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发展思考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银行发展思考

农业银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的思考

[摘 要]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宗旨就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信贷资产业务的管理在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作者结合齐齐哈尔市金融发展实际,对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现状、面临的同业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个人信贷业务、公司信贷业务和三农信贷业务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在队伍建设、激励考核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队伍建设;激励考核

[

一、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现状

(一)从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经营质量和发展趋势都在向可喜的方向转好。一是资产质量走出困境,向良好态势发展。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发展曾经走过了痛苦曲折的历程。2000年是农行资产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和转折点,一方面1999年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后,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和规模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信贷新规则全面实施是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上的一个新起点。2000年以后,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高额的不良贷款也一直伴随,使齐齐哈尔分行经营不堪重负,到第二次剥离的2007年底,贷款不良率达到了99%。 2008年第二次资产剥离后,齐齐哈尔分行不良贷款基本可控制在1%左右。截止2012年末,齐齐哈尔分行各项贷款总额36.3亿,不良贷款余额1328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37%,低于全省1.08%平均水平。其中县域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双低于城区,不良贷款业务品种主要集中在农户和个人住房贷款。二是资产结构呈现法人、农户、个人住房贷款“三分天下”局面。到2012年末,齐齐哈尔分行各项贷款余额36.3亿,其中法人客户贷款总额12.2亿,占比33.0%;个人类贷款余额24.8亿,占比67.0%,其中农户贷款11.0亿,占比29.7%。三是县域资产业务发展好于城区支行。2008年剥离后,县域贷款几乎为零,2009年以后,随着农户贷款的开办,县域资产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到2012年末,县域贷款余额11.3亿元,占全市贷款的三分之一左右。县域资产业务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对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齐齐哈尔分行的资产业务发展还处于比较传统的初级阶段,在产品结构、发展速度和机构分布等方面还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一是各机构业务发展特点不突出。从贷款业务品种全辖机构分布情况看:一是城区支行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过亿元的一级支行只有一家;二是业务品种分布平均,支行特色信贷品种不明显,无明显优势信贷资产业务品种。二是信用等级平均水平不高。AAA级以上客户占比过低,信用等级不高的原因是优质一般法人贷款少。三是信贷资产经济资本占用高。齐齐哈尔分行经济资本占用出现“倒置”现象,按经济资本占用由高向低的排列顺序,BBB-和BBB+级小企业简快贷款系数最高,甚至高于个人不良贷款,依次为A-级简快、农户、个人助业贷款,上述资本系数在8%以上的贷款消耗了齐齐哈尔分行67.3%经济资本。而资本系数较低的业务品种比较少。齐齐哈尔分行平均资本系数达到6.12%,高于全省5.6%的平均水平。这就要求齐齐哈尔分行要不断优化资产组合,把稀缺经济资本优先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品种上,实现经济资本约束下的理性发展。

二、齐齐哈尔金融同业对比分析

虽然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在综合创利能力、发展速度和效率上,还与系统内先进分行、当地同业有差距。

1.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发展情况: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2亿元,较年初增加118亿元,增长18.61%。按期限分析,短期贷款较年初增21.96%,中长期贷款增幅13.54%;按单项业务品种分析,企业短期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类贷款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22.94%和19.66%。说明随着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企稳,我市实体企业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回升,个人类客户的融资需求有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

2.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比分析。一是齐齐哈尔分行贷款总量小。从2010年至2012年近三年的数据分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行的贷款总额始终最小,三年分别为34亿、36亿和37亿,与最多的工行相比,分别是其贷款总额51.51%、46.15%和42.53%,与相对较弱的建行相比,是其贷款总额69.38%、70.58%和67.27%。2012年齐齐哈尔分行贷款总额仅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752亿)0.49%。资产规模无论与四大国有银行比,还是与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比,差距还很大,资产业务发展迫在眉睫。二是贷款平均收息水平高。从近三年的四大国有银行贷款收息水平分析,齐齐哈尔分行的平均收息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最高时为2011年度高出建行0.23个百分点。从全省情况看,齐齐哈尔分行的平均利率达到7.21%,高于全省平均值(0.53%),在全省13家分行排名第3。反映出齐齐哈尔分行利率上浮比率高,提升空间小,同业竞争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业务特点是:总量小、结构差、资产回报率低。

三、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基于对同业金融市场情况的分析,今后齐齐哈尔分行3-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以“快增长、深转型、增效益”为主线,强化资本约束,调整信贷结构,加快业务发展,全面提升资产创造价值能力。按照这一思想的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住热点,全面推进个人消费贷款。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坚持持续、稳定地推动个人消费类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的营销力度,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鉴于此,齐齐哈尔分行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一是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营销力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个人信贷业务的基础,优势不容忽视。要大力发展按揭贷款,注重采集市场信息,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和同业竞争情况要及时掌握,切实提高营销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当地按揭楼盘情况,加强与已合作的开发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开发企业后续工程进度情况。早调查、早介入,以最快速度抢占市场,为个人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加大个人消费类和个人经营类贷款的投放力度,实现个贷品种的统筹发展。分析当地经济形式和客户情况,最大限度挖掘客户资源,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自用车等经济资本占用系数较低个贷业务品种,扩大齐齐哈尔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大个人信贷业务培训力度。随着个贷品种逐渐增多以及个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对支行客户经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要加强针对个贷产品和政策制度的更新、业务操作流程的完善、营销渠道的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客户经理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各项规定和操作办法,不断提升个人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法人资产业务。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在城区市场,结合全市经济总体布局,按就近原则,落实位于城郊支行区域优势,重点加大对东西两大高新区和工业产业园区客户和优势项目的营销开发力度。在县域市场,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做出特色品种,第一产业占比大,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地区,围绕农业产业链、农村城镇化、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等领域,重点推进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贷款。对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大型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以中高层次客户需求为目标,择优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全力营销推进大型优质法人客户贷款。二是突出重点行业。围绕齐齐哈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实施“两区两带一城”和“十项重点工程”战略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重点拓展装备制造业、优质粮食及绿色食品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工业,择优介入对俄经贸、旅游和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拓展教育、医疗和社保等社会事业领域。

优化方式,做精做细农户贷款。农户贷款是齐齐哈尔分行服务“三农”的拳头产品之一,其推进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齐齐哈尔分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因此齐齐哈尔分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精、做细农户贷款。一是要加强农户贷款基础管理,通过建设“信用村“、“信用镇”等形式提高农民的信用水平和金融知识水平,实践证明在这些地区投放贷款不仅可以实现较高收益,而且单个客户经理可以管理更多的农户贷款,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二是要考虑历年农户贷款投放情况。农户贷款的历年投放情况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当地信用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支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如果当地近两三年发放的农户贷款利率定价高、不良率低、余额也较大,说明该地区农户贷款需求旺盛、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以支持高利率定价,且当地已经培育了一批与齐齐哈尔分行有稳定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对这一地区的农户贷款应当足额保证,如我们的莲江口地区。三是市场容量既取决于当地农户贷款的市场需求,也取决于区域信用风险水平。一般而言,在农户贷款市场容量大的地区,竞争程度会相对缓和一些,在市场容量小的地区,现有乡镇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会对少量的优质客户开展全方位竞争。因此,在市场容量大的地区,可适当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力度。四是在区域选择上要求各经营行在原有“三农金融生态图谱的基础上再绘制一张所辖区域的金融生态图谱,鼓励目前贷款质量较好、管理能力匹配、农户贷款覆盖面较为合理、信用环境较好、辖内增信机制较完善的地区进行新增贷款投放,对这些地区可继续适度下达农户贷款新增计划;六是在客户选择上,必须结合齐齐哈尔分行行情和当地实际,重点支持产业链上的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支持个体工商户、回乡创业个私业主等新型农户;在担保方式选择上,要不断压缩多户联保贷款,对于原有的存量多户联保客户可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信用村+农户、专业担保公司+农户等推进模式,降低齐齐哈尔分行存量农户的联保风险,适度提高抵质押担保占比,特别是提高抚远土地抵押的贷款额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财政直补担保、个人农用机械抵押贷款、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担保方式;在贷款方式上,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特点对新增贷款主要采取一般方式,逐步降低自助可循环贷款占比。

强化考核,激发主动创利积极性。现在经营行普遍存在抓存款,抓中间业务收入,而对资产业务兴趣不高等特点,部分城区行法人资产业务又出现了空心化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部分经营行领导对资产业务不熟悉,本区域内客户目标不明确;营销奖励机制分配不合理,按齐齐哈尔分行现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权重1040分,与贷款直接相关的考核指标仅有三项,权重只有40分,占总权重比3.74%,明显低于存款、中间业务收入、银行卡等。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围绕营销目标、营销计划、营销额度,制订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考核机制,由市行前台部门确定,经营行具体实施操作,按季通报营销成果,纳入领导班子干事创业考核,与其领导班子绩效工资挂钩。二是增加有利于信贷结构调整的考核项目,如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控制额、优势一般法人客户增量及增长、新兴优势业务品种增量和增长等。

提升素质,加强各级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当前齐齐哈尔分行客户经理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偏低、操作上重个贷轻法人等问题。此次调查显示,齐齐哈尔分行有客户经理共计325人,其中40-50岁的占54%,30岁以下的仅占2%;在知识结构上,中专及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各占三成,大专以上大部分为第二学历。因此,要做到:一是要将一批年轻、知识结构新、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尤其是法人客户经理,要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熟悉相关的国家政策,熟练地运用财务、法律、统计等专业工具,并能要不断地自觉地更新相关业务知识。二是要对现有的客户经理培训。定期专题专品种业务培训,使培训连续性强。通过经验交流、观摩学习,提高业务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培训的连续性和实用性,要让一个新业务品种通过培训能够真正应用在实践当中。三是建立客户经理人才库,加强人才储备。

〔责任编辑:杜 宇〕

作者:陈冬君

第2篇:农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 要l本文围绕农业银行机构、网点、人员、业务优势主要在县域范围的实际,就农业银行批准切入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确立的市场定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策措施完善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旨在为农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而壮大自身实力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业信贷;贷款担保

[

作者:蒋卫东

第3篇:银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

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农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由于农业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促进农业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因此,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是银行的重要职责。

一、银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一) 农业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一是行业弱势。目前涉农的中小企业主要有蔬菜脱水、花生、水果罐头、面粉加工等弱势行业,原材料收购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为保证企业原材料的足额供应,企业需要在收购旺季大量购入原材料,库存普遍较大,企业经营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因素制约较大。二是经营风险相对较大。资金实力弱、管理人员素质差、市场开发能力不足是农业中小企业的特点,加之农业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性,因而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大部分农业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一般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或领域,进入和退出的频率均相对较高。三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农业中小企业经营不够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少数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完整的会计账簿,银行考察其真实资信状况的难度较大,导致贷款管理难度加大。四是可抵押的资产有限。目前支持的农业中小企业的土地大多是租赁土地,很少有固有出让土地;土地上的建筑物虽然有房产证,但由于多数企业集聚在乡镇,房产评估价较低;多数农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設备陈旧、技术落后或者专用性强,从而无物可抵。存货主要是农产品,受保存周期等的影响,不宜做抵押。五是违约风险时有发生。农业中小企业容易出现债务风险。虽然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化解信贷风险,但这种违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不信用行为,挫伤了银行对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

(二)融资中的规模不经济。融资规模不经济既发生在中小企业内部,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大企业;也发生在外部出资人尤其是银行身上,表现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单位贷款额所支付的管理成本高。据我国有关部门的估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是对大企业贷款成本的五倍。过高的成本自然使得银行不愿意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三)区域发展的制约。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农业中小企业分布区域的特点,导致获得金融服务存在不平衡。在资源“富集效应”和“马太效应”的影响下,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欠发达区域金融资源占比越拉越大,其外部寻求服务资源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优惠放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如此往复发展中,使得各地区对农业中小企业在产业层次、发展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也就使得各地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存在明显差异。

二、银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架起沟通桥梁。积极向市、县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和企业宣传银行的农业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采用政府推荐、银企洽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掌握全市农业中小企业的布局以及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逐步建立起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参加金融产品推荐会、中小企业座谈会,积极推广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结合当地实际,有重点的支持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地方知名农业产业化企业。

(二)更新观念,强化考核。为全力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银行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为提高服务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多次举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培训班,对全辖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集中培训;二是设立农业小企业客户服务专门岗位;三是编制《银行农业小企业短期贷款调查指引》、《小企业办贷流程》,规范操作;四是开辟农业中小企业绿色信贷通道,提高办贷效率,充分满足农业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

(四)降低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是为农业中小企业发放基准利率贷款。二是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有效降低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农业小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为农业中小企业开办国际贸易融资和承兑汇票业务,提供全方位信贷服务,支持农业中小企业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发展后劲。

(五)创新服务模式,解决农业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担保资源不足是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银行在坚持合法有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讨和创新担保方式,扩大农业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一是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积极加强与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二是针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实行多企业联保,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六)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农业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有效、健康发展。遵循“政策支农、商业化管理,严控风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和服务。开户行客户经理实行A、B角制,两人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客户经理密切关注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对于可能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重大事件,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了贷款到期收回率全部为100%,在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银行业务的有效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东华大学机械学院)

作者:卢蒙

第4篇: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都市近郊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依托都市在资金、市场、信息、人才、技术等集聚优势,服务于都市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功能特征,是

一、

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有利于最好大限度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农业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有利于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组织方式、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来改造经营分散、功能单

一、管理粗放的传统农业,整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加快三化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大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多元化就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县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客观基础

(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与双流、新津接壤,距省会成都市区仅35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成乐、成雅高速公路、省道103线、成昆铁路和修建中的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纵贯全境,即将修建的成眉快速通道、彭双快速通道将进一步缩短**至成都距离。

(二)特色农业基础良好。近年来,成功打造了以观音果园优质特色葡萄园为核心的成乐高速公路两侧万亩葡萄产业带,以黄丰团结村橘颂园为核心的万亩柑橘基地,以三丰种业为龙头的

2.5万亩水稻制种基地,以宛西制药为依托的4万亩中药材基地 1

等特色种植基地和公义镇2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黄丰镇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江口镇—锦江乡200万只林下养鸡基地和保胜乡800万只肉鸭生态养殖基地,带动农户1.23万户,基地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6个,农产品商标7个。

(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县是长寿养生始祖彭祖故里,素有“长寿之乡”、“忠孝之邦”美誉。彭祖山、江口古镇、汉崖墓、李密故里、仙女湖、将军湖、象耳寺、李白读书台等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正在打造的恒大AAAAA景区、即将全新打造的彭祖山AAAA景区,与黄龙溪古镇邻里相连,借势发展聚人气,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开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二、**县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未来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总体思路应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以提升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三化联动、融入成都、同城发展”总体要求,立足于“全域产业化、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发展目标,继续实施“双万”丰收工程和“6913”新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建设。

初步目标是:实现农业与加工业一体发展、农业与旅游业一体发展、农业与文化博览等一体发展,农业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以“送进去,引出来”战略,把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输送到都市,把都市市民吸引到**观赏、休闲、体验、旅游;把**建成渝都市经济圈重要的农产品配送基

地和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把**建设成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特色强县,农业观光旅游接待游客年突破180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15%以上。

三、**县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工作举措

(一)立足于“全域产业化”,打造“特色**”。

1.抓“一线”带“两片”,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三五八一”、“三三三五”两大产业规划,强化结构调整,培育市场领先的特色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强县。

“一线”——沿成乐高速(成绵乐城际铁路)一条线乡镇(公义镇、观音镇、彭溪镇和凤鸣镇),以高端水果、生态蔬菜种植为,集“品牌、高效”为一体。建成集中成片、形象大气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

“两片”——东山片乡镇(黄丰镇、江口镇和锦江乡),以生态瓜果种植与林地养殖为主,集“休闲、观光”为一体,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西山片乡镇(公义镇、保胜乡、谢家镇和义和乡),以优质仔猪、优质小家禽、优质水产和水稻制种(+中药材)为主,集“生态、精品”为一体,建成特色种苗农业示范区。

2.抓特色增效益,建设都市产业园。围绕葡萄、柑桔、林下养鸡、水稻制种+中药材和蔬菜五大“双万”丰收基地,重点打造 “万亩都市葡萄产业园”、“黄丰万亩橘颂园”、“义和5千亩猕猴桃产业园”、“江口生态林下养殖观光园”和“保胜生态肉鸭养殖示范园”等都市特色产业园。

3.强品牌抓支撑,提升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鼓励注册农产品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与有机农产品。二是抓好农村专合组织示范建设。扶强扶优,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带”作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开发、引进与推广;抓好农产品包装等对外品牌形象宣传与营销策划工作;加强都市现代近郊现代农业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业主)生产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加工、畜禽加工、竹木加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企业;依托青龙物流园区建设,抓好农超对接、产销对接;鼓励发展保鲜储运、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四是完善农产品安全体系。强化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手段,加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宣传培训,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二)立足于“全域生态化”,打造“生态**”

1.绿化造林。巩固退耕还林和“省级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鼓励发展珍稀树种苗木生产,重点抓好生态林地植被保护与“四旁”植树绿化,绿化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2.建设“一带、两廊、三景点”。

“一带”——沿观音果园至南河大桥,规划建设花卉苗木观光创意农业示范带;

“两廊”——沿省道103线(成乐高速、成锦乐城际铁路)两侧一线和规划中的成彭大道两侧,实施绿化、美化、彩化工程,打造“观光多色谱景观走廊”;

“三景点”——大力推进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新村聚居点和城乡标志性广场、主要路口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景点建设。

3.保护环境。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治理场镇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快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庭院,兴建沼气池和污水池,开展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积极推广节水灌溉、秸杆还田和保护地耕作技术,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三)立足“全域景区化”,打造“休闲**”。

1.综合配套。立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高产稳产农田、农村道路、电力、绿化、农机、气象等各项建设,抓好农村土地流转,集中配套,成片推进,大幅度提高土地产业率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狠抓病害水利工程整治,抓好沟渠防渗硬化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建设新村。按照“6913”计划,依托开发项目和土地双挂钩项目,加快推进28个新村聚居点建设。重点抓好彭谢新城、彭祖新城、牧马新镇、武阳郡、长寿城、黄丰合力等新村点建设,继续抓好观音果园、牧马莲花两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综合配套,推进城乡文化卫生、电力通讯、商贸流通等公益事业一体化发展。

3.发展乡村旅游。依托 “果园葡萄园、黄丰橘颂园、江口彭祖桃源、武阳水域莲池”等都市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体验采摘、休闲度假、农耕文化博览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办

好会节,吸引都市游客来**休闲旅游。加快观光绿道、停车场、标志、标牌、接待点等规划建设,鼓励发展星级乡村酒店、农家乐。深度挖掘养生文化、忠孝文化等乡土人文资源,打造精品创意农业,开发具有**人文特色、地理特点的乡村旅游产品。

第5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刘志冬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金塔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近年来,金塔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格局。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全县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应有的风险保障机制。三是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支撑,缺少名牌优势产品群,存在适应市场调节、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形。四是农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农业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五是 1 市场运营机制差。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总体来看,虽然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如何发挥固有的优势、基础和潜力,整合资源,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政府和农业发展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前身为恒泰食品有限公司和灿阳食品有限公司。2015 年 4 月公司利用原有厂房并进行装修改造,购买国内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建设生猪和肉羊屠宰生产线 2 条,屠宰规模扩大为年屠宰10万头生猪、1 万只肉羊,现有厂房及办公用房1万平方,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建成了年配送能力5000吨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一套,保证市场需求。两年来,公司先后在张掖甘州区建设年出栏6000头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东风基地建设年出栏10000头肉猪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市场,生猪冷鲜肉成功进入酒泉肃州区市场和嘉峪关市场,先后与正大集团,东风基地,酒钢正天超市,酒钢正天养殖公司,酒泉北京华联超市,中核集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生猪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肉羊屠宰操作规程》和《肉羊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生产、检 2 验,同时纳入了甘肃省农牧厅屠宰远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养殖、屠宰、销售全程可追溯,确保了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明显提升,造成了原料供应的难题日益凸显,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了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企业多方调研,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主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要从广义上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从狭义上对规划的实施定标准,定措施,实时盘期,定时跟进,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加大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力度,形成“特色帮扶式反哺、科技提升式反哺、资源转化式反哺”等合作共赢形式;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降低门槛,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信贷力度,设立现代农业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鼓励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迅速形成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加大生产投入。

二是要引入“市场型”发展模式,立足市场、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和分析市场,注重市场运作,提高驾驭市场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组织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 3 可以要求企业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收益有保障、不受损失,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推进农工贸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全县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农业向前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要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引进竞争机制,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是要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要发展产业带,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向规模经营转变,扶持一批专业社、专业村、专业乡,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培育、壮大、发展特色基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三是要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以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 4 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

四是拓宽渠道,着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实现农产品商品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市场流通是实现产品到消费的桥梁。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培育带动面广、带动力强的流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企业;要注重发挥“双带”作用,支持农产品流通大户、农村致富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流通,形成多元化格局。

第6篇:中国银行业务发展思考

对中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银行保险业务在我国十分流行,银行和保险公司都争相地开展了这项业务。但是我国银行保险业在快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本文重点讨论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现状。根据我国银行保险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实现我国银保深层次合作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 合作 模式

一、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是在服务一体化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的一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银行保险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较权威的解释是:保险公司和银行通过一体化的形式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从而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要求,并通过销售渠道、客户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实现双方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战略。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银行保险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从销售角度讲,银行保险是行业间的交叉分销,是银行通过向其零售业务消费者提供保险产品而渗入保险业;从统一机构的角度讲,银行保险是一种业务策略,它由银行或保险公司发起,把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统一到一个组织下领导,向共同的消费者更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更广泛的角度讲,银行保险是银行或保险公司以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运行于金融服务市场的一种策略。

根据国外银行保险发展历程,一般认为国外银保合作经历了以下四个不断由浅入深的合作模式。

(一)分销协议模式:这种是最基本的银行保险模式,即银行和保险机构达成一个销售协议,利用各自的、机构、人员优势,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按照国家及行业规定或协议约定的标准,支付给银行代理手续费用。

(二)战略联盟模式:这种方式仍然是以协议委托代理业务为主,但双方合作的和范围更全面、更广泛,而且双方对于银行保险的战略意识、战略思想、战略部署和战略行动都取得比较一致的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推动共同的发展,实现银行、保险、客户三方共赢。

(三)合资模式:即银行和保险机构合资建立一个公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形成了资本纽带关系,在这种模式下,银行提供品牌、客户和销售网络,而保险公司则提供产品和负责客户服务和管理。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银行通过收购直接控股或成立专业的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实行混业经营,将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展到保险领域,经营内容渗透到保险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客户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银行保险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二、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

由于银行保险能够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实现业务的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业务带来的收入波动。而且,通过银行保险业务可以实现银行和保险机构对自身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因此银行保险业很快进入到,而且其保费收入也在这几年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1-2005年我国总保费及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表(单位:亿元)

保险业总保费收入

银行保险保费收入

银行保险保费所占比重

然而,我国现阶段银行保险发展模式仍主要采取“分销协议”合作方式,尚未实现银保业务的充分融合。由于受政策与持股比例的限制,银行难以实施自身合作战略,而保险公司利用与国内银行的资本纽带关系,更多地透过银行完善的经营网络拓展国内业务,仍未摆脱一般代理模式。并且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自身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1.产品类型单

一、保障低

随着银行保险的发展,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便于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但产品种类还比较单一,各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满足不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价格恶性竞争。

2.银行主动性不强

银行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保险公司主推的投资分红类险种容易引起客户对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的比较,使银行担心其中长期存款大量流失。因此,银行在银保合作中表现得不够重视,对银行保险在人员、网点和技术上的投入不足,银行柜员也没有接受正规的银行保险方面的培训,致使他们不了解保险产品,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

3.银行重手续费高低、轻分配

现有的银保合作关系中,银行掌握着大量的网点资源,在销售渠道上占有主导地位,因此,银行可以按照手续费的高低选择合作伙伴。这就迫使保险公司之间展开代理手续费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无法实现长期的业务发展,更不利于银保合作达到双赢。

4.短期行为

当前,银行利用保险公司争夺销售渠道,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心理,采取“一对多”的开口协议合作方式。在银行与一家保险公司的合作中,若其代理的保险产品不受市场的欢迎,或者是出现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时,银行就会转向同其他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因此,

银保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利益,而令双方的合作无法深化。

三、银保深层次合作的建议

1、我国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

国内银行保险面临的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开放式的销售协议这种初级的合作模式。国外银行保险的成功经验表明,银保合作必须从协议合作走向战略联盟最后到服务集团。在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的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显然是一种理想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一、战略联盟的建立能有效地促进银保双方深层合作,有利于双方在代理业务、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综合咨询、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可以帮助银行为客户提供保险建议,有利于银行客户接受保险保障,提高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有利于实现银行保险双方利益的均衡。

二、目前国内银保合作所存在的各种障碍的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利益的失衡,银行在获得高额手续费的同时,保险公司则处于微利甚至是无利的地位,这有悖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若双方达成战略联盟,实现银保长期化合作,就可以保证相对公平条件下双方的互惠性。

2、银保深层次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深化改革,加快保险业自身的

国外银行与保险的深层次合作是在保险业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深化保险体制改革,加快保险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加强保险宣传力度以提高国民保险意识,才能在根本上发挥银行保险的战略优势,达到银保双方利益的双赢。

其次,维持并深化协议代理关系

银保双方通过签订长期的代理合作协议,开展保险产品代理分销业务,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对彼此的文化,市场战略以及经营理念进行深入地了解。双方逐步实现从简单的业务代理到产品、技术、管理的融合,再到资本、客户资源的融合,使银保合作不再局限于表面的分销协议,而是逐步形成长期的市场合作战略联盟的局面。

再次,加强监管,立足长远

保险监管部门在当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应该积极为银保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创新能力,降低金融风险,通过银保合作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克服银行短期行为。而银行与保险公司必须立足长远,树立全方位化的经营观念,避免短期行为,实现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双赢。

第7篇: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1存在问题

1.1日光温室利用率不高

全旗现有70%的日光温室在生产使用,其余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虽然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许多技术和市场支持及服务不到位,而且设施农业高投入、劳动密集而强度大,能够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不愿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已经建成的温室出现无人生产、生产效益不佳等现象。

1.2蔬菜自给能力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阿左旗的不断发展及城区人口的增加,蔬菜消费总量、人均蔬菜消费量明显增加,“买菜难”现象和“吃菜贵”问题更加明显。一是蔬菜总量不足。目前阿拉善左旗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14.80万人,按国家统计标准城镇人口每人每天按0.6kg蔬菜消费量计算,全年需求量约3.2万t,而2011年阿拉善左旗生产蔬菜近1.53万t,产量仅占需求量的47.8%,供应明显不足。二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其余月份的蔬菜销售主要是以外调蔬菜为主,冬、春反季节蔬菜市场占有份额小。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在设施农业生产区还不能实现全部覆盖,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

1.3比较效益下降

近年来,种子、化肥、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较大,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而产品价格没有同步增加,使比较效益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设施农业的利润空间,延长了温室建设资金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对广大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设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是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合作组织虽然增幅较大,但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带动力小、资金积累少、承担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流通环节多(蔬菜从田间到居民家中主要有蔬菜运输、存放、管理、销售等流通环节)、流通周期长、损耗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

1.5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先进科技应用率不高,管理粗放,品种单一,局限于种植黄瓜、乳瓜、番茄、辣椒、豆角、韭菜、芹菜、油菜等常规蔬菜,特色菜、精细菜、珍稀菜比重低,野生蔬菜有待开发。二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在蔬菜市场上仅限于原菜、粗菜的批发和摆摊出售,而蔬菜的保鲜、净菜、配菜、包装、腌渍、脱水等延伸加工业发展很少。三是虽然阿拉善左旗自然条件有利于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但实际生产中很少实行轮作,多年连作,病害严重,温室生态环境恶化,产品品质显著下降。四是农户品牌销售意识不强,在品牌注册方面欠缺,市场认知度不高。

2发展思路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之一,是依靠科技逐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阿拉善左旗光热资源丰富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壤和水无污染优势、农产品纯天然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科技服务和培训力度,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推进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1加强组织领导

旗、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要将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战略性重点工程来组织实施。一是旗、镇各级政府要成立推进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旗设施农业工作协调会,强化政府在推进设施农业稳步发展中的组织、引导、调控和服务职能。二是组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细化目标责任,使责任到人。三是制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一体化。四是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基地建设,配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温室利用率。

2.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逐步健全阿拉善左旗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宣传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发布农产品质量动态信息。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严格监督企业及农牧民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农产品抽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及质量安全的严重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其产品上市销售。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严格记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细节,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工具。二是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安全认证和标志制度。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应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尽快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2.3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组织化建设

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和农户,建好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的关键。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委关于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建设与农牧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二是要巩固和发展好现有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他们,使他们向着技术推广、贮藏销售、精细加工、传递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化集团方向发展。并培育几个规模大、实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加工型龙头、市场型龙头,提高阿拉善左旗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水平。三是深化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与农牧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加强规范化运作,发挥企业及合作社连接市场和农牧户的桥梁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同时扩大现有合作社的规模,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合作社进行倾斜,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人”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及防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能力的同时,注重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二次分配,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

2.4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

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硬件平台,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设施。在人才体系上,一是引进、构建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团队,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体系;二是要充分调动全旗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生产、销售、加工等领域;三是扩大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职能和积极作用;四是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示范户率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周围的种植户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科技通过周边农民朋友的耳濡目染快速、有效的推广。在农牧业产学研合作上,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农业科研力量,加强与区内外知名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按照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形成多节点、分布式的农业科研推广模式。

在推广基地建设上,要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标准化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规划区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探索出阿拉善左旗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辐射带动全旗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2.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围绕增加农产品花色品种,提高品位,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二是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专业技术队伍。三是要为农业产业提前、产中、产后常态化服务,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

2.6完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温室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采用优良品种667m2可增产5%;高垄覆膜栽培667m2可增产10%~15%;膜下暗灌、滴灌可节约用水30%,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增施有机肥料能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施二氧化碳667m2增产10%~15%;张挂反光幕667m2增产5%;无土育苗、嫁接栽培又能节约用肥用水1/4~1/3,667m2增产15%~2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2.7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充分利用阿拉善左旗独特的农业小气候条件和农产品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扩大品牌规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8搞好市场建设,完善流通网络

市场化是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而流通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配套场所。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龙凤公汽出租公司蔬菜批发市场是现今阿拉善盟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建设于2000年,规模相对较小,经过十年的运营发展,已不符合我旗城区内实际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以此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为基础,实施整修改造,规范市场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蔬菜销售网点调剂作用。及时增加蔬菜批发商铺,加快巴彦浩特镇南外环4万㎡的综合性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设直销网点减少流通环节。以“政府扶持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布局合理有序、菜价适度优惠”为导向,依托全旗较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直销网点建设,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低价销售。在条件成熟、设施完备的新华街、额鲁特、王府、南环路等街道社区试点蔬菜直销,以探索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直销点准入、扶持、运营、管理、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直销稳价的作用,以便将来推广实现蔬菜直销网点建设。三是营造畅顺的农产品流通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整顿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哄抬菜价、短斤缺两、垄断经营、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产业化,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四是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强化信息服务,通过参考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和发布阿拉善左旗农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其他企业和交易者提供生产、调运、库存、价格等信息,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品种数量配置、运输存储调度,实施动态库存,保障应急供应;构建网上农产品流通平台,为阿拉善左旗农业企业、种植户、经营者提供网上交流与贸易的平台。

作者:包明玉刘亚斌王义宝杨顺学王河银单位: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农牧业服务中心阿拉善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8篇:关于发展设施规模农业的思考

朱云燕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江苏省新沂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产业化的思维,强势推进设施农业上规模、上水平。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农业生产中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1—6月份,新沂市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达到36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以上,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一、科学规划,理清发展思路。

设施农业有规模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效益,必须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新沂地处南北过渡区域,属于暖温带湿润性气候区,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等流域性河道穿境而过,灌溉水源充足,水质洁净,不仅是江苏发展设施农业最理想的区域,在全国也是不可多得的地方。新沂市委、市政府依据《徐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思路,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在设施瓜菜产业发展上,力争5年内新增10万亩,总量达到22万亩,其中新增高、中档设施瓜菜5万亩。在花木产业发展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10万亩花木基地,形成新沂东部花木产业带。在畜禽养殖上,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至2010年全市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的规模比重分别达到60%、90%、95%和80%。在水产业发展上,力争用三年时间,新增特种水产网箱养殖50万平方米、休闲观光旅游渔业1万亩,强势打造

15万亩设施渔业基地和苏北40万亩水产大市。为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新沂市进一步整合农业资源开发、水利、扶贫等项目,编制了涉农项目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确保了项目围绕产业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设施农业发展涉及的重点镇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科学编制了镇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重点和经营模式,推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示范引导,凝聚发展合力。

设施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效益高的特点,千百年来习惯传统种植、养殖的农民,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个新生事物。新沂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发展设施农业较早、技术过硬、收入较高的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草桥、新安、瓦窑、港头、马陵山等镇也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和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培训示范、算帐对比等多种形式,用实实在在效益吸引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各镇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以及镇、村设施农业的发展规划、扶持措施等,增强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市新农村建设服务团、科技服务百人团深入镇村,进行现场讲解指导、示范操作,让广大干群全面了解每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具体措施、相关政策以及品种、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内容,营造出浓厚的发展设施农业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

三、强力扶持,夯实发展基础。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规划提出的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仅仅是纲领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设施农业发展新机制,把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上来。一是整合财政支农打包资金。加大国家、省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采取先建后补、多建多补、快建快补等办法,重点向花木、中高档设施瓜菜、规模畜禽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倾斜。在花木产业发展上,对连片发展2000亩以上的花木

种植基地,按照每亩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花木1.2万亩,种植规模已达7.8万亩。在中高档瓜菜产业发展上,对于连片发展第五代寿光式日光能温室大棚20个以上、中档设施大棚1000亩、移动式大棚1000亩以上的,每棚分别享受5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财政支农整合资金扶持政策。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9.8万亩,其中常年占地14万亩,寿光第五代温室2000栋、固定式大棚6000多个、移动式大棚5万个,高中档设施瓜菜总面积达到8万多亩。同时,市财政还安排支农打包资金200万元、140万元和177万元分别用于新安镇官庄奶牛养殖小区、窑湾镇5000亩高效渔业生态示范基地和唐店镇设施草莓示范区水源工程等设施农业项目建设。2010年又安排中央财政支农打包资金6000多万元、省级财政支农打包资金3690万元,重点用于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加速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基地集聚,推动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二是整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新农村建设、沼气能源、农村道路、农业产业化及农田水利等农业发展项目资金进行适当整合,集中财力加大对瓜菜、畜禽、水产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解决水源不足、道路不畅和电力不配套等问题,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三是协调金融贷款支持。加快信用镇、信用村(户)创建步伐,努力降低贷款风险,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近年来,各级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向2.55万农民投放设施农业贷款4.5亿元。各镇也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确立培育的重点产业,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在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流转等方面搞好服务,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四、依托科技,提升发展水平。

设施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事关效益高低、产业成败。在充分依靠各级农技推广和自身的科技力量的同时,主动加强与科研单位协作,寻求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应用和带动农户发

展的模式。一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是设施农业优质高效的根本。高流镇从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引进了全光照育苗微喷、高档花卉工厂化育苗等技术,建设了150亩科技示范园,成功培育出中华红叶杨、金冠柏、火焰海棠、金森女贞等200多个国内外名优花木品种。瓦窑镇利用中国农科院瓜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联合台湾农友公司投资2500万元兴建了田友瓜菜育苗工厂,大力引进名优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成为助推设施瓜菜产业提档增效的“孵化器”。双塘镇天河种猪场先后引进30头英国父母代PIC种猪、50头祖代PIC种猪,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生猪种苗企业。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科研单位—科技示范园—种植、养殖大户—农户”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为推动全市设施农业提档增效打牢了种源基础。二是创新技术服务方式。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性强,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风险,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非常关键。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由于效益高、成本回收快已逐渐被农民群众认可。市农林局会同有关镇村通过竞标等多种方式,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山东寿光施工队和技术员来新沂指导帮助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的建设和管理。三是坚持培训与推广并重。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举办瓜菜、花木种植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班420期,受训农民12.8万人次。各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农技人员和党员科技示范户组成的技术服务队,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直接挂钩到重点村、规模种植户和养殖户,让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发现和解决技术难题。四是优化设施模式。在设施瓜菜发展模式上,大力推广寿光第五代日光能温室、钢架大棚和移动式保温大中棚等4种设施瓜菜模式,力求因地制宜,设施结构合理,温室、光、水、气等环境进一步优化。在设施栽培模式上,大力推广黄瓜—苦瓜(丝瓜)轮作套种和“芹菜—甜瓜—芹菜”、“大葱—黄瓜—甘蓝”、“稻—菜”等20多种瓜菜种植模式,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逐渐被现代科学高效的方式所替代。

五、瞄准市场,加快产业化进程。

产业化经营是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规模扩张带来规模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的系列开发,重复增值,形成依托设施产业办企业,以企业发展反哺设施农业的新格局,努力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延伸设施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正康食品、远大畜禽、卫岗乳品、大唐食品、嘉禾鸭业、猛达水产等一批加工、储藏、运销龙头企业正在崛起,“定单种植”、“合同养殖”等市场化生产方式在全市得到逐步推广。全市现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徐州市级龙头企业9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73家,初步形成了蔬菜、畜禽、水产、乳品等6大设施农业产业链。二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在苏鲁交界处投资2亿元,新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北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新沭边界引进苏州客商投资8000万元,新建花木交易市场;在逐步规范的基础上,做到做强窑湾水产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专卖、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业态和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为窗口,以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为龙头,市镇农贸市场为核心,田头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自2005年以来,全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省级财政支农打包资金,扶持市农产品营销协会、黄墩家禽营销协会等19个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市涌现了以市骆马湖水产品合作社、瓦窑镇四季青农特品营销合作社、时集镇焦鲁禽业合作社、黄墩村家禽营销协会、高流镇花木营销协会为重点的“四有”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62家,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已达310家,农民经纪人8600余人,成为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新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9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早在1995山东潍坊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寿光、诸城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模式,随着“农业三化、三变、三带动”战略的大力实施,全市呈现出了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以下以自己在山东潍坊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结合乌苏市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对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粗浅认识。

一、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乌苏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立足本地实际,围绕龙头企业调整种植结构,已经形成区域种植规模。四棵树镇成立了万亩绿色水稻基地,通过水稻协会,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加工技术、设备的完善,解决过去粗放式管理生产方式,把1.3万亩基地变为商品基地、超市农业,农民不用出镇便可变产品为商品。八十四户乡建立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经营格局,依托郊区的地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乌苏引进全疆最大淀粉生产企业—-新疆天玉生物淀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建成年产淀粉6万吨,直接消耗玉米9万吨。玉米生产用地达13万亩,每亩玉米农民可增收200元。

2006年,我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6元,比上年增加了318元,种植业效益继续提高,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差距

与全国相比较,乌苏的农业产业化在经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与全国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乌苏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也较弱。

2、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全国玉米开发有100多个品种,乌苏只有几个品种。乌苏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加工品种的开发。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乌苏农户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投资能力弱,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我国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完备的合作社,合作社依法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主要模式。而乌苏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

(二)制约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

在上述差距的背后反映出乌苏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很难取得长足进步。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这是多数龙头企业也是农民向政府呼吁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目前的高税(费)率、低回报,很难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进入,“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

验检疫费用高。此外还存在商检部门、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重复检查、重复收费的问题。”此外,“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产品运输关卡多,收费多,急需建立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运一车电视机和一车蔬菜,价值和利润相差悬殊,但过路费一样,十分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虽然一些地方开通了“绿色通道”,但基本是区域性、季节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体上利润水平不高,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成本却居高不下,经营环境较差。

2、农民受益无保障。乌苏多数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认为,国家对产业化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植多数为企业所得,农民得不到这种支持和好处及利益。而且,在以“公司加农户”为模式的运作中,实际上是把农民单方面抛向了市场,多数农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民信息闭塞,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产业化经营中没有主动权,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实际上由公司而定,价格差(农产品的低廉与农药、化肥的高价)、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让他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受欺现象难以避免。

3、组织起来障碍多。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许多国家往往采用低税、免税或政府补贴等政策加以扶持。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水平较低,国家也并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有关人士建议,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应同样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在既缺少专业性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又缺少可代表农民说话的农民协会组织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往往成了企业与农民间的中介,然而政府行为毕竟不是市场行为,这样下去并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真正长远发展。

4、软环境建设力量薄弱。软环境,主要是相对硬件设施而言的包括科技投入、文化教育等,对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硬环境”。市场再好、销路再畅、产量再高,如果同时伴随的是高成本、高浪费,最终仍然无法获得效益最大化。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农民来说意义就更非同寻常,农民素质的低下将从根本上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更大进步。技术开发滞后,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瓶颈。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认为,“以数量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低成本、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农产品品质需由科技来提高”。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如我国保鲜业整体落后,农产品采后价值的损失严重。据统计,腐烂变质使25%的已采蔬菜、水果白白损失。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乌苏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经历着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从自发性发展向优势产业集聚,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转变,从以初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从利益联结相对松散向更加紧密发展。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

一步推进乌苏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1、政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要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规范合同内容、明确责任程序、开展诚信教育等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订单履约率。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无论采取哪一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坚持自愿,遵循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考虑农业产业特点、市场发育状况、企业经营能力和农民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在农户与企业的关系中,龙头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国家支持龙头企业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龙头企业的发展绝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否则就不具备龙头企业资格。

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要着力解决目前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促进发展。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加农户”的经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防止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完善自律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龙头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改进加工工艺、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产品档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乌苏农业产业化发展打开了乌苏农业新的视窗,使乌苏农业与时代脉搏共跳,乌苏经济必将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在一个更高的境界飞跃。

上一篇:象声词作文下一篇:辅导员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