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篇1

——爱国主题团课

深圳市XX中学

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团课,对团员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团员学生对国旗的崇敬之情;懂得尊敬国旗是爱国的表现,从而认真对待升国旗仪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们,引领着全体青年朋友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活动过程:

一、预备:播放《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视频

1、导入:视频中升的什么旗帜?这里的家又指的是什么呢?

(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教授:

1、同学们还记得今年暑假的里约奥运会吗?我们中国代表团获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是在这次奥运会中也出现了一件让我们中国人愤怒的事情?同学们还记得吗?

师:是的,在本次奥运会中屡次错用中国国旗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那么作为中国年轻一代,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对于国旗象征意义似懂非懂,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国旗、国徽。(出示国旗、国徽图片,讲解其象征的含义)

思考:如果你在参加活动时,看到我们的国旗出现了错误你会怎么做?

2、播放新闻视频:女排姑娘的故事

问题一: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想起掌声 对比反思: 星期一升国旗仪式上,我们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师:出示幻灯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举行升国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标准做法是:起身站立,目视前方,双手下垂,神态庄严,聚精会神。严格地遵守升国旗的礼仪是维护国旗尊严,增强公民国家观念的体现,我们所有人都要按国旗法的要求以规范、统一的礼仪参加升国旗仪式。问题二:如果星期一升国旗仪式你迟到了,而此时正在进行升国旗仪式,我们该怎么做?

三、理性爱国,在行动中彰显正能量:

1、爱国故事与你分享:三位团员代表分享爱国故事

2、出示图片《这是爱国的表现吗?》

3、暴力“碍”国与理性爱国漫画后的反思

四、爱国,任重而道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大声告诉世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五、爱国交流,跃然纸上:

1、全体团员们以 “祖国,我最想对您说”为主题,将自己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写在纸上。

2、相互传递,并请同学们将你手中认为写的非常感人的话语与大家分享。

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师总结:

青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担,而中国共青团则是中国青年的先锋组织,也是青年的先进代表。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国家的灵魂,作为一名优秀团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热爱我们的祖国,带领着全体青少年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篇2

一、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明确爱国主义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非常广泛,历史教学却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历史教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历史学界认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应首先加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其次加强祖国现代化建设教育;最后加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教育以及加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教育。教师对这些认识明确后,就要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紧扣教材中的内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讲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我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平定噶尔丹分裂势力和大小和卓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进步,今天我们同样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用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学生自豪感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和热爱之情。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对世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例如:在教学“甲骨文与青铜器”时,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而与甲骨文同一时期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玛雅人的图形文字,这三种文字都已经不存在了,唯有我们的甲骨文演变成了汉字,并且对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在联合国规定的世界六种工作语言中,汉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应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传授大量丰富的史料,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从而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用中国历史事实教育学生维护国家统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分裂,但这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间,国家统一始终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民族的融合和冲突交错发展的过程中,使各族人民深切懂得了分弱合强的道理,懂得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兴国兴家;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将国破家亡。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封建势利的割据纷争,使得战争连绵不断,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祖国大陆结束了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历史遂把妥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并早日改变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使命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今天,香港、澳门已经回归,中国的统一事业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岛内有少数人出于私利,置民族统一大业于不顾,搞所谓的“一边一国”。少数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这是中国人民所绝对不容许的。通过对这些历史事实的梳理,学生明白,爱国就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四、把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经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后来经过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但最终都实现了统一。所以说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教学中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显得特别重要。例如:在教学涉及西藏历史时,就纵向地把有关西藏知识方面总结出来,如:从唐朝文成公主、金成公主下嫁给当时的赞普松赞干布、尺带珠丹,到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少数民族事务,再到清朝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当时的达赖、班禅封号,这些历史事实都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通过了解今天西藏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和帮助,以此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通过这些历史内容的学习,就能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制造任何分裂的图谋必将受到所有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任何图谋都是不会得逞的,注定要失败的。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自然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要从课堂教学前一直延续到课堂教学结束,贯穿于教学始终,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董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

[2]李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初探[J].成功(教育),2011(11).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着对社会主义看法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我国文化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对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针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用崭新的观念指导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崭新的思路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道德经》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其实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高境界,既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又没有采取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手段,显得举重若轻,不着痕迹。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身心成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春风化雨,在无声之中浸润大学生的心田。其次,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学科中渗透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通过在不同的学科中构建统一的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明确的谈及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具体的高校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末节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结合高校学生的生活特点以及具体的学科教学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三、高职院校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教学宗旨、教学内容等,决定了它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要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其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科基础,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第三是要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之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程;第四要制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之中。

2、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课时。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3、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上播放《公司的力量》等纪录片,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上播放《大国崛起》等纪录片,让大学生对“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可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播放《走向复兴》等纪录片,让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问题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上举办“集体主义过时了么”、“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哪个更重要”等主题的辩论赛,让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投入的姿态参与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中。

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纳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引入日常教学计划,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在教学时间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向学生全方位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上,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实际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摆正努力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在平时,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化和专业化,整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思考研究能力强、业务熟练相结合的专业队伍,从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在2014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专题讲座.

[2]吴树青等主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

[3]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4]柳礼泉,邓堂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常态化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

主题团课策划书 篇4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发挥基层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共青团组织与提高学生聚焦新闻热点、关注时事的意识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相结合,营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

二、团课主题

学时事·明责任·促成长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参与人员

六、邀请嘉宾

七、前期工作

1)团课内容准备

每个寝室为一组,并选出组长,组织学习新闻热点、时政时事,并且讨论总结,明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组长:

2)分配并准备任务

召开班委会,确定活动流程,分配任务。

主持人:

教室布置及后勤:

发言人:

知识竞答问题收集:

3)教室环境布置

黑板上书写活动主题、张贴宣传海报和相关照片,摆放桌椅、茶水

负责人:

八、活动流程

1. 主持人介绍嘉宾并宣布班会开始

2. 团支书发言

介绍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

3. 嘉宾发言

指出当前的几件大事,并发表相关看法;对我们大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4. 学生代表发言

发表学习内容,公布学习结果。总结在本次学习过程获得的感想与启发,明确我们大学生的责任,不断成长

5. 向嘉宾提问

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提出在学习热点问题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6. 知识竞答活动

随机组队回答问题,并计分

评出最佳小队3支并颁奖

7. 学生发言

播放新闻热点的视频,在这些时事的背景下,表决心

8. 班会结束

九、经费预算

1. 打印资料10份共计5元

2. 一次性水杯5元

3. 活动奖励支出预计10元

4. 海报照片支出预计10元

“消防”主题团课策划书 篇5

前言: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以这种形式开展的活动,希望能给同学们大的影响。火灾在生活中很常见,归根结底还是人们不够重视,希望通过这次团课让大家更加深刻的了解当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一、团课主题:消防安全,关系大家

二、活动时间:11月5日—11月15日

三、活动地点:12级涉外班教室

四、参与人员:12级涉外班全体团员

五、活动形式:

1、由主持人开始演讲PPT的资料,内容以消防为中

心。

2、在开课之前让大家写400字对消防安全知识的认识,现场让同学朗读。

3、消防安全知识竞答。

4、主持人宣布团课圆满结束。

六、演讲流程:

1、要知道为什么宣传防火知识。火灾死亡率上升,因

为人们不懂得如何自救。

2、彻底教会大家防火、灭火、逃生的小绝招。

3、告诉大家在宿舍里如何防止火灾发生。

4、教会大家正确使用灭火器。

5、让大家记住并深刻的了解防火的小儿歌。

七、注意事项:

1、三个班的团员都必须通知到,不得缺席迟到。活动

开展前每个班团支书清点好人数。

2、每班每人写的对团的认识,到场时必须带到。

3、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

4、活动时手机要调成振动。

八、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团课的开展,向同学们讲解了有关的消防安全知识与逃生方法,并指出违规电器巨大的危害,借助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告诉大家学习安全防火知识,增强消防安全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戒烟”主题团课策划书 篇6

前言: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

形式。以这种形式开展的活动,希望能给同学们大的影响。吸烟方面的问题学校里不少见,归根结底还是同学们对吸烟的危害不够重视,希望通过这次团课让大家更加深刻的明白吸烟的危害。

一、团课主题:建团90周年——戒烟。

二、活动时间:4月11日或4月12日。

三、活动地点:实训楼一层第二会议室。

四、参与人员:11级4班、11级涉外班、11级助产班所有团员。

五、活动形式:

1、由主持人开始演讲PPT的资料,内容以戒烟为中心。

2、演讲结束后观看戒烟教育宣传片。

3、观看结束后让同学们自由发表感想。

六、演讲流程:

1、要知道为什么宣传戒烟。死亡率上升,因为烟民年轻化、烟草损害器官、二手烟现象严重。

2、透彻了解戒烟的标识。了解健康的肺部和吸烟久后的肺部。

3、了解吸烟的严重危害。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导致其它脏器的疾病。

4、吸烟能引起的疾病:像冠心病、血栓、肺癌、猝死等。

5、戒烟的益处:会随着戒烟的时常而降低发病的风险。

6、吸烟动机以及成瘾性分析

7、走出吸烟者认识误区

七、注意事项:

1、三个班的团员都必须通知到,不得缺席迟到。活动开展前每班团支书清点好人数。

2、每班每人写的对团的认识,到场时必须带到。

3、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

4、活动时手机要调成振动。

八、活动意义:

让大家了解戒烟的重要性,尤其是像我们这种青少年最容易走上歪路。让烟草远离青少年也就是远离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更需要一个健康的未来。倡导同学们:远离吸烟就是远离毒品。

策划人:团委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篇7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爱国情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从远古时代开始, 先辈们生于斯, 长于斯, 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 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 创造了文化, 积累了文明,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 面对异族的入侵, 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 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 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 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 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 “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 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前仆后继, 历尽艰辛, 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 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建立后,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 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度过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 迅速走上拨乱反正,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无论是克服困难的毅力, 还是纠正错误的勇气, 都是以爱国主义为动力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民意气风发, 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着, 我们的综合国力从1949年的世界第1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30年风雨征程, 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 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30年中, 中国人民顶住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冲击;沉着应付了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抵御了1998年夏秋之际洪水的冲击;同时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并将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 这些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二、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

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 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 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有限, 地区发展不平衡, 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 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 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 只能自暴自弃, 只能任人宰割, 甚至再次成为附庸。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开拓进取, 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 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 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 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 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 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 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 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 面对列强的分割, 面对祖国的落后, 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 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 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 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 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 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 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 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 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其次, 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 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TO的认可与加入, 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 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目前, 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五大主题演绎新上海浪漫主义 篇8

根据该院信息中心历时一个多月的流行趋势信息采集和综合分析,负责指导学生毕业秀的外籍教师们结合学生的头脑风暴,制定出了以下五大流行主题。

此次上海大学一巴黎时装学院的学生毕业秀,不仅独家发布了2009年的潮流趋势。更让我们亲眼见证了一群未来“中国设计”的新锐生力军的茁壮成长,他们势将成为未来中国时装界原创力量的领军人物。

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信息中心

主题一:建筑之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

上海,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缩影,凝结着现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历经蜕变和岁月洗礼而淬炼成了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没有名山大川,风光旖旎,但是,上海总是以她独有的浪漫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建筑。作为城市的灵魂,折射时代变迁的镜子,始终以它那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座城市孜孜不倦对美的追求。

现代的上海,充满朝气,日新月异。漫步于城中,一幢幢摩天大楼直入云霄,仿佛是一座现代森林。然而,它远远不是这座城市魅力之所在,真正让人惊艳的是。当你漫步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的时候,总有一条幽深的弄堂或幽闭的角落,会让你发现这座城市含蓄的深沉,优雅的内涵。竹篱笆缝隙里探出的夹竹桃,高档的写字楼旁静默神圣的天主教堂,租界时期遗留下的欧式花园洋房,还有那一段段让人不禁臆测遐想的旷世传奇,这些都给了设计师们无限的启发和灵感。

如设计师成斐更加关注的是在这些摩天大楼崛起的背后,伴随着老式棚户区的拆除,一种充满了人情味和市井味的生活形态正在消失,不免令人有些怀念和回味;而另一名设计师杨胜娟则将目光聚焦在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上,以东方明珠的建筑形状体现现代上海的摩登与发展。

颜色:学生设计师们敏锐地捕捉到本季的流行色,即自然清冷的色调,与钢筋水泥筑就的摩天大厦和谐统一。洁净的蓝灰色系的气定神闲,正是瞬息万变,同时需要淡化性别差异的现代职场所不可或缺的品质。纯净天空的蔚蓝色系交织着深海的蓝色系,金属色加以烘托,是一组中性化、现代感强烈的色调,稳重、沉静、素雅、平和。

面料:光滑、爽朗的涂层面料和充满自然气息的水洗效果最适宜诠释这组色调,质地柔韧的优质化纤、带有金属丝的丝绸以及新型纤维的天然面料为其带来品质上的升华。流行搭配:这一主题继续了先前一直大热的中性装扮,黑色西装外套、灰白色系的T恤和围巾以及冷色调的条纹针织长衫,不仅是秀场上大牌设计师们热衷展示的作品,更是日常街拍中曝光率颇高的流行单品。

主题二:淳朴家居

设计师黄赛健的灵感来自于新上海人浪漫淳朴的家居环境。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天的都市上班族,回到温馨的家。似乎卸除了在外自我武装的一身躯壳,回归到宁静,休憩疲惫的心灵。

随着自然淳朴的生活方式的深入人心。淳朴家居也成为了一股新的都市浪漫风潮,似乎人们想借此来更加贴近自然。解放自我,让自己进入一种质朴,纯净的原始状态。

淳朴家居以回归大自然的淳朴愿望为核心,希望在家居的室内环境中努力营造出一种悠闲、舒畅、自然的自然气息。亲近自然的布艺沙发,温润的中性色的各式窗帘,装扮着美丽家园的同时也润饰着我们的美丽心情。都市生活也因此平添了几分慵懒的舒适和随意。这就是学生设计师黄赛健对“新上海浪漫主义”的独特理解。

颜色:中性暖色温暖饱和,增添些许自然的魅力。较深的中性色保留了温暖、愉悦的氛围,增添了一种柔和的力量,给人以安心、无虑的感觉。浅淡的中性色反映出和谐美好的事物,代表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面料:中性色彩的纯棉、棉加粘胶、棉加竹纤维,棉与涤纶、胺沦混纺面料浩净清爽,符合潮流,织物表面平滑流畅,手感致密,赏心悦目。透明的色彩构成一个对立统一的世界,既刚性又具伸缩性的透明硬纱,也就是最轻薄的弹性粘胶纤维,浪漫的植物花卉图案,如丝绸般的褶皱效果的混合织物。

流行搭配:此次由Prada带来的蕾丝旋风将继续刮到2009年。蕾丝的传统和复古,不仅代表了居家、细腻、甜美的风格,也带给我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不过Prada带来的蕾丝风潮却给我们的蕾丝穿法带来了不少新意。比如,将蕾丝连衣裙穿在高领羊毛衫外,即前卫又甜蜜。

主题三:浪漫蝶变新女性

这一主题的灵感来自于上海女性的世纪蜕变。从三四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到今天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菁英,上海女性一个世纪以来的改变是一次浪漫的蝶变。在设计师的记忆中,上海女人和旗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现代女性在社会中越来越有“力量”,在各个领域都卓有成就,但是在生活中,却依然温柔可人。设计师吴昊婧以中性为要素,联想到了西装,燕尾服,领结,甚至还有燕子和企鹅,并且将这些体现在服装整体的廓型,色彩以及面料的选择上,但同时,设计师也以新颖的创意将经典的旗袍元素融合在服装系列中。在电影花样年华的悠扬乐曲中,我们的眼前仿佛掠过一张张快速切换的电影胶片,在一件件锦衣霓裳的更迭间,模特们步履下跨过的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时代,为我们上演了一场女性化蝶般浪漫的蜕变。

颜色:初生罂粟般艳丽的紫粉色,娇艳而柔媚。而亮丽醒目的宝石绿,近年来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地被越来越看好。由这两种色调唱主角,浓烈的葡萄紫和深沉的炭黑色加以衬托,使这组色彩显得摩登、都市、自信、娇媚,令相对沉闷的秋冬季节,处处春光无限,生机盎然,神采飞扬。

面料:羊毛面料、天然的、色泽艳丽的新纤维针织面料,精致、手感软糯却不乏质感的花呢,都将在花园色调的装点下充满活力。

流行搭配:中国风一直是时尚界热衷玩弄的元素,只是中国风从来不是简单的牡丹、花扇、中式大褂或盘扣的随意堆砌,紧追流行的人当然可以时髦地运用本季流行的艳丽娇媚的色彩,标榜自己对中国元素的大面积运用,可是孰优孰劣却是一目了然的。不妨让我们学学NicoIas Ghesquiere对中国元素充满未来感的智慧运用吧。

主题四:悠游假期

不关乎风景,也无所谓猎奇,回归真我不只在于形式,心境的平衡与宁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有矛盾在宽容的心态下无声被化解,工作与度假也并非对立,都市和异域相互融合,交织出一幅放飞心灵的历险图。

当我们的身心不堪重负的时候,为什么不索性放下身上重重的壳,给自己封锁

已久的心灵放一个悠长假期呢?将自己置身在童话般的美景里,去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自己再无牵挂地漂泊在异乡的梦境里,荡涤去心灵的尘埃,找回真实的自我。久居都市的新上海人,怀揣着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正踏上寻梦的旅程中。

颜色:阳光黄,珊瑚橙与层次分明的蓝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盛夏的海滨,如此明亮与清澈。鲜亮的绿色与棕榈色跳跃其间,带来希望的喜悦与心灵的宁静。

面料:织物风格或质朴自然,或充满异域风情。看似相糙的表面却有着细腻的手感,配合自然主题的图案和肌理;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的纹样和花型成为设计师的创作元素。具有防护功能的后整理加工,给穿着者以体贴的照顾。

流行搭配:本季对于该主题流行色的最佳运用无疑就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彩色长筒袜上了,无论是配长衫、连衣裙、超短裙还是短裤,都为这个冬季增添了不少俏皮的壳色。

主题五:乐活主义

“乐活”是一群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乐活的出现与如今城市的污染休戚相关,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乐活主义的人们吃健康食品和有机蔬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他们避免开车,注意保护地球宝贵的能源资源,尽量骑脚踏车或步行。生活中,他们用健康的心态对待世事,注重个人修为和提升,更注重社会的自然形态。“乐活”同时也倡导一种爱家人、爱环境、爱地球的新兴意识形态,让生活更简洁,更绿色,更快乐。

设计师周轶兰认为“新上海浪漫主义”不仅体现在繁华的都市,更在上海美丽的乡村田园。当都市白领们选择在城市近郊度过难得的假期成为一种新的风尚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一群崇尚自然的浪漫主义者,他们就是一群“乐活族”。

颜色:十月的天,水果的芬芳和土地的气息贯穿在空气中,慰藉着都市中渴望自然的灵魂,仿佛是把大地的力量编织进了生命。该组色彩来自自然。经过人工润色,更加完美。醇香的香芋色调糅合着秋天的麦穗色、草原的熟绿色、甜蜜的亮橙色和大地的褐色系,非常国际化的一组色彩,混搭、融合的味道,令人倍感亲切、自然、舒适。

面料:设计师采用了颖粒质感的厚重羊毛面料、具有精致肌理的精纺格纹和经典的人字条纹来演绎这一主题,具有丰富的褶皱感外观和细腻的乡村风格的牛仔、肌理丰富的棉质织物和针织感外观的面料作为搭配出现,层次感更为隆重。

主题团课——雷锋精神课堂记录 篇9

1)课前工作

调好电脑电视音响,放出第一张幻灯片,点击左上角声音图标,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2)课堂语录

(第二张幻灯片)

—请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点击左下角声音图标,全体齐唱国歌)

—请坐。

(第三张幻灯片)

—同学们,雷锋同志是我们家喻户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今天,我们召开“雷锋精神,永远存”的主题团课,在我们的心中再现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让我们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让我们一起走近雷锋,回顾雷锋,纪念雷锋,学习雷锋

(第四张幻灯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雷锋。

—雷锋(1940—1962)

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940年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在他的童年时代,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折磨。地主的狠毒,生活的贫穷,家人的相继离世,却没有在他的心里留下任何一片阴影。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1957年,雷锋加入了共团,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年仅二十二岁。

(第五张幻灯片放三秒略过)

(第六张幻灯片)

— 雷锋名言(选读几句)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在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雷锋的故事》动画——雨中情部分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第七张幻灯片)

—五十一年光阴似箭,雷锋所处的时代已悄然离我们远去,我们不禁要问,今天,我们还有学雷锋的必要吗?

(第八张幻灯片)

—前总书记胡锦涛曾给过我们答案:“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九张幻灯片)

—回顾雷锋生前,他拥有的充实、灿烂的微笑,是那样的如春般温暖。他用他对党、对人民的爱去帮助他人,让爱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所以,爱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同样不会过时。

(第十张幻灯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时代的雷锋

(第十一张幻灯片)

—林俊德,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停顿五秒,等待大家看完)

(第十二张幻灯片)

—吴菊萍,大家都知道(停顿五秒,等待大家看完)

(第十三张幻灯片)

— 郭明义,有点久,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停顿五秒,等待大家看完)

(第十四张幻灯片)

— 最后一部分,精神传承

(第十五张幻灯片)

—雷锋精神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是钉子精神,也就是面对困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第二是艰苦朴素精神;第三是助人为乐精神。(停顿五秒,等大家看完)

(第十六张幻灯片)

— 雷锋,不只停留在3月5日。雷锋精神,也不只停留在我们的舌尖。深

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第十七张幻灯片)

文明礼仪主题团课主持稿 篇10

主持人:罗国荣,陈秋梅

梅: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以及被邀请来的嘉宾

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举行我们的文明礼仪我先行主题团会,现在,我很荣幸的宣布:10酒管1班文明礼仪我先行主题团会,现在开始!荣:接下来请大家全体起立唱一首《歌声与微笑》

梅:这首《歌声与微笑》里充满了微笑和欢乐,也希望大家今晚能在欢声笑雨中度过。荣:同学们这次的主题团会是文明礼仪,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这个主题与自己无关紧要,但是讲究文明礼仪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重要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人的成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次的班会,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品的表演,大家边看边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

梅:好,小品看完了,他们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我们现在请一些同学同学们来说一说? 梅:既然这个小品中的同学们存在着这么多不文明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现在我们随着礼仪知识学习小组,进入礼仪知识学习课堂,那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要做到哪些文明礼仪呢?比如对家人的称呼,不同情境和场合的礼貌用语 荣:刚才的礼仪知识大家记住了多少呢?现在请哪位同学简要总结一下刚才的礼仪知识。让大家能更好的记住。

梅:既然要做文明人,那么我们在学校内要做到哪些呢?(李陈珍)

荣:气氛好像有点太紧张,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来放松一下心情吧,这个游戏名叫“心有灵犀比默契,游戏规则介绍:

梅:大家还记得开始的那个小品吗?他们通过学习之后,有什么改变,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荣:听了同学们的回答,看了他们的表现我很高兴,这也正是我们这次主题团课的目的,最后,请我们10酒管1班的两个班主任老师为我们这次的文明礼仪主题团会做出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 篇11

“毛子”(moskal)指的是坏俄罗斯人,就想杀害乌克兰人;“朋友”(rossiyanka)指的友好邻邦,用心友善。

这位身穿绿色老式制服的军人端好了枪,等待迪娜回答。

所幸的是,迪娜回答正确,“我当然是朋友了。”对方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高呼一声“光荣属于乌克兰!”,迪娜立刻被敬上一杯蜂蜜伏特加、获准进入这家主题餐馆。

是啊,乌克兰东部可能战事不断,不过在西部的利沃夫(Lviv) ,晚上出去消遣,依然可以拿从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对立冲突搞搞笑。

主题宾馆宾客盈门

这家宾客盈门的主题餐馆名叫“地下堡垒”(Kryjivka),创建灵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顽强抵抗俄军的事迹。我们进门之前需要首先通过的正是堡垒的“检查站”。

餐馆楼下内装修采用原木,风格如同游击队堡垒一般简约。菜单诚恳酣畅,包括大蒜头猪油片、猪肉炖白菜等美食。

这和当年乌克兰抵抗力量真正的饮食结构比起来有很大差别。抵抗力量的领袖斯捷潘·班杰拉是位很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他是纳粹合作者。餐馆开张其实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其主题与眼下(乌克兰)局势的共鸣好像吸引来不少新客人。不过,来利沃夫的常客不如从前那么多了。

尽管如此,我们去的那天晚上,餐馆内还是座无虚席。虽然室内装潢、摆设都是上世纪40年代的风格,但是,2014年的局势依然主导着人们的所思所想。

服务员不仅端饭上菜,还要唱歌、开枪——玩具枪。该下班了,他们排好队,高呼:“光荣属于乌克兰!”

纯为搞笑,一名服务员因动作稍慢,获悉他将被送往今天的前线顿涅茨克、去学习学习爱国主义到底啥意思。他脸上露出些许苦笑,好像消化不良。

以幽默性的挑衅态度看待眼下这场冲突,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家搞笑的主题餐馆。

去利沃夫的礼品店看看吧。陈列柜台上,摆满了印有普京头像的手纸、嘲讽俄罗斯宣传的小摆设。比如那个非常受顾客欢迎的冰箱磁贴,看上去像是乌克兰极右翼政党领导人亚罗什黑红两色的名片。亚罗什是莫斯科谴责乌克兰现代法西斯主义的一张王牌。

今年4月间,顿涅茨克曾经发生流血枪击事件,一家亲克里姆林宫的电视台报道,亚罗什碰巧——也许应该说不巧——把名片留在了现场。记者举起名片、来了个近距离特写。在乌克兰人看来,这不过只是粗制滥造的蹩脚宣传。做个磁片模型贴在冰箱上,感觉好像贴在了莫斯科的脸上。

“自由大道”上,许多参加不久前选举的政党搭建起宣传帐篷,其中有一个略大的绿色帐篷,志愿者在这里为乌克兰士兵募捐。

东部动荡就在眼前

为了让当地人能够更加亲身感受到这场通常只在电视上收看的战争,帐篷外还摆了一台迫击炮。西部的街头艺术把东部局势的动荡搬到了眼前。虽然利沃夫表面看上去处世不惊,但是在这里,还是可以找得到曾经第一手经历冲突的人。

附近驻扎的第24机械化步兵旅已经在前线驻守了好几个月;也有一些当地人报名加入“志愿营”,志愿者也在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作战任务。

在市中心一家咖啡馆,青年男女坐在一起,一边喝拿铁、一边玩电脑。我在这里遇到两名“志愿军”,他们分别是经济师罗曼和律师奥斯塔、两名博学多才的白领在“顿巴斯营”重新培训成了士兵。

他们的经历比较不幸,在伊洛瓦伊斯克一次混沌阴暗、命运多舛的军事行动中受伤,被迫撤出战区。

当时,他们这组士兵被告知,已经获得安全通道许可,但后来受到伏击。养伤期间,他们感觉又受到了基辅政客的伏击。那些自己志愿去抗击的反叛力量,居然从基辅拿到了部分地区的自治权。

不过,他们确信,这样的分裂只是临时性的。

从现代主义主题分析《秘密花园》 篇12

关键词:《秘密花园》,现代主义主题,荒谬,乌托邦,和谐

《秘密花园》 (以下简称《秘》) 是美国著名女作家F.H.伯内特享誉全球的长篇小说, 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难得的佳作。《秘》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疏离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曾有对这部小说不同角度的研究, 比如儿童教育, 作家的女性主义倾向, 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美国作家兼学者安丽森·卢瑞 (Alison Lurie) 曾指出, 《秘》非常明显地包含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几个重要主题:一是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二是提倡回到自然;三是神秘主义。[3]2因此, 该文旨在分析《秘密花园》的现代主义主题。作为一部儿童文学经典, 这部小说展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的重要主题—现代社会的荒谬, 对个人乌托邦的追寻和对内心的关注。该文首先探讨了《秘》中现代社会的荒谬性, 分析三个人物的困境并揭示其面临的荒谬:玛丽深陷疏离, 柯林感到无力, 克莱文体味幻灭。接着探讨了《秘》中对个人乌托邦的追求, 并指出秘密花园即作者所创造的个人乌托邦, 并通过分析索尔比一家, 指出乌托邦的特点—爱与和谐。最后分析了《秘》中对内心的关注, 解读作者如何展现并化解现代人的精神问题。通过在秘密花园中与自热建立和谐关系, 玛丽和柯林获得身体健康和心灵的成长, 克莱文也借助自然的魔力鼓起勇气回家。《秘》语言质朴简单, 表达优雅, 塑造逼真, 情节曲折, 主题深刻。这个神秘花园的魔法滋养着各个时代各个年龄群的读者。

1《秘密花园》中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荒谬

通过对现代主义主题的分析, 可以得知荒谬是疏离的主观感觉, 它源于现代社会人们在不合理世界中所面临的疏离, 无力和幻灭。[6]229个人处于一个极度糟杂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之下世界, 社会和人群看起来毫无意义, 冷漠和难以理解。仿佛整个社会都在与个人作对, 他们感到孤独, 由于外在世界的冷漠残酷和自我中心, 个体感到疏离, 失去交流和和谐。因此, 荒谬来源于人们之间的不和谐。在《秘》里, 可以从三个主人公身上看到荒谬的存在。

1.1 深陷疏离—玛丽所面临的荒谬

疏离感一直萦绕着玛丽。不论是在印度的父母那里, 还是一位英国牧师家五个孩子的热闹生活, 又或是她姑夫克莱文先生的大房子里, 她从未真正有过家的感觉。在小说开篇, 她就被描述为“所有人都说他们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别扭的小孩”[1]1, 这也表明了玛丽没有被身边的人接受过。在印度生活期间, 虽然是有父母在身边, 但事实上她的父母却貌似是抛弃了她, 因他们从没有在心灵和情感上给过她关怀。离开父母的爱和关怀, 一个孩子是很难塑造自己合群的性情。除此之外, 她也没能从身边照顾她的奶妈, 仆人哪里得到过爱。她周围的一切导致她没有机会去懂得什么是包容和接受。最终她变成一个“世界上最残暴、最自私的小猪崽。”[1]2在父母去世之后, 玛丽临时来到了一个牧师家里, 虽然有牧师家里五个孩子的陪伴, 她仍然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是其他孩子嘲笑和奚落的对象。之后玛丽被送到姑夫克莱文先生这里, 在这里, 玛丽遇到了善良亲切的玛莎, 还有花匠本·威瑟斯塔福。但即便他们, 也没能使得玛丽与之建立起和谐亲切而融洽的关系。

1.2 体弱无力—柯林所面临的荒谬

柯林少爷虽然只有十一岁, 却是整日整夜躺在床上, 离不开仆人们的照顾。他对体弱无力有着深刻的理解, 而它是现代社会荒谬性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整整十一年来, 每到深夜, 他不断哭泣的声音在整个米塞尔威特庄园回荡, 就如同呼啸的风声。尽管柯林小少爷的身份尊贵, 所有的仆人都要无条件地顺从他, 但事实上他却什么都不是。除了玛丽之外, 其他所有知道他痛苦, 听到他哭声的人都不愿意从内心真正的去关心他。和玛丽一样, 柯林从没有机会获得家人和身边人的支持和关爱, 这使得体弱无力的他一点没办法去自信, 使得他没有办法与身边的人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周围人的排斥导致他更加的自卑, 无力和痛苦。在遇到玛丽之前, 他只是一个困扰的男孩, 他也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身份并且发展自己的性格。与玛丽作为一个女孩更加需要关爱和关心相比, 柯林作为一个男孩, 更多的是需要接受和认可, 他需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在缺乏支持和爱的环境里, 这种需要让他更加的痛苦和暴躁。由于内心深处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他没办法去感知这个世界。看起来他很难摆脱自己的悲剧, 他的体弱无力其实是现代社会的另一种荒谬。玛丽的到来才让他认识到他是健康的, 他是活着的。

1.3 体味幻灭—克莱文先生面临的荒谬

作为一个成人, 克莱文先生面临着现代社会的另外一种荒谬, 即幻灭。他的生活已经多年缺乏现实感和希望。加上又要照顾两个麻烦的孩子, 这使得他内心极其不安和焦躁。只有之前已故妻子的陪伴才让他觉得温馨和幸福, 有点驼背的他直到遇到妻子才开始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他的问题是, 除了自己的妻子, 他与其他人之间并没有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妻子的陪伴让他觉得快乐, 生活充满希望, 然而这种快乐感很快随着克莱文夫人的去世而消失殆尽。失去了精神支柱, 他已经开始崩溃。虽然他也担起一些照顾儿子和侄女的责任, 但这也仅限于责任。内心想对儿子关爱却只在柯林熟睡时出现, 想要为侄女提供一个家却花了很长时间才亲自见她一面。克莱文先生对于家庭关系的这种处理, 让他更加没有机会与家庭外的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他不仅仅身体虚弱, 甚至缺乏爱的能力, 因为他所有的关心和怜爱都已经随着妻子的去世而消失。对生活没有期待和希望, 面对杂乱无章的生活, 他仅仅选择了逃避。关闭花园, 到处旅游, 逃避爱人亲人的死亡, 逃避自己的侄女和儿子。他的逃避只换来了更深的悲伤和脆弱。他远离家乡四处游荡的形象就如同T.S.艾略特所描述的荒原上现代人的饥渴和疑惑。内心和心灵的悲楚并不能帮他摆脱生活的灾难, 因此, 他选择与外面的世界隔离, 享受自己所创造的短暂的平静。他代表着难以摆脱生活和理想幻灭的现代人。世界的难以理解让虚弱的他难以摆脱社会的荒谬。绝望中他不断在茫茫世界中寻求自己的答案。荒谬可以激励人去思考自己的存在, 但也可以毁灭人, 把他们推向绝望的深渊。克莱文先生的处境充分体现了人类面临现代社会荒谬的脆弱无助。这种荒谬只有在生活揭开杂乱无章, 困惑和疏离的面纱时才能结束, 只有这时, 人们才能重新审视和敬畏生活的荒谬。

2《秘密花园》中个人乌托邦的追求

所有这些荒谬都来源于人类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不和谐。现代主义作家试图以遥远的国度、古代王国或者仅仅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作为精神家园, 象征着充满平静与和谐的乌托邦。[5]17因此, 伯内特在《秘》中创造了一个开满玫瑰花的秘密花园, 除此之外, 伯内特还设置了荒原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索尔比一家来象征着乌托邦王国中的爱与和谐。

2.1 秘密花园—远离尘嚣的乌托邦

小说中在女人公玛丽发现秘密花园之前, 她经历着生活中的巨大变迁和困扰, 正如上文所说她是一个孤独和深陷疏离的孩子。习惯了印度的潮湿与燥热, 荒原的寒冷和干燥让她震惊。但也是在这里她逐渐开始了自己与周围人群和环境和谐关系的建立。当她踏入秘密花园之后, 她的生活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首先她走进了大自然的拥抱, 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大自然的神圣力量让她开始与周围的人融洽起来。后来她认识了大自然的信使—迪肯, 迪肯的关怀和力量逐渐号召和影响着玛丽, 她逐渐被周围的人群接受, 与外在环境的和谐逐渐建立起来。随着秘密花园不断恢复生机, 玛丽也最终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 精神积极健康的女孩。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生机勃勃的花园。

大自然的魔力也在柯林身上发挥了作用。看起来花园的力量使得玛丽依靠荒野的风声发现柯林, 她成了柯林的信使。她带领柯林走出卧室, 来到秘密花园, 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花园成了柯林的天堂, 在这里他意识到自己是活着的, 充满希望的, 正如这个神秘的花园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这里, 他最终可以站立起来。他为治愈他身体和灵魂的神秘的大自然力量着迷。他的父亲克莱文先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秘密花园的熏陶, 但也深受大自然的影响。小说最后一章描述了他沉浸于欧洲溪谷的美景时, 大自然的力量深深打动了他, 这么所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当他回家来到他曾深深喜爱的花园时, 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儿子和其他孩子们在生机盎然的花园里嬉戏打闹的美好场景。这个花园是伯内特创造的神圣的乌托邦王国, 在这里,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发挥作用, 帮助现代人找回精神家园。

2.2 索尔比一家—乌托邦王国和谐的象征

迪肯是大自然的信使, 迪肯的姐姐玛莎是引领玛丽通向活力的桥梁, 迪肯的母亲苏姗索尔比则是树立了圣母形象。除了神奇的花园之外, 伯内特在小说中还创造了索尔比一家, 他们是生活在荒原上的本土人, 象征着乌托邦王国里的和谐与爱。其中, 迪肯是最显著的人物形象。他就像是大自然的信使和魔法师。他热爱自己的生活, 家人和故乡, 并为人们所喜爱。他总是充满活力地在荒原上奔跑, 就仿佛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纯真世界。他内心深处和灵魂都深爱着大自然, 能够很容易的与大自然的动物们相处。他向玛丽揭开了大自然的面纱和神秘;他带领玛丽走进大自然的奇迹;他帮助柯林走出房间, 并积极融于大自然的神奇活动中。伯内特把他描述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把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个人乌托邦的象征。

玛莎也是索尔比家庭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质朴善良, 第一个向玛丽指出了她对约克郡生活的误解。她看起来缺乏教养和礼貌, 其实内心善良淳朴。她教给玛丽基本的情感和关系认识, 怎么样玩耍, 并把自己的弟弟迪肯带给她认识。她在玛丽和外在的世界中架起一座桥梁, 她象征着乌托邦王国的生机与友爱。

迪肯和玛莎的母亲苏珊则是圣母形象的象征。首先, 她具备圣经中描述的妻子的形象和性格。尽管贫困, 她却抚养着一群孩子, 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尽管缺乏食物, 她还给玛丽和柯林准备了面包和牛奶。由于善良聪明, 慷慨智慧, 邻居们对她都很尊重。其二除了自己孩子之外, 她也给玛丽和柯林提供了关怀和母爱, 她给克莱文先生建议, 帮助他重回家园。她象征着乌托邦王国里的家庭温暖。

3《秘密花园》中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C.G.荣格认为现代人与外在世界疏离, 因而不可避免地感到孤独, 他们内心极度脆弱, 不断挣扎着在这个杂乱的世界建立内心的和谐。[4]同样, 玛丽, 柯林和克莱文先生作为面临现代社会各种荒谬的代表人物, 他们经历着内心世界的斗争。伯内特在小说中极度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并希望通过秘密花园 (个人乌托邦王国) 的建立和温馨的索尔比一家来安抚他们的心灵, 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柱, 这样才最终能够解决他们内心世界的各种问题。

3.1 玛丽在花园里的成长

玛丽被世界孤立, 导致她进一步去孤立自己。她因为不被其他人接受而且对周围的人总是脾气暴躁, 导致她内心异常孤独。她自己迷失在一个疏离的世界里, 无法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位置, 她的生活中缺乏稳定和安全感。导致她内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她与外面的世界孤立, 缺乏归属感。然而, 当她来到秘密花园之后, 她重新与外面的世界获得联系, 重新获得大自然的归属感。玛莎帮助玛丽跨出了第一步, 帮助她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关怀。玛丽真正建立起友谊是和一只知更鸟, 它就像是大自然的天使, 来告诉玛丽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并帮助玛丽找到了钥匙与花园。接着她认识了迪肯, 他帮助玛丽照顾花园, 带领她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与魔力。在他们的帮助下, 玛丽开始与外面的世界建立起联系, 学会理解这个世界。以前那个脾气暴躁的小姑娘完全消失, 她找到了自己充满爱的乌托邦王国, 她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她甚至学会了约克郡方言, 能够感受到饥饿与疲劳, 同情与怜悯, 激动和喜悦, 各种各样的情感涌上她的内心, 融化她原有的孤独与疏离。最终她成为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3.2 柯林的痊愈

柯林是另外一个迷失自己的孩子, 他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患有残疾。

一方面他是庄园的少爷, 富有且高高在上;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体弱无力, 整日整夜只能躺在床上, 没有父亲疼爱的可怜孩子, 周围没人真正的关心他。他只能以愤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只能以哭泣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里满是死亡, 他只能感受到一个冷漠, 残酷, 和绝望的世界。对于他来说, 精神上的痛苦比身体上还要严重。与玛丽一样, 他从没有与外在世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在秘密花园里, 他才得以重塑自己, 获得生活的信心。一直一来生活中都伴随着死亡的阴影, 虽然对身边的人可以随意发号命令, 他内心明白自己没有朋友, 周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

玛丽的出现开始动摇了柯林所面临和害怕的恐惧。她让柯林确信自己会很好的活下去, 他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活下去的希望和活下去的渴望。玛丽告诉了他秘密花园的秘密, 并把迪肯介绍给他认识。当自己周围被一群可爱活泼的动物围在其中时, 他内心极度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三个孩子来到秘密花园之后, 柯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魔力, 并在魔力的作用下, 逐渐站了起来, 逐渐认识自己, 逐渐获得信心和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大自然建立起联系之后, 他不再孤独和疏离, 而是热切地拥抱生活。他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渴望站立和坚强。他开始希望父亲回来, 开始希望与父亲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秘密花园带来的美好, 是伯内特所描述的个人乌托邦, 它象征着上帝的神圣力量。

3.3 克莱文先生重新回到家园

克莱文先生生活中的失望导致他深深地绝望, 进而带着消极的情绪去看待整个世界。内心深受妻子死亡和儿子残疾的折磨, 生活中一幕幕悲剧不停地打击着他对生活的希望。他身体上的缺陷象征着他内心的脆弱。他是现代主义作品中的典型—身心疲惫。他失去了从内心上与自己的儿子, 侄女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因此选择远离家乡在外游荡来忘记生活中的痛苦。

伯内特在小说中指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小说中, 苏珊·索尔比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之后, 主动给克莱文先生写信劝说他回到故乡回到家人身边。那时克莱文仍然沉浸在失落和欧洲的美景之中。十年来他一直过着这样麻木而又痛苦的生活, 一场场悲剧一直萦绕在他内心。对待这些, 他只是绝望和软弱, 不愿意主动地去释放自己。

最终大自然的力量在他身上奏效了。他最终醒悟过来, 走出对生活的失落, 重新振作, 回到等待他的家乡。回到庄园, 他被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声吸引, 被花园里的生机勃勃打动, 这里满是生命和幸福。内心深爱的儿子站立起来, 健康而有活力。小说中作者寓意克莱文重回花园象征着人类和上帝神圣力量的调解。花园象征着生命力和上帝的力量。根据西方宗教信仰, 一旦一个人从先前的生活方式皈依信仰上帝, 那么他就会受到造物者提供的庇护。

小说结尾, 伯内特描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场景。克莱文先生将会和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孩子们会健康成长。虽然伯内特本人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曲折, 能够感受社会的疏离和人性的弱点, 但她仍然表达了对造物者的信念, 希望人们能够皈依上帝。

4 结束语

《秘密花园》是一部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 它象征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旅程。在现代主义作品中, 精神旅程通常是毫无目的和希望的, 然而伯内特在这部小说里用一篇儿童故事对现代主义主题给出了另外一种阐释。通过对玛丽, 柯林和克莱文的刻画, 描述了现代社会的荒谬。它来源于生活的不和谐, 以疏离, 体弱无力和幻灭的方式体现出来。小说中三个主人公分别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同冲突。尽管如此, 伯内特没有放弃希望, 而是为三位主人公设置了个人乌托邦的路程。旅程中, 她把秘密花园作为乌托邦王国的象征, 它具有治愈人们身心的魔力, 象征着上帝的神圣力量。除此之外, 她还安排了索尔比一家象征着乌托邦王国里的爱与和谐。至此, 现代社会的荒谬得以在乌托邦里慢慢溶解。

最后伯内特设置了幸福充满希望的场景, 给现代人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以此表示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玛丽的问题来源于与外在世界缺乏联系和交流, 通过在秘密花园里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重获自我认识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柯林的问题来源于对自己命运的恐惧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 花园的魔力治愈了他的身心。而且大自然的力量也最终影响并打动了克莱文先生。小说结尾作者设置了秘密花园中大家一起幸福开心的美好场景。

因此, 伯内特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们抱有的是极其乐观的态度。和其他现代主义作家不同, 尽管承认现代社会冷漠, 现代社会人们深陷疏离, 她仍然相信通过与上帝的对话与调解, 社会仍然充满希望。尽管她把宗教信仰作为解决方法具有局限性, 通过整个小说可以看出人们的精神家园已将不远, 即将实现。

参考文献

[1]Burnett, Hodgson F.秘密花园[M].申亚玲, 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

[2]Burnett, Hodgson F.秘密花园[M].李文俊,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

[3]Burnett, Hodgson F.秘密花园[M].张润芳, 译.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5.

[4]C G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苏克, 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7.

[5]武跃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个人乌托邦倾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6]肖四新.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M].北京:上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7]谢广平.《秘密花园》中人和自然的互惠关系[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004.

上一篇:保护视力倡议书范文下一篇:初中生物培优补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