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研究与开发各种生物资源,并积极开设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实验基本知识或直接获得生物学知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篇1:

地方生物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此形势下,要想使中学生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应的生物学技能,就应当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精彩的和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在挖掘本地生物资源中,应有效整合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资源,以此来构建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规划课题“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44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智峰(1978—),男,陕西西安人,甘肃省酒泉第五中学教师,中学二级;周娉(1975—),女,甘肃酒泉人,甘肃省酒泉第五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许多实验探究内容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借助多媒体变得更直观、有趣。但仍然有一些章节因为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物,导致大部分教师只好照本宣科,教育模式趋于僵化。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生物老师应当树立开放的课程意识,挖掘当地特有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使生物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为开放式教学做铺垫

生物课要做到从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封闭式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那时我国教育受苏联影响较大,推崇“三个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种教育思想把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基地,教学活动大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局限于课堂。然而由于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等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课堂会变得枯燥无趣,有些知识甚至利用多媒体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当地生物资源,例如可从校园中的动植物开始,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探索。实实在在的生物是感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另外,它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能够既让学生获得掌握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事物,又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毋庸置疑,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得多,有养殖场、农林场、农产品加工厂,有公园、花木场、动植物标本馆,也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面的素材,如三汊河湿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

教师在发掘地方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地生物资源发掘的过程中会涉及参观、访问、讲座、论坛等多种途径,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了解生物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从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可让学生从当地河流中取水,对其水质进行调查、检验;在教学古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参观动物园和标本博物馆;教学传染病时,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卫生防疫站,了解病毒产生过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很多更加直观形象的生物信息。

三、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验证和得出结论等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实验,避免纸上谈兵。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识才能称之为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和谐、高效。

例如在说明某种鱼类对不同的水环境均有一定的适应性时,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水质饲养此鱼,并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水族馆请教专业人员,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生动案例和精准的答案。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此鱼的结构,并与其他鱼类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对这种鱼有较深的了解,因此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地理解了所学内容,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显而易见,地方生物资源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生物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区宝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同时,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具备紧随时代潮流的教学资源观,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明亮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雪玲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生物教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3]尚德兰中学生物教学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阶段实验报告[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4]王小青开发与利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09(11)

[5]梁雪红初中生物学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通报,2011(5)

作者:李智峰 周娉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篇2: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研究与开发各种生物资源,并积极开设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实验基本知识或直接获得生物学知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本实验课程 研究 开发 有效途径 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学科的阐述中有这样两句话:“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科教学中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生物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与场所。具体说来就是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1.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生物学科的独特性,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同时又具鲜明的地域性,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正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来更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本着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1.1“激活”课堂

可以帮助师生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1.2体现新课改理念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生物探究实验课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1.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實践的真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实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1.4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的研究与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的校本实验课程,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初中生物,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是运用生物学科为主要知识,辅以其他基础学科知识进行的有关观察、考察、种养、实验、研究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课程。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将我们的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

2.1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课程素材

淮安地处我国北方南端,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 东有盛产鱼虾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其中水域面积达31.26万公顷。园林众多,有比较著名的铁山寺森林公园,第一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 ,清宴园等园林,这些资源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鸟类的调查等实验课程的最好素材。

2.2充分挖掘当地动植物资源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选取本地最佳的实验材料,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部分课本实验进行替代或补充,开发出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

3.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立足课本,密切联系本地资源和特点,这样才能开发出富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在研究和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推进:

3.1梳理教材,选择可供开发的校本实验课题项目

首先对初中生物4册教材中实验进行分类和整理,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将能够作为校本实验课题进一步开发的实验挑选出来,深入研究,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实验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3.2联系实际,研究可供校本实验利用的本土资源

联系淮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根据不同的实验课题,选择能够利用的,同时又比较便利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3.3整合加工,形成成熟的可操作的校本实验方案

整合加工,书本联系实际,制定出一套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

作者:陈春宇

地方生物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教育的效益

现行初中生物学教材,极大体现了对生物与环境保护的科学方法训练主线,充分体现了生物学作为前沿科学的一些优势。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展示了其作为实验学科的特色,而且不同于以往的生物学教材。因此新时期就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教育不应单纯以升学考试及学生成绩等功利性目的为着眼点,而应以提高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根本目的,着眼于培养他们这种能力所需的各种素质,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此在农村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认真调查当地的生物资源,可以为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打下基础。大理州的生物资源由于地域差异而千差万别。当然只了解大范围的生物资源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本乡镇,甚至本村的生物资源优势,为了解本地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打下基础。就以本校所在地乔甸镇为例,烤烟是乔甸镇的支柱产业,是本地主要经济来源,而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烟草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质量要求也随之上升,对这个经济支柱也有所影响,为此红提葡萄、柑桔、油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当地的野生生物资源相对贫乏,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野生食用菌质量较好,有被誉为“真菌之王”的松茸、牛肝菌、干巴菌、香菇、鸡油菌、羊肚菌、鸡枞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我在讲到真菌这一节时就主要以这些为主要素材进行展开,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了。而且,在此之前我还向有关的食用菌贩子了解过一些行情,把一些食用菌的经济价值也引入课堂,学生更是乐此不疲,也有心往向之。况且有的同学暑假期间就采集过食用菌出售,可以作为最好的解说员,这样便把生物资源与它的效益结合起来了,为生物知识与经济效益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真正体现了知识经济的魅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好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就更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其次,利用生物技术让学生在生物课中体验成功。在生物教学中多介绍一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生物技术。例如在讲授“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的无性繁殖专题时可让学生到苗圃或果园里亲自实践扦插、嫁接等技术,让学生看到自己扦插或嫁接成活的花卉苗木,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的滋味,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思想。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开展好生物实验课的前提条件。还要让学生了解未广泛运用的,或正在研究中的,甚至是未来才可能出现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如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还可以教会学生辨别什么是伪科学,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学会辨别生产生活中的生物技术骗子。例如,在讲述虫草的形成过程时可结合许多杂志上介绍的“虫草栽培技术”广告的虚假性,戳穿他们骗局,并作广泛宣传,以免学生自己、家人或其他人受骗上当。可见,以前的初中生物教育特别重视知识的传播,而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育则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

第三,注重农村生物教育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学生是在生活中成长而不是在教育中成长的,他们从自然中汲取各种物质来长身体,从家庭、社会、学校中接受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来增长知识,他们在思考中来锻炼思维,在生物实验和活动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他们在自身内在的各种需要的驱使下去追求实现自己的各种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特征。而现实教育并不能完全替代这一切,教育只能对学生生活的某些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高明的教育者考虑得全面一些,能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总体设计,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形成最大合力,那么教育效益就会高一些;反之,效益则会差一些。农村初中生物教育的直接效益体现在开始成绩的好坏上,生物教师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效益达到最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间接效益则主要表现在学生今后的发展前景方面,好的教师会在学生的潜在能力方面加以挖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把学生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可见只有把农村初中生物教育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统一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农村初中生物教育应注重当前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农村生物教育对生物资源的引导开发方面要注重当前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目前许多生物资源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如果只注重当前效益,而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开发方式势必导致物种的灭绝,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身,这正是生物教育要把握的主线之一;而生物教育的长期效益主要在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物学人才,为保护和丰富生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以后向生物学研究方向发展的同学创设一定的条件。同时,生物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含义的认识,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达到珍爱生命的目的;生物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以后适应多变的环境打下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达到让学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方面得到完善的目的。教育的效益如何,主要取决于长期效益,也就是看学生成了什么样的人。不过生物教育的当前效益并非不重要,因为生物教育的长期效益是建立在当前效益的基础上的,没有当前活动的高效益,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长期效益,我们强调的是当前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统一,对每一项教育活动既要明确当前目标又要充分挖掘他的育人价值,使之服务于一定的长远教育目标,创造良好的长期效益。

由此可见,农村生物教育要取得好的效益取决于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学校的支持情况,更取决于生物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只有重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拓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有可能为农村学生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在农村初中生物教育方面取得较好的长期效益,为农村经济发展尽微薄之力,这就是农村生物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责任编辑 刘馨)

作者:高红明

上一篇:中学政教处工作计划下一篇:医疗保险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