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必须对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展开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推动我国整体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实际上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这与我国农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因此要想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做好将会困难重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1: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而在改革发展与稳定当中,土地流转制度良策的提出,无疑给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的现状和发展,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经验,分析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困难,并试图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關键词】土地流转;特征;主要问题;对策思考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概述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可以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

1、农村土地流转周期较短。就我国目前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百分之八十的农村村民之间进行的自主自发的土地流转周期是在两年内完成,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和落后的地区,农民为了完全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还达成一个季度签一次的协议。

2、农村土地承包和租让的情况居多。由于承包或租让土地不需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相关的合法手续,很多农民在土地承包和租让时为了节省时间与省去麻烦,他们都不会按照规定要求去村委会报告,更不会去乡镇经管部门办理正规合法的土地流转手续,因此,由村委基层向上级汇总的农村土地承包、租让的土地面积与实际流转的土地面积在数据上就有非常大的差距,普遍比实际流转的面积少很多。

3、农民自行流转为主。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有农民自行组织的流转和乡镇村委集体委托相关的组织土地之间的流转。农民自行流转土地占绝大部分,他们之间的流转,一般是熟人之间进行,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告之,而农民去委托人乡镇村委集体组织流转的比例是非常的低。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的农村土地产权和收益权归属主体不明晰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的产权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农村土地的产权中还存在二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产权的主体不够明晰。现行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但产权属于谁是有很大的争议,不够明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来农村土地的产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二是产权的权利不够完整。所有权是土地产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拥有所有权也就代表土地所有权人有对土地的拥有、使用、收入、处置等权利,而处置权是最能体现所有权的,可是就目前农村的土地所有权而言,通常是不是拥有这些权利,从处置权上来看,农村的乡镇、村、村民小级三级,没有哪一级有权利对集体土地拥有最后的处置权,必须要由县级以上的土地管理部门才有资格进行处分。集体无权出让、转让土地,无法把土地作为抵押标的。

2、土地流转的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的程序也不够规范

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必然导致土地难以流转发生和发展,这里的流转仅仅还只限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流转过程的行政化。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大部分是通过乡级或村级行政手段进行,有的地方甚至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因素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流转方式的简单化。使用权的变化主要限于婚丧嫁娶、学生上学等人口变化因素,在形式上仅限于转包、互换等一些简单的流转方式。三是流转空间的封闭化。大部分仅限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很少流向外部成员,农民没有赋予抵押、租赁等土地权利,使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中介和金融支持难以形成,严重阻碍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另外,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绝大部分的农户在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只是进行口头上的约定,没有正式合法的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合同也只是简单,不规范,没有得到公正,也是不合法的,也没有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批准同意。另外,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不会到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和备案。

3、土地流转的市场还不够健全,土地流转机构没有建立完善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土地的转让方找不到土地的受让方,土地的受让方找不到土地的转让方,形式主要以转包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土地转让信息的取得主要依靠邻居、亲戚、朋友及农村干部的信息交流,这就造成了土地交易的成本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低,而且流转的内容简单,流转期短,流转面积小,使经营主体不敢在土地、机械、行动措施上做大的投入,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成长,在土地流转的规范内容方面,有些地方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缺少合同对流转双方进行的约束,农村村民之间的绝大部分是自行对土地进行流转,而且大多数又为口头协议,基本上是没有书面合同,暗地里流转绝大多不经过相关部门的申请、不去相关的部门进行登记、更不用说去相关的部门进行报告,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很少地进行干预,进一步恶化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的无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打点和看管机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难以经由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本的优化。

4、土地流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土地一直以来都具有中国农村村民生存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倘若如果农民忽视了土地流转措施,他们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就会得不到保障,随时随地有影响到自身基本权益的可能。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和健全,土地仍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保障功能,比如说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都附着其上。如果农民把自家的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出去,这些最基本的综合保障都有了后顾之忧。在我国的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同时,土地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也就导致了农民不敢随便地抛弃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在他们心目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们认为有了土地,对自身而言就有了保障,就算在外面就业不如意,收入不行,还是可以回到家乡进行传统的耕种,起码能够保障自己的温饱问题,从这一方面看来,农民对土地的需要是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三、完善土地流转的对策思考

(一)通过法律规范,实现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要建立“两个市场”,一个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另一个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长久以来,我国的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产权有着显著的差别,不平等关系也依然存在。就是这种长期存在的不平等关系,使得我国一直以来就是这种局面:“两种产权、两个市场”的形势。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后,我国的国有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进行分离,经营权实质上是可以进行出售、抵押、出租的,而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非农建设用地)却是不可能进行的,目前来看,是完全不能实行自主地流转,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是不规范不合理的。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法》的制定是形势所需,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增长,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的新的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比如: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二)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它不仅对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影响,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轉的程序。

1、建立健全农村的土地流转服务市场。让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发展为市场化,就需要发展土地流转的服务中介和交易中介,通过市场化来规范土地交易中的各项行为,减少农村土地的流转成本。耕地使用交易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交易过程,涉及交易主体很多的方面,这就要求相应的中介服务市场为其提供合法合理的服务。要建立耕地使用权市场信息、咨询、预测和评估等服务系统,使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人性化。

2、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程序化。第一,农民进行申报,由农户填写统一出具土地流转的书面委托书,村服务站汇总报乡(镇)流转服务中心,乡(镇)经管部门或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档案和微机数据信息库;第二,乡(镇)流转服务中心将收集信息报县(市)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归纳与汇总,提出相关的要求,将信息更好的反馈给农民,并进行指导;第三,流转服务中心组织流转双方协商,达成意向;第四,签订书面合同,经村委会盖章后到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签证、登记备案,并监督合同兑现。

3、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日常监管工作。例如可成立土地委托流转领导组织和服务中心,严格合同管理,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在土地流转中的监督引导作用,特别是用制度手段规范流转。对土地流转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这样才能使农民在土地

流转过程中得到专业性的帮助。

(三)积极探索市场化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积极探索市场化形式,要求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上就已经明确,允许农民流转所承包土地,政策由来已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规定了“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形式,首先要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以村组为单位,把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力情况等资料进行全面统计,逐级上报汇总,形成报表。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不受影响。再次,在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村组设立服务站,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为流转双方牵线搭桥,开展土地流转申请委托、供求登记、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档案管理、纠纷调解、法规咨询等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

(四)深化体制配套改革,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建立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建设的政策。增加政府投入资金,并合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推动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只有对农业投入增加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家庭经营向集约化水平的转变。

2.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第一,合理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搞好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法律服务,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提供优质服务,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走出去,挣到钱,留得住,使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农村土地,离开农村,向城市转移,为农村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第二,要加大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的加工业。高度民主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乡镇工业园区的作用,以产业加工吸引劳动力。

3.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解除农民生活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有能力的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自创品牌,扩大规模,自主开发经营农业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毒,对当地农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给予他们政策和金融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束景陵.试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之克服[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6)

[2]陈伯君等.成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分析[J].探索,2009(3)

[3]李华杰.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现代农业,2010(7)

[4]吴锦猛.土地流转中的权益归属及实现[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1)

[5]张英,邓腾林.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0(11)

作者:蒋恒利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必须对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展开农业经济管理,对于推动我国整体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实际上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这与我国农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因此要想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做好将会困难重重。本文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点,它能体现出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了更多压力和挑战,所以我们要寻找出一条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有利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没有适应当前农村环境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的经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固其效果不尽如意。

1.1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没有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观念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现在的管理制度不仅与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也与快速发展的农业社会不相适应。这种不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很多的经济管理活动失去了执行力,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农业经济在机制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尤其是在相互利益之间的协调上表现明显。

1.2忽略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农业经济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2018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履职尽责抓落实,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遗憾的是,一些农业经济管理者忽视了需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没有意识到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积极性对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提升的积极作用,他们的思想观念落后保守,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样以至于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因为执行力差所以无法达成农业经济管农理工作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就更没有办法从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就容易使得农业经济的管理效果不佳,最终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1.3经济管理模式相对之后

由于受到农村发展水平的限制,其经济管理模式大都以人工、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传统的纸笔时代,当然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传入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得到创新,但是普及力度却不够,不能满足地大物博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此外,部分农村引进财务信息化设备却不予以使用,只是闲置一边,还保持着传统的经济管理形式,在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整合等方面的效率不高,且精确度堪忧,制约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2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对农村有认同感的“城归”加入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经济学家厉以宁对“城归”寄以厚望,甚至视之为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在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来完成。一方面,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不同方式定期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另一方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意识。

2.2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专业词,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可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基础上构建信息数字化框架,实现现代化经济模式的电子化,通过电子技术速度采集、获得、分析、整理和传递电子信息,将原始的纸质财务账单转化为电子版的数据,数据在传输速度显出了快的优势及可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优势性,通过电子信息的加密技术,以防信息不被偷窃,提高相关信息文件的保密性。在现代化相关的财务信息系统中,显示着农村的各项指数,如总收入、支出,及各类农产品的收入状况、收支均衡度、农业经济增长幅度等等,通过Excel表格等数据表格处理软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即可对大量数据进行筛选、统计与整合,针对经济数据的要求做相关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可做出进一步的发展计划。届时,还经常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杀毒,确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顺畅及其稳定性与保密性,为高科技系统设置了安全与保护屏障,保证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与整体性,加强财务信息的机密等级,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现代化。

2.3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新时期,为了强化新农村建设,应构建更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对原有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除了基本的财务管理课程外,还应建立计算机培训班,具备财务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团队的整体水平。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面带动了现代社会的电子购物潮,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因此,为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应积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能够数量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行流程,邀请专业的电商专家进行专业化培训,模拟生活中逛淘宝、天猫、京东的方式,及时将农产品上传至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新型的农业经济形式,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变得更便捷、简单。

3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村现代化建设而言,需要拓宽视野,用好外部力量,尤其是在城市受过现代化产业训练后重返农村的“城归”。事实上,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制度利好的释放,近年来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增加,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流动的这一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势必必行。此外,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是当前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中一个重要突破口。随着农业政策的倾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仍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有意愿、有条件的人变成农村的主要建设者。在榜样的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知,当城市的资本和人才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把更多的农业认可更平稳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才能为中国的新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广大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也未得到建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不高,这种情况下必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广大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创新能力。总之,农业经济管理必须与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革,最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55-56.

[2]韩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濟管理何去何从[J].商,2015,(51):66-67.

[3]高培勇.2010:经济结构要与税制改革相对接[J].税收征纳,2014(2):42-43.

作者:邹静源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3:

教育抑或建房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农村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掀起了一股建房的热潮。建房的户数增多,面积增加,速度加快,村宅基地超面积使用,闲置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使原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也导致农民在建房上盲目投资、超前消费,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现有研究对农户建房问题的分析一致性地将其与农户传统观念——建房而后成家联系起来,所以,建房很大程度是为了子女的发展。在当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情况下,显然,子女发展方面的投资又多了一大方向。

关键词:自建房;教育;子女发展;农户投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住房投资方面:自建房的研究大多为国内学者在进行,而且国内学者往往将视角集中在自建房的经济利益和土地规划与制度存在的问题。而没有考虑最初的出发点,自建房很多是为了留给儿子,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对后代的投资,同时,教育作为另一种日益增加的投资,他与房产投资的替代性也有待考量。

在教育投资方面:目前国内学者普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动机,但是,随着该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多种角度分析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动机,从而使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动机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不断完善,这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文就从对后代投资的角度入手,专门针对农村家庭,从住房和教育两方面结合讨论。

而从中国农村为儿子备房的传统观念出发,本文以对儿子的投资为主要视角,从家庭经济与成员具体情况,教育投资情况,住房投资情况三方面入手,于2017年调查了湖北十村有儿子的农户,内容如下:

①对儿子的教育投资情况

包括从小到大的受教育过程中:报班花费,陪读花费,择校花费,学费等。

②对儿子的住房投资情况

包括住房与计划住房结构面积花费,是否为自建房,其他自建房,是否为女儿置办房产等。

③教育投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主要从家庭成员具体情况,经济收入状况,子女学习成绩等方面考察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

④建房投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主要在家庭成员具体情况,经济收入状况,家庭住房状况等方面考察农村住房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

住房投资总额界定:为已准备房产花费总额,计划准备房产花费总额,父母当前住房花费总额,其他自建房花费总额四方面的总和。

教育投资总额界定:为小学到初中时期课外辅导班和陪读费用,高中时期学费和生活费,高中时期择校费,高中时期课外辅导班和陪读费三大部分组成。其中陪读费用包括租房费用和陪读家长放弃正常工作的机会成本费用,此机会成本费用由近些年调研地区的平均基本工资水平26600元/年计算而来。最后调研结果给出以下分析:

住房投资样本均值为778626元,教育投资样本均值为89795元。独生子女所得的住房投资明显高于平均值;父母年龄相对越大对儿子住房和教育投资都越多;总样本中有7.8%的父母离异家庭,其住房投资均值低于平均值;父母亲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住房投资和住房投资都越多;父母健康状况越差,住房和教育投资都低于样本均值。 父亲母亲长期从事非农工作的家庭,住房投资明显高于总体均值,但同时其儿子多被留守,教育投资由于陪读等机会成本的缺失,使得其总额低于均值;家庭收入水平: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两种投资都高于总体均值,此条为投资的核心因素。

除此以外,还得出以下数据:为女儿备房的家庭占比6.25%。准备自建房家庭的比例为18.75%。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哥哥或姐姐对其弟弟的教育有支出的有31.3%,且大部分来自于姐姐。所有的家庭都会在孩子读的下去书的时候倾力相助,即不会因住房放弃教育投资,但其教育投资的力度则有待考量。

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①教育投资和住房投资的替代性并不明显,甚至因为经济原因,而这有一定的正向变动关系。②农户提前为儿子准备自建房最终将会带来更多的住房投资,因为年轻人多远往城市跑,许多提前准备的自建房空置浪费。③主观上,在教育面前,农户不会因为住房而放弃前者,只要孩子读的下去,都愿意供他,不论家长教育程度如何,都对教育很重视。但是因经济这种客观情况,教育投资的力度有差别。④会有农户为女儿置办房产,但比例不高。这种农户一般家庭条件不错。⑤家庭医疗支出多的家庭往往在教育投资上同样支出多。许多支出少的家庭不是没病,是没钱。⑥高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将获得更多教育投入,中考成绩靠后的学生在高中所受教育投资会减少。

基于主要结论,本文认为农户不必为儿子准备自建房,这样不会带来更经济的效益,只会带来浪费,而教育意识农户已普遍具有,他们缺的是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孩子带来更多的教育投资,从住房投资和教育投資同向可看出,两种投资更多的取决于经济状况。政策上也应该限制农户自建房,让农户了解自建房的浪费所在。

参考文献:

[1]颜琼,李建耀.当前我国农村自建房过度化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05,(04).

[2]巫兴燕,黄石明.透视农村建房热[J].乡镇经济,2003,(1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孙家浩(1997-),男,汉族,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大学本科,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第二作者:刘渔阳(1996-),女,汉,江苏常州,大学本科,南京农业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

第三作者:郑晓曼(1997-),女,汉,安徽滁州,大学本科,南京农业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

第四作者:陈涵(1998-),女,汉,湖北省应城市,大学本科,南京农业大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作者:孙家浩 刘渔阳 郑晓曼 陈涵

上一篇:幼儿园行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