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四川

2022-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家乡在四川

我的家乡在哪里

主人公的话:在日本,人家说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家说我是日本人;在日本,供奉着我祖先的灵牌;在中国,埋着救我养我的爹娘。

谁能告诉我,我的家乡在哪里?

引 子

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政府通过日本驻苏联大使,向日本政府转达了如下声明:“希特勒德国投降以后,日本成了唯一的主战大国。美、英、中三个大国与今年7月26日提出的,关于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遭到了日本政府的拒绝。苏联从明日即8月9日起,将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从8月9日早晨开始,数以百万的苏联红军,在空军主力部队对哈尔滨、吉林、沈阳、长春和海拉尔地区的日军铁路枢纽、车站、机场和日军纵队实施了密集打击后,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关东军土崩瓦解,节节败退。而来不及撤退的150多万日籍军政、工商人员、军属及开拓团移民,失去了军队的保护成为大日本帝国的“弃民”。他们从东北各地成群结队,长途跋涉,涌向齐齐哈尔、延吉、抚顺的收容所,等待遣返的日子。在逃难途中,在收容所,他们无不陷入战火、饥寒和疾病的灾难之中,大批人死亡,更有日本极端法西斯分子制造了多起集体自杀事件。而在这百万逃难大军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却是襁褓之中的婴儿和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有的被同胞投入河水或枪杀致死,有的冻饿而死抛尸荒野,万幸的被好心的中国人收养,成为后来被日本政府称作“中国残留者”的日本遗孤。

中日建交后,这些日本遗孤中约有4000人陆续回国找到自己的亲人,携带其直系亲属8300多人回日本定居。

在这4000多名被确认为日本侵华战争遗孤中,有一个叫藤田董正的孩子,两岁时被天津葛沽镇东埂村农民李金良收养,中国名字叫李海坤。1986年,42岁的藤田董正举家回国定居,如今子孙满堂,生活美满。步入耄耋之年的藤田董正却有一件日渐凝重的心事难以释怀,以致一年几次往返中国的葛沽和日本的三原,坚持至今。因为他始终坚信,哪里都不是我的异国他乡?

第一章 来到不该来的地方

日本广岛,载入世界史册的地方。

1945年8月6日,一颗代号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这里爆炸,致使7万多人丧命。这是战争给人们留下的无比伤痛。

广岛县东边,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滨海小城,三原市,那是我的祖籍、魂牵梦绕70年才见到的家乡。

我的父亲藤田卫道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耳鼻喉医生,战前在三原市开了一家私人医院:藤田耳鼻咽喉科医院。医院是一座二层小楼,规模不大也不小,母亲藤田美重子是他的得力助手,小姨金丸秀子有时也来帮忙。父亲医术很好,别处治不了的疾病,到他这里便迎刃而解。母亲辅佐有方,待人也热情周到,夫妻二人珠联璧合,小医院干得红红火火,颇得赞誉。当时我还没有出生,这些都是我的二哥(藤田俊文)和姨妈(金丸秀子,后成为我的继母)后来告诉我的。他们还让我看父亲、母亲和两个哥哥在医院门前的一张照片。父亲中等身材,长方脸,文质彬彬,一副眼镜更显出学者风度。母亲,漂亮,文静,典型的相夫携子的日本女人形象。现在,这张照片上的四位亲人都已故去,母亲和两位兄长我稍有印象,最让我终生遗憾的是身怀绝技的、从未见上一面的、英年早逝的父亲,只有在这张照片上才能领略他的音容笑貌。正是这张泛黄多皱已经起毛的老照片,承载着我日复一日的怀念和滴滴相叠的泪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華战争正式爆发。作为战争发动者的日本,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之外,更多的日本人民是向往和平、向往幸福、厌恶战争,反对侵略的,这是每一个善良人的共同心愿。战争是政治家的魔鬼游戏,对任何一方的人民大众都是一场灾难。不久,这个灾难终于降临到我们藤田家。

有一天,父亲接到政府命令被强征入伍,当时两个哥哥已经出生,家庭生活不是很好,尤其母亲身体虚弱。父亲和所有应征人一样,只好告别自己的亲人,告别自己苦心经营的医院,离乡背井,登上开往中国东北的轮船。父亲沉默不语,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服从,尽管他有即将步入艰难生活的妻儿,尽管他有需要他诊治的病人。临行之前,他已预约了四、五个手术,来不及告知对方实属无奈。船离码头,岸上的张张笑脸已变成双双泪眼。轮船载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圣战使命和数百条生死未卜的鲜活生命,急速前进,驶向不该去的地方。经过几天的奔波,父亲来到中国东北吉林满铁医院成为一名军医。因父亲医术好,不久被任命为医士长。

父亲的突然离开,使经营不错的小医院被迫关闭。母亲和两个哥哥的生活来源也随之破灭。为了生计,母亲把两个年幼的哥哥寄放在外公家里,外出打工或为邻居做些零活勉强维计。外公、外婆更是忧心忡忡,一家人不知道怎样才能熬到父亲归来的日子。

远在异国他乡的父亲,每天和血腥与死神相伴,已感觉麻木。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而前线每天都在涂炭生灵,无论是敌我,不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老有小的生命吗?他心里很不安。作为一名军人,他不应该有这个念头,只有服从,让他的病人早日康复。当他看到从病床上再次走上战场的军人时,他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救人还是在杀人?只有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的夜里,他才有空掏出揣在怀里的那张照片,凝神望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默默的祈祷,盼望着战争早日结束,回到亲人身边,哪怕吃糠咽菜,也愿意过安心平静的日子。

1941年春天,母亲意外地收到了父亲让她带着孩子来中国的来信。不知道是父亲私下向医院的申请,还是上级最近下达的新命令。不管如何,这对于父母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母亲立即打点行装,踏上了开往中国东北的轮船。送行的外公外婆拉着母亲的手一个劲儿地叫着,住些日子就回来,别让我们惦着啊。谁知这次分别就是他们与母亲的永别!

母亲一行来中国后,被父亲安顿在吉林市的一处住所,离父亲所在的满铁医院有一段距离。1943年2月1日,母亲生下我,取名藤田董正。父亲无暇照顾母亲,写信让18岁的小姨金丸秀子来中国帮忙照顾。我两岁时,父亲见日本战事越加不利,就送小姨回日本。小姨因此逃过了日后的灾难。1945年2月,四弟又出生,名字不详。后来听二哥跟我说,当时一家人生活很快乐,父亲每到周日便骑马回家与我们团聚。偶尔父亲带着大哥、二哥和我到市内玩耍。有一次,我们路过一座很漂亮,看起来又十分坚固的建筑,呈X造型,主楼为三层圆体,伞顶八角脊,外伸四个斜翼为起脊瓦房,角坡房山,样子像一只大乌龟,门口有一个站岗的中国人向父亲敬礼。父亲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他工作的满铁医院,原先的名字叫东洋医院。我们走了老远,那个岗哨还跟我们挥手。

现在我才知道,满铁医院之所以名声在外,不仅它是一座东北绝无仅有的典型的中日合壁式建筑,而且这里曾发生过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案。

第二章 侵华的替罪羊

1945年8月的一天,我和哥哥们正在院子里玩,风风火火从外面来了四个骑马的日本军人,像是父亲医院的侍卫。正在屋里喂奶的母亲,见有人来便把四弟放在床上迎了出来。其中一人把一封信递给母亲。母亲打开一看,是父亲的字迹。读罢信件,母亲顿时昏倒在地。父亲在信里说:日本战败,苏军南下,我已随医院撤到朝鲜,不能带家属。你速带孩子们到营口乘船回国,刻不容缓。藤田拜托!

母亲醒过神来,哪敢怠慢,马上把必须带的东西裹了两个包袱,8岁的大哥背一个,6岁的二哥背一个;她后面背着2岁多的我,前面抱着7个月的四弟,一家人慌慌张张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街上乱哄哄的,都是不知所措的日本人,青壮年早已一批一批被强征入伍了,剩下的全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关东军兵败如山倒,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就是遇到了零星部队,只顾自己逃跑,连理都不理我们。我们被政府和关东军抛弃了!当时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有230多万,其中关东军兵力最多时达80多万,后来大部分开赴南洋战场。剩下的军属、铁路、煤矿和开拓团等移民,也有150万之众。这些来不及撤退的无辜百姓,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殉葬品。

人们不知道到营口的路有多远,也不知道怎么走最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结伴而行,母亲和一群军人家属凑在一起南逃,五、六十人的样子,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远处苏联红军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和近处逃难人群的哭喊声,不绝于耳。开拓团的人,大都穿的是军装,团长还有武器,自然成了苏军打击的目标。为了逃避追兵,我们只好钻深山走森林,很多人迷路掉队也顾不上寻找。忽然,远处传来汽车马达声,有人喊道苏联红军追来了,大家马上藏在路边的草丛里。汽车近了,插着膏药旗,是关东军,大家欢呼雀跃,一起涌向马路中央,高喊着麻烦了带我们走吧。谁知汽车鸣着喇叭,没有减一点速度,大家急忙闪开,汽车呼啸而过,车上的士兵呜哩哇啦不知叫的什么。人群中有人嚎哭起来。

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四个孩子,走得很慢,渐渐落在后边。她四处打听附近有没有火车站,想坐火车赶路,有人告诉附近20多里有个小站,不知停不停车。我们慌不择路,去碰碰运气,走出没有10里地,被一伙土匪团团围住,母亲跪地求饶,他们理都不理,抢走了我们所有的东西,就差扒我们的衣服了。有一个骑着马匪首还不想走,盯着母亲要使坏主意,这时一个扛枪的人跑过来,我看着有点眼熟。他小声嘀咕道:大哥,这日本娘们的当家的是个军医,没杀过人。匪首哼了一声,带着人马走了。母亲吓出一身冷汗,只要不杀人、不糟蹋人,什么都可以不要!原来这些土匪不是别人,都是以前满铁医院麾下的伪军,他们见日本大势已去,又不敢投奔抗日武装和苏联红军,脱了军装成了土匪,专抢这些手无束鸡之力的日本难民。昨天帮着日本侵略者残害自己的同胞,今天又反过脸来欺负昔日的主子,这种人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民族败类!

包袱没了,盘缠没了,吃的也没了,我们陷入了极度的困境,逃跑变逃难。但我们还是万幸的,逃难途中时常听到更为惨烈的事情。如开拓团难民集体自决的事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哈达河开拓团撤退到麻山地区,遭到苏军的阻截。绝望中残忍無度的几个男人,将70多名妇女儿童全部枪杀,然后自己逃入深山。乌兰浩特市附近的1200多名开拓团民,紧急向葛根庙方向撤退,途中与苏军遭遇。带队的军官命令团民向路旁的大沟里跳,下去的九死一生,惨无人道的军官向沟里扔手榴弹,没淹死的也炸死了,没有炸死的又命人用刺刀挑,是死亡千余人的大血案。此外,路上病死的、饿死的,难计其数。我们一家还算暂时幸运。

没有吃的,也不敢到村子里去要,怕有追兵;更不敢走大路,只能在在荒郊野外跋涉。靠挖野菜,刨草根,摞树叶果腹充饥。幸而遇到一块玉米地,我们已经顾不得礼节,急忙掰下不成熟的玉米棒子,连谷粒带浆水,狼吞虎咽,如同大餐。最可怜的是我的四弟,7个月的婴儿,吃不了野菜,也吃不了玉米棒子,母亲有一点东西就给我们吃,严重缺乏营养,乳房干成空皮囊,一滴奶水也没有了,饿得弟弟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个在地里干活的一对老夫妻,看我们可怜,拿出自己带来的干粮,仅有的两块玉米饼子递给母亲,我们像见到金元宝一样抢着吃了。那时的中国农民生活也很贫穷,那一对老夫妻可能是给人家扛活的穷人,带的干粮也很少,给了我们他们就要饿一天。

我们就是这样一路逃跑,一路乞讨,一路寻找,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跋涉,也就是1945年9月20号左右,终于来到了抚顺市的一个难民收容所。这个难民所原来是一座小学校,大哥、二哥看到了收容所,像见到了救星,欢呼、雀跃,以为有吃的了,有喝的了,有住的了,能够活命了。谁承想,到了大门口一看,惨不忍睹!院子里遍地都是死尸,旁边还横七竖八地码着一人多高的一摞死尸,教室的屋檐下还有东躺西卧的奄奄一息的人,面目全非。看到这个场景,如同进了鬼门关,母亲伤心得哭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只能住下。屋子里挤不进去,我们就躺在教室的屋檐下,晚上冷,睡也睡不着,就互相抱着熬到天亮。白天没有吃的,更难熬!我当时只有两岁多,饿得光哭。收容所粮食供应不上,每天只能熬一锅看不见米粒的稀粥,一千多人都去抢,体力强的抢上一碗,就能活上一天,老弱病残抢不上的,只能眼巴巴地挨饿等死。我们孤儿寡母头两天一口也没抢上,可怜的四弟第二天就饿死了。母亲在操场上拾了点木头,一边流着泪,一边把孩子火化了,收起几根骨头保存起来。

收容所的人后来知道我们是军官家属,有时候就给我们提前盛出一小碗,但是母亲一口也舍不得喝,一滴不剩地分给我们。这样的关照,不是每天都有,而是隔三差五的,有时连续几天一口也喝不到,我们坐以待毙。都说日本人有团队精神,有服从精神,但是到了生死关头,就什么都不顾了。时有时无的稀粥,母亲滴水不沾,保住了我们哥俩的命,母亲已经有气无力了。10月3号,中午的时候,母亲再也睁不开眼了。听我二哥说,当时母亲最不放心的是我,临死时她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把干瘪的乳头放进我嘴里,盼望有一滴奶水让我能多活一天!我以为有吃的了,就玩命地嘬,妈妈都咽气了,我还趴在她怀里不停地嘬。妈妈死死地抱着我,足有三个小时,我也嘬了三个小时。人们费了好大劲,才把我从她僵硬的双臂中抱出来。我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享受了母亲的体温,嘬进了母亲临死前的精气,比奶水还要珍贵啊!

我和大哥、二哥跪在母亲身旁,喊着妈妈呀妈妈呀,哭干了眼泪,我浑身无力软得一滩泥,站不起来了。

收容所的人知道母亲是军官家属,便商量着把母亲的尸体提前火化,当时死尸遍地,顾不上火化,母亲的尸体能够及时火化也是得到关照的。收容所的人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决定,让我8岁的大哥背上母亲和弟弟的骨灰,派汽车从抚顺把他直接送到营口,让他乘船回国。这也是对我们家族的特殊优待,因为当时从抚顺到营口的难民太多了,单靠两条腿走到营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事。谁知大哥被送到营口码头时已无气力,是人们把他抬上船的。船还未开,大哥就咽气了。

此时,父亲已奉命回国,当他得知大哥就要回国的消息,高兴万分。但望眼欲穿、心急如焚的父亲,在码头上见到的却是两个骨灰盒和一具尸体,悲痛欲绝!从此父亲萎靡不振,成天喝酒吸烟,呼叫着我和二哥的名字,食难进,夜不眠。

第三章 我和二哥的新生

抚顺收容所,是日本留守人员负责的一个临时救助机构,前后收留了4万多日本难民。但由于粮食奇缺,营养缺乏,传染病流行,难民死亡率很高,收容所成了停尸场。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哺乳期的婴儿,死的最多,勉强生存下来和能够回国的难民为数不多。收容所为了让这些陷入绝境孤儿们活下来,在门口贴出告示,希望有能力的中国人伸出友爱之手,救人一命。

有一天,收容所的人领着一个当地农民,来到我和二哥面前。当时二哥六岁,还有一些体力,我两岁半,虽然有口气,但是也已经站不起来了。其中一个农民,见二哥身体还可以,就把他领走了,他就是二哥的养父,姓刘,对二哥很疼爱。后来老人去世,二哥又到了一位姓朱的中国人家里,取名朱成。朱家把二哥当亲生骨肉,供他读书,有了工作,当了干部。这都是二哥后来告诉我的。我当时年龄小,身体弱,收容所的人先后领来好几个人看我,都摇着头走了。我的命运危在旦夕。

没过几天,来了一个女护士,是抚顺医院派来救治日本难民病人的工作人员。她下班时,一眼看到奄奄一息的我,说这孩子如不赶紧抢救难保活命,收容所的人说有口吃的就死不了。好心的护士说,我把孩子带走。办完领养手续后,女护士就把我抱回了家。回到家,马上给我熬粥喝,补充体力;然后给我擦澡,换了衣服。她家里人得知我是个日本孤儿,就和护士闹翻了。说你一个大姑娘家,养个孩子算哪一出?还是个小日本!哪来送哪去!护士说,我是个医生,眼看着一条性命就这样完了?日本侵华有罪,孩子无辜;我先把孩子救活再说。在女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我的体力慢慢得到了恢复,开始下地走路。女护士每天要上班,早晨陪我吃完早点才出门,晚上回家头一眼看的是我。我叫她护士妈妈,她说在医院里护士、大夫都是孩子的妈妈,就这么叫。家里的反对意见,没有因为她的不放弃而改变,争吵时有发生。护士妈妈担心她上班后家人把我轰走,就每天带着我一起去上班,晚上再回家睡觉,家里人只好依着她。

护士妈妈在医院工作很忙,不能随身看护我,就把我托付给医院一个烧锅炉的师傅。这个师傅30多岁,叫李金良,心眼儿很好,他的媳妇得急病刚刚去世,身边还有一个10多岁个女儿。李师傅对我像亲儿子一样,不管烧锅炉活儿多累,总哄我玩,带我到澡堂里洗澡,还给我买一些零食吃,时间久了我和李师傅形影不离了。一晃半年的时间,我都是晚上跟护士妈妈睡觉,白天和师傅爸爸玩耍,使我这个失去了亲人,从死亡线上爬出来的日本孤儿,有了新的生活和快乐。

后来,师傅爸爸听说护士妈妈要结婚了,就找到她说,你把孩子救活,积了大德,老天爷都会替他的父母感谢你的。可你总不能带着孩子上花轿啊。你如果放心,就把孩子交给我吧。护士妈妈舍不得我,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含着眼泪把我的领养手续交给了李师傅。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抚养成人的。从此,师傅爸爸把我背回了他的家,给我起了个中國名字,李海坤。

爸爸的老家在天津海河边的葛沽镇三合村,他为人老实、耿直、善良,祖祖辈辈以开园田种蔬菜为生。因年景不济,他在十多年前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来抚顺投奔姐姐、姐夫谋生。姐夫是葛沽黄圈村人,会电焊手艺。姐姐勤劳、朴实,人长得也俊俏,俩人到了抚顺,日子过得很殷实。养父经姐夫介绍,来到了这家医院谋了个烧锅炉的工作,收入还可以。爸爸整天上班在医院,很少回家,我到李家后全由姐姐来照顾。姐姐比我大12岁,是一个很漂亮,会体贴人的大姐姐。她晚上给我铺床,早上给我叠被,白天给我做饭,有时还给我买冰糖、点心、水果吃。她像妈妈一样照顾我,像姐姐一样跟我玩,我很开心。有一天早上我睡懒觉,姐姐就把我的被子拽起来,打我的小屁股,一下子打出一个屁来,姐姐说人小气性还挺大,姐俩咯咯地笑了半天。现在想起这件事还会笑起来。

抚顺的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房檐下挂满一颗颗一尺多长的冰锥,非常好看。姐姐见我看得入神,问喜欢吗?我说喜欢,她一下子把我抱起来,让我用手去摸那些冰凉光滑的冰柱,感觉不一般,姐姐就是为了让我开心呗。还有一次,我看到院子里有个铁砧子,非常好奇,就用暖烘烘的小手去摸,这一摸不要紧,手一下子给冻上了!姐姐听到我的哭声急忙跑出来,哎呀,拿刀剁下来吧。我说不,姐姐笑了。立马弄来一根木棍,蘸上灯油点成火把,从下面烤那个铁家伙,慢慢将我的手从砧子上脱开,没有受多大的伤。我说姐姐你真有办法,姐姐说急中生智。姐姐的针线活也称一绝,捡来一个日本军大衣给我改制成一个小半大衣,穿上很帅气。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姑妈家串门,大家看我一副小军官的样子,喜欢得不得了。就逗我,让我敬日本礼。我一会立正,一会稍息,一会敬礼,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姑妈拿出面包、山芋叫我吃,让我再次感到了中国大家庭的温暖。我在爸爸和姐姐的照料下,渐渐摆脱了脑子里的阴影,开始快活起来,身体也得到了滋补,一天比一天壮实,外号小胖子。

1947年,辽沈战役爆发,养父所在的医院住满了国军的伤兵。养父不想伺候他们,就决定带我们回葛沽老家,当时我已经四岁多了,开始有些清晰的记忆了。这时的养父有了一些积蓄,他打算回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养父家里有七亩园田,还有三间土房,这次回家应该算是衣锦还乡。我记得当时我们冒着隆隆的炮火,是钻地道绕出城外的。出城不久,我们遇上了土匪,性情刚烈的爸爸一动不动,任他们把我们抢得一干二净,爸爸一定是怕姐姐和吃亏。幸亏养父在我的两个鞋坑里分别放了五块大洋,这才有了一点盘缠,不然的话我们是回不了天津的。这点钱只能够住便宜小店,坐火车、马车就别想了,只能靠俩腿走。爸爸肩扛着我,姐姐背着不值钱的包袱,我们不住脚地往家奔。俗话说,道远没轻载。时间一长,爸爸的腿肿了,姐姐的腿也肿了,我就不忍心再让爸爸背着了,执意自己用腿走。我身子胖,走一天下来腿也肿了。姐姐心疼我,每天一到店里头一件事就是给我烫脚;爸爸心疼我,经常买鸡蛋让我路上吃,怕我吃不好累坏了。我的脚不见消肿,爸爸还要背着我,我说不背,姐姐劝我脚都成了发面饽饽了,还嘴硬。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半路我们遇见一个同路的老乡,养父说一堆好话,求人家和养父轮流背着我走。趴在爸爸的后背上,暖乎乎的,看着一路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这也许就是幸福吧。

另一个是外因:50年代末,这里下放了一大批城市干部,说是在反右运动中犯了错误的人,这批干部都是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到了生产队又不甘寂寞,和社队干部搞工副业的愿望一拍即合。于是,他们盖车间、买设备、跑业务,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但那时生产队搞工副业不像现在这样光明正大、理直气壮,都是暗地悄悄干,或者打着“以工养农”的口号。这里的社队企业中机械加工、锅炉制造、汽车配件、暖通设备和铸造等行业发展得较快。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葛沽地区的锅炉厂、化肥厂、潜水泵厂和餐具厂等行业还依然存在,有的还远近闻名。只不过是所有制和以前不一样了而已,以前是集体企业,如今改制成了民营企业。这都是当年打下的基础。

我们东埂村也先后建起了三个企业,机械加工厂(社员们简称铁厂)、塑料制品厂(皮带厂)和铸造厂,都是一个下放干部帮忙建的,以铁厂为时最早。由于种种原因,铁厂一直经营不利,造成连续多年亏损,与附近的村办企业形成鲜明对照。当时就流传着“西关(村)穷,刘庄(村)富,东埂(村)的企业白忙乎”的说法。

1969年春天,大队党支部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村办企业问题。支部书记刘玉祥说,我们东埂铁厂建厂3年,年年亏损,社员们意见很大,人家别的村的企业年年向生产队拨钱,提高了分值,我们的工厂却年年向生产队放白条。我找厂长让他想法搞上去,还拿降作怪,满嘴是理。我决定不让他干了,派一个新厂长去主持工作!大家面面相观,无人发言。我的心里很明白,干工业和种地不一样,要资金、要设备、要技术,还要有业务渠道。工人们都是拿锄杆子的农民,不懂技术,即便有一个半个明白人,还不是朱砂没有黄土为贵,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再说,社队再穷福利也比种地的社员高出不少,能够跻身企业领导,不是有本事就是有背景,在盘根错节的农村宗族关系当中,鐵厂的水很深。现任厂长是村里的大能人,他搞了3年都没搞好,谁还敢披着破蓑衣去赶那场雨呢?

人们沉默不语,会议陷入僵持。

岁数最大的支部委员、大队长杨元起打破僵局。他对刘书记说,咱们村有头儿有脸儿的人都在你跟前了,你看谁行就点谁,谁也不许反驳。刘书记一下子把眼光对准了我。当时我才26岁,对企业管理也一窍不通,心里敲开了小鼓。刘书记说,海坤你去吧,我看你行。我急忙摇头说,我一没有经验,二没有技术,还是考虑考虑别人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开了我,党支部看得起你,你就别客气了。我一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听从党召唤,山芋烫手也要揣怀里,刀山火海也要冲上去!于是就表态说,我干回试试。

第二天,我来到机械加工厂,人们向我投来怪异的眼光,当面没有人搭理我,背后却议论纷纷。什么也不懂,还来抓铁厂?二小坐飞机打井不知天高地厚?也有冷眼相观的,一问三不知。但我发现多数人还是期待的眼光,毕竟这个烂摊子有人接手了。当时,我也不着急开会,更不评头论足,天天到处观察,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几天后,我发现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前任厂长撂挑子,许多加工业务客源流失,工人上班没活可干。二是设备陈旧,产品合格率低,加工成本高。三是工人技术水平太低,即便是技术骨干也不会看图纸、不会磨刀具、不会计算螺纹角度,遇到技术活就会找兄弟厂求援。我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不知从哪里下手。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反问自己,你有金刚钻吗?不懂专业技术,不会看图纸,不会开车床,怎么去领导别人呢?有一天,我走进办公室,忽然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钳工知识》,一本是《车工技术》,我如获至宝,这不就是我的金刚钻吗!下班后,我躺在炕上一看就是一宿,困惑的心豁然开朗,凭着我在中学读过的数学几何知识,我开始撬开机械加工厂这扇技术大门。诸如,如何看图纸、如何计算挂轮数据、如何制作刀具、如何加工零部件、公制英制的换算方式以及零部件光洁度的掌握要领等,这些专业知识我都能够看懂。

在车间,我亲自上车床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变成专业技术。两个星期后,我不但可以看图纸,而且还能够独立开车床加工零件了。工人们看到我这个“大黄梨”突然变成“大苹果”,个个刮目相看。一个开始不服气我的一个技术工人,看到我磨刀具的时候从砂轮中间入手,惊奇万分,站在我后面一直看我磨完。“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我这个磨刀具的简单动作,让他知道我已经不是个外行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这是我担任厂长后踢出的第一脚。

紧接着就是联系业务找米下锅。我选派一名在天津有亲戚关系的工人,见门就进,到市里工矿企业找活。拉锯就掉沫,加工活很快就有了一些,工人开始有活干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又走出第三步棋,改造旧式车床和科学使用刀具。旧式车床加工零件精密度太低,经常出现误差,降低了产品合格率。我一方面请来行家改造旧式车床,用了20多天时间,把四台皮带式车床改造成齿轮传动式车床。一方面在刀具上下功夫。我从书本上发现,磨刀具时缩小刀尖角度可以减少加工误差。我亲自做了一个实验,新法磨成的刀具,提高成品率20%。

产品合格率一提高,加工任务月月增加,新的困难又出现了刀具不够用,车床不够用。花钱买,哪来这么多开支?刀具的问题,我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向加工单位求援,能省就省。再有,我坐公交亲自到天津的废品公司淘宝,看有没有废弃的刀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河东区的一个废品公司,我以外地发现一批大工厂使用过的废弃白钢刀具。这种刀具硬度很高,不需要再焊刀尖,拿来磨磨就可以直接使用,但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加工淬火。我就像老鼠搬家一样,一趟一趟把这些刀具背回工厂。然后建起一个烘炉,对刀具加工淬火,不知道什么原因,淬火后的刀具出现了裂痕,我们又摸索出二次淬火加工的技术,解决了白钢刀具断裂的问题。

车床的问题,我们申请大队领导同意,投资添置了一台“二零型”车床、一台“牛头刨”和一台钻床。

加工活增加了,“武器”先进了,人员又紧张了。我向党支部领导汇报,决定从生产队调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社员20多人充实到工厂。为了提高新工人的专业知识,我还举办培训班亲自上讲台讲授磨刀技术、挂轮计算方法、简约式的应用等业务知识。工厂由过去的10多人增加到30多人,分成三个班,歇人不歇马。三个月时间过去了,生产面貌大大改观,工人心气高涨了,业务量增大了,利润也提高了。到了年底,我们厂给5个生产队都返了款,社员年终分红见到了实惠,结束了铁厂年年给生产队只打白条没有返款的历史。

我的努力赢得了社员们的赞誉,前任厂长却被冷落,以致抱病在家,大门不出。这样下去人不受病才怪,我心里有些不平静。中国有句古话“有容乃大”,对他也应该多理解,尽量发挥作用。我对他的功过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刚建厂时,他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后来工厂亏损,责任有他,但不能全推给他,资金匮乏、设备落后、员工技术水平低等也是客观原因。也许他和某个大队干部合不来,有劲不愿意使了。想到这里,我就主动到他家串门,请他出马担任副厂长,专门负责对外业务。他以为是在做戏,坚持不干。我说,我是真心实意的,抓企业管理我还要向你学习,咱齐心协力把工厂搞得更好才好呢!你放心,我跟大队已经撂了话,将来总有一天我是要回生产队的。一番肺腑之言,他终于动情,含着眼泪说明天我就去上班。

两年后,大队党支部又交给我一个新任务,比铁厂还艰巨,到塑料制品厂当厂长。塑料制品厂我早有耳闻,开工半年出不了合格产品,叫谁去都不愿去。我同样没有犹豫,说行。

塑料厂和铁厂一墙之隔,出这个门进那个门。到厂之后,我首先找技术人员了解情况,他们说塑料皮带一出机器就暴胀甚至断裂,始终找不出原因。我看了模具,又看了机器,没有发觉什么异常。开机器一试,皮带从磨具挤出来是果然变了形。最初考虑是磨具尺寸过小,便取出铁制磨具,又换了一副泥巴做的,开机一试,皮带一出机器还是胀。

我们又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对策,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热烈,说塑料这东西,最怕温度,热胀冷缩很敏感。我一琢磨有道理,可能是温度惹的祸。我们发现,磨具的出口是三角形的,里大外小,强力挤压产生了高温,皮带会不会因此变形。我就把磨具出口进行改进,由三角形改为平行,进口出口一样大小,开机试验一举成功。

塑料制品廠正式投产后,上级决定并入公社日用化学厂。人员、设备、产品一起迁走。我又奉命调到大队铸造厂当厂长。当时全公社有八个铸造厂,东埂的这个一直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我过去一看,哪像个工厂,简直是一片荒草坨!一个破大院儿,外加一堆废铁,大院没有院墙,几间房子立当间儿。院子里空无一人,立着一座小化铁炉,却一直没有开过火,还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小“撅撅炉”(人民公社时期的原始铁炉),锈迹斑斑。

想干活就得有人哪,我从生产队调来10个小伙子,又调来一位木型师傅,邻村一个铸造厂有个孙师傅技术高超,我请来当技术指导,这算是组建了生产班子。下一步怎么干?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我就带领大家到附近的高二大队、官房大队铸造厂参观学习,然后点火试炉,干中摸索。我们接手的第一批活儿是市里一家机床厂的电机外壳儿,开始的时候废品率较高,我们就不断研究改进,攻克了铸件起泡的技术难关。初见成效,做到了不赔钱。

铸造厂和铁厂、塑料厂的问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铸造厂突出的问题是两个,劳动效率低和原料供不应求。因为干铸造都是重体力活,如果解决不好按劳分配问题,势必有人消极怠工。可当时大锅饭盛行,谁也不敢想、更不敢搞联产承包的事。可是每天工作效率低下,我也不能看见问题装瞎子啊!面对此景,我心如刀绞,终于有了主张。第二天,我把实行“分组承包、超额奖励”的办法和几个厂干部讲了,大伙有的赞同,有的摇头。我说,“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多劳不多得,谁也不会傻出力。如果有风险和责任,我兜着。这才获得一致拥护。为了做到公平,我抽出专人进行考核,验收,核定任务,超额有奖,立竿见影。这个办法大大激励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每天的铸造任务,由50多件一下子增加到80多件。在实行过程中,大家又不断深化了承包方案,将层层承包变成了连环承包。也就是说,从化铁到出炉,从木型到浇铸,都是一个小组负责,这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化铁炉用的焦炭不够用的,这是国家计划内生产资料,我们社队企业根本买不到,高炉经常因断炊停产。当时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加工单位求援,但人家只能以1:7的比例给付,就是加工7吨铸件,卖给你1吨焦炭,我们的炉子属于陈旧设备,燃料消耗大大超标,这点焦炭好比杯水车薪。因此,焦炭问题成了久治不愈的病根。这时,有一个叫马恩营社员自告奋勇到厂里找我说,李头儿,焦炭我能办来,我在山西临汾焦炭厂有朋友,要多少给多少。这个人是大队打井队的业务员,人称马四爷。我喜出望外又将信将疑。说太好了,你办来多少我要多少,请客送礼我负责。我以为他是吹牛,没想到10多天后一车皮50吨焦炭,他真的运来了,这足够我们用一年的呀!后来他又给我们买了一车皮。消息一出,附近的铸造厂纷纷找到他,他还真的一一兑现了。后来才知道,他采取的办法和如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措施一样,靠的是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求人手段,充其量就是请客吃饭,送土特产。但在那个时期这也是犯忌的,叫投机倒把。再有,当时的财务管理是相当严格的,请客、吃饭、买土特产,一律不能报销。有了开支,不是在账上趴着,就是当事人垫付。我受命抓队办企业四、五年时间,来了客人往家里领,送礼品我先掏腰包,赔吃赔喝不算,还在账上趴了900多元。为了集体企业的发展,为了社员们过上好日子,我心甘情愿,不必找谁诉苦。

经过不断地努力,铸造厂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了,每年向生产队返哺现金2万多元,社员分值由1毛钱提高到1毛8分钱,东埂铸造厂一下子远近闻名了。

1975年1月,大队党支部改选,我被选举为支部书记。这是我一个日本遗孤,做梦也想不到的!

第九章 我的爱人爱我的人

在中国农村,结婚是被每一个家庭看成非同小可的头等要事。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幸福,还牵扯一个家族的荣耀。还有一个说法“成家立业”,意思是先成家再立业,不成家难立业。爸爸在世时,不止一次地提醒我,有合适的姑娘千万别错过,不能像我这样打了半辈子光棍;没有女人就没有家,没有家的日子能过好码?我想,我何尝不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喜结良缘呢!可这个婚姻大事可遇不可求,何况我又有个“小日本儿”的背景,这在当时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是令人却步的。我的婚姻问题几次搁浅,甚至棒打鸳鸯,我真有打一辈子光棍的念头。

作者:高林有

第2篇:我的家乡在

春天里的发现

春天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到郊外去玩。在郊外,我发现花儿开了,小草绿了,树木突出点点嫩芽。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鸟在枝头上高兴地歌唱。农民在田野里忙着播种。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春天真美啊!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伸出我们的热情双手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吃早餐。刚下雨,路很滑,地上还有积水,我和爸爸妈妈边说边走。这是,我看见一位盲人手拿着一根竹子慢慢地走着。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坑水,眼看就要踩到水里。我连忙大声说:“老爷爷!小心,前面有水。”老爷爷听见我的叫声就停了下来。我走上前对老爷爷:“老爷爷你去哪里?”老爷爷说:“我去前面的茶楼喝茶.”我说::“我也去前面的茶楼吃早餐,我扶你去吧!”老爷爷说:“好呀!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爸爸妈妈看着我笑了,我也笑了。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例如:盲人要过马路,我会住动去送他,遇到坐轮椅的残疾人,我会帮他推轮椅;不论在校内,校外遇到帮助的人,我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渡过难关。

夸夸家乡

我的家乡在***的地方,它美丽富饶,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我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家乡盛产优质稻米和丰富的水产资源,因而有“渔米之乡”的美称。家乡的特产非常丰富,如:茶叶、腐竹、粉葛、等。尤其是腐竹,在广东是有盛誉,所以,家乡的腐竹源源地运向外地。

家乡的街道整洁、宽阔、平坦。各种漂亮的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街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眼花了乱。

我热爱家乡,我赞美家乡,我更希望家乡越变越年轻,越变越美丽。

夸夸家乡

夸夸家乡

我的家乡在…..地方。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我的家乡出产的玉米可有名了。每到夏天,家家户户都收了一大车一大车的玉米。收下来的玉米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玉米厂里制成玉米糖。

以前我家乡是泥泞的小路,现在是又平又直的水泥大道。我的家乡是一个好地方。我爱家乡的山山水

水。欢迎你们到我家乡来玩。

买两本书一本是蛇年生肖运程另一本是饮食改运学(李居明作)

第3篇:我的家乡在农村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虽然没有城里那样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城里那样的繁华,但我们家乡一年四季景色迷人!

春天到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万物复苏。漫山遍野都是花朵,最多的是喇叭花。喇叭花开得特别茂盛,一朵连着一朵,没有一点儿余地,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小草都从地下探出了小脑袋,来到了世上。小草全身都是绿色的,像天边的红霞那么耀眼。树林里的树儿,都抽出了嫩芽,慢慢的开始生长。他们吸收着空气,营养越来越多,长的越来也高。

夏天来临了,天气越来越热了。田里的水沟,都有许都小蝌蚪这些小蝌蚪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寻找着妈妈。农民伯伯都开始种西瓜,他们都戴着草帽在炎热的太阳下工作。树儿都从小树变成了大树,这些大树非常惹人喜爱,人们都去树下乘凉,都想把炎热赶走。

秋天到了,秋姑娘为大地披上了秋装,到处充满着秋的气息。树枝上叶子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绿了而是一片一片黄灿灿的往下落,像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地上就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树叶就像一条地毯。果园里果实累累,树上结满了琵琶,梨头,西红柿等等,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冬日里,呼呼的北风吹啊吹,带走了树上最后一片落叶。天上飘下了一片片雪,这些雪把树遮得结实极了,一点也没露出面。小朋友们开心极了。都在打雪仗堆雪人。花儿都枯萎了,失去生命,唯有寒梅在大风大雨中傲然挺立!这时大地一片雪白。

我们的家乡一年四季太美了,我真为我感到生活在这么一个幸福而美丽的农村而快乐!

第4篇:我的家乡在农村

我的家乡在农村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 转眼秋天来了,天空分外晴朗,高大的杨树在哗哗的鼓掌,风在悄悄把喜讯传送,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玉米成熟了,他们都忙着收玉米呢!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树叶黄了,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 成熟的气息弥漫着在园子里,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丰收在望,庄稼人一个个笑逐颜开,喜上眉梢。梨儿黄橙橙的,泛着金光,闪闪发亮,在青绿间露出一张张笑脸。绿油油的白菜,这儿一丛,那儿一丛,翠色欲滴,如同给园子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站在园外望园子:满园一片金黄,偶尔点缀着一点绿色,分外和谐。赏心悦目。树披金装,一阵阵微风吹过,片片黄叶飘飘扬扬,如同一只只彩蝶,随风翩翩起舞。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爱农村,也就是我居住的地方。在农村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看见美景,一举两得,这样舒适的居住环境,怎能不让人喜欢上乡村生活呢?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第5篇:我的家乡在河北

我爱我的家乡

东光县找王小学四(2)班

董晓彤

提起我的家乡——河北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且不说泊头大鸭梨享誉国内外;也不说吴桥的杂技让人拍案称奇;沧州的武术威震全球,就说生我养我的东光县吧,想起她就让我心潮澎拜。

“人杰地灵新东光,物华天宝古观洲”,这就是对东光很好的概括。我们东光县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是化工之城,塑料之乡,粮棉大县。

我们东光县旅游业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县新的增长点,普照公园以千年古寺——铁佛寺为主体,还有二郎岗、泰山行宫、历史名人马致远、荀慧生纪念馆、游乐场、人工湖、休闲广场„„铁佛寺里的铁佛历史悠久,家乡人都知道“沧州的狮子景县的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这句话。这里有苍松翠柏、绿树红花,这里环境优雅洁净,欢迎您来参观哟!

我们东光还有家喻户晓的以餐饮、购物及休闲为一体的“东祥商厦、信合商厦”。这里物美价廉,服务一流,它们也带动了东光的经济发展。

我们东光还是赫赫有名的工业大县,不仅有华戈有限责任公司、化肥厂等多处国营企业,私营企业也蓬勃发展,如:连镇的包装机械业、找王镇工艺制镜业、于桥乡的塑料加工业,这些都已闻名遐迩,爸爸告诉我,我国的神舟六号至九号的焊丝都是由我县的宇光焊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我们东光还有一处好玩的去处——元曲公园,园内建有五个大广场,分别是在四角的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中间坐北朝南的主广场,主广场建有大看台,看台北侧有一条小人工河和一座假山。东部是元曲艺术中心,元曲的文化墙上雕刻着我县名家的元曲名篇,还有不知名的大花脸。公园里景致古朴、高雅,古今文化和谐相融,成为一个既不失古朴风韵又富现代气息的集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大型游乐场所。我最喜欢那里的旋转木马、大飞机、小火车等。每逢节假日,这里最为热闹。

我们东光还是有名的粮棉大县,这里的棉花、玉米和小麦是我们东光最朴实、淳厚的农民伯伯的主要经济来源,丰收的喜悦年年挂在他们的脸上。

这就是我的家乡——河北省东光县,她美丽又富饶,繁荣又祥和,我为自己生活在这里感到自豪,我爱这方热土,我爱这里的父老乡亲,我爱这里的一切!

指导教师:王会彬

第6篇:我的家乡在湛江

我的家乡在湛江,那里是个美丽又好玩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最南端——湛江,她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那里有世界第一大玛珥湖——湖光岩,还有树木繁茂的森林公园和四季如春的亚热带植物园……

我的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红江橙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特产,每逢金秋时节,那一个个拳头般大的橙子缀满枝头,它们像挂在树上的一个个金黄色的小灯笼,你拨开它的外衣,金黄的果肉就展现在眼前,只要你轻轻地咬一口,甜丝丝的汁水就会从你牙缝里流出来,清甜可口,让人越吃越想吃,要是这时候你到我家乡来,我一定会摘下最甜最大的橙子,让你吃个够。

你想看看我家乡的美景吗?你想尝尝我家乡的特产吗?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家乡是个好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每当我听到这些深情赞美家乡的悦耳歌声时,心中就会涌动着对家乡湛江的那种深深的爱. 人们都说天堂美,我说湛江非常美.怎么说呢?先谈谈极富盛名的湛江八景吧:湖光镜月、长廊观海、东海旭日、硇洲古韵、寸金浩气、港湾揽胜、南亚奇园、南三听涛,这如诗如画的景点,您是否听说或者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呢?这八景各具特色,风光迷人,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我们还是到湖光镜月去先睹为快吧!很多游客都说:上有‘嫦娥奔月’,下有‘湖光镜月’,此话一点不假.湖光镜月指的就是湖光岩风景区,它被列为湛江八景之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极地质公园.您可知道吗?这里的玛珥湖可不简单,它是个珍贵的地质宝库,是世界上罕见的两个玛珥湖之一.湖光岩那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旅游资源.经过湛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和开发建设,湖光岩风景区已形成了神奇的风光,引起世人的关注!也引来了一群人间仙女——亚洲小姐奔月而来,为湖光岩风景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活动助威呐喊呢!她们的行动,不是给世人演出了一幕幕人间嫦娥奔月的美妙喜剧吗? 要说湛江风景美,长廊观海确实美.有人说:北有苏杭,南有湛江观海长廊.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还是去霞山区看看长廊观海的景色吧!观海长廊沿湛江海湾而建,它与海滨公园、海滨宾馆、海上城市相连接,交相辉映,相映成趣!那弯曲有致的园林小径和月亮岛、紫荆广场、海螺广场、观海台等各个景点连成一线,浑然天成,各展风姿,令人陶醉!在蓝蓝的港湾上,犹如飘拂着一条绿色的绸带,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乐不知返!国家园林专家组专家景长顺,在考察湛江的创园成果时,喜悦之余,吟诗一首:古来世上梦天堂,今日何须到苏杭,南国椰风花海处,听涛观海在湛江. 啊!美丽湛江是家乡,蓝色海洋产鱼虾,红土地上盛产粮.香蕉满园蔗如林,菠萝红橙满山冈.亲爱的朋友啊!可别忘记——常常游湛江,看看我美丽的家乡.

第7篇:我的家乡在河南

纪晓岚吟诗

22 纪晓岚吟诗

万福中心小学:肖先珍

张玲玲

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悠悠”等词语。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研古诗。

3、对照

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纪晓岚机智的特点。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学习重点:对照

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纪晓岚机智的特点。

学习准备:教学课件、纪晓岚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纪晓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课题,简介纪晓岚其人其事。

《乾隆戏才子》

有一天,乾隆问纪晓岚:“自古忠臣不怕死,此话可信吗?”纪晓岚说可信。乾隆就盯着他,问他是不是忠臣?纪晓岚回答说是,为效忠皇上,万死不辞。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说不用万死,死一次就行了。纪晓岚大吃一惊,心想今天在劫难逃了,只好回答说:“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乾隆就要他投江。纪晓岚高叫一声“领旨”,磕头谢恩后就朝船头跑去„„

谁知出了怪事,他的身子腾空后却突然向后倾斜,双脚落在船板上时又连连后退,像是被人在前面推着一样倒退十几步,后退时嘴里还咿咿哑哑,好像在和人说话,还不住地点头„„最后仰面朝天倒在船板上大哭起来。乾隆问他哭什么?他爬起身来跪下说:“皇上,臣死不成了,这可如何是好?乾隆说:”一个想死的人还会有人拦得住吗?

“是呀是呀„„皇上!”纪晓岚泪流潢面地说:“臣遵旨往江里跳时,忽然看见屈原从水府里冲出来,他推着臣的胸膛怒斥道:”想当年,楚怀王昏君,偏信小人奸臣,不纳忠言,致使朝纲败坏,楚国被秦国所灭。听到噩耗,我痛不欲生,才投江而死。而今,你的皇上是个圣主,万民乐业。你投江而死,不是说当今皇上也像楚怀一样是个昏君吗?这不是陷害皇上不义!还不快快回去奏明皇上,就说是我屈原不让你死。

听了纪晓岚的一番话,乾隆心里十分舒服,忙扶纪晓岚起来说:“爱卿,朕只不过想同你开个玩笑而已。”乾隆说的也是实话,打算等纪晓岚跳到江后再命水手救上来。没料到纪晓岚聪明盖世,竟然在装作跳水那一时,脚尖用力将身子向后蹬,后退时又装疯卖傻搬出了个屈原来,借忠臣之口说自已的话,把皇上哄着舒舒服服的。

板书:纪晓岚吟诗

二、 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1、出示课件1,让学生看图想象画中所描述的情景,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生:江面上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老渔翁,正在静静地钓鱼,周围非常安静。不一会儿,老渔翁钓着了一条大大的鱼,高兴得拍起大腿,哈哈大笑,这时把芦苇里的小鸟都吓跑了。这潢江的秋色他一个人独享了。 生:我说的跟他相似。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与图所对应的段落。

师:哪个同学找出来啦? 生: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准确地说是课文中的

1、2两个自然段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师:刚才同学口述的情景和书上描述的情景哪个写得最美?

生:书上描写的最美。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这美丽的画面吧!

6、你想象的画面美吗?你能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吗?

三、 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1、师述:这么美丽的景色,真让人赞叹啊!不由得让人诗兴大发。乾隆皇帝正在纪晓岚的陪同下,在这美丽的江边散步,他看了这美景,也很高兴,想考考身边的这位才子,他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纪晓岚难住了吗?他是怎么向乾隆皇帝交卷的呢?快快翻开课文,去文中找答案吧!

2、学生自学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3、小组讨论交流,同学间互相倾听、纠正、补充。

4、抓紧时间,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

四、 交流理解,品读课文。

1、(出示课件2)纪晓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诗吗?他是怎样完成的?指名学生动作解释“悠然”并念出诗。

生:纪晓岚没难住。

生:他来回走了几步,就完成了。

生补充:是悠然地完成的。

师:“悠然”是什么意思?

生:悠闲自得的样子。

师:谁能表演一下“悠然”的样子?

生上台表演。

师评价。

2、面对皇帝的刁难,纪晓岚为什么还如此悠然?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呢?纪晓岚做的诗符合皇帝的要求吗?

生:符合皇上要求。

4、你能根据纪晓岚的诗意找出文中所描写的片断吗?指导朗读诗并背诵。

5、(出示课件3)你能看着这幅图背诵诗吗?

生:背诵诗。

6、乾隆皇帝对纪晓岚的诗、满意吗?他是怎样评价这首诗的?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这里出现了几个“好”字,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生:四个“好”字。

生:前面三个“好”是说纪晓岚的诗好,景色好,后一个“好”字是皇上夸纪晓岚的聪明机智。

师:你说得真好,太棒了!

五、拓展,彰显个性

师:自古以来,祖国的美好山河就是文人们歌颂的对象,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你能写出一首优美的小诗吗?

上一篇:鄂教版五年级下册24课《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 下一篇:主动探究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易家墩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成果资料

(二)三续 (2009-09-26 11:44:21)

转载

第三次教学设计:再次试教、教师评课后的案例及反思 22 纪晓岚吟诗 罗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其中的8个生字会写,能理解“目不转睛、悠然”等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并能将文中的古诗与课文的

一、二自然段对照起来读,想象“秋江读钓图”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前后文对照,读中想象,想象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美丽意境,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体会纪小岚才思敏捷,诙谐不羁的作诗技巧。同时懂得面对突发情 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点: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感受“秋江独钓图”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感受“秋江独钓图”的美。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吗?你知道纪晓岚是一个什么人吗?

(乾隆重臣纪晓岚,晓岚是他的字。据史书记载,他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从4岁识字开始,从此卷轴笔砚,一生都没有离身。博览群书,无所不通。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小说家。)

2、 今天,我们就走进22课,去领略纪晓岚的风采。

3、点出吟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篙 橹 (读完后提问:你们能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纪晓岚(姓氏的时候读3声) 老渔翁 江畔 嵌入 (字音容易读错的字)

辨析:(字义辨析)

芒:草本植物;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无所知。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生字读正确了,带入文中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人物有谁?他们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1) 指名反馈:人物: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 2)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小结:像这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扩充课题,抓住人物,事件,结果三要素来简洁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感受“秋江独钓图”的美景。

1、一天,乾隆皇帝和纪晓岚来到江畔散步。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怎样一幅美景呢?请大家自由的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整体感知,说说初步感受。)

2、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指名说。

2)指导情感朗读,读出美景。

3)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或者这时你最想做什么?

3、总结:是啊,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红红的落日,道道的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归巢的水鸭,(学生接读)构成了一幅江畔秋天特有的风景画。来,用我们的朗读,把这样的美景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4、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入了这迷人秋江美景中,定睛往湖面上看去,你们又看见了什么?自由的读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整体感知)

2)你看见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A、抓“静静地”、“目不转睛”、“一动也不动”体会老渔翁钓鱼时专注。(静)

B、抓渔翁钓鱼时的动词体会技术的娴熟。

C、抓“活蹦乱跳”“金色”“大”指导朗读,读出鱼的特点。想象一下老渔翁钓上这条大鲤鱼时,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句子)请你带着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再读读这2句话。(动)

5、秋江的美景与渔翁的独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副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画,我们把它叫做——“秋江独钓图”。

四、小结:

以这样的画面为吟诗内容,纪晓岚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诗歌,怎样的惊喜呢?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完成“我是识字家”。

2、积累第

一、二自然段中优美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将文中的古诗与

一、二自然段对照起来读,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画面。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抓住重点词句、段落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难点:将文中的古诗与

一、二自然段对照起来读,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秋江独钓图”。现在,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呈现在我的面前吗?(齐读第

一、二自然段)

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连乾隆皇帝都觉得这个情景诗情画意。于是,要求能文能武的纪晓岚把这生动的情景变为诗歌。纪晓岚的回答又如何呢?我们一起走入文中去看看吧!

二、 整体感知,抓机智。

1、自由的读读课文的3—5自然段,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抓主线,梳理到第五自然段:(皇上对纪晓岚赞不绝口。)

1)齐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连用4感叹号,连用4个“好”字。) 2)机智在字典上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具体指什么呢?咱们一起到文中去找答案。

三、精读课文,悟机智。

1、纪晓岚的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把你认为他机智的地方做上记号,还可以简单的写写批注。

2、悠然“吟”诗显机智。

1)体会皇上的刁难:当场,必须,故意为难。 2)如果是你,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3)纪晓岚怎么做的?(望----观察;走----思考;悠然-----轻松)

A、悠然什么意思?你这句话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他的轻松?(抓“吟”体会。)你能学纪晓岚吟一吟吗?

B、用在这儿你体会到什么(纪晓岚有才华)

C、通过情感朗读表现出纪晓岚的机智。

3、八字评价透机智。

1)对于这首诗,乾隆皇帝给出了什么评价?(用字绝妙、生动传神)

2)体会用字绝妙:(为什么说它用字绝妙呢?填填这首诗,你会有所发现哦!)

A、出示诗,学生完成填空。

( )篙( )橹( )渔舟, ( )丈长竿( )寸钩。

( )拍( )呼复( )笑,

( )人独占( )江秋。

B、能说说你的发现吗?

C、诗中巧妙地嵌入了十个“一”字,难怪乾隆评价道:用字绝妙!(学生接读)

3)体会生动传神:(为什么还夸赞生动传神呢?还是填填这首诗,你又会有新的发现哦!) A、出示诗,学生完成填空。 一( )一( )一( ), 一丈( )一寸( )。 一( )一( )复一( ), 一( )独占一( )。

B、你们能联系前文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找找诗中相对应得情景吗? C、学生反馈:古诗的一二行对应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 l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静景,老渔翁在安详自在的钓鱼。) 古诗的二三行对应第二自然段中的

四、五句。

l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动景,老渔翁的兴奋与高兴。)

D、合作读:老师读文中句子,指名学生读诗;女生读文中句子,男生读诗。

4)你能结合

一、二自然段,把诗中所呈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听吗? A、指名说。

B、是啊!伴着红红的落日,听着古庙的钟声,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有静静垂钓的渔翁。静静的、静静的等待着,一切是那么安静。突然有活碰乱跳的大鲤鱼上钩了,伴着老渔翁欢快的笑声,我们看见了拍翅飞翔的水鸟,扬起的片片芦花。一切,是那样的充满生机和活力。 C、此时,你对“一人独占一江秋”有怎样的理解呢?

5、小结:不管是迷人的景色,还是渔翁兴奋,悠然的心情,都被纪晓岚仅仅28字的诗歌表现的淋漓尽致。难怪乾隆皇帝要称赞这首诗:不仅用字绝妙,而且------生动传神!

四、回归整体,赞机智。

1、正是因为这首诗用字绝妙,描写生动传神,乾隆皇帝才会不禁点头笑道(生接读)

2、请你学着乾隆皇帝夸夸纪晓岚。(指多名学生)

1)这首诗好在哪呢?(秋江独钓图用28个字表现了出来)

2)纪晓用他的机智化解了皇上出的难题,得到了乾隆皇帝连番称赞!可你们知道吗?纪晓岚的机智远远不在此!他能厚积薄发,短短时间内巧妙地改动几个字,把一首古诗为他所用,化解了皇上的刁难!不信,咱们来读读这首诗:《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3)读到这,你有什么想对纪晓岚说的呢?

3、最后,让我们一起学着纪晓岚,悠然的吟唱这首诗。

五、总结:

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到了一首绝妙的好诗,更认识了一个机智聪明的纪晓岚!关于纪晓岚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起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 接下来,我们也学学纪晓岚,做一做小诗人。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我是小诗人。

2、收集纪晓岚的故事。

板书:

22、纪晓岚吟诗

用字绝妙

好诗 生动传神

机 智

好景 秋江独钓图

作业设计:

一、我是识字家。 pò xiǎo hú pàn chuí diào yín shàng ( ) ( ) ( ) ( ) fù xí biàn dì dì wáng yú zhōu ( ) ( ) ( ) ( )

2、选字填空。 芒

光( ) ( )然 ( )果 白( )( )

一、 我是小诗人。

秋江晚景 一( )一( )一( ), ( )落日洒金光, 一丈( )一寸( )。 ( )白浪拍碧江。 一( )一( )复一( ),

( )芦花微荡漾, 一( )独占一( )。

( )水鸭没斜阳。 ( )钟声古庙响,

秋江美景( )人盎。

准 情 趣

——三改教案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纪晓岚吟诗》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古代历史故事。课文围绕“纪晓岚吟诗”这件事,从景入手,由景到人,并且以事写人,最后点明人物的特点。文章内容,语言浅显易懂,本以为上起来驾轻就熟,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深刻的体会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着实践加反思的模式,每一次修改教案都有不同的感悟。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前提下,遵循汉语言的规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明白一个“准”字,抓住一个“情”字,激发一个“趣”字。

一、明白一个“准”字。

“准”就是把握准教材,吃透教材。《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是以纪晓岚吟诗为主线,展开的故事,最后点明纪晓岚这个人物的特点:机智。

在初次备课时,我没有把握好这一中心,片面的认为文中的诗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把理解“一人独占一江秋”这句诗歌的意境作为文章的难点。这样的理解偏离了编者的、文本的意图。整个教案的设计围绕着让学生理解意境来进行,文本的教学显得散乱而零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下来,到有点顾此失彼,因“小”丢“大”。

在经过一次教学研讨和专家的指导后,我重新确定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我抓准了“机智”一词作为文章的文眼,最后一自然段为文章的主线,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纪晓岚的机智。这样教学下来思路清晰不少,连学生都能感受到:第二遍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他们学起来也更加的轻松。

二、抓住一个“情”字。

文章本是有情物。任何一篇文章都从字里行间透露着它的情感。在《纪晓岚吟诗》这篇文章中,诗由景生,情由诗生。只有读懂了景,读懂了诗,才能读懂情。

一、二次教学设计中,我都没能悟到这一点。纪晓岚吟诗,吟诗的内容从何而来?就从乾隆皇帝和纪晓岚所见的景中而来啊!从秋江独钓图中而来啊!但由于理解的不全面,在前两次的教案设计中,我人为地把“秋江”和“独钓”分为了两个部分来教学,把一幅完整的画面分割为了两部分,学生对“一人独占一江秋”和整首诗的画面感就不完整,情感就不够统一和完整。

因此,在第三次备课中稍做调整,让学生感受“秋江独钓”的美景,读出情来。把看见美景的心情读出来,把悠然自得的心情写在脸上。为理解纪晓岚的人物特点打下基础。

三、激发一个“趣”字。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课文阅读也一样。因此,在第三次教案设计中,我加入了清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这首诗,激发学生对纪晓岚的好奇感,探究感。同时,也用这首诗为纪晓岚的机智画龙点睛。

谈到趣,作业设计也是以去为本。紧扣语言文字,加入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快乐的作业。调整后的“我是小诗人”一题极为学生喜欢,学生做起来兴致勃勃,给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纪晓岚吟诗》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古代历史故事。它记叙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时间里吟唱出绝妙的“秋江独钓”古诗,表现出机智过人的聪明才智。阅读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

课文围绕着“纪晓岚吟诗”这件事,从景入手,由景到人,并且以事写人,最后点明人物的特点。本课的语言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做到读思结合,读悟结合。

1、把课文中的古诗与

1、2自然段对照起来读,感悟古诗与所见情景的关系,体会古诗“用字绝妙”,描写“生动传神”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后,我让学生把课文的

1、2自然段读几次,然后把古诗和

1、2自然段对照着默读几次,想一想文中的哪些句子与诗中的哪行句子相对应,说说古诗“用字绝妙”表现在哪里,描写“生动传神”表现在哪里,“一人独占一江秋”怎么理解。然后把

1、2自然段与古诗对照着多读几遍,边读边浮现诗文表现的形象,参看课文插图,把诗变为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意境。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借乾隆皇帝之口表达出盛赞古诗和诗人的浓厚感情,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句子悟到位。先给足时间让学生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引导学生联系古诗和

1、2自然段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作者开头连用四个“好”字和四个感叹号,从中体会到什么?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感情朗读,注意把前面两个“好”字读得轻而短,表达肯定之意;后两个“好”字读得重而饱满。

3、教学设计及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师上课时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不够流畅、自然,还不能通过自身情感去激发学生;最后一自然段因为时间原因教学比较仓促,几个“好”字还没有引导学生去充分的感悟、理解,对这一节的感情朗读的指导还不够;

纪晓岚吟诗》:诗文对照,想象画面——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上一篇:酒店主管的岗位职责下一篇:人保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