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感悟(推荐12篇)
2013年9月15日,我有幸去德州十中参加了 “生本高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讲座。会上聆听了省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做的理论讲座。时间虽短,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梳理如下:
李家栋老师先介绍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成果,这让我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明晰的方向感。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少,教师无效的教学组织活动多;二是课堂预设的教学活动多,生成的教学活动少;三是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丧失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多;五是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教学资源少
1、明确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
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2、形成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的各个方面——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方法的习得)
小学语文老师怎么了解学生?李老师指出通过设计课前自学、高质量的自学指导以及自学之后的分析研究来实现。课前的自学指导为课内的教学打好基础,学习结束后要了解学习的结果。
(2)充分尊重学生——包括主题地位、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独特感受、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应该“教教材”,应树立“用教材”的理念,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掌握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用心研读教材,做到与文本真正对话,与作者情感共鸣,明确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并作出价值高低的区分。
4、教学内容等于“预设内容”加“生成资源”。
预设与学习发生矛盾,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调试教学活动内容。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为什么先学后教?李老师指出学生做为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本身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先行学习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对生命的尊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收获让其振奋,困惑让其明确探究目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后,知道就会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实现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发展与提升。
先学后教的操作策略是这样的要合理安排自学的时间,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可长可短,可以课前自学,也可以课上自学,可以是在学校,也可以是在家庭。示范性指导、提示性指导相结合。
能学不教的内涵是自学就会的不教,自学不会的但是与同伴讨论就会的不教,少教中的“教”指只教学生学不会的,课堂上真正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困惑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确定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探究解疑、拓展补充、评价反馈。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一、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的精髓就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展示”, 而所有学习环节的导引者即是导学案, 所以, 打造精品导学案尤为重要, 它是教学高效的前提和保证。导学案该怎样设计?我认为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对一篇文章, 首先, 要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这篇文章的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然后依据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理设计导学案。比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 笔者的导学案设计过程和思路如下:
思考文本内容后, 笔者将本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目标:1.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2.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过程方法目标:1.课前让学生搜集文中涉及作家的资料。2.自主阅读法、合作展示学习法、自主写作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四位作家的情操情趣及他们间的真挚情谊。笔者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握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众多人物聚集时场面描写的方法。针对以上目标, 笔者在导学案的“基础过关”、“整体感悟”环节设计了字词、文学常识、介绍文章中几位主人公、了解主人公的出场顺序等问题, 完成了贯穿于这篇课文的最基本的知识能力目标——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并通过了解主人公及其出场顺序这一问题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思考文本, 同时也完成了过程方法目标1;导读案的“深入探究”环节的问题是紧扣本文重点和难点设计的, 比如:“根据文中的语句来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本文的描写有怎样的特点?”这两个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 “怎样介绍人物群像, 学习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的。“深入探究”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要求运用‘这是一个______的场景’的句式给课本中的插图配一句话, 使其内容更丰满。”设计这一问题既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回顾和提升, 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而学生对这一问题异彩纷呈的回答也证明他们已顺利完成我所预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在“当堂训练”环节设计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写一写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者是某位老师, 让大家猜猜他 (她) 是谁。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并能迁移运用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进一步达到过程方法目标。笔者认为, 本课的导学案设计是成功的。
总之, 设计导学案应该紧扣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来设计。关于单子容量, 我认为应该少而精, 因为多而杂会让学生抓不住重点, 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长期预习作业多, 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这是得不偿失的。
二、感悟
FFS教学模式在理论上的优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具体问题。有时,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甚至会让整个实验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 据观察了解, 部分学生常借助教辅书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他们预习时不熟读、领悟文本、完成导学案时不动脑思考, 只是简单地东罗西抄, 让教辅书代替了自己的结构化预习, 使得结构化预习从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抄来的答案常常准确无误, 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只是形式而已!展讲时照着抄读, 也是形式而已!尽管老师多次强调要在认真读文本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得出答案, 但抄袭仍屡禁不止。据了解, 这也是几乎所有语文科实验老师遇到的普遍问题。为此, 一段时间, 我很担忧实验在实践操作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后来我想, 实验肯定离不开创新和突破, 何不放手去尝试?于是笔者果断将学生参考书全部收上来束之高阁。这样, 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文本、不得不自己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时为避免展示出错尴尬而不得不认真和小组同学交流。脱离了参考书的答案常是不成熟、不完整的, 但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的结果, 它远比抄参考书上的准确答案有价值有意义!展讲时其他组举手质疑补充的同学也大大增加, 学生真正从内而外地动了起来、活了起来。离开了参考书的束缚, 学生常常会给我一个个惊喜:原来A的知识面蛮开阔的!原来B的语言表达如此流畅准确!原来C的思想远比我想象得成熟!……看着他们为一个个问题争辩、看着他们认真地阅读文本、看着他们皱眉思考, 看着他们单上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 我感到欣慰, 因为我明白了我的尝试是成功的!
【关键词】新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
本学期本校在学习和借鉴河北精英中学和昌乐二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行“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作为高考科目的政治学科不可推脱的也承担了这一任务。传统的政治课课堂,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局限在书本的世界里,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学生也是习惯的听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使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状况。而“6+1”高效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课本每一课每一框节都制作了一个导学案和一个训练案。导学案是课堂上使用的,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来设计,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从而使得每节课都能高效。训练案是课后使用,一般是晚自习留足30分时间给同学们去按质按量地完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两者相结合以达到高效。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甚至出现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处理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的,“6+1”高效课堂适应了课堂改革的需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按照其六个环节的安排来看,需要教师讲的就是“导”和“评”,这两个环节只占了一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其他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去“思”、“议”“展”和“检”,“思”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把导学案的知识提纲自行阅读,勾画和归纳;“议”要求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把老师归纳到导学案上的有建设性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展”要求学生把“思”和“议”的成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师“评”完之后,学生在课堂当堂“检”,看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动脑去思考,并动手去做,这样的安排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同时教师担心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往往一节课“一言堂”,加上有些知识过于抽象,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堂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了不管教师讲得有多么精彩,而听在学生的耳朵里确像在唱催眠曲,使得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因此不管教师的知识有多渊博,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多深入,最终都是做了无用功,效果是事倍功半。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达到高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6+1”高效课堂正是适应了这一点,首先其课堂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并伴有一定的奖惩机制。因此同学们既要兼顾个人利益,同时还要兼顾集体利益,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有可能会影响小组的利益,小组成员之间还需要一种合作精神。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在提升,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非常的积极,是我从教十多年以来首次有的局面,学习兴趣的浓厚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其次,从其课程设置的环节来看“思”—“议”—“展”,“思”是课本的知识提纲,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找到答案,答案的获得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议”是小组站起来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知识,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展”是小组派出成员展示思考、交流的成果,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教师再用几分钟时间归纳总结一下,这种“质疑—解疑—归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课堂氛围,能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逐渐得到张扬,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
三、创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师生之间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隔阂,这种隔阂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就要正确定位,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高效教学课程模式,就体现师生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关系,上课时我不再只是站在我的三尺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身边去,说明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大家平等的。同时提问的时候我都是采取举手回答的方式,而且鼓励学生说,让他们敢说、不怕说错,只要是举手回答的同学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会给予鼓励。说对了表扬其善于思考,说错了鼓励其站起来的勇气。因此,课后有的学生不是叫我老师而是叫我姐姐,这表明了学生对你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表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学生越来越难教,个性越来越强,以往的经验在事实的考验中有点摇摇欲坠了。诚然,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势必要改变一代又一代的人,当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
教育改革、教学改革的大浪一浪盖过一浪,面对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怎样改?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很迷茫。随着“生命化课堂”的课题的开展,我们的教学拨云见日,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生命化课堂”最全面、最基本的解释是“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基于生命”是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强调了尊重学生的现状,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方面。“顺遂生命”强调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精神。“成就生命”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学生获得成功的人生时,我们老师也成就了自己的教育事业。“生命化课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老师置于主导地位,体现了尊重生命的本质,焕发生命活力,绽放生命魅力的主旨。
巨石压不住,野火烧不尽,是因为小草具有生命力,生命力是顽强的。我们不是巨石也不是野火,而是园丁,我们更应该让生命勃勃,让生命绽放,这样才能有绚烂的春天。
二、借鉴“杜郎口模式”,深化“生命化理念”
“生命化课堂”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我们怎样才能将这种理念真正融入我们的课堂,这才是改革的关键。正当我们小心翼翼尝试着我们的课堂改革的时候,我们学校推出了“杜郎口模式”探讨,这种全新的模式,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我们有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决心。
在“导学案”的应用中渗透 “生命化的理念”。在以前的备课中,我们考虑的多是如何将教材的内容有逻辑的组织起来,保证在45分钟内完成课堂任务,因此我们吝啬给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的时间,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理论上的知识迁移,以备考试。时间久了大多数学生会因失去学科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有再好的煽动力的老师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通过“生命化课堂”这一课题的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发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和学习本身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的认知过程需要有识疑、探究、释疑三个环节,在识疑中产生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升华能力,在释疑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借鉴了“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正是尊重了学生个体学习的认知规律,我们课前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导学提纲,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这样,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解决了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简单东西,也会因为自己初步识知产生自己的疑问。课堂上的老师省了很多无用的口舌,有了更多时间解决学生真正的疑问。在备课及课堂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也做到了从学生现状出发,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全体现了“基于生命“,“顺遂生命”从而达到“成就生命”的“生命化”理念。
在“小组合作”中“成就生命”。一个班级是一个群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可,可在大课堂上学生起来展示的机会很少。在“杜郎口”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借鉴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我们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一小组设小组长,并按学习能力为每组学生编号。这样小组内组长组织学生探讨他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就多了。我们又引入了竞争机制,进行小组竞赛,相同难度的问题留给不同小组的同一编号的同学,从而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学校还强调了课堂小测,我们也将测试成绩记入小组的比赛。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有一个犒赏系统,如果经常用“成功”去刺激,它就会对这种成功“上瘾”。“小组合作”正是用课堂上的这种“小成就”去成就大成功,也是“基于生命”才能“成就生命”的“生命化”理念的体现。
一种理念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一种模式却不能人人套用,在“生命化”课堂理念的研究和“杜郎口”模式的探讨中,我们考虑了我们学校、学生、老师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把“杜郎口”模式完全照搬,而只是借鉴了其中的一部分;也没有摒弃老师原来的所有东西,而是保留了个人教学品质中的特性,逐步形成自己新理念下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并且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使美术教学形成高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富有美感、趣味和教育意义的情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桥梁。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情感和气氛,能够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想象、思索进入情境。如在上《小鸟找家》一课时。我首先创设“故事情境”,绘声绘色地讲述:“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故事讲完后,我引导学生看图思考,互相讨论,并创设“角色表演”情境,请一些同学表演小鸟是怎样找家的。有的学生学着小鸟东奔西窜,有的学着小鸟喳喳叫个不停,还有的学小鸟一边哭,一边嚷:“我要回家。”学生们很快便被课堂气氛所感染,沉浸在“小鸟找家”的情境中,我及时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如何使学生画好,又是个难题。我将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画的工具材料不拘束。在绘画过程中我还将构图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树木稍微画大点,鸟窝画在树杈间,星星月亮不可少,这才看出是夜晚。我们打开各种灯,帮助小鸟回家中。”这样学生边听边在脑海里产生构图的表象。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绘画。通过交流,讲评和启发,学生画出不少有意思的作品,我还亲手将画得好的贴在班上学习园地中,给这些学生发一朵小红花给予奖励。得奖的学生美滋滋,其他学生乐呵呵。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美术课看成是一个负担,而且都很乐于学习美术。
既然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人成就巨大,而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即能不能做一个高效率的人。每天我们一睁眼感觉到的首先是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到了晚上我们又觉得一天过得真快呀!回想一天的生活,我们今天做了那些事情,那些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效果如何?我们是不是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了最多的工作?有两个词语:“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做事情如果能事半功倍,那么你的生活就会过得轻松愉悦;如果你是事倍功半那么你就会感到自己很累很累,而效果却寥寥无几,生活感到非常郁闷。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觉得做一个高效率的人是非常有用的,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工作顺利。那么怎样做一个高效率的人呢?我的看法如下:
1、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想成为一个能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就像是指示大海上的灯塔,指引着你开的巨轮能朝着正确的航向前进,是你在黑暗中指引您前进的一缕曙光。
2、积极行动起来,不要浪费您手中的宝贵的时间。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来到,只有今天是实实在在的,只有把握今天,才能真正做到效率高。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事今日总结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实际工作,反馈自己的思想和思路,这样不断的总结反馈,会使你能更好地做到效率极高。
3、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自我发展路线。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计
划,有些事您虽然感觉不到,但是从你打算开始干某一件事情开始,您心中或多或少的会想一想我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就是计划。但是很多人总是考虑这样做有什么困难!那样做会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等。如此一拖拉,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结果你就是一个低效率的人;遇到事情现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在计划中坚持战略上轻视“敌人”,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既不怕困难,又要合理的解决困难。这样经过许多事情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做事情高效而轻松。
我想到义乌市将要举行2012年中小学篮球赛, 以篮球赛为载体来设计这节课更贴近学生生活。于是我按照这个思路精心设计了这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反作用于生活, 另一方面使整节课的知识点用一条线串起来。课堂上, 宾王中学的学生非常活跃, 整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顺利地完成了。我想我能被评为四星级教师了, 然而两天后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 我落选了。我很纳闷, 我的设计如此完美, 环环相扣,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一个星期后, 11月8日疑惑终于解开了。我校有幸请到了四星级教师中的佼佼者来我校传经送宝, 当初与我同一组比赛的仰美英老师也来了, 她上课的内容就是当时比赛的课题, 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这样的:
一注重生本教育, 创造和谐氛围
在我的课堂上, 几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后, 我说:“××同学说得好, ××同学说得更好。”可想而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说得更好”的同学会更加努力, 而“不更好”的同学却从此再也不想当众说了……而在仰老师的课堂上, 三位同学回答的深度不一样, 但都得到了肯定, 都受到了仰老师的表扬, 她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手势, 总是那么亲切, 充满了温馨。学生发言时, 仰老师会和蔼地目视着他, 并频频点头, 一副耐心倾听的神态, 如此生动的课堂场面, 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 都源于老师对学生人文的关怀。
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这是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 教育权威人士称“生本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二重视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能力
在备课时, 我曾想设计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来定制校服这么一个环节, 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我担心课堂场面控制不住, 还担心会不会太浪费时间。但仰老师在介绍完国家规定的码数及如何测量脚长后, 却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大部分数学老师像我一样, 怕浪费时间, 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领悟数学的发展与形成的真谛。在数学教学上, 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把“学数学”改成“做数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动手尝试、操作、实验,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关注课堂实效, 转变教师角色
在我的课堂上, 我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整堂课学生跟着我的节奏, 由我主宰整个课堂。
在仰老师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她走下讲台, 俯下身与学生交流, 她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 更像是配角, 她更关注课堂的实效性。如今, 课堂的实效性越来越被人重视, 课堂要求真实有效。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源泉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上, 我们要抛开“师道尊严”, 不妨学会宽容, 学会民主, 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 和学生一道学习, 老师和学生一样, 再也不是绝对权威, 学生允许老师出错,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 教师不是万能的了。我们应该从成人文化中走出来, 真诚地走进学生的文化, 走近学生的身边, 去聆听他们的心声, 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 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努力做到生生平等, 既不能将部分学生确立为垄断师生互动的“贵族”, 更不能让其他学生沦为师生互动的“奴隶”。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学生, 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四实施先学后教, 优化学习过程
仰老师上课安排了两个环节让学生先学。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 有目的地进行看书, 先独立学, 再小组交流, 最后大家一起讨论, 8分钟后各小组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抛出来, 全班同学一起思考, 能解决的由同学们自己互相解答, 仰老师在各个小组中穿梭, 时而和同学们交谈, 时而听同学们的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 学生会的老师不讲, 讲了也不会的老师也不讲。仰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优化了学习过程, 提高了学习效率。
数学家哈尔斯曾说:“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只是讲清事实, 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 自己去动手。”因此, 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就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义乌自从2002年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 把课程的重心放在了新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上, 义乌坚持“先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 并努力打造出“义乌特色”, 但义乌部分数学老师还持怀疑的态度, 甚至有些抵触情绪, 因为他们习惯了自己讲, 在课堂反复强调还唯恐学生记不住, 突然一下在课堂上不让讲了, 让学生自己讲, 心中的顾虑可想而知。学校要求“先学后教”, 他们就想对策, 校长来巡课就用“先学后教”模式, 校长走了, 老师继续自己讲, 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数学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先学, 要清楚学生先学, 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求数学老师在课前想明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一、说课堂
“10+30”高效课堂讲究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进行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而不能是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我们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人只有走在自己开垦出来的道路上才永远不会迷路。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是大家不断探讨、不断研究的问题,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我认为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是关键。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和亲和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达的人格魅力都是学生喜欢老师的条件。在课堂实施中,设置具体的情景活动是提高课堂活跃度的重要手段。如何设置活动是对一个教师能力的考验。我实施的具体活动有:教师寄语激活课堂;学生口号点燃课堂;教师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小组竞争机制;小组内竞争机制;一帮一帮扶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鼓励大胆想象等活动。一种活动用的次数不能太多,用的次数太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和麻痹状态,效果越来越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引导方法,不断进步。
二、说教法
每个老师应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性格特点、学科特点,以“10+30”高效课堂为基准,创立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学科特点的,有独立特色的,学生喜欢的课堂,让每位教师、每堂课都富有特色,也就是说要展示出教师的风采。
三、说教师
1.大多数年轻教师来自初中教师队伍或刚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技能不高是最大问题。我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课上完了才发现重点是什么,一道题只能教给学生一种做法,有时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半天才能想出做法。面对种种尴尬,我站在学生面前常常感到底气不足。面对这种困境,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钻研课本,研究高考,尽快成熟起来,成长起来。
2.教师应该提高个人素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面对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过激行为和语言,教师应该冷静处理,理智面对。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不正当或者过激行为,老师批评几句,学生顶撞老师,现场变得不可收拾。之后便是通知家长,家长亲自道歉。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是不客观的。当学生有了过激行为时,教师不能表现出高风亮节,如何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呢?教师这样做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矛盾,并且激化了矛盾。我认为教师遇到此类问题首先要告诉学生此时此刻应该这么做,而不是当众指出错误,批评教育。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有着冲动、自尊心强等特点,当众批评教育时学生难免为了保护自尊心而冲动。教师一定要冷静,态度不卑不亢,心态心平气和才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给教师和学生心理上富有弹性的弹性空间,有缓冲的余地,冲动是魔鬼。有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推荐给大家。
四、说学生
上课时,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听讲,也不回答问题。不能说是教师调动得不好,责任也不能全部推给上课教师。很明显,这类学生面对学习如此消极是因为他们没有梦想,或者对自己的梦想不够渴望,期望值不高,或者没有自信。要改变这种现状通过代课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要通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多开展前途教育、未来教育、励志教育,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重塑梦想,重拾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接触,细心鼓励,精心引导,让他们走上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轨迹。面对屡教不改的同学,不要说这个学生本质就是坏的,应该说: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也许我们再多的努力也没能改变他,但是如果不努力,他就永远无法改变。
五、说讲课
教师完全讲,学生听不是好课堂,我们已经有了共识。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我认为也不是好课堂。好课堂就应该有文有武,有讲,有练,有展示,有创新,有内容,有深度。重点、难点教师必须讲,重点教师更应该精讲。“10+30”高效课堂并不是死板硬套,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弹性空间。
六、说学案
通过三年对导学案的编写,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但还要不断完善,才能让它更加完美。
我们对导学案的编写大都以课本为参照,这样做就出现了这样的弊端:学生把答案抄到学案上,再从学案抄到黑板上,得不到实际有效的训练,计算能力越来越差,老师被黑板上整片的正确答案所蒙蔽。如何改变现状,我认为学案上的题目应该设置成变式训练,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寻找方法,做变式,达到训练应用的目的。
我们在教学中还发现有些课本例题、习题并不适合学生的水平,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若我们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改题目,就能恰如其分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不但避免抄的现象,而且达到训练的目的,总之,我们应该不受限于课本,而要大胆创新,不走寻常路。
七、说学校管理
我们学校以“以生为友,以情育人”为教育理念,我感觉非常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学校的生源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坏习惯比较多,思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学生就有问题家庭。这些孩子有的单亲,有的缺少父母关爱。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如果一味实行棍棒教育,蛮横的教育只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使矛盾更加激化,后果只能是一败涂地。我们更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细心引导,多鼓励,多交流,进行励志教育和赏识教育,让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讓他们茁壮成长,润物细无声。
一、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深刻、广博、启发,又要教法独到,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板演、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实验实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调整教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也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进行高效教学。
1.合理“消化”课程,做好高效课堂出发前的准备《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堂课。而备好课又是以“消化”课为其基本条件的,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然而,教材并不是教条,不能完全死搬硬套,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做到游刃有余。
2、妙用“多媒体及展台”,给高效课堂插上翅膀。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正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进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面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时就显得十分的无能为力。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合理地将大量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化理性的教学为感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也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
3.用好“实验及标本”,开启高效课堂的新航道。实验与标本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实验教学,加强直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做好教材中实验的教学。通过学生大量的动手实验,能够增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4.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一堂设计很好的课如果缺少了落实,是很不完美的一节课,所以我在讲课的同时,我会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我会及时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标记出来,该记笔记的也一定要记;二是当堂测试所学内容,务必达到当堂消化,结合“当堂训练”是对学生整节课学习情况的成果的展示,所以,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某个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
5.时刻观察关注学生主体兴趣。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的主科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往往因为做这些所谓主科作业而忽略了我们这样的学科。因此,要实现高效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科学化。有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学生自选的作业,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等等,一定要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一定要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感悟,更要勤奋,只有这样,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我们都能有所收获的,尤其会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我们中国是第一个。那么为什么可以呢?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感到无比自豪。通过三位宇航员的介绍,我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太空转身,神奇的浮力消失,在地球上沸腾的泡腾片也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表面张力也大显神通,了解太空中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太空里就像到了霍格沃兹的魔法学校。同学们和宇航员老师的互动也非常有意思,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互动,因为我也有一个小问题:既然在太空里水是飘浮的,那怎么洗澡呢?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指引我们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设我们的国家!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等,让我们知道了太空与地球大有不同。我们从先对太空的浑然不知,到现在的人尽皆知,都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航天之路。我们不再像之前一样只看见四角的天空,而那飞向太空的正是我们的“中国红”啊!
关键词:农村品德高效课堂 教学素材 学习过程 教学气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节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其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反映学科教学本质。比如教师要成为参与者、引领者;教学目标应体现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等。总之,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和灵动让良好的品德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但是就目前的农村小学而言,由于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家长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专业特长不对口等诸多因素,造成了教师对构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师,我想就如何构建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挖掘、整合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
品德课首先是一门生活课程,加之农村小学生相比城市学生来说,具有班级人数少、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心理发展相对迟缓等特点,所以在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整合教学素材,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1.教师可以开放品德课堂,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将其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农田参观,了解劳动的辛苦,通过采访、调查,让生活中的“直接形象”丰富学生的认识,触发情感体验,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
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课件的形式挖掘、整合多种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电视台那个著名的关于“家”的广告片断,把它呈现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感恩品德教育。
3.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校园明星”等形式树立榜样,并把这些榜样或榜样的资料带到课堂上,对其他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4.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体验所提供的德育素材。比如,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一次公交车上让座的事,也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一件拾金不昧的事。利用这样活生生的素材进行引导和教育,效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二、激活学生,让学生乐享学习过程
(一)教师要主动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课堂上不能板着脸说教,而应多一些微笑。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这样做,发现效果真的非常好。但是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宽松度,不可将课堂组织得太随意,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1.通过扮演角色,激活学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创造性地把语言材料活化为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教三年级下册《感谢你,教师》一课时,我让学生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学校的领导、教师,教师也非常愿意参与,提出了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美好的愿景,也提出了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师,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这样学生看得着、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强化作用。
2.利用课文插图,贴近课堂。小学生喜欢模仿,又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我曾经讲过关于节约用水的一课,里面的一幅插图让我感触颇深,标题是——“别让水龙头再孤独地流泪”。在讲到这儿时,我让学生在图上的水龙头上面画了自己伸出去拧水龙头的手。我相信,就这一个很小很细的教学环节,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如果下次再碰到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定会伸出手将它拧紧。
3.自由表达观点,丰富课堂。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发展变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的发展变化,我给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有好几位学生甚至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更多的人提到的事情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如张掖市滨河新区的建设情况,农村小康住宅楼的居住体验,也表达了自己对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关爱之情,这样做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内在驱动。课堂上,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在尽自身引领责任的同时,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不同表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扬,以尽可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正面、积极人格的形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对教师的欣赏和尊重,这样的互相尊重与欣赏,更能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修炼教学气质,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
在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学课上,教师的教学气质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一定要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每节品德与社会课上,不论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绪,带着阳光与微笑站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加注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甚至包括形体语言,提高教学艺术,只有这样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我们的课堂才能显得质朴而高效。
另外,教师的气质还应该体现在课堂外,教师的日常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也应该在课堂外也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这是社会对新时期教师提出的要求。但作为农村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更应当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学生的道德楷模。想一想,无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如何精彩,但如果在课外表现出了与所讲内容不符的另一面,甚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学生会如何来看我们呢?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对小学生德育提出了更高、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对于每一位从事这一事业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挑战,而《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去撞击另一个灵魂”。作为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我们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平实的课堂,扎实的体验,朴实的导行,方可打造高效的农村品德与社会课堂,让德育彰显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少先队德育工作实效性.文教资料,2010(9).
关键词:借鉴,理念,打造,课堂
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创立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仅仅几分钟, 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的过程, 从而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 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2 优化的教学策略
1) 每堂课规定, 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 一般在7分钟左右, 有的课4分钟。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2)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同年级, 不同学科, 不同内容, 不同基础, 适当调整。该少讲的不多讲, 但必须保证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3) 学生自谋自学策略。教师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 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 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自学方略, 开始是自控的, 逐渐地形成了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4) 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兵教兵”, 精诚合作, 在兵教兵中, 差生弄懂了教学内容的疑难, 优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 合作互相提高。
3 先进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1) “先学”, 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 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 “后教”, 在自学的基础上,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 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 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 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课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
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一般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 选做题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 其余学生自愿, 以保证优秀生“吃得饱”, 其它学生“吃得了”。
量力性:作业内容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 难度适当, 而且作业量也是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
典型性:作业设计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不搞死记硬背, 而对于学生容易做错的题型, 也注意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 当堂作业都像考试那样, 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 不准学生抄袭, 教师也不进行指导。这样, 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 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教师的点评更具针对性。
课堂训练时, 教师还注意通过巡查, 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 并及时加以提醒、纠正;通过现场批改部分作业, 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 便于课后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辅导。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 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留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 当堂消化。
4 双赢的“兵”教“兵”
1) “兵”教“兵”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做评定, 补充更正。
2) “兵”教“兵”体现在课后, 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 单独辅导, 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 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 成为朋友。
3) 事实证明, 一帮一, “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 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 使学优生在学习上有紧迫感, 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 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5 制胜法宝:“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洋思中学注重教学反思, 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 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态度、进步与成果, 记录学生的“错题集”和作业、考试结果分析。
洋思中学的每一个班都按学科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名誉, 课上, 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 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 互督互查, 毫不马虎;课后, 对“堂堂清”清不了的同学, 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 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 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 两次、三次……直到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天天清”。对于极个别仍然“清”不了的, 由老师帮助其“清”。
洋思中学实行周五验收制度, 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 单周数学, 双周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 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 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 只凭课本, 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听写, 哪个错就在课本上哪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时, 也是凭课本, 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 在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 由任课老师帮助落实补救措施, 再接受验收。
“月月清”, 这是学校检测老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由学校统一组织试卷, 对老师一个月来的教学情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果哪个备课组未能完成既定目标, 学校即责令备课组长马上制定补救方案, 于第二天交校长室。
6 学习的感悟与反思
感想1:“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以生为本的最好体现, 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承诺。
感想2:“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让教师认识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体会到了课堂的真正价值;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提高自己能力的空间,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感想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体现了教学的本质: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反思1:更新教学理念, 完善考核制度。把“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入学校课堂, 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 制定相应的教师考核评价评制度才能顺利实施。
反思2:结合校情学情, 开展“三清”活动。从初一年新生刚入学抓起, 从差生抓起, 成立学科学习小组, 实行晨检、午检制度, 并保证下午第4节课的作业时间, 力争“三清”得到落实。
反思3:坚持督查督办, 促进细节落实。学习别人的经验, 不是没有可操作性, 而是缺乏恒心。比如作业的分层设计, “三清”的落实等繁琐的细节, 如果只是三分钟的热情, 肯定是显不出效果的, 必须坚持一期、一年甚至数年。
【高效课堂学习感悟】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09-17
培养自主学习力 打造高效课堂09-12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10-05
构建271高效课堂学习体会10-21
浅谈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10-09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王宝林)10-31
关于专升本的课堂高效学习方式09-20
山东昌乐二中高效课堂参观学习体会10-19
抓好高效课堂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