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

2023-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学生生物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能力评价的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借助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的实验设计,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进行归纳和总结,借以评价七年级学生设计生物探究方案的能力。

关键词: 设计探究方案 问题 评价

一、研究背景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对鼠妇、蚯蚓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数次探究,但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以教师指导或小组讨论为主,并未真正进行独立的实验方案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与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有直接关系。所以针对这一个环节,我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任务。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由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多种,探究不同外界因素会形成不同活动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我结合工作单这一评价形式,尝试评价每个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单的设计

背景资料: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涉及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你能否通过实验找出哪个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提供的实验器材:大豆种子、水、培养皿、纱布等。

要求: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针对一个因素,提出一个可重复操作的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完成工作单并进行实验。

1.提出问题:?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提出假设:?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2.设计探究方案:写出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步骤(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画图或设计表格)

3.收集和展示数据(设计观察记录用的表格,记录实验现象)

4.完成实验

5.分析和解释结果

6.你的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相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你对该实验有哪些改进?

三、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能力结构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应用、表达和交流三个方面,科学探究每个维度都可以从这三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体系。

1.科学知识的掌握评价标准

分值5:能够依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出简单、合理、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符合科学逻辑。

分值3:能够依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符合科学逻辑。

分值1:实验材料选择不恰当,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实验过程缺乏基本科学逻辑。

2.科学方法的应用评价标准

分值5:选取恰当数量的大豆种子,实验装置应考虑适宜的萌发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实验,考虑相同环境因素,保证某一外界因素这一单一变量,有明确可信的数据记录。

分值3:选取恰当数量的大豆种子,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实验,保证某一外界因素单一变量。

分值1:未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设计的实验方案与检验假说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3.表达与交流评价标准

分值5:能够简明有条理地叙述探究方案,实验装置描述清晰易懂,易被他人重复。

分值3:能详细叙述出探究方案,基本能被他人理解和重复。

分值1:探究方案的表述不完成,逻辑混乱,不可重复。

案例1:

(1)先在2个纸杯上分别标上“A”和“B”。

(2)分别在A杯和B杯内放入250g土。

(3)再在A杯和B杯内分别放入10粒大小相似并完整有生命力的大豆种子。

(4)在A杯内每天浇水,B杯不浇水。

(5)仔细观察一周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5分;科学方法的应用5分;表达与交流5分。

案例2:

(1)取两个烧杯,都放入相等泥土。

(2)分别放入10粒种子,每天浇等量的水。

(3)一个放于温暖阳光下,另一个同样放于阳光下,但不让它照到光。

(4)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萌发数量。

待修改问题:(1)烧杯未标记。

(2)表达可再详细、具体些。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5分;科学方法的应用3分;表达与交流3分。

案例3:在土壤里均匀播种种子和水,在温度37度时会不会发芽。多试几次,每次不同湿度温度。

待修改问题:(1)未用标记。

(2)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没有控制实验变量,变量不唯一。

(3)表达没有条理不清楚,没有可操作性。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1分;科学方法的应用1分;表达与交流1分。

四、结果与思考

通过对162份工作单的评价,发现七年级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1.器材的选择:学生在没有选择探究温度因素的情况下选用冰箱放置实验组。

2.大豆数量: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每组5粒以下的大豆种子进行实验。

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编号:只有少数同学给培养皿或烧杯贴标签编号。

4.单一变量的控制:(1)探究光:阳光下和阴暗处有温差,出现光和温度两个变量。(2)探究温度:冰箱里无光,与室温下做对照,出现温度和光两个变量。

5.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用玻璃罩密闭如何抽除空气,密闭后的容器如何保证水分供应。

6.实验步骤描述不准确:经常出现“少量”、“多点”、“观察现象”等模糊描述。

综上,七年级学生探究实验设计能力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和细致,对单一变量原则的掌握不到位,需在以后学习中多加练习,尤其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平.不同类型的工作单对初中生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罗国忠.运用引导性工作单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证研究.物理通报,2008(05).

作者:刘旸

第2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因为有知识,我们上了太空,我们延长了人均寿命。更因为有知识,我们超出生死,不再疑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

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溶解有色素、糖等物质)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3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20KM)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3篇:两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地理考试重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

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下册地理考试重点归纳(仅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比较亚洲和欧洲:

亚洲

欧洲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

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中部高、四周低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

②地面起伏较小;

③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大陆性特征和海陆差异特征显著

①、温带气候显著(热带气候没有);

②、海洋性气候显著。

河流特点

①发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河流长,水量较大。

③、多内流河。如长江,湄公河,塔里木河。

①、发源南部山地、是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如: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人口特点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部、南部人口稠密人口居

世界第二位(7.27亿)人口增长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第二节、非洲

1、地理位置: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⑵、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

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

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

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

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③、刚果盆地-----世界最著名的盆地;

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的裂谷带;

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

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

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

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A、地中海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M、高原气候注: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柑橘、葡萄、橄榄等。

5、河流:

⑴、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⑵、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⑴、矿产资源:非洲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几内亚湾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赞比亚的铜,尼日利亚的石油也非常有名。⑵、名贵树种: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⑶、农作物:咖啡、枣椰、油棕的主产地。⑷、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如狮子、大象、斑马、长劲鹿等。7、经济:⑴、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低的一个大洲。⑵、农业是重要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小麦和稻米大量进口,咖啡、可可、花生、棉花等大量出口。

第三节、美洲

1、比较北美洲和南美洲

北美洲

南美洲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在南半球

大部分在南半球,小部分在北半球

海陆位置

东北西三面临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北隔巴拿马运河与北美洲为界

地形特征

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西部是高山区、中部是平原区、东部是高原区

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②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②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主要山脉

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北段)

安第斯山(9000千米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段)

主要河流

密西西比河,北—南,注入墨西哥湾,

世界第四长河亚马孙河,西→东,注入大西洋,全长6400千米,世界第二长河,水量最大河流。

经济特点

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

发展中国家(巴西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2、需要识记的内容: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

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

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⑺、经济:

①、美国是当代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③、阿根廷是重要的牛肉、羊肉出口国。

⑷、巴西的铁,墨西哥的银、智利和秘鲁的铜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⑤、南美洲大量出口咖啡、香蕉、蔗糖、棉花、玉米等。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1、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地形特点:

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居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气候特点:

⑴、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的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风)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风)。

⑵、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5、国家和居民:

⑴、国小:

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与中国南面陆上相临、泰国、柬埔寨,、

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⑵、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6、物产:⑴、泰国是世界天然橡胶、棕榈油量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首位;⑵、菲律宾:世界上椰子、椰油最多;⑶、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⑷、印尼和文莱是东南亚著名的石油出产国;⑸、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最多的三个国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第二节、南亚

1、地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两段与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2、南亚三大地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3、两大河流:⑴、印度河:发源于中国的西藏,由北自南注入阿拉伯海,主体在巴基斯坦境内;⑵、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4、气候: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一年分三季。热季:3—5月,高温多雨;雨季:6—10月温热多雨;凉季:11—次年2月,凉爽。

5、农业:

⑴、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⑵、三大经济作物的分布:①、茶叶:印度东北部和南部;②、黄麻:恒河三角洲;③、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6、宗教: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⑴、斯里兰卡、不丹信仰佛教;⑵、印度信仰印度教;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信仰伊斯兰教。

7、人口和经济:

⑴、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其中印度人口(世界第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过亿。⑵、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西亚

1、重要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见世界地理P

41图)。

2、认识两个海峡:⑴、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⑵、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3、干旱的农牧业:

⑴、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⑵、著名的畜产品: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⑶、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枣椰树——椰枣(伊拉克居世界首位)。

4、阿拉伯国家:

⑴、西亚地区是阿拉伯世界、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⑵、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①、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圣城;②、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5、石油宝库:

⑴、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⑵、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⑶、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②、输出地区或国家: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往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第四节、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雄厚的经济实力:

⑴、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⑵、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约居各大洲之首⑶、瑞士——“钟表王国”;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瑞典——制造业发达;挪威——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之首;荷兰——花卉种植业发达,著名的有“郁金香”。

3、繁荣的旅游业:

⑴、欧洲西部三大著名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⑵、丰富的旅游资源: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瑞士;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意大利;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国。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级地区

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极地区图在世界地理(下册)P

58)。⑵、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

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部分(南极地区图见世界地理(下册)P

59

)。⑵、极地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⑶、极地动物: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等。⑷、中国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

第三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

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

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⑵、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

⑴、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⑵、日本的贸易对外贸易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⑶、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海产、稻米和蔬菜。⑷、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这里海运方便,便于对外贸易)。

⑸、主要城市:见世界地理(下册)P

69

《日本工业分布》。

识记下列城市:①、首都——东京;②、四大工业中心: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③、海港——横滨、神户。

第二节、埃及

1、地跨亚、非两大洲(亚洲的西奈半岛属于埃及)。(见世界地理(下册)P

72

图)。2、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3、是个沙漠之国,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4、“母亲河”——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最长的河流。5、文明古国:金子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等。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埃及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盛产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⑴、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⑵、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

⑴、地势东高西低。⑵、地形以平原为主(70%)。西→东: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⑶、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⑷、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淡水最多的湖泊。3、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4、资源:⑴、水资源丰富(伏尔加河、贝加尔湖);⑵、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⑶、矿产资源丰富(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5、经济:

⑴、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⑵、四大工业区:①、圣彼得堡工业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②、莫斯科工业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③、乌拉尔工业区: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⑶、农业:①、主要农业区: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②、农产品:谷物、马铃薯、亚麻等。

⑷、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6、西伯利亚的开发:西伯利亚领土辽阔,资源丰富。

第四节、法国

1、欧洲的经济大国⑴、地势、地形特点: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4/5)。⑵、农业:巴黎盆地盛产小麦。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⑶、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在世界上很有名。⑷、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文化与旅游

⑴、艺术之都-—巴黎(800多年的历史)⑵、艺术极品有: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圣心堂、圣母院、凡尔赛宫等。

第五节、美国

1、位置与领土:⑴、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墨西哥,北临加拿大。⑵、领土由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组成。2、发达的经济:⑴、工农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⑵、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生产专门化(如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带等,是世界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需要大量进口。

⑶、美国工业分布:

①、东北部地区(发展最早)-—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工业。②、南部地区(新兴工业区)-—石油、飞机、宇航、电子工业等。③、西部地区(硅谷分布地区)-—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

3、对外贸易:

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4、人口和城市:

⑴、居民主要是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

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里。美国境内的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洛杉机和旧金山。

⑵、美国重要城市:

①、首都-华盛顿;

②、最大城市(联合国总部)—-纽约;③、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洛杉机(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④、有“硅谷”分布的城市-——旧金山;   ⑤、芝加哥-交通中心;⑥、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⑦、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第六节、巴西

1、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

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⑴、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⑶、亚马孙河: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经济:

⑴、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⑵、巴西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食品工业较发达。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⑷、丰富的资源:铁矿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世界水电站---尹泰普水电站)。

4、人口和城市

⑴、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⑵、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和混血人种,通行葡萄牙语。

⑶、

最大的城市——圣保罗;最

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

首都——巴西利亚。

第七节、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⑵、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⑶、面积约774万平方公里。

2、地形:

地势低平。

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3、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动物:袋鼠、鸭嘴兽、鸸鹋等。5、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羊毛、小麦输出国。因绵羊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6、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7、经济支柱:工矿业。8、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⑵、堪培拉——首都。

第4篇:七年级知识点归纳+真题

考点知识:

一、珍爱生命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⑴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⑵生命需要相互关爱:①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采,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⑴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⑵人类的生命具有独特性:①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②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⑶发挥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3、珍爱我们的生命

⑴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⑵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②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③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④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⑶延伸生命的价值: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多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②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学会拒绝

1、身边的诱惑

⑴领奖台的诱惑: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渴望成功与荣誉,期望有鲜花和掌声。这是我们积极要求进步的重要表现,我们应通过正当的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

⑵金钱的诱惑: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决不能沾染不良行为习惯,更不能触犯刑法。

⑶游戏机的诱惑:电子游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对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处。但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青少年可能通过玩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并不能沉迷于此。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⑷黄赌毒的诱惑:毒品包括许多种类,对人的危害性极大。吸毒违法、贩毒有罪。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是一种恶习,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会发展到骗、偷,抢的违法犯罪。不健康读物和信息也侵蚀着人的肌体、毒害着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稳定的毒瘤。总之,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2、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⑴不良诱惑能战胜:勇敢的人取悦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

⑵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方法(如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提高自制力;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等),摆脱不良诱惑,避免对自己的危害。

三、保护自我

1、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⑴种种侵害: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很不成熟。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⑵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必须加强自我保护。面对突发的事故和侵害,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我们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⑴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对于女学生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⑵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遭到意外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求助办法。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更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⑶用法律保护自己: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感受法律的尊严

(1)、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2)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

4.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

(3)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五、 法律护我成长

(1)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2)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0敢打官司。

11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巩固练习:

1、2012年3月26日,湖北襄阳一中高三学生张文驰放弃高考复习,专程赴京捐献骨髓。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 网民们称他为“90后最美中学生”。张文驰同学的做法表明(

)

A.学会选择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B.挽救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C.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自己的生命

D.他对生命的无比尊重珍爱和高度

2、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真正精彩、有价值的人生在于对(

)

A.金钱的占有

B.权力的追逐

C.社会的贡献

D.名利的争夺

3、第二炮兵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在青州市勇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2年5月17日,上万人自发走向街头,洒泪为英雄送别。学习沈星的事迹后,你最想说的是(

)

①他以瞬间义举,诠释了生命价值的真谛

②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可以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③青年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④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多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实事、好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朝阳与落日的从容。这说明(

)

A.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B.绚丽和平凡的人生都是脆弱的 C.人生价值只在于是否绚丽

D.人生价值只在于是否平凡

5、人类是地球上的最高生命形式,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突出表现在(

) A.人类能够征服和改造自然

B.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 C.人的个性品质最具有多样性

D.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6、为了让学生过一个安全的暑假,某校开展了防溺水教育。下列教育不可取的是(

)

A.了解水情,加强防护

B.结伴而行,以防万一 C.外出游泳,大人陪同

D.奋不顾身,救人为先

7、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保护。下列情形中,你认为错误的做法是(

)

A.夜里家中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电灯,然后去关闭煤气阀门 B.被困在失火房间,用湿布捂住口鼻,防止烟呛窒息[来源:Z+xx+k.Com] C.被坏人劫持时,冷静沉着,记住坏人特征,不做无谓抵抗

D.一人在家时,面对陌生人叫门不随意开门,注意保护自己

8、7.2013年3月25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12部门在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共同举办了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在下列行为中,对你的安全构成威胁的有(

)

①在雷雨天气时拨打手机,告诉父母自己所在的位置

②带陌生人回家玩 ③独自一人下水游泳

④面对歹徒的行凶,机智灵活,寻找时机报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9.九年级学生小强上完晚自习,在回家的途中被2名不法青年持刀抢劫,这时小强正确的做法有(

) ①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勇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 ②留意观察犯罪分子特征 ③机智灵活,寻找机会脱险

④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设法抓住歹徒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2013年3月25日是第1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活动(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B.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受到意外伤害 C.能确保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

D.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1、(多选)2012年4月5日,我国正式施行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负有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校车享有通行的优先权。这说明( ) A.校车安全管理从此就会执法必严

B.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C.我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D.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12、2011年11月16日上午,甘肃省庆阳正宁县发生一起货车与幼儿园校车相撞事件,造成19名幼儿死亡;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一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发生侧翻,造成13名学生死亡……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警示我们(

) ①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应彻底取缔校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③要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C.①②③

D.②③④ ④要增强责任意识,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七年级学生小刘,由于好奇而迷恋上网打游戏、抽烟,积习难改,导致经常迟到旷课抄袭作业,父母和老师多次劝告无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是(

)

①要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 ②要自觉履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③要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拒绝不良诱惑 ④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简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根据未成年人视觉特点和上网习惯,采用游戏、卡通、剪纸等形式进行设计,同时开设了校园吧、微博、论坛等互动社区,全部免费提供给未成年人使用。采用上述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②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 ③维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④丰富未成年人的网络文化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中学生小刘(化名)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刑满后,经本人申请,法院对他做出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档案”的决定,这令一直担心将来会受人歧视的小刘放下了心理包袱。据此回答15—16题:

15、小刘获刑是由于其行为 (

)

①是行政违法行为

②对社会危害不大

③是刑事违法行为

④对社会危害很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法院对小刘做出“封存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档案”的决定 (

)

A.说明法律对未成年人无约束力 B.背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D.妨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7、2012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各级政府保障学生校车安全。因为(

)

①未成年人都需要校车接送

②社会要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③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④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国家的工作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面对毒品这一不良诱惑,正确的认识是 (

) A、毒品是各种犯罪的根源 B、毒品是危害最大的诱惑 C、远离毒品就能避免侵害 D、应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19、近段时间,我国严厉查处食品安全问题,对严重危害社会的制售假劣牛肉、酱油及问题乳粉等行为处以刑罚处罚。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属于(

) A.犯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20、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它是( )

A.违反民法的行为 B.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C.违反刑法的行为

D.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3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②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④处理有机废物。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生产抗血栓药物。

5、软体动物(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代表动物:河蚌、扇贝、文蛤、镒蛏、石鳖、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

河蚌内的珍珠是由外套膜受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

珍珠与贝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3与人类的关系: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壳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

有益:食用(牡蛎、扇贝、鲍,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等皆可入药 工艺品(螺壳、珍珠壳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如钉螺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6、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代表动物: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节肢动物分为四类:

①昆虫类(蜜蜂、蜻蜓、蚊子、苍蝇、蝴蝶、蝉、蟋蟀、七星瓢虫②甲壳类(虾、蟹③多足类(蜈蚣、蚰蜒、马陆④蛛形类(蜘蛛、蝎子

(4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①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触觉和嗅觉;胸部生着3对足(善于跳跃和2对翅(适于飞行

呼吸器官:气门(长在腹部、3个单眼1个复眼、口器:摄食 外骨骼的作用:

1、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

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代表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5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虾、蟹食用②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③蝎子、蜈蚣、蝉蜕等入药④果蝇是实验材料

⑤蚊、蝇、螨叮咬人传播疾病

7、鱼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四大家鱼”:鲢鱼、鱅鱼、草鱼、青鱼。

8、两栖动物

(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代表动物: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 (3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雌雄异体,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9、爬行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代表动物:乌龟、鳖、蛇、鳄、蜥蜴(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10、鸟(地球上大约有9000多种

(1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2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④骨骼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⑥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3家鸽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①体内受精,卵生,主要是体外发育。

②卵细胞:包括胚盘(含细胞核、卵黄,卵黄膜三部分。卵黄是供胚胎发育的养料,卵白和卵壳都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给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

(4代表动物:鸵鸟、企鹅、鸡、鸭、鹅、家鸽等 (5与人类关系: 猫头鹰捕食鼠类;大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农林害虫;鸡鸭鹅食用;丹顶鹤、孔雀等观赏。

11、哺乳动物(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切断植物 纤维、犬齿(撕裂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的分化。 (2代表动物:牛、狗、狼、猫、鸭嘴兽、袋鼠等。 兔(草食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 狼(肉食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 体腔内有膈,这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神经系统发达,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

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二、运动强度应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

②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 (3社会行为: ①含义: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②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 ③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信息。 ④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

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⑤意义: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对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后,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循环。

③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4、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活动去了解。

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5、动物与仿生:

①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 ②动物与仿生:A、长颈廘与宇航员的“抗荷服”; B、萤火虫与冷光; 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一、观察菌落:

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荷兰人。

细菌存在的证实者:巴斯德(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②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②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 菌落形状大小颜色

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小绿

真菌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大红、黑、绿、褐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培养基琼脂的作用:不能作为细菌和真菌的营养,为其生活提供场所;牛肉汁(或蛋白胨等的作用:为细菌提供营养物质。

(2高温杀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器具放入高温条件下灭菌。 (3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入培养基中。

(4培养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和营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细菌

1、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荚膜和DNA集中地区域构成。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1异养——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①腐生:依靠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②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2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3、细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1细菌对于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醋酸杆菌(制醋、乳酸细菌(制泡菜、酸奶、青贮饲料、棒状杆菌(制味精、甲烷细菌(制沼气、根瘤菌(固氮等。

(3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病原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软腐病细菌。

(4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共生形成根瘤。

三、真菌

1、真菌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真菌的名称

①主要特点: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以孢子生殖;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是异养。

②霉菌和蘑菇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青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放射状。

③主要真菌的名称:酵母菌(单细胞、青霉、曲霉、蘑菇(多细胞、大型真菌(蘑菇、灵芝等。

2、真菌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①促进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

②有些可使农作物患病,食品、纺织品霉变,使人患病。 ③藻类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3、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细菌细胞真菌细 胞动物细 胞 植物细 胞

不同点有细胞壁、无叶绿体; 只有DNA集中区域,无 成形的细胞核,有时能 形成芽孢。

有细胞 壁 有细胞 核 无叶绿 体 无细胞 壁 有细胞 核 无叶绿 体 有细胞 壁 有细胞 核 有叶绿 体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孢子生

殖 出芽生 殖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营养方 式

异养(靠吸收现成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方式自养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四、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①用于食品的制作(酿酒、发酵、制醋等; ②用于疾病的防治(提取抗生素、制疫苗; ③用于环境的保护(净化污水,生产沼气; ④食品的保存(原理: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食品不致腐败。

方法:多种多样。 ⑤保存食品的方法

“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

冷藏冷冻法

五、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发明了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②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能生产治疗糖尿病

的药物---胰岛素。 第五章病毒

1、病毒形态结构:比细菌小得多,形态多种多样,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2、病毒生命活动: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但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了。它在宿主细胞中通过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来繁殖后代。

3、病毒种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2、植物的分类: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植物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平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

3、动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1、桃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梅属、桃(种。

2、马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人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中 4瑞典人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

1、属名

2、种加词

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4、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主要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等。③种质库。将濒危物种的精子或种子保存起来。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自然保护区具有的重要功能: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鹦鹉螺; 鱼类:中华鲟白鲟

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 爬行类:鳄晰扬子颚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麋鹿亚洲象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珙桐水杉银杉桫椤等。

第6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 笑迎新生活 第1课:珍惜新起点

1、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2)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自我管理要求: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2.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建立新友谊?

(1)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让同学了解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2)结交更多的新朋友,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3)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

3、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建立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2)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集体中。(3)树立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第2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4.如何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2)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3)也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超越自己快乐。(4)学习中有苦更有乐,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5)初中三年的学习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5.如何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或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1)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2)提高学习效率,抓好各个环节。 (3)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补充:(4)明确奋斗目标,自我对照。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

A、学习过程四环节:课前认真预习,课内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B、制定学习计划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和增强原则。 6.学习中的快乐:

(1)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的奥秘;(2)好奇心在学习中得以满足;(3)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 7.怎样理解“学习有法,学无定法”?

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但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科,个人习惯和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顺利打开知识宝库大门。 第2单元 认识新自我 第3课:珍爱生命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2)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3)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注意:中学生关爱其他生命的具体行动:

(1)不践踏草坪;(2)不损折花草树木;(3)不残害小动物(4)不使用一次性筷子;(5)植树种草稿绿化……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3、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充满欢乐,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5、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2)创造和奉献会充实人们的生活,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6、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6.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1)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着力追求生命的质量,不断超越自我。(3)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4)①在家当个好孩子,经常帮父母打扫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②在校当个好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尊师守纪,用好成绩回报父母师长。③在社会当个好公民,遵纪守法,见义智为,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 注意:中学生延伸生命的价值的做法:

(1)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2)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体谅父母辛苦,端水洗碗;同学遇困难,提供帮助;朋友有烦恼,想法排解…… 第4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7、怎样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1)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我们珍爱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热爱珍惜今天。(3)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多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 8.中学生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①要认识到生理心理的变化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应该用一颗长大的心实实在在地感受身边的变化,勇敢地体味成长的喜悦与烦恼。②应该多与同学、朋友交往交流,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快乐。③还应多与父母沟通,按照父母的指点,使自己健康长大。 9.对同学之间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长痘痘等)应持何态度? 我们可以谈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10.男女同学交往要注意:

①男女同学都应自尊、自爱,学会尊重对方。②交往中应坦然大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③注意交往的场合、时间、频率。 第5课:自我新期待

11、正确认识自己有何益处?

(1)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12、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改正今天的不足,去实现明天的自我。(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13.中学生追星要注意:

(1)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2)不盲目追星,不疯狂追星,不迷失自我,学会悦纳他人心中的明星。 14.我们应如何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10.如何做才能实现美好的目标?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们要养成自省、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教材P57)

(或:提高道德修养,学会奉献;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我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8.为什么要认识自我的潜能

(1)自我是不断发展的,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2)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我们要善于把它们发掘出来。 (3)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3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第6课:做情绪的主人 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2.不同的情绪对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情绪有什么作用)? (1)情绪犹如双刃剑。

(2)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人健康成长。 (3)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作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3.情绪是否可以调适? 可以。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有密切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4.为什么说情绪需要调控? 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甚至作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因此,情绪需要调控。

5、调节情绪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教材P66-67相关链接)

(1)注意转移法,如可以改变注意焦点或者环境。 (2)合理发泄法,如做运动、向他人倾诉等。

(3)理智控制法,如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学会升华等。 7.情绪表达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吗? 不是。(1)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2)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3)我们应在生活中对别人的情绪给予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增加喜悦,加深感情。 8.情绪与态度有什么关系? 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9.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多变的特点

(1)半外露、半隐蔽性。 (2)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 (3)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往往出现矛盾的状态。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是和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则是更多地和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等相联系。

②情绪具有情境性,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就会很快消失,情感则因它基于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它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③情绪通常具有较明显的冲动『生与外部表现,而情感则较深沉和内隐,而且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①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②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表现出来。 第7课 品味生活

1.情趣来源于哪里? 情趣来源于兴趣,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2、不同的生活情趣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影响? 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

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往往使人看不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对个人的前途和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拒绝摒弃庸俗的生活情趣。)

3.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或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应怎么做)? (1)要有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2)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正当的兴趣;鉴别不同情趣,不盲目从众。。 (3)丰富文化生活,这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4) 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第4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8课 学会拒绝

1、金钱的诱惑(有争议诱惑)

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自己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决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习惯,更不能触犯刑法。

我们要知道“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2.游戏机的诱惑(有争议诱惑)

(1)电子游戏对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有一定的好处。我们也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2)我们要注意游戏内容健康积极,游戏时间科学合理。 (3)我们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

(1)把网络优势运用到学习上,提高自身素质; (2)正确选择网上信息,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3)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遵守网络道德,尊重网络知识产权。

5、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有:

不健康信息(黄)、赌博、毒品、吸烟、酗酒、沉迷电子游戏、邪教等的诱惑。

6、不良诱惑的危害:

(1)危害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和生活;(2)容易诱发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3)麻痹思想,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4)造成一定的钱财损失。

5、我们要知道不良诱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7、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怎样拒绝不良诱惑?)

1.我们要相信不良诱惑是可以战胜的。

2、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拒绝不良诱惑。

3、战胜不良诱惑可以采用多种具体方法:如联想后果法、求得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学会拒绝,提高自制力;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等。 第9课 保护自我

1.受到侵害的原因:

(1)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2)生活环境很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理解:我们要辩证地分析来自家庭和学校方面的侵害。一方面家长、老师教育学生的目的是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生要主动地与父母、老师交流思想,避免相互不理解而造成的伤害。对于老师、家长的过激行为,要勇于拒绝,甚至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侵害的影响: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身边的保护

面对事故和侵害:

(1)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

(2)我们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补充:国家(或政府)为防止青少年受侵害的可采取的措施:

(1)在全社会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民自护意识(2)及时通报案例,接受教训、警示。 (3)做好公共场所安全设施的维护,强调预防。(4)督促教育部门,抓好教育,增强学生自护能力。(5)运用法律手段,严惩事故责任人。

三、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1.中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1)提高警惕,防范侵害。(2)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

(3)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4)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 了解:A、网上交友注意事项(教材P94相关链接) B、女生自我保护的建议(教材P94相关链接) 2.用智慧保护自己

(1)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

(2) 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勇敢同其搏斗;无能力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要学会把损失降到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3)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体特征和其他线索,以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3.用法律保护自己

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意:

1.有人尾随怎么办?①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②躲避到单位、商店或居民家;③及时向民警或过路人求救。

2. 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怎么办?①保持镇静,权衡力量对比;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勇敢同其搏斗;无能力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③脱身后,可及时报警,向公安机关提供坏人的身体特征和其他线索。

3. 独自在家有陌生人威胁怎么办?①不要给陌生人开门;②如其撬门,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③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 城市迷路怎么办? ①应及时告诉警察;②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③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第7篇:(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Unit 5 Topic1

重点语法 一般现在时(常与频度副词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usually, always等连用)

重点句型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library?

—Once/Twice/Three times a week/Very often/Every day/Sedom 重点详解

1.I always come to school by bus.

by+交通工具名称,表示使用某种交通方式,中间不加限定词,如果交通工具前有a, the, my 等限定词,就不能用by,而是用in或是on.

on the train=by train

on his bike=by bike

in my car=by car.

巧辩异同 on foot 与 walk

on foot “走路”,是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只作方式状语,位于句末。walk “走路”,是动词,可以作谓语。

go to…on foot= walk to

I often go to school on foot. =I often walk to school.

同样,go to….by bike = ride a bike to

go to…. by car = drive a car to

go to … by plane = fly to

go to… by bus = take a bus to 2 .Come on! It’s time for class.

come on “快点,加油,来吧”。

It’s time for sth. “该做某事了”,与 It’s time to do sth.意思一样。

3 .look的短语

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

look like看起来像„„

look for寻找

look after 照顾

4 .do my homework at school 在学校做作业

do one’s homework 做家庭作业(注意:one’s 要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常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their, our, his, her等)。 5 .know about “了解,知道关于„”。 6 巧辩异同

a few与few

a few “一些”,few“很少,几乎没有”,修饰可数名词。

a little与little a little“一些”,little“很少,几乎没有”,修饰不可数名词。 7 .go swimming 去游泳

and so on “等等”,表示还有很多。

go+v.-ing 表示去做某事,类似的有: go fishing 去钓鱼

go shopping 去买东西

go boating 去划船

go skating 去滑冰

8 How often do you go to the library? 你多久去一次图书馆?

how often“多久一次”,问频率。回答常用频度副词never, always,often等或单位时间内的次数:once a week一周一次 twice a month每月两次

three times a year每年三次

语法讲解

一般现在时

一般现在时表示:

第 1 页

(1)现在所处的状态。Jane is at school.简在学校。

(2)经常或习惯性的动作。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us.我经常坐公共汽车去学校。 (3)主语具备的性格和能力。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他喜欢踢足球。 (4)客观真理。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

常用的时间状语:often, 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every day等等。

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助动词是do/don’t和does/doesn’t.

1.当主语是第

一、二人称和所有复数形式时,行为动词用原形。

肯定式:I go to school on foot.

否定式:I don’t go to school on foot.

疑问式:Do you go to school on foot? —Yes, I do. —No, I don’t.

2.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在词尾加-s或-es。

肯定式:He goes to work by bus.

否定式:He doesn’t go to work by bus.

疑问式:Does he go to work by bus?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Topic2 重点语法 现在进行时态。

重点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He is cleaning the dormitory.

A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 Yes, I am./No, I am not.

How long can I keep them? Two weeks. 重点详解

1 at the moment“此刻,现在”,相当于now. 2 巧辩异同 go to sleep与go to bed

① go to bed“上床”“就寝”I often go to bed at ten.

② go to sleep“入睡”“睡着”Last night I went to sleep at two o’clock. 3 巧辩异同some, a few 与a little “一些,有些”三者都修饰名词。

some既可以修饰可数名词又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

We want some apples and some water.

a few用在可数名词复数之前,a little用在不可数名词之前。

There are a few books and a little water in the classroom. 4 与how相关的短语 how often多久 how many多少 how much多少钱

how old多大

5 And you must return them on time.你必须按时归还它们。Return意为“归还,回归”

① return sth. to sb.把某物归还某人=give back sth. to sb.

② return to“回到„”,相当于come back to„ 6 Maria and a girl are talking at the lost and found.

talk“交谈”,常用的短语talk to/with sb.“与某人交谈” 巧辩异同talk, say, speak与tell

(1) talk“交谈”,表示通过谈话方式交换意见、消息等。

(2) speak“说话”,强调开口发声,后常接某种语言。

(3) say “说”,强调所说的话的内容。

第 2 页

(4) tell“告诉”,有时兼含“嘱咐”“命令”等。tell a truth说真话,tell a lie说谎, tell a story 讲故事等固定搭配。 7.I can’t find my purse and I am looking for it. look for“寻找”,强调寻找的过程; find..............“找到”强调找的结果。 8 .look(at), see与 read

look(at)指看的动作,see指看的结果,read常指看书、看报纸等。 9 .Here are some photos of his.这有他的一些照片。

photos of his是双重所有格。his是名词性物主代词,后还可以接名词所有格。

a friend of mine我的一个朋友

a classmate of my brother’s我弟弟的一个同学 10 .I also want to go there one day.我也希望有一天到那儿。

also意为“也”,常用于be动词和情态动词后面,实义动词的前面。

巧辩异同 also与too also放在句中,too用于句末。

语法讲解

现在进行时

1.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

2.常用的时间状语:now, at the moment, look, listen等。 3.谓语动词构成:be(am/is/are)+v.-ing形式。 4.现在进行时态的肯定、否定和疑问式。

(1)肯定式:I am running. You are running. He/She is running. (2)否定式:I’m not running. You aren’t running. He/She isn’t running. (3)一般疑问句及回答:—Are you running? —Yes, I am./—No, I am not.

—Is he/she running?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Topic3

重点语法 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使用和异同。 重点句型

What day is ti today? It’s Wednesday.

Why do you like it? it’s easy and interesting.

What class are they having? They are having a music class. 重点详解

1 询问星期几用What day…?回答:It’s Wednesday/Sunday…。

与特殊疑问句词what有关的短语:

what class什么班 what color什么颜色 what time几点 what date几号(日期) 2 .How many+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How much+不可数名词。

3 .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Sunday, 在星期几前用介词on, 在具体点钟前用at. 4 .learning about the past了解过去

learn about了解 .............

拓展 learn from向„„学习

learn by oneself自学

What do you think of …? = How do you like…?你认为„„怎么样? 6

—Why?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用why提问必须用because回答。 7

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你最喜欢什么科目?

like best最喜欢,可用favorite“特别喜爱的”转换。

第 3 页

be friendly to sb.= be kind to sb. 对某人友好 9

I can learn a lot from it.我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1) learn…from“从„„学习”。

(2) a lot = much“许多”,后接宾语时要说a lot of 也可以表示“非常,十分”。

Unit6 Topic1

重点讲解

It’s on the second floor.在哪一层楼,用介词on。on表示在„„上面。second是序数词,前面要用定冠词the, 意为第二(的)。

巧辩异同 two与second

two是基数词,second是序数词,“第二”或“第二的”,指排列顺序。 2

in 在„„里面,是方位介词。in the box

in the classroom Is there…? 表示某地存在„„吗?其肯定回答是:Yes, there is. 否定回答No, there isn’t.它的复数形式为Are there…? 其肯定回答是:Yes, there are. 否定回答No, there aren’t. 3

巧辩异同 there be与 have (1) there be“有”,指(某地)存在“有”。 (2) have“有”,指人或某物“拥有”。The is a dog in the picture. The dog has two big eyes. 注:there be be is还是,取决于离该动词最近的那个.........遵循就近原则。.........用.....are................名词。如果该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就用is,如果是复数就用。 .............................are....4

have a look看看。后面接名词时要用at. 如have a look at your watch. 5

talk about“谈论,议论”,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talk with/to “与某人交谈” 6

用来询问某地有某物,其结构为:What’s+介词短语,回答时应用there be句型。 7

play with“和„„玩耍”,“玩”

play with sb. “与某人一起玩” 8

put away 把„„放好 9

look after“保管,照顾”,相当于take care of.

look at看„„

look like看起来像„„ look for寻找 look the same看起来一样 10

巧辩异同in the tree与on the tree

(1) in the tree 指外来物体在树上。

(2) on the tree树木本身长出来的花、树叶等。 11

巧辩异同like doing与like to do

like doing 表示经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兴趣、爱好。与love doing相似。

like to do 表示偶尔的、一次性的喜欢。与love to do相似。 12

I’m very glad to get a letter from you.我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

get a letter from sb. 收到某人的来信=hear from sb.

Topic2 重点讲解

house with three bedrooms.有三间卧室的房子。

with “有,带有”。

With还可以意为“和(某人/某物)在一起”

第 4 页

apartment for a family of two.适合两口之家的公寓。

(1) for表示“给„„”表示目的或功能。后接物主代词或名词,但通常带’s.或者后接表示无生命物体的名词。Here is a letter for you.

(2)of的含义为“属于某人/某事物”。She is a friend of Lily’s. = Shes is Lily’s friend. 3

a lot of = lots of许多 后接可数名词,相当于many;后接不可数名词,相当于much,用于肯定句中;但是注意:如果是否定句,刚常用many或much. 4

far from… 离„„远,远离

not far from 离......不远

语法讲解

There be…(表示“有”)用法

1.“There + be+主语+地点状语”表示“某处有某物”;地点状语也可放在句首,有时可用“,”与后面的部分隔开。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On the wall, there are some pictures.在墙上有一些图片。

2.它的疑问形式是将“be”提到“there”之前。 Are thery any books on the desk? 3. 它的否定形式是在“be”后加“not”. 4. There be如果后面接两个名词作主语,那么“be”的人称和数与邻近的名词一致。

Topic3

重点讲解

go up “沿着„„走”与它相近的词有go along/down 2

get to 到达,后接地点名词 get to =reach=arrive in/at

与get有关的短语:

get in 收获

get on上车

get off下车

get out出去

get out of从„„出来

get up起床

across from 在„„对面

It’s good to help children and old people to cross the road.帮助孩子和老人过马路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行为。It’s good to do sth.做某事是助人为乐的行为。 5

on the corner of = at the corner of “在„„拐角处”,表示在某一地方或建筑物外面的拐角处。in the corner of 表示在某一建筑物内的拐角处。

...6

有关come的短语

come to 来到

come form来自于„„

come on 加油,赶快

come in 进来

come out 出来

come down下来

come back回来

第 5 页

上一篇:数学老师述职报告下一篇:公司接待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