的缺乏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农村农民问题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表现,这些特点和表现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影响,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棘手性。因此,处在这些制度变迁下的我国农村农民问题也不断出现了一些新表现和新现象,并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影响。 “中国梦”的执政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他提出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的最大梦想就是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三大梦想,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素养,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地区的“中国梦”成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梦”的实现呼唤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通过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实现整个农村经济向前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为真正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提供支持和保证,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因此,首先应当坚持走二元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将工业化同城市化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农村城镇化。其次,制定一系列符合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为推动农村进一步发展,为农民生活更幸福提供强大的支撑。此外,实现农村地区的“中国梦”需要培养现代化的农民,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不断增强我国农民的现代性素养,促进我国农民的现代化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保证。通过推进城镇化与实现农民的现代化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制度变迁中我国农村农民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共同致力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且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最终实现中华儿女的中国梦。

关键词:制度变迁;农村;农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中国梦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

1.2 制度变迁内涵及当代中国制度变迁表现

1.3 制度变迁催生了“农民工”阶层的形成

1.4 农村农民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1.5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述评

1.5.1 国外研究成果

1.5.2 国内研究动态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中的农村农民发展历程

2.1 经济制度变革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1.1 家庭联产承包制带动了农业经营的发展

2.1.2 集体所有制经济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1.3 农民工进城开启了农民新的增收渠道

2.2 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2.2.1 减免税到补贴强化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2.2.2 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推动了城乡社保一体化

2.2.3 逐步推进城镇化悄然让原始乡村逐渐消失

2.3 社会变迁中的农村与城市的逐渐趋同

第三章 变迁中的农村农民问题新表现与影响

3.1 二元结构的差异再次凸显农村农民问题

3.1.1 联产承包模式限制了农业经济规模经营

3.1.2 有限的土地资源致使农民增收难以为继

3.1.3 农村城镇化缺乏有效的工业化动力支撑

3.1.4 老幼孤寡留守成为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

3.2 县镇与村级政府管理与组织的缺乏

3.2.1 所有制变革带来基层政府核心凝聚力弱化

3.2.2 公共积累欠缺导致基层政府保障农村不够

3.2.3 发展经济鼓励致富丢掉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

3.3 农村农民问题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3.3.1 农村农民问题事关中国梦全局

3.3.2 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农业现代化

3.3.3 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重在解决三农问题

第四章 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路径选择

4.1 走二元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4.1.1 发展乡村工业有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1.2 围绕乡村工业化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

4.1.3 在乡镇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序推动农业产业化

4.2 政策制度保障是农村农民发展的基石

4.2.1 明晰产权制度逐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

4.2.2 集中财力物力优抚乡村工业发展推动城镇化

4.2.3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保机制实现农民的终结

第五章 培养现代化农民的教育性举措

5.1 加强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

5.1.1 改革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抉择

5.1.2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

5.1.3 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2 加强农民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技能教育

5.2.1 围绕“三农”发展加强现代科学文化武装

5.2.2 推动城镇化建设培养农业产业化工人

5.3 加强新型市民的现代化发展教育

5.3.1 培养和造就现代化的基层干部队伍

5.3.2 推动“三农”三化的现代化发展教育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危机管理高职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