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改革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育人者,育人心也。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与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及时准确把握青年思想动态,真实有效地贴近青年、赢得青年,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方法,重新理解原理的核心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和贯穿于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整体性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鲜明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构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方法论,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依循。近年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有其内涵本质、方法途径、运行机制、课程建设等,一些话题和领域已取得较为成熟的成果,并在思政实践工作中也取得诸多成效。但,回归“立德树人”的目标本位,在实际的某些育人工作中仍存在些许待提高空间。譬如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过程中课程吸引力不够,学生的主体性尚未彰显充分,课堂参与不充分,教学的满意程度与预期存在一定空间等。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和思考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将为有效着力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多维的“过程的集合体”,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要求我们首先从整体视域聚焦学生主体。不仅要教导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顺应时代需要,从知、情、意各方面筑牢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各阵地合心聚力协同配合,在教学全程的各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具体来说,第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核心意义。思政课改革首要地要从具体的总体中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基于课堂具体的评价指标挖掘突破路径,系统整体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课堂有效因素的最大潜力,在师生的共同学习实践中生产与创造教学内容。第二、实践育人是思政一体化育人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结合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学院需在高校实践育人中承担主阵地的育人使命,发挥守正创新作用,尊重个体特性,遵从育人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于学校与社会层面营造广泛的正能量氛围,形成从学生影响学生的良性带动势态。第三、现实来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和课程实践等环节仍存在提升空间,这一点实与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坚持不足相关,应从教材体系、教学设计与组织的过程中,本着根本育人目标,在促进学生主体自觉学习与主动理解的教学思路中,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融合各个二级学科,整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设计与学科教学。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能够取得革命性与批判性的关键在于,始终将事物视作过程的总体。事物、事件在关系的统一与勾连中流动生成,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相互倚靠,基于整体性方法反思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与发展,基于典型场景的案例和环节,分析总结具体经验与开拓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不仅要关注各环节的创新发展与协同联动,同时要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思考和日常生活中自觉发挥主动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全面、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大思政格局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方法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整体性

一、整体性的“新世界观”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意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整体性

一、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

二、总体转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章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学科与专业

二、课程与教材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脱节问题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一体化

二、教材与课程的同向配合

三、教学评价全程化

四、整体性学科建设

第三节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难点

一、学科与专业的再定位

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教学与教材的互融互通

四、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五、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齐抓共管

第四章 以整体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化设计

一、优质课堂的存在条件

二、整体化把握教学内容

三、师生一体自生产课堂内容

四、构建教材-教学的整体性桥梁

第二节 推进大学生整体化实践育人

一、“四抓四突出”的整体设计

二、实践育人的整体性反思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整合

一、可能的断裂与不足

二、尝试性的弥合与创新设计

三、以人为本与全面发展

结语

附件:青年思想状况调研

一、调研问卷

二、问卷背景与意义

三、问卷设计

四、信效度分析

五、结论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英语电子商务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疑难案件总结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