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学习感悟
社管101:郑嘉嘉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千百万中国劳苦的大众,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一个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潜艇,火箭,卫星上天,人家有的我们有了,人家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
近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更是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面对这场人民的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因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伴着改革的春风成长,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历史成就。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就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八大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十年来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
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年的发展就是十年的开拓和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按照“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要求,大力发扬求实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是时代的要求。这种精神到了我们身上就是,从我做起,无私奉献;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走在时代前列,争做时代先锋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青年有能力担负起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立足本职、努力学习、认真贯彻党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我深信,党的十八大指明我们胜利前进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本世纪的中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当代青年的一员,未来祖国建设者中的一员,更作为伟大祖国的一员,年轻使我们骄傲,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无悔奉献也是我们爱国、报国的真实体现。
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和人民的事业、民族复兴的伟业,说到底是干出来的。现在,目标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摆在全党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报告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团结进取,扎实工作,艰苦奋斗,通过未来5年的工作,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而今,十八大精神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凝聚华夏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蓄势启航,必将能够为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当代青年树立更加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人生坐标;必将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引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希望之路。置身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声入耳,催人奋进,面对清晰可见的锦绣前程,我们深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已,时不我待。未来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实现小康社会的时期,也恰是同学们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时期,要为自己赢得美好的前程,现在就必须要有一个崇高精神的指引。我们要自觉地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让自己融入集体,顺应时代,这是历史对青年的召唤,这是党对青年的厚望。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恰如大江东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的爱国之情、集体之心、报恩之愿、自强之志,只有顺应发展的时代大潮,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有利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才能无愧于长亲,无悔于本心,我们的青春才能绽放光彩,我们的生命才会价值永恒!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紧密联系岗位实际, 在教育教学中以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 学以致用, 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 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 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 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使命, 也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基层建设者的重任, 我们要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 在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丰富育人载体, 坚持把德育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1 尊重学生, 平等待人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 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灵魂与灵魂的交融, 人格与人格的对话”。高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卑感、挫折感。在这样的情形下, 如何让他们同样享受成功的快乐, 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自然不是易事。这需要老师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与指导。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 注重维护学生的“面子”和“尊严”, 把尊重化为各种各样的教育行为, 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多元融合的和谐。教师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 也不能以表现优劣、成绩好坏、智力高低而对学生亲疏有别, 要用同样的责任, 同样的态度,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允许学生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的独立性,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信学生能够进步, 能够做好,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使他们学会创造幸福, 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
2 树人先正己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以先进的科学理念为指导。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教人做学问, 自己必须有学问, 在十八大倡导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 要做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自己必须努力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精通自己所教学科, 积极吸纳、消化新知识新成果,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教育成效。
教育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 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具有高标准和更具个性的追求。教师对工作要忠于职守, 严谨求实, 绝不能敷衍了事, 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和高标准的要求,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帮助他们养成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做一个诚信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自己的真诚、宽容、慈爱、智慧的人格魅力, 做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只有师德建设好了, 才能保证教师以高尚的人格精神感染学生, 以科学务实创新的学风熏陶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 “立师德”是“树新人”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 以及大爱精神和敬业精神。
3 帮助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树立自信
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 一方面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都比较强, 有渴望成才的愿望, 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生活的幸福美满。但是, 另一方面, 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 让他们缺乏应有的自信, 有的甚至不学无术, 自暴自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现状, 量身定做, 在授课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研究表明, 学生的自我形象往往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比较, 并在他人的评价中再经过自我分析、判断, 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 让学生学会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与强于自己的人比较, 或者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这样只能是越比越灰心, 越比越泄气, 以致越来越自卑。相反, 如果以自己的长处比优秀者的短处, 就会发现, 自己并不是处处不如优秀者, 在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搭建让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明白, “挑剩的种子未必不发芽”!在他们收获成功与喜悦过程中, 分享快乐, 从而坚信只要目标明确, 方法得当, 每个人都可成功。当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 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 心中便会充满自信, 便会产生内在动力, 便会把握住成功的基点。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只有促进学生消除自卑, 增强自信的教育, 才是理想的教育。一线教师在备课、授课中要善于发现、捕捉那些潜在的契机和载体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正确自我定位。
4 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成人”, 即成为“社会人”的要求放在首位, “社会人”的应有品质不仅是遵纪守法, 还应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有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具有的吃苦忍耐精神缺乏、拼搏奉献观念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等弱点, 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使他们有勇于面对挫折的顽强意志, 养成吃苦忍耐、拼搏奉献以及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 企业录用人才不会只以技能高低为标准, 而十分看重应聘者的全面素质, 甚至首先被考察的是非专业能力。因此, 必须引导学生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 让他们在学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做人, 避免在今后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无畏的误区和盲点, 加速学生个人成才的进程, 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出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精、身心素质好、发展潜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历史使命。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基层建设者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做到:尊重学生, 平等待人;树人先正己;帮助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树立自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关键词:十八大,立德树人,高职教师,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朱红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12) .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52-02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深入查摆和分析当前教师队伍中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走向高职院校教学的讲坛,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办学规模上,对师德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从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与道德观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符合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的要求,进而影响其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人理念缺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重教书轻育人,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关心,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二是,功利思想严重。部分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趋势明显,有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得过且过,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三是,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少数高职院校教师敬业意识差,爱岗敬业精神缺失,放松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四是,学术不严谨,学风不端正。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目标使有些青年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过分看重科研和职称等问题,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论文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粗制滥造,甚至发生学术买卖。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原因探析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失衡。
面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由于社会收入制度,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部分青年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
(二)对教学和科研的侧重。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素养,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如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業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例如,2013年在网络传的沸沸扬扬的台州市电大某教师,在担任大学教师期间买卖论文;在婚姻存续期间包养二奶的行为,给社会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三)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
由于教育教学缺乏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高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为达到科研指标所规定的数值,各高校对科学研究给予名目繁多、“令人心动”的倾斜政策,如科研编制、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在评职称、核定岗位时科研成果数量的“一锤定音”等等。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青年教师对自身的师德建设就更加忽视。某高校,34岁的林老师在最近的一次副教授职称评定中失利,原因是他在留校任教的3年里,教学虽然成绩突出,但由于科研成果与其他候选者相比不具优势,最终落选。林方非常受挫,同时又有很多无奈和心酸。林老师倍感焦虑和迷茫,“现在高校处处都用职称说话,在这种境况下,我没有办法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学习,推贤崇德,提高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高职院校应结合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以及献身精神,克服重才轻德倾向,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如何有计划、有重点地强化师德教育意识,从内容上、观念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创新,使师德建设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高校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重道就必须尊师,只有全体教职员工转变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学为本职,真正在校园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我们的老师才会认为教书是一门艺术,一种事业,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榜样宣传。
加强师德建设,还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制度的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作用。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实到实处。
在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中,应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规定;在教师年度考核中,通过评选年度院级“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方法,树立先进榜样,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业绩酬金、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师德评价好的教师奖励的力度。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才能真正收到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效果,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为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201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开展了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关爱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良好的育人氛围包括: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奋进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
一方面,学院要充分发挥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中,强化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征文活动等,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让广大教师真正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在相互促进中推进师德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最终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等实践环节中,学院应督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潜心钻研业务知识,练好基本功,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精心组织课堂和实践环节,关注专业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及时将更新的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教学交流会、教案评比、讲课比赛、专家讲座等方式,为教师搭建交流提高的平台,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国内外进修和攻读学位等方面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参考文献:
[1]许娟,曹晓锋,孔祥云,王丹丹.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10-111.
[2]杨焱.民族地区高等院校青年音乐教师价值观取向思考[J].当代音乐,2015,20:115-116.
[3]庄瑜.师范生课外活动视域下的师德养成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5:57-60.
[4]赵金瑞,李大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5:79-82.
[5]林碧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設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63-66.
朱月龙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期待已久的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纵观十八大召开的全过程,它包含着鲜明的时代主题、深刻的思想内涵、明确的发展目标,在会内会外产生了强烈共鸣。大会闭幕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中央宣讲团迅速奔赴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开展宣讲。从塞北大漠到南海渔场,从高原边陲到江南水乡„„初冬的神州大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热潮正在兴起。在未来的五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实现十八大所确定的工作目标。一、十八大报告的诞生及产生的影响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报告,这一报告是一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是一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行动纲领,十八大代表们更将其称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在胡锦涛宣读报告的过程中,仅掌声就响起了41次之多。十八大代表们对报告进行了热议,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报告是集中全党和各方面人士之智慧的成果。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之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始了党的十八大准备工作。尤其是对十八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报告起草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抽调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胡锦涛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审议报告稿。
为起草好十八大报告,中共中央专门下发通知,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党的十八大议题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了46家单位就15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形成57份调研报告。报告起草组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还就一些问题请有关部门提交了专题研究报告。这些调研成果为报告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参加研讨班的同志就这些重大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报告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军队各大单位党委负责人,都参加了讨论,征求意见人数共4511人。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次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当面听取了部分老同志的意见。所以说,十八大报告本身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2年11月3日,中共中央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绝大多数意见都得到了采纳。同时,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开辟了“寄语十八大”的专栏,很多党员群众通过互联网直接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到11月6日为止,这三家网站“寄语十八大”的专栏共有450万网民参与,提出的意见建议有19万多条。大会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了解媒体和互联网上反映的社情民意,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汇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制定出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的大政方针。
11月4日,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稿,决定正式提交党的十八大审议。11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开幕会上,散发着墨香的报告摆在了2268名代表和57名特邀代表面前。
(二)报告产生的强烈反响。
1、它是统一思想的宣言书。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日益多样化——社会形态多样化,社会群体多样化,不同的人,想法各有差异。社会思想活跃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思想活跃变得五花八门,各种学说鱼龙混杂,不仅不利于统一凝聚共识,甚至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十八大报告主要是统一了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把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到共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上来。
2、它是科学发展的动员令。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申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强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因此,报告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的动员令。
3、它是治国理政的路线图。通过学习报告可以看到,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这些方面,报告都进行了深入、细致而且是清晰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而每个方面又突出重点,各具特色,各有创新,各分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阐述为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后,带领中国社会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所以说,这次讲话是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社会治国理政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路线图。
4、是中国普通百姓的福音书。通过学习报告又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情怀,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报告的始终。通篇充满“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把解决民生为题放在突出位置”的词句。人们统计了一下,报告中“人民”一词共出现了145次,是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中最多的一次。报告以不容置疑的坚定语气,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胡锦涛言之谆谆:“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报告再一次庄严地重申,不正是人民的期盼吗!
二、中共十八大的基本精神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直接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的一次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十三大以后,党的总书记在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前发表重要讲话,把下一届党的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事先透露出来,以至于将会议的主题等确定下来,已经成了一个传统惯例,形成了不成文的制度。如1992年十四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6·9”重要讲话。1997年十五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5·29”重要讲话。2002年十六大之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5·31”重要讲话。十七大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6·25”重要讲话。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前夕,又无例外地发表了“7·23”重要讲话。所以,十八大的基本精神已经体现在胡锦涛这个重要讲话中,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使十八大的基本精神更加凸显出来。
十八大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梳理成几个数字:三个一,即一个主题、一项任务和一个“一以贯之”;一个二,即“两个重要保证”;一个三,即“三个毫不动 摇”;两个四,即“四个必须”、“四个特色”。
(一)明确一个主题。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82个字)
旗帜引领前进方向,旗帜凝聚奋斗力量。胡锦涛在报告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三大成果,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之所以能够抓住重大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成功化解危机、成就“黄金十年”,最重要的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勇于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二)落实一项历史任务。胡锦涛在“7·23”讲话和十八大报告中都特别突出强调了一项任务,就是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社会未来必须坚持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中国社会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一点,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我们中国社会的发展就能取得重大成就,如果离开了科学发展,背离了科学发展,我们就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且我们无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好,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好,还是建设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好,都需要坚持科学发展。为此,报告提出“三个更加”,号召全党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坚持一个“一以贯之”。胡锦涛在“7·23”讲话和十八大报告中始终有一点特别强调,即要以一贯之地坚持改革开放。
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社会过去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是靠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依然离不开改革开放。不可否认,中国社会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甚至可以把这句话再往前讲,没有改革开放,就不能发展中国,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所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发展党和人民事业的强大的动力,这是我们三十多年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证明。但是为什么今天再要重申呢?就是因为实事求是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拉大、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极大浪费以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干部群众产生了一种怀疑心理和否定心理。尽管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间出现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确实就有很多群众开始怀念过去的做法,甚至有一种说法,希望改革停下来,有个地方的老百姓说,“改革停下来吧,我们要下车,我们不改革了”。还有的人甚至说,你们宣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但苏联的教训已经证明“改革才是死路一条”。这说明在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怀疑改革开放、质疑改革开放乃至否定改革开放的心态和情绪彻底扭转过来。因此报告重申,中国今天的社会,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以一贯之地把改革开放贯穿中国社会发展的始终。
(四)认识“两个重要保障”。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战略格局,而它的重要保证是两个方面,即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浓墨重彩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中曾 3 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现在在生态文明后面又加了“建设”二字,这是有明确指向的。社会的发展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不明确这一前提,不提供环境的保障,就谈不到科学的发展。为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提到高度来对待,逐渐改变和提升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再者,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它其实最终是一种新文明形态的发展,只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才能最终把中国传统灿烂文明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看到了,人类社会不能以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掠夺自然来获得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发展迟早要吞下难咽的苦果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过去工业化过程中间,变得空气污染,城市混乱,资源枯竭,今天的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和征兆,怎么办?我们必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在政治层面上讲,党的建设是根本的保障。胡锦涛在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搞建设,现在我们是在开放的环境下搞建设,过去我们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搞建设,现在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搞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在未来更好地带领中国社会往前走,的确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更不可放松党的建设,只有把我们这个政党建设好,才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
(五)坚持“三个毫不动摇”。十八大报告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的巨轮才始终保持了正确的航向,偏离了它就会误入歧途。因而,必须毫不动摇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出的一条正确道路,是植根国情、顺应潮流、符合民意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奋进在这条道路上,短短三十多年间,我国创造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发展奇迹。因而,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奋勇前进,是辉煌成就的深刻启示,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透过“中国奇迹”的辉煌,探寻中国巨轮的动力源泉,解放思想的光芒闪耀其间,改革开放的力量涌动奔腾。历史证明,是改革开放才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激发了全国人民永不僵化的改革精神,激活了全国人民永不停滞的创新实践,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所以,脚踏实地、坚定笃行,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恢弘壮阔的美好前景。
(六)牢记“四个必须”。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了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为了我们事业的伟大胜利,全党必须牢记“四个必须”:第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我们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第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正道,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第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四个必须”的提出,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明确了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沿着什么道路发展,围绕什么目标发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发展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强决心,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七)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胡锦涛在“7·23”讲话和十八大报告中都强调 4 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当我们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有很多群众包括一些干部感到不太容易理解,好象这个特色不明确,你说是特色就是特色了,特在哪些地方?这样报告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很确定、很明晰、很系统的内涵表述了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表现为实践形态,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现成蓝本可以参照的,也就是说它没有蓝图,用毛主席的话说,“草鞋没样,边打边像”。三十多年来,或者再往前看,六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成就和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探索的结果。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被称作中国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道路?还要有中国道理,要把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有了这些道理就可以更好地凝聚全国人民,让我们共同往前走,这叫我们的理论特色。这个理论特色就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我们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民族特色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独具的特点,尽管社会主义是个普遍的、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社会状态,但是普遍的社会主义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我国的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备了中华民族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行为模式,乃至于不同的思维理念等等。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我们的民族特色,更加有一种包容性,把社会主义的普遍理论包含起来。关于时代特色,就更容易理解了,它是根据我国实际和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今天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肯定有不同的内容,甚至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形态,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有着更大的不同,因为无论是科技进步也好还是物质财富的增加也好,都会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形态呈现出新的特征来,所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从而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到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三、十八大及其报告的许多新提法、新亮点
十八大报告长达64页,共28089个字,(十七大报告是27735字)分为十二个部分。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表述,一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全党的认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了新的提高。
(一)大会通过党章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指出它的提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明确了党的理论发展的层次性,指明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十八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突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指导意义和指导作用,不能不说是一大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二)对中共十六大以来10年的发展成就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十八大报告第一部分就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但人们从内容上可以看到,总结的却是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发展成就,从十个方面列出了10年的工作业绩。从最近的舆论宣传可以看出,中央电视台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在播出“从数字看变化”,北京举办了“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的大型图片展览,《人民日报》连续刊登八篇《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新华社播发《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治国理政纪实》,赞扬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即提出和贯彻坚持科学发展的十年,为“黄金十年”,创造“中国奇迹”的十年,成就千 5 年梦想的十年,最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十年。今年8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的报告时宣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到2010年已完成62%。这期间的种种风风雨雨、波折顿挫,都没有阻挡住中国沿着自己的道路昂首前进。的确1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鼓舞人心,令人自豪。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10.7%,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也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年均增速,经济总量相继超越德国、日本,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4.4%升至去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20%,世界政经版图因此逐步改变。中国在世界上的“头衔”也不断变化:从“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到“世界工厂”,全球金融危机后又增加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复苏的新引擎”、“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等称号。专家们甚至乐观地估计,到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可超过美国。
所以,报告在总结了10年成就和经验后指出,过去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的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建设”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报告确定的主题坚定地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且郑重地宣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与当年的十七大报告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但只有一字之变,这就是把“建设”改变为“建成”。虽有一字之差,可意义不同,内涵深远,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从字义上看,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人感觉比较遥远和具有不定期性,而建成使目标性变得具体、明确,使总体小康一步步成为现实。从政治意义上看,从“建设”到“建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接力的最新赛道上,步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将为“中国故事”写下最新的辉煌篇章。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壮丽美景,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建设决心、对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坚定信念,让广大民众看到了8年后更美好的生活、更辉煌的中国,说明共产党是真正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伟大政党。中华民族绵亘数千年的“小康”梦,曾经是那么遥远,而今它就要变成现实,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创举,也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十八大代表们曾用具有文学色彩的语言表达了心声:“在今后的几年里,党必将带领我们以优雅的舞步迈进真正的小康社会。”
(四)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报告提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报告提出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中共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两次大会均未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具体量化目标。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虽然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但也未提收入增长具体量化目标。十八大针对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扣除价格因素,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 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按照十八大的目标要求,从2011年到2020年以前的8年多时间里,两种收入均成倍增加,而这种倍增目标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收。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和根本目标,倍增计划的确非常鼓舞人心。前一段时间以来,在央视乃至省市电视台,总有些记者拿着话筒追问城乡居民和过路行人“你幸福吗?”使得人们无法做出确切地回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确定,终于让人们可以肯定地回答:“很幸福的时刻即将到来!”
(五)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而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放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尤其是“生态文明”在报告中出现了15次,7个自然段,一共1398个字。报告指出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一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报告特别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度过了九十多年的岁月了,而且是八千二百六十多万人的老党、大党,历史悠久,人数众多,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和优势。但要看到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或者说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我们主要是带领人民夺取国家政权,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现在是要通过更好的发展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这种背景下,党必须要实现一种新的转变,无论是执政方式还是建设也好,还是党的运行模式也好,都需要有变化。怎么变?这就是报告中提到的,要通过加强五大建设,让我们这个政党能更加有能力,更加有资格带领中国社会往前走,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所以,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方向——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颇有深意的是,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六)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当然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路子。改旗易帜的邪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路子。还有一个是指西方一些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报告反复强调这一问题?因为在当前在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一些人看到改革中出现问题,特别是看到外交上暂时处于守势,就否认改革,否定今天的路,主张恢复到改革开放前的老路上去。而另一 7 些人则主张全盘西化,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为代表,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不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前功尽弃。因而,报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今天,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是一条死路。任何怀念老路、为老路唱赞歌,甚至认为只有走老路才有希望的想法、做法,都是危险的,可怕的,愚蠢的,需要摈弃的。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是死路一条。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有的模式在别国很有活力,但生搬硬套,移植到中国就会给中国带来灾难。我们明明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要得陇望蜀,改旗易帜。所以,专家们解读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拍脑袋拍出的,更不是臆想出来的。没有艰难困苦、矢志不移的上下求索,没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已经证明,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未来必将证明,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报告庄严地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七)提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任务。
反对腐败是近年来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五年前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曾提出“对腐败零容忍”、“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观点,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并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情况来看,形势仍然很严峻,“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中纪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4.3万余件,结案63.9万余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万余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报告严厉警告领导干部不得有特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八)从三个层面上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再度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可是,通过什么途径落实这一价值体系呢?报告则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即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8 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这种概括对各个层面规定了具体内容,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第一次提出了抓住机遇,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纵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因海而昌盛。世界上10个最发达国家中有8个在沿海,世界五大产业带全都濒海而建。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拥有无法估量的通道价值和战略价值。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我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蕴藏丰富的生物、油气等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建设海洋强国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和外交形势的风云变化,中国海洋权益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许多矛盾日益凸显,围绕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把走向海洋大国,建设海洋强国上升到战略高度,使其构成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已经是非常紧迫的、不容犹豫的任务了。所以,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全力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创新要素集聚、海洋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海洋强国,中国要把海洋调查、科研、勘探、开发、战略利用,从浅水向深水推进,从近海向远洋拓展;战略部署要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为建设海洋强国,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和挑衅我国的海洋权益。中国不是麻烦的制造者,但也不畏惧别国来给中国找麻烦,如遇侵略,人民军队会毫不犹豫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四、人民群众对未来五年的期盼
中共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党期待、全国关注、世界瞩目。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多项要求催人奋进。大会召开成为全国城乡、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专家们说任何一次大会都没有达到像现在这样令人的关注程度。强烈的关注反映出来的必然是热切的期盼。
(一)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真正做到从严治党。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近些年来,尽管党和政府不断地重拳出击,但腐败的势头仍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大案、要案、窝案触目惊心。除去中纪委公布的数据外,近两年检察机关查处的工程案就涉及3567人,高速公路网建成时全国十多个交通厅长倒下。近年来逃往国外的贪官已有10000多名,携逃资金达上千亿美元,等于平均每个公民有610多元人民币被掠夺到海外。十七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中,就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浙江省省委常委、纪检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等出了大问题,近两年有出现了铁道部长刘志军,重庆市委书记***事件等。腐败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最容易构成影响稳定的因素,对党的执政地位威胁最大,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的危害难以估量。正如报告所说,它“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不仅如此,腐败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到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上海市 9 纪委的一位领导就曾感叹:党内腐败,足以令党和政府的公信度遭到严重破坏,而公信度的修复将是一个相当痛苦和长时间的过程,这才是最惨痛的伤害。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曾经尖锐迪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就向全党敲响了警钟。所以,十八大报告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并提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任务。说明党中央对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更有了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人民群众对此拭目以待。
(二)采取有力的配套措施保证党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人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知:每当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出台之时,人民群众都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但在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人特别是某些地方干部阳奉阴违,大打折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走了样,变了味。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有一句著名的话:“国中大事,政令不通,诏令不出中南海”。温家宝在今年“两会”结束时答记者问也对此发出感慨。广大群众对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反感,曾编出民谣说:“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又有民谣讲:“中央好,地方坏,只有百姓最受害”,“好好的一本经,都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如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激动人心的亮点是“让人民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其中包括股票、有价证券等)一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也公开面对媒体预测股市可上升到8000点左右。但严酷的现实是股市出现了五年的暴跌,从6100多点跌到1600多点,至今勉强维持在2100点左右。一些掌握股市操控权的人频繁伸出黑手,采取建老鼠仓等圈钱的手段发不义之财,打击了股民的信心,破坏了国家机构的公信度,使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落空。又如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采取多种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让大部分人买得起房,实现“住有所居”。但由于利益集团对国计民生的操控,房价却一直居高不下。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房地产业随之垮台,房产价格暴跌,而我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后,房地产价格却疯狂飙升,尤其房价一路上扬。这也必然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度。另外,有的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不执行党和国的政策,甚至公然违抗,恣意妄为。人民群众相信党的执政智慧,不仅确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而且会采取有力的配套措施保证党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三)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科学方式。
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阶段,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社会群体多样化,社会利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浮现,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政府、群体、团体、个体,都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需要解决,社会矛盾也必然呈现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积极探索解决和化解矛盾和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邓小平曾经多次说过,要用改革的方法处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当前面对社会矛盾的出现,动辄动用警力,甚至是武警或防暴队伍,这只能是应对极端事件一种方式,不能认为是完全科学的方式。毛泽东当年在谈到战略防御时说过,防御要积极防御,不能被动应付,只藏不打等于挨打。这里所说的积极防御,就是要将矛盾发展的苗头消化在矛盾激化之前。武侯祠有一幅对联:“能攻心则反恻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应深思”。这启示人们要善于从思想道德层面、社会管理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来看问题、做文章。要善于用分析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的方面,促进问题的迎刃而解。要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真正落实“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社会的管理需要宏观,更需要微观,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需要统筹兼顾,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科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矛盾无可避免地发生后,有效地加以解决,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以避免其产生出破坏性后果。
(四)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的道德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提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等问题。物质上丰富了,但精神上却贫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丢失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等民族精神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当官的想一步登天,做学问的想一举成名,经商的想一夜发财”。一些社会现象令人心寒,一人处于危险状态时,众人漠然置之,歹徒行凶时没人挺身而出。前几年在荆州竟然出现不救活人而专打捞尸体赚钱的怪现象。去年广东佛山出现的小悦悦被反复碾压,众人视而不见的事件更是令人难以置信。可见一些人堕落到什么程度!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猖獗,假烟、假酒、假化肥、假农药、假药品、假证件、有毒大米、注水肉、地沟油等屡禁不止,用苏丹红4号制出红心鸭蛋,奶粉中加三聚氰胺,豆腐里面加农药,肉食、粉条当中加明胶,使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都成了大问题,“我们还能吃什么”成为人大代表参会的议题。这些不仅使人民群众经济上受到损失,身体上遭到危害,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思想上必然互相之间不信任,不讲实话、真话,使得英雄、模范、好人都难以当了。在今天如果再出现雷锋冒着大雨送大嫂回家的事例,大嫂还敢相信吗?在这种消极的、负面的社会现象存在,必然会破坏社会风尚,阻碍社会和谐,它的销蚀作用不可低估。因此,人民群众也热切期盼全民族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国家具有良好社会环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有待于党和国家利用执政优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大力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八大报告论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重申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强调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但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却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文化软实力排在世界前十名的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英国、瑞士、荷兰、法国。美国在全球既是经济杀手,又是文化杀手。它声称要用“三片”击败中国,即美国大片、品客薯片、日本芯片。它用的手段是战略上干扰你,战术上刺激你,文化上攻击你。它的文化产业控制了全球60——80﹪电影、电视制作和播映权,世界70%的信息流是由它发出的,一部《阿凡达》就从中国赚走了10亿美元,本属中国创作元素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宝玉》,加入美国色彩却在中国赚足了钱。美国和西方国家用文化等意识形态搞垮了苏联,使它们尝到了甜头,它们也对中国等国家如法炮制,以实现他们的企图。从我国文化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实极大地丰富了,但作品不少,精品不多,名家不少,大家不多。有人总结说我国的文化已从鲁巴茅、郭老曹发展到赵小李了(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靠吃着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如四大名著被反复改编,多次重复拍摄。有的地方抢注名人故里,抢注历史古迹,出现一个名人多个故居,一场古战争多个古战场的现象。有些文艺作品没有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有的立场、观点模糊,是非混淆,有的颓废低迷,有的粗制滥造、丑陋低俗,有的不顾科学胡编胡唱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国家文化建设如果不占领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正如有人形象地比喻,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大脑,一个社会经济要发展是靠文化来指引或者说是引领的,如果文化本身得不到复兴,光靠经济发展、光靠社会发展是有问题的,如果人的文化失落了、精神迷失了,那经济指标再高也是 11 没有意义的。因此,大力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
(六)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
回顾党的“十一五”规划,我党把重心放在坚持贯彻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上。在此后的改革开放建设中,成绩斐然,举世瞩目,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威望不断加强等。而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正鼓舞着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更是依照我国正在崛起、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选择。
如今全国人民关注党的十八大召开,关注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最关注自己的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从5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无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方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仅如此,报告中还指出“二个同步”:一个是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另一个是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强调的实质就是“富民”,表明了我党越来越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这也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口号。虽然“两个同步”在实践中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将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必将通过合理的分配秩序和有效的机制安排,将居民收入的增长带入一个“加速期”,使人民的幸福感伴随“国强民富”而充分涌流。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过上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谁不欢欣鼓舞。
一、胡锦涛十八大报告12大部分 第一部分 五年成绩和十年总结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部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五部分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六部分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七部分 加强社会建设
第八部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九部分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部分 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一部分 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第十二部分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二、十八大报告中的八大关键词
(一)“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 “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
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二)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三)八项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两个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五)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六)协商民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三型”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部分的论述和部署中,处处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全方位为人民服务,加强各方面、各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各方面人群的服务功能、服务效能。
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必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 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 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精心组织, 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在2012年11月20日河南省委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上午, 中原工学院立即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 传达省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并结合学校实际, 对中原工学院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了研究。
11月23日下午, 中原工学院召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校动员大会, 对学校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了安排和部署。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谢振山在会议上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要迅速组织学习。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为重点, 认真组织学习报告原文和中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时的讲话精神以及新华社配发的有关社论。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媒体, 学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二要学以致用。中原工学院紧密联系高校特点和实际, 以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三要坚定办学目标, 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 努力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四要及时把十八大精神贯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当中, 做好“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五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继续加强以提高校、处级干部办学兴校能力为核心的干部队伍建设,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随后, 由中原工学院党委宣传部牵头, 选调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十八大精神宣传团, 在全校各部门陆续开展十八大精神宣讲, 并邀请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等校外专家到学校宣讲十八大精神, 为全校师生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提供资源。为做好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中原工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及时组织召开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 研讨如何以通俗生动的形式做好青年学子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工作。同时,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宣传媒体和工具, 如广播、报纸、网络、LED屏、条幅和宣传橱窗等, 宣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十八大精神, 以及中原工学院师生员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 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扎实工作的精神风貌, 为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结合实际, 加强学科建设, 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中原工学院紧紧把握一个立足点: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为了实现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奋斗目标, 学校把学科建设提到了重要位置。2012年11月中旬, 学校召开了重点学科建设研讨会, 就加强学科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进行交流讨论。这也是中原工学院在发展思路转变为“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后, 就学科建设召开的首次全校性专题研讨会。会上, 来自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等14个学院的负责人围绕着“凝练学科方向, 体现学科特色;加强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进行了本部门学科建设工作思路和情况汇报。研究生处、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发展规划处6个职能部门围绕着“如何研究上级政策, 紧密结合学校实际, 谋划工作思路, 提高对院部的服务水平”作了发言。
中原工学院院长崔世忠在会议上说:“学科建设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这个‘龙头’舞多高, 学校的事业发展就会有多大。从学校到职能处室和各个院部, 都要切实增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意识, 以之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引领学校各项资源配置的方向标。”
会后, 学校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通过改革开放, 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 促进资源向重点学科倾斜, 为强化学科特色提供条件保障。
三、立足工作岗位, 履职尽责, 创先争优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差、政府对于学生到企业实习支持不够……”2012年12月8日, 在由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软件处、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河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软件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上,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院长车站斌深刻分析了目前河南省软件学院办学遇到的主要问题。这次论坛吸引了省内外高校软件学院和知名软件及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代表200多人参加。大家聚集在一起, 出谋划策, 共同解决软件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软件学院花费了不少精力筹备此次论坛, 收获很大!”车站斌院长感慨地说, “我们结交了朋友, 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十八大精神, 关键在做。和软件学院一样, 中原工学院各个院 (系) 和部门都在结合实际,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图书馆提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外语学院和理学院提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努力做好全校学生基础教育。”新闻与传播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等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与中国电影集团、许继集团、山东如意集团等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 为学生实习就业开拓渠道。
四、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入脑、入心、见行动
“十八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提出:我们要把什么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政策制度优越性, 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A.文化建设B.经济建设C.政治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29日, 在中原工学院4号教学楼311报告厅, 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和政法学院党总支联合举办的“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学习十八大知识竞赛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经过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电子信息学院和政法学院两支代表队, 在围绕十八大报告所出的必答题、抢答题趣味答题、风险题和主观题5个环节的竞赛中, 争先恐后, 互不相让。知识竞赛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任何游戏类节目。
“知识竞赛促进了我对十八大报告的学习。”获得竞赛第一名的电子信息学院信息121代表队的薛桥说, “为了这场比赛, 我和我的队员们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有些章节我们很多人基本能背下来。”
促进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中原工学院不仅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的主力军作用, 还调动各地方兵团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学院团总支的先进作用, 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使学习十八大精神遍地开花。纺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材料学院等14个院 (部) 相继都通过举办团日活动、座谈、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促使十八大精神入脑、入心。
“太感谢你们了!你们都是好人呐!”2012年12月1日, 当郑州市中原区绿东村办事处的环卫工人接过亚太国际学院师生赠送的100多套棉衣时, 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一、科学发展,努力提升人大工作新水平
十八大报告高度评价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每项工作都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检验人大工作的成效,主要的、根本的,要看是否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萍乡市人大机关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人大工作实际,立足人大工作定位和特点,切实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深入实践,勇于探索,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力支持和促进萍乡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把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人大工作
人大工作如何做到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从创新人大工作机制入手,积极探索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围绕中心,促进经济发展。围绕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人大职能出发,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在监督工作中,突出依法监督。对“一府两院”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把监督的着眼点放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上来,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形式,提高监督实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选取几个主要问题实施重点监督。突出法律监督,加快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及时进行清理、修改、撤销。
在决定重大事项工作中,把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发展是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人大的各项工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服从和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大局中谋划展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国家权力机关决定的事项及时作出决定,使人大通过的决定决议,切实体现党的主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人事任免中,把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科学结合起来,不断改进人事任免的程序和方法,确保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能够在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人才选拔任命到领导岗位。
(二)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他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方面的重要任务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因此,在人大机关工作的谋篇布局上,始终突出民生这个工作重点,更加注重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群众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开展调研视察,认真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对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承诺办实事情况的监督,取信于民。通过各项职权的行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务求实效,提高人大权威。做好新时期的地方人大工作,除了广开思路,在创新上动脑筋外,还必须在求实效上做文章,关键是看效果。有为才有位。因此,在工作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绝不搞花架子、形式主义。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市情,并保证它的贯彻落实;监督工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敢于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不断改进工作;调查研究脚踏实地,了解实情;建言献策切中要害,有理有据;提建议突出建设性、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
三、练好内功,不断提高人大履职能力
加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客观要求。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行职责水平,更好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代表机关和工作机关的作用。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坚持常委会会议和机关学习制度,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点,解决好人大机关干部的“入口”和“出口”问题,逐步把那些既有使命感,又有责任心、事業心,具有经济行政管理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的年轻同志充实到人大机关来,增强人大机关的活力与朝气;大胆推荐提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勇于开拓、勤奋工作、确有实绩的干部,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十八大精神学习感悟】推荐阅读:
大学生村官十八大精神感悟10-23
十八大精神学习要点10-22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12-15
十八大精神学习主文件07-10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05-31
农技人员“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07-21
镇学习十八大精神宣讲材料09-20
十八大精神学习发言稿10-22
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手册11-08
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