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的成长经历

2022-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胡锦涛的成长经历

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项目简介】

无锡市实验幼儿园以“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办园宗旨,追寻“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经历”的教育理想,致力于幼儿“经历学习”的研究。围绕“经历学习”,幼儿园历经十多年的研究,构建了幼儿“经历学习”课程体系,开发了幼儿“经历学习”课程多维支持系统,形成了幼儿“经历学习”实践样态。幼儿园出版的《幼儿园经历学习课程》一书,被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研究中心纳入幼儿园课程研究丛书,成为全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七大样本之一。研究成果获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20年,“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立项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摘要: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基于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学习的认识、幼儿园课程实施深化的需要以及改变幼儿园教育现状和提升教师素养的考量,提出了“经历学习”的理念,并建构了“经历学习”课程体系,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健康、聪慧、明理、乐群”的幼儿。课程设计的核心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和有价值的经历学习机会。课程的实施内容涵盖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五个方面。

关键词:经历学习;幼儿教育;课程体系

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是江苏省最早的实验示范园之一,也是无锡市第一所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在“文化立园”的理念引领下,幼儿园秉承“爱”的园训,确立了“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办园宗旨,始终站在幼儿生命成长的角度,致力于“幼儿经历”学习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幼儿园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展了“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经历学习’的研究”,提出了“经历学习”的概念,以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实践研究。为了重塑幼儿学习的动态经历过程,在“十二五”期间,幼儿园围绕“如何让幼儿的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这一学前教育实践改革的核心问题,从活动、资源、策略等方面全面变革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在“十三五”期间,幼儿园聚焦课程实施过程,开展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策略体系研究”,全方位建构了幼儿“经历学习”的实践样态,优化提升课程实施质量。2018年,幼儿园研究成果“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幼儿园成立了江苏省幼儿经历学习课程研究所,继续深入推进幼儿“经历学习”研究。

一、“经历学习”的缘起

(一)基于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学习的认识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幼儿最为自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这种学习和发展是高度整合的。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的生命成长为目标,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经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量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整体性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开展的研究旨在让幼儿园的课程真正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关注学习过程对幼儿生命成长的价值。

(二)基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深化的需要

“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经历学习’的研究”是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园本课程实施的深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课程不仅仅是指幼儿园预设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它最终应当落实到幼儿真实的学习和体验中。因此,我们需要从幼儿的成长需要、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来研究课程的具体实施。我们拓展了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式,使课程能真正落实到每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使课程实施过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本性和成长规律,成为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三)基于改变幼儿园教育现状和提升教师素养的考量

教师的成长与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新的幼儿园课程观、教育观和幼儿学习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通过变革教育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提升。因此,我们让教师在变革教育实践中,在为幼儿创造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更新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将新的理念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形成教育的实践性智慧,进而改进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方式,逐步实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

二、“经历学习”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特点

(一)“经历学习”的基本理念

对幼儿来说,经历不只是身体的在场,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在经历的过程中,幼儿外在的行动过程和内在的心智过程协同转换,造就了幼儿的發展。幼儿正是通过各种经历获得具有生活意义的、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因此,“经历学习”是幼儿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是融于幼儿生活之中,注重身心合一的过程体验。每一个经历都蕴含着多种学习经验,幼儿作为“经历学习”的主体,与教师一起开创班级共同生活。

“经历学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在亲历事件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习得多种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体验各种情感,获得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及精神上的成长。幼儿“经历学习”活动,是在幼儿园情境中,教育者根据幼儿自然的经历学习特点,将教育的意义有意识地融入幼儿的“经历学习”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经历学习”活动的核心是给幼儿提供经历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经历学习”活动中展开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经历学习”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建构生命意义、获得精神成长的过程。

(二)“经历学习”的实践特点

1. 利用真实情境开展学习

我们依托幼儿的日常生活场景、利用真实的生活事件,创造和提供丰富的“经历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多样的真实经历。经历学习发生在真实参与的生活事件之中,每个幼儿都是作为主体真实地参与其中,并承担一定的任务角色,他们需要面对真实的环境和发生的问题,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有预设和反思。

2. 学习内容具有整体融合性

经历学习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包含着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在经历活动过程中,幼儿运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观察模仿学习、尝试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反思性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体验性学习等。经历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包含知识经验、动作技能、情感体验、发现和认识自我等多方面整合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和“方式”是自然、真实地融合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幼儿是主动和投入的,达到了身心融合的状态,这是经历学习的重要特点。

3. 在学习中协作对话

幼儿作为天生的主动学习者,其对学习与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敏锐地识别、捕捉、回应和支持,因此,我们着力于建立师幼、同伴间的协作学习关系,在高质量的互动对话中分享彼此的兴趣、问题、感悟和经验,在协同规划、共建共享中助推幼儿的深层次学习。

4.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我们尊重幼儿间的学习差异,通过幼儿自主活动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支持幼儿个性化的探索和表达,满足个体的成长需要,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在经历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围世界,并以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重新认知“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自我。

三、幼儿园“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的理念

基于对幼儿“经历学习”的认识,我们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的理念:幼儿园生活旨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经历学习”的展开过程既是幼儿的真实生活,也是教师和幼儿协同开创共同生活的过程,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表达,让“经历学习”彰显儿童意义。

(一)与幼儿共创“经历学习”过程

从幼儿的生活和成长需求出发,教师在观察、协商的基础上与幼儿共同展开“经历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赋予幼儿选择、判断的权利,师幼协同推进活动。教师聆听幼儿的想法、感受,让活动凸显儿童的意义,而非成人眼中的价值。在经历学习过程中幼儿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儿童的意义建构过程起着促进和帮助作用。

(二)以核心经验为纲统整各类活动

我们依据幼儿经验生长的需要,打破生活与学习的界限,围绕幼儿成长所需的核心经验,将成人的经验还原为幼儿的动态经历过程,重整、规划幼儿的一日在园生活,使各类活动融合贯通、互相促进。

(三)重构幼儿的活动空间

我们从“统整、创生”的视角出发,创设动态的、前后时间境脉相连的活动场域,包括:对不同活动空间进行功能拓展和资源重整,师幼共享共建幼儿活动的物理空间;赋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决定权利,从情境性、互动性入手拓展幼儿活动的社会空间;关注幼儿的空间感受和体验,优化个性化的活动心理空间。

(四)弹性化安排活动时间

我们赋予教师灵活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自主权,根据活动需要灵活安排一日在园生活,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感知体验、发现探索,保障幼儿的学习过程充分展开。

(五)支持个性化的学习

我们聚焦每位幼儿的学习过程,注重幼儿个体化的参与、感受与体验,接纳支持幼儿的不同想法,为每个幼儿的经历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让幼儿在深入而完整的经历中获得多样化的经验和个性化的体验,最终获得自我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三、幼儿“经历学习”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经历学习”是幼儿最为自然和基本的学习方式,据此,我们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健康、聪慧、明理、乐群”的幼儿。课程设计的核心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和有价值的经历学习机会。课程实施的理想样态是让教育发生在幼儿需要的时间和地方,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经历(如图1)。

(一)“经历学习”课程的实施途径

在“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的四个途径中,经历性的主题活动是我园课程中富有特色和具有引领作用的内容。四个实施途径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如主题活动会延伸至其它三类活动中,同时其它类型的活动也能引发、推进主题活动。

1.经历性的主题活动

经历性的主题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情境中,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为幼儿提供蕴含着丰富“经历学习”机会的“事件情境”,引导幼儿在事件所引发的主题活动中共同开展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这些经历性的主题活动,在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生命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主题,如我园开展的“玩具交换日”“做个哥哥姐姐”“我和麋鹿”等活动。“经历学习”不仅让幼儿学习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留下难忘和深刻的成长记忆。在活动组织上,既有教育的预设,又预留了生成的空间,力求为每个幼儿创设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

2.经历性的区域活动

“经历学习”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性活动主要包括班内的区域化学习活动和自主游戏、公共区域的儿童工作室活动以及户外运动性区域活动。此类活动通过区域的巧妙设置、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教师的个别化指导,为幼儿创设个别化的经历和体验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个体“经历学习”机会,让幼儿能够更自主、更为个性化的建构自己的有益经验。

3.经历性的领域活动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教师把“经历学习”的理念融入领域活动之中,尝试用“经历学习”的理念改进领域活动。在领域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让幼儿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例如,我们在数学活动中,强调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个体探究、关注幼儿个体经验积累,注重通过创设具体情节来引发幼儿积极探究。

4.经历性的生活活动

隨着对“经历学习”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将理念更多地渗透到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在“经历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和适宜的“经历学习”的机会,将一系列“经历学习”活动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将“偶发事件”也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周围发生的事件来“经历学习”。

(二)“经历学习”课程的设计方式

在“经历学习”活动中,时间、空间、角色、材料、关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历学习活动的实施中,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1.以关键经验确立预设框架

幼儿园中的“经历学习”不同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经历学习”,其特点是“关注幼儿成长的需要和发展的关键性经验”。我们强调幼儿生命成长中的重要节点,课程指向幼儿发展中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到支撑作用,这是幼儿“经历学习”课程框架的依据。教师在确立“经历学习”活动的预设过程框架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本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发展的可能性,识别、深挖本次“经历学习”的最大价值及最终关键经验指向;第二,围绕关键经验的特点审视、分析其蕴含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细化本次“经历学习”活动的目标。关键经验指引、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认清活动的价值,逐渐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学习框架作为活动的架构和蓝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始终有目的、有目标地和幼儿共同规划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和细节,使幼儿活动不断获得连续性的、生长的经验。例如在小班“我上小班了”,中班“交朋友”,大班“做个哥哥姐姐”“我要上小学了”的经历学习活动序列中,蕴含着幼儿内在的成长线索。幼儿在各阶段的活动中不断地通过自我认同、建立关系来发展对自我的认知,获得关于自我、同伴、环境、关系等多方面经验与相关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成长线索下,教师们梳理出幼儿可能发展的关键经验,为实施活动提供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当教师具体进入某一个阶段的活动时,则根据班级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等具体情况,和幼儿、家长一起围绕资源,寻找切入点,展开经历活动的具体脉络。

2.以适宜资源形成课程脉络

课程的实施应沿着一定的脉络,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因此在确定了课程的价值与关键经验后,教师需要整理思路,归纳、理顺、细化与活动相关的内容,形成较清晰的脉络结构。“经历学习”课程的内容基于生活,具有多维整合性、互动开放性等特点。教师需要将适宜的资源作为课程展开的线索,“资源的适宜性”包含了两个维度:第一是资源与经历的适宜,教师需要对生活中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敏锐的捕捉与筛选,既包括有形的人、事、物,还包括无形的关系、情感、经验等,最大限度地挖掘与活动紧密相关的有效资源,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广度与深度;第二是资源与课程的适宜,资源不等于课程资源,我们不仅关注原始资源框架的积累与整理,更强调运用“再创生”原则,将原始资源转化为链接幼儿、链接经验的课程资源,从而让资源的丰富性与适切性并行。

3.以儿童视角推进经历路径

经历学习在真实情境、协作对话、自主表达中展开,而幼儿的生活、经历、经验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历学习”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只有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才能孕育和生长出更多有意义的经历学习活动。 “经历学习”强调幼儿多感官地参与与投入,是幼儿最本真、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经历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根据“儿童视角”进行推进,充分了解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心声,调查幼儿的需要与学习节奏,与幼儿一起共同建构幼儿需要的生活经历,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不断交织,最终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形成基于班本的个性化“经历成长地图”。

4.以经验链接生成活动评价

活动的评价是对经历价值再研究的过程,是“经历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活动的适宜性、有效性,有助于调整和改进经历路径,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我们通过反思来评价经历学习的实施环节,检视幼儿的需求与教育策略之间的适宜性,从而使得教师对经历学习理念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活动评价中,教师们时刻以“经验链接”作为评价的指南。“经验链接”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通过活动看到经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幼儿活动本身不能被直接视为经验,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知识通过幼儿活动来判断其经验的变化,关键经验的获得是评价的依据;第二是通过经验看到未来,强调经验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应用性,通过“经历学习”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应对日常生活各项事务的实践活动能力,提升幼儿对后续生活的掌控。如在大班“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奥运会’”中,幼儿从奥运相关元素的调查到奥运印象的表述,再到运动会的策划、筹备与进行,在整个活动中寻找到 “自我生命成长”最核心的概念,从世界到我们再到我,回归到个体的成长,激发着每位幼儿内在的生长动力。幼儿实现了对于自我能力的认知与探索,关于自我内心世界及生命成长的感悟。

此外,幼儿园还从资源开发、实施策略、保障机制、园所文化四个层面深度支持幼儿的“经历学习”课程的实施。我们运用多主体的资源开发理念和操作路径,确定“经历学习”资源的开发理念,建立动态积累的“经历学习”资源库;建立了彼此关联、相互支撑的活动实施策略体系,研发策略提取工具及策略提取方法;设置了“经历学习”的多维保障机制,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積累创生、教师协作研修、家园共育等方面开展机制研究;以传承和浸润为途径营造校园文化生态,包括教师“儿童为本”的儿童观、“经验生长”的幼儿学习观、“创设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的教育理念,与之匹配的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教师参与研究的研究文化等。

责任编辑:赵赟

作者:陆艳 刘芸

第2篇: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烙印效应

摘 要:就业经历对个体后期成长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Probit、Oprobit、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从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两个维度综合考察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能够通过发展能力烙印,促进其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政策支持能够强化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个体非农就业经历对其成长影响存在差异。应重视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多渠道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能力提升,构建和保障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壮大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非农就业经历;新型职业农民;烙印理论;拓展性成长;效益型成长

收稿日期:2021-06-28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2.02.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15);广东省软科学项目(2019A10100211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1515011202)

作者简介:雷显凯,男,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通信作者

引 言

“产业兴才有乡村旺”,关键在人才,尤其是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其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关键主体。

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懂技术会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2]。目前,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经营收入,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了多角度研究[3-5]。越来越多的具有经商、务工等不同就业经历的“三乡人才”进入农业生产经营行列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6],使得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突破1 700万人。根据《2020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近50%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新生力量,其中以进城务工返乡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相当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非农就业经历。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绩效也发生了可喜变化。与2018年相比,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均农业纯收入提高了5.43%。有学者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调查分析发现,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年平均收入高于传统农民年收入,但远低于自己预期年收入水平[7]。将新型职业农民从农业领域“新进入者”(或者再次进入者)培育成“领域能手”,必须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发展的非农就业经历和其影响。

烙印理论为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与其成长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视角,它强调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尤其是在敏感期的非农就业经历对其一些特质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8]。经历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情的亲身体验,如果这类事件具有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强和时间上有一定持续性的特点时,便会给个体打上更深的能力和认知烙印[9]。在研究对象上,现有研究多从组织或者组织内部角度探讨烙印效应对农民成长或者经营绩效的影响。关于经历对个体的影响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农民饥荒经历、从军经历和知青经历等方面。如早年的饥荒经历对后期农户土地租出行为有阻碍作用[10],但对农户农地调整意愿有促进作用[11]。另外,相关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与其培育和收入方面[6,12]。事实上,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过程不同于传统农民,有其自身的特质,比如较强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基于烙印理论视角,以广东省676份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所形成的能力烙印对其成长的影响。考虑到个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政策支持也可能会对其成长产生影响,因此,选取政策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做进一步拓展分析。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1)丰富和深化了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分析,为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2)从能力提升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探讨了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内生动力和外生助力的合力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

一、研究假设

(一)非农就业经历助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

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代表了新型职业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前的知识储备,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重要初始条件。杨学儒等的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的创业经历丰富了个体经验,进而推动所创办的农业企业发展[13]。具体的,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主要作用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观念转变,推动其快速接受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与其他生命有机个体一样,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会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由于先前就业经历积累的经验可以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克服“新进入者”缺陷。比如,在城市长时间居住和工作,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非农就业经历发挥路径依赖作用,降低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风险。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是其把握市场机会、实现成长的重要资产[14]。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海量信息,非农就业经历中的一些行业知识储备可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形成自己独特认知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会倾向于关注已有的相关知识,依赖先前的相关经历积累的经验,降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风险冲击。总的来说,作为“经济人”,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为追求经济报酬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会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在成本收益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決策行为,促进其成长。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一个研究假设:

H1:非农就业经历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

(二)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能力提升的中介效应

非农就业经历会给新型职业农民打上能力烙印,促进行为能力的提升。赋能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内生基础[15]。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出现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能力的差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而知识经济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备洞察市场能力、市场应变能力以及丰富的经营管理能力。可以说,通过多渠道对新型职业农民赋能是促进其成长的必由之路。非农就业经历作为个体的宝贵财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其成长,还可以通过非农就业经历提升可行能力,间接影响其成长[6]。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农就业经历拓宽社会网络,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社会网络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缩小收入差距[16]。現代农业生产活动改变了以往封闭型特征,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转变,从生产资料的投入到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都需要信息收集、分析以及政策解读能力,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就不利于实现生产经营增收目标。有非农就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了一定的社会网络关系,这类新型职业农民如果初次或者再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就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获取信息和其他有形或无形资源。社会网络带来的经济效应与其规模大小息息相关,丰富的社会网络关系意味着新型职业农民接触到的组织或者个体数量也就越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可能越丰富。既往非农就业经历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以“业缘”为主的社会网络,突破了“地缘”和“亲缘”网络的限制,扩大了其社会网络规模,为其成长提供了信息等关键性资源。

2.非农就业经历可以积累农业生产资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生产资金是农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直接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决策。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必要前提是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资本。相对于传统的小农户,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规模更大,有了一定的经济资本,可以更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弱化经济约束。比如,购买种子和机械设备的经济约束也就越低。与务农相比较,外出务工最明显的例证就体现在个体物质财富的积累[17],而且对于有过非农就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会更容易获得经营资金和客户资源[3]。

3.非农就业经历丰富个体人力资本,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人力资本在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提高农业技术使用效率、学习新的生产技术等。新型职业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时,该行业的专业知识、要求、标准和价值观会伴随时间的推移给个体打上烙印,获得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其理解和指导日常工作的认知模式。石智雷等的研究发现,非农就业经历使得农民思想观念得以改变,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18]。周广肃等的研究发现,早年的上山下乡经历能够提高个体投资能力和强化风险意识[19]。外出务工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学习了其他行业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改变了原有的知识和思维模式。当其再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时,非农就业经历获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有“体制内”就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因其熟悉政府单位的运作规律,使得其对农业政策的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强[20]。能力越强越利于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其成长。总体上,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非农就业经历为其提供了不同的知识和信息,使得其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决策时,可以参考或借鉴过去的规范、经验和策略,降低其对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判断。特别是对于初次就业或者某个行业“新进入者”来说,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原有的认知水平或结构受到新环境的挑战。比如,当返乡创业的个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他们将会面临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等各种决策选择,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烙印会在农业生产需要作出决策判断的过程中显现出来,从而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产生重要影响[21]。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二个研究假设:

H2:能力提升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三)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政策支持的调节效应

非农就业经历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资资本,可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其成长。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又会受到外部环境,如农业政策支持的影响。农业政策支持是各国政府保护和促进本国农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22]。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农业政策由最初的索取向现在的反哺转变。取消农业税、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政策支持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新型职业农民能否获得政策支持,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利益和市场竞争力,比如,优惠融资和政治谈判能力等[23]。此外,政策支持还可以发挥激励和调控的作用[24]。总的来说,政策支持可以通过发挥资源补充效应,影响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之间的关系。

政策支持是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一个外在保障,通过发挥资源补充效应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一般会给予新型职业农民更多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均补贴水平或者优惠力度高于传统小农户,从而通过资源补充机制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主要表现为直接和间接的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的资源获取。财政手段通过直接的生产资源补充作用于新型职业农民,比如,家庭农场补贴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补贴等。对于刚进入农业领域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农业产业是一个新的领域,农业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成本和生产经营风险,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二是间接的信号传导。新型职业农民获取相关政策扶持,表明其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以此向外界传递出新型职业农民与政府关系良好的信号,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外部资源,促进其成长[25]。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在充分利用非农就业经历所积累的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农业相关政策支持积极做出相应调整,即政策支持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起着促进作用。对于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获得政策支持更有利于生产绩效的提升[26]。基于此,提出本文第三个研究假设:

H3:政策支持能够强化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

二、数据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9年12月和2020年3月在广东省进行的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得益于较好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条件,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和生产经营效益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达到74万人。2018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多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名单,不同培训时期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地区不同。根据各个培训时间点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数据质量,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放调查问卷。两次调研共发放690份调查问卷,收回683份。在剔除存在异常值的样本后,本文最终使用676份有效问卷,问卷使用率为98.98%。针对本文研究重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新型职业农民所在村庄层面特征,如村所在地理环境和距离镇政府远近等;(2)新型职业农民个体特征,如就业经历和培训经历等;(3)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状况,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生产经营类型、雇佣劳动力和农业保险等。

(二)变量选择与测量

1.被解释变量: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借鉴李旭等的研究[27],从拓展性和效益性两个方面衡量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用“与上一年相比,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规模变化程度、生产经营收入变化程度”分别作为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代理指标。

2.核心解释变量:非农就业经历。根据调查问卷的设置,如果个体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之前有非农就业经历,赋值为1;若没有非农就业经历,赋值为0。

3.中介变量:能力提升。根据前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之前的非农就业经历可能会促进其行为能力的提升。依据调查问卷“非农就业经历对您从事农业的影响”的题项,包括开阔了个人视野、建立网络关系、培养管理能力、具备市场拓展能力、积累农业生产资金等五个题项,参考朱红根等的研究[28],对选择项赋值,新型职业农民选择该项赋值为1,反之则赋值为0,最后对选择项进行得分加总,分值越大,表明能力提升越强。

4.调节变量: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指政府为激发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制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相关政策或措施。本文主要依据“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后,是否获得农业相关补贴”作为政策支持的代理指标,获得政策支持赋值为1,未获得政策支持赋值为0。

5.控制变量。参考石智雷等的研究[18],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外部环境选择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年限、是否村干部、家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和距离镇政府远近等变量(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从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两个维度衡量。其中,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用“与上一年相比,生产经营规模情况”变量表示,取值是0与1,属于二分类变量。基于此,文章选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方程如下:

Prob(Y*1i=1)=φ(αEi+βCi)(1)

式(1)中,Y*1代表被解释变量,为拓展性成长,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则取值为1;若没有,则取值为0。i表示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方程式右边,E表示非农就业经历,C表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形特征等8个控制变量,α、β为待估系数。

效益性成长用“与上一年相比,收入变化情况”变量表示,取值是1、2、3,这种有序离散数值表示的,属于有序变量。基于此,文章选用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Oprobit 模型是典型的受限被解释变量模型的一种,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可观测的有序数据建立 Oprobit模型,从而研究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由于无法观测到 Y* 2的具体数值,因此,可将潜在的效益性成长Y*2看作是一种潜变量,Y* 2的线性方程可表示为:

Y*2i=aEi+βCi+εi(2)

式(2)中,Y*2代表被解释变量,为效益性成长,E表示非农就业经历,C表示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地形特征等8个控制变量,i表示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α、β为待估系数,ε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扰动项。与二元 Probit模型一样,Oprobit模型参数也将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讨论

本文运用Stata 15软件分别对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进行Probit和Oprobit回归分析。在进行实证检验之前,首先分别从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两个维度,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MaxVIF=1.56,MinVIF=1.02,MeanVIF=1.18,MaxVIF小于10。可见,解释变量之间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一)基准回归估计结果

表2報告了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实证检验结果,其中,第Ⅰ列和第Ⅱ列报告了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的回归结果,第Ⅲ列和第Ⅳ列报告了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的回归结果。

一是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从第Ⅰ列和第Ⅱ列的回归结果看,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分别为0.576和0.601,表明非农就业经历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部分验证了研究假说1。首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风险特征。作为农业生产者,新型职业农民对是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对于具有非农就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在非农就业活动中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新鲜事物,增长了见识,造就其特有的心理素质使得能从容应对农业经营风险。其次,新型职业农民既往非农就业经历会通过个体的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后期的风险偏好和行为决策。这种非农工作经历给新型职业农民烙下深刻印记,赋予了新型职业农民不怕失败的“企业家精神”,使得其敢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此外,具有非农就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济资本和经营能力,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基于自身的优势,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二是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从第Ⅲ列和第Ⅳ列的回归结果看,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分别为0.733和0.679,表明非农就业经历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部分验证了研究假说1。过往经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亲身体验。正如前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不仅可以积累人力资本,丰富其知识储备,拓宽社会网络,帮助其在获取专业化信息上处于有利地位,促进其农业生产经营增收;还可能因其工作环境或者组织文化的差异影响其内在的认知基础,如价值观。加之先前非农工作积累的经验可以转移,可见,虽然是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新进入者”,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增强了其先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对市场的敏感性把握较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适用能力较强,推动其收入的增加。

三是控制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村里的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情况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成长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向一致,也说明了村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程度仅对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产生显著影响。年龄、家庭农业经营活动从业人数仅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产生影响。

(二)作用机制检验

正如前文理论分析,非农就业经历可能会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能力提升,进而对其成长产生影响。此外,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农业政策的影响。基于此,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分别采取中介和调节模型检验能力提升、政策支持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之间的关系。表3报告了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4报告了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首先,在表3中,能力提升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具体来看,相比较第Ⅰ列,第Ⅲ列中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影响的系数有所降低,能力提升均在1%的水平通过正向显著性检验。根据经典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表明能力提升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不是完全中介效应。同理可知,能力提升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不是完全中介效应。说明了非农就业经历会给予新型职业农民打上能力烙印,促进其成长。部分验证了研究假说2。

其次,在表4中,政策支持强化了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效益性成长的影响。第Ⅱ列和第Ⅳ列结果显示,非农就业经历与政策支持交互项系数在10%的水平通过正向显著性检验,表明政策支持可以强化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效益性成长的影响,说明了新型职业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外部环境对其影响也不可忽视,验证了研究假说3。

(三)稳健性检验

非农就业经历是否会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后期成长,在实证检验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个体就业經历是内生的,与其工作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些环境可能直接决定着新型职业农民未来的选择。这意味着简单地估计非农就业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估计偏误。为此,下文进行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再估计。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非农从业年限(年)作为非农就业经历的代理变量,再次估计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非农从业年限均值为6.41。结果显示,无论是作用方向还是显著性水平都与表2的结果较为一致,说明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结果较为稳健(见表5)。

2.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再估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重新估计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选择核匹配进行检验,并选择K近邻匹配方式进行比较(见表6)。结果显示,匹配前后,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影响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与表2的结果相一致。此外,两种匹配结果相差较小,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效应方向和显著水平是一致的,说明结果具有稳健性。因此,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没有因为匹配方法的差异而发生变化,表明了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其成长的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进一步的探讨

1.非农就业经历对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正如前文分析,总体上,非农就业经历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来说,非农就业经历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依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对新型职业农民类型进行细分,进一步探讨非农就业经历对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第Ⅰ列到第Ⅳ列的研究对象分别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负责人。表7报告了分析结果。

非农就业经历对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带头人的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表明了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推动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带头人的成长。非农就业经历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效益性成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非农就业经历对其效益性成长影响程度较小。

2.不同类型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正如前文分析,不同类型非农就业经历对个体能力提升影响不同。基于此,进一步从非农就业经历角度分析务工、经商和从政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表8报告了不同类型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影响非农就业经历还包括从军、求学和从医等其他经历,但每种经历获得样本量较少,因此本文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第Ⅰ列中,务工、经商和从政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均产生正向的影响;在第Ⅱ列中,从政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效益性成长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混合截面调查数据,分别运用Probit、Oprobit模型,从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两个方面,探讨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能力提升和政策支持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非农就业经历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能力提升在非农就业经历与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效益性成长关系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说明非农就业经历能够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行为能力,进而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政策支持能够强化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影响;文化程度等控制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影响存在差异性。采取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经历对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

可见,为进一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顺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农民,以此引领中国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助力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的积极效应。

首先,重视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使其形成特有的认知基础和行为能力,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在制定生产经营决策时,新型职业农民应积极树立经历就是财富的意识,充分挖掘非农就业过程中所积累的资源,消除旧烙印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次,多渠道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能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的提升是其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基础。政府应持续加大并采取差异化措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补短板、强弱项、助成长、促发展。比如,具有非农就业经历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应加强对这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减少由于专业知识不足而引发的决策误判,以及深层非农就业经历烙印的非理性影响,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新型职业农民也应紧抓机遇,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最后,政府积极扮演平台搭建者、服务提供者等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着力构建和保障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壮大的政策支持体系。比如,创新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制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与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当然,也要注意强化差别化政策支持的协调发展效应,避免“一刀切”。对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织,提供贷款差额补贴或者根据种植面积、带动农民就业数量采取累进补贴制度,降低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更强更优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俊焘,米松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04):199-204.

[2] 崔宁波,宋秀娟,于兴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约束与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03):52-57.

[3] 朱启臻,胡方萌.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61-69.

[4] 徐辉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8):9-15.

[5] 罗明忠,雷显凯.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35(04):103-112.

[6] 罗明忠,雷显凯.非农就业经历、行为能力与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29-38.

[7] 陈建伟.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对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倾向值匹配方法的分析[J].东岳论丛,2019,40(11):162-173.

[8] 曾春影,茅宁,易志高.CEO初次进入职场时的经济形势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烙印理论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07):68-81.

[9] MALMENDIER U,YAN G T.Over Confidence and Early Life Experiences: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Trait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ie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1,66(05):1687-1733.

[10] 汪險生,郭忠兴.早年饥荒经历对农户土地租出行为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103-112.

[11] 洪炜杰,罗必良.饥荒经历、地权偏好与农地调整[J].中国农村观察,2020(02):100-116.

[12] 高峰.参军经历、资本积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J].青年研究,2021(01):15-25.

[13] 杨学儒,李新春.地缘近似性、先前经验与农业创业企业成长[J].学术研究,2013(07):64-69.

[14] 柳建珅,何晓斌,吕淑敏.流动经历、社会信任与县域企业互联网融资——来自全国县域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133-144.

[15] 罗明忠,唐超,吴小立.培训参与有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吗?——源自河南省32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43-56.

[16] 于福波,张应良.外出务工、社会资本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40(08):90-103.

[17] 石智雷,杨云彦.外出务工对农村劳动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11(12):40-54.

[18] 石智雷,王佳.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劳动力新技术获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2):48-56.

[19] 周广肃,边晓宇,吴清军.上山下乡经历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基于断点回归的证据[J].金融研究,2020(01):150-170.

[20] 戴维奇,刘洋,廖明情.烙印效应:民营企业谁在“不务正业”[J].管理世界,2016(05):99-115.

[21] 曾宪聚,陈霖,严江兵,等.高管从军经历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烙印——环境匹配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09):94-106.

[22] 钟甫宁,顾和军,纪月清.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江苏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5):65-70.

[23] 朱红根,康兰媛.家庭资本禀赋与农民创业绩效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6(07):33-41.

[24] 肖小虹,王婷婷,王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农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基于1949-2019年中国农业政策的量化分析[J].世界农业,2019(08):33-48.

[25] 杨洋,魏江,罗来军.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15(01):75-86.

[26] 罗明忠.个体特征、资源获取与农民创业——基于广东部分地区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02):11-19.

[27] 李旭,李雪.社会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获取中介作用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9(01):125-133.

[28] 朱红根,宋成校,康兰媛,等.家庭农场经营代际传递有利于提高农场绩效吗?——基于种植业家庭农场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44-60.

The Brand Effec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Experience on the Growth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LEI Xiankai,LUO Mingz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Key word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experience;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branding theory;expansion growth;profitable growth

(責任编辑:杨峰)

作者:雷显凯 罗明忠

第3篇:从个人成长经历谈谈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成长经历提出了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注意点,强调学生个人对中医的热爱和自信、导师的言传身教、毕业实习中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及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等几方面是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成才的关键。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临床医学院中内教研室的教师,笔者在亲历了临床博士生五年的培养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指导了十余名临床硕博士研究生后,觉得现行的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中医技能及临床经验方面的要求较低,学生通过三年培养获得这方面经验和技能的机会较少,以致学生毕业时并未达到希望通过三年强化临床培养提高中医临床功力的学习目的。而我作为一个九十年代的临床研究生所经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中西医理论和临床技能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这种模式如果得以推广运用,可为今后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现就其特点及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在研究生选拔上,热爱中医是前提,立足临床是核心

临床型中医研究生培养目的必须是将来能在临床第一线运用中医技术服务大众。在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必须强调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与自信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而仅把三年的学位培养作为自己获取高一级职位或留在高一级城市工作的资本,缺乏主动钻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技能的动力,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自身中医修养与中医临床能力。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将来担负中医临床工作培养人才,故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位培养的核心内容,离开了临床这一核心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三年的培养周期仅围绕导师的某一课题度过,或做实验,或做流行病学调查,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到各个相关科室第一线进行临床管理与诊疗,那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可能成为“只专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硕博士,其实际临床能力甚至不及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硕士学位,这类学生毕业后又往往自视甚高,不肯担任住院级临床工作,不愿从临床第一线做起,猛补自己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成为类似于“鸡肋”的“人才”,这将影响中医的发展,也是临床中医人才培养的失败。

二、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学生广泛自学与导师言传身教相结合,着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我曾是一名上海中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博士研究生,感谢我的导师陈湘君教授,她为我设计了一种立足临床,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开始跟随导师门诊随诊,同时导师又推荐我跟随我院内科名家胡建华、姚培发等其他内、外科老中医学习,熟悉常见病及专科病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方法。第二年开始,我即赴西医单位专科病房与门诊学习,跟随西医风湿名家陈顺乐、顾越英教授学习专科的西医诊治方法及实验室技术。自第三年开始,我参与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医院119例皮肌炎的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家庭访问及统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自已中医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毕业课题设计,同时以此申报国家中管局课题获得成功。在进行科研课题的同时,完成了两年的内科一级科室,包括急诊、心监、功能科室及风湿病专科病房的实习,实习时基本独挡一面地参与床位管理、门诊及科室一线值班等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两年的锻炼,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生水平。故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内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工作,顺利晋升主治医师。从我的培养历程来看,除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外,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期间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借阅了大量的中医著作及本专业西医著作,边学习边实践,将学科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在临床中加以消化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思辨能力。我觉得我的以自学与名家带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虽然我当时是五年制完成的临床博士生培养,时间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培养较宽裕,但如果现行的三年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参照我的培养内容,将临床实践的时间扩大到两年,并希望能够尽量涵盖所有与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的轮转,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间,将理论课学习与课题设计与完成的内容穿插到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学生自学与广泛阅读相关专著的培养内容,这样,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临床技能培养中强调胆大心细、虚心求教,要学会沟通技巧

要培养出一个临床型研究生,不仅要着重培养其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并要适当培养其沟通技巧,既要能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更要勇于实践思考。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决断力、洞察力,这样才不会失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临床诊断依据的机会,又不会因为纠结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耽误治疗时机。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是每个医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利益或面子出发,这样一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反过来也会提高诊治的正确性并促进诊治的依从性。

四、在毕业课题选题上,做到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学会临床病例总结技巧

临床研究生与一般临床医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经历了科研思路的培训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对于临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学会带着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钻研,从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对临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写也会主动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书写。在临床病例总结中,寻找用药有效的规律,或临床现象的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或撰写高水平的临床学位论文。在此方面的培养上,导师的指导作用相当重要,因为许多临床型研究生多是应届毕业生,既缺乏临床经验,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刚开始临床,临床事务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医师的病史书写,就算完成临床实习,却又缺乏钻研精神及总结能力,而导师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为学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总结的临床经验及临床现象,确定目标后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技术培训及临床病例收集。故培养导师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前提是导师必须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研究生培养上能够有一定的时间精力保证。

五、学位考核与平时工作相结合

临床研究生的学位考核目前仍是与以往的科研型研究生培养的考核形式相类似,只是多了临床技能考试部分。而我认为,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效果的考察应该与其临床工作水平相结合,而不是象本科生那样以几个时间节点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相反应在临床收治病人水平、门诊诊治病人水平的工作面上考量其能力,以能力的考核作为主要的学位考核内容,而学位论文的撰写只作为很小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并可进行中医医案撰写的评估来充实学位论文考核的不足,只有坚持临床考核为主,论文考核为辅,方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学位含金量。

以上几点关于培养模式的思考只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现写出来供各位中医教学同仁探讨,以期提高中医临床教育水平及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中医这一中国古文化奇芭永远生机盎然地服务于人民大众,而不要日益衰退终至泯灭于我们这一代人手中。

课题来源:2008L020A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总结陈湘君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

作者简介:顾军花(1969-),上海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工作。

作者:顾军花,陈湘君,苏励,郝微微

第4篇:成长的经历

乌拉特前旗第二中学 九年级(3)班王荣

透过初升的阳光,一个高大帅气的身影渐渐映入眼帘,满心欢喜的我呆呆的在那里傻笑了好久,感觉心里似乎关进了蜂蜜似的,但是一种羞涩的感觉像海水来潮一般忽涌心头,滚烫的脸颊砰砰的心跳,眼神的迷离,神情的高涨,笨拙的动作,吞吐的话语……难道是初恋的感觉吗?

怅闷很久一个人便到小树林里去放松,清新的空气伴着淡淡的泥土气息,让我顿时神清气爽,初春的树叶真绿呀,真可爱哦!他好像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似的,那么清纯柔嫩!试想着树根妈妈努力的吸吮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在初春吐出一片叶子,再到夏天伸出苍翠的绿叶,再到秋天奉献出果实,他经历着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变化,走着走着,一阵清风拂来,一片翠绿柔嫩的树叶从空中盘旋而下,一种怜惜之情刹那间涌上心头,人也何尝不是这样,初春的叶子好比我们现在正处于的青春期,还未等到成熟便早早的凋零,实属让人顿生怜惜之情,我小心翼翼的抬起叶子,摸了摸毛茸茸的,好柔嫩哦!我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刚才怅闷的心情一下子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感觉自己就像辽阔草原脱缰的马,无拘无束,心无杂念,悠然自得的狂奔着……此时真的好清爽哦!

心情平静了许多,就让那朦朦胧胧的感觉随风抹去,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封锁在粉红的记忆里,把这种朦胧的感觉化作一种力量,一种对学习的努力!对感情的定力!

成长告诉我时间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沧海桑田中,人们更能体会到珍惜有限的时间不要浪费在无结果的感情上,人生有几How many?不要再犹豫,趁叶子未凋零花朵未开放,赶快从无底的情感漩涡里尽快自拔,从迷惘中走出……

经历使我成长,成长使我快乐,充实!

指导教师郭建英

第5篇:成长的经历作文

岁月的河流缓缓流过,成长的脚印深深留下,蓦然回首,长大的路上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记载着欢乐,记载着忧伤,伴随我一路走来。

小时候的我总爱和伙伴们在楼下的沙坑里玩,踩着一粒粒极软极软的沙子,感到多么快乐,多么惬意。一不小心,摔倒了,努力地爬起来。身后出现了一连串的脚印,太阳照着我们一张张笑脸,笑容更加灿烂了。那一串串脚印记载着欢乐的,记载着我的成长。小时候就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好希望永远都是小时候。

上幼儿园了,那时的我最爱看书了。每天傍晚,总是缠着妈妈带我去书店看书,穿过繁华的步行街,来到书店门口。儿时的我总爱在门外印着的那几个大脚印上踩来踩去,多好玩啊。如今的我虽然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快乐,却有了另一种更充实的快乐,那便是读书。书带我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书店门外的大脚印便是我快乐成长的见证。

现在的我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一个个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伴随我的还有一次次的失败。 今天,又考砸了,手里拿着那张不到八十分的数学考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着,心里烦透了。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又踏进了那儿时玩耍过的沙坑,一串串脚印印了下来,一阵风吹过,把我手中的那张试卷吹走了,吹到了那个沙坑里,我连忙去捡,忽然,我看见了那脚印,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这儿奔跑留下的快乐的脚印,也让我想起幼儿园到书店门前踩那巨大的脚印。想到这儿,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啊,我明白了,其实快乐就伴随在我的身边,伴随着我的成长。

那一次次失败与挫折不就是一种快乐的提示吗?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只有经受住考验才有快乐,最充实的快乐。只有笑,才能让你感受到快乐的存在。对,我坚定地点了点头,我一定要努力,我要考出好成绩!,我捡起考卷,大步的往家走……我身后印出了一串串脚印,在阳光的照映下,它成了金色,它是通向成功,通向快乐的脚印。

感谢成长的脚印,让我找回了自信,让我找回了小时候那种快乐。的确,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第6篇:难忘的成长经历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那件难忘的事却使我明白了怎样才叫做真正的成长。到现在,那件事我任然记忆犹新……

八岁那年,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十分高兴,趁热打铁,开始练习学骑自行车。没想到车把根本不听使唤,上来就摔了一个屁股墩儿。爸爸耐心地给我讲了骑车的要领:胆子要大,要沉住气,要有自信。爸爸帮我扶住车子,我试着骑了几圈,效果还不错。然后爸爸就鼓励我自己去练习,你一定行,怕摔跟头,你永远也学不会。我就鼓足勇气豁出去了!我颤颤巍巍地骑上了车子,车把在不停地摇晃。我定了定神稳住把,车子总算不扭秧歌了不过,时间不长,我就可以轻松地学会了骑车子。

我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明白了一个成长的道理:学事情总有一段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要知难而进,就能够成功。这就是我成长中的一件小事。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成时光的河流,它让我长大,催我奋进。

第7篇:我的成长经历

我的成长经历

我是什么时候和怎么来到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这两件事,我没有丝毫的印象。一次听爸爸妈妈聊什么剖腹产,我问他们:“是不是如果不开刀,孩子就要像拉屎一样被妈妈拉出来呢?”爸爸妈妈张大了嘴巴半天没说话,我最终也没能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对糖情有独钟

关于儿时的记忆,有太多的甜蜜,那是因为我喜欢吃的各种糖一直伴随在我的左右。关于我喜欢吃糖的那些事,亲戚们好像都知道了,所以他们总是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糖,不管是奶糖、老糖、姜糖、软糖还是传统的糖块,我通通喜欢。当糖块含在嘴中的那一刻,心情是愉悦的,世界是美好的,我总是很珍惜这种感觉,通常不敢放肆的咀嚼,只让糖在嘴里用最慢的速度溶化,让甜蜜慢慢沁入心脾……

后来,我把这种喜欢延伸到和糖有关的一切事物:含糖的冰淇淋、饮料、巧克力,甚至连冰糖葫芦我都没放过。当然,糖吃的太多,我的牙齿开始被腐蚀,因为吃糖而对其他食物兴趣索然,自然也发育不良。这个时候爸爸开始严格限制我吃糖,记得有一次爸爸对带着糖回家的妈妈大发雷霆,还把新买的一包糖给扔掉了,我那个心疼啊!

我从动画片中学会了识字

三岁的时候,我迷上了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海绵宝宝》等经典动画片中的场景我都如数家珍,汤姆和杰瑞经常和派大星一起进入我的睡梦里……看着电视中动画片下面出现的字幕,我竟然慢慢迷上了认字和看书。那一段时间,我对认字这个事是痴迷的,只要有我不认识的字,不管是在书上还是在街头的广告牌上,我都要记住他。因为喜欢认字,我还和爷爷经常相互出字谜猜字谜,爷爷说我出的比较经典的字谜有“山上有山(出)”和“一家十一口(吉)”等。据爸爸讲,在三岁那一年,我大概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看书已经基本没有障碍。在欢快的动画片氛围中,在认字的无穷乐趣中我度过了幼儿园的年代。因为认识的字太多,后来我竟然吃了亏。小学一年级学拼音的时候,因为所有的字都认识,拼音能力没得到很好的锻炼,到现在一直都是我的弱项。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啊!

我对家庭成员的排名

我们家人口比较多,日子是热闹的。我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妈妈都是对的”,由此可见,妈妈在我的排名中始终位居第一,没有动摇过(关于这一点,在前文买糖这件事情已经可见一斑);小姑博学多才,也很疼爱我,她通常位居第二名;爷爷识文断字,当过村书记,据说管理了几百号人呢,让我很是佩服,排名第三;奶奶是我们家的厨师,很辛苦,因为有点唠叨,就排名第四吧;这个第五名,一直被爸爸牢牢占据着,虽然他身体强壮,让我很有安全感;虽然他有各种工具,玩具坏了我就找他,没有修不好的;虽然他懂的知识也很多,有疑难的问题我也总是请教他,别看“虽然”有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他总是想管住我:控制我吃糖吃冰淇淋喝饮料,控制我看电视玩手机。他还总是放着电梯不乘坐,要我和他一起“跑”楼梯,早、晚都要和他一起去跑步。这样的人,不排最后一名才怪呢!

当然,爸爸妈妈好像都挺满足于这个排名:排第一名的妈妈那种满足的笑容我很能理解,爸爸对排名倒数第一一直在奋力抗争我也能理解,但是好像有时候他也挺享受这倒数第一的排名,我一直没搞懂这是为什么。

我成为足球小王子

上学以来,除了读书,我还喜欢各类运动。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踢足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我都要参加十几个小时的足球训练,这些在别人看来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对我而言却是充满了兴趣与挑战。每到假期,我都会去参加各种足球集训和比赛。经过不懈的努力、勤奋的练习,当然也离不开爸爸的专业指导和变着法子对我身体的“折磨”,我由最初的球队“插班生”,先后入选了校队、市队,现在已经成为市队的核心球员之一。我还数次被山东鲁能、江苏苏宁等俱乐部梯队相中,因为不想放弃读书,所以我没有选择进入职业俱乐部的足球学校踢球。作为队长,我带领球队先后赢得过校长杯冠军、市长杯冠军等荣誉,蝉联过校长杯最佳射手,获得过市长杯最佳射手。就在前不久,我还和球队一起赢得了全省青少年足球精英赛季军。因为长期刻苦训练,我的身体素质也极为出色,在小学校运动会上,我多次打破数个田径项目的校纪录,来到初中,在一千多人的七年级,我也斩获了400米跑的冠军,还带领队友取得了4X100米接力赛冠军并打破校纪录。小学那几年,好多其他班级的同学也认识了我这个足球场上的快乐王子,认识了我这名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将。其实荣誉和名气不是最重要的,我在绿茵场上和田径场上获得的那些快乐,是这些荣誉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这才是我内心真正的追求。从一名吃饭不香弱不禁风的营养不良少年,经过一番刻苦训练,成长为一名足球场上的快乐王子,这,就是我的成长历程。说到这里,好像爸爸功劳不小啊,要把爸爸的排名往前提提吗?可是前面明显没有位置啊!那还是算了吧,这事以后再议!

第8篇:孩子的成长经历

我可爱的孩子

孩子慢慢地长大,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在学着和孩子一起成长。

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从怀胎十月,我就开始计划着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母亲。可是女儿的成长,还是让我体会了许多的措手不及和困惑。

我的孩子出生21天后得了肺炎,在医院住院治疗了15天后出院,住院期间因为抗生素的原因,身体很虚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1岁以后的你身体慢慢的好起来了。可是在你2岁时,因为一些综合意外的原因,导致你的眼睛近视了,3岁你就带上了375度的近视眼镜,为此在家极少让你看电视电脑,以免你用眼疲劳。平时假期都尽量多户外活动,保护双眼,即使这样你的眼镜度数现在就达到了550度。带上了眼镜意味着生活、学习的不便,意味着今后的人生道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与束缚,纵然做父母非常心痛,但我们一起乐观勇敢面对,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杞人忧天,眼睛近视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疾病。只要你努力一样会活出自己的精彩。

孩子1岁时,做母亲的我面对才年幼的女儿,我有些退缩了,因为当时单位是流动单位,常年在外地工作,一个月回来的5天,甚至动了想把孩子送到奶奶家的念头,我去工作。但朋友的一句话:“你将就孩子,孩子就会将就你”,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咬咬牙暂时休假开始陪女儿一起成长。 新旧更替,一路成长欢歌,在这平凡又艰辛的日子里,女儿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在你步入小学之前,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与快乐……从小没有刻意培养你,也未参与任何正规形式的兴趣班。在幼儿园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的样子,记得那时候上中班,跟老师交流中得知你表演节目时放不开、不自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主动不积极。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爱动手、爱拼图、爱做手工、爱拆装东西、爱看图画书、爱唱歌(可惜只敢唱给爸爸妈妈听)的乖巧孩子。特别喜欢看爸爸修理家里损坏的东西时,你总爱静静的在旁边搭把手,问一堆的问题,从不厌烦。与我相处的时光里,发现你很细心,爱观察,不管在家里、户外,路边、闹市,你总是能发现一些我们注意不到的微小的细节。你的安静,你的乖巧懂事,你的敏锐……都是我特别欣赏的地方。你不足就是你不善言谈,性格内向,很不自信,总是担心的说,妈妈:我怕我说错。。。。,我怕我唱不好。。。。也让我很是头疼无奈。总的来说,现在的你比5岁前的你进步很多,也胆大了很多。同小区的大的小的小朋友都和睦相处,玩成一片。记得在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一天家长开放日,你在课堂上极少举手,即使老师叫起来你说话声音也是小小的,老师很难听到。上了大班后,写作业时总是抄错题,妈妈问你是不认真还是什么原因,你说你看不清黑板(即使看不清黑板你也不敢和老师说)。就抄旁边小朋友的。这就是生活中和学校中的你。 孩子从小爱看书,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更爱问许多在我看来是莫名其妙的问题。从恐龙、奥特曼,到外星人,纸是怎么做出来的?等她都感兴趣;喜欢把家里的小玩具、小布娃都拆了,她都想探究。而且喜爱画画、听歌,对孩子的爱好我从不横加干涉,只是适时提醒她要学会取舍,不管学什么都要持之以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保护眼睛。以免视力加深。因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又明亮的双眼太重要了。

同时,我想在孩子成长的花季,除了供给她必须的养分外,培养她有一个良好的性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颗热爱祖国,关爱她人的品质,这些尤为重要。因此,我总会不失不失时机的教育孩子,培育她健全的品性。尤其是幼儿园大班上下学时,是我们母子最开心的时间,女儿会把学校发生的一切,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妈妈,我又得了一朵小红花,她喜悦;妈妈,今天老师批评错我了,她委屈;妈妈,学英语时,老师说的快,我反应慢,得的小红花只有一朵,别的小朋友3-4朵了,她难过不安......女儿把她接触和感受的快乐、烦恼、迷惑在第一时间倾诉给我,作为母亲,我开始学着帮助孩子应用分析现象,明辨是非,学会解决问题。每次我都让她说说自己的感受,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鼓励她、安慰她,帮她想办法、找对策,和她共享喜悦和烦恼。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呵斥她,偶尔她太固执使性子时,也会打几下。过后总后悔没有耐心好好和她沟通。

让我欣慰的是女儿回报了我许多意料之外的喜悦。 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模特表演、讲故事表演、唱歌表演时,我有点紧张,手心里全是汗(因为孩子胆小,不自信,说话声音小)。可是孩子却伸出小手,安慰我说:“妈妈,没事,我能行!”虽然也没有拿奖,但是相比孩子过去真的进步了。这就够了。

孩子小班第一次画画时,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画的乌龟又大又协调,色彩涂的也大胆,面对孩子的这幅画时,我心里想,其实孩子没有那么差。

和孩了在小区漫步,看到她顺手捡起一张烂纸,我正要批评她不爱干净弄脏手时,却看到她小跑着把纸扔到到了垃圾桶里……

我对孩子说要和同龄或大一点的孩子在一起玩,不要和小的小孩在一起,她们太小了,可是女儿却马上反驳说:“不,我要帮助她,教小妹妹画画。”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很多。我知道女儿在慢慢懂事,在一天天成长,这比女儿考一百分更让我自豪和开心。

在陪孩子成长的岁月中,许许多多的细节是女儿在感动和提醒着我。使我的目光变得开阔,性格变得坚韧;使我能够不断战胜骨子里的忧郁与厌倦,重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做父母的新一轮自我塑造和完善的过程。我庆幸能有这样的过程!更庆幸孩子能进这样的名校,更想不到缘份让孩子拥有梁老师这样的名师。 非常欣赏赞同老师送给我们家长的这句话“承认差异,关注成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使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

2012.9.2

第9篇:我的大学成长经历

三年的大学生活临近了尾声。这短短的三年,却是我的人生中珍贵的几年。大学里,我是在学校领导老师们悉心栽培下度过的,是在和同学的和睦相处中度过的,是在自己艰辛的努力中度过的。三年里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日后的人生打基础,还记得刚踏入这所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新奇,从一个无忧无虑的无知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开封大学毕业生、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青年,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并不为过。总结过去可以拨开时间的迷雾,清晰的回首所走过的路,从而为将来的人生旅程准备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校党组织的考察,于2009年1月光荣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到万分激动。在这个先进组织里,我将用我的实际的行动,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党的事业,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奋力拼搏。

二、道德品质方面

我始终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我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家庭生活中,也坚持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团结邻里。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也将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来要求自己。

三、作风纪律方面

大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在实践中,我形成了团结服从、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造就了我诚实善良、遵纪守法的品质。严谨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成为我成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

四、个人学习方面

在大学几年学习时间里,我失去的是更多的娱乐和无聊,得到的是在政治思想、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提高。我一直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每一学期每一门课程,认真做好笔记,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期间,我先后被评为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金松二等奖、***三等奖学金、单项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等荣誉。

五、工作方面:

由于我喜好书法艺术,所以在写字方面比较擅长,我加入了我们院部的宣传部,开始是干事,后因工作得到了同事和老师的认可,我曾担任了宣传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同时在班级内担任团支书,在工作中我比较注重实效和方法,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真诚为同学服务。期间我获得“优秀班干”等称号。我利用假期期间的时间,先后在开封行宫创展科技、郑州创新大厦鑫永丰公司当计算机销售顾问,技术等工作。我在实习期间任劳任怨,不怕辛苦,销售业绩突出,得到了公司人员的一致认可。同时在学校被评为“***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这是开始步入社会对我最大的肯定,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即使有再大的挫折我也不会退缩,因为只要用心去做,我们都会的到肯定。

此外,我积极参加班级、院系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工作,积累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我认为尤其是在接受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时,要成功圆满去完成,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很重要,要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义;要谦虚谨慎,虚心请教;要认真负责,细心大胆地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细心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会不断进步直到成功。

六、在生活方面, 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喜欢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因为我相信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的相处都非常融洽。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由于我出生农村家庭,因此更懂得珍惜生活。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正确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可以不断获得,而人生观一旦形成,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开封大学这几年,我可以明确感受到学校在教书的同时,对育人这一环节的重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思想探索,都影响着我的人生观的形成。在未入大学之前,人生观对于我而言,是属于比较虚幻的东西,我虽然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在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的思考、学习和一些外在因素的作用,使我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对人生的看法。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转眼之间大学三年就接近了尾声。站在时间的年轮上,暮然回首才惊叹大学三年是如此的精彩!孤独和快乐并存、悠闲与奋斗同在、怯弱与勇敢相生,曾经我们因为困难而迷茫、曾经我们对幼稚的行为而哈哈大笑、曾经的我们面对着未知的未来而胆怯不前;然而,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美好的回忆和睿智的头脑,三年的风雨成就了我们。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孤独的,什么才是勇敢,什么才是真正的奋斗。

总之,三年时光是美好的也是充实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大学是人生一个里程碑,里程碑的周围往往有着很多很多的叉路口,而毕业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选择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毕业前,我们努力了;毕业时,我们流泪了;毕业后呢?让我们将感恩的心、激动的泪和深情的爱化作虔诚的祝福,祝福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我相信“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特别是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这种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一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在每一阶段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且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那么这时也便尝到成功的喜悦。大学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大学生活会让你变得成熟、更加睿智,她培养了我的互助合作的能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也陶冶了我的情操。我想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美美地珍藏着。在即将进入社会之时,我想给自己作最后的准备工作: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在困难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为社会作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财务助理岗位要求下一篇:除尘器设计火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