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收获感悟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收获感悟(精选7篇)

学习收获感悟 篇1

我通过学习怎样建立自己的博客,已经会熟练运用博客,对于我这位很少在网上交流的来说,收获很大,高新区所有数学教师都建立了各自的博客,一同在网站上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我期待着新的数学教研血液充实我,也期待着许多博客好友和我交流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以前我习惯用日记本写教学反思,以总结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只能实现自我反思,而其他人无法予以点评或分享成功的经验。现在可在博客里面加入教学反思、教学随想、读书心得、生活感悟等。其中,有些博客中还开辟了书海人生、生活小百科、新书介绍等内容。老师们还纷纷将工作中遇到的疑惑、难题及收获,统统“搬”上了博客。与此同时,“跟贴”参与点评的教师也是与日俱增,众人在上面自由自在激扬文字,各抒己见,效果很好。

谈及写博客的最大收获,我通过浏览与点评其他教师的文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难以学到的教学技巧,还融洽了我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通过这段时间的博客运用,我认为博客的主要功能在于三方面: 1.个人知识管理。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

2.信息交流平台。博客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博客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学生实习交流工具。

3.叙事反思工具。写日记包括学习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写故事,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使得学习者笔记、学习资料得以保存;叙事反思功能使学习者、教师可以积累学与教的经验,形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信息交流平台功能使得学习小组、师生可以相互交流。因此,“博客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博客还可以运用于教学,对教师来说,博客的过程主要是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习收获感悟 篇2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课堂上的分分秒秒是快乐的还是无趣的, 却是由教师来掌控的。情感丰富的教师, 才能带动学生的热情, 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首先, 教师要充满激情。无论生活工作中, 有多少不如意和烦心事, 都不能把这种小情绪带到课堂中。每节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 把对于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 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 让情感四溢的我, 感染和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其次, 要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给学生搭建平台, 让孩子们去创新, 去发现, 去探索。如在学习人教版《画自己》一课时, 询问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稍作思考后, 有的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有的说“课堂上诙谐幽默”; 有的说“表情丰富”……我以自己为模特, 画出了学生眼中的老师, 这样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学生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放低姿态, 从创作自画像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表现自己, 把情感带入课堂, 把自身融入课堂, 才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状态。

二、合作交流的课堂

以往的美术课堂, 学生只是单纯的倾听者, 很少交流。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课堂, 一个真实的课堂。我的课堂注重了小组合作交流, 而且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第一, 小组内分工要明确, 学生要有角色意识。学生本身对美术课堂就比较喜欢, 课堂上难免会忘乎所以。明确的分工, 才能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小组长负责全局, “声控员”提醒组员讨论声的分贝, 不要影响到其他组的学习, “记录员”记录小组讨论的意见或结果, “发言人”负责汇报传达小组的意见和结果等, 这样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责任明确。小组内的角色是可以转换的, 这样既增强了合作意识, 又保证了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现在, 在我的美术课当中, 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 人人都能参与合作, 学生很快能融入到小组中, 学习积极性很高, 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 也能参与其中, 我看到了他们久违的笑脸, 感受到了他们对课堂的投入, 心中很欣慰。

第二, 学会交流, 学会交往。在实施这种合作交流课堂的初期, 很多学生不会交流, 还有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参与热情不高, 还捣乱, 老师要置身于每个小组中, 教会他们如何交流, 对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奖励, 让他们敢于畅所欲言, 并带动小组内其他成员发表看法。学生的知识程度不一, 生活环境不同,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 我巧妙地把这种差异作为优势资源, 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在生生互动中、在交往与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个别孩子性格孤僻, 不愿与人交流, 通过在小组合作时让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召集人、主要发言人等, 这样相互交流、相互关照, 渐渐地, 这些性格孤僻的孩子也学会了与小组成员交流, 变得阳光、开朗起来。

第三, 学会合作, 学会协调。小组成员之间未必总是那么友好、和谐。美术课堂, 要创设一个平等、互动的平台, 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协调。以往的课堂上, 总是让优生“包揽课堂”, 后进生看热闹, 绘画或者制作时, 动手的仅限于部分优生, 个别学生懒于动脑和动手, 有悖于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美术课堂对部分学生而言没有生机, 更无任何趣味可谈。如今我的课堂大为改观, 我既要看作品的质量, 又要看作品的执行人。不同的执行人完成的作品, 评价机制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 优生就会把机会让给同伴。而且, 那些平时不太爱行动的学生, 竟然竞相展示, 心理上那种落差也在慢慢减小。在三年级上册《水墨游戏》这一课中, 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分工合作, 有的调颜色、有的滴色、有的吹图案、有的用笔画、有的用手指、有的揉纸团……最终完成了一幅幅漂亮的大水墨画作品。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不同效果和乐趣, 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更大。

三、自主探索的课堂

美术“自主学习”的教学,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 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才能, 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美术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 由教师主导, 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要把抓住各种有利时机, 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作为教师的根本责任。可通过课堂表演、音乐播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等形式, 诱发学生自主探究。比如,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漂亮的花边》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能感知花边的排列规律, 小组内先动手将老师准备好的单独纹样有规律地排列组合, 成为若干条不同纹样的花边后得出: 将单独纹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 就成为一条美丽的花边。然后启发诱导学生: 将单独纹样排列组合成花边, 还有哪几种方法? 让学生再利用课前剪制的单独纹样进行排列组合, 让学生去自主发现, 积极探究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 学生从动脑动手中, 探寻出了若干条花边的排列种类, 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和课本中所列出的排列方法, 最大限度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自主的课堂绝对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课堂,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都不尽相同, 只有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发挥, 才更能发挥他们的艺术天赋, 出现课堂的奇葩。我对自己的课堂评价有这样一个指标, 那就是看这节课教师是否交出了主动权, 看学生是否接受了主动权, 只有教师交的恰当, 学生接受的才好, 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总之,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以合作学习为途径, 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 已经成为了美术课堂的沃土。课堂上的精彩, 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因情感而热烈, 因合作交流而贴近, 因自主学习而出彩并充满生机。我相信只要肯学习肯钻研, 我们一定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 最快乐的别样课堂!

摘要:曾经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暨课堂教学改革攻坚年活动的启动会议, 至今难以忘怀。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 但这次活动,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让那些所谓开放, 其实只是几位教师的几节课在展示的开放自惭形秽。这里每间教室的门都是打开的, 每位教师的课都是可以随便听, 他们展示的是一种整体推进的课堂改革, 是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 是我眼中的别样课堂!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归来后, 我改变了教学思路, 尝试运用自己所教的学科, 给了孩子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 营造了属于自己的别样课堂。

感悟语言 收获语言 篇3

学习活动一:品茗赏文,迁移写作。

诵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沏上一杯碧螺春茶,让学生观察它的色香味形,特别是沏的过程中茶的情形。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觉了。”你们因何而陶醉,请认真读读第六自然段。

生:我陶醉在观察碧螺春入水的过程中: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

生:我陶醉于碧螺春的清香中,整个玻璃杯中,汤色碧绿清晰,清香扑鼻而来。

生:我陶醉于碧螺春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中,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

生:我陶醉于品茶的气氛中,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师:你们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陶醉在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中;陶醉在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中;陶醉在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文字。

师:老师更陶醉在你们的感情朗读中。请试着从色香味形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一种蔬菜、水果或特色小吃。

学习活动二:图文共赏,启发想象。

师:“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比作图画。

师:(映示图片投影)这是课文描绘的情景,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

生:我给它起的题目是《采茶》。

生:我给它起的题目是《江南采茶图》。

生:我给它起的题目是《茶园春晓》。

师:这些题目起得行吗?

生:这些题目起得都很好。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茶园也被染上了一层金色。

生:茶树翠绿欲滴,采茶姑娘神采飞扬。

师:与“神采飞扬”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生:神采奕奕、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师:“整个湖山醒来了”一句中,“湖”指什么湖?“山”指什么山?“醒来了”用得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太湖,东山和西山,拟人。

师:“醒来了”的湖是美丽的、繁忙的。请你展开想象,再写几句话。

学习活动三:

师:“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一个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的诗句。作为碧螺春的家乡人,你一定会写出更多、更美的诗句。(一边品茗,一边放音乐,练习说话,自由交流)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勤劳美丽的采茶姑娘。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技艺高超的焙茶手。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人忆得好江南。

生:积雪独封蒙顶树,惊雷未发碧螺春。华夏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生;碧螺春茶,岁贡御茶。色翠香郁,汤浓形美,与君共尝,友情难忘。

生: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碧螺爱东山。

反思:

这三个片断旨在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吸收和运用语言,读写结合,从而拓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习活动一中,教者通过亲自沏茶,让学生观察、读文,再紧扣“陶醉”一词,让学生自由采撷“语言之花”——自己喜爱的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最后,通过反复的感情朗读,深入理解碧螺春的色香味形,然后引导学生紧扣“色香味形”仿作,介绍一种所爱的蔬菜、水果或风味小吃,水到渠成。

学习活动二中,教者图文结合,展开教学,通过析词赏句,感悟语言,如引导说“神采飞扬”的近义词,重在积累词语。“整个湖山醒来了”一句中“醒来了”一词是教者选择的写话突破口。学生披情入境,读文赏图,图文共赏,写得多姿多彩。

学习活动三是上两次活动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学生学作诗句肯定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了前两次的语言积累,前两次的情感铺垫,于是从心底流露出了对碧螺春的赞美,对中国茶文化的赞美,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对中国人民的赞美。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形象,收获了情感,更收获了语言;教者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收获和感悟 篇4

摘要: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在这三年的大学时光中,我们一直在学习着一门“形势与政策”的课。每年老师都会讲不同的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虽然每学期学习时间短暂,但这门课教导了我们:时代是变迁的,形式是变化的,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政策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国际时代的步伐。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他不但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能培养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重要性 内容 感悟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一、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不仅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名族认识世界、认清形势很重要,他还对于我们大学生培养自身素质、提高自身内涵很重要。学习这门课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既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逐步加快,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与重大事件不断呈现在高校师生面前,需要揭示、解答和研究的各类问题日益丰富,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式出现了异化,因此导致由激烈的对抗逐步转向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矛盾凸显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引导我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使其实现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4.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始终面临着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双重挑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外部条件,以及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帮助当代大学生明确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激发他们的时代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近代以来,在世界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欺凌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的反侵略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长期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人民艰苦探索、英勇奋斗的结晶,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伟大的意义。它使得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使得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它使得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政治前提和重要的制度基础。2.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

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3.改革让人们走上致富快车道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短短几年里,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三、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悟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学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

学习形势政策课让我对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门课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了他的作用,使我们在大学阶段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能够早一步做出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发展方向。形势政策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形势政策的学习,能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全面发展自己,更全面的适应这个社会,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形势政策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学习形势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我们在这几年的形势政策的学习中最深刻的心得体会。

四、结束语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篇5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院系班级: 信息学院电科0901 姓 名:

学 号: 20094836 辅导老师: 晏玉珍 完成日期: 2012-5-27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翻开相册,看着刚来大学时候的青涩与懵懂,不禁感觉好笑但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或许只剩下留恋。那个时候我们有棱有角,我们刚从高考的硝烟中走出来,那个时候我们满怀激情,胸怀大志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看这个我们即将在这里生活四年实现我们所谓的抱负的地方,转眼之间已经三年了,我们在大学里学到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迈出每一小步,回头看都感觉受益匪浅。眼界也更开阔,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思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形势政策这门课程的开设,虽然每年我们偌大一个国家,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形势政策都给我们一一剖析,但我感觉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并不在此。关键在于老师用他的淳淳教导与细水流长的引导让我们自己主动去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一种习惯去感受时代脉搏,进而伴随我们国家一起壮大。

初到大学,我们也许更加关心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学生会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讲就叫比较“文艺“,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一些感知学校文化,锻炼交际能力上,但是我们与此同时也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大学一年级同样不能忽略国家形势与政策,我们的国家在腾飞,我们一定要紧跟国家步伐,要不然落后的必然是你。我们的国家到底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我们该怎样跟上国家的步伐,与时俱进,有目标有行动的跟上国家的步伐。这并不是说我们关心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学生会有错,而是我们更需要有目标有方向。这点形势政策课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我感觉这已经足够了,不至于使我们选择错方向,更不至于迷失方向。看着这几年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成长,感觉老师当时的指引起的作用真的是举足轻重。

从下面最近的一件事我真的感觉到大家真的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了,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感悟又精进了不少,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对问题的认知有了很大的进步。前两天一同学在QQ空间上发表了一篇日志,是舒婷的《致橡树》,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吧,评论加起来竟然一共有二十多条,其实这是我们初中还是高中学过的一首诗吧,说实话,当时我们真没有觉得有多好,就觉得晦涩难懂,不好背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次看到的时候,可能真的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也可能是对中学时期的一种怀念吧,又把这首诗读了一遍,看看大家的评论突然觉得大家真的长大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考虑自己观点而看不

清大局的小孩子了。我想这一方面和我们阅历的丰富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和我们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通过几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以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与以前那个愣头青的小伙子或者是黄毛丫头相比,我们看待和处理问题会更全面,更冷静,更理智,整个人也会更加成熟稳重。

大学二年级,我们已经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也对专业有了实际上的感知,而不再停留于原来别人口头上的描述,不免也产生了些许迷茫,我的未来到底在何方?这一学年我们老师也针对性的启发性的告诉我们大学的学习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大学的教育并不单纯是教授专业课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我们生存的本领。生存其实很简单,你这样走不对了你自己感觉到了自然会回头。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人们描述读书人常用的一句话,但显然,现在的学生这样做是不行的,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都是基础,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只针对形势与政策这个方向,我们还要关心社会的舆论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知道我们的努力方向,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培养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是由于晏老师在学校搞行政工作以及学生工作的原因,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有相同的认知和观点,这更加促进了我们的交流,使我们的交流更加通畅。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更充分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告诫我们在大学阶段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为以后的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想这让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而且,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并且让同学们踊跃发言和大家一块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全面的简介,正确的观点晏老师会毫不吝啬她的赞美之词给予表扬;当然,肯定也会遇到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时薛老师也会委婉的给予批评指正,就是在这样畅通的互动交流中,我们看待问题会更全面,对待为题会更耐心,解决问题会更细致,我想这会使我们一生受用的。而且老师除了重视通过合理的交流引导使我们获得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接受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国家的形势与政策,感受时代脉搏,及时给自己加足马力,伴随国家一起壮大。

虽然今年老师没有针对黄岩岛的事情给我们讲解,但是我们对这件事的反应以及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我们开设这门课的效果和起到的正面作用。很多人义愤填膺的在网上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在他们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或者不打,不打,菲律宾这样一个小国家都欺负我们,那我们多窝囊啊,这样看来就只有打了,幸运的是,我们上过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通过以前老师的讲解结合老师向我们传授的分析形势政策的方法,我们也学着深入全面去分析一些复杂的问题。且不说这个争端背后的大国之间的博弈吧,就简单的从中菲两个国家的角度出发,这个争端也不仅仅是打与不打的问题。首先,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领土完整问题,也就是说涉及到我们的核心利益,这要求我们不能妥协,但不妥协也绝不仅仅意味着就是打。因为打仗不是游戏,必定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而我们都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项战略指导思想,轻易我们是不能动摇的。而且我们还要充分考虑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一旦发生战争即便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我们所要面临的舆论压力和可能会产生的连锁反应,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此说来我们只能坐等被别人欺负吗?当然不是,相反,我们还占据着绝对的主动,除了战争这一直接途径之外我们手中还有许多牌可打,比如经济牌,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经济能力还是很强大的,具体到中菲两国我们更是占据绝对优势,中菲两国的贸易额占菲律宾经济总量的30%左右,而中国经济总量的0.89%,还不到1%,这样一对比我们立马就可以看出谁更有资格打出经济这张牌,事实上中国目前也正在这样做,产生的作用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菲律宾明显已经扛不住了,而且我们在舆论上也不用承受太大的压力,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比轰轰烈烈打一场来的更实在吗?而且我们对黄岩岛已经形成实际占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打一场啊。更深层次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基本上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发达了,国家强大了,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相信随着我们大航母时代的到来,更先进战机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以及我们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未来我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能力也将会大大加强和提高。当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单边或者双边关系的存在机会将会越来越少,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世界这一整体,因此很多看似只关系到两个国家的事情也将会引起更多方面和国家 的关注,因为关系到彼此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也要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全面,只有这样,在处理一些重大事情或者争端时才不会对局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起严重后果。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加以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备和掌握这种能力,在关键时刻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这些也许在别人看来,或者是等自己多年之后再想起这些事,会感觉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不值一提,但是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能够切身真切感受到开设这门课给我们的影响才会真的感觉真的开设这门课挺好!但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和产生问题的过程,不断的循环往复也许正是人生的意义。马上我们面临毕业,我们更加需要培养这种遇事沉着冷静,看待问题全面,分析问题透彻,解决问题根本的能力呢。但是具体实施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该怎样培养这种能力,我想这必然需要社会的磨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更需要身边我们要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自己,只要我们肯努力,我相信最终我们会掌握这些能力并熟练运用的。

学习收获感悟 篇6

3月10日,我与镇干部一起观看了弘扬塞罕坝先进事迹精神报告会。会议由常市长主持,我们首先观看了塞罕坝创业历程专题片,又聆听了林场4名先进典型和1名媒体代表的事迹报告,最后市委周书记从深该理解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塞罕坝精神创建魅力承德,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重要讲话。

虽然报告会只有半天时间,但那坚守奋斗,在恪尽职守中谋求发展;那无悔选择,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那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那无私奉献,用真情挚爱呵护绿色园;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54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

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塞罕坝建场54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

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我,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

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对于社区工作来说,涉及方方面面,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一定要将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的号召上来,以塞罕坝精神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一

Xx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范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让“塞罕坝精神”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合格”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为官从政环境。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高度评价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的使命担当。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忠实履行“为首都阻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体现了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必须自觉成为党的旗帜的坚定护旗手,必须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贯穿于工作始终,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融为一体,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导向,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管好,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对民高度负责,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任,组工干部必须用坚强的党性、无畏的担当来诠释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就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向政治生态要发展、向政治生态要未来,走出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组工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要实践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别无他途,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对工作中遇到的说情打招呼说“不”,可能会得罪人,但换来的是良好的政治生态;降低党性原则,遇事做个“顺水人情”,可能个人会得到某些好处会,但会破坏政治生态,会得罪更多的干部群众。作为组工干部,要努力向李林森、王彦生、杜洪英、涂红刚等先进人物学习,对党忠诚、为民负责,选贤任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以科学理念指导工作,以担当精神做好工作,努力为党和国家的xx久安、科学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持之以恒干好本业是塞罕坝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永远珍惜的精神财富。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极强的工作,组工干部必须要把学习新政策、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当作习惯。多研究些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学深悟透组织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文件、新要求,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问教,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少知而述、无知而乱”的尴尬。多研究些业务,少谈一些“套路”,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心,将群众需求牢记于心,将工作程序内化于心,才能在开展工作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塞罕坝人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书写了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传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组工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组织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作为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切忌有等待观望、软弱懈怠的“撞钟”的思想,要牢树一抓到底的“狠劲”和经得起“打磨”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抓落实,向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力。学会用弹好钢琴的工作方法抓落实,统筹兼顾好每项工作,把复杂的事情办好,把困难的事情办成。秉持“来组织部就是来吃苦”的干事创业信念,以“勤奋工作、不骄不躁”的作风踏实工作,才能久久为功,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二

半个世纪的坚守,寒来暑往,塞罕坝人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榜样,用创新做笔,用大地做纸,谱写了一篇世人称赞的绝章。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们党96年艰苦卓越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创新,走过的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今天局面的开拓,着实来之不易。这为塞罕坝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奠定了精神基础。

奉献是真理。无私奉献是塞罕坝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打造绿色生态”,正是有了这样的觉悟,塞罕坝人才能传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精神,坚决听党指挥,落实中央部署,传承发扬不怕苦、不怕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早出晚归,奔走于荒地之中,穿梭在风沙里,用勤劳的汗水和无数的日夜换来林场满目的“绿色”。不仅为环保生态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塞罕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是灵魂。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天气状况,艰巨的发展任务,塞罕坝人知道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国家发展所必须、应当全民推广发扬的伟大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食粮,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争做“塞罕坝人”是每一个党员的目标与责任。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三

塞罕坝处于xx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

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党忠诚,坚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明确政治方向。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有变革求新的勇气、意识和信心,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反对奢靡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四

通过深入学习塞罕坝机械林场精神,我充分感受到塞罕坝三代人的忠诚担当、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正是这样一群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平均年龄不到24岁创业队伍,把人迹罕至的荒原打造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塞罕坝人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榜样,为后世留下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力量。

半个世纪的开拓奋战,塞罕坝人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榜样。无私奉献是塞罕坝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奉行的优良传统,正是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思想觉悟,塞罕坝人才能传承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定听党指挥,落实中央部署,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早出晚归,奔走于荒山之中,穿梭在风沙里。用勤劳的汗水和无数日日夜夜的扎实劳作,换来今天塞罕坝机械林场满山的“绿色”。不仅为环保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也造就了强大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对塞罕坝人的理念和塞罕坝林场发展的高度概括。

55年来,塞罕坝人不忘初心,扎根高原,攻坚克难,始终牢记使命,为党的林业事业无私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使塞罕坝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的高岭”。

这样的忠于使命崇高品质我们应该学习。塞罕坝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用智慧和汗水为无边荒原带来了勃勃生机的春天,改变当地自然面貌、气候环境,有力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有力改变了“风沙紧逼北京城”恶劣状况。这样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我们也应该学习。塞罕坝人将科学技术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先后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这样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我们还应该学习。塞罕坝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为绿色目标,持续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场营林水平和管理水平,增林扩绿,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拓宽林场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促进林场和周边社会共同发展。这样对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我们更应该学习。

塞罕坝精神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所在,塞罕坝展现出的良好生态环境,天蓝山翠水净的美丽画卷,深刻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到塞罕坝人忠于使命、攻坚克难、科学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无坚不摧。作为一名林业工人,我将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人生篇章,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在资源管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上积极进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优良的业绩,为小陇山的林业建设做出贡献,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力量。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五

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工作其实是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渠道好途径,想要工作专精,必须多做工作,多思考多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专业知识都算是比较精通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个比喻比较恰当,当学生有不解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第一时间给予解答,这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而终身学习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帮助教师在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总结出教育的本质,以发展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

说真话,办实事,是工作的底线。我们化学是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相对正确的知识(暂时没有绝对正确的,参照体系的变化也会导致论证过程和结果不同),也要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而且马上就能实践的行为(实验、动作模拟)来描述,绝不能因为自身知识的上限问题,而给学生模糊的不可靠的知识,绝不能因为自身的一时好恶,而对某一些实验现象或者学生行为轻易下结论。终身学习,就是要在自身的教育理念中,逐渐将高级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特点,生发出来,其实这种观念或者理念是非常难“学”或者说“模仿”到的,因为教育是艺术,虽然现在教育世俗化了,但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和教育者紧密相关的,如果教育者本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很大的变化,即使学习或者模仿了先进的教育方法或者理念,也很可能是徒有其表而难学到实质,所以要终身学习,持续读书,将自己原有的固有的思维持续更新,与时俱进,在如何教好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学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使学生学得开心快乐,是我们终生的一项硬任务。

最实的事就是课堂。如果我上课,有学生不听或者很难听进去,尤其是学习中等的学生听不下去,那么一定是我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而不是学生不愿意学,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特别想学好的,然而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的研究,表明了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不同的。在2014年的时候,我就开始了xx中考化学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至今为止,已有原创文章五十余篇,每一篇都和教学有密切关系,学生在这上面阅读文章进行预习,有些学生开始看不懂,一上课就听懂了,还有些学生暂时不想学,但是过一段时间又想学了,而再想学的时候,老师已经不讲了,进度都过去了。现在有了xx中考化学这个平台,如果学生再想学,就有地方自学,不必花许多的时间去找。但是如何发展学生的内驱力,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课程,能够通过项目实践,来帮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也许会更好,这也是我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坚持科技引导、勤于钻研、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取得了多项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自我超越。还是要做实事。做事,必须本着创业的精神来做,把事情当项目,把项目当生命来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新的战场上开辟出自己的天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多的“奇迹”,都是源于人定胜天的信念,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源于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研究。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学校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工作硕果累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勤奋进取,以真实而刻苦的奋斗,让学生们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六

我眼中的塞罕坝的先进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xx年如一日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

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学习,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伟大塞罕坝精神。

一、艰苦创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塞罕坝建场xx年来,之所以在“黄沙遮天日”的荒原上建成了百万亩林海,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发扬塞罕坝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秉承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要求我们仍需拼搏、奉献、流汗仍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要克服骄傲自满、盲目乐观、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无私奉献、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

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已,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做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就是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无私奉献,工作中我们要做忘我的无私奉献者。

三、科学求实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科学求实,使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学习,科学发展,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开拓进取、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

面对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要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做到在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五、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在工作中要明白事无小事,再小的事也是锻炼自己的契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做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努力拼搏、无私奉献。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七

-近期以来,来自全国的目光集聚xx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各大媒体反复播放、刊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赞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号召。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要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把塞罕坝林场创业史、奋斗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他们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绝岭荒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中国绿”,集中表现为“四种绿色”,即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四种绿色”既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内涵高度契合。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必须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总体要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职能和作用,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引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动xx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营造绿色生态,形成中国方案构建生态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的重要环节,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反映了党在新时期执政道路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

‘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与国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同源。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塞罕坝的建设历程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回顾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发展路径,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以生态为本的发展主线。作为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拓荒者,塞罕坝人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追求短期效益,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道路。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育并举,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内,合理采伐利用,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树种结构,确保森林资源释放最大生态红利。塞罕坝人始终坚持以中国精神为价值导向,自觉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无数的感人事迹。当前,塞罕坝已成为世界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是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世界窗口。

塞罕坝的绿色创业史,是一部丰富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它不仅是一部活在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范本,更是几代塞罕坝人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历史,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播撒绿色生命,塑造中国精神成就中国梦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和动力,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使中国梦更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中国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塞罕坝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随着播撒绿色,把中国精神散布到坝上每一个角落。

塞罕坝55年的艰苦创业史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榜样标杆。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有毅然决然放弃高考的“坝上六女”,有“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有一对对在“望海楼”的夫妻瞭望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传奇:以占xx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xx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

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敢叫日月换新天,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战胜了一切阻碍和困难。他们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新时期下,塞罕坝人始终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赶考”精神,凝聚圆梦力量,再次投身到新的伟大建设征程。

“塞罕坝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鲜活教材。时代虽在变化进步,但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塞罕坝人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一年120天零下20℃以下天数的恶劣气候环境下,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艰克险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海”的绿色奇迹。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仍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而艰苦的努力。”理论信仰就是奋斗的方向,构筑伟大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流淌着塞罕坝精神血液的社会群体。我们彰显塞罕坝精神,就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的生动表现。

三、推动绿色生产,立足中国实际尊重科学规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关键是要始终高举伟大旗帜,把握鲜明时代主题,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优势和价值。

所谓制度保障进步,自信推动发展,仔细翻阅塞罕坝的创业史,我们发现这既是一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高寒贫瘠地区的绿色生产史,还是一部尊重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创新史。塞罕坝人对推进绿色生产的执着,不仅体现在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上,更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严格的制度保障、创新发展的制度支撑。

首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决定了我国的体制能够保证在中央正确领导下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沙尘暴频繁来袭。上世纪50年代,国家林业部、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给予了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塞罕坝建设发展创造条件,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

其次,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塞罕坝林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塞罕坝林场的发展,离不开一套严格的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塞罕坝林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林场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建设,在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经营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林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事实证明,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制度保障的作用尤为突出,为我国其他地方走一条可复制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范例。

第三,创新制度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创业初期的恶劣条件和技术空白,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求新思变,不断加强生产和管理制度创新,先后确定了以修枝、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为主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总结出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主伐利用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经验,创造出一条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林场特点的经营模式,为国有林场经营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相关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我们的制度自信。这种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惊人成就,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切身体会和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一路伴随着共和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落后走向强大,在伟大祖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轨迹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塞罕坝林场用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这是任何外部力量都压不垮、推不翻的。随着我们的制度完善能力日益提高,制度主体的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的制度将更加成熟,我们的制度自信也将更加坚实。

四、倡导绿色生活,凝聚中国智慧体现文化哲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xx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的实践途径,绿色生活方式是我国大力倡导的全新发展模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坚持多管齐下,不仅要从社会理念和认识下手,更重要的是不能丢掉文化这个根本因素。因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解读塞罕坝精神,既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心路历程,也要从精神和利益的维度对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个人与国家进行深刻的剖析思考。无论哪一点,我们都可以得到共同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塞罕坝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文化哲学,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国智慧,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引领生活时尚,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塞罕坝人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之路。

这是一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之路。优秀传统文化在塞罕坝精神中无处不在: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无私奉献,体现为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塞罕坝精神的遵循原则是天人合一发展观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力量源泉是以人为本,展现了对绿色、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茫茫荒原上选择了坚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无悔,这正是塞罕坝精神传递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条彰显革命红色文化的自信之路。“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政治品质。正是因为国家战略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热血青年吹响了“集结号”。2万多个昼夜,三代人的奋斗,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这种支撑他们矢志不渝、爱岗爱国的核心精神,作出了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

这是一条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之路。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老一代塞罕坝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展现了无产阶级工人先锋队强大力量,新一代塞罕坝人传承接力,在传统精神的激励下,更接受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对此,塞罕坝人变传统生产观念为现代生态理念,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大改变,开启了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绿色生活模式。

革命先烈李大钊讲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的宝贵品质。围绕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四个意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持绿色发展,遵循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以天为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天人合一”,自觉将文化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特别是xx大以来,总书记先后6次视察xx,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这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拼搏进取,勇于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步一个脚印地绘好蓝图,朝着伟大梦想坚定前进。

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八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临界,融森林,草原和沼泽湿地为一身,塞罕坝总面积14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xx万亩。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登高而望,无边无际的森林随山起伏,碧波荡漾,集中连片的百万亩森林就象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从茫茫荒漠到百万亩人工林海。52载,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创造了中国北方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成为世界上人工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中国梦,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追求的梦,在追梦的过程中也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塞罕坝人追梦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也许会有困难,会有坎坷,甚至会有牺牲,但是追梦的精神永存。55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接力不止。从塞罕坝人艰苦奋斗、追梦不止的感人事迹,我们应该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现在,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应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定要努力适应各种环境,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不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勤奋肯干。只有刻苦勤奋,只有拼搏进取,才会创造出奇迹。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就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是灵魂、是源泉、是动力。一切落后都源于思想守旧,一切进步都始于开拓创新。

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有忘我的献身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科学求实,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只有坚持做下去,一定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坚守的力量——学习塞罕坝精神有感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他们将退化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天堂。”

初次听到“塞罕坝”三个字,是在中华好诗词的节目上。

不记得是具体是第几期了,有个自称是塞罕坝“林三代”的参赛选手,从他的自我介绍中,大致了解了他的父辈、祖辈的职业便是在塞罕坝植树造林,他更打算让他的子女成为“林四代”,在场的嘉宾对他及塞罕坝的林业工人都表示出深深敬意。

仅觉得好奇,我在百度搜索了“塞罕坝”,看到的简介大致是这个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的太古圣境,“山川秀美、林壑幽深”,随着开围放垦到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退化为荒漠,又由塞罕坝的林业工人复植重新变回“千里松林”,当时只关注结果,并未深入去想他们是怎样让荒漠便森林的,直到后来坐在会议室学习“塞罕坝”精神。

放弃高考上山的“六女”,一部电话、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相伴生活在“望海楼”的夫妻,“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在听到塞罕坝这些感人事迹的时候,才真正受到震撼。从最初的369个人,影响到三代人,在无垠荒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锨一镐、一坑一苗,几经失败,终于建成了百万亩的人工林海,55年持之以恒的忠诚,诠释了“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新一代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指示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从“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再至今日“苍翠连绵、繁花无尽”,沧海桑田间,寒来暑往躬耕不息,莽莽荒漠终成郁郁林海,那份平凡深沉的坚守,可歌可颂!

学习塞罕坝精神有感

作为一名围场人我深深的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塞罕坝的时候,我被眼前一望无际的松涛所震憾,被荒漠变绿洲的惊世之举所折服。塞罕坝是我们围场林业的一笔财富,更是全国创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举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作为一名银行员工,认真学习了我们塞罕坝的精神,通过学习我被围场林业所折服,更被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所震撼。通过学习塞罕坝这个伟大的精神,我得到了很多体会,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早已经没有了皇家猎苑的风范,到处是荒山秃岭,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挡大风沙,建设北方屏障,第一代务林人,在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五十多年如一日种树不止,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摄氏度的高寒地区,创造了林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累果,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牢记前辈们留下的精神,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贡献,但是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工作太辛苦、待遇又差、干着没动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所以通过学习塞罕坝精神我们在工作中会更好地以人为本,增加责任、不怕苦累,勇挑重担,所以这就是我理解的“艰苦创业”。

塞罕坝将沙地变林海就是几代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播种而成,没有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信很难有今天的成就。这就是“科学求实”的力量。作为一名银行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科学求实,实事求是的办好自己手上的每一笔业务。

从老书记王尚海到“六女上坝”,无数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听着潸然泪下,他们确实是楷模、学习的榜样,这就是塞罕坝“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们更要服务人们,让每位顾客办好每一笔业务。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从坝上植树到病虫害防治,塞罕坝的每一小步成功,都体现了创新精髓。所以我们再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好创新出自己的一套办业务方式来提高我们效率,这样塞罕坝的“开拓创新”就充分被我们吸收了。

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塞罕坝人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也要爱护我们自己的岗位,把工作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这就是塞罕坝的“爱岗敬业”精神。

学习收获感悟 篇7

围绕学校“构建成长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文化主题, 结合本校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课题, 我们把此次课例研究主题确定为“读写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经过一个月的课例研究活动, 所有参与此次课例研究的教师不仅在理论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而且在今后的听课和评课方面, 有了方向, 有了目标, 有了更准确的方法。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 笔者收获颇丰。课例研究活动不仅提升了笔者自身的教学水平, 更重要的是为笔者今后开展教学活动给予了理论的支撑和引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及分管语文教学的干部, 笔者在此次课例研究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是颇多的。

首先, 在2012年的后半学期我校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 到目前来看, 此项课题是非常符合、顺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要求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10分钟练习写的时间, 所以开展“读写结合”这条路是正确的。同时, “读写结合”也是我校实施了近七年的“慎独”教育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力凸显, 符合我校的校园文化发展。

此次课例研究活动以贾老师教授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 在四次课上分别以三年级的四个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这四节课, 专家组和听评课的教师最大的感受就是, 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和写的能力非常强, 这都归功于各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找准“读写结合”点, 进行长期训练。自主能力强是“慎独”教育核心理念在这次课例研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

其次, 在近一年开展“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中, 我们也明显感受到了教师们的变化。每位语文教师都有意识地针对每节课找准读写训练的点, 寻求更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把对字词句段的积累, 表达方式、表达方法的学习, 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逐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 这一年来, 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在读写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 在此次贾老师执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 贾老师在开始时通过让学生朗读, 体会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而学生通过学习, 能说出作者是通过看、摸、尝写出来的, 这样贾老师在课堂通过这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贯穿课堂, 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最后的仿写——“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学生在最后的汇报时, 有的这样写道:“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毛桃, 它看起来有点像包子, 它的颜色是粉色和绿色的。毛桃软绵绵的, 摸起来是毛绒绒的, 尝一尝味道又酸又甜。”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西瓜, 它在炎热的夏天里吃起来十分爽口。西瓜又大又圆, 就像皮球一样大小。它的皮肤是绿色的, 当你切开它的时候就是红色的了, 而且有像水滴一样的小种子, 只要尝一口, 不仅爽口而且甜丝丝的, 真是有趣极了。”……

再次, 通过紧张、充实的课例研究活动, 我们在实践“读写结合”时, 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把握得更加准确, 同时, 也有了更高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此次课例研究活动, 不管是做课教师还是听课评课教师, 都受益匪浅。就像贾老师在此次课例研究结束后这样说道:“作为一位年轻教师, 专业化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的机会更是十分难得。这次课例研究活动虽然结束了, 但对我职业认识、发展的改变和自己专业的方向都是一个全新指导。经过这四次讲课, 我的课堂语言得到有效改善, 语言精炼, 提问减少, 问题有效, 教学更加顺畅。”通过此次课例研究, 教师们都意识到应该以此次课例研究为契机, 多学习, 多思考, 把压力变成动力, 这样才能在教师专业化道路的成长中走得更远, 飞得更高。

上一篇:青年创业提案答复下一篇:一年级体育教案 全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