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是财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业务交叉、职责不分等情况;有的单位的财务人员并不是财会专业毕业,缺乏基本的财务理论知识,也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无法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在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很难发挥专业作用。

二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但是尚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新旧制度没有有效衔接;一些单位存在原始凭证审核不严,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等问题。

(二)预算编制不规范、执行不严格

一是预算编制不科学。有的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往往由财务人员根据往年的情况编制,业务部门没有参入进来,导致预算编制与单位经济业务活动脱节, 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科学性, 没有真实地反映整个单位的收支情况。

二是预算执行不严格。根据《预算法》的规定, 单位预算经批复后, 必须严格执行,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预算、轻执行”情况,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预算监督不到位。有的单位把预算监督职能设在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的编制部门,又是监督部门,导致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在外部监督上,人大作为预算的审查批复机构,由于对预算的审查时间短、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预算审查质量不高;审计部门的监督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及社会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管理运行。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有的单位领导缺乏风险意识,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不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内部控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是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存在有章不循,重大决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情形,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是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建立规范的内部监督机构,无法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徇私舞弊情况时有发生。

(四)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一是购置缺乏约束,超标准采购。有的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资产配置标准购置资产,盲目、重复购置固定资产。有的单位采取“化整为零”方式规避政府集中采购;有的单位购置资产片面追求“高、精、尖”,忽视客观需要及单位的财力状况,没有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购置固定资产,造成资产闲置浪费。

二是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规范。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的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有的单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忽视资产的日常管理,如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未进行统一的登记、编号;资产的领用未履行审批手续;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致使资产账实不符。

三是意识淡薄,资产处置不规范。有的单位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如固定资产清理不及时,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也没有进行资产评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单位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一是按照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选好配强财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引导财务人员不断学习财经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做好财务工作。

二是在会计核算方面,要加强对会计账簿的设置、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力度,确保会计核算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出谋划策。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一是规范预算编制。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将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编细、编实预算,严格按照定员定额管理要求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对项目支出预算加强论证,确保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二是严格预算执行。预算一经下达,应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支付资金,结合工作计划对大额项目的执行进度逐项进行细化、分解,明确项目采购、实施、完工和结算付款的时间节点,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三是强化预算监督。人大事前介入、主动参与对预算编制的初审,把好预算管理第一道关;年中,人大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跟踪审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强化审计部门在预算监督检查中的职能和作用。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单位负责人要树立起内部控制建设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和落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让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的风气和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二是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建立制度化的内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的风险控制,切实增强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评价和轮岗等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

三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对违规行为进行问责,确保内部监督规范化、常态化。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加强采购管理,把好购置关。严格按规定标准配置固定资产,完善审批程序,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尽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实现固定资产配置科学合理,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把好使用关。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并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登记制度,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资产移交制度,工作人员离职、调动前应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每年对固定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三是规范报废流程,把好处置关。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固定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保障处置程序合法合规,确保资产不流失。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报废残值收入等,严格按照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及时上缴财政,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三、结语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事业单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需要我们在财务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财务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特别是新《预算法》颁布实施后,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同时阐述了相关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绍静.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应用探讨[J].中国市场, 2019 (11) .

[2] 许真知, 乔光辉.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实践意义及方法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 2018 (7) .

[3] 柯秋胜.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精细化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8 (10) .

[4] 王帅.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 2017 (25) .

上一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房屋设计中的运用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