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9例分析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临床资料

本文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诊治的29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总结, 占同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例 (145例) 的20%, 患者年龄在13岁~20岁之间, 78%为在校学生。

2 方法

2.1 诊断

2.1.1 症状

月经紊乱是本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 (<20 d) 、经期延长 (7 d以上) 、出血量增多 (>80 ml) 、或月经先后无定期, 也有数周或数月停经, 然后阴道流血, 血量通常较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出血量多或时间延长可引发贫血和感染, 大量出血还可导致休克的发生。

2.2.2 检查

一般项目的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B超除外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测定、性腺系列测定、X线检查垂体像或CT除外垂体疾病、凝血功能测定等。常规的妇科检查可发现外阴的畸形、肛诊检查可除外盆腔异常。

2.2.3 诊断

结合青春期的特点,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是一个排除性诊断, 重点要对生殖器官肿瘤加以排除, 其次感染、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异常及异物等也应在询问病史和检查过程中进行排除。

2.2治疗 (1) 促排卵治疗是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常规手段。常用药物为枸橼酸氯底酚胺胶囊, 一般剂量为50~100 g/d, 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 连服5 d为1疗程, 大部分患者经3~6个疗程调整后月经均可恢复正常。 (2) 月经淋漓不尽, 血色素>6 g者, 先行药物刮宫。常用甲羟孕酮10 mg, 1次/d, 连服5 d, 等待月经来潮, 之后按常规治疗。 (3) 月经量较多, 血色素低于6 g以下者不宜行药物性刮宫, 可采用三合激素 (黄体酮12.5 mg, 苯甲酸雌二醇1.25 mg, 丙酸睾酮25 mg) 2 ml, 每日2次, 肌肉注射, 血止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 (每3日1次) , 共20 d停药, 等待月经来潮, 之后按常规治疗。 (4) 贫血和感染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常见合并症。治疗失血性贫血常用福乃得1粒, 1次/d, 连服28 d。控制感染常用多西环素0.2 g, 1次/d, 连服7 d~10 d。 (5) 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是学生, 学习压力较大, 应进行心理疏导和青春期卫生指导, 加强营养, 避免过度劳累, 保证充分休息。 (6) 中医中药治疗:中药调经促孕丸对调整卵巢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服法: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 9 g/次, 每日2次, 连服20 d为1疗程。

3 结果

(1) 17例 (58.5%) 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 9例 (31%) 患者经过6个疗程治疗月经恢复正常, 11例 (37.9%) 合并贫血患者在抗贫血、止血、调经、抗感染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并且贫血感染等症状消失。 (2) 促排卵治疗中因促排卵药物的使用, B超检查发现有5.9%患者出现卵泡过度刺激症状, 经停药后3个月复查消失。

4 讨论

(1)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妇科门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例的20%, 应引起关注。 (2) 在校学生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率高与学生学习压力大, 精神紧张有关, 要正确疏导, 尤其是加强青春期卫生指导。 (3)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以促排卵为主, 辅以各种消炎药物、止血剂的应用和对症治疗, 一般3个月~6个月。 (4) 治疗的目标:月经周期正常, 经期、血量恢复正常后2个月即终止促排卵治疗, 防止卵巢过度刺激引发卵巢肿瘤。 (5) 中医中药治疗对调整卵巢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还可以减少促排卵药物引起的卵巢过度刺激。

上一篇:机械通气中持续气道湿化护理体会下一篇:以人为本的细微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与评价