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融入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体会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自然界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严谨性。新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科学既神秘又与生活息息相关, 可见学习生物学知识非常重要。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却不以为然, 任由老师在上面讲得唾沫飞溅, 他们在下面工作忙绿。不是老师讲得没道理, 是因为他们无暇听, 因为他们有语文、数学、英语……很多作业需要做。目前生物学科因为不参加中考被学生列为可学可不学的“豆芽”科, 在面临巨大中考压力的他们心目中并不重要。的确生物不参加中考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 学习生物的人越来越少了。任由你磨破嘴皮说学习生物多么重要, 多半抵不过中考的魅力。孩子们很忙, 没有闲暇时间和心思听与升学关系不大的课。枯燥的理论说教会让他们更加心烦你。但作为老师, 给孩子传授知识是我们的本分, 我们不能误人子弟。怎样才能让孩子接受我的课堂, 怎样让我的课堂留住孩子呢?

每次看到同学们漫不经心而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都倍感悲哀。没有什么大道理, 我只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高中生物老师肖老师身上。一天, 肖老师在街上遇见一朋友, 朋友问肖老师到哪儿去。肖老师说最近痔疮犯了, 到医院看医生去。朋友说, 痔疮呀?赶紧去, 这东西恼火得很, 那个喉咙疼得呀…唉!肖老师听了哭笑不得。当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 我发现有很大部分人面无表情望着我, 个别人已经笑得前俯后仰了。等我解释完后, 他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看来基本的生物素养是我们必备的。从那一次开始, 孩子们开始接受我的课堂。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 正是激励, 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两点, 第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第二是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

生物学就好比是一座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孩子就是游客。他们没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听别人说这儿很好玩, 进得城来。这座城真能吸引住他们吗?我想这可能要靠导游精彩的介绍了。老师就是这座城的导游。你让这座城的人和事在你的嘴里变得鲜活有趣, 游客就会被吸引住。

将知识融入情境之中, 将情境带进课堂。首先得在课前导入上下功夫。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以俗语“导”, 以比拟“导”, 以成语“导”, 以古诗“导”, 以数据“导”等, 他们各有千秋。比如以俗语“导”具有趣味性;以比拟“导”, 具有形象性;以成语“导”, 具有简炼性等, 选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根据课堂及当时的情况而定。

比如我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时候用到的这样的导入。那一天上课, 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教室里闹嚷嚷的, 想大吼几声让他们停下来, 既破坏我的淑女形象, 也破坏心情和他们学习的兴致。于是我故意走进教室很奇怪地望了望又走出去了。等到第二遍铃声响了之后, 我才探头探脑地进教室。学生很奇怪, 问我怎么了。我说我还以为走错了, 走到什么比如卖猪的市场, 定睛一看确实没错, 是教室呀。所有同学呵呵地笑开了, 明白我的意思也就不乱闹了。这节课的内容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我告诉孩子们说, 前几天报道我国北方七省旱情非常严重, 估计粮食要欠收, 不过一看到你们我非常高兴, 今年庄稼肯定丰收。为什么?因为我听到了教室里蛙声一片。这可是有证据的, 宋代将军辛弃疾有辞“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有了蛙声, 农民播种就有了希望, 蛙声给我们带来喜悦和快乐。“青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春天来了, 让我们寻着蛙声, 捕捉蛙影去认识青蛙及它的同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虽然这个导入有点长, 但效果挺好。

语言描述是情境设置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叙述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十分适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例如:可以用谚语“朵朵葵花向太阳”作为植物向光性的内容创设情境, 可用“龙生龙凤生凤, 耗子生来会打洞”来作为创设生物“基因遗传”的教学情境, 可以通过讲故事创设很多知识的教学情境。初中孩子的特点, 和生物学科的特点及目前的地位, 用语言描述中的设置故事情境, 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爱上生物课很有效。

为了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学得有趣, 我常把知识编在故事里。比如为讲家兔的消化系统, 有这样的故事。一只兔子来到药店问老板有胡萝卜没有, 老板说没有。第二天兔子又去了“老板老板有胡萝卜没有?”老板说没有。第三天兔子又去问, 老板生气说没有, 再来问就用老虎钳把你的牙齿拔掉。第四天兔子又去了, 问“老板老板有老虎钳没有?”老板说没有。“那, 有胡萝卜没有?”老板生气用老虎钳把兔子的牙齿拔掉了。第五天, 兔子又去了, “老板老板有胡萝卜汁没有?”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兔子食性, 素食, 是植食性动物。被老板拔掉的牙齿又是怎样的, 肠子又该是怎样的等等, 这样兔子的消化系统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讲解完了。

严厉枯燥的理论说教让孩子惧怕我们远离我们的课堂;传统的纯知识教育让孩子漂浮的心悄悄游离我们的课堂。唯有兴趣使孩子始终如一热爱你及你的课堂。要使孩子感兴趣, 将知识融入情境之中, 使知识有趣, 课堂有趣,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有趣的课堂才能留住孩子飘逸的心。

值得注意的是, 不论故事是现存的还是自己编的, 但一定要编得得体, 紧扣知识, 健康有趣, 并且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

总之,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就会异常活跃, 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的愉快, 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反之, 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中学习动力的缺贬和动力水平降低。有趣是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前提。有趣即生物教学富于趣味性, 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物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呈现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掌握生物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用语言描述的方法, 使知识融入情境, 使情境呈现于课堂, 能使学生产生愉快向上的学习情绪, 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创造良好的前提。

摘要:本文在讨论初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用情境设置教学方式中的语言描述的方法,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获取生物知识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学生物,情境,语言描述,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 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学习导引[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周美珍, 郑鸿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上一篇:重复自白的排除规则研究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与工程质量的耦合线性机理研究——基于SEM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