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与决策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通常采用外部融资方式来缓解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以资产支持证券形式筹集资金的外部融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有效运用对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201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以2016年为界出现显著分段特征,正常类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态势迥异,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发行频率与发行量差异明显。因此,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在面对融资决策时选择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和条件。国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比较成熟,关于其动机的研究主要围绕流动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改善盈利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文献丰富且结论总体比较一致,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有哪些特殊性和融资策略优化路径等问题尚有进一步研究空间。国内学术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的研究主要始于2012年试点重启前后,但针对上述三个动机并未形成统一观点,研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的研究也有待深化。基于此,本文将现阶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动机的融资决策模型,重点研究不同动机对商业银行选择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和相应的融资策略,并对模型假设的理论动机进行实证检验。不同于国外市场,我国将正常类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开发行且当前市场以正常类资产证券化发行为主;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起步阶段的市场实施以风险自留规则为核心的严格监管。因此,本文首先以正常类资产证券化为研究对象,基于资产证券化动因理论和决策理论设定商业银行主动选择融资工具应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冲击为研究场景,引入风险自留规则作为重要监管变量,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融资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融资决策理论模型,研究不同动机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分析不同情境下商业银行选择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条件和策略。然后选择47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根据发行规模将数据期间划分为尝试期(2013-2016)和起步期(2017-2019),选取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区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类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检验融资决策理论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长期低迷的状况,依据不良资产的特点以资产折价率为关键变量构建不良资产融资决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在有约束的最优化Kuhn-Tucker条件下,研究商业银行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条件,并使用我国商业银行全部86组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分析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研究结论:(1)基于动机差异的融资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主导、信用风险主导以及两类风险相对均衡三种情境下选择正常类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和相应融资策略,同时发现风险自留监管规则使信贷资产证券化替代附属债务融资的条件更加严格;(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机包括改善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但不同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不同,这三类动机随着我国市场的发展逐步出现,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存在差异,货币政策的变化也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3)不良资产融资决策模型给出了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并发现资产折价率是影响商业银行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重要因素,高折价率导致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不具备降低融资成本和缓释信用风险的作用,抑制了商业银行的实施意愿。主要创新点包括:(1)针对我国市场和监管环境建立基于动机的融资决策模型,在理论层面研究动机差异和风险自留监管规则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商业银行选择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和相应融资策略,分析框架与研究结论可作为商业银行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决策依据;(2)引入货币政策变量,使用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周期更为匹配的季度数据,分阶段、分银行类型实证研究我国2012年以来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动机,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3)建立不良资产融资决策模型研究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决策条件,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的分析,结合理论模型论证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拓展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动机;决策;风险自留;折价率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与效用

1.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监管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意义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内涵

2.1.2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1.4 国内外市场发展比较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发展

2.2.1 国外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发展

2.2.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发展

2.2.3 国内外监管发展比较

2.3 资产证券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资产证券化动因理论

2.3.2 决策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风险偏好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商业银行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分析

3.1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的基本设定

3.1.1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机理分析

3.1.2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基本假设

3.1.3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

3.2 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与策略

3.2.1 信用风险冲击主导情境下的决策条件与策略

3.2.2 两类风险冲击相对均衡情境下的决策条件与策略

3.2.3 流动性风险冲击主导情境下的决策条件与策略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业银行正常类信贷资产证券化决策动机实证

4.1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设计

4.1.1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合理性分析

4.1.2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

4.2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4.2.2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4.3 信贷资产证券化动机实证模型稳健性检验

4.3.1 市场发展阶段差异分析

4.3.2 银行类型差异分析

4.3.3 政策影响差异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分析

5.1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

5.1.1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机理分析

5.1.2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基本假设

5.1.3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分析

5.2 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模型实证分析

5.2.1 样本选择与变量的度量

5.2.2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分析

5.2.3 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决策条件的差异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会计学本科论文提纲下一篇:地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