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设计初探

2022-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总体设计思路与目标

本平台结合第三代商业模式优化技术交易市场在线服务模式,针对两江新区在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中,对接科技成果,获取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的需求,提供线上线下(O2O)相结合的技术成果展示、需求监测、评估与储备、转移与孵化等一站式科技成果在线转移服务。

基于SOA架构和资源即服务(Saa S)的思想,实现对技术转移资源的标准化描述和快速共享,使得技术供需信息和服务的个性化对接成为可能;采用基于Ajex的快速建店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拖动等方式快速构建个性化的技术店铺和需求店铺,增强技术、服务和需求的展示度;基于先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多种移动社交技术,搭建移动技术展示、对接、互动、协作平台,有效增强用户粘度、增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的准度。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旨在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要素及资源的快速有效聚集,形成科研成果高效流通转化的长效机制;使中小企业广泛分享和利用包括重庆公共科技资源在内的全球科技资源,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提升两江新区技术转移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两江新区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为建设创新型新区提供有力支撑;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形成联系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工作网络和合作渠道。

2 平台架构与主要功能

平台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互动展示系统、技术数字内容制作系统、企业技术需求监测与对接系统、行业移动门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2.1 高新技术互动展示系统

支持所见即所得(WYSIWYG)方式的自助建店,让科技成果供需用户(企业、工厂、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技术自然人和中介自然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展示需求和服务重点,通过鼠标拖拽即可完成个性化的技术店铺风格、布局和功能的设置,并支持强大的视频、语音、Flash、3D等展示功能。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构架,多层式组件开发架构(或称之为N-tier的程序架构),以及Ajax框架的轻量用户端处理程序开发和实现。

2.2 技术数字内容制作系统

基于先进的Web 2.0和数字出版技术,实现技术、技能、专家的数字内容生产,制作用户接受度高的技术电子手册、人才电子手册、企业电子手册等,并根据相关行业标准,为每一个电子手册分配唯一标识TID,并提供支持多种终端和操作系统的电子手册查询、管理和更新服务,快速聚集大量的技术、技能、专家和企业信息,为平台的相关业务提供数据基础,保障技术技能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共享。

2.3 企业技术需求监测与对接系统

建立技术供需信息发布机制,引入社会化标签的概念。允许用户在技术供需信息发布时,可以根据项目的目标、内容、技术特点等为其标注一个或多个描述标签;在其他用户使用技术供需项目信息的过程中,提供方便的标签标注工具,根据他们对此项目的理解,为该项目信息进行标签化描述,帮助解决依靠个人可能带来的信息分类和定位不完整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社会化标签可能带来的标签无序性和随意性,构建相应的标签清洗,分类和管理库,通过对标签的有效管理,使其能够真正为持续的技术供需项目对接服务。

在此基础上,基于社会化标签的海量技术供需信息的多模式匹配算法,通过多维标签云,彻底改变配对项目信息获取的可视化方式,帮助用户快速发现具有交易潜力的供需项目;开发智能对接Agent,时刻关注整个技术项目供需信息库的改变,并对新发布或新更新的项目信息进行跟踪配对,及时提醒用户新的交易对接机会,并为其提供技术技能信息的个性化推送、技术技能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推广等服务,进一步提高技术转移的成功率。

2.4 行业移动门户管理系统

打造移动门户终端,开展信息推送服务。根据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等组织机构对技术成果的需求特点,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技术转移与互动交互移动平台——行业门户移动终端。平台采用行业协会门户移动终端+行业协会实体展示大厅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区域内各产业协会会员单位、集团成员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及成果展示、交易、产业化平台,搭建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定向投资渠道。

结合云计算技术、无边界信息流框架、多终端适应技术,实现云门户内容管理,管理内容无边界的境界,全面支持多种浏览器兼容(包括:IE、Firefox、Opera、Google Chrome等浏览器),结合系统智能终端感知技术,实现一套系统多种终端输出形式的管理,并自动适应PC、手机、Pad、机顶盒等富终端的变屏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手段,让平台由传统的“媒人”式中介向“媒体”式信息集成与交易服务的转变,促进技术项目快速、灵活地实现交易对接。

2.5 信息资源整合及数据库开发

以国家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为重点源头,对国家科技成果网以及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自然人提供的各类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分类,将有利于两江新区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各类科技成果筛选入库,建立“科技成果库”;瞄准两江新区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需求库”;建立以生产力中心、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专利代理机构等为基础的“科技服务资源库”;建立以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高层次人才为主的“专家库”。以此实现资源整合,打通“成果—需求—服务—专家”整个科技转化链。

3 交易对接服务模式设计

平台采取现场交易、线上线下结合和移动交互三种服务模式结合,开展全方位的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1 现场交易模式

用户注册后,即可在线查询电子书、实地通过实物查看以及现场导购服务等多种方式选购所需的技术和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专家咨询系统与专家进行远程交流,对于有意向成交的项目可以线下当场交易结算,未能成交项目通过技术托管、技术代理等方式交由专业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进行后续的转化服务。

3.2 线上与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模式

技术供应方通过在线的展示平台发布技术成果,系统将会自动匹配和推介技术到潜在的需求方;技术需求方也可以在线发布技术难题进行招标;平台提供第三方托管,技术需求方托管资金作担保,技术拥有方或服务方可以放心的通过网络对招标难题或成果需求进行投标,线下完成技术交底对接。这样,既可简化对接过程、降低对接成本,缩短技术交易周期,又能对技术拥有方的知识产权在交付前形成有效保护。

3.3 移动交互模式

技术供需双方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方便快捷的发布最新技术成果、技术需求和技术资讯,并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技术、需求等功能,实现技术资讯的定向投送和获取,帮助技术、成果拥有者与潜在客户群体间信息及时交流,实现实时在线、自动触发,多种显示模式的智能化互动交流,降低技术转移和成果推广成本,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技术转移和成果推广全方位的推广需求、推动并简化技术转移过程、提高成果推广效率与对接成功率。

4 平台设计原则

4.1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最优的原则

遵循从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化的管理思想,强调整体规划的原则。统一各个层次管理规范,统一其数据结构、数据表达方式、数据访问方式,采取局部服从整体,各功能模块分步开发实现的原则分步实施。

4.2 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优先考虑平台的实用性,低成本、周期短、见效快,建成的平台稳定、可靠、易用,在确保实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延长平台的生命周期。

4.3 系统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的原则

数据库系统和平台系统建设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尤其考虑与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等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匹配,符合数据信息整合的要求。应用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以便于随着系统服务项目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加平滑地进行系统的扩充。

4.4 安全性和用户参与原则

在平台系统建设时,应满足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确保平台系统信息和信息传输的安全。平台的实施还应当充分强调用户全面、真正参与平台系统建设,必须是在充分听取最终用户意见的基础上,满足业务管理需求并得到用户认可的平台。

5 结束语

平台靶向两江新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采取遴选推送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和技术专家,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技能(服务)的互动展示、垂直搜索、精准推送、专家协同咨询、科学评估、难题招标、转移转化、融资孵化服务,将对两江新区新兴产业的集群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挥重要的要素资源配置作用。

摘要:设计开发重庆两江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信息平台,构建高新技术互动展示系统、技术数字内容制作系统、企业技术需求监测与对接系统、行业移动门户管理系统等模块功能,支撑用户对创新要素供需信息的垂直搜索、精准推送、智能匹配等,助推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在两江乃至重庆全域实现转移转化。

关键词:两江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平台,设计

参考文献

[1] 徐廷建,张英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南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J].大众科技,2013,15(169).

[2] 王晓莉.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 王静.浅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9).

[4] 陈燕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2015(13):4-6.

[5] 任广震.基于MVC模式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大学,2013.

[6] 张恩慧.MVC模式在信息管理平台中的研究与应用[D].沈阳理工大学,2009.

[7] 施高翔.建设面向数字出版的信息化平台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6(1):80-82.

上一篇:高职应用英语课程特色解析下一篇:美术课《我们的T型舞台》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