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标准学习感悟
通过近期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收益很大,对照自己从事幼教的阅历,我深深的感悟:
第一,幼儿教师要做到有 “爱”。《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了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爱”,一是要求幼儿教师要热爱工作岗位,二是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关爱幼儿。“爱”是“专业理念和师德”的最好阐述,唯有拥有这两个“爱”才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第二,幼儿教师要有“能力”。“能力”是在“爱”的基础之上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唯有掌握了这份“能力”才能够做好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把握新理念,才能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指导实践教育。而教师专业技能则是教师从事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教师对教学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表现在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体现“以人为本”、“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增强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第三,幼儿教师要做好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家园共育需要家长、教师互相信任,共同施教,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是专业的施教人员,但是,现在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共同提高。
好教师应该有学生立场, 黄厚江老师认为所谓的学生立场, 就是学生和教师在一起时能感到愉悦, 并产生一种求知和对话的欲望, 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黄厚江老师在多个不同的主题讲座中都举过同样一个案例: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节至第五小节, 思考下列三个问题。”老师说完, 点出PPT, 出示三个问题。
“给你们5分钟。”上课的老师想了想说, “好, 现在开始看书。”
然后老师巡视学生看书, 偶尔也和一些同学耳语一番。过了不久, 老师看了看时间, 说:“好, 时间到, 现在开始交流。”于是指名同学发言。开始时, 老师还和蔼可亲, 满面微笑, 可是, 接连几个学生的回答都不对时, 老师的脸色就有点不对了, 于是就满怀希望地找到一个以为一定能够准确回答的学生:“某某同学, 你来回答。”可是没有想到这位同学也回答错了。于是老师终于失态:“某某, 你怎么也回答错了呢?”
下课以后让他说课, 这位老师首先就声明:“这节课本来在……试教时效果很好, 没有想到这个班级的同学不配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这位老师的学生立场很有问题, 这个问题就折射在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学生立场就是在乎学生, 就是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但我们有许多老师常常在教育教学中更在乎自己:把课堂定位于自己计划的完成, 自己方案的体现, 自己形象的展示, 自己成功的炫耀。他们在乎听课的人, 在乎别人的评价, 其实质还是在乎自己, 而不是在乎学生。
黄厚江老师说, 我们可以这么询问这位老师:阅读三个小节, 思考三个问题, 用5分钟的时间, 你是依据什么确定的?我想这位老师可能会说, 我一节课多少个环节, 我这一个环节只能给你5分钟, 你看完了是5分钟, 看不完也是5分钟, 否则就是学生不配合。有的老师如果发现时间紧张, 还会“贪污掉”一分钟。阅读三小节, 思考三个问题, 我想5分钟怎么也不够。你不就是拿学生当课堂演示的活道具吗?一个好教师, 你教育教学的基点应该是学生立场。因此你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成就学生, 你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出发, 你的教学应该对学生有用, 你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的需要, 你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满足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解决该解决的问题、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
所以, 好教师首要的标准就是具有学生立场, 他所从事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不是秀出自己, 而是展示学生。
教学的核心———唤醒智慧
好老师的第二个标准是他教学的核心是唤醒学生的智慧。这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第斯多惠早就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认为, 教学其实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课本教学, 一是作业教学。唤醒学生智慧的教学应该是一种课堂分享, 而不是课堂填鸭。因为学生的大脑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 更是等待老师点燃智慧的火把。唤醒学生智慧的作业布置应该是基于生活视域的一种智慧设计, 而不是毫无选择的堆积成山的“垃圾”倾销;唤醒学生智慧的课堂活动或者对话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让学生的心理安全达到最大限度的温馨, 而不是让学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唯恐大难临头而担惊受怕。这样的教学才有可能是一种唤醒智慧的教学。
可能有很多人不敢相信教学也是一种专业。除了与你一样勤勉的教师, 可能没有人能够懂你, 因为他们没有切身的体验, 包括你的配偶、母亲、挚友。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 教师不过是那些不能胜任“真正的专业”、能力欠缺的人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其实, 教师的专业强度一点不比微观科学研究小, 它是唤醒人的智慧的一种职业, 这是其他任何专业不可比拟的。
譬如语文的课堂教学, 如果老师要唤醒学生的智慧, 那么, 你就应该懂得“举重若轻”。重者, 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应有的文化内涵, 轻者就是深入浅出的教学, 能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作者的心灵。像伍丽老师教学《小石潭记》, 对于贬谪文化的引入多有文化的底蕴;像李建军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 对于《陶庵梦忆》的“梦”的追寻, 多有文化的感悟。我们语文教师不要把课堂填得满满的, 要留一些空间给学生, 留一点空白给自己, 不要老想着把自己对于课文的深刻领会、精彩分析、独到见解灌输给学生, 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智慧去领悟。让牛在前面走, 比你牵着它走更省力, 哪怕他只领悟到五成, 也比我们老师灌给他十成要强。李镇西老师就说过, 我们老师永远不要自以为是, 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 要做学生智慧心灵的推波助澜者, 而不是学生智慧萌芽的扼杀者, 甚或是屠宰者。
美国加州唐菲力老师的《全美优秀教师的快乐学习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天上课时, 一帮学生在大叫教室里有蜘蛛, 这时他没有用高八度的声音要学生安静、安静, 而是直接去拿一个杯子将蜘蛛困住, 放到教室外面。然后让学生坐好, 让学生自己讲了20分钟的有关蜘蛛的故事。他是这么认为的, 学生对蜘蛛有兴趣的时候, 你不要企图将课安安静静地上下去。与其不安不静地上下去, 还不如激发一下学生认识这种事物的智慧, 这既是知识的积淀, 又是认识的提升, 更可能是生存或者说是生活智慧的交流。
教研的价值———寻找成功
好教师的第三个标准应该是研究的能力, 他研究的价值就是寻找成功。
研究关爱生命。好教师从来都是珍爱生命的人, 珍爱学生的个体生命, 珍爱同仁的个体生命, 珍爱亲人的个体生命, 也应该珍爱自己的个体生命。好教师都应该是珍爱研究健康、珍惜研究亲情的人, 而不是一味地拼命往前走, 最终迷失了自己的人。曾经读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位人们眼中的好教师突然倒下了, 后来抢救过来, 他的意识清醒了, 看到领导的第一句话就说:“东西 (写了一半的工作报告) 就在电脑里。”他可能实在是太累太累, 身体撑不住了。但这样的教师未必是好教师。这位“好教师”你怎么不想一想, 你走了, 你的亲人怎么办, 你的学生怎么办, 你的领导的工作报告谁来写。好教师应该有着健康、阳光、向上的生活状态。他不愿意别人亵渎生命, 他怎么就可以轻易地不顾自己的生命!记得某年教师节, 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十杰教师”, 记者口无遮拦地问道:“某某老师, 你准备怎么把短暂的生命献给无限的教育事业?”你看这是说的什么话?不是咒人早点离开他的教育事业吗?这位好老师这么回答:“你的话我不好回答, 我舍不得我的亲人, 舍不得我的学生, 更舍不得我的事业, 我想多活几年。”虽然我尊敬那些舍家弃儿、呕心沥血, 把全部身心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但热爱生活的教师也是好教师, 为什么非要让好教师“家破人亡”呢?生命都没有了, 还奢谈什么教育啊?
提升生命境界。提升生命境界有两个途径, 一是阅读, 一是课题研究。教师的阅读是一种精神的突围, 教师的课题研究是一种幸福的元素。好教师何时何地都是不忘阅读的教师。教书人如果不读书, 那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教好书。阅读经典, 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 会提升你的文化品位, 强化你的人格魅力。阅读报刊、阅读网络, 能够使你对世界保持新鲜感, 能够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 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 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行动的过程, 是教师理解一个问题的过程。因此, 教有余力的老师不妨研究点小课题, 你对研究的这个问题理解了, 可能就幸福了, 就优秀了, 就成功了。一名好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不断阅读、理解问题, 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及时书写感受, 写教育博客, 写教学随笔, 写读书笔记, 写教育叙事, 写教学反思, 让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你的教育感受, 这也是一种成功。
一个好教师, 他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有着自己梦想的教师, 是一个具有学生立场的教师, 是一个唤醒学生智慧的教师, 是一个通过自己的研究、阅读、写作来寻找成功的教师。
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塑造每一个灵魂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教师的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教师在思想上要自我负责,树立起做一名好教师的志向。做一名自我负责的人,热爱并且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为了金钱或者名利而工作。当好一名老师,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回报。自我负责是工作的需要,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具有当一名好教师的责任感,并努力去做得更好。没有责任感的老师决不会是一名好老师,也就没有任何动力去做一名好老师,他们只会机械地做事,从来也不会把份内的事做得完美,马马虎虎可以交差就了事。如果交不了差,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敷衍塞责。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是当不了一名好老师的。应当学会不要找任何借口,学会把责任放在自己的肩头,这样可以促使自己振奋起精神。努力争取去做一名好教师。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师德修养
现代型的教师仅仅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做一座灯塔,站在高处,且不断充电,永远照亮学生生命的航程。要熟悉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熟悉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研究中外教学的差异、新课程标准、先进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等,并吸收其中优秀的成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使用、调整和运用教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活动来学习,从而乐学不倦,学会运用与创新,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掌握教学的先进方法,并根据教学过程及小学生特点,总结和归纳学习形式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地将此形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渗透给学生。同时要认真备课工作,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要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联系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对所要接受的知识进行智能加工。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爱学生。首先,爱学生就要细心了解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细心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作为教师,只要学生是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不管成败如何,都不要责备。学生最需要的是支持、鼓励与帮助,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与恒心。同时,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运用激励、鼓舞的手段,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自信,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最后,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根据其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在正常的学习轨道上循序渐进。
当好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绩变化情况、情绪波动原因等。熟悉、灵活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热爱学生,关注差异
第三十个教师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习近平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近平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
对于好老师,哪个家长、学生不渴望。习近平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座谈会上习近平的讲话,最多的篇幅,还是在师德上。
习近平: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呢?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同大家做个交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什么是好老师,在习近平看来,有四条不能忘。首先,要有理想信念。
习近平: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习近平认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习近平: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所以,习近平衡量好老师的第三条标准,就是要有扎实学识。
习近平: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习近平说,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2019《一堂好课》观后感学习心得及感悟1
过去,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文化节目告诉我们,文物的价值在于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它们佐证着我们历史文化的进程,滋养着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赋予了我们以底气和力量。这次,单霁翔院长更进一步开讲文物和社会生活、和现代个体的密切关联,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物的保护者、见证者甚至是创造者。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骄傲于我们拥有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这些灿烂的文化遗产,拥有泰山、庐山、青城山、峨眉山、五台山、武夷山、黄山这些壮丽的名山大川。今年,“良渚古城遗址”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故事传遍了世界各地,也更加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物工作的重大突破背后,离不开一大批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奔走。在本次课堂上,单霁翔院长分享的一则关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风雨桥的故事,让大家集体陷入了另一重深思。
2004年夏,暴雨诱发山洪,冲垮了有着120多年悠久历史的风雨桥。就在桥倒塌的时刻,在场的124名侗族小伙子纷纷地跃入了洪水,拼死打捞。历时三天三夜,他们从贵州一直打捞到广西,并且告诉沿途村庄的村民,上面漂下的木材是我们家乡的风雨桥,我们要把它们运回去。后来,在政府的组织下,他们将捞回的构件运回了地坪乡,一清理,二十八根大木构居然一根都没有少,73%的风雨桥构件回到了原地,使这座桥得以重建。
当媒体采访村里的老人,为什么在桥垮塌的时候也没人组织,孩子们就能纷纷跃入洪水去抢救?老人说,“这就是他们的家呀!他们从小就在桥上听老人讲故事、做作业,唱侗族的大歌,风雨桥早已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遇到什么危险,他们都会挺身而出的!”
“这就是当我们民众跟他们家乡的文物建立了血肉联系以后,才能出现的奇迹”,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争论文物到底是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单霁翔院长希望用这个故事分享给大家的理念是,“保护也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手,经过我们的时代,经过我们的城市,能够把它真实完整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伴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日渐深入,我们不仅要保护那些显而易见的纪念型文物,还要保护传统民居、工业遗产、民族村寨、历史街区、手工技艺、节庆习俗……甚至也要保护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老字号。保护好它们,其实就是守住我们文化的根和历史的魂。
课堂上,单霁翔院长特别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文化遗产不是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利,它是全民的事业,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交给亿万民众,我们的文化遗产才会更安全。”
2019《一堂好课》观后感学习心得及感悟2
文物没有时间界限,你也可以共造民族的“珍存”
一位来自阿塞拜疆的留学生王宏伟向单霁翔院长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在一百年以后可以成为文物呢?”
《一堂好课》展示了一张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克林顿博物馆里陈列的图片,那是1997年6月30号晚上到7月1号凌晨北京高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瞬间记忆,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黄晓明,被定格在了图片的中央。某种程度上,他的形象就成了文物的一部分。
“在今天,文物已经没有一百年这个界限了”,单霁翔院长告诉大家,“比如刚刚结束的国庆大阅兵和重要的一些展示内容,就已经就进入了博物馆。所以,我们身边只要是人们杰出的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价值的东西,就能够成为我们留给未来的文物。”《一堂好课》借此鼓励观众悉心收藏我们和国家、民族重要时刻发生交集的记忆,当很多人的记忆集合起来,就会成为我们全体国人的共同珍存。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而处在火热时代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历史的画中人?在这节好课上,单霁翔院长不仅讲述了古老的故宫是如何敞开古老的怀抱拥抱年轻的观众,更分享了很多近在眼前的珍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被人们用智慧和汗水锻造的。
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长期扎根的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作为隆平精神和杂交水稻研究历程的大型物证,于2009年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黑油山会战”时期石油工人工作生活场景的克拉玛依博物馆,记录着我国石油工业起步之际的奋斗岁月;郎平和她的队友们是从福建漳州的训练基地走向世界拿下“五连冠”的,为了纪念和弘扬女排精神,当地修建了中国女排腾飞馆……正如《一堂好课》所分享的,“只要你肯努力,你终将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你也会被历史给记录下来。”
当更多的民众和文化遗产发生交集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一样,都是这块土地真真正正的主人。“好课班主任”康辉说:“只有我们的文化活着,我们的民族才活着,我们每一个人才真正活着。”
透过《一堂好课》打开的这道大门,许多年轻的观众第一次意识道:“我们不仅有义务保护好、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物,我们也有使命去创造、去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为其注入生生不息的能量。”
2019《一堂好课》观后感学习心得及感悟3
很多人都说,青春是短暂的,易逝的。王蒙先生说:“怎么能够挽留住我们对青春的这种体会、这种心得、这种记忆呢?文学是个好东西,文学让你一下子就把很多美好的东西挽留下来了。”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是王蒙先生百读不厌的一部。尽管这是公认的记载家族兴亡的悲凉之作,但在王蒙先生看来,《红楼梦》其实是青春的小说,因为书里有那么多可爱的青年,尤其是少女,她们永远年轻,“描写芦雪亭联诗的那一段,那是大观园的青年联欢节,是大观园的文学节,是大观园的青春节,还是大观园的烤肉节。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时候,仍然充满着青春的欢乐。”
王蒙先生眼中的青春,从来都是兴高采烈,从来都不淡漠。他在课堂上分享道,《青春万岁》序诗中所写的“眼泪、微笑、深思都是第一次”,其实是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启发。屠格涅夫在小说《初恋》的结尾写道——啊,青春,青春,你什么都不在乎,连忧愁也给你以安慰,连悲哀也对你有帮助。“为什么屠格涅夫说‘青春什么都不在乎’?因为前程远大,失败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一点上,王蒙先生倒是觉得林黛玉不该那么年轻就想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她是过于悲观了。对林黛玉我也感觉到非常遗憾,毕竟还在青春的年华,整天琢磨着他年有什么人来把你送葬,想的也忒早点了。”
青春飞逝,身上的一切也难免如日头下的蜡与雪一样,融化地干干净净。王蒙先生鼓励大家要乐观向前,“因为不会只有飞逝,不会融化得无影无踪,因为有文学,有日子的编织,有幸福的缨络。文学挽留了时光,文学挽留了青春,文学让我们永远不老!”
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上任前,党组织与他谈话时明确提出,兰考是一个最穷的县,一个最困难的县,要他在思想上有经受最严峻考验的准备。焦裕禄同志坚定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焦裕禄同志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说,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精神。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当今中国的医患矛盾非常严重,这跟国家体制、社会媒体的引导等等都有关系,而且短期内不一定能够很大地改善,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高风险低收入,且可能还存在生命危险。很多人对医生的未来非常迷茫、非常失望,有些人换了职业,有些人在工作中以保护自己为主要目的,而对患者来说,或许采取的并非最佳治疗方案。学习了焦裕禄精神后,我认为我们医护人员应该迎难而上,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我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真心对患者好,他们最终会感受到的。且相信随着医改的深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医患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每当风沙最大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每当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他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医护人员严禁收受红包及药扣,但实际上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不收受红包,不收受药物回扣。
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美术教师短期培训,听了李立加教授讲座,我深受启发。教师要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饱满的工作热情,言行一致,为人师表,给学生以强有的教育影响。以下就是我这次培训的三点体会:
一、不断学习教学艺术,提升教师魅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不断出现,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定期充电,搞好知识储备,保持自己的一桶水始终是满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讲究教学艺术,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欠佳的话,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都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如何启发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已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值得研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大胆改革创新,要舍得花时间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是无止境的。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新的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在品德魅力、情感魅力、智慧魅力、才能魅力和外形魅力上不断努力和发展。
二、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不断学习的同时,还要感悟教学技巧。
在讲课之前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利用人类的好奇心。有时小声说话是个好主意!人类天性里也包括了不肯错过任何事的好奇心。先布置一点任务。上课前先找点事情让学生们做。把这些任务印在纸上发下去,或者是题签写在黑板上。不要把学生的混乱当成是对你的不敬。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类天性,除非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发生。发挥黑板的学生自主性。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只要可能,就在黑板上写下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话,使他们感觉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重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话被写到黑板上时,他们就会对正在讨论的问题产生一种更强的主人翁意识,注意力就会更加的集中。列出上
1课计划。将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样,你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学生仍然能够看到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在黑板上写字。将黑板当作一个公共领域,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些东西。
确保对学生行为一致。确保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无论他们背景如何,你都以相同态度对待。唤起学生的平等意识。鼓励他们客观对待不公平事件。帮他们找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关注可能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学生。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注意任何可能由于某方面的不公平而产生的情绪。防止学生偏见。批评那些在言行上显示出偏见的学生,引导他们朝向正确的,公平的态度发展。
根据学生能力或以前表现,为学生设立不同目标。学生都需要进步与挑战。如果你给所有学生都布置同样的任务,那么只能满足极少数学生。检查学习结果并提供反馈信息,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权及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更自信的继续深造。
了解学生拿到已经批改的作业时的心情。留出地方写评语。记住,当学生拿到已批改的作业时,他们通常非常紧张,也就是说它们对作业本上的评语,尤其是他们最先看到的那些很敏感。谨记分数的重要性。如果给学生打分,学生往往最先注意到分数,而且,分数还会支配他们对你写的评语地反应。如果分数过高,他们可能会忽略大部分反馈意见;但如果分数过低,他们有可能非常沮丧,从而根本不会去看你写的评语。针对这些情况,仔细考虑一下打分是否真得很重要,或许有没有必要先给出反馈意见,然后在打分。小心对待打叉。要记住,错误旁边的红叉叉会让人感觉十分沮丧,十分挫败。尽量使用其他方法指出学生的错误,比如用荧光笔画出错误部分,并在旁边注明。找到比打勾更好的方法。虽然红勾勾对学生来说是好消息,但我们也可以加上一些更肯定的话语,比如说“你做的很棒”等,都可以大大的鼓励学生。
三,关注美术时尚信息,打开了美术教学的全新空间。
美术的教学加入时尚的元素,这样更容易走进学生,让他们对这门课不产生排斥,甚至会喜欢上这门课程,我想大部分老师都同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跟上当前孩子们的步调我认为是引导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一个方法。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学生们会不自觉的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予时尚的追求也是很热衷的,如果我们能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审视时尚这块东西,他们会对我们相当的肯定,这样更容易与学生交流,让他们也把我们老师看成是他们圈子里的成员。举例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也可以从语言美感化、表达清晰化、思维立体化、授课深入化入手,走入学生的世界。将美术教学生活化、细节化,将美术贯彻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实现教学理念的超越提升,教师沉稳了,学生活跃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做的多了,教师的驾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加强了。它使学习美术与接触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学生在自主的美术学习空间里大胆听、说、读、写、绘、画,无拘无束,尽展所长。
首先,我觉得爱事业是“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是不能担当起教师育人的重任的。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牢记这一条,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因为热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学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了规范第三条上,即“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不变相体罚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乐园。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关注他们,多关爱他们。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能。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因为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在开班仪式上,富于激情和诗意的县教体局张荣照副局长为我们这次集中培训定位为“望星空行动”。意即只要找到了最亮的那颗星,有了它的指引,我们就不会迷路,就会找到前进的方向,滑县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一定会成功。
通过学习,有三点感想: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需要有大师的指引
本次学习,既有山师教育学部部长徐继存教授、车丽娜教授、傅海伦教授、孙宽宁教授等高校知名教育者的高端引领,也有山大附中校长赵勇老师的谆谆教导,青岛浮山路小学校长方露的教育团队的经验分享、效果展示,更有济南南部山区的西营镇各个中小学校的实地考察。通过这些专家的讲解,我明白了,上到一个地区,下到一个学校,要想将课程建设好、开发好,就要有一个大师,起码是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专业人士的引领,这样,方向明确了,加上有合适的方法和敢于改革、勇于探索的精神,课程建设与开发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态度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除此以外,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在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还是要依靠教师的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献言献策,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部分课程的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样的课程更受学生欢迎,效果也会更好。
三、课程建设应该趋利避害,立足课堂,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在整个学习中,尤为欣赏孙宽宁教授的“学校课程建设的溯本求源”,从她的讲座中不难看出孙教授对当前基层中小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整体现象有过非常深入的思考。比如她提到的“学校课程建设的乱象”、“学校课程建设的问题”、“传统学校课程建设的优势弘扬和问题解决”等等,指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不能单纯地为了开发而开发,或者是开发出来后束之高阁,弃之不用。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生需求,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孙教授提到的“用快乐行贿”,让学生快乐起来,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切课程开发的终极目的。只要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发展,以这个为前提,开发出来的课程肯定会受到学生欢迎,这样的课程也就是成功的课程。
美丽泉城,大美山师,终极目的,滑县课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老师的赞颂,那么今天,当我站在讲台上去面对一张张成熟却未脱稚气的脸,去迎向那一双双故作个性却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甚至怀疑那课桌后坐的便是当年的自己。当年,自以为无所畏惧外面的世界,却又处处表现出束手无措;自以为离开父母的视线便可做一只无拘无束自由的小鸟,却未料学校有各种制度制约着自己的飞翔。如今,当自己由曾经的学生转变为老师,以老师的身份再去审视曾经的自己,才发现,做一名好老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教授知识,这应该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一项要求吧,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去探索知识海洋的秘密,将自己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最最重要的是真正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去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允许他们“不按常规出牌”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心声,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门功课的学习,用好奇之心去探索未知的秘密。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真正爱上某门课程,真正喜欢自己的老师,那么,便不必去为这门课的成绩而伤脑筋。
为人师表,这应该是每一位老师此生必须践行的一条铁律,再多的说教都比不上以身作则,再多的讲授都比不上言行举止的示范。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一种不偏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少保证自己的价值取向不违背某种正能量的评判。在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今天,有时,某些利益化的概念会蒙蔽人们的双眼,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作为教育导向,在保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保证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也只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保证自己教学的价值方向,也才能真正不辜负每一位送学生到这里学习的家长。
感恩,是一个让我们经常心存感动的词语,每当我站在讲台上,认真写下那一行行整齐的板书,我知道这个机会的珍贵与来之不易。那些备课的日子,那些学校领导亲切的话语,每每想起,都给我无穷的动力,让我在心存感恩中用努力去对待每一堂课,用敬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节课的教授,用关爱的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用拼搏去送走每一天的夕阳西下。
追梦,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精心描绘的一幅梦想蓝图,在这幅图上有我们儿时的憧憬,有我们拼搏的方向,这个梦想不需要多么伟大,但却是内心最最向往的方向。当有了一个明确的拼搏目标,那么每一天的努力都将有坚定的信念,每一次进步也足以让自己相信梦想的最终实现。作为老师,我们无权去帮助学生描绘梦想的样子,但我们却有义务为他们追梦的脚步呐喊助威,去坚定他们追梦的信心,为他们追梦路上的进步而高兴与自豪。
很多时候,当静静看着讲台下那些个子远远超过我的“大孩子”们,不禁会想:我是否应该抛掉“老师”的定义,真正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学习,真正融入到他们当中,试着用“青春年少”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偶尔的“叛逆”、偶尔的“调皮”,当真正以“推己及人”的方法去评判他们的选择,相信会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与他们交谈,太多的难题也都将迎刃而解,最终会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作为一名老师,我无法给学生们一个所谓的成功的标准,亦或说我根本无缘去认识成功的模样。一直以为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不辜负每一个日子里的阳光,真正去做内心一直执着、向往的事情,给自己制定一个不偏离轨道的人生标准,在拥有足够的善良、自信后,会真正拥有属于她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用充实度过每一天,用无悔去对话夕阳,这足以是人生的一种有意义的解读吧。在追梦路上,切不可随波逐流,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意和看法,只有通过自己真正动脑筋分析,最终所做出的决定才会是最最遵循内心所想的,也才能“逆向”发现自己的潜能亦或才华。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仅仅是随手拈来,或者偶遇,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都必须要让自己像采矿人一样慢慢积累,一点一滴积蓄力量,在自己足够好的时候,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厚积薄发。
“心胸多大,进入的世界就多大”,相信幸运亦或成功,会更喜欢心胸宽广的人。相信在前进的每条路上都有数不清的同行者,“竞争”在所难免,当然也唯有对手的存在,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与潜能,从而不断进步,因此,我希望每一位自己的学生,都真的能学会去感谢那些与你一路的同行人。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多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在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个教师“师德昭昭”,其业也必不会差。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即使他的专业能力有所不足,他也会抱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的催化剂。
三、师德修养与 教师专业发展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才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必然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我从事教育工作才两年时间,作为一名刚从大学生蜕变成教师的我而言,一切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从去年走上了讲台的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学习中进步,也在培训中成长。
此次培训,听了教育专家马媛媛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心理学的魅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教育中的重点,而且还知道了,我们日常工作中,还可以运用心理学为自己减压,消除精神疲劳,让我们更加精神百倍的投身于教育事业。
教育专家秦望老师有关班主任工作与班级建设的解读,对我影响极大,看了他们学校的班级创设,突然感觉爱意满满,原来课堂可以那么的丰富多彩;班级可以那么友爱;原来我们的孩子们是那么的活泼可爱,这一切都来源于班主任对班级的建设和影响。秦望老师还提到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就是用著名影视剧中积极向上的台词,创建班级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班级的孩子们积极向上,这是班主任的智慧。而同样作为班主任的我,似乎缺少了这种大智慧,哈哈,看来,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磨练啊!
教育专家侯建华老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对高效课堂的解释,让我们走出常犯的误区,走进真正的高效课堂。侯建华老师说:“课堂上简单的团团坐模式,并不一定就是高效的课堂;相反,排排坐的座位安排,依旧可以达到课堂的高效。”我对这句话非常赞同,我们玉驾庄小学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花费不少的时间和汗水,目前已初见成效,在我们的课堂上,虽然不敢说能完全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但是,我们一直努力着、前进着。
教育专家郭“”校长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剖析了课程改革中遇见的问题,也指出了教师理解新型教学的最佳途径,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更好的教学,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王长丽老师的有效观评课,让我明白了观课是评课的前提与保障,只有认真观课,才能做到有效评课。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说过:“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是的,我便是在这赛课、评课之中,得到了成长与历练。我校经常组织教师们观课、评课、赛课,在这一轮轮的听与评之中,前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我,由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师,到现在已经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我知道,我的进步空间还很大,还需要不断的磨练、学习与成长。此外,还有肖老师等其他老师的经验分享,也让人受益匪浅。
我虽说不出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的经验之谈,但通过此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想把我的感受说出来,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一下我此刻的心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反思自我,从实际出发,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课堂,友爱的班级,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做到终身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好教师标准学习感悟】推荐阅读: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10-10
初中教师专业标准学习心得12-13
教师学习专业标准心得体会07-19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解读》的感受 文档10-03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09-10
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研修日志12-13
骨干教师标准评分06-14
教师的文明标准11-11
优秀、骨干教师评价标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