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理科综合化学学科备考的探究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理性备考

理性备考指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备考的各个环节, 处理好备考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1.1 处理好“夯实双基”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高考备考的第一要务是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做到这一点, 所谓能力的培养全是空话。因为能力的考查必须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而且知识越基础, 其适用范围越广, 在考查能力时涉及的可能性就越大。贯彻基础性应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 切忌把“夯实双基”与“提高能力”分开。一般可从基本原理出发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强化知识的同时,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例如, 有关钠的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设计实验, “利用NaHCO3分解产生的CO2来证明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O2”。可以提示:NaHCO3分解产生什么气体?怎样检验CO2和H2O (气) ?怎样检验O2?产生的O2一定是CO2和Na2O2反应产生的吗?用什么方法来排除H2O (气) 的干扰?让学生从NaHCO3、H2O、CO2、Na2O2这些物质的基本性质入手, 将教材上的两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组合问题、除杂务尽的原则、气流流向顺序等基础性问题, 有深刻理解的同时渗透了能力的培养。

1.2 处理好“学生实际”与“高考要求”的关系

知道基础的重要性仍不能抓好基础的症结在于复习过程中“双基”针对性的薄弱和落实不得力。所谓“双基”的针对性, 是既要“针对高考要求”, 又要“针对学生实际”, 搞好两个针对的平衡和落实。能在高考中取胜, 一定是基础扎实并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生, 高素质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不面对高考肯定是瞎指挥, 但不顾实际, 盲目要求全体学生都达到高考某一水平, 肯定是累了教师, 害了学生。因此, 备考必须根据高考的特点, 正确估量学生的现实水平, 依据不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区别对待、分层要求。

1.3 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全面复习”就是对所有的知识进行复习, 不能缺漏。全面复习不等于对所有知识点平均使用力量, 对一些核心知识, 要力求深刻理解, 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二者并不矛盾。因为核心知识需要其他知识支撑。例如, 要想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就必须知道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记住哪些是强酸、哪些是强碱, 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掌握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溶液的导电性等。从这方面来说, 突出重点对于全面复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有助于知识的整合。解一道题特别是复杂的题, 既要用到核心知识, 又要用到其他知识, 缺一不可。考纲规定“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并不是说不考查非主干知识。因此对高中化学知识必须全面复习, 不能心存侥幸,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又要突出重点。

2 高效备考

高效备考指提高备考效率, 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具体要求“课堂、作业、方法高效”。

2.1 改善课堂教学结构, 向4 5 m i n要质量

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 其效率高低是提高备考效率的关键。提高课堂效率, 我的体会是科学与民主。所谓科学, 一是容量科学, 容量要大又不过多, 不面面俱到,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和学生疑惑的问题, 增大思维容量,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二是内容科学, 对知识把握要准, 选题要典型。所谓民主, 一是创造和谐、平等的氛围,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畅所欲言, 对一个问题的解答有多种思路;二是要尽可能给足学生学习过程的时间, 把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思想引入高考备考中, 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渗透自身的情感体验、理性思考, 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把技巧转化为解题的灵性。实践证明, 经过教师科学、精心地组织, 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性高, 在45min内可以达到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

2.2 提高课外作业质量,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做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 但绝不是无选择地做大量简单重复的习题。对待作业必须坚持“四精四必”的原则。“四精”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 其中精选、精练、精批是基础, 精评才是关键。精评要求充分发挥其激励、诊断、强化、示范的功能, 要了解学生的实际, 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必”即:发必收, 收必改, 改必评, 有错必纠。有错必纠要求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差错, 及时反思、纠正。可指导采用如下方法纠错, 摘抄法、剪贴法、在试卷上纠错, 将纠错还原到课本。

2.3 指导学生复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高考备考要将学习方法的掌握纳入教学目标与过程之中, 加大对复习方法的指导。

(1) 用好课本。

课本是命题的依据, 任何资料不能代替课本, 备考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阅读课本时, 首先必须明确章节的学习目标, 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难点, 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 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 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 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点、线、面结合成知识网络。

(2) 反思总结。

反思是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内化的重要途径。反思包括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弄清每个问题。阶段反思是从宏观上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知识技能的掌握、情绪把握等问题, 并作为下段努力的方向。解题反思是提高做题效益最重要的环节。反思的内容有: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之处何在?此题关键何在?题目有的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做题过程中暴露出哪些弱点?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 还可能变成什么样的题目?这样学生做的题少了, 但其收效远比只追求解题数量、盲目地靠碰运气去解题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若我们留心一下有关高考“状元”们的经验时, 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提炼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

3 有序备考

有序备考指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特别是备考中不要急于求成, 不追求一步到位, 而是按照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3.1 抓住每个阶段的重点, 搞好每个阶段的复习

有序备考要求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不急于求成, 不超越阶段。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而应抓住每个阶段的重点搞好每一个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 其重点是全面复习, 侧重基础, 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第二阶段为重点复习, 以提高“三性”, 即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重点。本阶段选题应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及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强调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应该使学生在能力上有一个提升。第三阶段的综合训练,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使学生逐步适应综合性的考试, 同时还应做到规范解题, 调整心态, 减少失误, 充分发挥水平。

3.2 宏观构建, 立足高考

宏观构建高考备考的各个考点, 把那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的考点, 作为意脉, 隐性地贯穿于备考的始终, 滴水穿石。如实验能力, 可分散到各个章节的复习中, 到实验板块复习时, 只要按照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归类、比较, 把握住各个实验内容的异同点及要点。同时开放实验室, 在实验室陈列常用仪器、综合性实验装置, 张贴实验操作规范的挂图。允许学生利用规定的时间自由进入实验室, 不仅可以参观讨论, 还可以就自己复习过程中的疑惑进行简单实验。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3 解题习惯应规范化, 常抓不懈

综观多年的高考试卷, 不难发现, 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备考要从细节入手, 按规范要求学生, 以规范影响学生, 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规范熏陶和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 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 克服答非所问现象, 尽最大可能减少“规范性失分”。

4 科学备考

复习过程是践行新课程理念, 实际上就是要在复习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预调时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主动参与;更多地思考学生在什么样的课堂中学习效率最好;更多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才能与学生学习动机理论合折, 也就是如何使教师传达的信息与学生对信息的兴趣, 统一在产生力度和发生共振的关键点上。这些实际上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践行新课改倡导的建构性学习理念, 建构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转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于课本, 被动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模式。

4.1 要变传统的“扫描式重现”的复习为“重组和整合的建构式”复习

复习中, 重温基础知识, 固然必要, 但一味地采取“扫描式”的一遍又一遍的复习, 学生会觉得索然寡味, 毫无兴趣, 甚至会反感。然而通过将概念与理论知识的结网、联系、重组和整合, 学生则会有一种新鲜感, 必然就会“另眼相看”。整合和重组的知识要源于教材, 又要高于教材, 方能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第二飞跃”, 进入一种新的意境。

4.2 变“注入式复习”为“探究式的复习”

应该指出,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走不出“唯我”的怪圈。“唯我”的表现是只相信自己, 不相信学生, 无论什么东西都由教师讲, 讲了心理才舒服, 讲了心理才踏实, 追求自我心理平衡。这种“注入式”的复习课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学生听起来疲惫, 谈不上主动参与。面对新高考, 我们应该有新的应对,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堂。高三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 掌握了许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为探究性学习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 完全可以抛弃以往那种“注入式”的复习课模式, 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复习课堂, 使学生全方位活动起来, 让他们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此外, 信心、意志、毅力是提高备考效率、考试成绩的重要前提。因此, 应把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磨练贯穿于备考的全过程。

摘要: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而且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让学生能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要达到上述目标, 我们必须坚持理性备考、高效备考、有序备考、科学备考。

关键词:高考,化学学科

上一篇:漫谈解剖课程教学五大原则下一篇:浅谈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