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爱国主义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选7篇)

文天祥的爱国主义 篇1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对于这首诗,有人这样赞美道:这是有宋一代最具有血性的声音!既有夕阳离宫之中屈子哀郢的沉痛,又有孤云荒草之间湘妃洒泪的悲凉。啼鹃啊,你令人想起杜甫诗中的凤凰、东坡赤壁的孤鹤,甚至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夜莺……不,你就是你,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一片华彩、一种仙乐!诗的空间在江南。王安石诗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对江南所怀的,还只是文人式的乡愁,而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则倾诉了他作为零丁者的国恨和作为复国者“运去英雄不自由”的苍凉悲愿,“但愿扶桑红日上,江南匹士死犹荣”!

文天祥以“匹士”自居,他之前,有孟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之后,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皆以“匹”为个体,而文自称“江南匹士”,是因“江南”的诗意尚可依托他的“祖国”心。

他相信时间。时间是历史的国度,是“一条大河波浪宽”,滔滔不绝,奔向永恒!而文明就是“风吹稻花香两岸”,文明的美啊,美在江南。据说,那首著名的歌曲《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创作这首歌时,他正在赣南闽西一带体验生活,在这里,乔羽接到电报,要他为电影《上甘岭》写歌词。

这一带,就是文天祥抗战的地盘。上甘岭抗战与文天祥抗战,被“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了?有人说他写了一首与《上甘岭》八竿子打不着的歌,他写的其实是长江,是江南。江南,不光是杏花春雨和春江花月夜的江南,还是血与火的江南,抗战的`江南。为什么一有国难,就会想到江南?为什么一要抗战,就会想到长江天堑?那“一条大河”啊,就是万里长江,“风吹稻花”就是江南文化。历史上,江南这一线,是国家独立和民族抗战线,只要中国之心还在这里跳动,哪怕中原沦陷,中国也不会亡。最后的抗战是文化,最彻底的征服是同化,每一次都是江南以革命和北伐,驱逐彼鞑虏,光大我中华。

异族入中原,却入主不了从庐山到会稽山的江南诗意空间;能征服王朝,却征服不了诗人的江山与英雄主义的美学构筑的历史空间——文化中国。而文天祥,就是一个历史意识和自我意识都觉醒了的美的歌者与战士。文明的较量,胜负岂在一时?“虏运从来无百年!”论兴亡,要笑在最后。

有人说他学过《易经》,算得很准,因为元朝的寿命没有1,只有94年。他何尝算?这不过是一种信念,一种来自历史经验的信念。有人劝他说,历史由胜利者来写,你的国家已经亡了,忠孝之事你也尽到了,如果你真的为了忠孝而死去,谁来给你写史——“亡国大夫谁为传”?

他自信,旧朝不在,中国还在,“朝”能改,而“野”不改,所以他还能“只饶野史与人看”!他自命“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只饶野史与人看”。中国史,有正野。官修之史,称为正史,而民间修史,叫做野史。这样划分,出于官本位及其王朝史观,正野之辩,其实是官民之分。易代之际,所谓“汗青”,岂是在朝官史?史失而求诸野,官失而求之于民。

文天祥的爱国主义 篇2

中华民族的英雄文天祥, 在留给历史舍生取义的宏大英雄气概之外, 面临死亡威胁和元朝的利诱时, 也并非全无恐惧, 他不仅对自己的信念发生过怀疑, 甚至可能有过“投降”的念头。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了他模棱两可的话:“国亡, 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 得以黄冠归故乡, 他日以方外备顾问, 可也。若遽官之, 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 举其平生而尽弃之, 将焉用我?”其中暗示, 他有归隐故乡当道士 (黄冠) , 甚至将来做元朝顾问的念头。这样看来, 文天祥已经有归降的可能, 但忽必烈却不能容忍这样模糊的态度, 他要的是奴才式全心全意的投降。

“幸好”忽必烈并没有同意他归隐当道士的请求。一位被文天祥怒斥过的降元的老同事也不同意:“天祥出, 复号召江南, 置吾十人于何地!”正是靠文天祥的鲜血最终一洒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气贯千古的话, 我们才获得了一位永远的英雄, 而非乱世时常见的隐士。

杀身成仁的文天祥怎么会怯懦、逃避呢?投降?更连想都不会想。后人多怀疑元朝人修撰的《宋史·文天祥传》, 是故意诽谤、侮辱咱们的民族英雄。是的, 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 英雄永不怯懦, 怯懦者绝无勇敢。岂不知, 人性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文天祥临死前的逃避, 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写出《过零丁洋》后不到一年, 文天祥其实就开始“怀疑”所谓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受尽苦难被押到大都后, 他写了一首《己卯十月一日至燕, 越五日罹狴犴, 有感而赋》的诗, 其中即有“亡国大夫谁为传, 只饶野史与人看”。意为恐怕自己舍生取义, 照不了汗青, 只有在野史中流传。

文天祥无法让“上帝赐予我力量”, 他需要历史正义的力量来激励自己, 中间经历怀疑也是正常。此前, 当他被押到广州时, 劝降的人就“嘲笑”他青史留名的信念, “国亡矣, 忠孝之事尽矣。正使杀身为忠孝, 谁复书之”。文天祥说:“殷之亡也, 夷、齐不食周粟, 亦自尽其义耳, 未闻以存亡易心也。”可见, 对于丹心能否照汗青, 文天祥是有过反复的。

文天祥不怕牺牲, 抵得住利诱。但是, 一个叫灵阳子的道士跟他谈道, 却让他动了归隐佛道之心。此前, 文天祥认识的一位南宋宫廷琴师汪元量, 就曾被忽必烈赐为黄冠道士。文天祥虽是儒教中人, 却对佛道颇为心仪, 这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道生和佛生即可明显看出。

“谁知真患难, 忽悟大光明。日出云俱静, 风消水自平。功名几灭性, 忠孝大劳生。天下惟豪杰, 神仙立地成。”这是文天祥在灵阳子来狱中见他后的一首赠诗。此诗与文天祥《正气歌》等正气凛然的作品迥然有别。在儒家杀身成仁、忠君守义的悲壮精神之外, 确实还有一个在佛道中徘徊、寻求解脱的文天祥。

从文天祥给灵阳子的另一首诗中更可看出端倪:“昔我爱泉石, 长揖离公卿。结屋青山下, 咫尺蓬与瀛……天地不知老, 日月交其精。人一阴阳性, 本来自长生。指点虚无间, 引我归员明。一针透顶门, 道骨由天成……”早年, 文天祥仕途失意时, 就曾回文山老家终日忘情于泉石, “领客其间, 穷幽极胜, 乐而忘疲”。当身陷故乡几千里外的大都的监狱中, 与灵阳子的谈道, 激起了文天祥对往昔逍遥岁月的回忆。

1280年中秋夜, 被忽必烈赐为道士的汪元量挟琴为狱中的文天祥演奏《胡笳十八拍》。这是汉末的蔡文姬在被匈奴掠获十二年, 回到故乡后写的一首长诗, 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月圆之夜, 故国不在, 身陷囹圄, 汪元量的弹唱响起, 和蔡文姬一样亡国无家的文天祥, 又是怎样一种悲痛呢?而后, 文天祥写了《胡笳曲》十八拍, 在序的最后, 签名却是“浮休道人文山”。“浮休”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其死若休”。从文天祥自称“浮休道人”可以看出, “得以黄冠归故乡”的言语, 并非没有根据。

七百多年后, 当看到文天祥在死亡前信仰的松动, 逃避的想法, 甚至投降的一念, 并不会觉得其形象有所减损, 而是更符合人性的真实, 让人亲近, 让人感动。

文天祥的《木鸡集序》 篇3

这幅书卷,是文天祥应同乡好友张宗甫的要求,为他的诗集《木鸡集》写的一篇序言。木鸡,出自中国道家的“呆若木鸡”典故,意思是说,最优秀的斗鸡在不打斗时往往像木头一样呆傻,其实是在养精蓄锐,一旦投入“战斗”就能全力获胜。《木鸡集序》的书法,以行草书体写成,流畅劲秀,收放自如,颇有大家风范。仔细观赏,点画精妙,轻若游丝,字体清秀神逸,但又笔锋老辣,气势畅达,尽显民族英雄的豪迈气概。此外,书卷笔势虽连绵,却不讲究笔画间的连带,每个字的重心都较低,又显得沉稳而雍容。

文天祥的书法,师法王羲之、王献之,字体结构受米芾书法的影响,运笔又有黄庭坚的悠扬笔致: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但安排疏密有致,仿佛清泉流动,颇具文人气息。据记载,文天祥小篆书法闻名于当时,可惜目前留存作品不多,行草书《木鸡集序》是其难得的传世之作,写于1273年,当时文天祥正值38岁的壮年。不幸的是,五年之后他就被元军俘获,囚禁三年后慷慨就义。

释文:日 吉水张强宗甫以木鸡集示予 何其酷似选也 从宗甫道予素,宗甫欣然 便有平视曹刘沈谢意思 三百五篇 家有其书 子归而求之 所谓吾道东矣

文天祥的爱国思想浅析 篇4

摘要: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爱国思想给后世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成为了经典名句,本文主要剖析文天祥的爱国思想。

关键词:文天祥;爱国思想;分析

文天祥,南宋人士,字宋瑞,号文山,在南宋时期任当朝宰相,同时也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1236年生于吉州庐陵县,1282年为国捐躯。1256年文天祥去考取进士,他以“法天不息”这种独特的核心理念成功的写成了《御拭策》,赵昀(他是南宋时期的第五位皇帝)看了非常欣赏,亲自将《御拭策》提为第一,文天祥因而成为了该科的状元。文天祥性格耿直,刚进朝为官就敢于进言,这种正直也让大家都有所耳闻,也正是应为他正直敢言所以经常被免去职务而遣回故乡,但无论文天祥到了哪,心中都是为了黎明百姓着想,所以深得民心,大家都为非常的拥护他。

当元朝攻打南宋的时候,战事已经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文天祥这一介书生火速带着三万士兵微薄抵抗,实乃九死一生,但是他的意志丝毫没有动摇,最后文天祥的部队战败了,他也被俘了,元军用尽了一切办法劝降文天祥始终都未能成功,就连元世祖都亲自去请文天祥做元军的中书宰相,可还是被文天祥拒绝了,元世祖就问文天祥:那你到底想怎么样呢?文天祥就说了:只求一死!当文天祥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的依然是那么从容,这种大情怀、大气度彰显了文天祥伟大的爱国理想。对于文天祥这种高尚的情怀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人做出了论述,告诉赞扬了文天祥这种光辉的英雄形象和高尚气节。然而本文简要从以下这几方面进行介绍,从而体现出文天祥的高尚人格魅力。

1247年12月元军进军鄂州,南宋已经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当朝的皇帝只是一个四岁的顽童,朝政完全由太皇太后主持,太皇太后发出号召,希望各地义军进京勤王,文天祥知道此事后立马招募了江西境内的士兵十余人,还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用作军费;他有一个朋友就问他:说他这区区十万人怎么能敌元军的三路大军,更何况元军兵强马壮。文天祥就解释说;我当然知道我这么点人只是杯水车薪,但一个国家有难怎么能不出一兵一卒,我之所以做着看似无谓的举动是想让天下义士能跟风而起,共同抵抗外敌。1275年8月,文天祥被封为工部尚书,带着他的部队来到了临安城,当时朝政由陈宜中、留梦炎这两位丞相掌控,这二人软弱无能,贪生怕死,所以就想去和元朝议和。文天祥一听火冒三丈,带领着勤王大军上平江前线打仗去了。可惜的是,双拳难敌四手,南宋朝廷被打的已是混乱不堪。太皇太后和陈宜中有多次派人去和元朝商量议和之事,但谁想到元军大将伯颜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一年后南宋与元朝商议投降。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元朝谈判,文天祥见到伯颜其态度依然是那么强硬,甚至伯颜用死亡来威胁文天祥,可他一点都不怕,还振振有词的说道;我是南宋丞相,我什么都不怕,我现在就差以死报国了。伯颜知道文天祥在民间声望特别高,怕杀了他对元军有所威胁,所以暂时就把他扣下了,第二天太皇太后宣布正式投降,气煞文天祥,但也没有办法。后来元军将文天祥押往大都,在途中文天祥被一船户冒死救下,随后他一路南下寻找南宋行朝,终于颠沛流离两个月后在温州遇到了已经七岁的宋端宗。1276年7月,文天祥终于抵达了南剑州,开始组织人马,收复汀州。然后又南征北战,一路厮杀,将不少州郡都收复了回来,但同时不对的伤亡也是极其惨重。1277年2月,文天祥又率军攻打赣州会昌县,依然取得了胜利,文家军的频频捷报引起了元军的注意,之后让元军主将张弘范暂时延缓对南宋逃亡的朝廷小部落的追击,调兵遣将全力围剿文天祥,元军非常强大,几战过后,文天祥的部队伤亡过半,所以只能边战边退。一直退到潮州附近,本想倾尽余力收复潮州,结果元军铁骑一路将文天祥逼进山中,不久后文天祥在潮州五坡岭不幸被俘。1279年4月,文天祥被再次押往大都,途中多次想要自杀报国,但由于元军看守严密,几次自杀都未能成功。时过五个月之久,文天祥抵达了大都,元军一心想有劝降文天祥,好说好商量,好吃好喝好穿戴的伺候着文天祥,可是文天祥终究是不为所动,最后元世祖赏识文天祥的才能,亲自去请文天祥做元军的中书宰相,可还是被文天祥拒绝了,元世祖就问文天祥:那你到底想怎么样呢?文天祥就说了:只求一死!元世祖非常郁闷,沉默不语,最后无奈之下第二天处死了文天祥,元世祖非常悲痛的说:好男儿,不为我用,杀之诚可惜!

爱国主义是人们一直提倡的,爱国主义是基于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是时代进程,爱国主义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意义,文天祥的大情怀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代表体现。在面对元军的屈辱下,文天祥仍然能够大义凛然,为国捐躯。对国家的守护‘对君主的忠贞、对人民的忧患以及他舍身以图救国的精神,如同一个灵魂长远的存留在世间;在面临危难时,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精忠报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实乃威武不能屈的真英雄。综合来看文天祥的不同时期的爱国思想,无论是朴素忠君、忧国忧民,还是舍生取义、忠孝两全,都实实在在的树立了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情怀的民族英雄形象。文天祥的这种精神也一直在后世长传,值得我辈人等学习。

[参考文献]

文天祥写的爱国诗句有哪些 篇5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6、《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真州驿》

文天祥爱国作文 篇6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您在大是大非前守自己的立场;在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前坚拒诱惑;在牢狱折磨前始终心向祖国,忠贞不屈。您的铮铮傲骨会伴随岁月,永垂不朽。

您的拳拳报国之志被后代世世传颂悟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便想您心系人民,心系南宋;叹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见您忠心向宋,绝不归无的信念:忆那“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赞您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品那“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敬您爱国情操……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众人皆醉,唯我独醉。”或许这便是您坚守一方心灵净土。遥想当年,您一腔热血洒牢狱,忠心向宋无诲言。在元军的酷刑逼降下,在先帝的劝降下,在前宋群臣的诱惑下。您依然坚定下自己的立场。铮铮爱国心,拳拳报国志。恰似那出手芙蓉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国家虽灭亡,忠心摧不毁,清高一世传。令我动容,令我折服。

文天祥的爱国主义 篇7

在武汉、在湖北、乃至全国,吴天祥都算得上是个耳熟能详的人物。

60余年风雨人生,40余年光辉历程,10多年领导阅历。他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化作辛勤的汗水,坚定执著,忘我工作,时刻固守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他是一团火。4次跳入长江救人,25次无偿献出7000多毫升鲜血,先后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为无数陷入绝望的群众,送去希望的火把。

他是一座桥。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接待上访群众,坚持记民情日记,10多年来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处理信访问题近万件,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他是一面旗。上世纪60年代,他是“五好战士”,70年代,他是“公安标兵”,80年代他是“劳动模范”。先后31次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种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称他是活着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党员干部称他是一杆永远不落的红旗。

他,就是现任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巡视员的吴天祥,一位有41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著名的道德模范。

要当老百姓的儿子和挑夫

吴天祥的故事千千万,吴天祥的故事说不完。

从1990年吴天祥就任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那天起,他就与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结下不解之缘,执著地为民排忧解难,全心全意实践党的为人服务的宗旨,这既是他在这一平凡岗位上的最高任务,也是他一生坚持不渝的信条。

为帮助一名军属解决住房问题,他曾骑着自行车在大江相隔的武昌和汉口之间来回跑了7趟;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厕和下水道的管道,他自己跳进又臭又脏的窨井清除障碍;为了资助有困难的群众,他把自己包括亲戚朋友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无数次慷慨解囊与众多不相识的人……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幫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当上了副区长后,吴天祥分管劳动、社会保障、群众团体等社会性工作,又是整天与群众打交道,又是比天难的事,可几年下来,吴天祥分管的各个部门,年年都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尤其是再就业工作,在武昌区成效尤为显著。

1997年初春,一个乍暖还寒的上午,吴天祥家一下子来了30多名下岗工人,床上、椅子上都坐满了人。顺带说一句,从走上领导岗位,吴天祥的家庭住址和住宅电话就永远向全社会开放。吴天祥一看这群愁容满面的下岗工人,就知道他们想要说什么,他赶紧拿出家里所有的茶、烟,倾其所有招待大家,午饭时,他亲自下厨房下了18斤肉丝面,然后承诺:一定为大家解决问题,请他们放心。这以后,他四处出击,多方调研,一到节假日,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在街上转悠。有次他到汉口开会,看到一家馒头店生意不错,一打听是一位农民做的,便认真向这位农民请教,一口气买了150多个馒头扛回武昌,分给几十名下岗工人,鼓励大家:“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靠要,怕的是观念不变!”他自己当场拿出1000多元钱帮助这些下岗工人开起了馒头店,仅此一项就安排了40多名下岗工人。

还有一次,已是晚上9点多,被拖欠工资的民工们来上访,在得知他们吃住都没有着落的时候,吴天祥说服自己的妻儿搬到亲戚家住,他的家就这样暂时成了工人们的临时住所,女民工们睡卧室,而他和男民工们一道打起了地铺。第二天他找到法院、公安的有关同志一起协同解决了问题,工人们要给他磕头,他说:“你们感谢党吧。”

下水道堵了,路灯坏了,黄鹤楼附近的两个孩子上不起学了……大事小事都揪着吴天祥的心。从当副区长以来,他记了20多本民情日记,密密麻麻的名单,吴天祥如数家珍。

“老吴啊,你是副区长,有近百万人要管,不再是信访办副主任,不能事无巨细,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操心,领导要领大局。”有人批评吴天祥“定位不清晰”。 “连温总理都要亲自为一位普通民工讨工钱,下煤矿看矿工,我们为什么不亲历亲为,非把自己高高挂起来?”吴天祥反驳。

武汉市五色织布厂是家特困企业,吴天祥要来了该厂100名最困难职工的名单、地址,利用业余时间一一走访,提出下岗工人进社区的思路,并亲自在积玉桥街社区试点,社区洗衣店办起来了,红领巾小餐桌办起来了,敬老院、家电维修店等等办起来了,100名工人全部就业,进而向全社区推广。仅此一项举措,全区3000多名下岗工人走上了再就业的岗位。

黄存凤是吴天祥的几百个“穷亲戚”之一,1995年下岗后生活没着落,吴天祥以自家房子为抵押,帮她贷款到黄冈养猪。后来吴天祥无意间听黄存凤说连续9个春节没和家人一起过,就记在了心上。

腊月二十九,吴天祥赶到了黄冈,抢过黄存凤手中的饲料桶,将她推上了回武汉的汽车,自己在大别山区守了4天猪圈。

清出5车猪粪、饲喂100多头猪,冲洗猪圈,人人夸他是个农村“好把式”。除夕那天,黄存凤为吴天祥准备的腊鱼、腊肉和一只老母鸡,他一口没吃,只吃了些白菜和馒头。“老黄养了一年都舍不得吃的鸡,让我吃,我张不开嘴。”

吴天祥父母在老家湖北钟祥,可武汉市三医院的医生,经常看到吴天祥背着老人来看病,有人问他:“吴区长,你家里怎么有那多老人啊?”吴天祥说,那是他赡养的孤寡老人。

楚山小区孤老刘太婆,生活困难,吴天祥知道后,就去照顾她,帮她买米、买煤、打油。一照顾就是13年,刘太婆非常感激,写下遗书要把她的房子给吴天祥。吴天祥拒绝了。她去世后,吴天祥在太婆墓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母亲刘世英之墓,儿子吴天祥”。

忠孝两难全。作为普通人,吴天祥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可在老百姓和亲人之间,“作为党员只能选择群众”。吴天祥的父亲原本在武汉与他同住,可看到吴天祥的工作太忙,怕影响他的工作,于是留下一张纸条就回老家了,结果在老家出了意外,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吴天祥得知消息后大哭一场。

吴天祥说:“作为共产党员,如果只顾自己不顾老百姓就不配!”为了这个信念,他把原本领导给女儿安排在交通银行的工作让给了一位盲人的女儿;他资助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上大学钱不够,他就把老家的房子卖掉,供他们念书。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已经退下来的64岁的吴天祥,不仅第一时间跑到武汉中心血站请求献血400毫升(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而且还动员家人捐款2万余元给灾区,并且迅速组织了抗震救灾小分队亲身赶赴灾区。临走前,他把一封信塞在了枕头下,告诉妻儿,如果自己不幸回不来了,千万不要麻烦组织上把他运回来,就让他和灾区百姓埋在一起。在灾区,他吃干粮,睡地板,抬伤员,挖废墟,抱着一位想自杀的老太太两天两夜,开导她,给她找房子,买日用品,临走还掏了5000块钱给她,终于把老太太给拉了回来。

吴天祥坦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名淡泊名利的共产党员不容易。他说:“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共产党员,到了见马克思的那天,只要老百姓说:老吴一生清清白白,是名好党员,我就满足了。”

上一篇:网络管理员岗位说明书参考下一篇:园林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