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2023-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浅谈新时期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重点

摘 要 在创新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基础上,要抓紧学科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教育。笔者认为,教书为次,育人才是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生受用的学习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为了达到此目的,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好一些重点教学环节去实施。

关键词 现代教育 生物课程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建立探究式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语。如上课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这样旁征博引,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先要引导学生针对课堂讲解要点提出问题,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笔者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双方的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大力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研究性极强的学科,这就少不了有更加生动的教学手段辅助。每一个概念、定义和“真理”的形成,都经过了先辈们千百次的实验和推理证明。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学好生物学科,必须把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突出出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实验课开始前教师的角色定位。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高度,意识到动手实验的重要性。要真正懂得,好的实验室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讲足、讲全并且开足、开全教材中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的全部实验。对于实验课的设计来讲,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章节之中的实验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提前做好备课和其他充分准备,保证实验活动课时间,防止理论教学挤兑实验教学课时的情况发生,切实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课程配套的《生物实验手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把实验目的分析透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本次实验到底做什么,课后应该得到和收获什么,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并把一些注意事项介绍给学生,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都能自主设计好自己的实验步骤,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课的主体,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讲解实验目的和过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的方向: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获得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等过程的亲身体会。

(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向。在学生亲身参与操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新价值的问题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必须遵循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力争给每个学生操作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一边动手实验,一边动脑思考,互相探讨并彼此启发。

实验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谈论归纳,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民主讨论的科学作风,以及严谨、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课的量化考核,更能促进学生重视对自身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客观地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进行教学总结,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三)初中生物教学要植根生活的土壤。初中生虽然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但是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态度和喜好。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实验,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例,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科研究的实质,掌握生物知识。

以社会生活为例,伴随着人口剧增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这些已经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高度关注。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和表达,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也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课程标准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撇开书本上展示的,不照本宣科。因为,在生活实际中,很多实验对象和需要学生认识了解的生物种类不少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例如讲萝卜条在盐水里会失水,在淡水里却会吸水这一问题时,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也知道黄瓜放在水里会吸水的现象,这样兴趣就来了;又如在讲解鱼类时,很多学生自己也在家养金鱼,这样他们对鱼的形体构造特点会更有兴趣,学习得就更快;再如植物生长这类教学课程,很多学生都有家在农村的亲人,都可以从他们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种植中了解知识,在讲解时他们更能全神贯注。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萍.初中生物实验特点及目的[J].科海故事博览,2011,(02).

[3]曾奎科.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2011,(23).

作者:张洁

第2篇:初中英语知识总结-短语、词组和重点句型归纳

初中英语知识总结

-短语、词组和重点句型归纳

[短语、词组归纳]

由动词开头构成的短语、词组很多。复习时应分类处理:

一、动词+介词: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后。

1.look at 看 ; look like

看上去像 ;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 听

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 5.speak to„对„„说话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

A.动词(vt.)+副词。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记下。 B.动词(vi)+副词。此类短语属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

1.come on赶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进来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三、其它类动词词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词+名词/代词”所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现将Unitsl-16常用的介词短语按用法进行归类。

1.in+语言/颜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穿着„„。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队/班级/年级”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时间。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书桌/铅笔盒/卧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 (非树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为树本身所有)”。

6.i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凹陷进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指墙的表面)”。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学)/at home(在家)应注意此类短语中无the。 8.at + 时刻表示钟点。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为“像„„这/那样”。

1 10.of短语表示所属关系。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词等,表示方位、处所。

12.from与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为“从„„”,后者意为“到„„”。

另外,以下这些短语也必须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点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为“我认为„„”,是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态度的一种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为“把„„给„„”,动词give之后可接双宾语,可用这两种句型;若指物的宾语是人称代词时,则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3.take sb./ sth. to„意为“把„„(送)带到„„”,后常接地点,也可接人。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为“一个是„„;另一个是„”,必须是两者中。 5.Let sb. do sth. 意为“让某人做某事”,人后应用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其否定式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与Let us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听者在内,后者不包括听者在内,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为“帮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宾补,后者用介词短语作宾补,二者可以互换. 7.What about„?/How about„?意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或征求对方的观点、意见、看法等。about为介词,其后须接名词、代词或V-ing等形式。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为“该做„„的时间了”,其中to后须接原形动词,for后可接名词或V-ing形式。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为“喜欢做某事”, 前一种句型侧重具体的一次性的动作;后一种句型侧重习惯性的动作,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为“让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应接动词不定式,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为“把某物给某人看”,该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点。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为“把某人介绍给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则是“向某人作介绍”。

[重点短语快速复习]

1.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2. either„or„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

既不„„也不„„ 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国清茶 5. take a seat 就坐

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 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

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

10. at the end of在„„的尽头,在„„的末尾 11. wait for 等待 12. in time 及时

13. make one’s way to„往„„(艰难地)走去 14. just then 正在那时 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2 16. go wrong 走错路 17. be/get lost 迷路

18. make a noise 吵闹,喧哗 19. get on 上车 20. get off 下车

21. stand in line 站队

22. waiting room 候诊室,候车室 23. at the head of„„在„„的前头 24. laugh at 嘲笑

25. throw about 乱丢,抛散 26. in fact 实际上 27. at midnight 在半夜

28.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玩得愉快 29. quarrel with sb. 和某人吵架 30. take one’s temperature 给某人体温 31. have/get a pain in„某处疼痛 32. have a headache 头痛

33. as soon as„ 一„„就„„ 34.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干某事 35. stop…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36. fall asleep 入睡

37. 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复地 38. wake up 醒来,叫醒 39. instead of 代替 40. look over 检查

41. take exercise运动

42. had better(not) do sth. 最好(不要)干某事 43. at the weekend 在周末 44. on time 按时

45. out of从„„向外 46. all by oneself 独立,单独 47. lots of=a lot of 许多

48. no longer/more=not„any longer/more 不再 49. get back 回来,取回 50. sooner or later迟早 51. run away 逃跑 52. eat up 吃光,吃完

53. run after 追赶

54. take sth. with sb. 某人随身带着某物

55. take(good) care of…=look after…(well) (好好)照顾,照料56. think of 考虑到,想起

57. keep a diary 坚持写日记

58. leave one by oneself 把某人单独留下 59. harder and harder 越来越厉害

60. turn on打开(电灯、收音机、煤气等) 61. turn off 关

[重温重点句型]

1.So + be/助动词/情牵动词/主语.

前面陈述的肯定情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到这种倒装结构,表示“另一人(物)也如此。”前面陈述的否定情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Neither/ Nor + b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这种倒装结构。 注意:“So+主语+be/助动词/情态动词.”这一句型常用于表示赞同,进一步肯定对方的看法,表示“的确如此。”“是呀。”

2.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crossing. 这一指路的句型意为“在第一/二/„„个十字路口向右/左拐。”相当于Take the first /second/„turning on theright/left. 3.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

此句型表示“干某事花了某人一段时间。”其中的it是形式主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主语. 4.„think/find + it + adj. + to do sth. 此句型中的it是形式宾语,不可用其它代词替代,形容词作宾语的补足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宾语。

5.What’s wrong with„?

此句型相当于What’s the matter/ trouble with„?后跟某物作宾语时,意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后跟某人作宾语时,意为“某人怎么了?” 6.too„to„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否定句时,常与简单句too„to„(太„„而不能„„)进行句型转换。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肯定句时,常与简单句„enough to„进行句型转换.

7.Sorry to hear that. 全句应为I’m sorry to hear that. 意为“听到此事我很难过(遗憾)。”常用于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遗憾之意。

[重点句型、词组大盘点]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过去是一位汉语老师。

[用法] us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经常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含有现在不再如此之意。 [搭配]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比较]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某事。

2.…return it sooner or later. „„迟早要将它归还。

[用法] l)sooner or later意为“迟早”、“早晚”。

2)return此处用作及物动词,意为“归还”,相当于give back. [拓展]return还可用作不及物动词,意为“返回”,相当于go back或come back。 3.No matter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无论天气„„

[用法]no matter what 相当于whatever,其意为“无论什么”,引导状语从句。

4 [拓展]类似no matter what的表达方式还有: no matter when无论什么时候

nbsp; nbsp;nbsp;no matter where无论什么地方 no matter who无论谁

no matter how 无论怎么样

4. A young man practised speaking English with Mr. Green. 一位年经人与格林先生练习讲英语。

[用法]practise doing sth. 表示“实践、练习(做)某事”。 [拓展]practice名词,“实践”、“实施”、“练习”;put a plan into practice实行某计划。 5. He encouraged everyone to take part in protecting our lakes, rivers, seas and oceans. 他鼓励大家参加保护我们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活动。 [用法]1)encourage用作动词,意思是“鼓励”、“支持”。 2)take part in“参加”,常表示参加活动。 3)protect 是动词,表示“防御”、“保护”。

[搭配]1)encourage sb. in sth.在某事上鼓励或支持某人 nbsp;encourage sb. to do sth.鼓励某人干某事

2)protect sh. from sth.使某人不受某事侵袭或伤害

6. …to warn people about sharks in the water. „„警告人们当心水里的鲨鱼。 [用法] warn用作动词,意思是“警告”、“警戒”。 [搭配]1)warn sb.+ that从句

2)warn sb.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3)warn sb. to do sth.告诫某人做某事

4)warn sb. against(doing) sth.告诫某人当心某事/不要做某事

中考英语高频考点错误分类详解

在学习初中英语的过程中, 同学们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些错误纷繁复杂, 无章可循, 其实并非如此。为便于系统复习, 现将中考高频考点,或者说把同学们常犯的错误进行分类详解, 希望对大家能有所警示与启迪。

I. “蛇足”类错误例析

“蛇足”类错误就是“画蛇添足”,在句中出现一些原本没有或本应省略的成分。

例1.

Though traveling by air is fast and comfortable, but it costs too much money. (×) Traveling by air is fast and comfortable, but it costs too much money. (√) Though traveling by air is fast and comfortable, it costs too much money. (√) 例2.

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so he didn’t go to work. (×)

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he didn’t go to work. (√) He was ill yesterday, so he didn’t go to work. (√) [析] 用though, but表示“虽然„„,但是„„ ”或用because, so 表示“因为„„,所以„„”时,though和but 及because和so 都只能择一而用,不能两者同时使用。

例3.

More than three hundreds people died in the oil well accident in Chongqing in 2003.(×)

5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people died in the oil well accident in Chongqing in 2003. (√) [析]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等词前有具体数词修饰用来表示“确数”时,无论数词大小,hundred等词都要用单数形式。

例4.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38-years old man. (×)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38-year-old man. (√) [析] 句中的38-years-old是由数词、名词和形容词一起构成的复合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man。复合形容词作定语时, 其中的名词要用单数形式, 且各词之间要有连字符“-”。

例5.

The Smiths have moved Beijing. (×)

The Smiths have moved to Beijing. (√) [析] 不及物动词后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时,要在动词之后加上适当的介词;但不及物动词后接home, here, there等副词作宾语时,动词之后不必加任何介词。

例6.

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him to carry it. (×) 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him to carry. (√) [析] the box既是这句话的主语, 也是不定式to carry的逻辑宾语,若句末再加上it,就和the box重复了。 II. “主谓不一致”类错误例析

主谓不一致类错误指的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不一致而形成的错误。

例1.

Each of the boys have a pen. (×)

Each of the boys has a pen. (√) [析] 复数名词前有表个体的each of, one of, every,either of等词组修饰,或有表否定的neither of, none of 等词组修饰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例2. Neither he nor you is good at English. (×)

Neither he nor you are good at English. (√) [析] either... or..., neither... nor..., not only..., but also... 等词组连接句子的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遵循“就近一致原则”, 即由靠近谓语的那个主语决定谓语的人称和数用何种形式。

例3.

Two months are quite a long time. (×)

Two months is quite a long time. (√)

[析] 当时间、度量、距离、重量等名词作句子主语时,常将其看作一个整体,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例4. Ten minus three are seven. (×)

Ten minus three is seven. (√) [析] 用英语表示加(plus)、减(minus)等数学运算时,谓语动词也用单数形式。

例5. Watching TV too much are bad for your eyes. (×)

Watching 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 [析] 不定式、v-ing形式充当句子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例6.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in this factory are about 5,000. (×)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in this factory is about 5,000. (√) [析] the number of表示“„„的数量”,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a number of 的意思是“若干”或“许多”,相当于some或a lot of,和复数名词连用,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6 III. “词序”、“语序”类错误例析

词序、语序类错误指的是单词或句子在排列顺序上不正确,也表现为该用陈述语序的用了疑问句语序,或该用疑问句语序的用了陈述句语序等情况。

例1. Hello! I have important something to tell you. (×)

Hello!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 [析] 形容词或动词不定式修饰不定代词作定语时,修饰成分要置于不定代词之后。

例2. His son is enough old to go to school. (×)

His son is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 [析] enough作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可以放在名词前,也可放在名词后;作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只能放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

例3. Here is your sweater, put away it.(×)

Here is your sweater, put it away. (√) [析] put away, pick up, put on等“动词+副词”构成的词组后接代词作宾语时,代词只能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

例4. I don’t know where is he going.(×)

I don’t know where he is going. (√) [析] 在含宾语从句的复合句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

例5. Look! Here the bus comes.(×)

Look! Here comes the bus.(√)

[析] 在以here, there引起的陈述句中,若句子的主语是名词,要用倒装语序,即用“Here /There+动词+名词”结构;但主语若是代词时,则不用倒装语序, 即用“Here/There +代词+动词”结构。

例6. I do well in playing football, _______. (我妹妹也行。)

A. so my sister does(×)

B. so does my sister(√)

例7. --- Li Lei is really a football fan.

--- _______. (确实这样.)

A. So is he(×)

B. So he is(√)

[析]“so+be动词/助动词+主语”的倒装结构表示前面所述情况也适用于后者,意为“„也是这样”;“so+主语+be动词/助动词”的陈述结构表示对前述情况的肯定,意为“„确实如此”。

IV. “逻辑”类错误例析

逻辑类错误是指用英语表达某一思想时,犯了逻辑推理错误,导致句子语法成分不全,句意表达上前后矛盾等方面的失误。

例1. 重庆比中国的其他城市都大。

Chongqing is larger than any city in China. (×) Chongqing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ity in China. (√)

[析] “any city in China”包括了重庆这座城市, 同一事物自己与自己不能做比较,只有在city 前加上other才能表示重庆和中国的其它城市比较大小。

例2. 广州的天气比北京的天气更暖和。

Th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warmer than Beijing. (×) Th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warmer than that in Beijing . (√)

7 [析] 表示比较时,句子中的两个比较对象必须一致,不同比较对象不能做比较。错误句的比较对象分别为the weather in Guangzhou和Beijing,这两个不同类的事物间不能做比较。 V. “受汉语思维方式影响”类错误例析

受汉语影响类错误是指用英语表达某个意思时,受了汉语表达的影响而导致犯错。

例1. Mr Wu teaches our English. (×)

Mr Wu teaches us English. (√) [析] “teach sb. sth.”句式中的sb.和 sth.是teach的双宾语,因此teach后的人称代词要用宾格,而不能受汉语影响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例2. His sister married with a teacher last summer.(×) His sister married a teacher last summer. (√) [析] 表达“A和B结婚”,要用A married/will marry B。这时务必要避免受汉语影响使用A married/will marry with B。

例3. There is going to have a film tonight. (×)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ilm tonight. (√) [析] 一般将来时用在 There be 句式中时,be going to或will之后的动词原形只能用be,也就是说要用There is (are) going to be.... / There will be....。

例4. I’ll go hiking if it won’t rain next Sunday. (×) I’ll go hiking if it doesn’t rain next Sunday.(√) [析] 习惯上在含有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中,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了一般将来时,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动作。

例5. Teacher told us yesterday that the earth went around the sun. (×)

Teacher told us yesterday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 [析] 习惯上在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中,主句的谓语动词用了一般过去时,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过去的某种时态。但如果从句表述的是一客观事实或客观真理时,则不受主句时态的影响,而用一般现在时。

例6. All the balls are not round. 翻译成汉语:

所有的球都不是圆的。(×)

并不是所有的球都是圆的。(√)

[析] all, every, both等词和not连用时,not通常放在all, every, both的后面,一般情况下表示部分否定,意为“并非„„都„„”。

例7. Do you know the way of the park? (×)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park? (√) [析] 习惯上表示无生命名词的所有格常用“...of...”; 但表示“通往„„的路”要用“the way to...”, 而不能用“the way of...”。类似结构的词还有 the key to the lock (这把锁的钥匙),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这个问题的答案), the ticket to the concert (音乐会的票)等。

例8. --- He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did he? --- _______, though he didn’t feel very well.

A. No, he didn’t (×) B. Yes, he did (√) 例9. --- Don’t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

--- _______. But I sometimes walk. A. No, I don’t (×) B. Yes, I do (√) [析] 习惯上英语中的yes意为“是的”,no意为“不”,但在“前否后肯”的反意疑问句或否定疑问句中,yes意为“不”,no意为“是的”。(完) 8

第3篇:初中英语知识总结--短语、词组和重点句型归纳

由动词开头构成的短语、词组很多。复习时应分类处理为:

一、动词+介词

1.look at…看…,look like …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听…… 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

5.speak to…对……说话

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须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之后。如:

This is my new bike. Please look it after.(×) This is my new bike. Please look after it.(√)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

A.动词(vt.)+副词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记下

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试比较:

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write down the answer/write the answer down. (√) First listen to the answer, then write down it.(×) First listen to the answer, then write it down.(√) B.动词(vi)+副词。

1.come on赶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进来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此类短语属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

三、其它类动词词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词短语聚焦

“介词+名词/代词”所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现将Unitsl-16常用的介词短语按用法进行归类。

1.in+语言/颜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穿着……。如:in English,in the hat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队/班级/年级”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时间。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书桌/铅笔盒/卧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 (非树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为树本身所有)”。如:There are some in the tree. 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s.

6.i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凹陷进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指墙的表面)”。如:There’re four windows in the wall, and there is a map on the back wall.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学)/at home(在家)应注意此类短语中无the。

8.at + 时刻表示钟点。如:at six, at half , past ten.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为“像……这/那样”。

10.of短语表示所属关系。如:a picture of a classroom, a map of China.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词等,表示方位、处所。如:beside/ near the door, under/ behind the tree.

12.from与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为“从……”,后者意为“到……”。如:from one to ten, (go) to school/ bed/ work.

另外,以下这些短语也必须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点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为“我认为……”,是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态度的一种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如:I think he’s Mr Zhinag. (L17)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为“把……给……”,动词give之后可接双宾语,可用这两种句型;若指物的宾语是人称代词时,则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如:

His parents give him a nice purse./His parents give a nice purse to him. Give it to Mr Hu.(L57)

3.take sb./ sth. to…意为“把……(送)带到……”,后常接地点,也可接人。如:

Please take the new books to the classroom.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为“一个是……;另一个是……”,必须是两者中。如:One is red and one is grey.(L50)或 One is red,, the other is grey. 5.Let sb. do sth. 意为“让某人做某事”,人后应用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其否定式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与Let us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听者在内,后者不包括听者在内,如:Let’s go for a walk./Let us try once more, please.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为“帮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宾补,后者用介词短语作宾补,二者可以互换。如:Let me help you find it.(L42)/Let me help you with it.

7.What about…?/How about…?意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或征求对方的观点、意见、看法等。about为介词,其后须接名词、代词或V-ing等形式。如:What/How playing chess?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为“该做……的时间了”,其中to后须接原形动词,for后可接名词或V-ing形式。如:It’s time to have supper. =It’s time for supper.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为“喜欢做某事”,如:Li Lei and his friends like to play in the tree house. (L 43)前一种句型侧重具体的一次性的动作;后一种句型侧重习惯性的动作,试比较:

Tom likes swimming, but doesn’t like to swim this afternoon.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为“让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应接动词不定式,如:

Ask your friends to guess what is in it. (L44)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为“把某物给某人看”,该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点。如:

Show your friend your family photo.(L36)/Show your family photo to your friend.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为“把某人介绍给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则是“向某人作介绍”。如: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her。

第4篇:初中英语知识总结_短语、词组和重点句型归纳

由动词开头构成的短语、词组很多。复习时应分类处理:

一、动词+介词

1.look at„看„, look like „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听„„

3.welcome to„欢迎到„„

4.say hello to „向„„问好

5.speak to„对„„说话

此类短语相当于及物动词,其后必须带宾语,但宾语无论是名词还是代词,都要放在介词之后。

二、动词+副词

“动词+副词”所构成的短语义分为两类:

A.动词(vt.)+副词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脱下 3.write down记下

此类短语可以带宾语,宾语若是名词,放在副词前后皆可;宾语若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

B.动词(vi)+副词。

1.come on赶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进来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此类短语属于不及物动词,不可以带宾语。

三、其它类动词词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词短语聚焦]

“介词+名词/代词”所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现将Unitsl-16常用的介词短语按用法进行归类。

1.in+语言/颜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种语言或穿着„„。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队/班级/年级”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时间。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书桌/铅笔盒/卧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 (非树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树上(为树本身所有)”。

6.i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凹陷进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墙上(指墙的表面)”。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学)/at home(在家)应注意此类短语中无the。

8.at + 时刻表示钟点。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为“像„„这/那样”。

10.of短语表示所属关系。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词等,表示方位、处所。

12.from与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为“从„„”,后者意为“到„„”。

另外,以下这些短语也必须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点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为“我认为„„”,是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态度的一种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为“把„„给„„”,动词give之后可接双宾语,可用这两种句型;若指物的宾语是人称代词时,则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3.take sb./ sth. to„意为“把„„(送)带到„„”,后常接地点,也可接人。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为“一个是„„;另一个是„„”,必须是两者中。

5.Let sb. do sth. 意为“让某人做某事”,人后应用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其否定式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与Let us的含义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听者在内,后者不包括听者在内,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为“帮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宾补,后者用介词短语作宾补,二者可以互换.

7.What about„?/How about„?意为“„„怎么样?”是用来询问或征求对方的观点、意见、看法等。about为介词,其后须接名词、代词或V-ing等形式。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为“该做„„的时间了”,其中to后须接原形动词,for后可接名词或V-ing形式。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为“喜欢做某事”,前一种句型侧重具体的一次性的动作;后一种句型侧重习惯性的动作,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为“让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应接动词不定式,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为“把某物给某人看”,该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点。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为“把某人介绍给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则是“向某人作介绍”。 [重点短语快速复习]

1.kinds of 各种各样的

2. either„or„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既不„„也不„„

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国清茶

5. take a seat 就坐

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

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

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

10. at the end of在„„的尽头,在„„的末尾

11. wait for 等待

12. in time 及时

13. make one’s way to„往„„(艰难地)走去

14. just then 正在那时

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16. go wrong 走错路

17. be/get lost 迷路

18. make a noise 吵闹,喧哗

19. get on 上车

20. get off 下车

21. stand in line 站队

22. waiting room 候诊室,候车室

23. at the head of„„在„„的前头

24. laugh at 嘲笑

25. throw about 乱丢,抛散

26. in fact 实际上

27. at midnight 在半夜

28.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玩得愉快

29. quarrel with sb. 和某人吵架

30. take one’s temperature 给某人体温

31. have/get a pain in„某处疼痛

32. have a headache 头痛

33. as soon as„ 一„„就„„

34.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干某事

35. stop„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36. fall asleep 入睡

37. 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复地

38. wake up 醒来,叫醒

39. instead of 代替

40. look over 检查

41. take exercise运动

42. had better(not) do sth. 最好(不要)干某事

43. at the weekend 在周末

44. on time 按时

45. out of从„„向外

46. all by oneself 独立,单独

47. lots of=a lot of 许多

48. no longer/more=not„any longer/more 不再

49. get back 回来,取回

50. sooner or later迟早

51. run away 逃跑

52. eat up 吃光,吃完

53. run after 追赶

54. take sth. with sb. 某人随身带着某物

55. take(good) care of„=look after„(well) (好好)照顾,照料

56. think of 考虑到,想起

57. keep a diary 坚持写日记

58. leave one by oneself 把某人单独留下

59. harder and harder 越来越厉害

60. turn on打开(电灯、收音机、煤气等)

61. turn off 关 [重温重点句型]

1.So + be/助动词/情牵动词/主语.

前面陈述的肯定情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到这种倒装结构,表示“另一人(物)也如此。”前面陈述的否定情况也适于另一人(物)时,常用“Neither/ Nor + be/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这种倒装结构。

注意:“So+主语+be/助动词/情态动词.”这一句型常用于表示赞同,进一步肯定对方的看法,表示“的确如此。”“是呀。”

2.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crossing.

这一指路的句型意为“在第一/二/„„个十字路口向右/左拐。”相当于Take the first /second/„turning on theright/left.

3.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

此句型表示“干某事花了某人一段时间。”其中的it是形式主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主语.

4.„think/find + it + adj. + to do sth.

此句型中的it是形式宾语,不可用其它代词替代,形容词作宾语的补足语,后面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才是真正的宾语。

5.What’s wrong with„?

此句型相当于What’s the matter/ trouble with„?后跟某物作宾语时,意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后跟某人作宾语时,意为“某人怎么了?”

6.too„to„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否定句时,常与简单句too„to„(太„„而不能„„)进行句型转换。

在so„that„复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肯定句时,常与简单句„enough to„进行句型转换. 7.Sorry to hear that.

全句应为I’m sorry to hear that. 意为“听到此事我很难过(遗憾)。”常用于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遗憾之意。

[重点句型、词组大盘点]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过去是一位汉语老师。

[用法] us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经常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含有现在不再如此之意。

[搭配]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比较]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某事。

2.„return it sooner or later. „„迟早要将它归还。

[用法] l)sooner or later意为“迟早”、“早晚”。

2)return此处用作及物动词,意为“归还”,相当于give back.

[拓展]return还可用作不及物动词,意为“返回”,相当于go back或come back。

3.No matter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无论天气„„

[用法]no matter what 相当于whatever,其意为“无论什么”,引导状语从句。

[拓展]类似no matter what的表达方式还有:

no matter when无论什么时候

nbsp; nbsp;nbsp;no matter where无论什么地方

no matter who无论谁

no matter how 无论怎么样

4. A young man practised speaking English with Mr. Green. 一位年经人与格林先生练习讲英语。

[用法]practise doing sth. 表示“实践、练习(做)某事”。

[拓展]practice名词,“实践”、“实施”、“练习”;put a plan into practice实行某计划。

5. He encouraged everyone to take part in protecting our lakes, rivers, seas and oceans. 他鼓励大家参加保护我们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活动。

[用法]1)encourage用作动词,意思是“鼓励”、“支持”。

2)take part in“参加”,常表示参加活动。

3)protect 是动词,表示“防御”、“保护”。

[搭配]1)encourage sb. in sth.在某事上鼓励或支持某人

nbsp;encourage sb. to do sth.鼓励某人干某事

2)protect sh. from sth.使某人不受某事侵袭或伤害

6. „to warn people about sharks in the water. „„警告人们当心水里的鲨鱼。

[用法] warn用作动词,意思是“警告”、“警戒”。

[搭配]1)warn sb.+ that从句

2)warn sb.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3)warn sb. to do sth.告诫某人做某事

4)warn sb. against(doing) sth.告诫某人当心某事/不要做某事

重点句型、词组大盘点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过去是一位汉语老师。 [ 用法 ] used to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经常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含有现在不再如此之意。 [ 搭配 ]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 比较 ]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某事。

第5篇:税法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总论部分:

1,税收部分:

1)税法角度定义税收:p6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活动或手段。

2)税收三大职能:p10分配收入配置资源保障稳定

3)税收的分类:p12

直接税与间接税:依据税负能否转嫁。凡税负不能转嫁于他人、需由纳税人直接承担税负的水中,即为直接税,如各类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凡税负可以转嫁于他人、纳税人只是间接承担税负的税种,即为间接税,如各类商品税。

3)税收原则:p20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

4)税收政策及与货币、财政政策的作用:p24

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通常,在税收领域实行“减税”政策时,需要有“增支”的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与之相配合,反之,税收领域实行“增税”的政策时,应有“减支”的紧缩性的财政支出与之相配合。

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采取“增税”或压缩财政支出的手段会受到法律以及心理上的诸多限制,因而各国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经济过冷、出现通货紧缩时,则主要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发国债等手段。

2,税法部分:

1)税法体系:p29

税收体制法:基础和主导地位。

税收征纳法:主体地位。包括征纳实体法以及征纳程序法(保障地位)。

2)税法宗旨(直接,最高):p32

直接目标:保障税收的各项职能的有效实现,即通过获取有效地实施再分配和配置资源,实现宏观调控和增进社会福利与平等的目标,以求兼顾效率与公平;通过保障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增进社会公益,保障基本人权。

最高目标是:调控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税法原则:税收法定原则p33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课税要件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起始于英国,具体包括课税要件法定原则、课税要件明确原则和依法稽征原则。

3,税权部分

1)狭义税权p39

狭义税权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征税权(课税权)或称税收管辖权。具体包括:税收立法权(基本的、原创性的,主要包括税法的初创权、税法的修改权和解释权、税法的废止权)、税收征管权(包括税收征收权和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益权(或称税收入库全,说明,谁有权获获取利益、谁有权将其缴入那个国库问题,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的税收利益的保障)。

2)税权的分配模式:p40

横向分配:是指税权在相同级次的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割与配置。

独享式:更强调严格的税收法定原则,由立法机关独享税收立法权,当然也可能依法授权行政机关适量地行使税收立法权。

共享式:税收立法权可能会被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共享,甚至法院都可能分享广义上的税收立法权。

纵向分配:不同级次的同类国家机关之间在税权方面的分割与配置。主要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集权式:强调税收立法权要高度集中于中央政权。

分权式:强调应按照分权的原则,将税收立法权在各级政权之间进行分配。

3)我国税收立法权模式及弊端p41

我国税权在纵向分配上属于集权模式,横向分配模式属于分享模式。

集权模式及其问题:在集权与分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上存在矛盾:集中财力,解决分配器秩序混乱和财力分散的问题,迫切要求实行集权模式;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保障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以及各部门、单位的特殊性,则要求财力的相对分散。从总体上看,综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各种因素,应在实行集权以后在实行分权。

分享模式:从中国未来税收立法权的横线分配来看,由于宪法对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均享有立法权,因而分享模式很难改变。但由于税收立法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逐渐成为税收立法的最重要的主题,从而应当改变目前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作为税收立法的主要主体的局面。

4,课税要件:p55

课税要件,就是国家有效征税必须具备的条件。

实体法要件:税收实体法必须规定的内容,是确定相关主体实体纳税义务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要件。基本要件主要包括:征税主体、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以揭示征税主体和客体的范围,以及征税的广度和深度。例外要件是在上述基本要件之外的辅助性要件,是以纳税主体通常的基本负担为基础而对其税收负担的减轻或加重,因而它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措施和税收重课措施。

程序法要件:就是税收程序法必须规定的内容,是纳税人具体履行纳税义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是纳税时间和纳税地点。

二、增值税:

1、征税范围:

销售商品与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具体规定:

1.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带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牌照费不征收增值税。

2.销售软件并随同销售一并收取的软件安装费、维护费、培训费等收入,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交付使用后,按期收取的维护、技术服务费、培训费不征收增值税。缴纳营业税

3.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后印刷报纸、图书和杂志缴纳增值税。

4.矿产资源开采、卡巨额、切割、破碎、分拣、洗选等劳务征收增值税。

5.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同时一并销售的附着于土地或者不动产上的固定资产分别缴纳增值税,营业税。

6.货物期货征收增值税。(商品期货和贵重金属期货)

7.集邮商品生产以及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征收增值税。

8.其他:金银,报刊,融资租赁。

特殊行为:

1.视同销售:交付代销,代销,移送不在同一县(市);自产或委托加工——用于非增值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自产、委托加工、购进——作为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

2.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3.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分别核算否则税务机关核定。

2、税率与征收率:

基本税率:17%

低税率:13%

粮食、食用植物油、鲜奶;自来水、暖气、冷气、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其他。

3、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销售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其他)

价外费用不包括受托加工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代垫运输费用;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型收费。

2.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折扣销售(降价销售),销售折扣(收回款项);以旧换新(新货物同期销售价格);还本销售(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以物易物;包装物押金(1年,需先换算成不含税价格);

3.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照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2008年12月31日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

2009年1月1日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17%税率征收。

4.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或者旧货,按照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

5.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的确定: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成本*一加成本利润率)

6.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1,增是谁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2,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3,购进农产品;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4,购进后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运输费包括运输费用以及建设基金;购买或销售免税货物(购进免税农产品除外)所发生的运输费用,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5,不得抵扣: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出、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兼营免税项目或者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销项税(不得抵扣=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7. 特殊经营行为和产品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率,应当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机关核定。

2)混合销售:看性质计算增值税或者营业税。

第6篇:近代史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party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party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party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party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party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party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party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party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party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party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party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party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party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party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party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party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party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party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party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party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party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party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party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party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party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party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party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party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party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party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party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party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party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party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party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party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party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party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party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party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party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party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7篇: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绪 论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三)都有应激性。

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

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

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

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

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

(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

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

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 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

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简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38

39.

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4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上一篇:用愈是愈是愈愈造句下一篇:钳工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