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科工作职责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备管理科工作职责(精选6篇)

设备管理科工作职责 篇1

一、贯彻执行学院有关规章制度,掌握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使用效益进行评估。

二、负责全院固定资产总帐、物品总帐的管理,做到帐、卡、物、表相符。健全和完善各类设备的出、入库制度;建立大型设备和高档仪器技术档案。负责资产数据的统计上报。

三、参与对购置大型设备和高档仪器的论证。协助采购中心组织货源、实施采购和验收;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手续。

四、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调配、损坏丢失赔偿、退役、降档、报损、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五、完善各类设备的申请报告与批示、经费预算及结算报告、设备验收报告、交接资料、使用效益分析报告、各类统计报表等方面的档案。

六、对正常使用中损坏的设备及时组织维修。

七、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防范措施的监督检查。

八、研究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律,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

九、负责世行贷款项目的后续工作。

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设备管理科科长职责:

在处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全面工作,主要岗位职责是:

一、负责本科室人员的管理并对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组织安排和协调本科室的各项工作,检查和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二、负责仪器设备的计划管理和经费管理,协助采购中心完成有关采购任务。

三、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提报优化配置方案。

四、负责有关报告的处理和申报工作。

五、负责资产清查和资产的统计报告。

六、负责协调学院各有关单位的工作。

七、会同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事故进行界定和处理。

八、开展业务研究,掌握通用仪器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九、及时反映工作进展和工作完成情况。

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设备管理科管理员职责

服从科长领导,主要履行以下岗位职责:

一、服从领导,维护全处和本科室的工作,团结协作,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争创一流业绩。

二、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程序办事。

三、组织对新购设备进行验收和调试,办理验收手续。

四、按照科长的要求,及时办理各类仪器设备的出入库、调拨、报废等手续。

五、进行各类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分析,搞好各类仪器设备计划的收集和汇总分析,协助科长搞好计划的论证及报批工作,及时处理仪器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六、及时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类仪器设备的价格、性能等信息。

七、及时向科长汇报工作完成情况。

八、加强业务学习,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九、承担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切事故责任。

设备管理科工作职责 篇2

设备管理是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对提高竞争力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企业制定的做大做强,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走内涵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路子后, 更成为提高综合效益与竞争实力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而杜绝设备安全事故又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果不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特别是冶金企业的大型重载设备, 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企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因此, 在设备检修工作中坚持采用复合化的管理模式, 不但能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行秩序, 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也利于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充分发挥装备优势,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维修成本。

1 以专业管理为核心提高设备作业率

1.1 坚持逢修必改的技改策略

几年来公司坚持走集约化内涵发展之路, 坚持逢修必改的技改方针, 实施量力而行, 小步快跑和滚动发展的工作策略与措施, 不断使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使设备新度系数得到不断提高。

1.1.1 坚持实施设备技术改造

坚持推进在线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改造, 及时淘汰耗能设备和落后生产工艺, 持续推进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推行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以及污染治理与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等, 集中用好资金搞好主要生产设备的计划检修。例如, 加大了维修管理的考核力度, 做到检修管理与现场设备管理三结合, 即检修管理与事故管理相结合;检修管理与技改工作相结合;检修管理与施工文明、设备保洁相结合。既提高了设备运行功能, 又改善了生产环境。

1.1.2 加快工艺结构调整

加快工艺结构调整, 目的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多年来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装备, 例如, 对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系统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 相继完成40 多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好的改造项目, 极大推进了企业工艺和装备水平的换代与升级。通过技术创新还完成了炼钢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改项目。在淘汰落后技术的同时, 还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

1.2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为确保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制定和实施以点检为核心, 以定修为基础的全员生产维修制等一系列制度, 明确了专职点检、维护点检和操作工点检的责任与要求, 从制度上构筑起管理、维护和操作者之间的利益与责任防线。通过开展努力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杜绝特大设备事故, 控制重大设备事故, 切实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等活动, 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 通过简易诊断技术的普及, 精密诊断技术的深入推进, 建立PMS设备巡检系统;结合主要生产设备的点检量化管理, 在高炉风机、烧结风机、炼钢转炉和制氧机等关键设备上进行状态监测, 开展劣化趋势分析和状态预报等工作, 既防止了突发性事故发生, 又使主要的生产设备状态受控, 保证了生产安全顺行。

1.3 实施严格的考核机制

实施严格和全方位的考核与约束机制, 目的是落实员工的岗位责任制。首先从基础工作入手, 加大设备管理的工作力度, 实行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分片管理, 责任落实到人。其次以强化监察、严格管理为原则, 以设备保养、润滑、操作、交接、安全为主要内容, 加大设备现场检查考核力度。同时坚持点检、巡检、定检制度, 严格按照三好四会的标准进一步规范保养内容, 不断提高设备保养水平。第三健全设备维修档案, 对发生故障及事故的时间、部位、原因、解决方法及过程, 都要予以详细记录和保存, 以便于日后维修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 措施得力, 不仅实现了重、特大设备事故为零, 而且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保持100%, 主要生产设备事故及故障停机率控制在6‰以下, 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 加强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人员通常面对的问题, 一是存储不足, 造成停机损失;二是存储种类繁多, 数量庞大。管理工作不规范, 备件的存储、维护保养、出入库等数据没有系统、准确的统计分析, 都会导致备件采购和库存维护的严重脱节, 造成库存积压、备件报废、库存成本增大和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等。

2.1 从制度化、规范化入手加强管理

强化备件管理, 提高备件计划的准确率, 实现到货率100%。一是大力推进备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国产化工作, 在备件制造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具模式, 例如, 为了延长备件使用期限, 采用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 轧辊堆焊及修复技术, 轧辊表面喷镀技术, 钢板钢带连续热镀锌和预保护处理技术等。二是严审采购计划, 控制订货量, 发挥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基层单位需结合本部门特点建立相应的备件管理制度, 使备件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长效化。

2.2 打好管理基础

加强专用备件管理, 为实现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例如, 厂内自供备件实行的是合同化管理;对导轮、铜管、轧辊 (辊环) 、锤头等消耗件, 实行按寿命计价方式;对图纸资料不完整、属专利产品、互换性差的专用备件, 按定点采购清单实行定点采购等方式, 既保证价格合理, 又确保备件质量稳定。

2.3 完善备件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从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仓库管理、电机管理、统计决策管理入手, 实现: (1) 公司备件的统一编码, 备件采购计划的网络申报, 以及从分厂计划委托、备件科订货计划分配、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备件到货、验收付款、出入库等全程管理和跟踪。 (2) 为业务员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辅助, 如编制订货计划时可快速查询库存量信息、历次订货信息和历史价格等信息, 能够随时跟踪申报计划与合同执行情况、实际采购数量和到货时间等。

由于实现了仓库信息的集中管理, 能准确记录备件的库区、货位信息、库存数量、库存价格, 不仅提供了全面及准确的统计报表和决策支持功能, 也为提升备件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 使库存量大幅降低。

3 实行设备点检管理

3.1 确定检查点

将设备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列为主要检查点, 并合理确定检查点的部位和数量。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是指设备的结构、工作条件、生产工艺, 以及运行管理中的重要部位和参数要点等。如果检查点选择不当或数量过少和过多, 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检查点不必过多或过于繁琐, 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检查点及检查要求一经确定, 在一定周期内不应随意变更, 可在实践中逐期完善。

3.2 确定点检项目

主要包括各检查点的作业内容, 如温度、压力、振动、泄漏、磨损情况等。确定检查项目时, 除依据其必要性外, 还要考虑点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修、检测工具的配套情况。点检项目确定后, 要立即将其列入点检项目表中。

3.3 制定判定标准和点检周期

首先根据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要求制定各检查项目的判定标准, 并要做到量化。其次根据检查点在生产或安全中的作用, 维保手册及运转、维修、故障记录等情况, 制定切合实际的点检周期。点检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 如果周期过长, 设备异常和劣化情况不能及时发现, 失去了点检意义;过短又会加大检查人员的工作量, 无谓的增加工作强度和相关费用。为此, 可先拟定一个点检周期试行一段时间 (如1 年) , 再通过对试行期间的维修记录、故障和生产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后, 再确定出有效的点检周期。例如, 空压机等设备, 要罗列出磨损周期、扭紧力矩、压力、润滑量、振动值、温度上下限、参数停机报警设定值等确切数值, 以便于检测和判定。制定的判定标准要附在检查项目表内。

3.4 确定点检人员

所有检查任务必须落实到人, 要制定各级点检人员工作责任制, 做到责任明确, 要求具体和任务落实。例如, 一级日常点检可由操作工和生产调度员负责, 因为他们在日常操作时, 对设备性能和参数状况比较熟悉, 易于发现参数变化和故障征兆, 是推行设备全员管理的最基础层。二级定期点检可由设备承包干部和机长等人员负责, 按照十字作业要求和一级点检人员需求进行例行保养、问题整改和安全排查。三级专业精密点检因工作内容复杂, 作业量大, 操作技术要求高, 应由单位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或专职点检人员共同负责, 以保证检查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根据检查情况出具权威性的一、二级点检工作核查结果和考核通报。

4 实施设备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的核心就是有计划的进行检测和适时适度的设备检修, 目的是使操作人员能够自觉按照检查程序对设备做全面检查, 及时处理一些小的故障。检修人员根据操作人员发现的一些较大故障及时进行根除。既是针对设备实际状态实施的维修, 可避免过维修或欠维修情况, 又能大幅降低在维修中投入的人力或原材料消耗等, 缩短维修时间和节省维修费用。

4.1 与点检相结合的状态维修

为了保持设备性能和早期发现异常状态, 点检标准中规定了点检项目、顺序、方法、周期及校验标准等, 点检结果都逐一记录在点检卡上, 并作为编制状态维修计划和修理作业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 对每台设备的点检标准都要进行细化, 点检卡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点检项目、项目代号、项目内容、点检方法, 使操作工能清楚的了解点检的部位和要求。下部分是由设备代号、日期等内容构成的点检表。

4.2 计划检查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4.2.1 组成课题攻关小组

根据设备出现的影响安全的故障或隐患, 成立由安全、运行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课题攻关小组, 由技术室专业人员找出故障及隐患明细, 并确定故障现象、原因及整改措施, 要体现出设备状态维修的重要性和到位性, 还要做到信息流动的准确和反应灵敏。例如, 车间的信息反馈由调度员负责, 将每天的点检情况、设备隐患以及需上级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发至设备管理网上进行反馈, 并及时将网上的回馈信息利用车间调度会传递给大家。对典型案例, 由技术人员全程质量控制, 并将其编成《案例分析》分发到各个班组进行学习, 以提高员工的检修技能, 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重复性故障的发生。

4.2.2 及时评价设备状态维修的到位性

严格按照激励机制来评价点检、维护和状态维修的到位性, 评价内容是: (1) 由操作人员负责的维保工作, 如根据运行状况进行的自查, 对查出的隐患、不良状况的处理, 以及相关记录等。 (2) 由检修人员负责的专项检查, 特别是对起重机等特殊设备的运行状况, 既要做到重点检查,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还要检查填写的检修记录是否规范。 (3) 在月底由分管设备的段长和设备员对所有设备的使用情况, 包括卫生、安全状况等都要进行全面检查, 对不达标的要纳入到当月的工作考核中。

5 重视技术培训

重视技术培训和发挥PM小组的作用, 是实施设备检修复合化管理的基础。通过技术培训在很大层面上解决了员工“无知者无畏”的问题, 既提高了点检管理的认知度, 又从激发主动参与设备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方面, 使员工能够围绕自己的工作发现不合理的情况并提出改善意见。实践证明将合理化建议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是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创新热情, 确保设备运行效率的较好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培训和轮岗机制, 加大对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力度, 注重企业人才的二次开发, 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轮训和有目的地组织考察和进修等, 加速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 还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力度, 不但从物质和时间上保证不同岗位员工能够得到相应的学习机会, 还从体制上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谐环境, 如在岗位、薪酬等方面鼓励各种人才去积极发挥聪明才智, 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 通过在设备检修工作中实施复合化管理模式的实践, 企业不仅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和操作性强的检修计划, 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监控,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且在促进设备管理和检修工作水平快速提升,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员工综合素质等方面, 也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摘要:在设备检修工作中坚持复合化的管理方针, 走集约化内涵发展之路, 深化设备点检,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以备件管理等为目标推广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 以人为本与优化结构来精心打造和谐国企。

电教设备管理工作略谈 篇3

关键词 电化教学;电教设备;技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87-02

A Brief Talk on Audio-Visual Educational Equipment Management Work//Zhou Jingj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on on audio-visual educational equipment management method, the analysis is specific t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devic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n audio-visual educational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cess. Som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bout device purchasing, using and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whole using course of equipment.

Key words audio-visual education; audio-visual educational equipment; technology evaluation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310014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而衡量现代化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开展先进的学校电化教育,它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无疑将会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浙江工业大学十分重视电化教育工作,始终把加强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其中一个重要的办学目标来看待。近几年来,随着办学理念的不断提升,职教学校投入的不断增加,办学设施的不断更新及师资队伍的不断充实提高,学校对电教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对电教设备及其器材的投入也随之日趋增大。

电教设备是电教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由于电教化教学大量采用各种电子设备及部分机电一体化小型设备(如最常见的PC机),并且电教设备的技术进步飞快,朝着集成化、精密化、自动化、多能化、技术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管理维修之间的矛盾将成为电教发展的障碍。电化设备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此研究电教设备管理使电化教学建立在先进可靠的技术基础上,对促进电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教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毫无疑问,电教设备管理主要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技术、经济、组织等几个方面。具体可分为:1)设备的选择和购置,主要从技术性、经济性及教学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选择,保证设备各项能力均能满足教学要求且价格合理;2)设备安装和调试,必须由设备供应方安装和调试;3)对使用设备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合理使用设备,减少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预防设备故障,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4)制订维护、检查、修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维护设备,检查运行状态,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5)了解最新动态,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6)做好设备的分类、编号、报废等日常工作,建立设备状态的电子档案。

2 电教设备的选择和评价

设备的选择和评价是设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由于设备使用寿命很长,设备的先天不足将伴随设备一生,对使用的影响是长久性的。设备的“胎里毛病”大大干扰了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是无法避免的。浙江工业大学有一个电脑房,自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因主机板质量以及主板与内存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修修补补不断;2010年新校搬迁,机房再次全部更新,但由于未重视“胎里毛病”,严重干扰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与学生苦不堪言。因此,电教设备的选择和评价,应结合设备的技术与经济特征,进行技术、经济双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优选出比较理想的方案。设备选择时应遵循技术和经济均合理的基本原则。

2.1 设备的技术评价

很多人选择设备有个误区,认为技术参数越高,越符合学校的需要,越体现学校硬件档次。笔者认为,还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使用要求来选择,设备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多方面因素。

1)适用性。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投影仪,其分辨率、亮度等关键指标存在于一个具体的区间,无论选择过高的指标还是选择过低的指标,都会对学生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使用在普通教室与使用在大型阶梯教室,所选择的指标又有所不同,否则会影响投影效果。

2)可靠性,指设备性能(或精度)的保持性、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等。比如PC能否长时间保持正常状态,不死机,不蓝屏等,如果在计算机打字课上发生计算机频繁死机现象,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3)维修性,指设备整体结构与部件等需要修理的系统易于维修的程度。譬如那些国际品牌的设备,零部件损坏后,因国内技术不过关而无法维修,只能等着调换,费时费钱。

另外还包括兼容性(能否与旧设备整合,以节约资源)、安全性(使用安全的保障性能关系到师生的安全)、经济性(应考虑除一次性购置费用以外的日常使用费用)、操作性(操作界面友好或易于操作)、节能性(节省耗材和能源),以及售后服务(电教设备因具有操作、维护技术性强且因为精密而需要专业维护,因此需要一支强有力的该品牌专业服务队伍做保障)。

2.2 设备的经济评价

设备的经济评价是设备管理的重要一环,不仅要考虑设备在技术上是否先进,还要考察它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然而,笔者发现,一般人总是只关注设备购置时的一次性费用,而忽视设备使用过程中以及日常维修所发生的费用。譬如某些激光打印机机身较便宜,但是耗材和零部件特别昂贵,因此使用成本相当高,原本为了省钱,现在却更加费钱。特别是一些日系品牌,往往采用这种销售策略。只有综合考虑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才能拥有技术先进而又经济合理的理想设备。

3 设备采购

目前大致的采购程序包括提交报告、确定采购方式、交货和验收。政府招投标的采购方式大大降低设备一次性购置费用,即便是金额较小的采购单,一般采取多方独立报价的方式,同时对供应方所提供的设备质量三包和售后服务具体内容也应予以充分考虑,订立购销合同明确交货地点、时间及供应方的义务和责任。验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合格不予验收,在把握不准时可以请专家协助评价。同时以质量保证金的形式收取一定押金,以在经济上保障应得的服务。

4 电教设备维修和维护

设备投入使用后,紧接着便是设备的维护与修理工作。这也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长期阶段,应该做到合理规范使用设备,根据设备磨损和故障发生规律、教学用途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维护和修理方法。

4.1 设备的规范使用

不容置疑,规范且合理使用设备,可以减少设备的损耗和故障,减少设备维修次数,提高设备利用率。为达到合理使用设备,应做好合理配置设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的任务量进行配置。就浙江工业大学而言,将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室,诸如语音室、计算机房规划在一幢教学楼内,将具有一般功能的多媒体电教室以年级段和专业为标准设置。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更有效地统筹管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据观察,导致设备损坏的原因中,有70%以上归咎于操作者,包括教师、学生。因此,协调好设备与操作者的关系,做好操作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设备人为损坏。同时,每件设备都应有专职系统维护人员对教师使用设备进行指导,必要时对学生也应该进行指导,比如使用计算机房等。

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电教室做到清洁卫生、设备布置合理。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操作规程、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等。

4.2 设备的维护

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由专职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完成设备的日常保养,特别要做好寒暑假期间的防尘、防腐、防潮、防霉工作,并定期通电以防闲置损坏。对于长时间不加使用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其状况,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对于一些带有精密光学仪器的设备,应和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要求其定期上门维护,如复印机等。

通过多年的实践,浙江工业大学电教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发展,笔者在具体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必须进一步探索电教设备管理的更加合理的方式方法,加强理论的运用和研究,让电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托起明天的希望: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1-08-20.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设备管理员工作职责 篇4

1.负责编制、细化、修订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面的制度、流程和载体,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2.检查和审核设备管理和使用方面各项报表的填写和汇总情况,负责设备方面的体系运行;

3.根据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编制设备维修/保养/检修计划,并组织和安排实施;

4.关键重要设备的使用/维护巡查;

5.制定设备大修和关键重要设备的维修方案,在报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向部门汇报进度;

6.设备抢修的组织和跟踪;

7.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提交事故报告和处理意见,并负责整改措施的实施;

8.组织实施新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老旧设备改进及外修工作等;

9.总结关键重要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经验,为新设备采购提供参考意见;

10.负责设备自制配件的计划和制作跟踪;监督和跟踪外购配件的采购进度和质量等;

11.组织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高压电器、仪器仪表、继电保护、绝缘、避雷装置等特殊装置的定期检查检验工作;

12.负责设备配件采购员和现场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安排、考核和日常管理;

13.设备维护、维修的成本控制;

14.参与设备安全管理及监督、改进工作;

15.配电室的日常管理(包括5S和日常巡查);

16.根据部门要求参与车间和技术室的持续改进工作;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档案管理

近年来, 医院医疗设备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 在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和报废管理等方面, 对医学工程科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遵守国家的各项相关法规和医院的有关制度。与设备采购人员和维修工程师积极沟通, 并参与到设备验收的工作中去, 以便收集医疗设备第一手和最完整的资料[1]。下面就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

医疗设备的档案可分为两部分:商务档案和技术档案。

1.1 商务档案商务档案包括:

(1) 使用科室的申请购置单; (2) 医院设备管理领导小组所做的设备购置论证单 (包括拟购置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否重复购置同类设备以及先进性分析等) , 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 自行规定拟论证设备的金额标准。如, 五十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专家论证; (3) 购买设备时的谈判纪要; (4) 所购设备的厂家宣传资料, 包括彩页、同类产品不同厂家的性能对比表, 报价单等; (5) 如为招标购买的产品, 应有招标文件 (包含相关资质) 和中标通知书; (6) 如不是招标购买产品, 应单独索要相关资质, 包括:设备的注册证和注册登记表, 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经营企业的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 要有3C认证证书.属于计量器具的, 要有计量器具许可证, 属于压力容器的, 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7) 设备的购置合同或协议书及配置清单; (8) 如为进口设备, 要有委托代理进口协议书、外贸合同和检验检疫证明; (9) 如为科研免税产品, 要有免税申请表、海关出具的免税证明等; (10) 设备到货后的装箱单和安装验收报告。如在清点货物过程中发现有些部件缺失, 应由厂家安装工程师写下补充说明并签证确认。

1.2 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包括:

(1) 设备的中、英文使用说明书及演示光盘; (2) 设备的维修手册及光盘; (3) 设备的应用软件; (4) 设备重要维修或保养的工作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简单的文件管理员, 而应该是懂医学工程技术的工程师。这样, 在设备验收的过程中, 能够更好的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和交流, 做好设备的清点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有时候安装报告的不完整和技术资料的缺失常常是由于档案人员没能在现场参与拆箱和安装工作而造成的[2]。档案收集和整理完毕后, 填写归档目录, 并装入档案盒, 按照规定进行保存。

2 完善医疗设备档案

医疗设备档案建立后, 并不代表工作的完结。如果有部件缺失, 还要进一步追讨, 并将相关文件存入档案。在设备到货开箱清点时, 常常因为各种原因缺少某些附件或辅助器械。例如进口医疗设备配国产电脑主机和显示器时, 这些国内采购件不能同时到货,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监督公司工程师详细写清暂时缺少的部件的名称和数量, 并留下姓名和电话, 便于以后进一步联系。当这些缺少的部件到货后, 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欠条归还公司工程师, 并将这些部件的装箱清单、说明书等资料归入档案, 同时还要在归档目录中标注延期到货日期和归档日期[3]。如果有增加硬件或软件升级等情况, 还要继续追加相关硬件的说明书和软件光盘。现在, 许多医疗设备经常要进行软件升级, 或根据临床需要加装一些功能模块, 此时.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能够及时将这些升级软件的光盘和硬件的使用说明书等补充进档案, 并在备注一栏中注明"软件升级"或"硬件加装"等字样和归档时间, 以利于在日后档案查找过程中一目了然, 起到快速检索的作用。

3 严格医疗设备技术资料的查、借阅制度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独立的, 而是为了更好地辅助采购和维修t作的进行。因此, 查阅和借阅档案是经常的事情。对于查阅资料的, 要有档案管理人员陪同, 当时翻查资料, 当时回收。对于借阅资料的, 应由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填写借阅表, 包括借阅文件的名称, 借阅时间, 借阅人所属科室, 并由借阅人签字, 留下可以联系的电话号码。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向借阅人明确借阅时间。并在借阅规定时限前督促归还。严格档案的查、借阅制度, 有利于了解资料的去向, 便于日后追讨, 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4 报废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报废后, 有关人员要及时通知档案管理人员。由梢案管理人员根据有关法规, 在科室领导和医院档案室的指导下, 进行合理的处理。一般仪器设备报废后, 档案延续保存一年, 之后由医院档案室人员和医学T程科档案管理员共同进行销毁.并在销毁档案登记本上注明报废设备名称, 生产厂家, 购置金额.购置时间, 报废时间和档案销毁时间, 然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确认[4]。如经科室领导和医院梢案室人员确定该报废设备的资料仍有一定留存价值, 可继续留存档案, 并在档案中注明该设备"已报废"和"档案继续留存"的字样以及设备报废时间。

5 关于档案计算机化管理的探讨

现在的档案管理基本上延续了多年前的手工操作, 使用账册式的档案目录, 存储的多数资料是纸质文件。而且, 医院的设备档案与设备资产系统是两套系统, 没有过多关联。希望随着医院对医疗设备档案T作的重视和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医院的需要, 能够进行设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同时能够将设备档案与设备资产系统联系起来,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总之,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T作是医院档案管理乃至医院科学管理T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科学引进和正确使用医疗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促进医院业务建设的发展, 提高设备投资的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医院各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加强管理, 同时,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责任心, 用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能更好地为医院建设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燕玲.试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疗装备, 2005, 18 (7) :33-34.

[2]王晓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10) :40-41..

[3]刘吉福, 等.医院医疗设备台帐信息系统的开发[J].医疗设备信息.2007, (8) :33-34.

探究如何加强建筑设备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建筑设备;危险隐患;质量管理

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产、生活和其他工作服务的各种设备设施系统的总称,是现代建筑功能得以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筑给水排水、采暖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热水及燃气供应、建筑电气、建筑弱电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发重要。

民用建筑包含两部分,公共聚集区和住宅区。公共聚集区是指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舞厅等场所,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购物、住宿、娱乐环境的同时也会因为要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设施,增大了电气火灾发生的危险性; 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必然用到更多更新的家庭电器产品,与这些电器产品直接接触的绝大多数是仅有使用常识而不具备电气专业知识的普通人群,不规范的用电习惯和移动延长插座的滥用等也使家庭电气火灾的发生率在逐年提高。

一、发生火灾的一些统计资料

根据确切的有关数据统计,仅201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共发生火灾95,336起,死亡898人,受伤488人,直接财产损失近 5 亿元,可见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国务院已制定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一系列的防范和救助措施,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对火灾防范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使全国火灾发生趋势稳中有降。然而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却在逐年递增,初步统计,约为 10 年前的 4—5 倍,占火灾发生数目的四分之一以上。在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中,其原因电气设备占10%,线路占52.0% ,用电设备及器具占 36.4% ( 其中照明器具为10.6%) ,其它为1.6%;在重、特大的电气火灾中,其原因短路占52%,过负荷占 4.6%,接触不良占 12.6%,过热占18.5%,漏电占 1.8%,雷击占 0.5%,电气故障占 10% 。

大部分电气火灾事故是由于对电气设备运行人为地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譬如忘了断开电热设备电源、在电热器上烘干衣服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用电酿成火灾的典型案例;使用未经检验的、不符合制造规定的电气设备和装置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另一个危险根源,譬如,白炽灯泡( 或其它发热量大的光源) 和电热器等由于温度过高而引燃了周围可燃物;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导线过载、过电流保护装置特性差或短接导线保护开关、熔断器等引起了电源短路和接地故障。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电气火灾隐患。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对于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管理与监督,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常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一)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 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设计管径一直; 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 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首先,施工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安装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质量交底目前通过检查仍然是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脱节,与实际现场施工项目脱节,起不到真正指导施工作用。内容空洞,仍然大量抄自国家标准、设计说明和地方工艺标准,没有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但仍然顺利通过各级审批和监理的认可。有相当工程是同一专业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分包,分包单位各编各的施工方案,互不交底,相互矛盾,同一个工程没有统一质量控制管理。有的施工方案甚至不能称为“方案”,就是“原则指示”,没有具体的质量、技术成品保护措施,没有施工进度计划,缺少认真审查,也无法执行贯彻。这种现象年年讲,但改进不大,原因主要是“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施工项目甚至没有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很多又是从设计院退休或其他非施工单位转业的人员,缺少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所以不能真正起到把关、控制质量管理的作用。其次,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工人,真正的暖卫及通风空调技工很少,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一方面是施工中使用的大多数是农民工,所以操作质量难以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数施工企业缺少企业工艺标准,尤其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方面,老的工艺标准没有这些内容。

四、结语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备的发展日趋复杂与完善,建筑设备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果把建筑结构比作建筑的骨架,那么建筑设备就是建筑的神经、血管和内脏。它不断地向建筑物提供所需的能量,使之具有生命力,同时在接受着各种信息的同时不断发出指令,使这个建筑具有一定的智力( 智能建筑) 。而且现代建筑中建筑设备费用约占工程总造价的 20% ~ 35%,有的甚至达到70% 。因此,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一样重要。

就建筑设备本身来说,随着我国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的不断建立,城镇各类民用建筑的兴建,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基本建设工业化施工的迅猛发展,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还有各种智能建筑设备的更新。同时,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建筑设备技术也受到交叉学科发展的影响而日新月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保障生产安全,充分发挥建筑物的适用性来满足使用者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昶权.建筑设备安装管理措施及未来发展展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

[2]刘生财.探讨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上一篇:春节温馨贺词参考下一篇:公共政策失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