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新时代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感恩新时代

《时代呼唤感恩教育》笔谈

编者按:《时代呼唤感恩教育》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少年——陶星的故事,他的感天动地的孝行,他的坚韧和自强,他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从陶星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还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品格——感恩。在日渐浮躁、日渐功利化的今天,感恩成为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人们呼唤感恩,其实正是呼唤人性的复苏和回归。

什么是感恩?怎样感恩?在青少年中如何培养感恩意识?家庭、学校怎样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这里,我们刊登部分读者的来信来稿,他们对这些问题有很好的思考。

上篇 感恩是一种品质

感恩教育应从感母恩做起

唐仲扬

近读《时代呼唤感恩教育——聚焦“陶星现象”》,一方面为十六七岁的陶星带着近乎痴呆的聋哑母亲上中学的事迹所感动,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到,我们学校的感恩教育应大力提倡从感母恩做起。

所谓感恩,简单地说,就是感激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一个人受到的恩惠不止一种,比如有党恩、国恩、领导恩、师长恩、亲朋恩等,但最基础的是父母之恩,特别是母恩。感激父母之恩是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我国民间有“当家方知油米贵,为儿方知父母恩”的说法。在俄罗斯也有这样的谚语:“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可以说,感父母之恩不仅是感恩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感母恩首先需要进行生命教育。只有知道母亲生育之苦,才会具有感恩之心。北京阜成路中学一个初中学生,征得产妇同意、医院批准,以《懂你,母亲》为题,自拍自编自制了一个DV短片,用镜头纪录了一位母亲剖腹产的全过程。学生们通过电视画面,了解了母亲生育的艰难,纷纷将心中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化作对母亲的理解和尊重。一个学生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妈妈,您以前总说肚子上的伤疤是上天赐给您的礼物。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了生我,您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您是我最爱的人,是我生命的创造者,是我人生的领路人,是我遇到风浪时的平静港湾,是我遭受挫折时的坚强后盾。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对您的感激之情。相信我,妈妈,我会用一生来报答您。”阜成路中学的这次生命教育是从先入眼而入脑再人心的。这个事例生动而深刻地说明,感母恩教育也要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感母恩教育要善于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教育学生,从而起到引导或者警示的作用。前不久,从我省沅陵县筲箕湾镇三眼桥村传出新闻:该村“寿星”邓顺喜过96岁生日,儿子们送给她的寿礼是一座建好的“母亲桥”,此举在当地传为佳话。三眼桥村有129户415人,村中有一条溪流,每逢大雨,溪水暴涨,交通阻断,出行十分困难,特别是学生上学很不安全。邓顺喜老人早就盼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在溪上搭建一座人行桥,方便子孙后代。去年下半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四个儿子。儿子们一致响应,决定为报母恩拿出积蓄建一座“孝顺桥”。这座桥于去年11月开工,赶在邓顺喜96岁生日前夕竣工。桥长38米,宽5米,高8米,共耗资13万元。邓顺喜生日那天,她和村干部一起为新桥剪了彩。村党支部书记向远福说:邓顺喜老人的儿子齐心协力建“母亲桥”的善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他们用行动告诉村民怎样孝顺母亲,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收集、运用这些活生生的教育材料,向学生进行有血有肉、具体生动的感母恩教育,从而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

把爱寄出去

汤素兰

一天,一个社会老师走进七年级的教室,问同学们:你们打算如何改变世界?学生们被这个问题震住了,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想一个能改变世界的办法,并且付诸行动。十一岁的崔弗想到了一个“将爱寄出去”的主意:自己去帮助三个人,作为回报,获得帮助的每个人又必须再帮助三个人。这样,“将爱寄出去”的行动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四个月后,世界真的在慢慢改变……

这是一部美国电影里的情节。它让我想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也许一个小小的善意的行动,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就像岳阳市三中的陶星,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对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会变成一种“感恩教育”的范本。

少年陶星带着他智障、先天聋哑的母亲上学的故事,原本只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的故事。其实中国人是最为重视家庭、亲情和责任的。“孝”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二十四孝的故事就从古至今广为流传。从孝悌出发而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人格姿态。只可惜,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不断的革命,我们把“孝道”也革掉了。“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冲出封建家庭,首先砸碎的就是孝的牌子。否则,谨记“父母在,不远游”,谁也别想投身革命了。封建的孝道中有许多扼杀人性的成份,但重视伦理亲情,强调孩子对父母的赡养和责任,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有一首歌名叫《感恩的心》,据说是台湾的学生毕业之前都要唱的骊歌。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用这首歌来表达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感恩之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优美的旋律,平实的歌词,欧阳菲菲深情的演唱,听来令人动容。近年来这首歌也传到了内地,但可惜不是作为学生毕业时的骊歌,而是作为企业文化的歌曲在传唱。

“乌鸦反哺、羊羔跪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从前蒙学课本里常见的内容,现在在我们大中小学的课本却见不到了,在我们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少见。我们的老师、家长,都一门心思巴望着孩子快快长大成材,有个好成绩,考个好学校,却忽略了对孩子感恩之情的感染,感恩之心的教育。高分掩盖了一切。孩子能考一个高分,不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家长就对孩子感激不尽了,哪里还会需要孩子感恩呢。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孩子考入了好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拿到硕士、博士学位,融入社会的。能力却非常之差。他们心灵脆弱,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首先想到的不是反躬自问,反省自己,而是追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别人欠他的,从来不会想到自己为别人付出过多少。

今年中考前,我儿子代表初三学生,在学校中考动员大会上演讲。稿子是老师审定的,主要是号召同学们沉着应考,三年所学,在此一考,考出好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据说我儿子讲到最后停顿了一下,没有按照稿子的要求结束,而是自己加上了

一句: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育。全场掌声雷动。我相信那一刻,老师们一定很高兴。而我听说这件事之后,更是欣喜万分。也许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中考在即,孩子们考出一个好成绩比学会和懂得感恩更加重要,但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懂得感恩,才懂得做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才可能担负责任,才能期待他成材。分数是孩子迈进某些门槛的入场券,人格则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孩子可以不要某些入场券,但不能没有健全的人格。

我们很喜欢跟孩子们讲这样的故事:

一只小兔子有根胡萝卜,它想,小松鼠病了,一定想吃胡萝卜,它就把胡萝卜悄悄放在小松鼠的家门前。小松鼠看到了胡萝卜,心想邻居小猪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它一定喜欢这个胡萝卜,就悄悄地把胡萝卜放在小猪的家门口。小猪看到胡萝卜,心想,小兔子最爱吃胡萝卜,我把胡萝卜送给小兔子去吧……于是到了最后,胡萝卜又回到了小兔子的家门口。仿佛是一个圆,付出了就有回报,最终,你所有的付出,都会回来。

然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我们不止一次听说过车祸中,肇事者逃逸,好心人反而被讹上,要付巨额医药费的事。街上随处可见装可怜的骗子,骗取你的同情心,然后反而把你嘲笑一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感恩,乌鸦反哺,这是感恩。但我们还应该呼唤一种更大的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生命,感恩世间一切美好的存在。怀着这样的感恩之心,将你的爱寄出去,世界才真的会因此而改变。

从孝道到感恩,这期间是有思想的升华和人格的提升的。百善孝为先,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你很难相信他将来真的会关心别人,奉献社会。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从每天对父母的问好开始懂得孝顺,让孩子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开始懂得感恩,孩子们慢慢地就会思考一个问题:我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于是自然就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中篇 反思感恩教育

你懂得感恩吗

周望城

我常常听到、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孩子每当生日时,总是盼望父母买这买那,要是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准备礼物、没有做好吃的,就会大失所望,有时竟会对父母发脾气、使性子。他们惟独没有想到,生日正是母亲最痛苦的日子,也是父亲最担心、最焦急的日子。我花枝招展地成长着、充满青春活力地成长着,可是我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皱纹爬上了他们的额头、白发悄悄地从两鬓长出来。我过生日了,我不断长大了,懂事了,该体谅、体贴父母了,应该让父母少操心、让父母更放心了。

不妨问问自己,你除了记着自己的生日之外,还记得父母的生日吗?每当父母生日这天,你给父母带来什么呢?你发自内心地感激过父母吗?台湾地区评选的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只能靠他乞讨来养活父母。他9岁的时候,才走进了学校,他一边读书,一边讨饭,一边照顾残疾的父母和弟妹。每次讨饭回来,他都要跪着喂他的爸爸妈妈。当他成名以后,在一次座谈会上,他这样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眼睛瞎了,但他们给了我生命;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练。”

感恩需要我们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恩需要我们博大宽阔的胸怀,感恩需要我们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感恩需要我们聪明坚实的才智和力量。感恩会使我们变得善良,感恩会使我们更加聪慧,感恩会使我们学会思考,感恩会让我们懂得生活、懂得怎样去爱我所爱,感恩会让我们珍惜今天。

“感恩”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出发自内心的谢意吧。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同学真诚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一同成长进步;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感谢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甚至要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感谢敌人,让我们不断完善、不断进步。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不会埋怨、不会退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顽强地生活,用爱来回报这个世界。

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议

朱党龄 谢爱友

人们之所以对“陶星现象”特别关注,很大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感恩意识的普遍缺失: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给予我们这一切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感恩意识的弱化促使我们反思。

首先,要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紧紧盯着的往往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为了不耽误学习,可以不去看望病重的老人,打着学习的大旗,可以不履行家庭中的义务。家长们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苦也不苦孩子。家长们泛滥的“爱”淹没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索取乃理所当然,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其次,要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感恩教育虽然纳入了我们的德育体系,但我们的道德教育已经变异为一种道德知识的学习。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单一的道德教育,多了一些说教,少了一些体验和践行,忽视了学生的当前生活。这样的教育缺乏生活性和实效性,难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在台湾地区,感恩教育是和生命教育融为一体的,感恩,成为彰显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而在香港地区和西方国家,以感恩节为代表的许多宗教行为,已经演化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感恩融入到了其价值观之中。

再次,我们还应该反思社会教育。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加之道德防火墙的构建不及时,造成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出现错位,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在人群中蔓延,人们忘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

感恩认知的构建要从学科渗透开始。感恩教育应该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对学生来说,感恩,要从识恩、知恩开始。

语文课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学了《桂林山水》、《海底世界》,让学生在赞叹自然风光时学会感恩大自然;学了《丰碑》、《飞夺泸定桥》,让学生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感恩党;学了《黎明》、《金色的脚印》,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父母。

数学课上,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都应让学生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让数学课多一些感情色彩,传承的不仅是知识,也是一种探索的精神和对探索者的尊敬。美术课上,面对一切美好的事物,要让学生感受这种美,并懂得尊重这种美、喜欢这种美、感谢这种美,然后再去创造美。这不也是一种感恩教育吗?

感恩意识的熏陶要从校园文化开始。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在我们常师附小,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漫步校园,参天古树挺拔伟岸,绿树婆娑,摇曳生辉,茵茵草地,四季宜人,它们在带给孩子们阴凉和美感的同时,也在教孩子们学会感谢大自然;书法文化墙诠释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名人长廊引领学生畅游于科学艺术的殿堂;文化走廊叙说着附小师生奋进的新篇……

感恩行为的强化要从活动导引开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感恩教育要注重实效性,开展活动不能走入“重结果,轻体验”“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有学校给学生布置“给父母磕头”“为父母洗脚”等“感恩作业”,这样的活动有没有实效?是不是把感恩教育推向了肤浅化、形式化?

只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感恩教育才会有实效,而且,这些活动应该重在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和行动上的指导。如建立“爱心档案”(学生和家人交换填写对方的生日、爱吃的食物、爱看的节目、喜欢的活动、烦恼的事情等)、参加“护蛋行动”(让学生带一个鸡蛋,全天随身携带保护它,第二天交流“护蛋”体验)。当然,相对这些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和强化每一个孩子把感恩意识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恩教育:生活与情感

姜野军

我被陶星带着母亲求学的事迹感动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苦难、贫穷、残缺的家,其尽心侍母的孝行,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态度,令人敬佩;其对母亲、老师和许多人的感恩之心,让我们的心里充满温暖。

陶星的事细小琐碎,陶星的情丰富细腻。透过“陶星现象”,审视今天的教育,有些问题是需要不断追问的,教育应教给学生什么?教育应把学生教成什么?教育应怎样更有效?对于现在许多学生而言,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成长所需要的生活体验缺失了,情感教育不同程度地被忽视了,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脆弱、生活能力差等,在他们待人处事、言谈举止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体现着。“陶星现象”的意义,就在于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启迪从事教育的人们,教育有远比知识重要得多的东西。

感恩教育,正是针对当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实施的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知恩图报、懂得感激,是责任,是行为,是胸襟,是情感,是态度。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打牢师生精神的底子。精神贫乏的教师难以培养精神富有的学生。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人格完善。我们应该懂得,教育的哲学是启人心智,教育的核心在热爱孩子,教育的境界在兴味盎然,教育的成功在于奉献与牺牲。人生价值不在索取而在奉献,人生不是一艘总是顺风的船,生活有阳光灿烂,也有雨雪风霜,事业有成功的前景,也会有失败的可能。我们有责任把真实、完整的生活世界告诉学生,不回避矛盾与斗争,不讳言反复与曲折,使他们有应对复杂人生的思想、心理准备,这会有利于他们炼就一身生活的本领。

二是要丰富师生生活与情感体验。几百年来,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的移民后裔,连绵不断回乡祭祖,无论身居何处,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是老槐树的子孙,更无法忘记长在故乡的那棵老槐树,这就是“情结”。教育也应该留给学生一棵能够陪伴一生的“老槐树”。这或许是一次有创意的活动,或许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或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活与情感的因素,文科的人文价值,理科的科学精神,体育的竞争合作意识,艺术的真善美的追求。前人探索、创造、奋斗带给后人的生活福祉,我们应懂得珍惜,心存感激。

三是要阐发传统文化的教育篇章。我们民族有优良的育人育德传统,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纲领。散见于经史子集、稗官野史的“投桃报李”、“民胞物与”、“伯牙掷琴”、“精忠报国”、“程门立雪”等等,都是祖先留下的生动的生活教育与情感教育案例。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发掘传统,以为今用,结合现实,创新方法,把先人的处事原则、人生哲理教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参与实践中辨别是非美丑,自我教育,锻炼提高。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怀感恩之心育人

刘艳芬

读完《时代呼唤感恩教育》,我早已热泪盈眶,陶星——个未成年的孩子令我感动,促我反思。

反思一:作为家长,怎样培养出“陶星”式的孝顺孩子?

我校曾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中开展过一次“我为父母来洗脚”的活动,从收上来的家长反馈意见中,我们收获了些许欣慰与感动:“谢谢学校能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从小懂得孝敬父母。”“第一次享受孩子的爱,我感到很幸福。”

但也有个别家长的留言令人不安:“洗不洗脚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孩子学习好,成绩好。”

急功近利的家长,不给孩子奉献爱的机会,久而久之淡漠了孩子的爱心。家长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珍惜。正是父母“过度”的爱,让孩子对父母没有责任感,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集体没有责任感,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只图享受,不讲奉献。

在家庭教育中,我提倡一种做法:妈妈弱一点,孩子强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关心照顾他人的机会。

那次,孩子的爸爸突发胃出血,家中没有其他大人,于是,儿子把爸爸送到医院,独自一人完成了挂号、缴费、拿药、安顿爸爸输液等活儿。我简直不敢相信,就在前一月,儿子生病住院,他还娇气地依赖我,今天,怎么变得这么懂事能干了?儿子做了个鬼脸说:“这是我上次住院学来的经验呀。”

对于陶星及所有的孩子来说:“贫困是最大的财富,苦难是最好的大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瞬间,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了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我的家庭三代同堂。有一次,儿子因为一点小事,对爷爷不礼貌地大声叫喊,我严厉地批评了儿子:“大人都从不对爷爷大声说话,你凭什么不尊重爷爷?”孩子马上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暑假我们去海南

旅游,儿子还全程陪护爷爷,细心又周到,受到大家的称赞。

陶星的爸爸并无很高文化,但他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却让孩子刻骨铭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善良、朴实、勤劳、不向命运低头、为了家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教育了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家长就是要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影响孩子。

反思二:作为校长,怎样教育出“陶星”式的感恩学生?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心中充满感恩,才会想到回报,才会想到奉献。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

我想起了两位令我感动的校长。

一位是营造“书香校园”的张治校长。我们去上海宝山实验小学参观,刚好学校在举行“阅读点亮人生,好书伴我成长,文学浸润人生”的阅读节开幕式,张校长白发苍苍,亲自和学生、家长、老师座谈,他说:“要对孩子进行文学的浸润,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书中,接受精神文化滋养。一个真爱孩子的校长,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将带领孩子与好书交朋友,走向知识的海洋。”

一位是打造“和谐校园”的陈利球校长。长沙新竹小学的孩子大课间都要做一套手语操——《感恩的心》,其中有一段朗诵词令人久久难忘:“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

当全校孩子虔诚而庄重地演绎这套手语操时,我感慨并震撼了: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们又怎会忘记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呢?

陈利球是一位有情有义的校…长,老师生日,她总要送上一束鲜花;过年时,她总会到老师家中登门祝福。

我想,生活在这样的校园中的师生是幸福的,这样的校园也一定充满和谐与温暖,真诚与团结……

下篇 学会感恩

只有知恩才能感恩

任申卫

马克思指出:“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因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从外界所获得的恩情,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心灵健康的人,就不是一个受他人和社会欢迎的人。

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是知恩教育。应该知哪些恩呢?又如何感恩呢?

第一,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人生在世,最值得感谢的莫过于父母之爱。父母之爱,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创造了我们的人生,父母之爱,是我们失意时的避风港,是我们生命中的加油站。从出生到求学,从成家到立业,父母对儿女总有操不完的心,念不完的情。如今,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到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没有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平时,连给父母打个电话、写封信、报个平安、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对父母心存感恩,常怀孝心,常行孝道,常举孝行。

第二,要知老师的教育之恩。一个人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的教诲如暗夜指路的星辰,如大海航行中的灯塔,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对老师感恩,要学一学毛泽东对他的恩师徐特立,毛泽东说:“你(徐特立)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

第三,要知朋友的帮助之恩。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伟人,还是平平常常的凡夫俗子,来自朋友的关爱、扶持和提携是不可少的。“受施慎勿忘”,朋友的帮助要永记在心,并以感恩的情怀去关心别人,常怀仁爱之心,常存慈悲之念,常施善良之举。

第四,要知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之恩。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某一团队、某一组织之中。岗位的获得,成绩的取得,职务的升迁,薪酬的增长,除了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组织的培养和关怀、团队提携、群众信任的结果。这种知遇之恩就促使一个人怀着对团队的无限忠诚,忠于职守,积极进取,为组织和团队多做贡献。

第五,要知祖国和人民之恩。有国才有家,国泰才能民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一代要树立为国家的兴盛与富强竭忠尽智,为人民的安康与幸福奋斗终身的伟大理想。

想起了“八端”之说

王振华

古时有“八端”之说,“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人以为“八端”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八端”中之尤其重要者,“百善孝为先”,“不孝”在古代就是犯了最重的律条。

陶星的事迹,就是一个字:“孝”。读陶星的“孝”,让人明白了“反哺”的含义,让人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谛。我为陶星感动的同时,也有一种担忧——为很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为很多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学生。

由于方方面面的影响,特别是升学的压力,一些学校和家长“唯成绩是尊”,轻德育,轻亲情教育,轻感恩教育,造成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学生道德水准的下滑。记得看过一本民国时期的启蒙读本,十五篇课文,半数以上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孔子的“仁礼而义”,孟子的“善端之义”,荀子的“隆礼贵义”是教学的要旨,还有很多精辟的句子,如“澹泊之守,镇定之操”“市恩不如报德,要誉不如逃名”“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无背后之毁”等。

当然,这种教育有很多虚伪的成分,并不值得宣传。但我总以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忠孝信义”强调得还不够,阐述得不够生动形象,尤其是跟生活联系得不够紧密。

寸心能报三春晖

周悟拿

陶星的故事就像夏日的一阵惊雷,让我满心震荡。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年龄和我相当。可是,当我们仍旧眷恋在父母为我们筑就的温床中时,他已经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

从命运的残酷与无常来看,他是不幸的:母亲是残疾人,14岁时父亲就匆匆离开人世。可是,从他展现出的独立与坚强来看,他又是幸运的:从生活的磨励中,他炼就了隐忍的品格,养成了勃发的勇气,树立了坚定的生活信念。这些千金不换的优良品质和奋发有为的人格素养,必将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伴随着他,使他勇往直前的步伐更加轻盈矫健。

我像现在大部分中学生一样,是独生子女,承受着父母全部的爱。我们经常任性撒娇,向父母索取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在与同学朋友相处时懂得忍让与礼貌,和父母有矛盾时却只会一味地吵闹。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把父母的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永无止境的付出。我们衣食无忧地生活着,却忽略了向给予我们这一切的父母感恩!

在我们随手买下一本近10元钱的杂志时,陶星正在为积攒一点零钱给母亲治病而辛勤劳作;当我们像往常一样把要洗的衣服扔给父母时,陶星正在挥汗如雨地为母亲烧饭做菜;当我们因为学习的压力而抱怨连连时,陶星正在为自己能有求学的机会而满心感激……

陶星他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嫌弃残障的母亲。他以一颗感恩的心,将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都收集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个世界。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在摄像机和话筒都对准他时,他所说的那番话。他说,他只想默默地照顾母亲,这是做儿子的本分。是啊,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孝顺父母、感恩生活看作一种本分,这个社会又如何会不温暖、不和谐呢?

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又如何能做一个“大写”的人呢?

陶星像一镜子,透析出了社会中的真善美;同时,他反射出的光芒也让更多的人惊醒。学会感恩,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生才会更加富有,社会才会更加充满如春天般温暖的阳光!

第2篇: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感恩教育

摘要:当前部分高职学生感恩意识比较缺乏,道德素质偏离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并从构筑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就业、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和紧迫性。

关键词:感恩教育;大学生感恩;高职道德教育

学会“感恩”,对高职学生非常重要。目前,很多高职学生见到老师,擦肩而过,连个招呼都不打。与同学相处不会互相帮助和互相谦让,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乌鸦尚知反哺,然而,作为21世纪与工作岗位无线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却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一定程度“忘恩”情绪。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是能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先决条件就是感恩,感恩是道德的基础,是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石。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重要保障,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教育之一。但是全国高职院校几乎都没有充分重视感恩教育,没有开展实质性,可持续的教育活动。加强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感恩教育有利于构筑和谐的校园

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由父母扛着行李送来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的90后的小皇帝。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久而久之,有些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养成惟我独尊、骄横任性、非常自私的坏习惯。来到大学校园,这种学生一方面容易无视父母的辛勤劳动,一味索取,任意挥霍,非常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等。另一方面容易对室友、同学和老师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行为偏激。对任何高校,马加爵事件都应该警钟长鸣。

感恩教育有助于使学生体会父母最真挚,最无私的爱,以及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从而加强学生对自己在校园求学的责任感,激发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厚积薄发,回报父母,报效祖国的强烈欲望。学生一旦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能更加勤奋学习,更好的遵守校规校纪,而高校的培养目标也更加容易实现。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促进人际关系趋向和谐。和谐的校园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如果大学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会用尊重、友爱、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就能体谅别人,宽容他人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乐于助人。学生之间都能互相谅解和互相关心就能避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和与他人合作,进而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高校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们的参与和配合,离开了这群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什么工作都无法开展,大学生们形成集体荣誉感强、凝聚力强的群体,一定需要他们有美好的情感、有责任心、有高尚的人格,而这些的实现又需要他们懂得感恩。感恩教育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句在高职教师中流行的话时刻鞭策着每一位教师。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高考750分,很多只考200分左右。学生学习底子差,部分学生还有厌学、逃学的习惯。作为高职老师,除了授业解惑外,还应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困难面前,广大的一线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能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辛勤付出。最痛心最寒心的是,任你“蜡炬成灰”,学生也冷漠的“熟视无睹”。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师生互敬互爱,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珍惜教师辛勤的耕耘,珍惜拥有的学习机会,这将大大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宽松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到了高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这时候相互帮助、感激对方给予自己的关心,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不尊重老师等问题,就是由于同学间、师生间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非常紧张而引发的。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广博,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它告诉我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脚踏实地的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爱岗敬业”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任何企业都迫切的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而在中国,这样的员工是最匮乏的。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盖洛普盖洛普发布的2013年“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敬业员工比例仅为6%,远低于13%的全球平均水平,处于世界最差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具有很好“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那么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我们的学生已经胜出一筹。而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进行感恩教育。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生应该学会培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多一分谅解、宽容,少一分抱怨、仇恨,学会对企业,对社会,对家庭多一分责任、承担,少一分推卸、倦怠,对万物多一分珍惜、怜爱,少一分浪费、残暴。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荣辱观、价值观和担负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大學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更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

2.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教育对大学生说,绝不是简单地讲求回报,它更在于建立一种责任意识,是要使受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应该承担的义务。感恩,是表示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感。开展感恩教育既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也是培养他们成为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尽职尽责的人。大学生只有打好这种个体内在品质的坚实基础,才能做到“责在人先,利居人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恩心与责任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在实践中,个人接受他人、社会的馈赠、援助、支持等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应当要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心存感恩,在享受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是一种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心理学家认为,“病态人格或人格障碍往往是由于缺乏爱感和内疚感,导致不关心他人,没有责任感,无法与人交往,无法实现社会化过程,而成为道德上贫乏、冷漠甚至冷酷的人。”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们明白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帮助他们走出“迷失”的怪圈,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感恩教育有助于调整学生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积极地面对生活,能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反思,加强自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

作者简介:金璐玫(1980-),女,浙江龙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作者:金璐玫,孟晓明

第3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但目前感恩教育却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处于尴尬境地,分析面临的现实困境后,结合新时代以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从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维度,拟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培养高校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感恩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儿童福利院动情地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随即,高校纷纷开展德育工作,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感恩教育,各个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如何就此现实困境和问题来选择可行性路径,也是此文的初衷。

1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自我认真总结起来就是,新技术拥趸,刷屏狂热、反对权威,求“先”若渴,嗨点自热等,尤其2020年5G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中国网民激增,据统计,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学生,这也反映了小、初、高“停课不停教,停教不停学”的现实困境。

1.1 独一无二的普通人设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人生格言“我不代表任何人,我只代表我自己”。有关机构做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设想最大比例的为家庭美满、自己幸福的生活、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居于前三,而美国、日本、韩国居于第一的都是过自己觉得幸福的生活。这也显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高校大学生会更看重家庭,更关注父母身体健康,从而更关注对社会的贡献。

1.2 网络文化使信息传播全民化

新时代,最为明显的就是娱乐文化使主流文化去中心化,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普及,使得人人都是主播,从传播主体、媒介渠道、内容呈现、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饭圈文化、区块链技术、网络诈骗冲击和吸引折眼球,从而主流文化边缘化。无论是校内校外,高校大学生借助抖音、快手信息,及時有效的传达一个个感动、感兴趣的故事,起到了青年大学生应有的作用。

2020年11月11号到12月,短短19天,丁真这个生活在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的藏族男孩火遍中国火到了世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牧马的孩子。究其走红的原因,是他干净、帅气的脸庞,更是他的独特的思想,对家乡的眷恋。如丁真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人们纷纷点赞附和,留言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们总想出去看看,但那里毕竟是他乡,可以暂时让我们心情愉悦,但不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只有家乡才是我们真正的家。”而中国人的家代表的就是父母、亲人,就是中国人的亲情观念,因此,他的走红是大量“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想念。

全民化的网络传播也是其中重要的支撑。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

2 感恩教育现实困境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虽然现实教育过程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困境,感恩教育即分析困难,遵从教育规律,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包容,学会互相了解,最终学会感恩。

2.1 感恩教育重要性及概念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感恩教育,学生的幸福指数就会得到提高,我们为学生奠基幸福的教育目标才能达到,也有利于我们培养出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感恩教育,就是受教育者根据受教育目的和受教育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教育。具有认知、情感和实践三层次,总的来说,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当受到他人、集体、社会的恩惠时,要心怀感激、时刻铭记,并在适当时候将其转化为行动,报答他人,实现感恩,这也是俗语中提到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乌鸦尚反哺,羔羊求跪乳”“投之以桃李 报之以琼瑶”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

2.2 感恩教育视角局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

现实的困境确是很多校外商业公司进入校园,打着感恩教育的旗号,播放视频,讲述夸张的故事,宣讲员通常用“第一人称”进行博取“泪点”,哗众取宠,套路一样,目的也一样,活动之后只留下了一地眼泪,擦过泪之后猛然学生没有一丁点成长和收获。

高校大学生反感甚至讨厌这种“自我陶醉式”表演方式,满嘴的“孝悌”德行,殊不知,讲的故事,举的例子,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为母埋儿等,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赞同,甚至是严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3 导入问题不够和回应问题不足并存

教育引导过程中,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想问题所在,缺乏问题意识,也没有关注到影响学生价值观养成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未正面回应学生的质疑和疑问。过度自我化的社会氛围使得学生关注小我,出现社会整体性焦虑:学业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风险忧虑,导致学生对社会、家庭、自我出现片面的否定和消极态度,从而将自己紧紧蜷缩起来,保护起来。这也模糊了这一阶段涉世不深的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给学生本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能量。

社会反响较大、舆情较大的事件,教师没有及时的正面进行引导,反而一味的回避问题,避重就轻,轻轻提起,轻轻放下,久而久之,感恩教育主题课程变成了班会、自习课。当然,这一切前提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读懂吃透党的政策决策,不偏听偏信网络杂音,认识到课堂讲授有纪律,讲好热点故事,深挖思政元素,从身边事、耳熟能详事讲出真、善、美。

2.4 刻板化的“诵经”与娱乐化的“吸睛”并存

感恩教育长期并未过多关注内容,而流于形式主义,并呈现极端化趋势,感恩教育的形式分严肃、认真的全体学生读诵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顺的名言警句,学生因此戏谑为“诵经”。还有一种就是娱乐化、过分贴合学生的喜好,用电影、动画等声、光、电来代替感恩教育课程,忽视重要性,或者说思政教育工作者也不甚清楚如何上好感恩教育课,导致课程高度不够,深度没有。

3 路径选择

感恩是一种情感、一种意识、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传统美德、一种社会责任。当今大学生习惯于索取和得到,过分强调自我,淡忘了奉献和回报,稍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颓废萎靡,这与很多大学生缺乏感恩之情、意、行有关,跟学生的感恩教育更是密不可分。

3.1 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学的动力,学是思的源泉。思在学中升华,学在思中凝聚。因此,高校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关键是立场的正确选择,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思考了社会现象及生活现象出现的缘由,才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打造成功的感恩教育。

新的时代,面临新的选择、机遇,也意味着新挑战。要善于就“实”求“是”,以“是”释“实”,从“实”论“是”,用“是”明“实”。中国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且2020年至2021年年初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中国在减贫、脱贫、防返贫方面的经验和措施给世界其它国家提供了经验和方案,要就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来告诉学生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为国家和民族奋斗和牺牲的人们心怀感恩和感激,最终建构起实事求是,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辩证统一的思维。

3.2 以真切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需求为共振点,真心回应不同学生群体的现实困惑为着力点,以真情体察不同学生群体的内在期待为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将要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当然,脱贫攻坚战中的付出者和奉献者比比皆是,这些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大爱精神,就值得我们去感恩,引导学生去搜集家乡的、学校的感人事迹、故事素材,对于丰富和创新感恩教育教学载体具有重要意义,以便使得大学德育课“活”起来。

3.3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自己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只有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拥有一双观察世界的慧眼、应对各种乱象的静气和定力,才不会迷惑彷徨、五心不定。胸无定见、随波逐流,跟着错误的东西跑,成为错误言论的传播者。

因此,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必须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指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众所周知,思政课承担着铸魂育人主渠道功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也会涉及道德和法治的相关内容,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多有涉猎,目的就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隐性教育比较突出的是课程思政、班会等课程建设,还有些校园文化、雕塑设计,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影响人、培育人效果。如感恩教育要与学生的管理与生活服务联系起来,要与经济资助、就业、学生党建、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工作联动开展,形成合力。尤其是國家资助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电话费、补助等,通过口耳相传,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使命感。

4 结论

高校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心怀感恩,如何做人。在理解当今感恩理念缺乏的背景下,如何结合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案例来弥补感恩教育的缺位,用各种形式的课堂和教育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认知,同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为载体,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之心,进而演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可,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拥护,以切实的行动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曹馨蕾.高校隐性感恩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与策略[J].嘉应学院学报,2020,38(05):88-92.

[2]秦晶晶.新时代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9):40-42.

[3]吴嘉倩,翟佩滢,莫梓晴,等.高校思政工作中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东莞某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9):109-111.

作者:王晶

第4篇:感恩伟大新时代,踏上美好新征程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们中建五局西北分公司昆明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体员工在项目会议室集体收看了开幕式盛况,亲耳聆听了总书记的精彩报告。报告讲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令人振奋、心潮澎湃,是我们党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宣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观后我们员工踊跃转发、学习十九大报告全文,我反复详读品味,爱不释卷,激动万分,在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情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大政方针政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阐述和美好规划,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报告总结和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反映了过去五年我们党砥砺奋进的伟大实践;精辟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准确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明确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了新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五大建设”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图。使我深深地感到,总书记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领航灯塔,是深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领袖、核心,这是我党之幸,是群众之福。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更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项目的后备团支部书记,这时候就更需要自觉地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无论是在本项目,还是新项目工作,都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为后备团支部书记除了做好项目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一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定维护核心,二是带好头做好工作和学习,三是全面贯彻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九大报告已响彻神州大地,作为一名后备团支部书记,就必须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上、行动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业务工作本领,积极立足于项目和岗位实际,做好表率、当好头羊,努力为国家和党的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第5篇:感恩祖国--立志做新时代接班人

感谢祖国

立志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尹畅畅

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我听到激越的《国歌》徐徐奏响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这是来自于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我亲爱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清晨,当我坐在校园柳树下石凳上读书,感受着晨曦的轻柔光芒时,内心是一种轻松喜悦。想着,脚下所踏的这片土地,正是祖国的大地,在此宁静美好的清晨里,我可以无忧无虑地欣赏周边的美景,这份轻松自在,难道不正来自祖国所给予的恩赐吗?

然而,我们的祖国母亲却历尽了沧桑。从清朝末年起,我们的祖国便任人欺凌,任人宰割。腐朽的清政府的做法终于引起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反抗, 孙中山 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27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终于有了自己的军队,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着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艰难历程……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之后,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

从神州一号到七号,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从神州五号杨利伟第一次飞船成功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船成功飞行,这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也让外国看到我们中国人并不是无能的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也可以翱翔宇宙。

新世纪下祖国对我们学生的爱。

1、两免一补政策。

2、营养早餐的计划。

3、老师的艰辛。

一、感谢祖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1、抓紧时间。

2、加强阅读。

3、读写结合。

4、持之以恒,每天弄懂一个问题。

5、向其他同学学习。 学会中国话,走遍天下;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端庄的隶书,飘逸的草书,俊秀的楷书……一个个神奇的方块字组合成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司马迁的《史记》、屈原的《离骚》、还有四大名著……每一篇,每一本都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知识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二、感谢祖国,我们应该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主席毛泽东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总书记说过: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中国占世界四分之一的13亿人口,中国有着占世界第三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他的发展壮大,他的民族凝聚力需要我们每个学生勤奋学习,勤俭节约!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感恩祖国,立志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第6篇:感恩—时代的呼唤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时代的呼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意识形态的进入。“感恩”这一词汇正从我们的视野了逐渐消失,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开展“感恩教育”已被提到相当的高度来重视,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在西方有“感恩节”,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教育专家曹华这样说道:“感恩也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我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业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们总认为许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包括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呕心沥血的教导,旁人义不容辞的帮助……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学生内心深处的洗涤,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的观察中,体会到母爱似海,父爱如山;在三言两语中,感觉到师爱如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体验到友谊的缕缕春风。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太多的支撑。心存感激,才能深入体会,才会加倍珍惜。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争做一个成功的人”。感谢他人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母亲节时做心意卡,每天回家帮做一件家务,记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帮助后说声谢谢等,通过这些水事来学会感恩,每天心存感恩,生活起来也快乐。这样家庭、班级、学校及至整个社会也更加和谐。同学们“感恩”并不遥远,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应该学会感恩,使学校充满爱的生机。

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同学不求回报地帮助我们,我们应该对同学感恩,老师辛勤教育我们,我们应对老师感恩,愿同学们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知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人为我们付出,我们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世界,感谢父母、老师、同学,感谢爱着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愿“感恩”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使我们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去孝敬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去尊敬师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勤奋学习,真爱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明白事理地更快成大,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第7篇:某镇“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X XX 镇“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 XX 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我镇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起点,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体制机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 二、活动时间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6 月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回顾我镇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历程,总结宣传工作成就,继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提升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满意度,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引导全镇干部群众共同谋划实现美好 XX 的广阔前景。

四、活动内容 (一)细说新变化,引导群众感党恩 与群众共同回顾梳理脱贫攻坚以来,贫困村和贫困群众

的巨大变化,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认同感,引导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党的好政策,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组织开展算好“五笔账”活动。

活动时间:2021 年 1 月 1 日之前。

活动内容:元旦前,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各级帮扶责任人开展集中走访活动,与贫困群众共同算好“五笔账”。一是算好“政策账”,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期内享受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政策享受“明白卡”,让贫困群众清楚明白自身享受的具体帮扶政策。二是算好“脱贫账”,通过核对“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以及家庭人均纯收入核算表,让群众清楚自识别为贫困户以来享受的帮扶政策。三是算好“生活账”,与贫困群众一起回顾几年来衣食住行、看病就医、子女教育以及务工就业的变化,让群众真切了解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惠。四是算好“社会账”,与群众细数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给予的各类帮助,引导群众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五是算好“环境账”,和贫困群众共同环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让群众知晓自身得到的便利和享受的红利。

责任落实: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各级帮扶责任人。

2.开展“说说我家新变化”活动。

活动时间:2020 年 12 月-2021 年 2 月。

活动内容:各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举办庆元旦、迎春节等活动,组织邀请“最美励志贫困户”、“脱贫示范户”、致富带头人等,谈感悟、讲变化、论收获、说畅想,向干部群众们讲述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发生的变化、群众获得的实惠,用鲜活的事例打动干部群众。

责任落实:各村“两委”、驻村工作队。

3.开展“帮扶干部走亲戚”回访活动。

活动时间:2020 年 12 月—2021 年 1 月。

活动内容:脱贫攻坚以来历届驻村工作队成员、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回到原派驻村、帮扶村、帮扶贫困户家中,结合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干部群众话家常,共同回顾脱贫攻坚以来,为村办的好事实事、为贫困群众解决的实际困难和落实的政策,共同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责任落实:镇委组织部、各帮扶单位。

(二)树立新典型,引导群众听党话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

1.组织开展扶贫典型选树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21 年 1 月。

活动内容:

一是选树一批“脱贫示范户”,回顾脱贫经历和奋斗历程,用生动事例引导群众、激励群众。

二是在站、所、村“两委”、帮扶责任人中选树一批成效突出、工作扎实、作风优良、事迹感人的“最美扶贫人”。

责任落实:镇委宣传部。

三是在驻村工作队中选树攻坚能力强、帮扶成效好的驻村扶贫干部。

责任落实:镇委组织部。

四是选树一批帮扶力度大、帮扶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最佳帮扶单位”。

责任落实:镇委组织部。

五是选树一批“最强带贫主体”。在全镇龙头扶贫企业、涉贫合作社、就业扶贫车间、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和能人大户等主体中,选树一批带动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最强带贫主体”。

责任落实: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镇社保所。

活动要求:牵头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严格实施,于 2021 年 1 月 30 日前将选树开展情况及结果报镇扶贫工作站备案。

2.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21 年 1—6 月。

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变化专题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载体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广泛宣传贫困村出列前后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户脱贫前后生产生活条件、精神面貌、农户行为等各方面变化。

责任落实:镇委宣传部、镇扶贫工作站。

二是开展“讲述我的脱贫故事”活动。组织“最美励志贫困户”等脱贫励志代表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奋斗过程,得到的帮扶和在社会各界帮助下脱贫致富,发挥示范作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的故事。号召、动员历年脱贫攻坚奖项获得者中的典型代表,讲述自己的扶贫故事和心路历程。

责任落实:镇委宣传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

三是组织开展“携手共圆小康梦”主题文艺惠民系列活动。利用元旦、春节假期前后,开展主题文艺宣传演出、音视频征集展出、脱贫攻坚优秀摄影评比、主题电影放映、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用艺术手法记录和反映我县脱贫攻坚伟大壮举和生动细节。

责任落实:镇委宣传部、文体广站。

(三)共话新发展,引导群众跟党走 总结我镇脱贫攻坚以来积累的各项先进经验,谋划探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建设美好 XX 家园。

1.开展驻村帮扶经验交流活动。

活动时间:2021 年 2—6 月。

活动内容:组织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和贫困群众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方式,交流总结脱贫攻坚以来取得的驻村帮扶经验,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效运用经验交流成果。

责任落实:镇委组织部、镇委宣传部、文体广站。

2.开展激发内生动力活动。

活动时间:2021 年 2—6 月。

活动内容:

一是开展“能力再提升”活动,组织农技专家、脱贫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利用元旦、春节假期,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讲堂、乡村开放式党校等宣传载体,向广大群众宣传讲解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农业生产各项技术、生产生活各项难题,提振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

责任落实:镇委组织部、镇委宣传部、文体广站、实施九大工程相关单位。

二是开展“积分再累积”活动,组织宣传“爱心超市”积分高、兑换多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进一步提升“五净三规范”及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落实: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

三是开展“精神再提振”活动,选树文明村和星级文明户,推广“星级评比”“孝德榜”等做法,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加强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引导广大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

责任落实:镇委宣传部、镇政法委、镇司法所、镇民政办。

3.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活动。

活动时间:2021 年 6 月。

活动内容: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各级帮扶责任人、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代表等,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共同商讨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打开建设美好 XX、创造美好生活新局面。

责任落实:各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加强领导。各村、镇直各相关单位要把本次主题活动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效和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和行动支撑,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谋划、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二)扎实推进,突出实效。各村、镇直各相关单位要

结合自身实际,细化落实方案,扎实推进主题活动开展,与县直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对接、沟通,上下联动,创新形式,各项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加强宣传。各村、镇直各相关单位将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和活动总结于 2021 年 1 月 25 日、6 月 20日前报镇扶贫工作站,镇扶贫工作站及时上报县。

第8篇:XX镇“感恩共产党 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小结

田集镇“感恩共产党

奋进新时代”

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小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庆祝建党100周年,按照《阜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感恩共产党

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田集镇迅速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感恩共产党

奋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主题活动,相关活动有序进行。通过开展此次主题活动,对总结宣传和巩固我镇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已初显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算好五笔账”活动。

1至2月,按照县委在全县开展帮扶责任人“三送三帮”入户走访活动,我镇有效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县镇村帮扶责任人413人对全镇1851户贫困户和46户边缘户开展了入户走访,落实“三送三帮”和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帮扶责任人和被访户一起总结享受的帮扶政策和核对收入变化和稳定性来引导群众感受生产生活变化和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增强干群血肉联系。此次活动共送去口罩17500余个,发放脱贫攻坚主题春联1750余幅,摸排县外务工信息1609条,对994个“返乡回流”务工群众开展了疫情防控政策讲解和务工岗位信息推荐。

二、组织开展“说说我村(家)新变化”活动。

结合“阜南夜话”、“村庄环境治理百日攻坚”等活动,由各村居评选的122名脱贫典型户和10名致富带头人现场宣讲生产生活新变化,引导群众自觉树立提高生活质量和维护美好环境的自信心,共召开行政村级群众会12场次、自然村群众会120余场次,基本覆盖全部群众。

三、组织开展“帮扶干部走亲戚”回访活动。

结合“三送三帮”活动,对接原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在春节前开展慰问及回访困户,入户宣讲产业就业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谋划2021年产业就业发展,并对特殊群体发放大衣、米、油、和防疫健康包等慰问物资,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于帮扶工作的认可度。

四、组织开展扶贫典型选树宣传系列活动。

评选了122户脱贫典型户,通过组织群众会让脱贫典型户讲述自己的脱贫经历和奋斗过程,讲述脱贫前后的显著变化,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引导群众。其中杨寨村脱贫户杨守仁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中起到的先进事迹被安徽日报进行了宣传。

五、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展示系列活动。

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纳入各支部和支部书记述职考核内容,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大会要求支部书记述职要着力讲述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各支部书记均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支委带领村委的奋斗过程。

六、组织开展驻村帮扶经验交流活动。

镇组织室和镇扶贫办驻村召开驻村干部座谈会,由各村居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交流总结脱贫攻坚以来驻村帮扶工作经验,深入研讨进一步优化驻村帮扶工作的新思路。

七、组织开展激发内生动力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思想再提升”活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活动,召开33场,875名群众参加的动员会,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二是开展“能力再提升”活动。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阵地,结合“阜南夜话”、“村庄清洁百日攻坚”等活动,召开培训会11次,组织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向145名贫困群众传技术、解疑惑、鼓干劲,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致富。三是开展“积分再累积”活动。结合“村庄清洁百日攻坚”活动,召开24场清洁文明户评选动员会和兑现会,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组织宣传积分高和兑换物品多的先进群众典型,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切实发挥群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八、组织开展后续衔接谋划活动。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召开了108名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老党员、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等参加的专题会议,围绕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共同商讨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共同谋划如何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9篇:一个新时代的新时代

十九大以来,我们国家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迎着轰轰烈烈的世界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高潮,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新时代的中国,把世界引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这次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新时代的新时代》。

第六次产业革命,是一个完美的产业革命。不仅提升了新技术的产业规模,而且,解决了人类劳动的前途与模式。这次革命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们应该把握世界变革大势,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

总书记强调,“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时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进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以开放的思维和胸襟,引入外部活力,有助于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各种难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品质革命”一词非常亮眼。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指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品质革命” 蕴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事实,二是指明“中国制造”破茧成蝶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中国制造”启动“品质革命”提供了政策动力。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工匠精神也成为中国制造业对标全球先进制造行业的自觉意识。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必须通过“品质革命”的洗礼,才能实现新技术时代的“精品制造”,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更强更持久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通过“品质革命”,中国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中国在强烈的对世界进展的局面发力,这是中国要居于世界前列的最佳时机,这是中国要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今天所进行中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不是在散步式的前进,而是在大踏步式的前进。在这个伟大的事业面前,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此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作为档案局的一员,虽然我们只是推动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微不足道的一员,但我们人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我们在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的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另外,要按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全面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通过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全面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要开展学习课程,全面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我党“两个百年目标”、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建功十九大。

最后,祝愿全世界的劳动者平安幸福,祝祖国繁荣昌盛,祝一切善良与和平永存。

上一篇:农技推广试题答案下一篇:常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