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精选14篇)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1

这次说课内容简单分为以下几项:

1.教育活动目的 2.教育活动交流 3.教育活动题目 4.教育活动思路 5.具体活动过程 6.教学成果展示 这次说课的具体流程:

一、活动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及其地位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充分做好活动准备,学会定向搜集、查找和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

3.情感与价值——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内容:

1.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有什么价值和地位?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人类所有道德中最崇高最神圣的美德。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优秀儿女为祖国流血献身。

2.访问前应做的准备

<1>小组讨论,指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考虑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分配。

<2>采访学校或部门的负责人,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国耻教育、爱国名人教育和科教兴国教育等;了解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自愿的具体形式、名称、地址、联系人或联系电话等。

<3>了解背景资料,如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情况,历史的评价,有关地区的历史和地域风貌等,被纪念的人物如果有诗文著作,可阅读一部分。

三、活动题目:

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活动思路:

1.整理参观访问的记录,写下最深刻的感受。

2.以班级为单位,举办“XX在我心中”专题汇报会,汇报交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收获。可以用口头汇报形式,也可以用图像汇报形式,最好能邀请到老师,外班同学和家人参加。

3.就这次专题汇报会的盛况写一篇小通讯,在校内外有关媒体上报道。

五、活动过程:

1.搜集爱国主义诗人的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写的“三吏”和“三别”是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春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歌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诗的前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则显得坚定不移。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十一月四日的风雨之夜,他深夜听得风雨之声,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统一祖国,收复失地的决心。

2.听取《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课堂报告

<一>目标全解:

①知识与能力,预习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理解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③情感与价值,学习钱学森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文题全解

①题目解说:这篇课文属人物通讯,主要事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②作者简介:刘敬智,当代作家,代表作《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

③背景资料: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④正文全解(主题思想):这篇通讯记叙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⑤结构全解 始终眷恋着祖国

第一部分

成才简历 成绩优异

学术成就 条件优越——眷恋祖国

第二部分

决意回国 遭受迫害——艰苦历程

求救祖国 胜利回国——祖国强大

眷恋祖国 赤字之心

<三>1问题研究

2.写法归纳

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②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③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中的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所起的作用: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四>活动与探讨

课后了解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的主要贡献,结合课文,用一幅对联或用一句比较精彩的话评价他的功绩。

六、成果展示

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2004年4月,信息办机关团委经各支部推荐,党支部同意和团委讨论推选出红旗团支部一个,优秀团干部2名,优秀团员5名。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和教育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奋发进取,推动我办系统团工作进一步发展,办机关团委组织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西柏坡是滹沱河畔,太行山麓,柏坡岭下一个普通的小山村。20世纪40年代后期,刘少奇同志率中央工委驻扎在这里。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又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进驻此地,使这里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狭小简陋的土坯房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筹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社会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从农村到城市的伟大历史转折。在这一辉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铸就了一中代表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期间,团委组织了全体团员前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西柏坡革命图片展,并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使团员青年对西柏坡的这段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随后又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西柏坡旧居以及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军委作战室等革命旧址。并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处召开了“学习革命先烈事迹,争做信息化全息人”座谈会。

在西柏坡革命教育基地,近距离的接触历史,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和崇高精神,接受爱国主义熏陶,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团员的革命历史知识,并对我们年轻一代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领会和弘扬西柏坡谨慎,不断抓住机遇、振奋精神、迎接挑战、开拓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课(八年级语文上)

讨论话题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董海峡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2

关键词:爱国主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000多年来, 中华民族尽管饱受磨难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究其原因, 是与中华民族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以理服人, 以文化人, 以情感人,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是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 只有在爱国主义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才能茁壮成长, 健康向上。

一、教学中遭遇几大问题

尽管从上到下, 一直都在讲爱国主义教育, 但落实到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 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 “课程标准”“窄化”到少数学科

新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标”)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2015年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 为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保障。但除此之外, 仅有政治和历史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观点, 其他各学科都少有涉及。

(二) 实施环节“肤浅化”

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为知、情、意、行。知为道德认知, 即理解和掌握某种道德规范及其意义。情, 即道德感情, 即人们对社会思想和人们行为的情绪态度。意, 即道德意志, 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道德行为而做出的自觉努力。行, 指道德行为, 是人们对社会、他人的行为做出的行为上的反应, 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 知是基础, 而行是关键。然而,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重“知”和“情”, 而忽视“行”。尤其是“知”,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中小学教学也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从课本上读到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 看了很多爱国主义的影片, 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 似乎爱国主义就是课本上的, 高大上的, 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

(三) 教学地位“边缘化”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一直传唱不朽。在这个学校教育追求成绩, “衡中模式”被奉为神话的时代, 除了各学科学习外, 其他似乎一切都被请到了旁听席。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教育, 没有任何考核机制, 在学校的地位更是遭遇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

(四) 学校教学“形式化”

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在一些重要节日举行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 形式多样, 热热闹闹。但是其效果如何呢?很多情况下, 学生不懂得这些节日的深刻内涵, 因此, 活动形式虽然多样, 内容也很丰富, 学生也很忙, 但却一直在“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只是形式, 但活动的效果似乎只止于这些形式, 并未深入学生的内心, 未升华为学生的内心情感, 从而影响其行为。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建议

那到底该怎样在中小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怎么让爱国主义的思想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到学生心田呢?

(一) 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我认为,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主义, 科学家为祖国兢兢业业、埋头钻研是爱国主义, 工人们为祖国坚守岗位、吃苦耐劳是爱国主义。现阶段,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 爱自己的国家。在中小学教学中, 也要从这几个要求入手, 变宽泛的口头的“爱国主义”, 为行动上的对祖国河山、身边同胞、灿烂文化、国旗国徽等的热爱与保护。将大的空的目标切分、细化、具体化到生活的细节中, 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伟大与美好, 了解爱国主义就在身边, 就在举手投足间。

另外, 还要明白爱国主义教育不等于仇恨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知国情、明国史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给学生引入一些历史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历史, 尤其是中国近百年的屈辱的近代史, “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圆明园被洗劫”“南京大屠杀”等, 都可以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的斗志和激情, 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繁荣而学习”的崇高理想。但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咒骂、仇恨敌对国家, 发一些过激言论, 更不能有过激行为。对于网络流行的很多过激帖子, 不要盲目相信、传播, 要理性爱国。

(二) 开展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讲爱国主义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忍受烈火焚烧等故事, 对于学生来说, 缺少新意, 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甚至出现有人在网上公开侮辱革命英雄的恶劣事件。革命英雄的事迹确实激励人心, 但教育不当, 反倒容易收到不好甚至相反的效果。

2016年, 教育部下发文件,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不是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育、呆板式教育, 爱国主义也应搭上时代的列车, 驾着时代的春风, 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 爱国主义的方式和途径也应“微”起来, 生动起来。如在微信、微博中开展热点讨论、网络投票、观点大辩论等, 用鲜活生动的形式,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传播正能量, 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 开展国学课程, 弘扬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进行。文化是国家的基础, 国学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开展国学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今, 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关于古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 这可以让国学更好地落到实处。但是形式有些单一, 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然后以考级的形式进行结业考查,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我认为, 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 将枯燥难懂的古诗词名句与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相结合, 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 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从而记住古诗词名句。

2.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构成故事。要重视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一课》中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挖掘汉字的构成故事, 比单纯地写一百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理解, 所以热爱,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自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

3.各种传统课程进校园。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京剧、象棋等传统文化课程,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脚步迈得更加强劲。但也存在着缺少系统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课程, 不能只涉及一个年级或者一门课程, 学完没有续接。学校应根据各年级的特点, 设定一个阶梯性、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课程, 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内部互补、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激发其内心对祖国伟大文化的认同与赞赏, 才更容易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 规范学生行为, 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

很多学生都觉得爱国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 那些为祖国牺牲生命、研究宇宙飞船的人才配爱国, 而自己没有机会爱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进行规范, 让学生明白爱国就在身边, 就体现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每周一升国旗, 态度庄严、严肃、守纪律, 唱国歌声音洪亮、感情真挚, 是爱国。每天认真学习, 完成作业, 学好文化, 写好祖国文字, 是爱国。不随地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爱护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 是爱国。见到师长、朋友, 积极主动打招呼, 热情有礼来对话, 是爱国。出去旅游, 不乱涂乱画, 不乱骑雕像, 尊重文化古迹, 是爱国。“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做好日常行为中的每一件小事, 就是最实际最具体的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光荣的事业, 任重而道远。中小学生生机蓬勃、积极向上, 必能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 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激发起爱国的情绪, 用旺盛的斗志学习文化知识, 积极为投身祖国的建设拼搏奋进。

参考文献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3

近日,浚县教体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他们给全县学生宣讲“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并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倡议,此举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此为契机,该县各中小学都以黑板报、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了刊登或报道,并以活动的形式把“八荣八耻”引向了深入,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卫贤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学生“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签名活动;屯子镇一中举行了“讲‘八荣’,拒‘八耻’”的宣誓仪式;卫贤镇中心小学召开了“行荣拒耻”主题班会,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八荣八耻”的观念更加深入学生的心中。卫贤镇一中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开展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活动,我们分清了善恶美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坚持‘八荣’,远离‘八耻’,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郑州市幸福路小学师生共树“荣辱观”

为积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在青少年中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日前,郑州市幸福路小学开展了“八荣八耻进校园”教育活动。学校发起了《践“八荣”拒“八耻”,从我做起》的倡议,借助校园宣传版面、标语条幅等形式,在校内全面发起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总动员,要求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开展好“五个一”“五个进”活动。即要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座右铭或宣传册、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专题班会活动、传唱一首关于“八荣八耻”的新童谣、出版一期“八荣八耻”主题班刊、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八荣八耻”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活动。同时,学校还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与已经开展的“优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丰富的内涵。

新安县师生争做道德楷模

近日,新安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校园实际,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学校的德育建设,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倡导学生从“八荣八耻”做起,即“以爱集体为荣、以讲文明为荣、以做好事为荣、以学习成绩优异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孝敬父母为荣、以尊敬师长为荣、以爱护公物为荣,以破坏学校环境财产为耻、以打架骂人以大欺小为耻、以不完成作业为耻、以浪费乱花钱为耻、以懒惰不完成作业为耻、以上课不守纪律捣乱为耻、以不听师长教导为耻、以做坏事无动于衷不接受批评为耻”,通过歌谣、快板、演讲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宣讲“八荣八耻”,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座有铭,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做到人人知晓,深入人心,从而帮助全县每一位师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濮阳市五中从小事做起倡荣拒耻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篇4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动员和鼓舞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一面旗帜,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途径。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整套课内外、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经常化、系列化的教育机制,并围绕这一主题做了大量工作,现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题教育——创设爱国主义氛围,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线,注重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紧跟当前形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一)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

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第一课,其中,有组织学生重温“形势教育”课的内容,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二)国防教育大讲堂

为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了解国家的发展动向,本学期学校特邀请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崔凯同志为学生进行了题为“居安思危唤醒国防意识,自强不息弘扬爱国精神”的国防教育讲座活动。从什么是国防、国防教育的目、国家的国防状况以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等都作了详细的讲解,讲座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国防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走近伟人,学英烈事迹

榜样教育作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途径,在今年建国六十周年到来之际,我校以“学伟人事迹传革命精神”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爱国教育活动,包括:

1.开展“向英烈学习”读书活动。

2.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向学生介绍伟人故事,讲述伟人事迹。

3.利用中古希望之星电视台为学生播放由队员们自己主持的“伟人印象”系列短片。

4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收看《永远的丰碑》系列教育影片。

总之,多渠道引导全体学生向伟人学习,重温革命历史,发扬优良传统,感受民族精神和伟人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的志向。

二、践行爱国主义,做合格小公民

(一)“红色”教育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高唱国歌,旗下演讲,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团带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四个一”教育

结合“四个一”活动,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今年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到中华民族园参观,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以及他们居住地的特点和自然风景、风俗习惯,了解我国各民族人民勤劳、勇敢、淳朴、智慧的事迹。

(三)走进社区,增强小公民的责任感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在社区中或是寻找一个岗位,或是体验一次服务,或是参加一次慰问,在活动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我校多年与月坛街道组织开展小公民的教育活动,如走进三里河“母亲居”慰问孤寡老人、走进南沙沟社区与革命老人共庆“六一”等,这样的活动无疑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合阳光快车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欣赏爱国主义影片。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总结 篇5

近日,为了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强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的奋斗精神,淳化分公司特精心组织放映团队,于该公司大院内放映电影《七七事变》。

在我公司的周密安排和提前部署下,技术人员提前到达场地进行调试设备,悬挂荧幕等工作,为电影的顺利放映做足准备,曾荣获第19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讲述了1937年7月7日,日方谎称士兵失踪,提出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面对日军无理挑衅,中方军队拒绝其荒唐要求,遂遭到日军野蛮式袭击,尖刀利炮轰炸宛平城的经过。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被称为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军民全面抗战的起点。伴着月光,员工们的观影兴致浓厚,在大荧幕前欣赏这部优秀的影片,就如亲身体验一般,感动着,振奋着……

是中国抗战爆发80周年,适逢此次放映活动,纪念革命先烈,也促进了该公司爱国教育活动的开展。

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总结 篇6

在全国爱国卫生月来临之际,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推进健康博山建设,全面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XX中学扎实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一是通过召开“关注小环境,共享大健康”的主题班会,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认识爱国卫生的重要性;二是加强校园和教室的卫生管理,搞好卫生保洁,为师生提供干净整洁的学习工作环境;三是利用宣传栏和活动展板,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春季传染疾病的防控能力;四是做好垃圾消毒转运工作,杜绝污染源。按照灭鼠工作规范,投放灭鼠药品,开展灭鼠防疫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通过爱国卫生活动月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爱国卫生意识,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环境卫生,为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加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养不仅是我国高校赢得意识形态战争主动权的必要手段,更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相关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相关研究主要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展开。重要性方面,黄日干认为,首先从学生角度看,体现在解决大学生信仰危机方面;其次从学校角度看,体现在保持高校稳定和社会稳定方面;最后从整个国家角度看,体现在开发利用大学生人才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李辰亮等人也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要性方面,黄日干认为,首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其次是我国高校赢得意识形态战争主动权的必要手段,再次是其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的内在规定,最后是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及其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在要求。白永生等人也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岗位特点和工作内容要求都决定其必须具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和作用相关研究

白永生等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有意识形态的研判能力、社会思潮的管控引导能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传播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的能力和统筹意识形态工作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能力等五个方面。

徐惠将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为五点,即教育引导作用、组织实施作用、筛查预防作用、信息媒介作用、榜样示范作用。

黎庶乐则将着眼点放在了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她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当承担三个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一是高校辅导员在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先锋地位,起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二是高校辅导员在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观念渗透的重要作用;三是高校辅导员在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堡垒地位,起着思想整合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和挑战相关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方面,胡政莲认为,一是由于全球化进程、新媒体和舆论引导、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二是由于高校辅导员与其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之辅导员在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不足,自身理论素养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使得高校辅导员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很大的困境。

闫翠娟则将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乏力的原因概况为三个方面。首先,根本原因是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识不强。其次,直接原因是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不足。最后,间接原因是辅导员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外部环境不佳。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对策相关研究

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是专家学者和学生工作实践者讨论最多的一项内容。李冬梅给出了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应对之策: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坚持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建设的兼容性和民族性;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大力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苏平富则提出了五个途径:一是配合“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当好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助手;二是指导党团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当好“第二课堂”的主导者;三是发掘社会实践的思想教育功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四是整合校园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阵地;五是主动开展网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徐惠则以新疆高校辅导员为例,提出了四点路径,一是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二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紧密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开展得有深度、有广度;三是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及学生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打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的学生基础;四是提高自身修养,拓宽工作思路,总结经验、加强交流。

施卫强总结了四个路径:做好思想引领,巩固道德基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牢牢占领网络新阵地;深入学生活动,立足社会实践。

胡政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强化协作,二是创新模式,三是结合实践,四是提升修养。

王涛等人认为,一是要认清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势,构建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观;二是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革新,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三是要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现实基础,力保信守主体的壮大;四是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开发和优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氛围。

王启明则认为,辅导员一要做到口中有理,加强学习研究,提高辅导员对意识形态热点难点问题的解释能力;二要做到手中有宝,精通传媒工具,增强辅导员应对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化的把控能力;三要做到胸中有则,注重方法择取,提升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的感染力。

闫翠娟总结了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力的可行途径,倡导必须做到“三个三”:首先突出三种导向,即“情感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释放意识形态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其次深化三种能力,即马克思主义经典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叙述转化能力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效果。最后建立三个依托,一是以“中国梦”实践教育活动为依托,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实现大学生成才梦有机融合起来,二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学生成长,三是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以身示范,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鼓舞学生,从而增强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感。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各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工作实践者们都已经认识到辅导员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应当扮演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因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其他教育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困扰辅导员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和挑战还有很多,尽管已经摸索到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对策,但挑战是不断变化升级的,因而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研究也是不能停止,而要继续深化的。

浅谈小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 篇8

【摘要】生命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短板。我们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感知生命的美好,同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联动教育机制,使学生懂得保护自己、善待他人,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生命教育 大自然 课堂教学 氛围

小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一直是社会、学校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们被拐卖、被绑架甚至被杀害的悲剧时有发生,食物中毒、踩踏、校园暴力等各类恶性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另外,每年因溺水、火灾、触电等意外事故身亡的小学生也为数不少。究其原因,这当中固然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如小学生体力弱小、智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健全等,但我们更应看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他们的安全问题缺少应有的关注,以致发生不应有的伤害,这也折射出我们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小学生是充满爱心的阳光少年,有时却又充当了“凶手”。重庆市2013年发生的一起12岁小女孩在电梯内残忍摔打男婴后将其扔出电梯的恶性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另外,小学生残害小动物、殴打同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又折射出他们对生命的漠视。一方面他们是受害者,面临巨大的社会风险;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施暴者,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生命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把小学生培养成能够保护自己、善待他人的人。

一、深入大自然感知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是教育学生的最好资源,带领他们直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探索,感受自然界的美妙,培养他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动植物、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的积极情感,使他们真切地感知生命的美好。我带领学生到君乐宝优致牧场、农疗中心等地方参观,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野外活动。他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呼吸,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树木、河流和可爱的小动物;他们拥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体验生命的美好。在看到欣欣向荣的树木、清澈见底的小河和翩翩起舞的蝴蝶时,我告诉学生不要打扰它们,更不能伤害它们。通过拥抱大自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神圣的,任何人不可剥夺;生命是美好的,任何侵害都是不可饶恕的;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全力呵护。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通过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来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生命教育。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功能,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懂得关爱他人。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识字卡片时,让学生们说出他们对自己的爱;在音乐课上学习《爱我你就抱抱我》歌曲时,让学生们体验父母子女之间无与伦比的真挚情感,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回报;在思想品德课《来自社会的爱》中,让学生在感受来自社会关爱的幸福的同时,教育他们要懂得回馈社会,勇于奉献,乐于帮助那些困难的人等。总之,生命教育的素材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挖掘,时刻注意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创设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我通过多种形式创设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学到保护自己的基本知识,具备分辨善恶的基本能力。如,我通过黑板报的形式来宣传自我保护小常识,并且定期更换,告诉学生如何躲避绑架、拐卖等人为风险和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让他们学会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我还经常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讲述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他们获得了最基本的自救知识,懂得在遇到类似情形时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具备了最基本的善恶分辨能力,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我还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来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生们掌握了最基本的自救知识,我们班也形成了热爱生命光荣、残害生命可耻的良好文化氛围。

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联动教育机制

尽管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社会上的专业机构具有安全防范的知识,但与学校缺乏必要的联系,往往是被动地到学校进行一些应景式宣讲,效果不够理想;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往往由班主任临时搜集资料进行讲解,所教知识缺乏系统性,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性考量,即使在家庭教育中发现一些安全教育问题也不愿反馈给学校,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使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联动教育机制,让社会上的专业机构和学校建立点对点的联系,定期聘请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如公安干警、消防队员、心理教师等入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或模拟演练,为学生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学校一旦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立即请求社会专业机构介入,争取把危害降至最低。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家长和学校在发现学生存在异常行为或思想动态后,及时向对方反馈,共同协商解决途径,力争把问题及早解决。只有把社會、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生命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

开展爱国教育的活动总结 篇9

一、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宣传工作全面、到位

我校师生共同开展了这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我们以老师、学生为桥梁,向广大同学宣传这次活动,并通过海报、横幅、校园广播等宣传手段,力争使宣传工作面面俱到,力图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和中心深入到师生队伍中去。

同时,这次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不管在教师的课堂上,还是在学生们的主题班会上,系列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将爱国主义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与我们前期的宣传和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二、活动意义深刻,流程清晰紧凑

1、爱国主义进课堂,人文教师当主力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以来,我学校的教师们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教师们利用课堂来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上,老师们深刻而具有激情的宣讲,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并从中理解了何为爱国,怎样爱国,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此外,两门课的任课老师还布置作业,让学生谈理想、谈爱国责任,作业成绩还作为平时成绩占30%记入学期总成绩中。

2、图片巡回展精彩纷呈

我校在工艺美术班楼前展出了几十幅有关革命起义的图片,教务主任、工会主席及各班班主任亲自带队,带领同学们观看图片展。在观展的过程中,老师们深情而详细的介绍,使广大同学感受到了革命英烈们英勇不屈;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人们经受的血与火的考验,同时也使同学们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坚定了大家努力成材,为祖国美好明天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

3、影片播放,扣人心弦

我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多部有着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电影,一幅幅聚众思索讨论的画面,一幕幕顽强拼搏奋战的场景,似乎把同学们带到了战火年代,让大家感受到一颗颗爱国心的跳动,尤其是影片中革命烈士,为了革命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影片的精彩片断时刻都在扣动着大家的心弦,使广大同学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4、征文比赛,展杏林学子风采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10

爱国主题教育

(消息来源:乌苏市第五小学安雪梅)国庆将至,2013年9月26日乌苏市第五小学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以“我与国旗合个影、我给祖国说句话”爱国主题教育。

各中队辅导员利用队会活动时间,向学生们讲了国庆节的来历,并结合现在的国际形式,日本对待历史的做法和对钓鱼岛的态度,还有祖国的发展等方面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纷纷表述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长大要报效祖国的心愿。辅导员还组织同学们在鲜艳的国旗图案前进行合影,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誓言。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策略初探 篇11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策略 情境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3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一面旗帜,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途径。现在是和平时代,祖国正在日益强盛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大处着眼,让学生领会爱国的真正含义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我们对教室、教学楼的走廊、校园等教学设施进行统一布置,张贴彪炳千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画像。通过这些画像,介绍这些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同时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向学生介绍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与熏陶。开展全校性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如我县夹心滩红西路军烈士纪念塔,为我们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史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了解红西路军战士为了争取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爱国行为。

二、小处着手,让爱国种子生根发芽

我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少先队德育活动的主线。我校每年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为主线,运用多种教育载体,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从细节入手,注意引导学生,在点滴小事上激发学生积极的、爱国的一面,将爱国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让庄严的爱国主义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校及时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爱心捐款活动。通过宣传发动,全校师生共捐得一万多元。而在特殊党费捐款活动中,在职党员捐了一千元,为全校师生作出了榜样。我校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活动,提高了教育实效。

三、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堂教学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渠道。各科任课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实爱国主义的内容,使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颐和园》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并提问:“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这样的提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丰富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校结合实际,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和文化活动为载体,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扫墓活动,让他们自己制作小白花,向先烈庄重地表达上思念与敬意,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又如,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光辉节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出一期以“庆国庆”为主题的黑板报,诠释对祖国的热爱;召开“颂祖国、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赞美祖国;开展“唱红新中国,班班有歌声”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四大主旋律;等等。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感情,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影视活动,拓宽爱国教育途径

我校把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影视活动引入课外活动之中,让学生欣赏爱国主义影片,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201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贯彻党中央的宣传方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学生看完了该节目,脑海里浮现屏幕上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前辈们和老师们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言在耳畔回响。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影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明白了一个国家唯有自强,才能不被欺负,进而激励学生做一个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少年。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小学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教育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12

加强高职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生命教育已得到较大发展。但是, 目前大部分的生命教育还只是局限于心理咨询阶段, 离真正解决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尊重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根据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 怎样构建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仍是一项非常严峻的工作。

1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无系统的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虽然在我国千余所高职院校中, 有近30%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但其中大部分仅使这项工作停留在始发阶段。多数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或也设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却没有把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许多院校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状态, 连数据收集和档案整理都难以做到完整化、有序化、专业化, 更不要说系统地开展工作了。

而且,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内容, 生命教育不但包括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内生活的养成教育内容, 还涵盖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教育内容, 以及一些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与能力。而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体验而获得的对生命的珍惜、理解、尊重, 进而对人生深入地思考与把握。

1.1 专业教育多而思想教育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是相当优秀的, 而且我们多年来形成的以对学生进行的组织纪律教育、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等方面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也的确是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表现出对生命的无情与漠视。而在其离开学校后, 虽然其专业技术可能是非常过硬的, 但仍然在工作生活中没有青年人应有的高度热情。这与我们缺少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生命的教育是相关的。

1.2 没有系统地组织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

部分职业院校虽然将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但多数学校还只列为德育课教学中的某一章节。更不要说把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作为教育目的而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有组织地教育了。虽然也有部分职业院校进行了生命教育的探索, 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将生命美育教育融入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研究, 但是仍少有高职院校系统地、有组织地开设生命教育的系列课程。

1.3 没有高职学生生命教育的系统教材

目前, 我国部分地区, 主要是南方地区在中小学中开展了系列生命教育活动, 也组织了教材的编写, 还组建了“全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实验教学网”, 但针对高职院校这一层次学生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系列活动, 更没有教材。

2 高职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

综合一些院校实际运作情况和切身体会, 生命教育应当以领导高度重视为主要前提、以生命教育的系列课程开展为重点、以生命教育体验活动为主导、以加强和提高队伍建设为突破、以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为条件、以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为基础, 是构建高职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2.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生命教育的前提

要把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提上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是学校的基本职责, 也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保证。要把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命教育工作, 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工作体系。

2.2 要逐步完善学生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专门划拨经费, 提供物质保证

生命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 固然离不开设施的建设, 但更离不开一支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此要把开展生命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内, 为顺利开展该项工作提供所需师资及配套设施。

2.3 加强和提高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生命教育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要建设一支以生命教育专职教师为骨干, 学生管理教师相结合的, 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生命教育工作队伍, 并不断培训,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是突破目前生命教育工作现状的关键所在。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专家、选择校内有志于这方面工作的老师到兄弟院校培训学习, 组成生命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骨干,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以及校内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干部、专业教师的作用, 共同组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生命教育队伍。

2.4 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应以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为主

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 如各种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自我体验, 在体魄、心智和才智等多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生命水平;参加体育运动不仅使人心情舒畅, 还可纠正心理上的弱点 (胆怯、犹豫等) , 提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力, 培养勇敢、果断的良好心理品质。此外, 通过建立各种学生社团, 指导和帮助他们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活动, 如征文比赛、心理沙龙、沟通技巧、对话、角色游戏、主题辩论等, 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健康愉快的情绪。

当然, 生命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且非一蹴而就的, 仍有许多方面工作要做, 如生命教育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 社会及学生家庭的配合工作等。但是, 无论如何, 作为大学生中非常重要的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如何开展, 并且又以怎样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解决这一问题, 已刻不容缓地摆到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

3 高职学生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生命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力求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等目的, 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自我防范能力的同时, 也对其走向社会后形成和保持一个积极的工作与生活态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目前, 大多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总数在几千人或万人上下, 以这样的学生数, 如果要搞一次全校性的集体大活动如讲演、报告会等, 已经是不易的了。而生命教育活动又是一种以学生个体的亲身体验为主的活动, 所以在组织形式上, 大而全的方法或形式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故而, 笔者认为, 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应当以多种形式开展。

3.1 日常生活教育的“渗透”

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台、各种宣传板报、条幅, 教学及生活区的各种教育宣传提示、标语等多种方式、方法,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 虽然可能不一定看到明显的“效果”, 但是却可以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当然, 这其中更需要工作人员的优良素质、全心投入与通力配合。

3.2 组织生命教育的学生社团, 并定期召开体验报告会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社团组织,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的系列体验活动, 让学生间的自主交流、自我教育形成习惯, 并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如果把这种自我教育活动开展成类似于“生物钟”的周期性的活动, 将比任何呆板的直接说教有效果得多。

3.3 多种形式的学生健康娱乐活动

青年学生毕竟有青年学生的特点, 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容易遗忘、易冲动、喜爱活跃。在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中必须考虑青年学生的这个特点, 并善加利用、引导。教育实践中可精心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于学生身心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 在活动过程由组织者及时、有效地引导, 将青年学生的兴奋点引向计划的方向,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然, 作为组织者如何在活动中不露痕迹地及时进行有效地激发、引导、强化学生的思维, 达到教育的实时性与效果的最大化, 是活动组织者与生命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4 有生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更应当提倡生命德育、生命智育、生命美育等全方面提升。

传统的智育认为, 获得知识是智育的目标, 智慧就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多少来衡量。但是, 这就使得作为人类文明的知识工具化了, 使教育过程变成了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 也使教育走向了功利。须知,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寡, 而是学生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程度及其生命潜力发挥的程度。

充满智慧的人无疑是聪明的, 但是,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智慧这一有力的工具必须由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否则, 很有可能作为人类文明的智慧反而毁灭人类自身。前人就曾经说过“德为才之帅”,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 人类自己的文明几乎毁灭自己。这从第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能体会到。就是现在, 又有多少人类自身创造的文明科技正在为某些人或利益集团所利用, 正在为人类文明本身挖掘墓坑。

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是“美”的本质以及“美”能够存在的本质。美育本身也是为了生命的发展更加圆满。但是, 每一个生命的智慧不同、情感不同, 其对“美”的理解也不同, 这也创造了“美”本身。在美育教育过程中, 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 “美”的最高形式正是生命的丰富多彩与圆满发展, 那反而是“美”的悲哀。

4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而究其根本, 是为了生命更有价值地代代传承。并且教育的对象正是文明与生命的传承者,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教育正是对生命的教育, 教育本身就应当是生命教育。

本文所指对高职大学生这一特定生命群体的生命教育, 是现阶段为了让这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及走向社会后, 都能以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为重, 最终达到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

当然, 无论是对生命教育本身还是对这一特定群体来说, 现阶段的这一生命教育的内容也不是作者几句浅陋的话就能说全面的, 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与组织形式更不仅仅是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前提下, 结合该类群青年人的特点并符合现代社会的特色, 才能比较容易地让学生接受, 因此, 其组织形式可以也应当是千差万别的。

而且, 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身我们是无法去量化评价的。在生命教育过程中, 注重加强生命意义的教育, 也只有从“生命的意义”出发, 才能对生命进行比较客观地评价, 也才能达到我们最后所要达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

摘要:生命教育是面对生命, 遵循生命的特性, 以期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位的教育, 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育完满的生命, 使人的生命协调发展为目的。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中一部分有自己特点的学生群体, 其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水平、教育培养方式及目的等方面不同于普通本科生, 对这部分学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是本文力求要阐述的问题。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13

动初步总结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步总结2007-02-06 09:56:38

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初步总结

2006年6月初,大连市律师协会下发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方案。为了积极响应大连律协的号召,辽宁xx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漪律师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召集全所律师,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学习培训计划,进行了总动员,积极投身于教育活动之中。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局出发,作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决策,对造就一支坚定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律师队伍,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提高律师的政治意识、宪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更好发挥律师法律服务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海文律师事务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以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念,提高执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影响政法工作发展和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不断增强全所律师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实践新形势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政法工作主题,进一步端正法治思想,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做到用正确的法治理念指导法律工作,切实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所长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计划

按照市律协的要求,6月9日上午9点,xx主任召开了动员会议,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均作了具体的安排。并按照活动要求,成立了以xx主任为组长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各合伙人各带一名律师组成分小组,做到以主任负总责,各合伙人各负其责,形成全所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当日下午即召开了全所律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大会,认真学习xxx厅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及《市律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深刻理解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动员会上,各律师均积极开展讨论,对于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背景

和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也纷纷支持此次活动的开展。会上,高主任着重针对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方面的问题开展大家的讨论,并与法治理念教育结合起来,使每位律师都深刻认识和理解自身的责任和价值。

二、学习培训,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更好的学习市律协下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资料,xx律师事务所形成有组织、有步骤的学习计划,由主任总体负责,各合伙人分别负责培训一名律师,每周开展一次教育培训,然后总结学习心得体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xx律师事务所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业务小组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讲座和律师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思想实际相结合的“五结合”学习方法。开展“三学四查”活动,即集中学、律师自学、分组讨论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查学习,看对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是否入脑;查思想,看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认识态度是否端正;查工作,看办案质量和效率是否提高;查纪律,看是否严格按照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办案;切实保证学习时间、人员数量、内容深度到位,确保学习内容详实、课程安排合理、学习笔记完整、考评记录客观、心得体会真实、学习培训扎实有效。

三、加强协调,整体推进

7月7日,xx律师事务所组织召开了全体会议,集中学习了《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对在全所迅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再次进行动员部署。随后,各负责人立即分别召开动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对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全面安排。海文律师事务所不断加强同各教育联系点人员的联系,积极协调,统一制定学习计划,统一印制学习教材,统一组织集中授课,把各部门的学习进度与

律协的整体计划结合起来,分散学习,整体推进,确保了全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会上,各学习小组针对依法治国的概念及内涵、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作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作为法律执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责任,明确了依法治国理念实践的四个基本要求,也深刻认识到了要执法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精髓。

学生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篇14

关键词:学生干部,学生活动,廉洁教育

2009年暑期, 作为指导老师, 笔者在带领同学“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 学生干部挪用大量社会实践费用;第二, 为评奖评优, 实践队队员请客吃饭、送礼拉票等。在随后对几名参加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同学走访中了解的情况令笔者惊讶。据他们反映, 带队学生干部挪用下乡费用较为普遍, 只要不过分、不离谱, 大家往往都“心照不宣”。而为了评奖评优, 以庆功宴、总结会为由请客吃饭几乎已成为不成文的“惯例”。

据笔者了解, 上述情况还不仅仅是个例。仅以学生活动为例, 部分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时, 不能廉洁自律, 购置活动用品虚开发票、巧立名目报假账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社团干部与财务管理人员不分家、财务公开不明晰等不合规现象更是常有。高校作为神圣的知识殿堂、培养社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核心力量, 本应是最后一片净土。这片净土中的优秀代表——学生干部却表现出“腐败”等不良风气, 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

1 原因

1.1 社会原因

30多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教育制度变革、新旧观念更替的持续深入, 各种腐朽、低俗思想也不断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高校是社会的缩影,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也逐渐侵袭着这片净土。种种不良社会现象在校园中重现, 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中等各方面出现了偏差、功利思想严重, 从而引发原本为极少数党政干部产生的腐败行为在高校学生干部中涌现。

1.2 学校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 廉洁教育的重点是社会, 反腐倡廉的对象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他们没有意识到当代大学生, 尤其是其优秀代表——学生干部, 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管理者, 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与否, 对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正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 部分高校在推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 或仅仅把教育的对象定位在高校领导干部、辅导员、教师身上;或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习惯养成的培养重视不够, 思想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廉洁教育机制, 只做表面文章, 说教式的空谈, 当前的高校管理者对学生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应负上一份不小的责任。

1.3 家庭原因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周围人、事的影响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立身根本,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道德素质的优劣、家庭关系是否完整和谐、家庭成员是否亲近和睦、对子女教育方法是否正确等各方面因素都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和物质生活的满足, 忽视了对他们行为养成及道德素质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重视、不指责、不制止, 乃至教唆。这些都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4 学生干部自身原因

大学生是思想教育的主体, 真正做到诚信廉洁, 实现知行统一, 归根结底需依赖于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有的学生干部政治思想不过关, 廉洁意识不坚定, 未能努力实践正确的道德观, 未将诚信意识内化为优良的品质、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因此无法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在物质和金钱诱惑面前抛弃了原来恪守的道德规范, 走进“腐败”的误区。

2 对策

2.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廉洁意识培养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部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 把诚信教育纳入了廉洁教育的范畴, 明确规定了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和教育者, 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意识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位,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 以法律基础课为阵地, 以校内学生活动为基点, 以校外社会实践为契机,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体系, 将诚信教育纳入行为管理机制, 贯穿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 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环节, 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和廉洁意识, 逐步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 即“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 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 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 是学生的表率, 他们的行为习惯对普通学生的行为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廉洁意识培养, 对促进全体大学生高尚人格、诚信品质的形成, 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廉洁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1) 树立辅导员的榜样作用。

在高校, 辅导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 与学生的接触最多, 我们的言传身教能让学生耳濡目染, 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产生巨大的导引作用。正人先正己, 要抓好大学生廉洁教育, 首先要保证辅导员自身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公平、公正、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以崇高的思想品质感染学生, 以廉洁的行为方式影响学生, 以严谨的纪律作风约束学生, 给学生树立榜样,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2) 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及培养机制。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应“以德为先”,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采取“先教会做人, 再教会做事”的思路, 重视学生的“群众基础”, 多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干部的为人处世情况及思想动态, 对功利思想严重, 善于做表面文章的学生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学生干部基本要求、性质恶劣的要坚决予以清退。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 开展座谈及思想交流会, 当学生干部中出现的不良动向时, 应及时教育制止。

2.3 完善学生活动经费的使用及监管制度

对学生干部廉洁意识的培养, 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校园氛围, 更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反思200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 经费以学生自筹自管为主, 虽然“钱账”分开、开支明细公开透明, 但未“钱权”分离, 笔者忽视了对经费保管、使用的严格监督, 以致学生干部后期将账本“骗取”后篡改。

此次学生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提示: (1) 辅导员对市场价格要有较好的了解, 对学生经费预算的审批要严格把关, 避免铺张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2) 建立“钱权分离”及“钱账分开”的财务管理及使用制度, 即学生活动负责人不参与财务管理, 记账及出纳人员要分开。对经费的使用合理监督, 如购买活动用品时三人同行等等; (3) “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 需要大笔开支时指导老师可参与购置, 必要时老师须保留账本复件或存根, 便于账目的核对, 避免对账目的篡改; (4) 充分满足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 及时公开账目, 使每一笔经费的去向透明化。

同时, 为了避免出现请客吃饭, 送礼拉票等情况, 相关人员应严于律己、主动回避, 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应制定客观的活动竞选评分标准, 减少主观评判。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大型活动, 应严格审批, 强调带“课题”下乡, 将调研报告、论文成果纳入竞选评分项目, 以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 避免形式主义, 使学生从活动中真正得到能力锻炼、水平提升。

3 结语

上一篇:2024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动员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