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学习--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德学习--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精选8篇)

师德学习--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 篇1

小西港学校何灿琼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日俱增,教师作为教育的真正实践者,必须履行自身教育的重任,尽到教育的责任。只有正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定位,准确而又科学的运用教育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用有意识的教育达到无声的教育境界。

目前老师主见丧失权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资讯多元化的结果。现在的学生资讯来源可多了从小家长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长期下来,某些学生的单项 学科的能力可能超过了老师,老师的权威自然丧失。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信赖度以大大降低。

师德学习--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 篇2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 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和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 不以权威、监督员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 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 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给学生一个宽松、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 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 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证明, 只要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 我们就应该支持和鼓励。

二、采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

教师如果长期占据课堂中的“主讲”地位, 学生被动地听记, 教学过程乏味, 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生心理,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 并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创设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

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 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通常, 学生心理有压抑, 往往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支持和理解, 也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来实现心理活动的迁移, 在活动中忘却过去, 找回无忧无虑的自我。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文娱活动、运动会、主题班会、郊游等等。通过这些活动, 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意志,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倾诉心声, 化解郁闷, 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

儿童在学习时既幻想学习成功后父母怎样喜欢、小朋友怎样羡慕、左邻右舍又怎样笑脸相迎的美妙场面, 也怕因失败而受到父母的斥责、同学们的嘲笑、左邻右舍的幸灾乐祸等。因此, 产生了“一定要好好学习, 认真读书, 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的想法。但是如果遇到困难而学生没有能力自己解决, 就会有热情能否胜过困难的心理活动。如, 问题学生总是遭到失败, 成功从未光临过, 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我从来成绩就不好, 这一次也是照例失败!”如果这种心理压倒一切, 那么成功的梦幻自然就消失殆尽。

而成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 它能极大地激起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更需要这种成功感来鼓舞他们学习。

例如, 班级里总有一些“被老师遗忘”的同学, 他们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 就算被老师叫起来回答, 也常常是呆呆地站着, 不敢回答。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经常提问他们最简单的问题, 这样他们也赢得了同学的赞许。经过成功的体验后, 让他们知道别人做得到的事情自己也做得到。这种成功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 推动了第二、第三次的成功。多次成功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 逐渐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幼儿快乐

当今的教育已由封闭式逐渐向开放式发展,强调刨设开放的学习空间,建立互动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建构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放羊式的学习,它有更深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本身具有“渴望学习”的意识,能自觉地从事活动——专心地看、坚持地做、主动地想,积极探究遇到的问题。对孩子来讲,在其成长的每一步,都显示出他作为天生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那么,如何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呢?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打好角色游戏的基础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有其特点,不只是认识事物间的关系,还要求幼儿认识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关系。

在角色游戏“医院”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说说平时去医院看病时的情景,包括与医生间的对话,医生有哪些行为等,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在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介绍医院中看病的一些器材。紧接着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在原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幼儿玩得有声有色。

可见,生活经验特别是反映游戏中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对幼儿充分参与角色游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引导幼儿评价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成长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合理的评价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总结和反思。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是幼儿自我能动性的表现,能表现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可以说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幼儿自我的成长。然而,游戏中,幼儿对游戏仅停留在感性的过程,而无法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无法实施幼儿在游戏中的自我成长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实现游戏中的预防性评价。在游戏前就引导幼儿建立游戏规则,使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好,哪些是不好的。教师要抓住相对典型的事例,在游戏中及时引导幼儿加以评价,以起到树立游戏榜样、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三、让材料吸引幼儿自主去探索

每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欲望,怎样才能引起幼儿主动去探索呢?

在《树叶变变变》活动中,课前,我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树叶。一早,孩子们都拿着一袋树叶来学校了。上午课开始了,我拿出孩子们带来的树叶,孩子们便纷纷议论开了:这是我带来的树叶、这个是我摘的等等。“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的树叶‘宝宝’来给小朋友们变魔术了,你们喜欢吗?”幼儿们听到后,都安静下来。于是,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把两片树叶整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条小鱼。幼儿睁开眼睛,“哇,小金鱼……”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之后,我请学生观察哪里是尾巴,哪里是身体。又请一学生上来添画金鱼的眼睛和嘴巴,把它变得更加形象。幼儿们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动手将树叶拼凑、组合。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在桌上摆放各种形状的树叶,让幼儿进行组合,有萝卜、帆船、太阳、金鱼等等。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

四、提供幼儿实践操作的机会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而操作正是架设主题和客体之间的桥梁,对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具有极大的意义。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陀螺》中,我们为幼儿们准备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纸片陀螺。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后,让幼儿们自由地探索、讨论这三种形状的陀螺在转的过程中都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在记录表中记录下来。在试验前,大多数的孩子都认为什么形状陀螺就会转出什么样的形状,但在试验后,大家却惊奇地发现:不管什么形状的陀螺转起来以后都是圆形的。

五、激励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时,我们选择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回去后自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下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对比结果。第二天,辰辰问我:“老师,昨天晚上我折了很多小纸船,为什么有的浮起来,有的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来家里写字纸不多,她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因此沉到水底。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内容吗?我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时间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地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对比。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让孩子快乐成长 篇4

孩子的健康我想不需要更多的强调了,孩子以后的一切发展都建立在孩子健康的基础上,而孩子的健康我个人认为包含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上的健康强壮,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身体机能的了解来判断和加以改善,心理上的健康也亦然,我们可以通过我们对孩子心理上变化来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目标,让孩子更好的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并在良好的心态下面对学习和生活。

我的女儿妞妞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自尊心强,有些胆小,有些内向。说实话,她的成绩并不理想。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妞妞的学习状态属于慢热型,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学习过程中需要她认真,重复练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行,这点上妞妞做的有欠缺。每次孩子没考好的时候也很难过,有时候她认为自己明明认真学了,为什么还是考不好,几次下来孩子有了情绪。这时候其实我也很着急,但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多的表现不满的情绪,我需要的是鼓励孩子,让她完成她的心理建设,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和树立学习信心,让孩子知道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妞妞也有几次考的不错,我并没有特意的表扬她,知识告诉她这才是她该有成绩,并不需要特别的表扬。这就是她做到了认真,专心,不畏难的结果,那么以前她没有考好的那几次是不是也说明了她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努力呢?!

我见过因为父母的要求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让孩子变得怕学习,变得自卑,不和老师家长同学交流。这样的情况就说明了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如果这时候家长还是一味的强调成绩而不去发现孩子心理上显性的问题,那么就会让孩子生活在压抑,痛苦之中,这样的状态孩子是根本不能够正常学习的,更遑论快乐的学习了。长久下去孩子将不在信任家长,老师,学校,认为自己的一切痛苦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本能会让他们逃避学习,逃避家庭和学校。其实基础知识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有的学习的很快也很好,有的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慢,接受能力也比较弱,但是只要孩子们愿意学,家长再针对孩子的特点给予有力的帮助,假以时日你会看到孩子带给你也是带给他们自己的惊喜!

我认为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严肃的,还有可能对他们来说是繁重的,但是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学到知识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拥有知识的人是非常快乐的。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才是培养孩子的第一步。考试成绩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却能代表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状态不好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调整,一起来改进。孩子,妈妈还是那句话,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不管你学什么,你感兴趣的是什么,只要你认真就一定能收获学习带给你的快乐。孩子,学习的快乐将影响你的一生,妈妈可以不看重你的一两次成绩,让我们一起成长,为了你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

如何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篇5

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孩子要是从小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内心的话,能够有效地提高婴儿的智力开发及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一、爸爸妈妈首先要有积极的情绪,然后再感染孩子

爸爸妈妈的情绪对孩子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不能把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烦闷带给孩子。有的新妈妈难免有很多的不适应,所以她们总是会觉得十分疲倦,睡眠不足,精神抑郁。不过,生活是充满爱的,只要爸爸妈妈能够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那么一定能够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二、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玩游戏的时间

如果说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面,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满足就是更重要的事情了。

孩子天生就喜欢玩,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游戏能够带给孩子乐趣,同时也是孩子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所以对孩子来说,在玩游戏的时候,孩子是在学习,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

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脑和全身各个器官其实都是比较活泼的,这是一个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身体协调活动,能够让孩子的四肢变得更加发达,更加协调。如果不停传授给孩子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那么会让孩子没有时间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些研究发现,孩子学习地太多,缺少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会让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提高积极性

在比较传统的观念里,养育孩子都是妈妈的事情,爸爸只要负责赚钱就可以了。不过,通过最近的研究发现,爸爸对于孩子的照顾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爸爸从小就照顾孩子,能够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机灵、好奇、愉快。

爸爸对于孩子的照顾,能够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通过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研究发现,爸爸要是能够经常和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让孩子能够开怀大笑的话,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更加活泼、开朗。

四、爸爸妈妈最好能够让孩子经常跟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

经过相应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候,会表达出更多的、明显的积极情感模式,积极言语、表情、动作会多一些,整个人也会更加活泼开心。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孩子会感觉到很孤独,爸爸妈妈不妨带着孩子去拜访一些亲友,或者让爱孩子去邻居家玩耍,也可以让孩子跟公园里面的同龄孩子一起玩乐。

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2 篇6

刘国明

我是高安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恒桢的父亲――刘国明,是一名长期从事监狱教育改造及心理咨询工作的狱警。我的妻子是一位下岗在家的家庭主妇。这次闻听女儿被评为“星级”好少年,我很荣幸,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努力带给我的快乐和荣誉。借此机会,我来谈谈我的教育心得,一点拙见,请别见笑。

我们对女儿的培养,遵循的主要理念是: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在对孩子的培养上,父母应该如何决定培养孩子的方向、规划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我的内心告诉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上,不只是怎样使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得高分,而是要使孩子能快乐、成功,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群几方面均衡发展,并且适应未来的时代。如果我们还用老一套僵化的培养方式,非但无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可能拖子女的后腿,使孩子只知死读书,甚至在起步时就已经落伍。由此,近几年来对女儿刘恒桢的培养,在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注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这两个说法,我和妻子是很认同的。所以,从小对女儿的培养,特别注意通过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义、助人为乐,首先家长自己就应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我和她妈妈都是热心肠的人,谁有什么困难总是竭力帮忙;与人交往,总是热情友好,从没有跟人红过脸,有过过节。我们夫妻关系和睦,教育理念一致,家庭氛围良好。孩子生活在这样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体会到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情感。另外,我们不断进取,自觉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最新知识,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争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成绩,是对孩子最好的精神激励和最佳的行为示范。孩子受父母的熏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所以,我的孩子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具有坚毅自立、有内在自信心而寻求生活独立的个性心理品质。我的女儿课外学了古筝、英语、奥数,课余时间很紧。为了不误学习,我们要求女儿

做每项事都必须计划好时间,形成强烈的“有效率才能赢得时间”的概念。有一次,我们要女儿挑战一天做完15张数学试卷。没想到她居然挑战成功,晚饭时我就煎了两个荷包蛋作为奖赏。现在,她读六年级,学习任务比较重,尽管有的的孩子连学习任务都完不成,但我的孩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且没感到很累。她每天还能自己调配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呀!

2、注重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向的光源,它能保证人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情况是:在身体(身高、体重达标率)和智力发展(发展速度、知识面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任性、自私、孤僻、粗暴、自大等。此外,从调查资料中还发现,这些缺点的产生决非完全因为“独生”,而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所造成的。因此,在幼儿时期如何科学地对独生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和妻子都一致认为,孩子要有学习生活的快乐和身心的健康,首先最基本的也是根本的,就是必须加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孩子有健康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对女儿思想品德的教养方面,我们特别注重孩子孝心素养的教化。“百善孝为先”,我们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从我们身上学习怎样敬老、怎样尽孝。所以,每到季节变换时,我们为年迈的父母添置衣物时,总是要带上女儿,让女儿一道挑选款式、颜色,让女儿参与孝心活动;每当节日,都会和女儿一同拨通父母的电话,告诉她怎么向爷爷奶奶说祝福的话语。女儿耳濡目染,现在也懂得孝敬我们了:桌上做了好吃的菜,首先夹给我和她妈妈吃;父亲节、母亲节还会送上贺卡或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最让我感到的是,她还帮我俩洗脚呢。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又来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不仅成了孩子孝敬的对象,更成了孩子学习的好榜样。愿每个家长平常都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并帮助孩子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共同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

我告诉孩子爱父母亲人,感恩父母亲人,这还远远不够,还要爱自己的老师、同学以及一切值得爱的陌生人,甚至于团体、集体、社会等。所以,我的孩子从小就有爱心、有同情心。走在路上,看到了小孩摔倒,会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前搀扶;看见了穷人乞讨,会毫不吝啬地捐上身上仅有的零花钱。来到学校,看到同学有不会做的题,主动上前讲解;听说要为某某个人或集体捐款,她一马当先,总是捐得最多最早(我家并没有多少钱,这些钱都是她的压岁钱和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身处社会,她每个双休日,都会主动打扫楼道;每年,她

都会选定一个日子,让我们陪着上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上特教学校为特殊的伙伴讲故事。我真的很庆幸,从小,我孩子纯洁的心灵就种下了“爱心”“感恩”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3、注重孩子良好心智的完善。

家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在对女儿的培养中,我深深认识到:孩子健康身心的长期培育和智慧潜能的有效开发,是保证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充分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工作的相关体验,结合对女儿培养实际,着力培养孩子的心智素质,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准。我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的分数和名次,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考差了点,就批评。这样,我的孩子总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参与考试,由于没压力,结果反而非常好。作为家长,我深知道未来社会最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我们总是鼓励孩子能够有创见,平时总是极力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我很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允许孩子与家长辩论,家长错了就放下架子认错。完全听话的孩子心理一定是不正常的。我们家中的事常常和女儿商量讨论。我们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听故事、学画画、弹古筝、练跳舞,甚至玩游戏,孩子都乐此不疲,这些都有益地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开发。

4、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孩子的技能。

对孩子培养的教育方法上,除上面体会到的以外,我还注意让孩子在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紧密地与生活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联系实际。让孩子生活在快乐、成功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成功的目的是为什么?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为实现理想。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脚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获,是在每一刻都在寻找快乐。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孩子的天分在哪里?孩子能否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只有在快乐、成功中去寻找!学习中求“知”,更要注重践“行”。所以,我非常注重对女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更多的企望是想让孩子在践“行”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得到快乐,在成功、快乐中健康成长。譬如,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我就让她在学画画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如,发现女儿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天分素养,我就鼓励她参加演讲、写作比赛。多年来,女儿参加省、市比赛获得许多奖项。成功的快乐,使她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显然,是强调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了。近一年多来,我根椐女儿兴

趣发展实际,也引导她做了一些课外物理实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她的动手能力。

打造快乐课堂 让孩子快乐成长 篇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用心创造的学习环境中, 兴致勃勃地走进语文世界, 在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来。比如《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哲理性很浓的课文, 相对来讲学生要理解比较困难, 因此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应该大胆创设情境, 用出示实物树叶的方法, 把学生带入一个由绿叶创造的诗情画意中, 用抒情的语言介绍绿叶的平凡而壮丽的一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想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 都能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 充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 如果学生目光熠熠, 小手林立, 充分由兴趣而生学习的热情,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文本, 倡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中介,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 要重视教师的指导, 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多样地、充分地参与, 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让学生主动去讨论, 让学生主动去研究, 让学生主动去了解, 让学生主动去获得。以《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为例, 在学习原野热闹这一特点时, 老师就可以组织孩子们小组学习的方式,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来交流课前所收集的北大荒的资料, 让孩子们在图片、文字中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体会北大荒人的喜悦心情。也可以小组内分别扮演北大荒不同的植物, 用表演的形式来赞美北大荒的勃勃生机。形式多样, 但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学生以文本为依托, 进行自主学习。事实证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 如鱼得水, 这样获得的学习结果比教师填鸭式给的要深刻得多。

三、搭建平台, 扩大生活范围

合作交往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孩子们在合作交往中享受到了快乐, 同时又创造出了快乐。孩子生活在社会中, 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就要具备最基本的交往能力, 学会和他人共同生存, 合作完成工作, 并且共同分享成功带来的快乐,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 恰恰缺失这一点,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提供开展各种孩子们之间合作交往的机会。比如, 同桌间共同完成对课文的朗诵;在一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 感受互相关爱, 使他们懂得欣赏别人和被人欣赏都是值得快乐开心的……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 让孩子在各种交往中获得这样的经验:献出的是爱心、善心, 得到的是快乐。

四、拓展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

今天的社会, 是信息化的社会,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 使我们的眼睛感到无所适从, 这对我们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面对难以计数而又日新月异的“书”,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要学会学习, 学会收集、处理、运用、传播信息, 要学会快速、高效地阅读和表达, 而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丰富的语文世界, 要打通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应该为学生在课内外所学的内容搭建一个交流、讨论、质疑的平台。比如学习完《雾凇》一篇课文后,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让学生把在课堂上的所得转化成一份导游稿。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孩子们, 吉林市自1991年起, 每年举办一次“雾凇冰雪节”, 吸引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 因为游客太多了, 所以专业的导游都忙不过来了, 主办单位想到我们中间来选一些小朋友当志愿者, 去给游客当讲解员, 大家想不想参加?大家先准备一下, 想想:你怎么向游客介绍这美丽动人的雾凇呢?课堂最后还可以布置孩子们去收集全国各地的“奇观美景”, 组织开一次“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我想, 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幕后导演, 应该随时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 突出孩子们的所学, 巩固孩子们的所学, 创新孩子们的所学。只有这样, 孩子们才能慢慢具有创造能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红星评价,让孩子快乐成长 篇8

评价案例

刚开学,学校就让我担任三(4)班的班主任。面对这样一个新组威的班级,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让孩子在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发展的集体中播种阳光、收获阳光。怎样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呢?我反复思量着。

如今提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评价应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想来想去。我有了主意。我首先找来了粉红色的彩纸,在教室的一角贴上,每个学生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并给它命名为“看我的,我能行”。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首先祝贺你们成为荷城小学三年级(4)班的一员。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只要你尽力了,你就能做最棒的你自己!就能品尝到学习和挑战的快乐!如果你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如果你认真地打扫卫生,如果你积极锻炼、积极做操,如果你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如果你有了进步……你就会得到一颗红星。当你得到10颗红星,你就可以用10颗红星来换一面红旗,并把它印在‘看我的,我能行’这个光荣榜上。当你获得的红旗达到自己所在学习小组的标准时,还可以把自己的相片贴在‘小天使之窗’那里。让我们一起努力:我做最棒的我!”听我这么说,大家叽叽喳喳地议论,有些学生还问得特别仔细,显得特别兴奋。

这项活动分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激励:小进步。奖一颗“红星”;用十颗“红星”换一面“红旗”;荣登“小天使之窗”。同时也给学生一个约束:有不良行为。出示“黄星”并回扣一颗“红星”。“红星”代表对学生点滴进步的激励,“黄星”代表对学生过失的一种警告,以鞭策他们及时改正错误,而“红旗”和荣登“小天使之窗”是最高奖励,代表荣誉与收获。

案例反思

“红星”制度一使用,学生就非常喜欢,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了红星的魅力,它让学生有了不断进取的动力。这项活动在班里开展之后,班里不断出现可喜的变化。学生们盼望着能早日把自己的相片贴在“小天使之窗”那里,更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实际上。“红星”制度无形中给了老师一个着意观察学生的机制,促使老师留意学生的点滴进步,尽力给学生适当的赏识、期望、引导,从而让教师做到——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严格要求学生。正如布鲁姆所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生以“红星”换“红旗”的时候还有一个程序,那就是让他面对全班同学说说其中一颗星得来的经历,目的是让孩子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黄星”的设计,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获一次“黄星”,扣回一颗“红星”,如果孩子在一周内没犯同样的错误,收回“黄星”并返还“红星”,还在当天放学前及时宣布表扬。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过错有一个情绪的体验,也感受到获“红星”的可贵。使用“黄星”,最能体现出对后进生的尊重,后进生得到表扬后。进步是很大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对于那些因为表现不好而感到自卑的学生,教师更要小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更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孩子虽有不良行为,但这只表示他形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消灭”或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在接纳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抚慰学生脆弱的心灵。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我是受欢迎的。如果消除了不良行为,我会更受欢迎”“我能做到”“我做最棒的我”时,学生也才会更积极配合,并寻求改变。在这过程中,我坚持运用“小步子原则”来让这部分学生获得“红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最终改掉了不良的习惯。在这方面,我对刘柏君、卢业扬这两位学生的变化感触是比较深的,因为正是运用了这种方式,他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他们原来都比较贪玩,上课容易开小差;与同学游戏动作比较大,容易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作业很潦草。学习态度不端正。后来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主要原因还在一个“玩”字上。我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开了“小灶”,只要有一点小进步,就奖励“红星”给他们。同时,和他们约定好:在他们有不良行为时,老师会对他们眨眨眼睛,用眼神提醒他们;如果忍不住又发生了“失控”现象,就要为全班同学表演个小节目,表演得好的,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并奖励一颗“红星”。由于我坚持运用“小步子原则”,这部分学生有较多机会获得“红星”。从而挖掘了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战胜了自己的假、恶、丑,点燃了他们积极的欲望之火,掀动了学生心灵深处高尚的感情波澜,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他们“不良”行为,在老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中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上一篇:开学第一天小学日记下一篇: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