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感悟人生

2022-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易经感悟人生

《易经》的64个人生感悟

《易经》本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也是一部解开宇宙密码的宝典,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易经》的大作用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而对《易经》一知半解的人,却把它用来算命,结果把来源于大自然的《易经》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

我所看的是《易经》的64个人生感悟:

1:人生在于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2:以品格立人,以气度出世。

3:信念创造奇迹,坚定铸就辉煌。

4: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学习改变命运。

5:隐忍以待时机,后积才能薄发。

6:谨慎做人,避免争执。

7:做正直人,做正义事。

8:为人诚,则事必顺;为人信,则事必成。

9:做事有目标,行动考计划。

10:内心方而外表圆,内君子而外小人。

11:临危不乱,否极泰来。

12:和睦相处,融入团队。

13:居上不骄,平易近人。

14:谦虚谨慎,虚怀若谷。

15:得意不能忘形。乐极切勿生悲。

16: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17:惩前毖后,有错必纠。

18:秉宽容之心,做感化之事。

19:勤于观察,由此知彼。

20:坚持原则,恩怨分明。

21:树立个人形象,学会包装自我。

22:崇尚中庸,适可而止。

23:善于总结,善于反省。

24:不固执,多求证。

25:敢于选择,勇于放弃。

26:节俭是幸福的开始,节欲是快乐的源头。

27:盲目导致灾祸,冒进陷入泥潭。

28:用勇气征服挫折,以信念走出困境。

29:从容镇定,稳中求胜。

30: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31:人贵有恒,锲而不舍。

32:当隐则隐,当退则退。

33:过强则易折,过刚则易断。

34: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35:韬光养晦,锋芒不露。

36:以爱心获得和睦,用理解获得幸福。

37:求同存异,互相尊重。

38:知难而退,能屈能伸。

39:用宽恕之心对待,以理解之心通融。

40:控制情绪,避免冲动。

41:吃亏是福气,有失必有得。

42:当断则断,果断坚定。

43: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44:交友有分寸,处世有准则。

45: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46:善于应对困境,善于摆脱潦倒。

47:求贤若渴,善待英才。

48:破旧立新,与时俱进。

49:知人善用,合理搭配。

50:无惧则无畏,有勇则有成。

51:在其位,谋其政。

52:循序渐进,欲速不达。

53:专心如一,白头偕老。

54:富要学会施舍,达应兼济天下。

55:胸怀世界,放眼四海。

56:掌握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未来。

57:和颜悦色待人,亲和亲切处事。

58:同心同德,凝心聚力。

59:洁身自爱,无欲则刚。

60:言必行,行必果。

61:坦然面对挫折与逆境。

62:踏实努力,勤奋进取。

63:人贵自知,辨物居方。

64:诚心纳才,诚心交友。

第2篇:易经之学习感悟

土木工程091胡小妹7011509009

易经之学习感悟

这学期想通过学习一些特别的知识而拓展自己的思路与对人生的看法。因为是个理科生,对于文学及哲理方面的知识这掌握得较少,所以选修报了易经这门课程。通过这学期对易经的学习确实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学习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习了更加积极得面对生活,学习了如何对待身边的人。

对于《易经》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得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以及先人的智慧。《易经》它是广大精微,无所不包,有两句话大家非常认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没有外面,够大了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的吧!我们今天很喜欢讲系统,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那这样一本书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易经》中有64卦象,而这些看似复杂的卦象,其实 只包含着两个符号,一个是阴,一个是阳。那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为什么说中国人是阴阳合一呢?又怎么能够证明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呢?由于易经源自远古,又是以这些虽然简单但很难记得符号所组成,64卦就是阴阳两个符号的组合,但是这两个非常简单的组合,却组合了这么多卦象,我们学习易经时,最大的困惑就是记不住这些卦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组合。对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曾仕强教授认为,这个一,就是太极。

《易经》看起来神秘难懂,其实就是对宇宙间自然规律的探索

与揭示。那么让我们首先来了解隐藏在《易经》在的自然规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宇宙的起源,而两仪,就是阴阳的变化。两仪是怎么生出四象的?四象又是怎么生出八卦来的?八卦是根据四象的,阴阳变化生出来的。这八卦就是八个符号,代表了天地间八种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八个符号。大自然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天和地,所以伏羲首先创造了天的符号,并由天衍生出了风,火,泽,三个符号,也就是大自然的三种现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但是为什么在八卦中,天被称作乾,地被称作坤,水被称作坎,火被称作离,雷被称作震,风被称作巽,山被称作艮,泽被称作兑呢?三个并排的长横代表天,地是三排中间断开的两小横。天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一是天上面起变化,一种是天空中起变化,一种是天底下起变化,地也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一是地上面起变化,一种是地中间起变化,一种是地下起变化。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是跟有人类生活最有密切联系的自然现象,可是如果八卦老是用这种很具体的东西来象征,来代表,那八卦的作用就不大了。所以我们的圣贤是非常高明。他就把这八个自然现象里面的特性把它的精华萃取出来,然后他发现,所有跟人类相关的东西都离不开这八种特性。天为什么会变乾呢?因为天最大的特性就是他很健。所谓健,就是天行健的那个健。他很能走,他可以不停地往前往外去发扬。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的创造力/,天是最有创造力的,天这种创造力是因为他永远不停息,他很刚健,而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有刚健成分,所以我们把天缩成乾。,地是顺的,

非常顺,你看地,最没有意见的。世界上凡是最配合的没有超过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坤,坤的意思就是很柔顺。水呢,我相信人最少接触的就是水。水是没有泥土打的陆地 ,就叫水。水,发现它有土被挖掉了,或者本来土就不见了。所以我们用一个字,叫做“坎“,坎是什么,就是欠土,。什么都有就是欠土,就是是坎。但是人是不能离开土的,一旦欠土就是很危险的。所有我们人说坎坷,坎险,我们用水变成坎的代表。火为什么叫离,这个更有意思了。你看火是太阳,太阳从东方起来,它一起来就要离开东方了,太阳的使命就是离开东方跑到西方,它每天就做这个工作。一出现就开始离开东方。火是离的,火一定要依附在别的上面,一离开它就不火了,火一定要有柴给它烧,柴烧光了火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救火完全用这个卦,老实讲着火你去救火你怎以救?把它隔离起来,隔出一条隔离道,让它烧光,烧光它就不烧了。只要你不烧出来就好了。我们用隔离的方法,就是用离卦。山为什么用艮卦呢,我觉得这个卦是非常重要的,艮就是叫你适可百止。人生做任何事情适可止,不要过分奢求。你看你爬山的时候,爬爬爬,爬到累你就休息一下,不要硬撑,硬撑还没有到山上就死掉了。爬山很美但是很辛苦。爬山要慢你才是欣赏;爬山快那你就是挑夫,你就变挑夫了。所以有的事情要快才好,有些事情要慢才好。孔子说了一句话,各位一定要相信,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讲信用,我们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认为对人都要信用,那很奇怪,你对小人讲信用干吗。最有趣就是把风叫做“巽”,把泽叫做“兑”。风,

是无孔不入的。哪里它都钻得进去,太阳还有照不到的地方,风没有,所以只要有点空隙,它一定吹进去。而且它吹起来很齐,它没有偏心,所有草都是向一面倒的。世界上凡是很齐而且哪里都钻得进去的东西,我们统统把它叫做“巽”而兑为什么是泽,兑就是加上个心,竖心旁,就是很喜悦的事情。我问你什么事情你最喜悦,就是当人家给你一张支票,居然兑现了,好开心啊。所以叫做兑。

《易经》虽然很古老,但是它跟我们很贴切,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用它。它可以讲得很简单。但是它深起来会非常非常深。看你自己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讲什么都在里面,所以学习《易经》让我对人生更有感悟和启迪。

第3篇:《易经与人生》学习心得

高中毕业的时候曾经翻开过有关卦象的书,那是对命运的好奇,结果呢?什么也没有学到,太不容易记住了,真是“学了,不一定会。”花了很多时间又去看有关天干地支之类的算命书,对自己的命运还是一知半解。该抉择的时候,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说冲动,总算匆匆地过了足足四十二年。虽然问心无愧,却也不见多大的收获。

也许自助者天助。当我不再对命运好奇的时候,回往自己的历程,感想自己的遗憾和烦恼,觉得自己离母太远。因为《易经》中提到这样的意思:坤为母,厚德载物。所以我认真听了一遍傅佩荣先生讲的《周易与人生》,确实很受启发。

首先,我很喜欢讲座中的故事或者说名言。其中对孩子的教育说到一句话:“要害一个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心想事成。”是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太宠爱了,失去了磨难和挫折教育。我该让儿子补读《弟子规》、《三字经》,并且让他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早期的引导教育还是很重要的,让我找到行动的方向。

其次,我很喜欢娓娓动听的哲理。让我联想起蚯蚓前进时那一伸一缩的动态,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你困惑的时候,就要收敛、修德,明白人往往最难了解的是自己的处境,也很难跳出去看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感到遗憾和烦恼,假如能像损卦中所预示的那样减少一点欲望,何来那么多的遗憾和烦恼,人就活得比较安顿。

再次,我就喜欢那言简意赅的语言。充满象征、充满思考、充满想象。不管世界如何地变动,都离不开人的抉择。明白要成为领导人物,必须具备三条:第一是德行。只有具备德行才能让人心相通,领导自己的命运当然也如此;第二是能力。仰观天,俯观地,目的就是掌握自然规律,制造出发展性的器物。电脑制造中的二进制原理就来自于卦象中对阳爻和阴爻的思考、观察和想象。第三是智慧。人生不可能重来,当人困惑的时候,就要用智慧处理好人际关系,继续前行而不败,并把忍受、接受很好地转变成享受。

来个总结吧!人活着要懂得宇宙观,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与大自然做最好的朋友,深感万物是我友,特喜欢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第4篇:学《易经》悟人生

摘要:《易经》是一部讲述天地万物本源规律的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规律。它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切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更幸福。《易经》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要作出不同的调整,要始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即使遭遇不利,也要能屈能伸,相信否极终究泰来。以柔克刚是生存之道,低调做人是处事准则,只有厚德方能载物。

关键字:感悟 太极 乾坤

人们现在探讨的《易经》通常指《周易》,是周文王对伏羲《易经》的解读。《易经》被认为是群经之首(五经将其放在首位)、群经之始(诸子百家发源于此),是一部讲述天地万物本源规律的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规律。“人”字两条腿,一撇一捺,左为阳,右为阴,人自一降生起就被纳入到《易经》所阐述的运动体系中。《易经》的本质是科学而非玄学,它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切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更幸福。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因此,人不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生活,要随时与大自然进行互动,遵守大自然的法则。这也体现了《易经》观天道以立人道的原理。如何“观天道以立人道”,《易经》则是通过象征“变化”的符号—— 阴阳来表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和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事万物都是太极,有阴有阳,亦阴亦阳,而不是一阴一阳,阴阳分不开;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而卦又有何用,事实上每一卦都有一个卦名和卦辞,一个卦有六个爻,有不同的爻辞,把握了相关的基本原则,可以趋吉避凶,在人生迷茫的时候,为自己领航。

通过对《易经》的粗浅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以及一些事物的看法有了重新的认识、定位,于此做简略的阐述。

感悟一:

做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易经》有一种说法原本叫变经,不能常变:有变就有常。变的只是现象,背后一定有不变的规律。人们常说“世事变化无常”,非也,世事变化有些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家是不会变的,世界是不会变的,太阳一定是东升西落,纵使人事全非但江山依旧。我们不要纠结于那些变化莫测的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本身不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做人要讲究原则,要外圆内方,以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乱了方寸。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忙的焦头烂额、苦不堪言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放慢脚步,仔细的归纳总结一下,找出事物的必然规律、处事的基本原则,为自己的判断扫清障碍,使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感悟二: 处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要作出不同的调整,要始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即使遭遇不利,也要能屈能伸,相信否极终究泰来。

“干卦”把人生分成了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

初九:(二十岁以前)潜龙勿用。尚未成熟,稍安毋躁,慢慢修炼,做好准备 。

九二:(三十岁以前)见龙在田。有人赏识,这是得君行道的大好机会,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九三:(四十岁以前)惕龙,无咎。表现的时候,要非常谨慎,白天勤奋努力,夜晚还要戒惧反省,虽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

九四:(五十岁以前)或跃在渊。或鲤鱼跳龙门,或如落深渊。

九五:(六十岁以前)飞龙在天。这是人生中最神气的阶段,称作九五之尊 。

上九:(六十岁以后)亢龙有悔。升腾到极限的龙,太神气、霸道会有灾祸。

易经假设一个阶段为20岁,个人认为这六个阶段是不能用具体的时间来衡量的,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境遇等主客观因素大相径庭,所以成就每一个人生阶段所花费的时间不同,而且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之间是包含的关系。但,这六个阶段的划分符合人成长、发展的规律。干卦的卦辞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并应用于自身,时刻警醒自己。

从年龄上讲,已经到了现龙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好自己?通过易经的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对自己的要求,表现得要有大人的风范,不能小里小气,要胸怀宽广,表现的有阴有阳。若引起人家嫉妒,自己要检讨,不完全是别人的错。其次,对上司的表现,要想办法得到“大人”的赏识。不同领导有不同的喜好,手下人的表现,不管事情本身是对是错,重要的是要符合领导的“胃口”。最后,进德修业,。此时,不能懈怠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应致力于增进学业、培养品德。一要闲邪存其诚,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二要修辞立其诚,小心言辞。

感悟三:

以柔克刚是生存之道,低调做人是处事准则,只有厚德方能载物。

坤卦象征“地下有地”,地具有创造与发展万物的功能。坤道,即保持柔顺,如果似天那样的刚健而争先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应该随干道而行则无错。天为主道,地为从道。

大自然万物的正常发展,既有赖于阳刚之气的主导作用,又不可缺少阴柔之气的辅助作用。即使是一个人的身体机能,也必须在阴阳协调的条件下才能健康地运转。中国传统医学的施治原理,追求阴阳表里的平衡与气血脉络的畅通,也是在极大程度上汲取了《周易》乾坤阴阳哲学的理论基础。

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既要看其才能,又要看其胸怀。在有基本才能的条件下,往往是心胸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只有器量弘深的人最能够尊重人、理解人、团结人、宽容人,有利于招揽四方精英贤明之士共图大业;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甚至化敌为友,变阻力为动力,促进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

做人,要低调,沉着稳健,谦虚谨慎。真正做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是一部奇妙无比的古书,看不懂的人说它是有字天书,略知一二的人对它深感敬畏,真正了解的人就爱不释手,随时摆在案头,向它请益人生的各种问题,然后增长处世的智慧。《易经》的“义理”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充满无限活力与生机。《易经》的“象数”可以用于占卦。《易经》启示我们人生的正途,要培养能力、增强能力、启发智慧。

人生是要对自己负责的。我们不管谈任何人生哲学,儒家、道家,以及它们的根源《易经》,都是一样的。你还是要自己负责,也不要幻想有很多奇怪的力量来支持你。“天助自助者”,你能够自己帮助自己,所有的万物都来帮助你。

参考文献:

1、南怀瑾.【易经杂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蒙.【老子的帮助】.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3、南怀瑾、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重庆出版集团.2011

第5篇:学易经悟人生

易经

里面包含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和人生的价值观,下面就从易经里面学到的人生价值观与大家分享一下。

1、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中有两句最为典型的至理名言,分别来自于乾卦和坤卦,这就是孔子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最值得人们效法的人生观和普世价值观。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易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既要做好事,又要做好人;既要工作好,又要学习休养好;老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企业家既要追求发财,又要不断行善;司法工作者既要把案断好,又要把法学好等。

2、人要积德行善。

《易经》中的积德行善思想,也是一种普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与“厚德载物”一样,都是孔子向人们揭示的至理名言。善与恶,没有绝对的界限,善与恶也是互相转化的。“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讲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善念当养,恶念当除。《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我们平常说“积善如流”,都是告诫人们积德行善的道理。

3、人要谨慎收敛、不要是非张扬。

《易经》告诫人们,为人处事要谨慎收敛,不要是非张扬。《坤》卦的**爻爻辞讲“括囊,无咎无誉”,象辞进一步解释“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括囊”是将口袋扎紧,使囊中之物不向外露。以此比喻人应当收敛,谨言慎行。谨言,即少说话,坏话不说,好话也不说;慎行,即恶不为,善也不为,明哲保身,才不会发生错误。恶不为则无咎,善不为则无誉。平常人知咎可以致罪,不知誉也可以为害。其实,誉也可致咎,宁可无誉,也不可因誉而自取其咎,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有一个小品,说的是有一个人获得了荣誉,被评为先进,坏了,引来了一大堆麻烦,还不如当初不当先进。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虽当了官,但成为众矢之的,弄的也很狼狈。“括囊”的实质是谨慎,由于括囊,所以无咎。虽然不强求名誉,得

1 / 6 不到赞誉,但却可避免灾祸,这就是“慎不害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尤其对置身于特殊环境,或者是身居权倾位高的人,慎言不失为保全自己的良策。

4、人要乐天知命,无忧人生。

《易经》在人生观的指导上,还提出了“乐天知命”的思想。《离》卦九三爻爻辞“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die)之嗟,凶。” 初爻为日出,二爻为日午,三爻为日昃,即日已西斜,是天将向晚的时候。就人生来说,日昃好象进入老年阶段,生命将垂暮。缶,瓦器,古人击缶而歌乐。耆(qi),是指六十岁以上的人;耋,是

七、八十岁的老人,大耋,言人之年老;耄(mao),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是指百岁之期,就是指一百岁的老人。嗟,哀叹。人到老年,正确的态度是不以迟暮为忧,也不为达生而乐。日倾了,人老了,这是自然规律。日倾了就要下落,人老了就要死去,不可能长生不老,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人生,通过一切正常的有益活动来保持开朗活泼的心情。“明者知于此,乃不乐生,也不忧死”,能乐天知命而不忧,以“夕阳无限好”的态度对待晚年,是一种明智之举。现在许多老年人跳秧歌,焕发出青春活力,就是“鼓缶而歌”。没有其它娱乐工具,即使敲敲瓦器,亨几句歌词,也是乐天知命。“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非常恰当地形容了人处老年的处事原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对特殊的人来说的,对于一般百姓来讲,到了暮年,要乐天知命,不要再壮心不已了。生死是自然的常理,老年人更应有知天乐命的良好心理素质。

5、人要有节制,不可狂妄。

《易经》节卦重点讲了“节”的道理。既强调了“节”的重要性,又阐述了“节”的原则性,即“苦节不可贞”。既强调了节的长久性,又要突出了节的广泛性,如:“饮食不节则致疾,言语不节则贻羞,财用不节则败家,色欲不节则伤身。”在节言语方面,还要突出言语保密的重要性,即“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节》卦对人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不节若,则嗟若”。人的“欲望无止境”,在欲望面前,唯一能满足的就是“节”,现在有人提出,什么是幸福?回答是“少一点欲望,多一点现实”就是幸福。

2 / 6

3 / 6

5 / 6

6 / 6

第6篇:易经感悟

《易经》感悟

——《易经》的智慧

最近我一直在观看曾仕强教授主讲的《易经的智慧》视频。曾教授不但解经、讲传,更解卦,结合生动案例,引人入胜,让我看到了易经蕴含的大智慧。通过这些天的观看和学习,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也收获颇多。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最深奥的经典,它历经了远古、中古、近古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标志性人物有远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近古的孔子。三位圣人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经典。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如果有人认为《易经》只是一本古代帝王用于占卜之书,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易经的智慧无处不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万物之上,它用特殊的形式告诉我们趋利避害的方法,并指导我们寻找生活的智慧。下面我就谈谈从易经的阴阳之道中得到的启示。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而且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

一、密不可分的,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四个字,自然孕育。但是自然孕育背后有一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告诉我们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1 阴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呢?大家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吧,东方的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那么他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曾教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

我们和西方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本来就不同,比如对同一个地球的看法,西方人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球,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则是从东方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球,看出来结果是不一样的。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可是连东西方的神话故事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于是就产生了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实际上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中国则有着区别于西方的哲学——《易经》,一本《易经》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国人很多思维都是从《易经》来的,而《易经》源于想象。《易经》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不用虚拟,我们用想象。而想象都是从模模糊糊开始,再慢慢变得具体。事实上,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发明和创造,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流派,也在中国产生了《易经》。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有阴有阳,就是两个,“两”就是分了。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人再大不过是个太极,人再小也还是一个太极。人人都是太极,甚至于汉字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太极,叫做一字一太极。可是万物都是会变化的,里面有阴有阳。同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很讲信用,有时候非常不讲信用;有时候很守时,有时候不守时;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很沮丧。人有情绪的变化,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情绪,有时候感觉世界真是光明,充满了希望,有时候又觉得到处都是坏人。同一个人,也就是同一个太极,分阴分阳。坏人偶尔也会做好事,好人也经常是好心做坏事。可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西方人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阴阳是两码事。可是中国人会告诉你,阴阳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叫做阴,一种叫做阳,合起来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叫阴阳所以如果讲一,就是太极,如果讲二,就是阳和阴,这种观念我们中国人是很容易接

2 受的

《易经》给我们的“一内含二”的思维,和西方“二构成一”的认识,使得东西方的观念,有了“生”和“分”的差异,东西方的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明显区别。

西方人说一会分裂成两个,因为他们认为,一本来就是两个东西构成的,二构成一,这四个字对他们文化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都是两个合成一个,所以很容易分成两个。西方的家庭由丈夫跟妻子构成,意见不合就可以离开,这是他们的观念。我们中国却认为一内含二。二构成一是以二为中心,一内含二是以一为中心。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夫和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就不算家庭。

当然,西方也有合的观念,只是他们太重视分了,分大于合,分到最后就变成了个人,变成了社会人群中的最小单位。中国没有,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都离不开合,合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为了合而分,但不可以为了分而分,所以我们的观念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我们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

我们基本的观念跟西方不同,这样就使得产生的现象差得越来越远,我们把这叫做一本万殊。本来地球只有一个,本来只有一种现象,但是我们却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就形成很多种变化。

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就是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两个细胞就分成四个,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样无穷无尽就产生万物。我们也不能说这种观念不对,但是偏偏中国人的看法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分为二,一生二,这两种都对,但是分析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一生二,很简单,太极生两仪,分阴分阳,二生三,三就是三才,天、地、人。三生万物,这个三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易经》的思维来解释,一就是太极,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的过程。如此一来,自然可以生出万物来。

《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它的意思就是

3 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就不会有不利的后果。这就说明,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其实《易经》就是把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事方面的伦理,伦理从自然而来。自然由阴阳的互动而来,也就是自然的孕育,是有两种不同的力交互作用,那么自然就产生万物,并且不断运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主宰。

我们中国人常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纷繁人生和无穷宇宙的大智慧。而浅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因此,你是想成为一个浅薄的人还是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就在于自己的思考了。

上一篇:企业客户答谢会主持词下一篇:做带头干事创业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